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探索 促进主动学习

时间:2019-05-12 05:5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引导探索 促进主动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引导探索 促进主动学习》。

第一篇:引导探索 促进主动学习

2012年10月19日参加在高兴小学的数学片区教赛的交流文章

自学互帮导学法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李子垭小学

唐其林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是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大趋势。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下面我简要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提供契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要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就必须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先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同学把课前准备的直径不同的四个圆,将它们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并剪下来进行重新拼排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发现剪下来的图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且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半圆周长(πΥ),宽相当于圆的半径(Υ),由此得出圆的面积公式(s=πΥ²),通过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过程中,面积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胸。这样把学生推到探索新知的“第一线”,向学生提供探索的契机、设计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途径。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思索问题,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创造情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我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出示一个商场经常用的抽奖游戏,让同学们参与到游戏中,并引发大家进行讨论,哪种奖品的中奖率更高,为什么?这样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激起了大胆探索的兴趣,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运用迁移规律,促进主动学习迁移规律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的目的不是把知识贮存于大脑之中,而是最终要化为能力,去解决不同情境的数学问题,这要通过迁移来实现。数学知识中相似点越多,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出示新的学习内容时要尽量揭示它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知识的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的四则运算》时。就把以前学过的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先出示原来学过的整数四则运算作为准备题,让学生在解答准备题时先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师再把算式中的整数换成小数,这时再引导学生解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用迁移规律教学,不仅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特征和解题方法,而且有利于把数学知识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迁移规律,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运用操作实验法,促进主动学习

数学中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去探究,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也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让他们把所学知识记得更牢固,应用得更得心应手,所以,当遇到有这方面的活动,要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操作实验中,去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例2和例3时,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讨论、交流和总结,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他们才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才会快乐地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产生过程,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各种教学改革要达到的最高目标。

2012年10月15日

第二篇: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摘要: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社会各界纷纷要求“减负增效”。怎样才能做到“减负增效”呢?问题关键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学生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关键词:主动学习

数学教学

在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主动起来,特别是数学教学,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如何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要经济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呢?

一、主动学习的基础

(一)学生的主动来之教师的“情”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健康的情感和情绪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教学的激情来之教师本身

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因为数学课本身不像语文课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近朱者赤”的同化效应。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2、情让师生交融

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肥沃的土壤。因此,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可见,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达到情感交融,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

(二)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新授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到巩固练习阶段,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已过,兴趣也将随之淡薄。这时设计练习题时就要加强兴趣性,这样,全体学生的兴趣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每个人都积极地去思考、去计算、去验证。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通过不同的找法(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持),培养了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总之,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由始至终地主动学习。

(三)激励---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师不应吝啬“激励语言”。因为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学

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首先,对敢于发言,哪怕是说错了的学生;对一贯纪律很差,但在本课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好学生,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正确使用激励策略,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

(四)动手实验操作---让学生学的简单易懂

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由于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对操作实践性强的课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操作实践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理解掌握新知,提高技能,同时受到学法的启迪。例如在教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时,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圆柱、圆锥、圆台的模型,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活动由学生自主支配,每位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主动地参与。可见,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学习情境是促使学习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坚实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并由会学变为乐学、善学。在乐学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内在的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把学习转化成为自身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计算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出四步法:一看,即看清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二想,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则混合运算);三算,即按想好的方法、思路进行计算;四查即进行检查和验算。在学习了四步法后,学生计算的能力有所提高,逐步做到准确、迅速、灵活,学生由于学习得法而尝到了甜头,有了成功的体验,才会消除怕受挫的心理,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从小处着眼,从一道题、从一节课入手,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学习方法,真正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主动学习的实施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教学活动如何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主体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改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空间,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

1、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作为组织者, 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阅读、独立思考、倾听、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

2、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够时,不可能让他们一开始就当主人,而需要教师多指点、引导。引导是引而不发、开而不达的引导,引导不是指导。当学生“迷路”时,发现“火花”时,交流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直接指引方向,而应引导他们辨明方向、找依据、找理由,多鼓励。教师绝不能主导教学,但也不能什么都讨论,什么都合作,而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培养和引导。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师应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合作时,教师可以倾听、观察,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这样能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学生喜欢的是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师成为合作者,就更能创造出这样的气氛,也能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如果教师能很好的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那么教学活动就能很好的开展,反之学生就不能很流畅的学习,不能自主的学习,学习就带有很大的被动性。

(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应该具有激情、坚毅、独立自主的优秀的品质,具有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兴趣本身就是主动性。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生动、充满诱惑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数学的严谨、简洁、抽象等特征,巧妙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的展现数学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正确、巧妙的引导,抛砖引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尽情的领会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办一些讲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知识,如数学符号、算式的美,黄金分割及比例美,千姿百态的曲线美,几何的公理、定理及推论组成的井井有条的统一的有机整体,给人以多样统一的形态美的享受。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数学美的魅力,展示数学的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雅致与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只有学生自主的学习,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激励手段,是促进自信心养成的重要手段。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开始可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经常交流思想。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的努力、一点进步,就该表扬,而且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3、注重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他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

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勤奋、有恒心、有责任心、民族自信心等都是一名合格中学生应具有的良好个性。勤奋,是学生的传统美德。学贵有恒。学习必须要有恒心,只凭一时的热情,不能持之以恒,是不能学好的。强烈的责任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对国家、社会、家庭、班集体、自己负责,这是学生,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数学教学不仅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各种数学公式、定理与证明,以及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是前人血汗的结晶,有些甚至要付出几代人的大量艰辛劳动。在学习中各种知识的掌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充满着艰辛。在数学教学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使学生经受失败的考验,在挫折中不断总结,在“爬坡”中循序渐进。这样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熏陶,就会使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百折不回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

基础教育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把课程视为学习经验,强调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这就必然把课程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

1、充分利用教科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现在的教科书,不管从课题、内容、过程、习题等,还是知识结构,与以前的教科书有很大的区别,给了教师很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甚至给了教师开发、改动的权利。例如《月球上有水吗》、《你今年几岁了》等课题,给人以深思、引人入胜的感觉,教师就不能单纯的讲“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这样就显得枯燥无味。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科书,根据学习需要、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2、立足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在数学新课程的视野中,教科书绝不就等于课程,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学内容是灵活的,是动态的,可以是教科书中的,也可以是教科书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应立足于教科书,但千万不能受它的束缚,不能拘泥于教科书,而应该合理的利用教科书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应大于教科书内容,而学生的发展不同也决定了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这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让新的数学教育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深挖自身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实现由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伟大转变,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三篇:幼儿教育叙事: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教育叙事: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案例一

早锻时,幼儿正在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嬉戏。突然,蹲在沙地旁的杰杰一手指着地上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叫喊着:“老师,快来呀!这里有一只蜈蚣!”我连忙跑过去,一边疏散前来围观的幼儿,一边告诉他们蜈蚣是有毒的,被它咬到是相当危险的。可是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让他们久久不舍得离去。我找来瓶子,小心地将蜈蚣放入瓶中,并在早操后将它带进了班级。我改变了原来的活动内容,改上“探索蜈蚣”的学习活动。从让幼儿回忆是否看见过真实的蜈蚣到讲述对蜈蚣细致观察后的感受:从讨论蜈蚣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到分小组去资料库翻阅资料;从有幼儿提出异议“瓶中的小虫是蜈蚣还是马陆”到以绘画的形式将它们区分开来,幼儿对蜈蚣有了较为详细而全面的了解。案例二

在角色游戏时,我们有意腾出较好的把握。于是,我们大胆启用幼儿充当小老师,为平日生病或有特殊原因请假未来幼儿园的幼儿“补课”,并通过验收他们所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幼儿进行奖励。“小课堂”角色游戏的试行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也在“传授”中得到培养,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更加自信。越来越多的幼儿通过学习榜样而有了较大的进步。思考

从案例一中我们看到,通过亲近和感知自然界的一系列活动,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自我学习的能力有了提高。幼儿不仅获得了详细且丰富的知识,而且增强了伙伴间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

自然界也是幼儿的教师。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应当追踪幼儿对自然界的探究,挖掘教育契了一块场地,供幼儿自发创设场景和自由表演。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课堂”是幼儿最常创设的场景。幼儿对教师执教时样子的模仿,简直就和教师平日上课一模一样。一些幼儿对知识的复述和当时{旱蚩的互硼右机,随机转换活动内容,生成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做到寓教于乐。

从案例二中我们看到,当教育源于幼儿的真实生活时,当教师的视角从书本教材转向幼儿的真实生活时,学习成为了幼儿内在的需要教师应捕捉幼儿每一次主动学习的机会,及时加以展开和深化,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探究客观世界的积极性,使教育成为幼儿的一种生活实践,一种愉快的体验。

事实证明,充分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兴趣点、好奇心、模仿欲和表现欲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非常关键而必要的。教师应该及时且准确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珍惜并利用好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在遵循幼儿爱模仿、爱表现的年龄特征基础上,将其兴趣点巧妙地导入活动的过程中,将幼儿的好奇心始终贯穿于整个活动中,准确把握好其喜爱探究的心理,有意识地创设各类丰富多样的便于幼儿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积极地互动中得到学习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有心人,多贴近幼儿,解读幼儿,与他们一起生活、一同成长,了解幼儿的特点与兴趣,以敏锐的视觉、开放的心态、灵活的方式使幼儿园课程得以及时调整、补充和更换,相信这样会让幼儿在生活化的课程中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四篇: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课堂的学习,具体做法是:

一.精心安排教学过程,注重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

为保证学生能真正参与此教学之中,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使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练一练,议一议,评一评,帮一帮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民主,自主,和谐与相互协作的课堂氛围,为此,体育教学也应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小组讨论,竞争,合作,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互练中共同提高,让学生在获得成功愉悦中得到发展。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内驱力。为此,体育教师应努力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魅力,改革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创设表演情境,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参与: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有自然表现的机会,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如在练习跳绳时,有的学生创造了新的跳法,教师就应当及时予以肯定,并让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同学们看到新奇,个个都会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可提高要求,哪位同学创造了新的跳法就报告老师,老师就让他给全班同学表演,这样,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进行学法指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和保证。使学生在参与中由“学会”转变成“会学”。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模仿等学习过程,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如合作法,发现法,自练法,分析法,助手法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三.通过课堂调控,确保学生高效参与

教学反馈是教学调控的前提。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及时对教学目标,方法,手段进行调控,使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的统一,促进学生在参与中不断获得成功。

总之,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就要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表现欲望,注意因材施教,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成功愉悦中焕发旺盛的学习热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五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把钥匙

林 格: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把钥匙

在“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做整体理念培训中,我经常强调一个关键点:为师者须彻底转变观念,放下自我,从而唤醒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最终实现解放教师和家长,关键在于需要有一个深刻的矢量转换,即:向孩子学习,有困难问孩子。

为了进一步帮助参加培训的教师深刻认识这个关键点的价值,除了我在培训会上阐释的内容以外,这里提供另外一个背景性依据----“并喻文化”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本原理。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各领域中的知识技术正在迅速更新。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当年在其著作《文化与承诺》中所描述的“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尤其是“并喻文化”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并喻文化”:两代人互相学习才能生存和发展。

“并喻文化”是相对于“前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而言的。

简单地说,“前喻文化”就是新一代人向老一代人学习才能生存;“后喻文化”,即老一代人需要向年轻一代学习,社会才能进步。

在玛格丽特-米德的阐述中,“前喻文化”即所谓“老年文化”,是数千年以前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原始社会中,生产工具简陋,自然环境险恶,人们缺乏酿就生产与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物质手段,整个社会发展十分缓慢。人们从未奢望、也根本不可能设想自己的生活能和父辈、祖辈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在他们眼里,生活的意义是既定的,前辈的过去就是他们的未来,“他们的父辈在无拘束的童年飘逝之后所经历的一切,也将是他们成人之际将要经历的一切”。

“后喻文化”,即人们所称的“青年文化”,是一种和前喻文化相反的文化传递过程,即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的过程。如果说在前喻文化(即传统社会)中,社会化的对象是社会中尚未成年的个人,那么,借用社会学的术语,后喻文化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反向社会化”。“在这一文化中,代表着未来的是晚辈,而不再是他们的父辈和祖辈。”

那么,“并喻文化”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并喻文化”就是两代人互相学习才能生存和发展。

玛格丽特认为,“并喻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肇始于前喻文化的崩溃之际。战争失败、移民运动、科学发展等导致“前喻文化”崩溃、“并喻文化”诞生的诸多历史原因。先前文化的中断使年轻一代丧失了现成的行为楷模。既然前辈无法再向他们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的生活模式,他们只能根据自己切身的经历创造,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模,这就产生了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

二、“并喻文化”的产生,与各自的身心特点有关,也是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造就的。

“并喻文化”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原因之一:社会变迁加剧,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规则,年轻一代顺应自然、运用自如,年长一代却茫然不知所措。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乒乓球比赛中,我们曾经看到的原本十分优秀甚至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球员,因为无法适应新制定的比赛规则名落孙山,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新手此时却脱颖而出。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的较量也是对于新规则的适应力的较量。至此,孩子第一次获得了“指点”教育者的机会。

原因之二:面对社会变迁的加剧,孩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教师却常受到传统和经验的束缚。

对年长的一代来说,当出现与旧有的经验不一致的新知识时,新知识可能被视为是怪异的;但对脑袋里根本没有旧框框的年轻一代来说,新知识则是天经地义的。很多孩子对教师常常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自己却得过且过的做法甚为不解。

原因之三:与同学、同伴的交往是孩子获取各种新知识和新价值观念的途径之一,同辈群体成了孩子

影响或“反哺”父母的知识“蓄水池”或“扩展内存”。

与同学的交往是青少年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之一。比如大学宿舍每天晚上睡觉前的“卧谈会”就是一场信息密集的交流会内容应有尽有。这样,教师看起来是和一个孩子打交道,实际上是在和一群孩子甚至是一代孩子打交道。

原因之四:电脑的普及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影响,使孩子第一次能够从父母、老师以外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尽管教师也一样看电视,但实际他们从电视上获取的知识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如孩子。而电脑操作方面的差异则更为明显,对成人来说,电子计算机是他们人生的“滑铁卢”。很多面对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级却常常一筹莫展,力不从心。而孩子则占尽了电脑操作和语言使用等方面的各种优势。

三、“并喻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全体社会成员以目前流行的行为模式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马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中告诉我们:

在“前喻文化”中,长辈的行为向晚辈提供了不可背逆的榜样,以致人们至今仍然接受着祖先们所遗存下来的生活方式。如果说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关于“前喻文化”的记载,那么那种以“并喻方式”作为文化传递的唯一模式的社会却寥寥无几,我们很少听说这种“并喻方式”能够单独地代代相传。如果真有那种将“并喻”方式作为唯一的行为传递模式的社会,那么年老的一辈和年轻的一代都将认为,每一新生世代的行为不同于他们的前代是“天经地义”之事。

在一切“并喻文化”中,长辈在某些方面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他们为晚辈的行为确立了应有的方式,界定了种种限制,年轻人相互间的学习是不能逾越这些行为的樊篱的。在许多社会中,人们接受新行为时获得长辈的赞许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年轻人的行为改变最终并不取决于自己的同辈,而是取决于年长者的同意。但是,在“并喻文化”中,人们同时也怀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即每一世代的成员其行为都应以他们的同辈人为准,特别是以青春时期的伙伴们为准,他们的行为应该和自己的父辈及祖辈的行为有所不同。个人如果能够成功地体现一种新的行为风范,那么他将会成为同代人的学习楷模。

四、现代社会,成人向孩子学习或孩子“指点”成人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

“并喻文化”中,孩子们常常是生活中的“老师”。作为孩子的教师,在科技知识和文化信息方面不如孩子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孩子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涉及事物的好坏、对错判断的价值观方面。

二是孩子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对消费和钱的看法以及审美和生活情趣都开始影响到教师,使后者的生活态度在无形中发生了明显可见的变化。

三是在对新器物的使用和对新潮流的了解上,教师对来自孩子的“指点”的接受几乎是无条件的。“牛顿花了一生才发明的物理定律,现在的大学生一星期就学会了。”在《文化与承诺》出现的这段话,是引人深思的:

即使在不久以前,老一代仍然可以毫无愧色地训斥年轻一代:“你应该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曾年轻过,而你却未老过。”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却能够理直气壮地回答:“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是年轻的,而你却从未年轻过,并且永远不可能再年轻。”

下载引导探索 促进主动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引导探索 促进主动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英语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 天津教研网[大全]

    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区县:宝坻区 学校:新安镇二中 学科:中学英语 姓名:房学光 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本文从素质教育出发,结合......

    创设学习情景,促进主动学习(大全五篇)

    创设学习情景,促进主动学习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

    计算机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计算机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技能模块”,主要是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专业技能模块”,即根据......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策略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策略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也是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了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必要实施以下五种策......

    角色主题促进主动学习的策略

    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内容提要: 主题游戏是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选择主题,根据游戏过程和发展内容,使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主题游戏中得到充分体......

    浅谈“让学引思”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浅谈“让学引思”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摘要] 课堂应确立以学生学习为“轴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幸福感。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构建“五让三引”课堂......

    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 一、 活动目的: 通过趣味性的哑剧、讲故事、猜谜语、谈论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会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成为勤奋主动求知的小主人。二、 主持人对话引出主......

    主动学习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