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

时间:2019-05-12 03:4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

第一篇: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

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

一种有别于传统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袭卷了中国,这就是法国的“做中学”。那么何为是做中学?简单一句话:基于动手的探究式的教育方法在小学、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运用。“做中学”科学教育就是让所有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儿童有机会以符合其年龄特点,符合其认知需要,符合科学探究规律的方式,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质。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学习科学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把握科学知识点,确立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内容。

首先,我们确立的主题内容应该是来源于生活,从幼儿周围生活中取材的,其实并不是涉及到高科技的深奥的内容才称之为科学,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让孩子们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而且必须着眼于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有整体性的连贯的研究,这样才能使孩子循序渐进地在每一次科学活动后逐步加深经验,最终对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有较系统的认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选取的每个主题的目标,其科学知识点应该是正确、简单、明了、不容置疑的,还要考虑每个年龄班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由我们直接传授给孩子的科学知识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认识,为孩子终身的学习,更为孩子学会生活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先充分正确地把握好每个主题所要明确的科学概念和科学知识点是什么,本班幼儿能否理解这一概念,达到一定的要求,再确立具体的内容。基于此,我们经过认真、严格的筛选、设计、确立了“怎样把不同的东西分开”、“有趣的磁铁”、“沉与浮”、“溶解”、“蜗牛”等一系列主题内容,让幼儿逐步了解、发现和认识了自然界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其次,教师要善于将教育主题的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孩子的需求,开发和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让它成为幼儿教育的内 1

容。这是因为孩子们天生好奇,对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学得更加积极主动,能长时间维持学习兴趣并主动进行探究。事实证明,由个别孩子或小组随机发起的探究活动,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在日常活动中,一名孩子偶然发现了一只蜗牛以后,和同伴一起七嘴八舌地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蜗牛生活在哪里?它掉进水里会死吗?蜗牛吃什么?蜗牛有眼睛吗?”教师及时捕捉了幼儿这一感兴趣的话题,生成了以“蜗牛”为主题的系列科学教育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又增长了幼儿的见识。

二、提供能引发孩子探究并能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

首先,在明确了教育目标和内容之后,我们就围绕目标、内容提供了相应的材料,让孩子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和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应该是丰富多样,生活中常见的,甚至可以是废旧材料,不要只拘泥于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投放,而忽略了科学区、自然角里的材料的投放,有时候仅仅是小小的一条蚕、一片桑叶、一盒绿豆、一张晴雨记录表……,就为孩子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机会和条件,它就足以让孩子长时间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和天气变化情况。一般来说,教师提供的材料还应考虑一物多用,可供孩子自由选择使用的方法,这有利于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支配材料,通过动手做来解决问题,如:我们提供铁锤、扳手等多种材料,让孩子砸核桃,结果有的孩子用扳手去敲核桃,有的用扳手砸,有的把核桃放在扳手里面把它夹开,有些用法连老师也想不到。可见,能一物多用的材料可以激发孩子的独创能力。另外,教师为孩子提供的材料要合适、恰当,让孩子易于发现事物的变化,从而获得新经验,如:教师提供榨汁器让孩子榨橙汁,孩子很快就发现橙汁榨出来了;提供透明的烧杯让孩子观察鸡蛋在盐水里的变化,孩子很快就看出鸡蛋浮起来了。教师可以根据

不同活动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投放材料,来服务于教育目标和内容。

其次,在科学活动之前,我们还精心地根据每一个主题内容设计了相应的个人记录表,个人记录表一般是让孩子们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所以教师提供给孩子的实验记录表要一目了然,让孩子一看就明白,特别是小班的实验记录表,更要简单易懂,中班的记录表在难度上可有所提高,孩子可以画图、打“√”、写数字……,形式可考虑多样些,在记录表的设计上,我们下了不少工夫,把记录表设计得富有儿童特点,色彩鲜艳,美观实用,如:科学活动《取橙汁》的记录表,教师把记录表做成橙子的形式,涂上橙色,让孩子在橙子里面画出取橙汁的工具和方法,《鸡蛋在盐水里会怎样》的记录表,教师设计成鸡蛋的形状,让孩子在鸡蛋里面画出鸡蛋的沉浮变化,孩子的猜想记录,教师用图画来表示,实验的结果则用手的形状来表示,那生动的形象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动手记录的兴趣。

三、引导孩子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

“做中学”科学教育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那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是不可取的。“做中学”科学教育不注重教育的结果,不追求幼儿说出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强调让孩子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做到:

1.设置一个有趣的能够引起孩子探究动机的情境或方式来引入主题,形成鼓励孩子探究的氛围。

2.教师以有趣的情境引入,孩子的注意力能很快地集中,并被教师所设置的悬念所吸引,这时候再适时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或让孩子们自己提出疑问,鼓励孩子把自己想到的都大胆地表达出来,能使孩子感到他们能提问,能发言,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为了认识磁铁的特性,教师设计了“谁是磁铁的好朋友”这一主题,并以“奶奶掉了针,拿不起来,请小朋友来想办法帮奶奶取出针”这一情境引入,引起了孩子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3.鼓励孩子运用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充分的猜想和假设并进行记录。作为孩子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考虑到孩子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常常用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不可能说出绝对正确的答案,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允许孩子出错,耐心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即使孩子说得不着边际,也要尊重孩子间的差异,接纳每一个孩子的观点,面向每一个孩子,力求真正了解到孩子的真

实想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形成个人猜想记录,有的也可以改变由我们教师自己把孩子们的想法画下来,形成集体猜想记录。例如:孩子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下去,教师又鼓励孩子进一步猜想,如果把鸡蛋放入盐水中,又会怎么样呢?孩子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会沉下去;有的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浮在中间。孩子们还把自己所想的鸡蛋在盐水里的位置贴在了教师准备的“烧杯”形状的大记录纸上,而后我们并没有马上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而是说:到底鸡蛋在盐水里会怎样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吧!这样孩子就可以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做实验。

4.鼓励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进行操作验证,尝试自己动手解决问题,通过实验获得一定的科学概念,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

如果只让孩子猜想,孩子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这时最好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我们没有急于在孩子动手做之前就把答案告诉他们,也没有在孩子的操作过程中左右孩子的思想,暗示实验的结果,而是放手让孩子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孩子把看到的都记(画)下来。我们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通过提问、参与、建议等形式引导孩子一步步迈向科学概念的原理,并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孩子在实验中的表现,使用的材料、方法,语言表述以及观点和发现,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和小结。

5.让孩子依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汇报,并与实验前猜想进行比较,从而形成新的体验,引出新的实验。

当孩子在实验操作中有了发现之后,无论他们探究的结果与设想是否一致,我们都尽可能地为孩子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面前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孩子可大胆提出质疑,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我们教师再结合孩子们的观点,把一些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科学概念进行简单的概括和小结,并将孩子们提出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次实验要探究的问题,如:做完《鸡蛋在盐水里会怎样》的实验,孩子们提出了疑问:“如果把熟鸡蛋

放在清水、盐水里会怎样?把鸡蛋放在其他水里又会怎样呢?”针对孩子的疑问,我们先让孩子们讨论一下,然后再提出建议:把这个问题留到下一次实验来解决!这样无形中又为下次实验设置了悬念,为孩子们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和余地。

四、充分利用家庭的力量,动员家长支持科学教育,使家园同步对幼儿实施教育。

孩子们往往会把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反馈到家庭,因此,家庭也是我们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为了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动员家长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共同搜集最新信息资料,并为幼儿园提供科学知识上的帮助,我们于三月份召开了“做中学”项目的家长通报会,并开辟了“做中学”家长专栏,及时准确地向家长介绍“做中学”的进展情况,其中开设了“你了解多少”“请你帮忙”“反馈意见”“教学内容”几个小栏目,第一时间了解教育的反馈情况,力争家园同步协调地进行教育。同时,于6月份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在观摩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同时,分发“家长调查问卷”让家长真实地填写。多数家长大力支持该项目的开展,并与孩子一起在家里做实验,记录实验过程,把实验中的发现带到幼儿园,与老师同伴一起分享,对我们工作的开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通过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我们教师在自身提高了认识,积累了经验的同时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现在,孩子们对参加科学活动十分有兴趣,也能用比较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凡事没有轻易地下结论,总是要先猜想,再进行尝试,然后再得出结论,在科学活动中,孩子更加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进行探究,还能边实验边记录,并能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实验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惯有的旧思维模式,而改用科学的方法去主动探索事物,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这是孩子们学习科学的能力发展的一大飞跃,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都明显得到提高。由此可见,我们的“做中学”幼儿科学教育已初见成效!

第二篇: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幼儿学科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和好奇心,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萌发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拓宽孩子探索空间。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它表现为幼儿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孩子天生好奇好动,特别喜欢注意新奇事物,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我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变个小魔术、做个小实验、讲个小故事、猜个小谜语等等,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

幼儿的科学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它可以是正规性的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的科学活动,也可以是偶发性科学活动,为了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营造一个自然的学科学的氛围,我采取多种灵活的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拓宽孩子探索的空间,创设和利用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环境进行教育。如设立自然角、科学区、饲养角、种植地等,还可让孩子融入大自然和走向社会,带领孩子散步、郊游、参观、观察,这样不仅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诱发了孩子更多探索的愿望。

区域活动中的科学探索活动,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可以使孩子在自主活动中积极的进行探索,激发孩子更大的兴趣,从而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索,如:在进行探索“物体是怎样移动”的科学活动中,孩子将各种形状的纸盒、软木、铁块、书等分别放在桌子上,活动前提出探索性问题:“如何使这些东西动起来”?然后让孩子自己去操作,这时,孩子非常有兴趣,他们想出了好多办法,一会用手折,一会用拳打,一会儿用嘴咬,一会儿用手推,、用头顶……等等,然后再请他们用语言表述是怎样操作的,又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讲述,幼儿懂得用力大时东西滚得快,移动得远,跳得高,用力小时就慢而近,用力很小时,重的东西就不动的道理,从而获得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经验,这既活跃了幼儿的思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因此,在活动中尽量能够不断地向他们提供新信息,激发其科学情趣和可供他们自由探索的、自然的和科学教育的环境场所,使他们不断受科学的熏陶,享受科学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激发他们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二、勇于实践,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园教育纲要》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的探索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实践中才易发现问题,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易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尽量给孩子创造实践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如在“球体、圆柱体的认识”活动中,我为孩子投放大量的供孩子操作的材料,让他们边玩边学,鼓励他们在积极玩耍中进行主动地探索,并根据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玩时发现了什么”?“球体和圆柱体在滚动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球体不管朝哪个方向都能滚动,而圆柱体就不行呢?”通过诸如此类的开放性问题,让孩子边操作边思考,这符合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孩子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知。

在活动中,努力构建让孩子成为实践主体的教学策略,改变以往传统教育中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察模仿的模式,如在“认识兔子”时,再也不是一节课的内容,而是让孩子在一日活动中去观察、实验、记录,并进行实践,当讨论到“兔子吃哪些食物”时,不是单单给予孩子直接的经验,而是请孩子每人带1-2样食物,先让兔子尝一尝,孩子在旁边观察,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记录,从而不但知道兔子能吃好多食物,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积极给兔子寻找食物,有兴趣地观察,有目的地进行记录,无论是从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还是孩子动手能力的操作,都是孩子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索,找到答案,保持愉悦的情绪,从而使孩子始终成为活动中的主体。

三、讲究方法,培养幼儿大胆质疑。

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应积极引导,耐心地指点,鼓励他们在探索中寻求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如孩子在游戏时无意中用小棒敲了几下玻璃小瓶时,发现“当当”的声音,我就趁机引导他说:“刚才我听到了好听的声音,不知你自己有没有听见”?在我的鼓励下他又敲了几下,于是我又引导他能否用小棒去敲别的物品,会产生怎样的声音,让孩子操作探索,并鼓励他提问,进行交流,于是在不断的提问操作过程中,使孩子发现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出的声音不同,好象在唱歌一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幼儿的一些问题,适时提出疑问,发展孩子思维,引导孩子自主探索。

当孩子产生兴趣和问题时,我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找到答案。如孩子想知道“蜗牛有嘴吗”?“小蝌蚪怎样变成小青蛙”?这些问题时,我就让孩子们在散步时去抓蜗牛放在饲养角里饲养,又鼓励幼儿发动爸爸妈妈从河里打捞一些小蝌蚪进行饲养,有计划地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并仔细做好观察记录,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探索活动,孩子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地位,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

有时当孩子提出让我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我就引导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寻求答案,引导孩子收集资料,和孩子一起翻阅资料,提醒孩子回家问一下爸爸妈妈,并告诉孩子也让老师再查一下资料,然后再告诉你们等等,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从而使孩子乐意和老师一起去面对探索难题,乐意在老师面前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提出一些见解等等。

四、启发诱导,帮助幼儿体验成功。启发引导,是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问题,启发幼儿动

手动脑,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新的认识和知识。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因为能力有限,无法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最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启发和耐心的引导,从而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有一次,明明和冰冰两个孩子,他俩告诉我:“老师快来看,这些都是铁,被吸住了”。为了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磁铁的穿透性,我随手用糖纸做成一个跳舞娃娃,提出问题:“能让这个娃娃跳起舞来吗“?他俩你看我,我看你,非常奇怪。于是我就引导说:“既然磁铁能吸铁,那何不动脑筋试一试”?我随手拿起一只回形针比划着,他们立刻忙开了,跳舞娃娃终于被吸住了,可怎么也跳不起来,他俩为难极了,想放弃去玩别的,这时候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保护他们的求知欲,于是便提醒道:“用磁铁直接吸,跳舞娃娃跳不起来,如果中间隔点什么,结果会怎么样呢”?他们找来了纸板,塑料垫板,把娃娃放在上面,用磁铁在下面移动,这回跳舞娃娃果然跳起来了。他们高兴地又蹦又跳,小朋友都围过来看了,我也情不自禁地为他们拍起手来,太不容易了。经过反复的探索,孩子们终于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我的适时介入,启发引导,不仅为他们的探索增添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有利的。

总之,在孩子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及时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纳入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去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达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要求。

第三篇:亲历过程 乐于思考

让学生亲历过程乐于思考

庹家小学邹德琴

摘要:生本教学是组织学生以研究的方式面对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在教学设计上尝试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质疑过程,不同的思维碰撞过程……来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乐起来,在乐中学,乐中思。在教学环节中突出主体,力求创新,课堂上就会有生命的鲜活和人格的完美。

关键词:创造性、探究性、深入思考

生本课堂就是爱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学的生动活泼,更具有发展意义与价值的课堂。《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9的乘法口诀是在二年级儿童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要通过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并在逐步学习解决逐步加深的实际问题中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随着口诀句数的增多和数目的增大,学生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因而需要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过程中去经历、感知、体验,多角度思维,突破知识点。因乘法口诀是数学的最基本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习1-8的乘法口诀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新知识,增加学习的独立性,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自己喜欢的思路,学习口诀、记忆口诀。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的结果后,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学生记熟连加的结果,再写乘法算式,编口诀,这样,记忆口诀的负担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使难度适当分散。在训练时,注意变换方式,用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解决问题时,一方面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另一方面用学具操作,为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当前小学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同样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数学课

堂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的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平等、开放的氛围,提供操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数学学习成为数学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起学生思考。

要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思维活动的教学过程,就要为这种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英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根普在其名著《数学学习心理学》中指出:“逻辑推理所展现的只不过是数学产品,而不是告诉学习者这些结果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揭开、开展出来的。它只是教学技巧,而不是数学思考。”由此可见,要教会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一定要引导其经历结果是如何得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老师灌输,学生势必只能被动接受,因为思维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靠传授,越是传授得一清二楚,学习者就不需要思维;只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会主动创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凭借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创设了《通过抢答题目,争夺智慧星》的竞赛场景,这个情景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易于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为推导《9的乘法口诀》确立了好的教学资源,因本地学习实际,教师对教材中的主题图做了改编,在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抢答的竞赛上,以奖智慧星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课伊始,随着《西游记》主题歌的播放,学生屏息凝听,一页页的动画片隐藏着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语,以课件的形式奖给学生智慧星,当在屏幕上一一展现出鲜红色的智慧星时,师顺势说:“你们真了不起!获得这么多的智慧星,可是谁能从中发现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在老师的表扬下,一种胜利的喜悦鼓舞着他们,同时进入教师巧妙设计的思维情境中,可谓一箭双雕。学生简直情不自禁,手足舞蹈起来,他们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抢着说,有的说:“屏幕上有9行智慧星。”也有的说:“每行有9颗。”还有的说:“每行是9颗,共有9行。”“多完整的表达呀”。教师情不自禁的赞美道,自然地话锋一转,你们瞧!小袋鼠欢蹦乱跳的赶来祝贺大家了,它挠挠脑袋还认真的记下了同学们的智慧星,于是屏幕上出现数轴和舞动的小袋鼠。“请你们细心观察,猜猜它是怎样记录的,好吗?”这样渗透了集合思想,体现数与点一一对应的关系。他们在自主的学习中知道了,小袋鼠每跳一下,表示一行,于是在对应的点上记录了9、18、27、36、45、54、63、72、81,为学生自编口诀收集了素材,使学生进入了最佳思维状态,在思维的碰撞中,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这里得到好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困惑、探究、交流、比较、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亲身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切相连的。随着学习过程的推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逐渐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这样创造性的适用教材,不仅反映了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而且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顺应了学生学习的需求,找准了教学的起点,为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主动思考。

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征,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批判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这一基本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去思考方法,领悟到乘法口诀的来源。我只是起组织、点拨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多层次的信息反馈,使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的结合起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在引出《9的乘法口诀》第一句口诀后,让学生拿出教师事先为他们准备的自编口诀卡,以小组为单位,同伴们在一起自编口诀,学生学习的情趣顿时高涨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只听笔在算式卡上沙沙的舞动着,口里在不停地默算着,时而静静地思考,时而有生进行质疑,他们的脸上露出自信、满意的笑容,9句口诀在学生的愉快学习中很快完成了。在学习时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急于评价各种计算方法的优劣,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计算方法,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这样的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开放思维的观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在相互影响和激励下,一次又一次地想出多种计算方法,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运用口诀加强训练,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练习设计的开放,注重了习惯培养和态度养成。选择信息,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本节课在教学中推导9的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进行进行乘法计算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生动的呈现出一些智慧星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场景,提出问题抽象出口诀,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巩固练习中课件中也呈现出:当花儿后面藏着谁,这样不完整的乘法算式时,学生无不被漂亮的花儿所吸引,思维的火花竟然开放;当飞舞不止的算式卡、飘飘洒洒的口诀卡在屏幕上呈现五颜六色的景象时,让学生的思维激活了;时尚的手套配上暖和的颜色,给学生提供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资源;橡胶棒的价格和数量,列出两道不同的乘法算式„„这样集多媒体的声、色、形刺激着学生身体的感官,让学生在动中感受,静中思考,然后以游戏的方式强化训练,人们常说:“一年中,冷在三九,热在三伏”。那么一九是多少天?教师提示,学生打着拍子,一九()天,二九()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气氛中结束了新课。这岂止是学生的快乐?教师教的也轻松呀,只有这样教才是为了不教,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练习设

计不仅强调怎样运用口诀,而且引导学生注重练习设计多样化的的情感认识和态度养成,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主动习得,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到了学以致用,乐中思考,感受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生本教育的课堂是可喜的。它的改革带来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是非常可贵的的。从教学效果来看,全班学生都能自编出9的乘法口诀,并且会用,顺利达到学习目标,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在其中得到发展和进步,只可能个别学生因为个体差异未能熟记口诀,所以,即使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应该更多地关注哪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把差异作为一种财富、一种资源,给他们提供真正展示自己的舞台。另外,在本节课里,我注意“尊重个性,让学生超越自我”不只停留在书本的练习上,还在其他教学设计上也尝试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质疑过程,不同的思维碰撞过程„„来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有利于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乐起来,在乐中学,乐中思。教学环节只有突出主体,力求创新,课堂上才有生命的鲜活和人格的完美。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

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摘要】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重大变革。我们要改变幼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本文从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日常生活三方面探讨幼儿数学的学习。

【关键词】探索;数学;学习

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我们要改变幼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本文试图从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日常生活三方面探讨幼儿数学的学习。

在集体教学中理解掌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幼儿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幼儿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因此,在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幼儿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例如,在“我们爱运动”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孩子开展“我喜欢的运动”选拔。可是,在一个主题中出现的运动项目有十三种,孩子们不知道如何下手。有的孩子说:“赞成的就举手,然后一个个地数过去!”这个主意马上就被否定了,原因是嫌太烦了。有的孩子说:“我们把这些运动都画下来,谁喜欢哪项运动就站就站在哪项运动旁边。”可是,这样的做法一人只能选一项运动。最后大家决定把所有的运动项目画在一块大板上,每个小朋友拿三个贴花,把贴花分别贴在自己喜欢的三项运动上,然后数一下,哪项运动上贴的贴花最多,就是最喜欢的运动,然后按照贴花的多少,选出第二、第三„„在这一系列讨论、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幼儿学习了计数、按数排序,掌握了多种统计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又如在大班幼儿认识时钟的活动中,班上总有一些孩子与时间概念绝缘,教了很多次都不理解,教师觉得非常懊恼,孩子更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老师请这几个孩子做小值日生,并给他们列了个特殊的《工作时间表》,每天早上8:00到园,8:10开始擦桌椅,9:15开始给小朋友分牛奶,10:00给小朋友分水果,11:30擦桌子,以上的时间都用时钟的形式表示。如果做得好可以获得“最佳值日生”的称号,并可以得到一块精美的蛋糕。这项工作引起了几个孩子的兴趣,为了很好地完成任务,他们开始主动去研究工作表上的时钟,也渐渐学会了看时钟。这样融入情境的数学学习摆脱了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教幼儿记的传授方式,让幼儿在主动探索、理解的基础上直接获得经验,如同拆除了幼儿与数学之间的“围墙”,拉近了幼儿对数学的心理距离,大大降低了幼儿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信息交流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的意义

建构主义重视意义的社会建构,认为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因此,在数学获得中应多创设机会让幼儿对自己的操作行为进行表述,从而帮助幼儿巩固内在的认知结构。如在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中,要求幼儿按照前面出现的示例将后面的物品排序,有些幼儿不能一下抓住排列的规律,就没有办法操作。我们不仅让幼儿尝试进行操作,并且启发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排列的,甚至用反复的语言说出排列的顺序“红黄绿红黄绿„„”,这一做法使幼儿通过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巩固了操作思路,帮助幼儿掌握了相关的数学概念,同时还请其他幼儿评价自己的作品,这时不仅仅是语言信息的交流,还有视觉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幼儿集体智慧

信息的交流。

(三)提供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巩固数学经验

在数学集体教学中,我们引导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幼儿学习数学的操作活动可与分类、排序、比较、分合、计数、计量等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幼儿摸、画、剪、拼、排、贴、走、跑、跳等,以促进大脑积极思维,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小猫钓鱼”让幼儿在钓鱼游戏中进行点卡与数卡的配对,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和意义对应;“搭高比赛”是通过小方块积木懂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培养动作的灵活性和空间概念等。幼儿通过自身活动进行操作学习,兴趣很高,能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所以学习兴趣是幼儿不断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永远向前的动力源泉。

(四)在不同领域渗透数学学习

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的教育内容。在体育活动中,可以把数概念融合在“跳格子”等体育游戏帮助中,可以通过队列变化帮助幼儿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绘画、泥塑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艺术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关系的物体,如树叶的排列、花朵的数量、蝴蝶的对称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活动中,可以让幼儿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学习数概念,如“今天星期一,猴子开飞机;今天星期二,猴子学画画;今天星期三,猴子去爬山„„”这种语言用简单的形式反映了数学的规律。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将点数活动配上优美的旋律,能让幼儿在反复吟唱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

在区域游戏中探索学习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等。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越来越感到区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有些方面正是集体活动所难以实现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区域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沉浸在游戏情境中,自发地探索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在区域游戏中探索数学的优势在于:

1.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区域游戏充满趣味与挑战,符合幼儿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幼儿在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的兴趣会大大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也会不断提高。

2.有利于进行分层指导

区域游戏一般来说参与人数较少,便于教师进行个别的指导,尤其是对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无法关注到的、能力发展高于或低于整体水平的幼儿,教师可以根据个体的能力情况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有利于幼儿间互动学习

区域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互动比较频繁,他们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通常会有语言、肢体上的沟通和交流,并且相互习得、经验分享。一些数学能力较强的幼儿会主动地帮助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达到共同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应用

幼儿的数学学习最终应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幼儿数学教育趋于生活化,这是因为:

(一)数学学习生活化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带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性。也就是说幼儿的思维过程离不开直接的感知和动作,只有当幼儿在看到、拿到、听到具体物体时,才能进行思维。而且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主要表现在幼儿对事物理解的进程上,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进而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评价发展到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从片面的由外部联系进行判断和推理到比较全面的从内在本质上进行判断和推理等。同时,幼儿的注意具有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对于新颖的、鲜艳的、强烈的、活动的、多变的以及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和需要的对象,能集中注意力,但又很容易受更加强烈的新异刺激物的影响而转移。所以,幼儿的数学学习要落实到生活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应用,进而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生活化教学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幼儿形象思维的特征,体现并满足了幼儿注意不稳定发展的特性。

第五篇:(小学教学设计 数学)让学生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 林爱村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70-7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最近购买了一套新房(课件出示),同学们想去参观吗?请认真观察新房的客厅:你们看到了什么?(电视机的屏幕、沙发、茶几„„)

师:还看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课件动态演示,在物体与图形的面上扫描一遍。)师:你们看,这些面的大小是什么呢?(面积)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创设让学生参观老师新房客厅的生活情境,出示与面积密切相关的物体和图形的表面,并利用课件动态的演示,让学生对面积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又带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感知,理解面积概念。1.指一指,感受物体的表面。

师:请一名学生上台指一指: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在什么地方?(学生指,教师引导)

师:像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2.比一比,完善面积的概念。

比较3组图形的大小。同时出示3组图形:(1)面积差别大的一组;(2)封闭与不封闭图形的一组;(3)需要探究的一组。(两个长方形用肉眼无法观察出谁大谁小的)

比较第1组图形:一个大长方形和一个小圆形。引导学生用观察法比较判断,并说明理由。

比较第2组图形:一个封闭的正方形和一个不封闭的图形。

引导学生认识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是不能进行比较大小的,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小结:面积可以指物体表面的大小,也可以指封闭图形的大小,所以老师在中间加上一个“或”字。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几名生归纳概括)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生齐读概念)

[设计意图:利用课堂上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亲历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由直观到抽象,从而进一步完善面积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掌握面积单位。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你们知道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课件出示3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小组合作。

师:每小组自主选取1个面积单位研究。比赛一下:哪一组学得又快又好?(2)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生1:我们组是探究1平立厘米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1厘米。

师在黑板上贴出:1平方厘米的图片,并板书:边长1厘米。

师:请大家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厘米观察。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有哪些?(小纽扣、小楷本的方格、指甲盖„„)

生2:我们组是探究1平方分米的。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1平方分米的图片,板书:边长是1分米。

师:在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物体有哪些?(开关底座的表面积、粉笔盒正面的面积、手掌面积„„)

师:请大家从学具袋中拿出1平方分米与自己的手掌比一比。(让学生近距离感知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师:用1平方分米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师:如果用1平方分米去量黑板的面积,你们感觉如何呢?那么有没有更 大的面积单位吗?(平方米)师: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呢?

生3: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白纸(老师课前为学生准备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它的边长是1米。(老师把1平方米白纸贴在黑板上,板书:边长1米)。在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物体有:我家的方桌、我家电视机的屏幕、小地毯„„

师: 1平方米的地毯有多大呢?猜一猜:在它上面能站多少个人?(学生实际站一站)

师: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3平方米)投影仪的屏幕呢?(2平方米)

师小结:刚才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认识了3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这些面积单位来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掌握了3个常用的面积单位,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回归生活,巩固延伸

课件出示老师的新房,让学生继续观察:

1.填一填:下面物体的面积应填上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小孩的卧室)。

挂钟的面积大约是4()。书桌的面积大约是80()。窗户的面积大约是3()。

2.估一估:下面物体的面积大约是多少?(老师的卧室)床面的面积大约是()平方米。

电脑屏幕的面积大约是()平方分米。

3.判一判:下面的面积单位用得合适吗?请把不合适的改过来。(老师的厨房)

一块地板砖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米。开关按钮的面积大约是10平方分米。厨房的面积大约是6平方厘米。

4、说一说:参观了老师的新房,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说一句话吗?(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又回到参观老师的新房,通过填一填、估一估、判一判、说一说等活动,既做到前后呼应,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全课小结,巩固新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

老师调整黑板上张贴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图片,由并列改为重叠。让学生直观感受3个常用面积单位的大小。

师:测量比较小的物体一般用什么面积单位?(平方厘米或平方分米)测量比较大的物体一般用什么面积单位?(平方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对比3个常用的面积单位,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3个常用面积单位的大小,突出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知道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运用到的。]

下载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亲历探索过程 感受美妙数学——《圆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反思

    亲历探索过程 感受美妙数学 ——《圆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反思 建构主义提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建构。根据......

    怎样让幼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怎样让幼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永康完小赵国秀 {内容提要}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每一位幼儿,我们应该学会让每位幼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笔者拟从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理解幼儿、......

    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实践出真章 ——记2017年衢江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教学实践培训活动 缘起: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衢江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安排,我区精......

    幼儿主动洗手研究报告

    培养小班幼儿主动洗手习惯的行动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小班幼儿吃手、“吃“玩具的现象较多,为了防止 “病从口入”,让幼儿健康、快乐的在幼儿园里度过美好的童年,我......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让幼儿探索学习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让幼儿探索学习 手中拿着观看木偶戏票,从脑中闪出一个想法:今天可以把戏票发给每位幼儿,让他们自主寻找座位。课程指南也提到应多利用社区的环境,扩展幼儿的学......

    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学

    试论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方法培养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孩子在学习上一点也不主动,什 么事情都是父母在着急:上学要迟到了,孩子不着急;作业做不完了,孩子不着急;明 天就要考......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现如今的孩子,从生活到学习,条件都是无可挑剔的,可是,总有好多的孩子不愿意学习,甚至这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只有一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