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共5篇)

时间:2019-05-13 03:3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第一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报告

句容市二圣中心小学

卢纪(2008—2009第二学期)为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促进老师专业化发展,现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决定开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并制定了该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由来已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不少教师也开始真正关注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一大重点,这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的要求,教育学者在有效教学的价值判断、理论假设、教学视角的变革、研究方法的转型、成功的典型案例等方面已经出现一些论文和研究成果。本课题的研究有望对改变当前课堂教学及推进今后的教学改革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我校选择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为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方面的研究资料逐渐增多。《新课程标准》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它的提出,旨在改变以往忽视学生发展,只顾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全体学生进步发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促使学生全面、主动、生动的发展。

1、“有效”的概念界定:

我们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元效或低效教学。

2、“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是老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3、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 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有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级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生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

4、“有效语文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

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简单的说,有效语文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如何优选确保在单位时间内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途径和教学措施。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1)使教师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充分体现主体性、质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

(2)全面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教学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从而完成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由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抛弃“权威”意识,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者。

(3)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

(二)研究内容

1.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以其原因分析:

目前,许多学生在学习上花费的功夫不少,但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往往是由于学习效率不高、自己不会学习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如下:(1)学习方法对学习效率有显著的影响

学习方法是学习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教师评价,学习方法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程度都是最高的。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我国目前教育状况而言,在学习方法和策略教育方面,小学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零星地介绍了一些学习方法,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心理因素对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调查的心理因素包括:焦虑、压力、自信心等。调查数据表明心理因素对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曾有研究表明学习效率与焦虑程度有关: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习。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对学习效率也有明显的影响。因而作为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心理氛围,这将大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2.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应用途径或操作模式的研究。具体从以下几种策略提高课堂有效性:(1)关注设计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关注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研究。

本课题将分析四种评价方法如何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有效课堂教学需要引导评价

引导评价就是通过评价,带着学生向新的学习目标行动。根据学情,课堂上需要引导评价,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是运用随意性的“好”、“真好”,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就不会关注别人的发言,就不会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信息。评价在课堂上也就起不到真正的导航作用。(2)有效课堂教学需要随机评价

随机评价是只看情况变化,掌握时机,灵活的进行评价。随机评价是缘于教师的教学机智,智慧缘于教学经验。教师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机评价对学生的诊断、反思有更重要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3)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情感评价

“啪啪啪,你真棒!”“啪啪啪,表扬他!”多响亮的评价声,听起来整齐划一,看到的是心不在焉眼神。这是常见的课堂评价,教师力求用有力整齐的掌声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能继续振奋起来。再让我们细细观察鼓掌的这些学生:刚才还在搞小动作,听到别人在鼓掌,自己也跟着教学;刚想举手跟老师或同学理论一番,听老师说:“他说得真好,给他点掌声!”同学们都鼓掌,自己也元可奈何地跟着鼓掌。

(4)有效课堂教学需要自我评价

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鼓励学生互评、自评、师生互评。让学生自己学会独立思考,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同学和知识掌握和运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或发言及时给予点评和引导,这些做法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煅烧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

四、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

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后,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并作反思性的总结。具体措施:每个学期上半、下半学期,各选择一些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上一节研究课,课后进行诊断、评议及反思。每节课后形成一个案例。课题组成员定期对教学实践情况交流、探讨,收集课题有关资料及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简报。

(2)调查分析法

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方面进行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展开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同时利用观察、访谈的方式,了解一些差异比较明显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再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3)个案分析法 用个别生动显明的事例,对学生的感知、认识等几方面进行教育,虽然不同学生之间有个性差异,但通过具体个案的引入,同学们都可以有所感悟,真正帮到有效教学的效果。(4)文献资料分析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可以指引我们正确的研究方向,节省大量的研究时间。给今后的研究提供全方位保障。研究步骤,本课题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8年2月——2009年3月)

确定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2)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09年5月)

课题组成员研讨课题的内容及商讨调查问卷搜集数据。教学方案的设计,课堂实践,反思总结。

(3)总结阶段(2008年6月――2009年7月)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完成论文。

五、现有的工作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

其他省市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和 指出了研究的方向,本课题的研究离不开前人的探索,在原基础上进行。主要借鉴研究成果:(1)《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风雨路人 博客(2)《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师博客转帖

(3)《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国教师报》

(4)《数学课堂中的小学生个体差异化学习的研究》 宜陵小学课题组(5)《减小学生个体差异对课堂教学影响的策略研究》 育秀实验学校

六、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钟启泉、崔永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胡继渊 沈正元.加涅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浅析及借鉴[J].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9.5.(4)余文森.论教学有效性[J].http://www.wjedu.net/kcgg/contentview.asp(5)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第二篇: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立足课堂、重在养成;依托学情、探究展示---学期经验交流稿

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 葛君

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一直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断努力改善我们的教学,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两级分化现象,认为高中语文学习无从下手的惧怕心理仍然令人担忧。而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剖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现象,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针对语文课堂存在的一些“低效”现象进行了梳理,发现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不够,特别的初高中衔接阶段的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还未摸透,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就开始按部就班,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开展新课的教学,以自己的愿望将学生引入预先设计的“圈套”中,很少考虑学生的情绪和感受。教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习的种种弊病暴露无遗,于是责怪声此起彼伏,怨声载道,有怨前段教师教的不扎实的,有怪学生学习习惯差的„„其实,笔者认为,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分析不够,才导致师生间出现格格不入的局面。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呢?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了解学生的经验水平,把握教学起点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我们知道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是构成新知识、新智慧的生长点,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联系中学教材,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课前也可深入班级,通过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起点,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如:在教授《沁园春•长沙》前,我和学生进行谈话交流,了解到学生在初中学过《沁园春•雪》,学生们大都对毛泽东的诗词有很大的兴趣。那么在课堂上我以《沁园春•雪》复习回顾进行导入,设置“我心中的毛泽东”这一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的认识,让他们在交流互动中,发散自己的思维,而在这其中教师只需进行适当的点拨、归纳和提炼。这样不仅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感受到了自主探究后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品质,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统称为学习品质,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激励、调控作用的角度,可将学习品质划分为勤奋、好胜、沉稳、归因、调适等五大因素群每个因素群中的一个核心的特征,分别是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意志、学习情绪、学习动机等。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发现我们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信心不足。大部分学生没能从中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自我否定现象严重,遇到学习上的困难首先想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逃避,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的表现。还有部分学生放弃学习已久学习态度不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失调,叛逆心理使他们和老师、家长对抗。因此如何做好学生的入学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重拾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高中语文学习重在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养成,而这一点恰恰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努力学习才能逐渐实现。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许多同学都认为高中语文不好提分,认为考试内容与课本的知识关联性小,因此出现厌学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与初中不同,高中语文学习重在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我们的课本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工具。其次,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必修二古文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的背诵篇目更是让学生头晕眼花,部分学生觉得枯燥不已,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因此,我把古文单元的最后一课,同时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游褒禅山记》放手交给学生去讲。首先我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下发到各小组,然后由小组长统一安排本组成员的任务,两天的准备时间,最后课上分组汇报。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都大大的提高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顺利完成的老师布置的任务,加深了对课文所说的“学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正视学生的认知差异,落实练习分层

一个老师选择三尺讲台的时候,必须做好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将终身面对差异。而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使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以分层教学为突破口,优化教学策略,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实现减负和增效的双赢,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而分层教学中尤其要改变以往的命令式、强制性、一刀切的作业模式。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让优秀生“吃好”,又要设法让学困生“吃饱”,既满足优秀生喜欢接受挑战的愿望,又兼顾学困生学习信心的培养,让他们也能凭着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如在一次周记检查中,我发现有部分同学有雷同现象,把他们叫来谈话才知道,这些同学很少有练笔的习惯,因此对于这种没有题目范围的周记实在是无话可说,只能从网上或者其他同学那里抄袭来应付老师。针对这样的情况,再布置周记时,我设置了三类要求:A 没有范围的随笔B有题目的小作文C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最后一种是针对那些基础特别薄弱的同学,按照句—段—篇这样的模式进行训练。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性的练习,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训练、提高。这样有意识的进行分层训练,不但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减少了弄虚作假的现象,而且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了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的。因此,教师要立足学情,舍得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前的掌握情况、在课堂的反应情况、在课后作业的反馈情况,思考相应的对策,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的达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想境界。

第三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经调查,学生手中的资料名目繁多,如:学习指导、同步导学、精析精练„„。可谓要有尽有,教师作统一要求完成的作业资料至少有两种,每天大部分学生要做到晚上12:00后才能完成,住宿生甚至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借光完成作业,严重催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之规定: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笔者教学时并未使用这些资料,用一个实验班跟踪对比,所得的效果与前者相差无几。看来,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用题海战术练出来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

略。

2.课题假设

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出发,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假定课程资源相同的条件下对教师,学生、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变量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或从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及策略。

3.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10道是非选择题,调查范围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中学,其中包括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及两所普通中学。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出的初三年级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4.结果及原因分析

从统计结果分布可以看出:

(1)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课堂教学时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没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

(3)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上课之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或是课堂上废话太多,补充内容太多等原因。

(4)课外学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负担过重。做题一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5.措施及策略

5.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 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5.2 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3〕。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5〕其次,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是一个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舞台。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由于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5.3 “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5.4 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4〕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5 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1)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案例1:鉴别食盐和纯碱

【教师讲述】

食盐和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从外形上看,二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学生讨论】

根据食盐和纯碱的不同性质,有多种方案鉴别它们。如:物理方法、手摸、口尝、观察是否潮解等。再如化学方法:用稀酸溶液(如稀醋酸、稀盐酸、稀H2SO4、稀HNO3等),碱溶液[如Ca(OH)2溶液、Ba(OH)2溶液等],盐溶液(如CaCl2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和稀HNO3等)优化答案时,选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为最简方案。

【探索设计】 方案一: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样品为食盐,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二: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三: 用手分别蘸取上述溶液少许,有滑腻感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四: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五: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六: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CaCl2溶液[或BaCl2、Ca(NO3)

2、Ba(NO3)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

案例2:哪里来的煤气?

【问题背景】 冬天,在某些高寒农村地区,仍沿有用煤(或炭)烤火的习惯。

小男孩:“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

(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中,用火引燃木炭,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

小男孩:“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

爸爸: 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

小男孩:哪儿来的煤气呀!

【问题】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碳和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还是CO?

【学生讨论】根据C+O

2CO2,2C+O2

2CO,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10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二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2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三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6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交流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总结出生成CO2和CO时消耗m(C):m(O2)范围,还历经了由C+O2CO2和C+CO2

2CO生成CO的过程和体验,并用数轴表示。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3)过程活动式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

案例3: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讨

【问题提出】 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有几滴酚酞的NaOH溶液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组所耗盐酸体积并不相同,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有哪些?

【讨论假设】(1)酸碱完全反应:NaCl;(2)可能酸过量:NaCl、HCl;(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NaCl、NaOH。

【方案设计】(1)测溶液的酸碱性,(2)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3)鉴定溶液中的阳离子。

【学生实验】 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组织交流】 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最后讨论,为完成该实验,在操作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自由安全才能有个性的张扬,个性张扬才有创新。

6.结束语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经过一年的实验对比,重庆市2005年中考成绩实验班人平81.6分,有效分占68.2%,比对照班分别低1.8分和3.1%。这表明运用上述策略与传统方法所得的结果已经相差不大。

本研究不足之处,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研究,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望广大同行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http://edu.jl.cninfo.net.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2004-8-9

[3]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

[4] 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OL].www.xiexiebang.com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附件:问卷设计:

根据我们从教学中了解到的情况,编写了影响课堂效率因素的10个题目,如果您认为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如果您认为这道题不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实事求是认真的回答。

1、学化学的目的,想在升学考试中得最高分。()

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想了解化学重要性。()

3、化学实验很神奇,但由于接触到的大多是有毒、有腐蚀性、有污染的物质,因此做实验有一定危险性。()

4、学化学以听课为主,大多数课堂听课的时间超过了4/5。()

5、课堂上遇到问题想问教师或同学,但缺少更多的交流时间。()

6、课外有较多自主学习化学的时间。()

7、化学课程抽象、零散难记,难学懂。()

8、复习化学时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9、化学教师由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时常施堂。()

10、能按时完成化学作业,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并发现纠正错误。(

第四篇: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渠道。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本文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的互动等方面入手,谈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教学模式有效组合和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将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组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知识的掌握。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自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如下三点:

1.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一方面,是独立人格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和性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僻而歧视他;另一方面,是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包办代替。

2.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一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让他把相关材料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他得以超越现象,发现规律和联系,使信息不至于流失,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教学共振。

3.为学生创造得以展现自我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二是展现能力;三是展现学业成果,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三、优化教学方法,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

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体现: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四、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把握课改的脉搏,推陈出新,努力探索,就能寻找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旭红.把握课堂节奏打造魅力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2).[2]朱剑锋,王冬,熊志斌,尹成国.项目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1,(02).[3]吴晓簿.浅谈负强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4]施双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11).[5]李昌省.地理课堂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J].新课程(中学),2010,(09).[6]毛丽萍,李炳煌,刘道建.论愉快教学环境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1).[7]胡庆芳.课堂教学诊断改进系统的重建[J].思想理论教育,2009,(04).[8]江泳.浅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6).

第五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1)

2013-08-28 10:37:37作者: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

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

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

益。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形成能力的主要场所,所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课堂的时间,进行卓有成效的双边教学活动,无疑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的作用在于摒弃掉“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应及时抓住每一个课堂,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做法很多,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

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初中化学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1上好绪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会大大增加。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重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为此笔者通过在课堂放飞氢气球,“清水”变 “牛奶”,“隐身小猫“等“魔术”,向学生介绍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的神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以

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1.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的。化学实验在培养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更是突出了实验的地位,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虽然做实验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占用了一些课时,但笔者始终认为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其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没有实验,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教师进行实验时,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视化效果,可以请后排的学生到讲台观看或者来回巡视。为了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可以让一两个同学上台配合老师完成实验。有些简单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带回家完成,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度”后,发给每位学生一些PH试纸,要求学生回家测试

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的PH。

1.3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不仅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也是一门实际生活再现的课程,化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可以把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化学,这些做法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利用“煮汤加盐”这一生活情景,引出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利用“树下闻花香”引出分子的概念。学完酸的性质后,引出厨房中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烹调手法-煮鱼、炖排骨时放些醋的原理。讲完“几种常见的金属”内容,联系到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钙会得软骨病,吸收过量的钠会得高血压等生活常识。再如蒸馒头时为什么要加苏打?胃酸过多时应该服用什么药物?农民种葱为何加草木灰?这些走出课本、走入生活的化学知识就发生在学生的周围,直观、普遍而又贴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之中处处存在化学,感悟到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激起学习化学的强烈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推进剂,适当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创造情景,让学生处于期待、困惑的心理状态,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先提前一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2)

简介:【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

教学有效性的保证...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很明显,这一课堂改革提高了课堂效

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要搞一言堂,如:野炊时,两个小组分别选择了通风很好和通风不好的地方生火,结果都燃烧不旺,这是为什么?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既能理解了燃烧的条件,掌握了所学知识,通过平等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

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设计好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中学生有求知、求新、求趣、求异的心理特征。利用这些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积极的情感和教学实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时刻记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对化学课的情感影响着学习效果,备好课不如上好课,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师生

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互影响,彼此依存。

总之,要完成“轻负高质”的新课改目标,教师应当科学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谛和内

涵,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出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郑爱民,陈巧平.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11,(9).

下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充分利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 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崇礼一中:田龙 摘要:新课标物理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自......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 要:教育改革多年,颇有成效,教师们的教学理念逐渐更新。但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虽然教师耳濡......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上海市塘沽学校程核红 【摘要】 在二期课改的现实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提升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本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课题组 执笔:许建生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计划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阶段计划 白城市洮北区明仁小学刘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组织和帮助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数学课堂......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1、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需要 我校生源相对较特殊,学生差异大,能起领军作用的优秀学生少,多数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