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时间:2019-05-13 03:2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

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摘要】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重大变革。我们要改变幼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本文从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日常生活三方面探讨幼儿数学的学习。

【关键词】探索;数学;学习

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我们要改变幼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本文试图从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日常生活三方面探讨幼儿数学的学习。

在集体教学中理解掌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幼儿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幼儿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因此,在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幼儿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例如,在“我们爱运动”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孩子开展“我喜欢的运动”选拔。可是,在一个主题中出现的运动项目有十三种,孩子们不知道如何下手。有的孩子说:“赞成的就举手,然后一个个地数过去!”这个主意马上就被否定了,原因是嫌太烦了。有的孩子说:“我们把这些运动都画下来,谁喜欢哪项运动就站就站在哪项运动旁边。”可是,这样的做法一人只能选一项运动。最后大家决定把所有的运动项目画在一块大板上,每个小朋友拿三个贴花,把贴花分别贴在自己喜欢的三项运动上,然后数一下,哪项运动上贴的贴花最多,就是最喜欢的运动,然后按照贴花的多少,选出第二、第三„„在这一系列讨论、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幼儿学习了计数、按数排序,掌握了多种统计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又如在大班幼儿认识时钟的活动中,班上总有一些孩子与时间概念绝缘,教了很多次都不理解,教师觉得非常懊恼,孩子更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老师请这几个孩子做小值日生,并给他们列了个特殊的《工作时间表》,每天早上8:00到园,8:10开始擦桌椅,9:15开始给小朋友分牛奶,10:00给小朋友分水果,11:30擦桌子,以上的时间都用时钟的形式表示。如果做得好可以获得“最佳值日生”的称号,并可以得到一块精美的蛋糕。这项工作引起了几个孩子的兴趣,为了很好地完成任务,他们开始主动去研究工作表上的时钟,也渐渐学会了看时钟。这样融入情境的数学学习摆脱了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教幼儿记的传授方式,让幼儿在主动探索、理解的基础上直接获得经验,如同拆除了幼儿与数学之间的“围墙”,拉近了幼儿对数学的心理距离,大大降低了幼儿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信息交流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的意义

建构主义重视意义的社会建构,认为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因此,在数学获得中应多创设机会让幼儿对自己的操作行为进行表述,从而帮助幼儿巩固内在的认知结构。如在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中,要求幼儿按照前面出现的示例将后面的物品排序,有些幼儿不能一下抓住排列的规律,就没有办法操作。我们不仅让幼儿尝试进行操作,并且启发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排列的,甚至用反复的语言说出排列的顺序“红黄绿红黄绿„„”,这一做法使幼儿通过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巩固了操作思路,帮助幼儿掌握了相关的数学概念,同时还请其他幼儿评价自己的作品,这时不仅仅是语言信息的交流,还有视觉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幼儿集体智慧

信息的交流。

(三)提供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巩固数学经验

在数学集体教学中,我们引导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幼儿学习数学的操作活动可与分类、排序、比较、分合、计数、计量等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幼儿摸、画、剪、拼、排、贴、走、跑、跳等,以促进大脑积极思维,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小猫钓鱼”让幼儿在钓鱼游戏中进行点卡与数卡的配对,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和意义对应;“搭高比赛”是通过小方块积木懂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培养动作的灵活性和空间概念等。幼儿通过自身活动进行操作学习,兴趣很高,能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所以学习兴趣是幼儿不断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永远向前的动力源泉。

(四)在不同领域渗透数学学习

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的教育内容。在体育活动中,可以把数概念融合在“跳格子”等体育游戏帮助中,可以通过队列变化帮助幼儿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绘画、泥塑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艺术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关系的物体,如树叶的排列、花朵的数量、蝴蝶的对称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活动中,可以让幼儿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学习数概念,如“今天星期一,猴子开飞机;今天星期二,猴子学画画;今天星期三,猴子去爬山„„”这种语言用简单的形式反映了数学的规律。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将点数活动配上优美的旋律,能让幼儿在反复吟唱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

在区域游戏中探索学习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等。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越来越感到区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有些方面正是集体活动所难以实现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区域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沉浸在游戏情境中,自发地探索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在区域游戏中探索数学的优势在于:

1.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区域游戏充满趣味与挑战,符合幼儿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幼儿在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的兴趣会大大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也会不断提高。

2.有利于进行分层指导

区域游戏一般来说参与人数较少,便于教师进行个别的指导,尤其是对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无法关注到的、能力发展高于或低于整体水平的幼儿,教师可以根据个体的能力情况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有利于幼儿间互动学习

区域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互动比较频繁,他们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通常会有语言、肢体上的沟通和交流,并且相互习得、经验分享。一些数学能力较强的幼儿会主动地帮助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达到共同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应用

幼儿的数学学习最终应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幼儿数学教育趋于生活化,这是因为:

(一)数学学习生活化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带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性。也就是说幼儿的思维过程离不开直接的感知和动作,只有当幼儿在看到、拿到、听到具体物体时,才能进行思维。而且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主要表现在幼儿对事物理解的进程上,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进而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评价发展到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从片面的由外部联系进行判断和推理到比较全面的从内在本质上进行判断和推理等。同时,幼儿的注意具有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对于新颖的、鲜艳的、强烈的、活动的、多变的以及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和需要的对象,能集中注意力,但又很容易受更加强烈的新异刺激物的影响而转移。所以,幼儿的数学学习要落实到生活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应用,进而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生活化教学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幼儿形象思维的特征,体现并满足了幼儿注意不稳定发展的特性。

第二篇:幼儿数学教育论文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幼儿园数学教学论文

幼儿数学教育论文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幼儿园数学教学论文:

浅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论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1]P7。教学设计的结果是形成教学系统实施方案,是教与学的桥梁。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活动也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但与其他阶段教育对象相比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其重大的差异性,因此对其教育通常是通过游戏等活动方式来实现。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是指为促进幼儿数概念和数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任务而设定的要求儿童通过教学去获得有关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在形成一定的良好的学习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以保证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教学过程。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是指教师为促进儿童数概念而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是教师教学组织行为的一种预先筹划,基本过程包括对活动目标的设定、对学习对象学习需要的分析、对学习情境的设计、对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习过程的活动安排和调整以及对学习对象行为的预测和评估等环节[2]P268。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服务的,它是介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或中间环节, 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在其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效果会更明显, 教学质量会更高。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活动设计中各个活动环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接受性,能很好地促进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教学的每个环节的正确把握和处理都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一、学习者分析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前对学习者进行全面、详细、认真、透彻地分析,是教师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们制定教育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活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情境布置、教学评价设计等一切相关活动的客观依据。大班儿童在5~6岁,根据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这时一般儿童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时期,但逻辑思维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第一,逻辑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动作。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自对动作水平进行具有逻辑意义的概括和内化,帮幼儿的逻辑思维是依赖于动作的;第二,这时的儿童思维发展依赖于具体事物。所以,这个年龄段儿童在其学习数学时也表会表现出这种过渡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同化到顺应、从不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有效的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不可缺少的依据。

作为教师,在活动设计之前,除了了解上述一般儿童数学思维特点外还必须对幼儿的已知的数学内容和和幼儿一般特点分析。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3]P221。对幼儿已知的相关内容的了解有助于帮助儿童确立学习的心向,为新知识建构提供一种脚手架,是通往学习目的的一座桥梁。如果不了解儿童已有的知识,就没有搭起这座桥的基。所以有必要掌握大多数儿童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般发展水平和本班每个儿童的数学认知技能方面发展水平,特别是有长处或发展特别不足的儿童的水平。另外还要了解每个儿童情感态度水平。这样才能在考虑活动设计的目标和选择内容、范围时做到有的放矢,实现不同起点发展性原则,并且可以给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之间交流留有广阔的余地。如在为大班儿童设计3个相关数列4道题的活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提供辨数的操作材料(圈出3个可以编4道题的数);提供补数的操作材料(给两个或一个有数字套环补一个或二个有数字的套环);提供改数的操作材料(给3只蝴蝶的身上数字也去一个,成为可以

编4道的3个数);提供选数的操作材料(选择写有数字的3朵花,把可以编4道题的插入花瓶中)。这样体现不同难度的操作活动设计,才能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能在数学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

二、教育活动目标设定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可以分解为数学教学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三个不的层次[4]P17。这里我们讨论的只是教育活动目标,教育活动目标是指本次活动中所应追求的主要目标也就是儿童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获得有关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在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着眼于儿童的发展,以儿童已有发展水平出发,最终促进儿童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应根据具体活动内容、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注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

第二,目标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认知、情感与态度以及操作技能三方面。

第三,在表述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时,既要做到具有可操作性、精确性、具体性又要给儿童发表自己的见解留有余地。既要给儿童指明将要作业的情境、儿童将要处理的问题、儿童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但又不指定儿童将要从中学到什么。意在成为一个主题,为绕这一主题儿童可以扩展和拓深那些技能与理解,并使其具有个人特点。如给儿童摆放10个大小(或颜色)不同的两类球,要求儿童按大小(或颜色)特征进行分类。这样表述既有利于幼儿知识技能和观察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又便于教师在活动中准确把握教学效果。

总之,具体数学教育活动各种目标的设计要结合活动具体内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等来确定。最终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有关数学知识与技能,实现儿童需要,又体验到数学的重要与趣味,同时又有利于情感态度的培养。

三、选择、组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是指为促进幼儿数概念和数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任务而定的要求儿童通过学习去获得的有关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2]P269。

在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时要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6]P9”另外,在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时在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基础上,将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在选择具体内容时,首先,要尊循幼儿不同程度上渐进式地接触和掌握数学学科基本结构,围绕基本结构不断拓展和加深内容,进而促进幼儿对数学学科的有意义理解。其次,要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逻辑起点,整合式编排活动内容,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与小学教育衔接。

四、教育活动情境设计对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和数学这门课本身具有的强逻辑性、抽象性、概括性较难理解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数学活动不能只以解说方式进行教学而是应该进行具有情境性直观性的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因此,幼儿园要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宽松环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学习情境设计作用也不亚于教学过程。学习情境的设计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教学活动媒体的组织与设计。教学媒体从广义上说指包括教学活动的一切内容、手段和方法:教科书、实物、标本、模型、黑板、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实验、实习、参观、幻灯、投影、电影、录象、计算机等[5]P139。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媒体既包括物理方面又包括心理方面。在具体活动的媒体设计时第一,应该根据幼儿身心水平、教育活动目标选择适合于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活动目标实现的媒体,并且注意经济实惠和多种媒体的综合利用,尽量达到物尽其用。第二,应该特别注意媒体呈现的时间顺序。第三,在国际化的今天很多幼儿进行了浸入的第二语言教学,根据心理学及现实经验,数学教育活动最好不用第二语言而用国语。第四,要注重偶发事件的利有。第五,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教育活动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给儿童以一种亲切感。

总之,在数学教育活动媒体的设计应给儿童心理提供一种宽松的、和谐的、安全和自由的、亲切的、可以放松地表达、发问,不压抑、不急燥、不忧虑、不紧张氛围。物理环境方面就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自主开展活动时间和空间,使环境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宜的材料,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和功能性,有助于幼儿自由选择、探索、发现[4]P15。充分考虑这些有利于设计有效性的实现。

五、教育活动步骤设计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教育活动步骤是教育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体现一堂课上一系例相对系统的行为在时间空间上的总体规划,包括前对幼儿组织、引导;内容讲解的时间、方式;幼儿学习活动的安排以及根据具体活动需要安排媒体(即教具与学具)呈现的时间、地方、方式等等。例如在上“6”的组成时可以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幼儿活动的组织引导(2~3分钟)。在这步又可以分为两小步,第一步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到活动中来,安顿好幼儿心理准备后可以采取对原有相关知识的复习进行,如给幼儿显示一张标有“6”的卡片让孩子认读,并让他们说出“6”可以代表什么即举出生活中的“6”的含义如6个人、6朵花、6颗糖等,使关于6的认识得到回忆巩固。第二步给幼儿表述清楚这个活动的情境、任务。第二环节:让幼儿操作(5~7分钟)。皮亚杰说过儿童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是建立在动作的基础上的。所以上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6的组合得到感性认识是学习此任务的最好方式。例如可以让幼儿在做玩撒雪花的活动完成。具体操作是:第一步给每个儿童6个正反两面各涂有黄绿两的花瓣模型、一张标有如下(见下面)的纸张并交代操作活动的要求:让幼儿在随机撒花瓣时得出不同黄绿两数量的组合分别记录在左边的代表黄绿花瓣的图形下面。第三个环节:相邻幼儿交流比较各自得出的组合情况(2分钟)。第四个环节(5~10分钟):老师让幼儿说出6个花瓣与“6”的关系并让他们说出得到的黄绿两色花瓣随机的组合数,同时让两个幼儿到黑板上记录,一个人得出的红绿花瓣数目不同组合(因为有可能每个都能撒出6的全部组合来)另外一个将抽象的数字写入6的组分号下面。第五个环节:让幼儿自己安排总结(3分钟)。第六个环节:用找朋友方式进行练习(2分钟)。将不同种类的组合随机分发给个幼儿(根据班级人数多少确定组合种类多少,每类两张),要求每个幼儿能找出自己的同伴。如给一幼儿一张标有2的花朵卡片,让他找出另一张标有4的花朵卡片。总之,活动过程设计要根据具体的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其既符合儿童掌握知识的规律即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又能将活动的重点内容安排在儿童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这样教学设计有效性才能更好的发挥。最后还要注意,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步骤,或增或减或换。

六、数学教育活动评价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可以了解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计划、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环境、设备、材料等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可以了解幼儿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数学教育目标;可以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方法等存在的问题;还可利用反馈机制 ,使幼儿看到自己已有的进步 ,影响到幼儿的自我评价 ,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动机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激励幼儿继续学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有着它自身的一个体系,它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评价主体如:教师、幼儿、幼儿同伴甚至家长或其他人员。第二,评价的内容如: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第三,评价的方式方法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情、编测题测评、直接提问看幼儿的答题速度、灵活度等、观察作业或者幼儿作品及行为、学习热情的改变情况等进行评价。通过数学教育活动评价可以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每一次教育活动的评价既是本次活动的总结又是下一阶段教育活动设计的基础。

总之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中的每一个因素 ,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努力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对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潜能 ,发展和丰富幼儿数学教育的理论 ,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第三篇:让学生在探索和感受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探索和感受中学习数学

——《小数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第八册数学P61-64页小数除法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结合具体情景,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会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和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这节课也是下节课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小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法后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乘法的算法并明白了它的算理。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类比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想到把小数除法先变成整数除法去做,再利用商的变化规律去解决小数除法的问题,但这种方法有局限性。

三、设计思路

有了小数乘法的基础,我在讲《小数除法》的数学课,设计思路是质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为学生创设观察、发现、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引起探究;新困惑、再次探究;总结规律,达到高潮的过程,将抽象、枯燥的静态知识变成学生动态的兴趣的探究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是发展、变化的。

四、学习目标

1、通过“算一算平均每支笔的售价是多少元”的情况,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正确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正确掌握并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

例1:开学了,超市发推出了买一盒(10支)圆珠笔送2支的优惠活动,一盒笔售价是14.76元。在优惠活动期间,平均每支笔的售价是多少元?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生自由发言。

师:谁来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

生:在优惠活动期间,14.76元可以买12支圆珠笔。师:那你们会列式了吗?

生:会。14.76÷(10+2)=14.76÷12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二:自主探究 第一层次: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计算一下这道题。师:四人一组交流你们的方法,推选代表准备汇报。

组1:我们组类比小数乘法的方法,先将14.76扩大100倍是1476,1476÷12=123,再将123缩小100倍是1.23。

师:这种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生:商的变化规律。

师:你们真聪明!用类比的方法解决了这道题。其他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这时,学生中无人举手。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感受到学生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第二层次:

师:我给大家介绍另外的方法吧。14.76÷12表示什么呢? 生:它表示把14.76平均分成12份,求每份是多少? 师介绍了书上的解法,并让学生思考了这几个问题。学生讨论解决了这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介绍书上这类题的方法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新知有初步的了解后指导他们对其中的重、难点进行深入的思考,以便理解新知。] 第三层次:

练习题:18.75÷15。

大多数同学用的是他们自己探究的方法。第四层次: 例2:1.95÷26。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师:没有完成的同学举手。

这时,大约有一半的同学都举手了。师:说说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我先将1.95扩大100倍是195,再求195÷26的商,这时,我发现有余数不能除尽。

师:你们四人一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吧。

生:我们想的办法是在195后添“0”再继续除,得出商是75。我们在195后添“0”,195又扩大了10倍变成了1950了,商75要变成1.95÷26的商应缩小1000倍而不是100倍。

师:从这道题中你们发现刚才你们自己探究出来的方法有什么缺点吗?

生:我发现如果有余数不够除时,被除数已经变成整数了。师:想想在什么数后面添“0”不改变数的大小呢? 生:在小数后面。

师:那你们就别把被除数变成整数,用老师给你们讲解的第二种方法计算一下? 师: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生:用第二方法就不会出现刚才的问题了。因为没有改变被除数,被除数是小数,在小数末尾添0大小不变,所以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被除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引起探究;新困惑、再次探究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的过程,从而从内心中接受新知识然后主动去理解和应用它。]

教学反思:

一、注重情景的创设。

整个教学设计,先以超市优惠活动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作用。

二、注重实践与探究。

新课讲授时,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注重展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问题时,没有进行铺垫引导,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探索,转化为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从练习中反应出学生对自己探索的得到的东西记忆深刻。但如何让学生接受教师讲授的第二种方法呢?这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到第一种方法的缺点。

三、再次试验加深感悟 学生在解决例2时,发现用他们自己探究出的方法解决遇到了困难。通过讨论虽找到一种解决的方法,但却在实际解决的过程中感悟到了第一种方法的缺点。教师这时给予了引导,让学生试着用第二种方法。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从而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第二种方法。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第二种方法的理解。

第四篇:幼儿大班数学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在开学初,我根据学前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本班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出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努力钻研教材,并系统地、有目的地制定出各科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准备教具,让学生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一、为人师表树榜样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政治思想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因此,我在政治思想上,一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遵守幼儿园的各种规章制度,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并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幼儿园中的教育形式,关注每一个幼儿和幼儿的每一个细节,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幼儿应对。

二、精益求精为保教

在日常教学中,我能根据主题目标、幼儿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制订周计划及日计划,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活动中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并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努力探索孩子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条件和因素,总结教师在实践中,促进孩子自主学习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从而切切实实地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小组教学和个别教育相结合,让教师和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有更多的交

流和对话。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非常宠爱,养成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为此,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三、数学教学方面

了解到学生已经基本熟悉数字表示以及一些最基本的加减计算法,根据本学期的课程要求,主要让学生懂得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多少,再进一步学习下数的加减,以及添加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课题,根据这些课题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探索在前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都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对极个别后进生,也能做到耐心辅导,手把手教。当然,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点,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正视这些缺点,争取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第五篇:大班幼儿如何学数学

作者:张文杰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8-10 镜头一:早晨来园时,平平妈妈非常焦急地问老师:“明年就要上小学了,听说有的小学招生时要考100以内的加减法,幼儿园教了吗?我们邻居家的小孩和平平一样大,口算特别快,怎么我家平平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还离不开手指头呢?”

镜头二:为了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引导幼儿学习统计,教师请幼儿轮流担任“出勤统计员”,按准时、迟到、缺勤、男孩、女孩以及总人数分别进行统计。特特每次担任统计员时都出现错误。于是,在一次谈话中,教师向特特妈妈提出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孩子创造机会进行练习。特特妈妈很诧异,觉得自己每天都让孩子做数学练习册,连乘法口诀都会背,怎么还需要练习数数? 大班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幼儿期向少儿期的过渡阶段,面临着幼升小的重要挑战。因此,家长们格外关注幼儿数学方面的学习,随之而来的困惑也就格外多。就让我们一起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解读幼儿行为背后所隐含的问题。

“学什么”

对于大班幼儿在数学方面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掌握到何种程度,家长们的标准往往以道听途说的小学入学要求为准,或者有自己主观的理解。那么大班幼儿在数学方面究竟该学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加减法吗?难道真的需要掌握那么高深的知识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各年龄班幼儿应该掌握的数学内容,都有具体而清晰的介绍,下面,就让我们分别从数、量、形、时间、空间几方面具体了解一下。

数:

1.学习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并养成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2.能够对20以内的数量进行成组数数及倒数;学会区分20以内的单双数。3.能够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统计。4.认识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

5.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体会并理解加减的含义,运用加减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根据生活情景进行简单的口头加减运算。

量:

1.学会比较3个以上物体量的差别。

2.学习按量的差异进行10个以内物体的排序或按某一规律排序。3.初步体会各种量的守恒。4.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形:

1.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正确说出名称。2.学习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

3.学习将一个实物或形体分成相等的2份或4份,知道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实物或形体小;合起来仍是原来的实物或形体。

时间:

1.学会看整点半点,体会时间的不可逆性。

2.学习看日历,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多少天。空间:

学会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含上下、前后)的相对性。在上述案例中,平平妈妈和特特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都超出了大班幼儿的接受能力,也片面理解了大班数学的学习内容。如此做法,既占用了大量时间在一些没有意义的内容上,同时又因缺少了某些应该注意的内容而很容易导致孩子在数学学习上幼小衔接不够好。因此,弄清楚“学什么”至关重要,家长心中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标准,不要被各种因素所左右。

“怎么学”

了解了“学什么”,再让我们来聊一聊“怎么学”。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大班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对于5~6岁幼儿而言,尽管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平平计算10以内加减法时,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物体也属于正常现象。在思维发展水平方面,幼儿是存在差异的,家长不能强求幼儿。

特特妈妈让特特通过做练习册的方式学习数学,利用幼儿机械记忆占优势的特点让孩子背诵乘法口诀,并不意味着孩子就完全理解了这些数学知识。而原本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可以掌握得很好的数数和统计,却并没有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得到巩固和练习。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逻辑数理知识不是来源于事物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物体的操作和对其动作的内化。”也就是说幼儿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会被轻易遗忘的知识。因此,引导大班孩子学数学,家长们要注意“联系生活、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向您推荐

A在日常生活中学数学

按规律排序:找一找家中哪些物品上的花纹或图案是按规律排序的,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如,爸爸领带上的花纹是一条蓝两条粉,毛巾上的图案是一朵大花两片树叶。

认识整点和半点: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帮助看时间,晚上可以让孩子自己定好起床的闹钟。

学习等分:家人过生日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分蛋糕,体验等分圆形;还可以让孩子帮助分饼、分西瓜、分面包等等。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叠毛巾、围巾、床单,让孩子体验一块大的物体经过折叠会变成许多块小的物体。

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统计:让孩子自己分类整理自己的衣服、玩具、图书,并统计出每种物品的数量,制作一张个人物品统计图。

看日历:在日历中找出家中每个人的生日,以及一年中的节日,并统计出一年中哪个月的节日最多。数一数一年中哪些月份是31天,哪些月份是30天,哪个月份的天数最少。

学会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含上下,前后)的相对性。在家中,可以经常请孩子帮忙取放物品,孩子根据家长的描述找到准确的位置。去超市买东西时,可以让孩子说出并找到需要的各种物品所在的位置。外出时,可以请孩子记住出行的路线,一起讨论自己家的位置,周围的主要场所,家和幼儿园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等等。

口头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外出购物时可以启发孩子计算简单的消费金额,帮妈妈付费,然后计算一下是否需要找钱,找多少钱等等。家中添置物品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计算,如,原来家里有5条金鱼,妈妈又买回来4条,一共是几条? 感知量的守恒:家人用不同的杯子喝饮料时,可以让孩子尝试给大家分的饮料一样多。做饭时,让孩子自己用小碗往锅里放米。

B在游戏中学数学 小小测量师

游戏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自然测量;并按照量的差异进行10个以内物体的排序。

游戏材料:吸管、筷子、铅笔、叉子、毛线。游戏玩法:

1.谁的房间最大。家长陪孩子用小脚量一量家中每个房间的长度或宽度,还要一边量一边数,找出家里最大的房间。

2.谁的床最长。鼓励孩子想办法量一量家中谁的床最长,可以用小手量,也可以用吸管、筷子、铅笔等细细长长的物品代替尺子。从一头开始,首尾相接地进行测量,要一边量一边数,看看谁的床最长。

3.谁的腰最粗。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毛线或绳子测量家中每个人的腰围,每个人用不同颜色的毛线。测量完以后,将所有的毛线一头对齐,然后比一比哪根毛线最长,并依次进行排序,找出谁的腰围最粗。

温馨提示:自然测量是大班孩子非常喜欢的活动,当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在测量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探索选择长短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结果会怎样。

跟时间赛跑

游戏目标:认识钟表,学会看整点、半点,体验时间的不可逆性,知道珍惜时间;学习将圆形分成相等的2份和4份;练习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学习成组数数。

游戏材料:纸盘、废旧光盘、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盒、按钉。游戏玩法:

1.制作钟表。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废旧的光盘、纸盘或纸盒当表盘,讨论一下如何将表盘分成一样大的4份,并在十字的位置写上数字12、6、3和9。然后引导孩子发现12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并且让幼儿尝试将各个数字写在表盘的正确位置上。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地想办法,让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够活动和旋转。可以用铁丝或者按钉将它们穿在一起连在表盘上。

2.钟表报时。家长模仿钟表报时的声音,发出几声就是几点整,孩子快速地将指针拨到相应的位置。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拨钟表的时候顺时针拨,因为时间具有不可逆性。

3.数一数。家长引导孩子一起数一数钟表上1小时有多少分钟,可以1分钟1分钟地数,也可以5分钟5分钟地数。

温馨提示:钟表在生活中非常方便,是一种功能齐全的数学学习工具,家长在和孩子一起进行游戏时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要做成强化训练。另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在认识时间的基础上一起制定晚间生活计划表,写下时间和活动计划,并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

一把抓

游戏目标:学习区分20以内的单双数;练习成组数数;学习20以内加减法;练习按规律排序。

游戏材料: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放两三种小水果(樱桃、圣女果)或者干果(榛子、开心果、杏仁),也可以是扣子。

游戏玩法:

1.数一数。家长和孩子分别闭上眼睛,伸手在盒子里面抓一把,然后将抓到的东西摆在桌子上,按类分好。再用2个2个或者5个5个、10个10个数的方法数出物品的数量,比比看谁抓得多。

2.是单还是双。将抓出来的物品两个两个凑成一组摆在桌子上,让孩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并判断出是单数还是双数。家长还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当所有的东西都2个2个凑成一组了,一定是双数;如果没有全都凑成一组,一定是单数。

3.算一算。将抓到的东西按类分好摆在桌子上,如,3颗开心果、2颗杏仁、4颗榛子,用加法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

4.排一排。鼓励孩子自己用各种不同的物品进行组合并设计规律,然后进行排序。

温馨提示:游戏时,家长一定不要急于告诉孩子答案,要耐心等待孩子在反复操作、体验和思考中发现规律和方法,自己得出答案,获得成功的快乐。

十点整

游戏目标:学习20以内加减法。游戏材料:扑克牌(将大小王取出)。游戏玩法:

游戏前将牌洗好,扣着放。家长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如“10点”。其中一人先抓牌,不要让对方看到,抓完第一张,如果与1O点相差很多,可以再抓一张,两张牌相加后如果认为最接近10就停止抓牌。两个人中谁的牌最接近10点,谁就算胜利。如,孩子抓的第一张牌是5,第二张是6,相加等于11点,比10多1,就不能再抓牌了。爸爸抓的第一张牌是9点,选择不再抓牌,比10少1,那么两个人为平局。

温馨提示:此游戏既可以两人玩儿,也可以全家人一起参与。约定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计算水平逐渐提高难度。

称一称,排一排

游戏目标:能够比较3个以上物体量的差别。游戏材料:废旧酸奶碗或塑料碗、小棍、线绳。游戏玩法:

1.自制天平秤。找两个一样大的酸奶碗,用打孔器在碗边打3个孔,穿上线绳拴在小棍的两端。然后在小棍的正中间拴一根线绳当提手。制作好以后,检查天平秤的两端是否平衡。

2.称称谁最重。找3个大小差不多的水果,让孩子称一称,看看谁最重。家长要引导孩子思考,怎么称,就能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次数比出谁最重。

3.猜一猜,称一称。找一些看起来很大实际上却很轻的物品,如,棉花、毛线、手纸等,再找一些看起来很小,实际上很重的物品,如,小石头、小铁块等。让孩子猜一猜谁轻谁重,然后再称一称,看看猜想得是否正确。

温馨提示:自制的天平秤,幼儿非常喜欢,家中许多物品都可以拿来称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逐渐体验到物体的大小、材质都会影响物体的轻和重。家长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引导孩子比较4个或者5个物体的轻和重。

幼儿数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无论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要与生活和游戏紧密相连。在真实的生活和有趣的游戏中学数学,并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带着浓厚的兴趣迎接未来的挑战。编辑:cicy

下载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幼儿学科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探索过程......

    生活中的数学论文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

    数学论文 艺术中的数学

    艺术中的数学 09综合二班09071220 罗超群 【摘要】 数学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渗透,艺术作品与数学知识的相互结合。 【关键字】数学、美术、建筑、音乐 【正文】 谈起数学与......

    让幼儿快乐学数学

    让幼儿快乐学数学 梅渚镇中心幼儿园俞玉蔡***【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是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农村的家长也不例外。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会背唐诗,会数数、会做......

    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

    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 一种有别于传统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袭卷了中国,这就是法国的“做中学”。那么何为是做中学?简单一句话:基于动手的探究式的教育方法在小学、幼儿园......

    幼儿大班数学工作总结[最终定稿]

    幼儿大(2)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王秀凤 大班是入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期,大班幼儿处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师......

    幼儿大班数学工作总结

    幼儿大班下册数学工作总结 学期工作又结束了,本期我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认真实施了本班的数学实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认真落实各项实验活动,较好的完成了本期实验任务,......

    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数学的学习关系到幼儿数理逻辑经验的最初获得和科学思维及方法的最初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