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时间:2019-05-13 03:1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信息技术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突破,网络信息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提取使用教学资料灵活方便,为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先后次序、重现次数等方面提供了自由选择、自主控制的条件。可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诸多好处,我们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就我个人的粗浅认识谈一谈,请大家指教。

一、运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思品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我国的对外开放国策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的视频,激起学生探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为授课打下铺垫。再如讲我国的人口问题时,用黄宏、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中的片段做导入材料,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求知的欲望瞬间被激发出来,达到了激趣、导学的双赢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恰当的利用电教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便可创设出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绪感染,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情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如在讲人生自强少年始时可选用第一届“达人秀”冠军得主刘伟成功前、成功时、成功后的一系列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

三、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新的思品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运用信息技术,节省时间,拓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思品课中有许多重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时,可根据内容选择播放视频:“全国人大会议表决立法”、“法庭审判罪犯的画面”、“依法查处非法出版物”等,让学生观看,并讨论思考说明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的一些好处,但是,本人认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它不能是一节课的全部,不能全部代替教师的授课活动,我们不必把课件做得面面俱到,只玩花样,不求实效;更不能把应该由学生思考的问题那么轻易地展示出来,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原则。一未追求材料的数量,让媒体占据课堂教学的时间,这很难突出教学重难点,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通过课件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与思考,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第二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思品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思品教学

乐亭三中姚秋艳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最早源自西方的“课程整合”的概念。整合强调多种因素的有机组合,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南国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据此,我们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作以下三方面的理解:第一,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搜索相关的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实施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工具。第二,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网络资源,并对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进行知识重构—学生的认知工具。其三,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起到媒介作用—重要的教学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就是以思想品德课程知识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渗透到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意义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运用又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呢?

第一.从教师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能更好地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已不再是传递知识的教书匠,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对话者和合作者,成为课程的研制者、开发者和决策者。「2」信息化教育环境下,要求教师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为此,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好好“备课”,钻研教材,搜索课程资源,重视为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反映学生思想状况的学习材料,重视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也可使得教师在探索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过程中不断进步。

第二.从学生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教育性较强,但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说教”表现出敏感和叛逆,因此传统教学中教师花40分钟“一言堂”似的灌输“大道理”,学生不易接受,教育教学的目标也不易实现,致使学生对“成长中的自己”的认识,对“自己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依然混乱不清。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使得学生学会使用信息工具,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学习。同时,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没有过多的解释,学生依据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或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在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维,激发想象。

下面,我们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确定整合点,优化教学,提高效率,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1.计算机教学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以生动有趣的知识,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动画、视听优势,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人的学习意向和情绪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有了兴趣才会产生钻研知识的志趣。从这一意义上讲,加强计算机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讲《情绪——奇妙的窗口》时,用Powerpoint设计制作了一组动画效果较强的幻灯片。如:我创设了一种情境,由“小溪”带领大家走进知识的乐园,由他分别充当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只作为他们中的一员起导向作用。学生在共同的认知过程中感受新知,理解内涵。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边看边讨论,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幻灯片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整个教学始终洋溢着轻松、愉快、热烈的气氛,教学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2.计算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思维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形象的、单一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使用计算机教学手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特点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要用计算机媒体设疑、质疑,引导学生不但认真地看,还要积极地想,要带着问题去看,在看的同时要积极思考,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我让“小溪”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然后师生一同去解决。同时,在屏幕上打出字幕和图画,再配上声音,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去学习;再从反面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由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来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再由同学们共同来解决,这样就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现和揭示知识的内涵了,同时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简单或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及抽象思维能力。3.计算机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在人的实际活动中产生,对人的活动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于学生处世甚浅,其思想品德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强,所以老师在思品课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把无声的文字情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体情境,提供了学习、模仿的极好机会。

3.1多媒体运用。增效“理”“行”情感。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把静态枯燥的教材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从而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牢牢吸引住学生的视线,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教学《爱护有益的动物》一课,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在这些叫声中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后,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是哪些动物?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时,再播放动物为大自然增添了美丽的颜色和无限生机,以及动物为人类带来益处的片断,学生的印象深刻,懂得有益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贵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增进保护动物的情感。

3.2多媒体运用,以情境激发情感。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情境可激发相应道德情感。如上《保护环境》一课时,教师先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着的情景,当声像同步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引发思考 :为什么“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而后,教师又播放地球上美丽、生机勃勃的景色,配以激情的旁白,正当学生遨游在美丽的青山碧山之间,如痴如醉时,教师随着演示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画面─“被污染的小河”,鱼儿打着伞挡住人们往河里乱扔的酒瓶、鞋子、垃圾等杂物。教师讲述这条河原先是多么清澈美丽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激起强大的反思,学生在强烈的震惊中激起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的火花,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美丽家园 ─地球。这样变静为动,动静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情感及责任心。4.计算机教学能够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只有恰到好处地应用计算机技术,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传统的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所以运用计算机教学手段不能喧宾夺主,既要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情景,又要帮助教师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教学的优势是通过点化教学,不仅可以使重点深化,而且难点又能浅解。通过多媒体视听技术展现教学内容中直观、具体、生动的形象,使学生既看到了形、又听到了声,犹如身临其境。“喜、怒、哀、惧”是人的基本情绪,四幅动感图片变化多端、形象生动,学生还能结合实际谈感受、讲故事,效果很好。情绪变化的特点是这节课的难点。于是,我让“小溪”带领同学们去感受不同的变化,然后,再让同学们结合画面说出情绪变化的特点;我又在幻灯片中插播动画片,再现情绪变化的特点,这样,学生不仅能观察到,而且更能感受到。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认真观察事物,利用丰富的感知材料不断地加深学生的可知表象。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乐于接受,达到了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于是,便针对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和制作了一些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应用。结果,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出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充分发挥了。同时,教师还能够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和他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来授课,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也正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势所在。

第三篇:运用信息技术激活思品课堂

运用信息技术

激活思品课堂

湖北省大悟县城关中学 徐德胜

内容摘要:教育思想现代化与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两翼。实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必须有先进的教育技术的支持。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思想品德课堂,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然要求。教学实践进一步表明,恰当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质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思想品德 信息技术 体会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人类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此时此刻,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新的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涌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思想品德课教学也不例外。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渠道传递教学信息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上好一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辟的开头会充满吸引力,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思想品德课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一堂课的导入形式多姿多彩、引人入胜。例如,我在讲“民族精神”时,谈到神州五号、神州六号是如何实现中国人的载人航天梦时,播放了一段杨利伟出征进的电视短片非常感人,兴奋、激动、紧张的人们挥动着彩旗、气球,欢送航天勇士出征……随着一声“点火——”“起飞——”大漠震颤、烈焰升腾,长二F火箭腾空而起,载着“神舟”号飞船和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整堂课达到了以情入文的效果。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新课的传授。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当堂课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其次,要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老师可以有选择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合理利用多媒体集动态视频(录像)、动画、照片(图片)和声音于一体的特殊功效,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各种在课堂上老师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事物和现象。而把政治事件、经济事件、军事事件以及事物内部的发展过程,古今中外的各种社会现象等较为枯燥、乏味、抽象的问题,以生动、活泼、具体的 媒体方式呈现给学生,就会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把政治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直观地展现出来。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原始社会”的时候,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制作课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原始人的生活和原始人如何制作石器、如何捕猎、如何种植庄稼等,使学生对原始人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有了直观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对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解。

二、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思想品德课实施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接触生活实际,去关心社会和他人,这样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协调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的机会;网络教学更让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声形并茂,色彩逼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优化,如在学习“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利益”一课时,我把岳飞、戚继光、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制成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自由浏览、阅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体会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利益的爱国精神,以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我还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四人一组,进行广泛讨论,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使自己的感知更深刻、更准确,与其他同学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又以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三、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提供各种辅助资料,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般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所讲的一些概念、原理和具体观点,比较抽象、枯燥,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肯定不会受到学生欢迎,更谈不上理解和接受了。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大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引用各种媒体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从中认真细致地挑选出那些学生感兴趣并与教材背景相适应的资料(可以是文字材料、图形图像、幻灯片、FLASH动画、音频、视频文件等),再经过电脑或电视屏幕展现出来。这既增加了教学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法律的特征”时,我给学生搜集许多案件的材料,还播放了厦门远华特大走私受贿案等的录像,让学生去了解、体会,把握法律的特征。学生在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了解和体会各种情景材料,质疑旧观点,提出新难点,使已有知识和新生知识逐步融会贯通,思维能力得到了增强。

四、利用影音资源,再现真实画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为我们初中品德老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而不再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传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课上尽可能多地腾出时间播放一些教材内容紧密相联的影音资料。真实的画面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牢牢抓住了其思维的触角。这样,通过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既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也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以多媒体为纽带,把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初中学生又有认知社会、实践社会的强烈心理需要。在教育学活动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规律,关键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主动探索、大胆实践的能力。如在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北部地区的沙漠化、北京地区的沙尘暴、长江流域1998年特大水灾等事例,然后布置学生思考: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人类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家园?我们孝感地区环境怎样?你准备怎样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访谈和调查研究。结果一部分学生向 地理老师、家长或朋友做了请教、调查,而更多的学生上网查询,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他们还主动担当义务环保宣传员,向社会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捡拾周围的垃圾。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我还有计划地布置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收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分类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与同学、老师共同研究、探讨。这样,不仅形成了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到,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思想品德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品质。采用多媒体教学,容易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如讲完“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后,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两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就应迷途知返,否则就会滑向犯罪的深渊,流出悔恨的泪,然后播放音乐《铁窗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受到熏陶。又如讲“中国古代社会人民的科技文化成就”时讲到:指南针、火药、炼铁、炼钢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发明创造。但在1840年,英国人却依靠指南针来到中国,用钢铁制成的战舰及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 门。给学生播放这些知识的录像片,使学生既了解中国曾经有过的辉煌,又能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时,用多媒体再现港、澳回归、“神六”成功发射等场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多媒体教学因其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不断得到感染、启迪、升华,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思想品德课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能在思想品德课中广泛引用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以及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协作的作用,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写出更加绚丽的乐章。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应用

临泽县第三中学

刘丽贤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思品课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即可以使思品课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的表现教学内容;又可以改变以单一的手段、单纯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传递教学信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辩证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是我们每一位政史课教师要面对的问题。

在思品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推动思品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将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以下就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思品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家赞克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变动为静,变抽象为具体,可以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师原本枯燥的讲解、干巴的历史概念活起来,生动而迅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学习兴趣,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世界大家庭》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我利用课件展示一段情景材料同时播放《亚非拉》歌曲,学生低声跟着伴唱的同时,屏幕展示下列几个问题(1)你知道我们这个大家庭有大家庭国家?有多少人口吗?(2)哪些国家领土面积很大?(3)你向知道哪些国家的面积和人口?学生的思绪漂洋过海,畅所欲言,同学们仿佛来到了世界各国,在伴唱声中使课堂气愤达到了高潮,欣赏完歌曲后,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同学们对这节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二、化难为易,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思品课学习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一些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死记硬背一定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够理解有些知识生成的过程,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会长久的停留在脑海中的,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不久就忘掉的现象。而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很快地去学习。如在学习《热爱和平》一课时,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幸福生活中,对和平与战争理解有限,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网络展示一幅幅战争中人民生活的场景,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静静观看,观后让他们谈谈观后感,通过谈感想,同学们不仅清楚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更加理解了热爱和平的这样意义,掀起了学习的热情,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三、实现交互,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思品课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重心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研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去发现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更激烈,既然能提出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正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能够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结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提高了各种能力,学会了学习。例如在《世界大舞台》一课中,课前安排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搜集有关邻居之间、同学之间交往的资料,并针对资料提出相应的问题。课堂上同学们交流了搜集到的材料,我协助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进行展示,不仅形成了资源共享,更通过同学们搜集、思考、讨论,充分利用眼、耳、脑、嘴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了对互相交往的认识。以此为契机,又展示了国际交往对维护世界和平重要意义的一些事件图片,同学们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学会了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是自己在运用信息技术语课程整合中的一些肤浅认识,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真正价值。

第五篇: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小学思品

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单位:卫辉市太公镇中心校

姓名:杨趁欣

电话:*** 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

据了解,当前不少学校在社会思品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知道怎样讲课、照本宣科、无从讲起”的现象,一味的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不能促进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高效推进。其实,小学品德课教学是一种道德、品行的塑造过程教学,学生应在品德课中得到明理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怎样让学生在思品课中思维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才是思品课本质所在。经过课堂实践,我发现:品德的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引入“辩论”是一条很好的实现优效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使学生通过参与辩论活动,从而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关键词】

课堂辩论、辩论主题筛选、学生主体、教师指导、掌控评价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认识主体必须运用内部构建的基本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发展知识,从而认识世界,而不是被动地将客观世界的影响直接投射到头脑中”。但事实上,教材中要求的教学目标总是不能很好地落实,原因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去想,不愿意去感悟,而是我们教师没抓住好的时机来引导我们的孩子,没有激发他们足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当然不会有所收获。

一次偶然的学生争吵,让我有了新发现,事情是这样的:小强和慧敏因为该不该劝阻违纪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并来到办公室找我评理,我默不作声,只听他们一句一句为自己的辩解,突然激发了自己将这种辩论规范化运用到课堂中的想法。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经过试验,一下子让学生来了兴趣,不但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明理的全过程,更有助于实现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在辩论中学会与学生正确相处的方式。

从这堂课的教学经历中我也体会到了辩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其实是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的。

一、课堂辩论在课堂中的运用

课堂辩论的应用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也是为了深化课堂教学内涵。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听取别人的观点和见解而后做出一定的有效的反应。

1、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做到难易适度。

所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设问必须新颖而恰到好处,问题太难,则如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辩论就无法深入下去;问题太易,三言两语了事,就会缺乏思考的余地。“智慧的设问”犹如挂在适当高度的糖果,虽不能唾手可得,但跳一跳又可以够得着。同时,辩论问题的设计还要有梯度,从比较容易的问题入手,逐步加大难度,使学生的辩论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又可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辩论的乐趣。例如:在“对生命负责”一课中,对烟酒的危害要求学生列举身边事例,并进行辩论其危害,而对于毒品,则有老师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从而了解其危害。

2、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社会生活,我们的课堂也一样,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枯燥乏力,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不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课堂辩论问题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或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在教学“我自信,我能行”一课时,安排了一个找优点的活动话题:要学生找一找身边同学的优点,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所举例子是熟悉的同学,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同时,就在学生找优点的过程中,使不少同学看到了自己原来有那么多不为自己所发现的优点,自信指数骤然上升。只有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作为辩论的内容,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辩论,这样的辩论才能真正起到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使课堂辩论有效实用。高质量的课堂辩论取决于辩论问题的有效设置,作为老师,在组织课堂辩论时,不妨多花一点心思在辩论问题的设计上,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辩论准备,是课堂辩论顺利进行的基础。

辩论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 否则就会失去判断的标准, 陷入没意义的争论当中。因此, 在辩论前老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需要辩论的有关教材及材料, 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资料。例如, 在讲解“做正直的人”这一框时, 可要求学生课前调查了解班上学生思想, 并搜集发生在身边的的事例。这样, 在学生发言后可以水到渠成地归纳出相关的知识点, 而且这些身边的事例学生信服体会深刻,能激发起学生辩论、学习的兴趣,使课堂辩论收到良好的效果。

4、营造民主的辩论氛围,是课堂辩论有效推进的必要条件。

在课堂辩论时,教师应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找碴儿”,只有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要营造这样的一种气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不能把自己放在“指挥官”的位置上,凌驾于学生之上,而要与学生平等相处,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从而使学生养成对问题积极探讨、质疑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才能真正凸显思品课课堂辩论的魅力。比如在教学“地球在呻吟”一课中,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身边发生的由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内在的原因所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5、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是课堂辩论可行性的必备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以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进行辩论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主持, 以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在辩论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发言,尤其要重视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平时不爱主动发言的学生, 给他们参与的机会, 并不断予以鼓励, 使他们在成功中树立自信心,促进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撞击、辩论, 使学生逐渐分清是非, 了解真相, 掌握真理。即使出现错误观点也不要压制指责, 而应在辩论过程中加以积极的引导。

二、组织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不同于辩论赛,只是目的上的不同,但是形式和内容上还是相似的。作为实现教学目的手段,课堂辩论有自己的组织特点。

(1)课堂辩论要强调以“学”为本。启发学生自己学习、相互学习,是课堂辩论的出发点,运用课堂辩论要保证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不是一片浮华。

(2)课堂辩论要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辩论应突出合作学习以及实践。在辩论中,要能够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相互学习,学生多演绎、少归纳,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

所以在组织课堂辩论时要做到“大处放手,小处着手”,保证课堂辩论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注重辩论后评价

在课堂辩论组织中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是学生进行合作的组织者、协作者、引导者。设法在组织的过程中建立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关系,以便为展开有效的对话和交流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让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结束辩论时,教师要进行总结发言。因为学生看到的有时只是表面,并不一定把问题看得非常透彻。教师在总结时应该做出公正的评价,但不要明确点名哪一方是胜利者。这样会在某种程度上挫伤另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自己心里也明白各方的优劣。力争通过辩论让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获得知识,形成自己的的思想。

总之,课堂辩论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形式,它通过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的局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认真组织好课堂辩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素质。

太公镇中心校

2014年5月

小学思品:

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单位:太公镇中心校

姓名:

杨趁欣

联系电话:***

下载信息技术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南漳县武安镇白龙中心小学 尹松刚老师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兰光小学 杨金莲 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最关键、最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提......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模版]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姓名:李翠芬 单位:隆化县汤头沟中学邮编:068155 电话:0314-7329596 *** [摘要] 新历史课程强调历史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

    思品教学反思

    思品教学反思 思品教学反思1 我今年担任八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对思想政治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我感触颇深,收获颇多。1、树立政治教学新理念,多多运用情景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改革......

    思品教学反思

    篇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九年来,不管是在以前的浞水中学,还是在现在的县庆中学,我一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工作,想想过去,虽无什么成就,但深有......

    思品教学反思

    教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有感 抚松外国语学校 刘艳妮 从事了一学期的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工作,使我对这门学科,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一年级小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具有年龄......

    思品教学反思

    思品教学反思 思品教学反思1 开学已经三个月了,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感受颇多。通过这三个月的学习和生活,我个人认为,思想品德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

    思品教学反思大全

    教学反思 吴会萍 政治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