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学音乐理论教学方法创新课题(精选)
《农村中学音乐理论教学方法创新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国家《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音乐课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音乐教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学校办学水平还是教学方法,都有很多值得探讨、关注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普遍为唱歌教学,教学内容枯燥,教法陈旧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音乐教育观、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制约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引起了我们对音乐教学现状与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深思。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中学音乐理论教学方法创新》课题研究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是对中学音乐理论教学方法创新实验的研究,其目的为了将枯燥的音乐理论变成有趣的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服务于音乐课堂,更好地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任务,包含以下四个目标:
1、因材施教,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及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快乐的音乐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2、突出学科特点,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改变我们以往的以“说教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组织方式,实现以“音乐性”“情感性”为特点的常规课堂教学。
3、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有机的与相关学科融为一体,让学生产生对世界有一种无暇的美,意识到音乐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学会多元化的文化知识的创造性运用。
4、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丰富音乐课程教学语言,锻造具有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音乐教师。
三、课程研究原则
1、审美性原则:音乐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学生可以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带给人们的丰富世界,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音乐性原则:音乐性是音乐课堂的生命线。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感受、感知音乐,坚持“以听为基础、唱为主体、动为重要方式”的基本理念,强化活动过程中的音乐性。
3、情感性原则: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感受、感知音乐,坚持“以听为基础、唱为主体、动为重要方式”的基本理念,强化活动过程中的音乐性。
4、实践性原则:新课程十分重视和强调实践性学习,倡导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参与实践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5、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做到听、学、演、练、说结合,教师只说引导性激励性语言,学生多练,把课堂交给学生。
7、全体性: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表扬激励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
8、常规性:不作秀式,不空洞,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业务水平开展研究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研究对象:七年级(小学——中学的衔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注重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不受教材限制,针对教学三维目标,精选积极向上、思想内容健康的歌曲做教材。选取学生在上幼儿班时候学唱过的耳熟能详的儿歌稍加改编,教唱乐谱时纠正出现的习惯性错误,再熟练背唱乐谱。
2、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乐器,让学生把自己小的时候用的竖笛、口琴、口风琴带到学校学习乐谱、练习视唱、自学歌曲,把小乐器引进课堂,既能练习识谱,又能自学歌曲,一举两得。
3、由学生的兴趣入手,严格遵守《新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原则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改变传统教材的教学内容,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的现代流行歌曲做教材。把音乐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和唱歌教学当中。乐理知识除了最基础的音的长短和音的高低之外,都不集中讲解而是分散到每次所学的歌乐曲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并在欣赏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再由老师引导归纳,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会欣赏歌乐曲活动。
4、先练再听后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备课时提前把歌乐曲中典型节奏,精彩的高潮部分精选出来,改变成基础知识中的节奏练习、视唱练习,利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课中前几分钟,集中练习让学生有了初步印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然后欣赏所学歌曲或乐曲,初步欣赏时学生就可以跟上示范音乐拍击节奏哼唱旋律,带着学习的欲望,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5、注意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特别是在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所有学科都是有关联的都是相辅相成的只不过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木的理解。
6、注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班级内每一个同学都有事情做,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
7、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只有乐理知识笔试50分参加答卷,其他内容不再集中在学期末集中考试,采取分散考试的办法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评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全体学生提出十六节课中得到六个优秀期末考试免考,大型活动中参与表演并获奖免考,搜集材料并在课堂上展示或同学好评达到数量期末考试免考等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音乐习惯,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精神上得到愉悦,自身音乐素质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
六、研究的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研究职责,分工到位,保证日常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
2、课题组建立固定的学习机制。经常性组织学习理论文章,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最新信息,加强课题组的理论学习。
3、加强研究过程中的合作与反思。加强实践探索,相互交流,合作研究及时反馈,共同完善,不断探索新的研究内容。
七、研究的主要方法及策略
1、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合理利用资源,不断充实本课题研究。
②实验探究法,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形成较完善系统的音乐的衔接部分的识谱读谱能力„„。
③调查分析法:在实践过程中及时了解老师在教学过程及环节上出现的新问题,适时调整方案,找出相应的对策,完善课题研究。
2、策略:
①音乐理论创新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音乐教学自身规律。②音乐理论创新教学体现以音乐实践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格局。
③音音乐理论创新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八、课题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
制定课题计划,落实课题组成员,对课题方案进行保证,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着手开展研究。
2.实施阶段:()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实验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实验等探索课题目标的实施,形成操作的模式,定期开展汇报活动。
3.总结阶段:()
撰写课题总结报告,邀请上级部门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九、课题的组织与分工
课题负责人: 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分工: 负责课题的组织协调工作。
负责课题方案,研究计划的撰写,课题的具体实施等。
研究组成员负责课堂实验研究。
第二篇: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初探
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初探
厦门逸夫中学/何亚真
摘自:《厦门逸夫中学》
摘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无论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素质教育所要求,尽快成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音乐教学的成败。本文就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活动中感受较深的几个侧面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为基本理念。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是当代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下面我谈谈自己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也是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获得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音乐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展现个性、创造潜能。获得音乐美感和享受。具体做法:
1、问题设置艺术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时,常常会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些问题。如该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风格怎样?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样变化的?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加上居高临下的发问,被动的回答问题模式,经过本人自我反思并换位思考之后,觉得此种模式有悖心理学认识规律,易产生不被认同的心理倾向,结果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可想而知。
我尝试着改变这传统的提问方式,设制题目的语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我能感受曲子美在哪里”;“我感觉到了曲子的情绪及速度、力度的变化”;“我能分析曲子的结构”等,让学生欣赏音乐后选项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欣赏《二泉映月》时提问“阿炳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创作的?”改为“我能理解阿炳的心声”或“我能领略阿炳的不平凡人生”艺术的教学需要讲究艺术性,换一种语气来进行教学。那是由于平等和谐的新型关系在起着微妙作用,易于产生心灵的认同。这样的模式起乐于使学生感知、情感态度能自然流露,体现人与音乐的高度融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让学生参与备课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如我教学“迎宾曲、进行曲、摇篮曲”等体裁的歌曲,让学生课前去寻找同类体裁的曲子,通过交流听赏、筛选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案。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还能尊重到个体意识。在师生合作中探索一条教学路子,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是开发学生音乐潜能的有效举措
新课程呼唤着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的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音乐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我根据自身的能力、知识结构与性格,以及教室的设备与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梨园金曲》戏剧欣赏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有沙家浜里的《智斗》,《铡美案》、《红灯记》里的人物等,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的氛围。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剧照,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曲毕,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顺利地引导学生直奔主题,顺利进行欣赏体验。
2、趣味性学习,审美、愉悦两不误
多年教学领悟出:娱乐的学习,开心的学习,是掌握知识技能最牢靠方法。创设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品尝学习的快乐。如教学“迎宾曲”引导学生感受区别顿音与连音在情感表现上不同的艺术效果时,感悟出音乐教学的愉悦性,创设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画若干棵茶树,每棵茶树分别代表一条旋律,让学生根据音乐听辨先采哪棵树的茶叶。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既训练听力,熟悉歌谱,掌握连音与顿音的表现方法,又获得了审美愉悦的体验。如欣赏《百鸟朝凤》之后,我布置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响来表现音乐,看谁表演得最精彩。这下激发学生极大的潜能,发挥口技表现许多声响如雷声、下雨声、刮风声、知了、百灵鸟叫声等,不善于表演的学生有的帮助同学设计表现形式,有的互相模仿,还有的三两个合作表演。这样多人合作可以获得比平时更多的乐趣,共同分享表演的喜悦,在愉快中获得美的体验。
3、重组教材内容,创设专题性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之后,以专题性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
趣和欲望,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我以作品的体裁为线索,组合教学内容,比如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二胡协奏曲《春天的故事》(片断),让学生逐一听辨,逐一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出协奏曲音乐体裁的特点,及其演奏形式。在一堂课内感受不同风格作品带给学生不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一会儿进入《梁祝》真挚爱情的故事里,一会儿又加入到斗志昂扬的抗日队伍中,然后走进万象更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再如欣赏印象派大诗德彪的作品《大海》后,我就以大海为标题再播放电影插曲《大海啊,故乡》,接着是通俗歌曲《海港之夜》,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音乐。这种课堂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享受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概念,启发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教学是交往、是教与学的统一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师“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由于音乐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音乐学习不能依靠师讲授完成,从教学方法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学就需要交往互动。学生与学生由于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作用,能更快地获得知识、理念的共享。如学习创作歌曲《爱我中华》之后,安排如何为歌曲编排恰当的演唱形式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个环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个人见解的前提。接着是小组讨论,最后是组际交流,这时我就抓住契机,让学生在比效交流中结合自己的情感、审美、生活体验,自由选择,自己认定,形成适合自己的创造。
总之,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参与音乐课改实验两年来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最深的体会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比以前更高、兴趣更浓了。同时更觉得任重而道远,教学上有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研究:如怎样更好的处理音乐审美与技能训练;如何使学科综合性与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对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度”的把握;在评价的过程中怎样巧妙地解决课时数少且班级人数多的矛盾等等。我们必须开拓思路,大胆创新,钻研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探新音乐教学的路子,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人民音乐》2003年第2期、第9期
3、《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第5期、第8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三篇:农村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地区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逐渐渗透于各个行业之中,教育也不例外。国家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工程,创造了农村地区信息技术必修课的条件。但在农村中小学,许多教师不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课堂教学过于传统;有的教师过分依赖计算机和远程教育资源,用计算机或CD播放机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是人机对话不同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人接触的情绪在里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已在教育中应用很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效益,是每个项目学校面前的一大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创造了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目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信息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互动的学习环境(积极的探索,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声音和图形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的对客观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信息),还可以根据各种教学信息和知识的超文本的方法和管理的组织(有利于联想思维的发展,旧的和新的概念,在建立中接触),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也对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非常有益,这是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尝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优化。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思维的形成提供契机,优化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2、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化。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教师从主导者变为促进者,教师变“喇叭”为“龙头”,教学过程变“描述”到“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在网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师生互动方式。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突出的互动功能,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网络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结合课程,结合教育传统实现教育的根本改革,形成研究报告,写相关的研究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信息技术成为有力的认知工具。
四、研究的内容 1.课题的表述及界定
(1)信息技术环境:有助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构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地方,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网络信息资源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的延伸。是思维和问题之间的桥梁。
(2)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即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3)自主学习: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知识。如何获取信息资源,在哪里,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教师只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处理,分析,讨论,这样的信息交换,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展。
自主学习主张创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发展的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教师应致力于学生发展,形成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2、研究的内容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注重对
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现代信息技术有更新的认识,创新发展教师的课程理念,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以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环境为突破口,加强比较研究,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教学的比较,分析其原因,总结实践经验,同时,继承与创新,持续改进,促进价值形成,获取更多经验。
(二)研究的方法
1、比较法;
2、行动研究法;
3、调查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0月)前期准备阶段 进行课题申报,建立课题组,确立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学生测试,确定实验起点,形成《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11月——2018年5月)深化研究阶段 实验课的学习,实验指导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习。通过研究课,案例分析,经验和阶段性总结的形式交换,收集信息源,进行分析和比较,梳理出与教师的基本模式相一致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科和学生的情况采用基本模式,不断提高,不断充实,创新,形成丰富多彩的教学变化类型。
第三阶段(2018年6月——2018年10月)总结阶段。整理实验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出版教师论文集锦和教学光盘集锦。
第四篇:试论中学音乐唱歌课的教学方法创新
试论中学音乐唱歌课的教学方法创新
摘要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学生的感受,已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始关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对中学音乐唱歌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改革,使音乐教学课堂变得更自由灵活,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积极学习。因此,探究初中音乐唱歌课的教学方法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以中学音乐唱歌课的教学方法创新为题,对中学音乐唱歌课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章的启发和两个月的教育实习经历进行探索。关键词:中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创新
Abstract In the middle school music education, singing in the music teaching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Traditional music teaching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as the center, to the teacher as the center, while ignoring the students' feeling,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refore, begin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new teaching method.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the new teaching concept,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the middle school music singing curriculum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nnovation, make the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becomes more flexible, students actively in a pleasant environment.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singing cla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This paper by the middle school music singing class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middle school music singing lessons, solutions, 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on three aspect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related articles of enlightenment and education of two months
Keywords:Middle school;Music, singing lessons;Teaching methods;Innovation
目录
试论中学音乐唱歌课的教学方法创新....................................1 摘要................................................................1 引言................................................................4
一、中学音乐唱歌课中存在的问题......................................4
(一)忽视音乐教学的主体............................................4
(二)放弃了音乐教学的整体功能......................................5
(三)削弱了美学功能的重要作用......................................6
二、积极优化教学的方法..............................................7
(一)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7
(二)了解学生的喜好激发创新能力....................................8 三.中学唱歌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带来的作用和影响.........................8(一)对学生的影响...................................................8
(二).对老师的影响.................................................9 结论................................................................9 参考文献...........................................................10
引言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的唱歌课或唱歌综合课上,歌唱教学很容易被许多老师忽视,失去了在唱歌教学中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美这一原则。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传统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从而忽略学生的感受,已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始关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对中学音乐唱歌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改革,使音乐教学课堂变得更自由灵活,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积极学习。
一、中学音乐唱歌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音乐教学的主体
1.明确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含义
不同年龄的学生对音乐学习又不不同的理解,用老师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学习,只能让音乐陷入理性。音乐教学要给学生自己表达感受的机会,而不是以老师的标准做讲解。音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但不是说教师就放任不管了,老师在课堂上作为引导者和设计者,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音乐教学的过程不是说学生自我潜发,也不是老师把知识简单灌输给学生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老师与学生都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拿来进行交流,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是学生学到老师的知识,同样的,老师也可以才学生那里学到知识。教育的过程不是单单是老师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知识的过程。在这种平等的交流过程中,才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2.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平等、开放、交流的学生关系在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这种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新理念实施的重要前提。音乐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起着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作用,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指导者。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与老师是一种交流合作的关系,而非受教者。虽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明主开放得主要目标,但是老师仍然是领导者,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在准备工作中做的更多,更细致。如果不能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课堂就会出现失控现象,所以,一定要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
(二)放弃了音乐教学的整体功能 1忽视学生发展差异
目前,广大初中教师都对音乐教学引起了广泛重视,但是在过程中,如何针对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经过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对音乐教学的态度有着不同的差别,年纪越高的血神对音乐教学的态度要求最低,甚至许多同学都是无所谓的态度,这一现象表明,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越来越比形象思维强,这与应试教育带来的学习压力不断加深有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的原因,没有及时与学生沟通,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学手段,从而造成老师讲的激情澎湃,而学生却置之不理的情形,以至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都失去了信心。所以,怎样根据不同年级的身心发展特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学手段,针对性的进行音乐教学,调动不同年级对音乐唱歌课程的兴趣,是现在音乐老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年龄的学生对音乐学习又不不同的理解,用老师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学习,只能让音乐陷入理性。音乐教学要给学生自己表达感受的机会,而不是以老师的标准做讲解。音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但不是说教师就放任不管了,老师在课堂上作为引导者和设计者,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音乐教学的过程不是说学生自我潜发,也不是老师把知识简单灌输给学生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老师与学生都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拿来进行交流,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是学生学到老师的知识,同样的,老师也可以才学生那里学到知识。教育的过程不是单单是老师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知识的过程。在这种平等的交流过程中,才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建立平等、开放、交流的学生关系在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这种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新理念实施的重要前提。音乐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起着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作用,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指导者。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与老师是一种交流合作的关系,而非受教者。虽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明主开放得主要目标,但是老师仍然是领导者,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在准备工作中做的更多,更细致。如果不能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课堂就会出现失控现象,所以,一定要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
目前,广大初中教师都对音乐教学引起了广泛重视,但是在过程中,如何针对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经过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对音乐教学的态度有着不同的差别,年纪越高的血神对音乐教学的态度要求最低,甚至许多同学都是无所谓的态度,这一现象表明,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越来越比形象思维强,这与应试教育带来的学习压力不断加深有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的原因,没有及时与学生沟通,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学手段,从而造成老师讲的激情澎湃,而学生却置之不理的情形,以至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都失去了信心。所以,怎样根据不同年级的身心发展特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学手段,针对性的进行音乐教学,调动不同年级对音乐唱歌课程的兴趣,是现在音乐老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削弱了美学功能的重要作用
音乐美学是博大精深的,它虽然是音乐的一个分支,是音乐学的基础学科,但是,它所涉及到的内容是非常广的,所以,又有很多音乐学家把它称为音乐哲学,他们认为研究音乐美学就是研究哲学,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音乐美学与这姓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因为人的审美是多种多样的,事物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对美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所以就需要研究音乐美学,只有学好了音乐美学,才能更好的表演音乐。音乐美学的学习对演奏表演有深远的影响。在很多方面,美学都起着引导作用,音乐表演者在表演时必须遵循三点原则才能有好的作品。第一,表演与原作必须统一。因为每部作品都有特有的创造背景和作曲家的理解。所以,在二度创作的同时必须还原出原作品的真实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钻研,加入创造热情和强烈的参与意识,避免把它变的毫无生气,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第二,掌握历史风格与时代的统一,真正的艺术家都会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掌握作品风格,并且完美再现,但是要必须站在时代的立场上,以时代眼光观察历史。第三,必须注意表演技巧和艺术表现的统一。没有高超的表演技巧,就缺少了表演基础,如果只是强调表演技巧,又成了炫技,所以,必须要注重表演技巧和艺术表现的统一。掌握了这三点,就可以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表演更完美,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总之,美学不仅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学科,而且也对音乐学习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但是中学在学习音乐歌唱的过程中,并不能意识到美学功能的作用,而且还削弱了美学功能作用。中学音乐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注意不到美学功能,上音乐唱歌课只是简单的唱歌等,了解不到这些深层次的,所以美学的功能作用,在学生之中,越来越被淡化。认识到美学功能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不断完善。
二、积极优化教学的方法
(一)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 1.安排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
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结合生活经验。比如说在课堂上对“快乐的炊事员”这一教学环节的顺序进行实验。第一种做法:把节奏小品“快乐的炊事员”的教学环节放在歌曲学唱之后。这样做的理由是
(一)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唱歌,把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出现时,学生能更好地加强对音乐的关注,把音乐跟节奏联系起来,无行中就增加了学生的乐感,提升了音乐整体综合能力、(二)增加了学习歌曲的兴趣,这对教学内容起着补充、丰富并且拓展的作用,是歌唱活动的一种延续。第二种做法:把节奏小品“快乐的炊事员”的教学环节放在歌曲学唱之前。这样做的理由是发挥情境导入以及旋律感受的作用。思考:让学生感受作为背景音乐的歌曲旋律,容易产生感受,是学生忽略了对音乐的关注,从而造成学习上的压力,节奏创编作为一种音乐创新能力,新歌旋律感受对学生的作用并不大。把这两种做法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教学设计要从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挖掘最有利最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使其在课堂上更好地提供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越是对活动感兴趣,就会有更高的热情,与此同时,活动感知也越具深度和广度。所以,要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的特点,在教学活动这类课程的资源和开发上,设计多种多样,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方式。在本课中,考试哟充分考虑到中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学过一些简单的节奏创编,对各种音效的模拟都有一定兴趣,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于是设计了一活动,主题活动为“快乐的炊事员”。这一活动用肢体活动模拟劳动,用自制乐器模拟(报纸塑料袋模拟抹布、塑料瓶装米粒模拟淘米、小碗小勺学炒菜、垫板敲桌子模拟炒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提高了积极性。在这种体验活动的过程,以学生亲身感受为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从而调动了学生对音乐唱歌课的强烈兴趣,从而使课堂变得快乐而且高效。
(二)了解学生的喜好激发创新能力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音乐史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立一种与音乐相融合的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用音乐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比如说,在上《摇篮曲》一课时,采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对摇篮曲的了解。和谐的环境不仅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而且还能更有效地激发创造力。2.启发想像,唤起学生创新能力
想象力是人的智慧、知识、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扩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创新力。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严重束缚这老师和学生的思维。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的没问题了就是教好了,但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的有很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了。结果显示,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创造力、想象力与实践能力。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在音乐教学课程中,要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观察而又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是一点问题,一点点收获,也是学生所收获的。因此,在上课时,老师要多问学生的意见,采纳学生提出的建议,老师稍作指引,学生设计学习方法。如此以来,学生收获了更多,老师也轻松了许多,教学效果也大大提升。
三.中学唱歌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带来的作用和影响
(一)对学生的影响
更新音乐教学观念,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完善性、创新型以及延展性。学生开拓了思维,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对音乐的独到见解,促进理性分析,使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质。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力。
(二)对老师的影响
传统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从而忽略学生的感受,造成老师讲的激情澎湃,而学生却置之不理的情形,以至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都失去了信心。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积极优化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音乐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起着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作用,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指导者,在课堂上,改变“教师教唱,学生跟唱,教师动,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设计学习方法,老师在一旁稍作指引,如此以来,学生收获了知识,老师也轻松了许多,对教学变得有信心,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中学音乐创新教学,是比较完整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促进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结论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充满了生机,是一门多彩多姿的审美教育课程。在中学的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的投入到教学中,教无定法,冲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突破循规蹈矩,不断创新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点。所以要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音乐向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发展。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必须要了解一些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情。
参考文献
[1]赵繁荣.大连地区小学合唱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 2016.[2]宫晓红.中学合唱教学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 2014.[3]丰蕊.天津市初中合唱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3.[4]高伏音.小学中年级班级合唱的教学模式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14.[5]霍达.洛阳市第五十一中学音乐课合唱教学实践与探索[D].洛阳师范学院 2016.[6]贾泽.农村初中合唱教学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5.[7]钟声.小议音乐欣赏教学的思路[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01)[8]徐飞.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激励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7).[9]王承赋.浅谈音乐欣赏教学对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作用[J].大众科技.2007(01).[10]王胜先.浅谈音乐欣赏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第五篇:浅谈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应采用的创新教学方法
浅谈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应采用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前言 当前,在初级中学不断开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下,美术在整体的教育框架下越来越受到更充分的重视,相当多的学校在普及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课程。农村美术教育也积极投入,像制作黑板报, 纸版画、书法美术创作比赛.。但有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美术活动班的辅导老师,即如何突出农村美术班的美术活动的特点,通过美术活动的开展,如何发挥农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其绘画的个性,因为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社会观念、学校的条件、学生的经验、地域特点的限制,学生在美术表现能力方面,与城里的孩子有较大的差距。如何针对乡村美术教育的现状及特点,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这将有助于提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活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增强对大自然、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农村中学开展美术活动课的目的在于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扩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帮助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学习形象的思维,和认识形象,指导他们的头脑用多元化的方式思考,通过形式多样地美术活动,使学生借助他们自己的实际活动对视觉语言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阐述他们自身所能理解的艺术语言以及他们所运用的个人方式,或者是讲个性,近而逐步提高他们对于事物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样的一种教育认识的前提下,我们还应当注重乡土化的特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挖掘学生认识农村日常生活所具备的特点,培养他们对于农村生活的关心和热爱,逐步提高他们个人对于美的修养,尽管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通过美术活动的教育并不能使他们将来成为艺术家、美术家,但由这些美术活动而产生的影响将对他们的终身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1、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美术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美术课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即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也是极为有益的。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等各方面的差距,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认识差异。他们很少甚至从未受过美的教育,也很少感受到美的熏陶,所以他们对美术的认知和领悟也很低。这就要求作为农村的中学美术老师,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使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也激起农村孩子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热情,并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培养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农村美术教育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农村孩子虽然在很多方面不及城市孩子,但是并不等于农村的美术教育就比城市的美术教育困难许多。相反,农村美术教育也存在着许多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让农村美术教育有着无限地就地取材的机会。例如: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激发人们无限的美感;端午节、元宵节、七夕等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这些都给农村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作为农村美术教育的执行者,我们就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认识并体验这片质朴的、可爱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并以此来激发学生感受美术的活力与趣味。只有这样,农村美术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优势固然存在,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制约着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反映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存在着如下主要问题:1.主观认识不足:由于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学生足够的重视。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育作为首选。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不少人视为“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尽管上级一再强调必须开齐上好各门课程,教育部也签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但还有相当多的农村学校至今未按国家规定的中小学课程开齐开足美术课,更别提投入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家长和学生也极少甚至一点也不把时间花在美术学习上,这就决定了农村美术教育陷入了瘫痪阶段。
2、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经看过有一篇调查报告中陈述一个调查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中的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使学生对艺术品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用分数或其它奖惩方法使学生按课本,大纲或教师的要求来对艺术品做出真实的评价。相信在理解基础上的评价会来得真实,而并非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养成比较高的艺术品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现代,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幻灯片的欣赏、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亲身绘制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3教材内容安排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没有针对农村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安排教材内容,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材内容简单划
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传统美术教材过多地引入中国古代、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排斥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作品;没有将美术与农村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没有适合学生参加的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农村孩子知识文化水平的不及与教材的内容出现了断层。这些客观原因也造成了农村美术教育的困难和低糜。
三、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以及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当前的农村美术教育方式应力求创新,采用先进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
1、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
现在的美术教科书都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这样使得学生们在表现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丰富性、深度以及魅力。这一点的发展正是美术教育在制作创作领域中突飞猛进的结果。说实在话,美术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单纯依靠老师的教是无法激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美术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而从事这一过程的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便提高到一个高度,成为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发展到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这不仅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2、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独特形式的刺激,学生只有有了对美术的独特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渴望。在美术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媒体包括扫描仪、投影仪,幻灯机等多种教学设备。例如,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事先总要做大量的示范作业,有时时间和精力又不允许,这就需要扫描仪的帮助。如五年级的美术课有画梅、兰、竹、菊“四君子”,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图片,通过CAI演示,让学生欣赏、体会、感受,从而再进行临摹、训练。同学们既高兴又启发了想象,整堂课至始至终都有趣味。这样的课,他们自然爱上,而重点、难点又在欣赏中解决了。在上手工课时我们示范作业时,教师边讲边示教,但终因空间狭窄、视野遮挡、前后不连贯等原因,很多学生无法清楚而完整地看到整个演示过程,因而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或不想做。但我们如果运用实物投影仪,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小小的剪纸课教学,教师剪完作品后,平着展示给学生,和放于幻灯机或投影仪上放大,二者的效果就不一样,后者给学生一种新奇感,可以诱导学生的创作欲望。总之,多媒体教学工具,具有体积小、资金少等特点,一般边远地区的教师也能掌握。只要教师教学中应用得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情感,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3、联系农村美术教育实际,鼓励学生创作。
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质量,仅依靠教教材、学教材,那是远远不够的,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如何挖掘新课程美术的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美术课的教学实效。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来,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即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野外写生、萝卜雕刻、稻梗手工艺术、家乡建筑、变废为宝的综合实践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校教学资源的背景下,寻求到全新的,充足的,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新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加上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去创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杜绝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我们应该多多地采用鼓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挥。
4、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对学生自由创作的作品,我们切忌以自己成人的眼光去判断它的好与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对世界对生活的领悟水平,多肯定学生独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从而喜欢创作。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就像一件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现在就学生作品来看,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表现在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种美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新的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
四、结语
农村中学开展美术课的目的在于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扩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帮助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学习形象的思维,和认识形象,指导他们的头脑用多元化的方式思考,通过形式多样地美术活动,使学生借助他们自己的实际活动对视觉语言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阐述他们自身所能理解的艺术语言以及他们所运用的个人方式,或者是讲个性,近而逐步提高他们对于事物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样的一种教育认识的前提下,我们还应当注重乡土化的特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挖掘学生认识农村日常生活所具备的特点,培养他们对于农村生活的关心和热爱,逐步提高他们个人对于美的修养,尽管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通过美术活动的教育并不能使他们将来成为艺术家、美术家,但由这些美术活动而产生的影响将对他们的终身产生积极的作用。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农村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善于在生活当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本地方的学生的农村美术资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乡土的美术资源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我们的农村美术课堂将会是形式各异,多姿多彩,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