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关于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方式与 学习方式策略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谭浩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一高级中学 联系电话:***
摘要
思维导图工具和基于思维可视化原理的理念,以其工具简单、制作方便,应用广泛,效用明显等特点,自从应用到教育领域以来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改善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学生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单元整体学习,整理阅读思路,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实践中我们已经发现,应用思维导图是实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的良好工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也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实践意义。
论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中应用思维导图工具改善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学生学习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等方面建构了新的学习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了思维导图的潜在价值,有益于师生思维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顺应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较好的体现了当今教育的时代特征。
论文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文献研究的方式对思维导图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
第二部分,即论文的主体部分,组织开展了基于思维导图的改善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活动,并展开相关的调查,以检验、评价其效果效果。
第三部分,总结本阶段实验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作了研究展望。
总之,本研究在通过对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策略中的作用的研究,在建构提升广大师生的教育、学习模式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与尝试,并为思维导图在语文及其它教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作用;
关于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方式与 学习方式策略中的作用研究
第一部分
绪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l、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学生提出了新要求
现代教育应该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在继承人类社会文化财富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又是一种面向全体的教育,教育要从全体出发,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要依据社会和人的需求,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现代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多教师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却并不知道什么是益于学生学习的因素,什么是阻碍学生学习的因素,教师只是教材、教案、教参的传达者,教学以教内容为主,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水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挑战,新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时代性、实施的灵活性、评价的发展性和管理的开放性是对传统课程的根本性变革,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知识,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 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得个性化,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成自主式、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新课程改革强调促进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出更多教学活动,以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2、在中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开展创新思维教育,改善他们的学习方式,以取得显著的效果。而 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实践性应用性、实践性、时代性与超前性等特点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3、对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及中学生学习方式水平现状的思考
我们在对一些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如:
学校大部分教师教师在学习了“三段式教学法”之后,大部分教师已经由过去以讲授法、训练法为主的方式逐步转入谈话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但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不太明显。
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做题方法、基本规律等,多数学生表现为课堂上听得懂,能理解,课后就变得模糊不解,有些则很快遗忘。
很多学生往往能够轻松的解决他们所熟悉的问题,而对于新问题却不知如何下手,缺乏举一反三的迁移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有些甚至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连大多数人认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活动,在他们眼里都“没有意思”。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中学语文知识面广,涉及内容颇多。许多学生也在交流表示语文知识,尤其是语文基础知识琐碎繁杂,他们一般难以理清知识间的关系,因此,只能将所学知识杂乱无章的堆砌在头脑中,不能形成知识体系,不能灵活提取和应用,也不能进行长久的记忆,甚至部分学生表示“不知道语文学啥、咋学”。不仅如此,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存在过度强调科学性和系统性,忽视系统的方法教学和科学的学法指导;过度注重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情感教育;过度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现象,中学生往往以个人学习方式为主,小组研讨为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因而其思维水平普遍不高。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开始了多方面的资料搜集,并对此进行不断的思索,希望能找到一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中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在改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迁移能力,提高基本素养。
4、当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 尽管由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术界当前对于师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仍存在着不足:多是理论层次上的研究,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或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研究,没有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或纯粹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某个教学实例的研究,缺乏理论性、系统性:或没有实现由教师教学向学生学习的转变,较多设计教师的活动,较少从学生的角度、结合学生的特点去研究。而相当多的教师因为学习力不足,知识更新缓慢,满足于现状不愿进行教学方式改革。事实上,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方式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主要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要改善学生固有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来改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应该成为当前语文教育中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5、研究目标:源于思维导图的启示
2008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络上看到了思维导图,之后研读了托尼·博赞先生(Tony Buzan)《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并且从网络上搜索和查阅了诸多有关思维导图(Mind-map)的资料。之后开始尝试着在个人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在应用的过程中,我发现,作图较之使用文字更方便快捷,因而可以节约50%到95%的时间。在进行学习和复习时,可以节省时间90%多。并且,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把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知识结构以视觉化表征,可以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它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内容以树状结构表示,从而使重点突出、知识的层次更分明,更加便于记忆,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不仅如此,制作思维导图时使用形象生动的图形、色彩、线条等,使学习不再单调、乏味,因而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更轻松。于是我们认为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优美的思维工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的方法。
通过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可以知道,思维导图符合大脑自身的思维模式,它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一方面能够显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思维的层次,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无限潜能。我们认为如果在教师能够娴熟运用的基础上再把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教给学生,将思维导图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将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就此,我们初步确立了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那么思维导图在中学的运用情况如何?中学生是否了解和认识思维导图?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思维导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设计了《思维导图认识与应用调查问卷》,并着手进行了实际的调查工作,以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研究的价值做出初步的判断。我们选择了所在学校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了解还很少,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了对思维导图的浓厚兴趣,并迫切希望学习和应用思维导图。由此,我们坚定了进行思维导图学习策略实验研究的信心。
(二)问题研究的意义
当前,我国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和宗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其核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改革仅是教育的一个平台,在此平台上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构建创新型的语文教育。本文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思维导图融入中学语文学习,以人教版高一教材中的两个语文知识体系学习为例,构建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以期能够促进中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本研 究有以下现实意义:
1、本研究试图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策略,从画思维导图入手,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改变学生主要依靠机械记忆等传统学习方式来学习语文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
2、有利于教师切实掌握将思维导图工具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应用的能力,通过在学校开展思维导图各学科各类教学应用实践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并使之成为学校整体发展特色之一。
3、试图从实验研究中发现规律,找到高效的、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培养和发展中学生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4、可以思维导图将作为处理知识及学习的有效的新方法,直接应用到知识学习过程的整理(如笔记)、记忆、复习、交流、写作等过程中,为语文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5、为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推广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二、理论概述
(一)思维导图概述 l、何谓“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map)是英国学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所提出的一种记笔记的方法。他认为传统的笔记方法有四大缺点:埋没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不能有效刺激大脑。而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学习者能够利用它理清思维的脉络,借助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并通过它回顾整个思维过程。托尼·博赞首先应用思维导图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一的学生,这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转变成好学生,其中有一部分还成为了同年级中的优秀者。
1971年托尼·博赞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放射性思考和思维导图的概念。简单的说,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开展人人生而具有的放射性思考能力(Radiant—Thinking)和多感官学习特性。托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被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2、思维导图的特征
托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由联想产生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作为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使用大脑自身的思考方式来思考,让大脑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它的具体特点如下:。
◆ 思维导图以网络的形式分布,类似于大脑神经元。因而使大脑能够更好的掌握整体间的内在联系,并促使想法和创意快速丽深刻的产生。
◆ 大脑喜欢多彩的思考,而思维导图是多色彩的,因此它符合大脑自然适应的思考方式。
◆ 思维导图在整理思维的过程中,不仅使用了左脑习惯的文字,还比较多的使用右脑所擅长的生动形象的图形,以及容易辨识的符号等等,它强调左右脑的协调合作,使用了大脑喜欢的思考方式。
◆ 强调以全息方式进行思考,充分考虑与中心主题相关的各个因素和方面,并通过分支将彼此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 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在相同的前提下,每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都不相同,体现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习模式与创新思维概述
1、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由教学原则指导的,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谈话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生动、有效的现实性活动,它总是丰富的、具体的、富有生命力的。而长期以来,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解的时间太长,学生参与的时间太短,或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失去了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教学机会,要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2、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s)或称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采取的一贯方式。
学习方式有别于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学习方式是一种自然的感知、认知和情感上的倾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且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学习策略和技能是学生为了促进语言学习而运用的某些特殊、具体的方法或手段,是学生获取、储存、提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
由于传统教学被动、单一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从改变教育观念开始,必须从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开始,必须从课堂教学的改革开始。要在课堂中充分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做到: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培养和强化学生为实现目标的一些良好品质和有效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为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空间,使他们愉快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条件,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尽可能让 每位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3、教学模式。模式又称为模型、样本、标准。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本问题中提出的教学模式指的是针对某一项专题知识或者专题学习内容而建立的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参与者等只有元素的教学、学习体系
本问题建立的模式的主要流程如下:
1、确立教学、学习问题;
2、整理教学知识,分析综合问题内容;
3、制作思维导图主干,讨论细化的原则与范围;
4、建立教学、学习专题,发布思维导图主干教学图;
5、学习小组分工,细化各自任务;
6、各个学习小组发布经过初步细化的思维导图;
7、教师与各个小组参加其他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评价;
8、教师与各个小组的思维导图差异进行比对,找出需要引起注意的细节;
9、针对思维导图中各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或研究性学习;
10、各小组修正、发布思维导图,师生总结、迁移。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M Gagne)将学习过程分为动机——了解——获得——保持——概括——操作——反馈八个阶段,本教学模式正是以直观形式呈现教学目标,以激发学习动机开始,教过教学内容的教学后让学生根据涉及的各个知识体系构成的思维导图进行记忆、提取、反馈,实现了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的完全融合。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注重实效,可操作性强,易于交流、推广。
4、何谓“创新思维”
何谓“创新思维”最通用的一种说法是:“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中的思维活动,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时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性思维而提出的特定思维过程。它不同于习惯性思维的固定性或常态思路,而是在强烈的创造动机的促使下,借由外在因素的启示,通过各种具体的思维方式,充分展开人脑的思维活动,以渐进或突发的形式,对传统的、常规的既存事物或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再组合、再创造的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创新思维是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颖独特的任何思维。它是学生创新智能结构的核心,具有开放性、发散性、独特性、逻辑性等特点。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要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整个培养过程过程与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密不可分。
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是创新思维的三个基本特征。评价创新思维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仅列出比较常用的几种。(1)创造性实验法,即给被试设置特定的情境,通过控制和改变实验条件,记录被试的反应情况,然后加以分析评价的测评方法。
(2)创造性测验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施测,然后将测验结果与被试所处阶段的常模作比较,从而评定被试的创造性程度。
(3)作品分析法,即由有关专家、实验研究者或被试本人,按照一定的标准,定性或定量分析被试按要求完成的作品,从而评价其创新思维水平的一种方法。
由于我校实验条件及我们个人能力的限制,本文采用的主要是作品分析法。(三)思维导图有利于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
1、现代脑科学。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把自身的活动区域非常明确的划分为左脑和右脑回,左脑的功能主要为词汇、数字、逻辑、次序、线性感等,而右脑则主要负责空间知觉、维度、图像、色彩、想象、整体意识等。右脑能够将人脑从外界接收的信息自动进行加工处理,衍生出创造性的信息,并把创意图像化,也即右脑具有自主性,能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表现形式上讲,思维导图和大脑的思维方式是统一的,它是一种利用大脑的语言进行思维的模式:而只有利用大脑自身的语言来思考问题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大脑的联想和创造力。
所以说,思维导图符合大脑思维的生理机制,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次序、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空间、图像、想象、色彩等,让左右脑协同运作,将思维痕迹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从而极大的挖掘人的记忆、想象、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2、视觉教育理论。1946年,美国专家戴尔在他的《视听教学法》一书中,研究了录音、广播等视听教学手段如何运用于教学,会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等一系列问题,总结了视听教学方法,提出了视听教学理论,也就是说实物与方式等视觉符号更有助于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思维导图就通过把教育内容通过图形的视觉形式来表现,可以促进对事物的形象认知和加深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3、信息加工理论。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M Gagne)将学习过程分为动机——了解——获得——保持——概括——操作——反馈八个阶段。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人脑可以像计算机一样从外界接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码,将其存储在记忆系统之中,需要时再进行提取。依据信息在头脑中存储时间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的信息受到注意后即转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加工、编码即可储存于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有两种编码方式: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同一信息以两种不同形式进行编码,即采用双重编码,其记忆效果要优于单编码形式,且更易于提取和识别,因为该信息在提取时,比采用单编码形式的信息多一种提取线索。
思维导图符合双重编码的要求,它正是以逻辑的方式去组织信息,运用文字结合图形的双重编码方式将知识以视觉的形式表征,展示知识的逻辑结构,使知识的存储和提取更加便捷、高效。思维导图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较好的辅助和补充,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并能够促进高级思维的发展。本教学模式正是以直观形式呈现教学目标,以激发学习动机开始,教过教学内容的教学后让学生根据涉及的各个知识体系构成的思维导图进行记忆、提取、反馈,实现了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的完全融合。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注重实效,可操作性强,易于交流、推广。
4、思维可视化与认知工具观。首先,可视化是指一种通过可以觉察的视觉方式将思维进行外化呈现的过程。事实上,可视化能够大大提高学习者思维认知的表现绩效,使他们的认知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从而解决各种更加复杂的问题。思维导图就通过将思维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从而通过智力相关的图形化符号来连 接创建一种对概念的信息和知识的认知模式。通过应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将能提高成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增加学习者的满意度。认知工具由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提出,指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认知任务,增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习认知能力的工具。在《Computer In The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中,列举了包括概念图在内的八种常见认知工具,把思维导图看做是一种属于促进认知和语义建构的认知工具。
5、图式理论。“图式”一词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康德提出,他认为图式是以一般方式来建构概念的规则。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图式是指动物的结构或组织”,他指出,图式的发展包括两种方式:同化和顺应。同化是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被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使原图式更充实的过程;顺应是原有图式因新信息的加入和情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以适应新要求的过程。同化和顺应使图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推动能力的提高。现代图式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依据格式塔心理学提出,并最终由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建立和完善。在现代图式理论中,图式被认为是认知框架,它使信息有序的储存在记忆中。在图式中,知识是经过整理加工的,依据各知识点内在关系的不同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结,从而形成了知识网络。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的认识、理解不同,对信息采用的加工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建构的认知图式也不相同。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图式是有利于知识处理和问题解决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强大的图形思维工具,也即图式工具,是有利于认知的建构与发展的。
6、学习支架/支架图式论。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支架教学从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临近发展区中发展而来,是指教师等人在支持学习者发展中,提供支持结构以让他们进入下一阶段或水平的角色。主要是通过一个更有知识的人提供支架或支持来促进学习者发展,让学习者能够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由此通过临近发展区。当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增加,越来越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和自治时,教学者便渐渐减少了所提供的支架支持。如果用教学支架的观点来分析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意味着它应该体现为一种支持结构,而这种支持结构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思维支撑和能力自治。图形组织器是一种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可视化支架的典型表现形式。图形组织器能够通过特定的图示来隐含特定的组织类型和结构关系,为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一种使用信息和认知加工的思维支持框架。
第二部分
问题研究
一、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一)实验研究的目的
改变目前的教育教学方式,迅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心,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本研究运用思维导图于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培养和发 展其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本研究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l、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学习,为教师与学生构建语文学习的新模式。
2、并以此为切入点,将思维导图引入中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应用和掌握思维导图工具,并理解和接受思维导图的理念。
3、通过实验研究探讨思维导图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中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关系。
4、依托研究为本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产生一批有代表性的优秀教学案例、校本教材,形成我校的教学和科研特色。
5、初步开展思维导图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学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改革的推广应用研究。
(二)实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思维导图的知识和有关语文学科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创新思维的相关理论。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使用了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等,以进一步充实研究的内容,完善思维导图学习策略的实验步骤。整个研究过程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我们在研读施良方的《学习论》、冯克诚的《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以及托尼·博赞有关思维导图著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并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EBSCO全文电子期刊等查阅了有关思维导图和创新思维培养的文献,对国际和国内有关思维导图及其应用的专业期刊文献或书籍进行分析,把握其研究焦点与特色,找出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研究有意义和可参考的数据,找出当前研究的空白点,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切入口。
2、观察法。我们通过自己的感官与认知,在思维导图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中,对学生如何学习和制作思维导图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收集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思维导图时,观察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积极性及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我们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情、动作,及学生思维导图作品的状况等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3、访谈法。访谈法就是利用讲解思维导图的时机,或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指导的时机,或其他适当的时机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谈话的内容主要有:
(1)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2)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后,学习方面发生的变化,(3)学生对于本实验研究的看法和建议。(4)学生参与本实验研究的心得体会。
运用访谈法,对谈话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分析,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使我们和学生之间能够达成共识、产生互动,形成共同学习和探索思维导图学习策 略的局面,以及时对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调整与完善。
4、实践研究法。与实施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的一线教师建设和应用者密切接触,并对实践数据、资源案例等进行分析和反馈,在研究中行动,持续改进研究质量。在研究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应用教育理论去研究与解决不断变化的实践问题,从而提高研究水平,改善实践成效。
5、问卷法。我们在实验研究中四次运用了问卷法。先期用问卷调查了解思维导图在我国中学的应用现状,即中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认识和应用情况;然后利用问卷调查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及创新思维水平进行初步的了解:最后利用问卷对学生学习和应用思维导图的情况做调查,并从知识、能力等各方面了解和判断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
6、作品分析法。我们在实验研究中给学生提供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制作评价量表”,通过对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进行定量分析,来了解、评定学生应用思维导图以及其创新思维发展变化的情况。
7、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二、实验研究的前期准备
(一)实验对象的选取
本实验研究选取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基于对学情的充分了解。高一是高中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高一学生及其语文学习活动有着不同于其他年级的特点。略作阐述如下:
l、高一学生的特点:(1)知觉的目的性提高。高一学生能够根据教学的要求自觉的知觉有关事物;其知觉的准确性、概括性、系统性明显增强。(2)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显著提高,注意的分配也明显增强,因此学习效率更高。(3)高一学生的理性较初中学生明显发展,分析、解决问题大多以理论型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显著,占思维的主要方面,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不仅如此,高一学生在观察模仿、问题分辨、品质塑造等方面又有明显优势。(4)高一学生从初中刚刚升入高中,其学习方式急需调整,因此通过实践练习建立起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可行的,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2、高一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1)学习内容的转变。高中语文是初中语文的延伸,较初中语文而言,高中语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理论更深、规律更强、范围更广。学习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变化,向高一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学习方式的转变。高一学生需要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满足其学习及课程的要求。
这也使他们更易于接受本研究所提供的新的学习方式。(3)学习动机的转变。高一学生逐渐确立远大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增强,学习态度明显转变。这为他们积极参与本实验研究以及主动学习本实 验研究所提供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高一学生所处的阶段是初中和高中的衔接点,也是非常关键的转折点。从客观上讲,高一学生有必要学习、接受新的学习模式以满足其学习的需要:从主观上看,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接受新思维、新模式的智能基础。不仅如此,高一学生对于将要到来的整个高中阶段,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所以学习兴趣非常高,求知欲非常强烈。因此,在高一阶段进行本实验研究,不仅能够事半功倍,还能够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非常具有学术意义及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过程包括研究前测、研究实施及研究后测三个大部分,实验周期较长。其中实施的过程为思维导图学习教程的发放、指导与学习的过程;学习方式的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为确保实验研究的效果,同时兼顾跟踪调查与研究,以便实时掌控实验进程,保证实验研究顺利、平稳的进行,本研究仅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共三个班级作为实施对象: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一高级中学一(2)班、一(6)班和一(8)班,其中一(2)班为培优班,一(6)班为普通班,一(8)班为体育艺术特长班。
(二)实验内容的选定
我们首先制定了《高中生语文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信心的调查,语文学习基础、素养的调查,语文学习态度、认识的调查语文学习方法、习惯的调查,语文学习期望、打算的调查等。通过这样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更好的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
本实验研究所选择的内容是高一语文学习。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程力图改变“繁、难、偏、旧“的局面。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经过多次修订,一再降低对知识点广度和难度的要求;而高中语文不仅内容增多,其深度和难度也随之加大。高一语文连接初中和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只有把握了这个关键阶段,学生才能够顺利的完成初高中的转化,踏上更高层次的学习。
选择语文学科作为突破口,是有深刻原因的。语文是工具性学科,语文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以其合理的学习方案、验证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学习检验过程、以听说读写等方式呈现出的直观明显的学习结果,使学生不仅能从中认知事物、获取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以良好的学习方式进行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基础。通过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依据制定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以思维导图学习法帮助树立现代学生观、教师观,“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是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树立“教学全程观”,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前中后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打下“学会创新”的基础;树立有效教学观,落实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力求使每一堂课成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尽管语文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意义重大,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却一直 存在着学生死记硬背方法定义、教师在黑板上做口头练习等诸多忽视语文实践性的现象,以致语文实验的真正内涵——动手、动脑、观察、探索等功能被弃之一边,其功效得不到真正的发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改善教育教学方式,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来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从新的高度来认识恰当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习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语文的功能。
1、生活即语文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做到即学即用,养成习惯。读书、写字、作文、讲话、听话、写信等等,都是语文实践活动,也是语文的应用。学生可以在生活之中不断体验各种学习方式,不断自我修正。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海阔天空,百川会聚,可以读,可以问,可以说,可以唱,内容上的开放性,也要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也要具有具有多样性。
2、语文容易激发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力产生的源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以其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多样性、人文性、思想性,深刻的感染着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用听说读写等各种方式验证所学知识或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是学生迫不及待的学习愿望,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源泉,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3、语文学习是中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途径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主要的实践活动听说读写都是语文实践活动,也是语文的应用。新的教学观念要求人们,教学不但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而且还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已经列为高中阶段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创新观点,应用到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广阔领域。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写上了“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在新的时代,语文教学不再是死记硬背和口耳相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带领学生去探讨、去研究、去创造。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针对一定的问题设计方案、然后实施并进行不同方式的呈现,再对呈现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最终得出结论。这实际上是学生的一种创造活动,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途径,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语文学习为中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渠道。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开放性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为中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探究活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相对于在课堂上而言比较放松,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设计活动方案,进行实践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因而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深刻的意义。
总之,语文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是中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教育,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具 有独特的功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实验评价的工具。
1、调查问卷
本实验研究共做了四次调查,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分别是:
一、思维导图的认识与应用调查问卷,二、高中生语文学习现状问卷调查问卷,三、关于思维导图应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制作评价量表。我们在准确把握调查的中心和研究范围的前提下,通过查阅资料、理论分析等方式,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整体的设计,以构建调查问卷的基本框架并确定调查的具体项目。在编写调查题目时,我们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先把每一个调查项目分解成几个大问题,然后将大问题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问题,最后将编制好的题目合并在一起,请有关教师、高中学生来审定。在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之后,对每个问题及与之相对应的选项进行反复的推敲,从而对问卷进行了修改、调整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由卷首语、指导语、主体、致谢共四部分组成。考虑到调查的可操作性,为方便表述与操作,问卷题目大都是选择题,个别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设计。
2、评价量表
本研究设计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制作评价量表”。学生利用我们提供的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把得分反馈给我们,以此来对学生学习和应用思维导图的情况及思维导图影响下学生创新思维水平的发展变化情况做定量分析。
三、问题研究的实施
(一)实验前测及分析
1、开展前测调查
(1)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的保证
为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设计问卷时,我们特别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问卷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确保问题紧扣实验研究的各个项目;其次,请有关老师和专家进行审查,并对相关学生进行访谈,确保问题合理适度,避免超过被调查者的智能范围:再次,对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选项都进行仔细的推敲,确保其表义明确,含义准确,避免使用片面性或具有暗示性的表述;最后,问题数量适度,控制在20个以内,保证被调查者能在15分钟内能答完;且将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次序进行排列,使之层次分明,尽量避免因问卷结构不当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为了保证调查的信度和效度,一定要获得学校有关领导和相关教师的支持。为使调查结果更为客观真实,一方面,实施调查的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明,调查的结果只是为了学术研究,而且采用匿名回答的方式,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因此一定要如实填写;另一方面,给被调查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并由实 施调查的教师亲自监督全过程,维持秩序,使被调查学生能够认真、专注的完成调查,避免不认真对待或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等现象,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2)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实验研究选取了河南省南阳市十一中有代表性的三个班级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35份,回收135份,其中有效问卷131份,问卷有效率97%。
2、前测调查的分析
前测调查问卷是“创新意识及创新水平调查”。调查问卷见附录2。创新意识与创新水平调查问卷共十八个题目,其中除15一18题外,其余14题的答案设计为渐进式,共A/B/C/D/E/五个层次。分别为:A、总是:B、经常;C、有时;D、偶尔;E、从不。本调查问卷中,1-8题通过调查:学习兴趣及好奇心、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等,对学生的创新水平做出定性判断。9—18题是对语文进行的专项调查,通过调查: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和态度、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的迁移能力等,以了解学生语文的学习现状。以下将各题目按照调查的侧重点进行分类分析。
(1)语文学习积极性调查
语文学习积极性调查从两方面着手,包括兴趣调查和好奇心调查,分别是题目1:对语文学习有兴趣?和题目5: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对于这两道题目的选择分布比较均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语文学习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兴趣,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学生明确表示从不对语文学习感兴趣,从不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通过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是表现出一定积极性的。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语文创新思维的重要助推力,是创新思维培养和发展的保障。
(2)问题意识调查
针对问题意识调查,设计了三个问题,分别是:题目2;对于一些语文问题,想找出更多的解决方法?题目4:对老师教的知识和教材上的说法提出质疑?题目8: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与他人相比,你善于提出问题,并积极去解决? 学生对于这三个题目的选择呈现了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化趋势,只有两成左右的学生总是或经常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多方法、对于教师和教材提出质疑,而六成以上的学生表示有时或偶尔会,而一成多学生的答案是否定的,可见大多数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
(3)创新意识调查
本处设计了三个问题,以期从迁移、联想、想象等不同角度调查和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题目3:脑子里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出现?题目6:会把一个语文知识或现象·同与之相关的知识现象或生活实际相联系?题目7:对于一些悬而未决的科学现象,你与他人看法不同(如:外星人、黑洞、UFO等)? 调查数据可以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迁移、联想、想象的意识,即己初步具备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为本研究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我们也应看到还有将近一成学生的答案是否定的,说明其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希望本研究能够改善这种现状。
(4)语文探究性学习模式构建专项调查
调查包括9—18共lO个题目.下面对这10个题目进行分类分析。①语文探究性学习模式构建基本能力调查
旨在调查学生完成语文实验的基本能力,包括两个题目。题目11:能独立完成学习内容设计?题目12:12.能有计划、有条理、有步骤的完成阅读、写作等。调查结果显示,题目ll、12的选项走势比较相似.所以将二者合并分析。
结果表明,仅有8.o%的学生总是能够、25 0%的学生经常能够“完成详细内容设计”,有15.25%的学生总是能够、27.7%的学生经常能够“有计划、有条理、有步骤地完成研究内容”。其他学生都只是“有时”或者是“偶尔”完成主要项目:甚至分别有13.4%和10.7%的学生不能够完成主要项目。这说明一半以上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能力非常薄弱,远未达到要求。
②语文探究性学习模式构建创新能力调查 语文学习创新能力调查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除基本能力之外的更高层次的能力,如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方案设计与改进能力、学习内容迁移能力等,以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题目9:对于一些学习探究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题目10: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某些探究学习方案进行改进?题目13:观察了一些探究学习过程后,会积极思考其发生的原因?题目14:会用学到的语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于题目14的回答是肯定的,即无论频率高低,他们都会用学到的语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除此之外的其他题目,尽管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仍有不少学生的回答是完全否定的。如题目9,12 5%的学生表示从不会对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题目lO,33.0%的学生表示从不会对探究方案进行改进;题目13,6.3%的学生表示不会积极思考产生一定学习过程中某些现象的原因。
总体上看,在构建语文学生学习模式时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所欠缺的。这是有其深刻历史原因的。尽管教育改革已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加之实际的教学活动对语文探究性学习重视不够甚至忽略,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低。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观念,而被动接受书本知识的意识已根深蒂固。这种局面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现实,需要漫长努力的过程才能改善。
③学生对于探究性学习模式构建的态度调查
题目15一18旨在调杏学生对于语文宴验的奈度。下面分别讲行分析。
题目15:你认为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重要吗?A、非常重要:B、一般;C、不重要。由统计表可以发现,有百分之七十六的学生认为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非常重要,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认为一般。可见绝大多数学生是肯定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题目16:你对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感兴趣吗?A、很感兴趣:B、一般:C、不感兴趣。观察统计表可知,六成以上学生对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很感兴趣,三成以上学生兴趣一般,极少数学生对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不感兴趣。可见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比一般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题目17:对于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过程中的反常现象,你通常会?A、独立查明原因;B、寻求别人帮助;C、不予理睬。调查结果显示,面对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过程中的反常现象,29.5%的学生会“独立查明原因”,67.9%的学生会“寻求别人帮助”,仅2.6%的学生会“不予理睬”。
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严谨而认真的,尽管方式不同,他们都表现出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题目18:如果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不够理想甚至失败,你通常会?A、弄清原因,重做;B、参考他人学习方法,提交探究结果;C、如实汇报,下次改进。调查数据显示,72.3%的学生会“弄清原因,重做”,表明多数学生的态度是负责且认真的,他们会积极探究失利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14.3%的学生会“参考他人学习方法,提交探究结果”,13.4%的学生选择“如实汇报,下次改进”,这两部分学生,都不再探究失败原因和解决方案,反映了一种纯粹为了完成任务而做的学习态度,这是不利于科学探究的。
以上就是本研究展开的前测调查与分析。当然,本研究所开展的调查,只是一种定性调查,它只能定性的反映高中生语文学习的一些现状,不具有量化性,因此无法给出量化结果。综合上述调查与分析,可对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做如下概述:
学生大都肯定了语文及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并对它们表示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上是比较认真的。
学生的构建探究性学习各种模式能力的有所欠缺,须加强重视,提高完善。学生已初步具备发散思维能力、迁移能力和联想力;其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虽有萌芽,但比较淡薄;创新水平整体偏低,有待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
(二)问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引入思维导图学习教程
前测调查完成之后,将我们设计好的《思维导图学习教程》分发给学生,保证人手一份。然后由相关任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学习,当然,事先要对相关教师进行思维导图培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导图教程的过程中要重点给学生强调两点内容,一是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二是思维导图的制作技巧,以实现学生更好更快掌握思维导图工具的目的。在正式引入我们所设计的基于思维导图的语文学习模式之前,学生已利用所学到的思维导图知识进行了思维导图的绘制与创作。鉴于条件所限,学生所做思维导图均为手绘。
2、引入基于思维导图的语文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
本研究在充分考虑创新思维各项培养内容的基础上,从高一语文教材中选取了 两个典型学习内容,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和理念设计出与之相应的学习方式,以期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将此方式与理念应用于其他的语文实验、整个语文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
方式的学习流程如下:首先由教师给学生提供实验学习材料,学生以我们所提供的思维导图框架为基础绘制实验预习思维导图。然后学生自行完成构思;并在此过程中展开对预习思维导图的填充与完善,并最终完成本内容的整体设计与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展开积极有效的思考,提高各项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理念,可以单独举办综合课程,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或者学科进行,将这种理念和思维导图联系起来,以图引路,便于学生学习。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研究性学习的生长点,以单元整体感知为主要学习形式,以思维导图为指导手段,开展研究性学习,非常受学生欢迎。
在平时的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讨论式教学,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中心话题上来,靠思维导图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教学中,我们一般是先筛选探究的问题,每一个话题可由两小组学生来完成。学生分小组学习,一个小组中有绘画员、资料员、书记员等,每个组员都说出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记录小组用“思维导图”把讨论的内容一一记下,小组讨论结束后,相同话题的小组合为一组进行交流,调整、合并,之后派一个代表把这个思维导图展示给老师和全班同学,最后形成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由大家共享。思维导图的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探究步骤和探究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及时的完善和补充,每个组员的意见都被考虑,共同思考时,能够产生更多观点甚至是创意,这就大大的提高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调动了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大家的协作能力,提升小组成员归属感及合作精神。避免了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通过调查访谈和分析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等,对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的过程评价。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积极学习思维导图是因为他们对思维导图工具以及我们所提供的学习方式感兴趣,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领会思维导图的功效。分析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学生所做图形形式简单,概括性和系统性郭不好,模仿成分较多,而个人风格较少。不仅如此,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仅限于模仿,他们尚不能将思维导图灵活的运用于语文学习之中。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刚刚接触思维导图工具,对它的学习和应用尚处在初级阶段。另外语文学科相对于语文、数学、外语而言,并不是主要科目,学生虽然对语文以及语文实验很感兴趣.但毕竟分配给语文学科的课程较少,以至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更好的接触、学习和练习使用思维导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本实验研究的实施策略做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首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兴趣和热情。结合具体的语文知识和技能,重复讲解思维导图的作用和意义,重点强调思维导图对于开发学生大脑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作用,以引起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足够重视,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
其次,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学生的个性、认知风格、学习水平以及其思维导图作品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及时给学生以肯定的赞赏和鼓励,做到因势利导,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再次,倡导学生合作交流。思维导图倡导与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团队的智慧。因此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
第四,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强化。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风格、特点,做到关注整体,关怀个体,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最大限度的因才施教,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以色列著名的教育学者凯伦艾尼(Karen Eini)曾经说过:“如果一只蝴蝶翅膀扇动时所发出的力量能使一个国度产生飓风般的骤雨,那么这股力量就是孩子们之间的协作式学习。这种协作式学习具备了共创我们美好世界的潜力”。
在完成了交流评价之后,引导学生将绘制出的“思维导图”广泛地迁移应用于协作学习、头脑风暴、师生交流、小组计划、小组讨论等需要交流、共享的时候。
实施模式:
一、用自己创设的思维导图引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方法。
二、利用思维导图对于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图文并茂的描绘。
三、学生制作导图,集体讨论,修改完善。
四、用思维导图整理思路,陈述、定稿。
五、多方面尝试,迁移、创意。
4、引入基于思维导图的语文学习模式——写作
(1)作文训练的核心就是思维训练,为了帮助学生积极地思考,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我们把“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积极地运用到作文指导中去,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发散性思维,学生兴趣浓厚。
写作时我让学生先将所有围绕作文主题的想法、知识点都写下来,包括荒谬的想法,不要理会对或错、是否用得上,然后做短暂休息。再将所想到的内容组织整理,重新画出思维导图,但不要将不可能的画去,因为重要的观点可能有所改变。再休息短暂让大脑放松,这时候创意或灵感可能产生,然后再将思维导图改写。在这过程中,将大量的想法联系起来,产生新的想法构思,思维导图帮助我们有效调控思维过程,科学安排文章的段落和章节,帮助学生以最合理的方式将将其表达为文字。如一次我指导学生一个命题作文《我是谁》,大家一看,茫然不知所措。我就和学生讨论,引导大家画出思维导图来,大家就发现照此思路写出的文章还挺有意思的。在作文交流、评讲之后,我又出示了一幅在网上找到的“《我是谁》思维导图”,大家一比较就发现了各自的特点和不足,对自己的思维导图再做修改,重新构思。一题多做,反复训练,效果当然不错。
实施模式:
一、用自己或者学习小组创设的思维导图引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方法。
二、利用思维导图对于传统的语文课文的分析进行图文并茂的描绘。
三、学生制作导图,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作文拟稿,用思维导图开启灵感整理思路。
五、层层挖掘,多方面尝试,不断创新。
通过画“思维导图”,他们发现使用思维导图写作,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而且效果还会比平常更好,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自己竟有这样大的思维潜力,写好作文的信心倍增。
(三)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 l、小组互评
小组互评就是由学生参与的一种自我评价,学生既作为评价的主体,又作为评价的客体。主体的我以“一定的准则”为参照来衡量客体的我是否达标。此处小组互评的标准即是我们所提供的评价量表。学生自我评价的意义在于加深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培养和形成对于学习活动的评价能力。
我们将参与实验研究的班级学生随机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由学生利用我们提供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制作评价量表”开展小组互评,以此来对他们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及创新思维水平的发展情况做定量的评价。学生分组情况如下:学生人数115人,每组5人,共分21组。为实现评价的规范化、标准化,此处统一选择学生完成模式2所做的思维导图作为评价对象。
评价流程如下:各学习小组各成员之间依据量表评价彼此的思维导图作品,然后取各单项及总分的平均值作为小组得分。最后再将各组得分汇总反馈给我们,由我们进行整体分析。小组互评得分表中数据求算的各组总平均分为:79.7,其中有十组学生的总分达到了良好以上。对思维导图进行评价所得的平均分为:41.5,占满分的83.096%:对创新思维进行评价所得的平均分为:38.3,占满分的76.6%。从得分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思维导图应用和掌握的平均水平达到了良好以上,其创新思维的评价分数也达到了中等水平。因此,可以判断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问卷调查
研究结束后,为了进一步验证此次研究的效果以及分析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了后测调查问卷,即《关于思维导图应用的调查问卷》,对参加实验研究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问卷一共IO个题目。其中I一8为客观题,选项为“A、是,B、否,C、不确定”,9—1 0为主观题。下面将各题目分类进行简要分析。
(1)思维导图作用的调查——题目l一6
数据显示,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学生对于以上题目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即他们认为思维导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可见思维导图确实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能力的 发展和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尤以思维导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的百分率最高,达到了93 9%。少数学生选择“不确定”项.即不确定思维导图具有这些功能。极个别学生选择“否”,即他们不认为思维导图对学习存帮助。从统计数据的整体看,本问题研究是有一定成效的,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
(2)思维导图应用的调查
这两个题目调查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情况。数据显示百分之八十六以上的学生表示愿意在语文学习的其他方面应用思维导图,同时也会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其他学科,乃至生活之中。另有将近百分之十的学生选择“不确定”,即他们认为用不用思维导图,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境而定。极个别学生明确表示不会应用思维导图。由此可见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是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的。思维导图对学生而言毕竟是全新事物,要想普及思维导图工具并让学生养成应用思维导图工具的习惯.还需假以时日。
(3)对本阶段实践活动的建议——题目9 题目9:你认为本次思维导图研究活动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本题目调查学生对于本次研究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普遍认为本次实验研究开展的时问有限,以至他们大都“意犹未尽”。希望以后能够在思维导图培训和学习方面分配更多的时间。当然时问问题需要我们与相关任课教师和学校有关人员等协调解决,毕竟高中学业课程比较多,时间相对紧张。
除此之外,一些学生提出了较好的建议:.希望提供表现更多创造力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评价作用。.每周或者每月可评选一下导图明星。
.希望把画思维导图作品的成绩计入学习成绩。.希望能开发出简易便捷的制作思维导图的工具。.老师都学习思维导图,平时尽量用思维导图教学。
.希望学校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思维导图活动不应该只局限于学习,它还应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像与别人沟通啊,制定计划啊什么的。
.评价思维导图的量表太复杂,有没有更简单的评分方法。.考试的时候能用思维导图答题就好了。(4)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的心得体会——题目10 题目10:请简明扼要写F休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的心得体会。
学生对这个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无论内容多少,他们基本上都做出了回答。以下节选了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
.思维导图节约纸张,比较新颖,它让我对学习更感兴趣。
.思维导图对学习很有帮助,希望一直使用它!.提高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新颖的作业使我们减轻了负担。.感觉学习语文就像玩游戏那么有趣。.有了思维导图,心灵获得放松,更敢于梦想了。
.思维导图是强大的工具,它能让我看到“全景”。
.画图让我记东西更有条理,记得更牢固了,让我更高效、更快速地学习。.很喜欢!希望能学习更多与它相关的知识。
.思维导图能够对你的思想进行梳理并使它逐渐清晰,让我学会了很多新东西,我的思维比原来开阔多了。
.思维导图能够启发我的大脑,增强我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我想把它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它会让我事半功倍。
.思维导图可以让节省时间,人变的更有想法、更聪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不少,我会好好利用它的。
.复习的时候我会用它,它能够提纲挈领,让我的知识更系统。
.思维导图能够开发我的右脑,挖掘我的大脑潜能。.希望用它来做计划,更好的规划我的学习生活。
综上分析所示,本阶段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反映较好。可见思维导图确实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确实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毕竟学生刚刚学习使用思维导图,对于思维导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尚待提高。而且由于我们第一次组织此类研究活动,缺乏经验,所以导致本次实验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我们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对此进行完善。
第三部分
总结
一、研究的成果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本研究在通过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文学习内容设计了以思维导图为工具的语文教学、学习方式。
该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过程性评价为辅助,旨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师生综合素质。我们在参与本问题设计、研究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量表测验等多种方式对研究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学习方式有效,思维导图工具比较切合学生学习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操作性强,很实用。有利于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思维导图工具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师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开始转变观念和教法,发生了7个方面转变:
1、构建了一套教学操作系统模式,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时做到了思路清晰,有章可循。
2、在课堂上把教师发问为主转变为学生主动提问,学生与教师对话为主。由以 前“听老师说”转变为“老师,请听我说”。
3、把教师演示为主转变为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学生可以自己制作思维导图,登上讲堂,思维导图是同学们合作完成或独立完成的。
4、把强制性教学为主转变为科学的、民主的、和谐的管理为主。
5、教师的教学方法从单一转向多元化,充分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这种良好、积极的学习情意可以让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流畅,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产生,并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6、教师由批评、埋怨学生的学习转变为欣赏、赞美、鼓励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实现自己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会产生不断增大的精神力量,其信心也随之增强,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教师由自身掌握知识的单一转变为拥有广博的知识面。通过实验研究,为学校培养了一批立足于教改、课改的骨干,培养了一批更加自信、自强的教师队伍。参加问题实验的老师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掌握了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改善了师生关系,这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二)对学生而言:
1、建立起了一套可以自由运用、高效的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思维导图使得学生的思维能直观体现,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整合系统化的能力,辅助语文知识管理,为整体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把相关知识点整合到思维导图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因为有了图表的帮助,学生就不需要阅读长篇大论的文字,可以边听讲解边对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在整体上体会讲解内容的同时,集中注意力于感兴趣的节点上,把内容直观地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形成以思维导图为工具的信息加工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是重点突出、层次隶属关系十分清晰,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和整理。师生在收集和整理学习资料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把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构建自己的认知图式,完成知识的意义的建构,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个体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在用思维导图绘制出各个概念间的关系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常使用总结、归纳、分析、分类等思维方式,形成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的思维方式,可提高学生进行逻辑分析的效率和速度,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节点之间的横向联接上,有利于完成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和顺应,形成有序的认知图式,积极扩展大脑的多种思维,从而促进和实现知识和思维的创新。
4、加强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利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过程可视化,特别是现在使用的教材系统性很强,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类。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把与学科内容有关的资源整合到思维导图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从每一个学生的作品中可以分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做到因 材施教,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沉闷转变为轻松、愉悦、自信。
5、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合作交流,有效助推创新思维发展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围绕特定的语文主题展开交流讨论,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激发思维,不仅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想象力,而且还可能产生思维的跳跃,彼此间不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不仅如此,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流讨论,还可以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其创造禀赋,从而可以更积极、更自由地思考,因而是创新思维发展的有效助推力。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将有发挥自我的更大空间,有助于其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的转变,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在教授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让学生理解“积识成智”的道理。让学生时常感到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取得了进步;时常感受到在制作思维导图的实践中获得了快乐。对制作思维导图很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与奖励,例如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进行表扬,及时鼓励,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在激发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积极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智慧和才能,让他们在锻炼在积识中成长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三)思维导图已成为学、教评价的良好工具,更广泛地向我校其他方面渗透。通过让学生养成画思维导图的习惯,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诊断学生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是形成性评价的好方式。另外思维导图也是学生日常学习的反思与评价的有用工具,学生在建造自己的思维导图时遇到了困难,他会清楚地联想到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他的链接缺乏创造性,就说明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不灵活,思维导图的反馈信息,会激励他努力去弥补不足。同样,思维导图也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工具,它是学生头脑中关于知识结构的图示化再现。教师和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自己学习的状况,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思维导图作为辅助教学科研的工具,教师作为教育科研的行动研究者,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分析科研对象的各个要素、研究教学活动规律、总结教育科研的基本经验等等。除了上述的应用领域以外,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生涯中,都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表达自己的各种创意,用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任何问题,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故事来。
二、研究的不足
由于我们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
l、研究效果有效性的评价存在不足。首先,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还需完善。问卷调查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其二,我们使用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制作评价量表》在创新思维评价方面比不上专业量表,只能做初步的、大致的量化评估,无法保证其科学性和客 观性。其三,目前并没有专业的、与语文学科相结合的思维导图评价量表。因此本研究中所展开的调查与评价,并不能完全验证该实验研究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开展对比实验,使用客观的数据来量化及验证其效果。其四,本次研究活动仅依据两个典型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模式设计,其效果不能说明整体的有效性,对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点的选择还需进一步斟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选择更多的实验,不断的针对各种不同类型来完善学习模式。
2、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但是我们本段研究主要侧重点是学生的“学“,对涉及与教师的“教”相关的内容相对较少。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努力兼顾教与学,设计出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思维导图模式。
3、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对思维导图教程及相关学习方式的学习基本上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对全体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不够,以致个别老师、个别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和应用,导致其使用效果出现偏差。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贯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策略,尽可能保证所有参与人员最大程度利用和发挥思维导图工具的功能和优势。
4、本土化问题:“变照搬模式为校本机制”。学习国外理念不能机械照搬,必须注意与国内教育的结合和真正的使用。
5、鉴于条件有限,老师和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所做的思维导图以手绘为主,只有我本人可以进行机绘。尽管手绘思维导图要求的条件易实现和满足,仅纸和笔就可以;然而根据我们的经验,手绘思维导图的效果不如使用专业制图软件进行机绘的效果好,而且机绘比手绘操作起来更方便、快捷。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将尽量利用相关的软硬件资源,为参学人员提供机绘的平台和机会。
6、本次实验研究是我们第一次组织和开展此类实验研究活动,鉴于条件所限、能力有限、经验不足,本阶段研究对象局限于一所学校的学生,研究结果不能普及到其他人;即时反馈不足,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表现。我们对于实验研究整体的设计,尤其是对于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语文实验学习方式的设计还存在不足,很多环节有待改进和完善。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认真反思、积极探索,并与其他学校、其它教师合作,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开发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研究展望 思维导图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在教育教学领域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许多问题有待研究。
思维导图过于理性的思考方式不利于情感的体验,如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并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 如何将思维导图融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 如何设计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能够发挥学生学习天赋并促进其创新能力发展的思维导图学习方式? 如何设计和开发简单方便、适合学生使用并易于广泛推广的思维导图软件? 如何开发便于操作和测评的思维导图评价工具? 如何通过思维导图实现各学科课程的整合? 如何将思维导图融入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 诸如以上内容都是可以研究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人将在努力克服本次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继续在思维导图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使得此方面的研究更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希望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能关注思维导图,并在此方面做更多的探讨和实践,以不断开发和完善思维导图在语文学科以及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为中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英】托尼·博赞.张鼎昆译.思维导图一一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贺湘善,吴俊明等.语文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s】.语文.第一——五册,2011. 【6】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20—249.
【7】杨先昌,沈伟蒙.语文教学与学生智力发展[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2.61. 【8】【英】托尼·博赞著.李燕红译.开动大脑[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9】【英】托尼·博赞著.李斯译.思维导图一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3):39-58.
【10】李静雯.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语文与环境科学学院,2006.
【11】汤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2006,5-9.
【12】王小凤.大学生创新思维加工策略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4—5. 【13】王秀平.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构建与应用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学院,2007.
【14】满金婷.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化学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以化学实验学习为例.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ttp://wenku.baidu.com/view/6aba01dc5022aaea998f0f0f.html 【15】陈敏.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1):36—41. 【16】陈云辉等.思维导图与学生创新维能力培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1):36—38.
【17】董建春.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教育⋯.教育探索,2001,(8):12—17..
【18】韩振国.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一一利用思维导图上好复习课[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8—50.
【19】张鸿军,王燕.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实验研究【J】.2007,(5):64—67.
【20】齐伟、陈风云.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书籍)
【21】张豪锋 王 娟 王龙龙.《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绩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年第12期 14页
【22】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J】.北京北师大学报,1999,(1). 【23】齐伟.概念图/思维导图(4)一一概念图/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J】.教育技术导刊,2005,(8):10-13.
【24】高丽 梦素娟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年第6期 127页
【25】施月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OL]:http://www.xiexiebang.comtno=7065.
【27】思维导图的教学作用[DB/OL].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view/31416 28
第二篇:思维导图与教学
思维导图-指导原则 预览-导语 ·火星人对人类智力的看法 ·思维导图中的三个“A” ·思维导图规则及建议 ·思维导图规则总结 ·思维导圈规则的基本理论 ·思维导图建议总结 ·思维导图建议的基本理论 ·四个危险区 ·下章简述
导语
本章从一个想象中的火星人角度来观察人类智力的演变发展。这种高出地球 之外的视觉,可使你带着非常客观的态度来探讨放射性思维的指导原则,这样的 客观视角,恐怕是别的任何办法都无以企及的。
思维导图规则和建议,加上辅助的实际练习,是要帮助你打破精神障碍,把思 维导图中写下来的东西记住,并为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作好准备。最后,你还会 看到如何避免最为常见的一些等待着思维导图初学者的误区。
火星人对人类智力的看法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来自数十亿年文明的火星人,火星人要求你研究、帮助 并最后与地球人交朋友,因为这些地球人虽然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物种,可他们是 非常聪明的。
你广泛仔细地研究地球人,发现他们的皮层极为复杂.有非常广泛的高级大 脑技巧,有无限联想的能力,一个几乎无止境的存储容量,他们生成新思想和新 联想的能力也同样是无边无际的。另外,他们的身体也十分神奇,结构复杂,极 富弹性和变化,能支持和传递高级智力;还有强化自身技能的心理学能力,加上 天生的好奇心,驱策他们探索宇宙的各个层面。
接着你发现,为了获取庞大无边的大脑能量,这个物种的成员们都挤在语言 这个非常崎岖狭窄的通路上跌跌撞撞。结果,他们一想到学习就头晕,致使分布 在地球各处成百上千万的学习机构里,满是睡大觉和想着早早出去的学生!看着人间的这幕悲喜剧,你决定给人类一套思维导图规则,帮他们释放自己 无与伦比的潜力。这些规则必须是从各个学术角度看起来都是有效的——语义学、神经生理学、信息处理理论、皮层半脑理论、物理学、心理学、哲学、记忆力 研究或者学习理论,这样的话,人类就可以加以选择和应用。下面 就是你提出的一些规则、理论和建议。思维导图中的三个“A”
在许多东方古国里,教书先生传统上都是先让新学生学习三项规定:“听话 ”、“合作”和“变化”。这三项规定都对应于某个特定的学习阶段。
“听话”的意思是,学生要摹仿老师,只有在必需的时候才要求澄清疑问。别的任何问题只能记下来,到下个阶段时再问。
“合作”指的是第二个阶段,这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开始通 过提出合适问题的办法来吸收并组织信息。在这个阶段,学生会帮助先生分析,并亲自动手。“变化”意味着,彻底学习完先生教的一切东西以后,学生应该继续大脑进 化的过程,这样才能表达对先生的敬意。按这个方法,学生可以把先生的知识当 作自己的起步平台,并生发出新的洞察力和范式,因而也成为下一代的老师。
这三项指令在思维导图中的对应物就是“接受”(Accept)、“应用”(Apply)和“适应”(Adapt)。
“接受”的意思是,在第一阶段,你应该把对自己大脑的种种成见撇在一边,严格按照思维导图规则,尽量维妙维肖地模仿给定的范式。
“应用”是第二个阶段,这时候,你已经完成了本书对你进行的基本训练。
我们建议,此时,你可以画最少100幅思维导图,把本章节中的全部规则和建议都 用进去,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风格,并用下面几章里勾勒出的不同的思维导图进 行实验。应该在草拟,笔记等的各个方面都用思维导图,直到它成为你组织思想 极为自然的方式。
“适应”是指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思维导图技巧。练习过好几百张“纯粹的”
思维导图之后,就到了试一下适应思维导图的各种形式的时候了。让我们来看看 结果……
思维导图规则及建议
规则
思维导图规则是用来增加而不是阻挡大脑自由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把生 硬的秩序与乱七八糟的自由混同起来,这一点很重要。秩序经常被人看作生硬和 羁绊的负面词。同样的,自由也经常被误解为混乱和没有结构。事实上,真正的 精神自由是从混乱之中创造秩序。思维导图规则正好帮你实现这个目标。这些规 则分为技法和布局两大类。技法
1突出重点
2使用联想
3清晰明白
4形成个人风格布局 布局
l层次突出
2使用数字顺序
建议
这些建议可以补充规则,分成如下几类
1打破精神障碍反复强调作好准备
思维导图规则总结 技法 突出重点
.一定要用中央图
·整个思维导图中都要用图形
·中央图形上要用三种或者更多的颜色
·图形要有层次感
·要用通感(多种生理感觉共生)·字体、线条和图形尽量多一些变化 ·间隔要有安排
·间隔要合理 2使用联想
,在分枝模式的内外要进行连接时,可以使用箭头
·使用各种色彩
·使用代码 3 清晰明白
·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 ·所有的字都用印刷体写 ·印刷体都要写在线条上 ·线条的长度与词本身的长度 ·线条与线条之间要连上 ·中央的线条要粗些 ·边界要能“接受”分枝概要 ·图形画得尽量清楚些 ·让纸横放在桌前 ·印刷字体尽量竖写 4形成个人风格 布局
l 突出层次 使用数字顺序
思维导图规则的基本理论 l突出重点
强调重点,如我们一向所见,是改善记忆和提高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强 调重点所使用到的一切技法都可以用在联想上,反过来亦然。下列规则使你能够 取得思维导图中的最大成绩和最为合适地强调重点。一定要用中央图
图形可以自动地吸引跟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它可以触发无数的联想,并且是 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惊人效果的方法。另外.图形还很有吸引力——在许多层面上 都是如此。它吸引你,它使你感到愉悦,它使你高兴,促使你注意它。
如果某个特别的词(而不是图形)对于思维导图是绝对要处于中央地位时,这 个词也可以通过增加层次感、多重色彩和吸引人的外形来变成一个图形。整个思维导图中都要用图形
只要有可能的时候,都要用到图形,这会得到上述的种种好处,还可以在你 的视觉和语言皮层技巧之间建立很有刺激性的平衡,改善你的视觉感触力。
如果你把害怕画得很差的担心放到一边去,再画比如一只蝴蝶,你对第一幅 画可能不太满意。有时候,你可能画得不像个样子!可是,重要的在于,你已经试 过了,下次你看到蝴蝶的时候,会想到更仔细地观察它,以便于记住它的样子并 重新画出来。
这样一来,在思维导图中使用了图形后,你会更加注意现实生活,进而努力 提高描述真实物体的能力。你会真的对周围的世界“睁开眼睛”。
中央图形上要用三种或者更多的颜色
色彩会增强记忆力和创造力,使你避开单色引起的单调危险。它们会给图形带 来活力,使其更为动人。图形要有层次感
层次使事物“凸现”出来,而任何突出的事物都会使人很容易地记住,也便于 交流。这样.思维导图中最为重要的一些因素就可以通过三维的图形得以强调。要用通感(多种生理感觉共生)只要有可能,你就应该在思维导图中使用一些诉诸视觉、听觉、嗅觉、昧觉、触觉和肌觉(生理感觉)的词或者图形。许多著名的记忆大师和伟大的作家和诗 人们都曾用到过这种方法。
例如,在荷马的著名史诗《奥德赛》这本惊人的记忆大作中,他使用了全部 的人体感觉,来传达尤里西斯在长年围攻特洛伊之后返回家园时的激动和旅途的 险恶。在下列这个情景中,尤里西斯不慎触怒了海神内普土恩,惹得海神掀起涛 天海浪来报复:
“正说着,大海在他眼前掀起了一阵狂风恶浪,小船又摇晃起来,将他抛出 船外,一把摔得老远。他松开了头盔,可巨风的蛮力如此之大,桅杆被拦腰折断,船帆和帆桁都刮到了海里。尤里西斯沉在水里很长时间,他只能竭尽全力挣扎 到水面上来,因为克利普索女神赠给他的表服实在太重。他的头终于露出了水面,吐出流了一脸的苦涩海水。哪怕是这样.他还是盯着自己的船.奋力朝它快速 地游去.抓住它.翻身又爬上了船,以逃避淹死的厄运。大海紧攫住小船不放,猛烈地摇晃着它,如同秋风把蓟花在路面上刮来刮去。一切就好像东南西北风一 起玩着毽球游戏。”
请注意这里的节奏、重复、序列、意象、提及的各种感官、运动、夸张、色 彩和感觉,这一切都包容在令人难以忘怀的、精湛的一个段落里。
观察一下小孩子们以各种感官来体验自然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他们用双手触 摸、用舌头品尝、用身体四肢移动来探索外在环境;然后他们歌颂、歌唱、编歌 谣并彼此讲故事,编造非常动人的思维导图幻想和白日梦。
跟这些臻子们一样,被称为“s”先生的切里雪夫斯基就是用通感帮助自己记 住一生的几乎每一个时刻的。亚历山大.鲁里亚在他有关“s”先生的《记忆专家 的思维》一书中报告说:
对于“S‟‟来说也是这样的,只有词汇的意义才是最为重要的。每个词在他 的脑海里都有激起一个图象的效果。他异乎常人的地方是,他的图象无与伦比的 生动,比别人的牢固得多。另外,他的图象无一例外地与通感成份联系在一起… …
运动也是一个主要的助记手段,可用来促进思维导图。你的词汇、图片、整个 的思维导图都可以移动——就象迪斯尼乐园制作的一些令人难忘的、精彩的动画 片。为了让你的图形移动起来,你可以加一些合适的视觉动感符号,如下列所示。
字体、线条和图形尽量多一些变化
变化大小是表明层次当中相对的重要性最好的一个办法。扩大一些的尺寸可以 增加重点,因而也就增大了想起它来的可能性。间隔要有安排
安排有序的间隔会增大图形的条理性,有助于层次和分类的使用,让思维导图 “敞开”供人添加,看起来也美得多。
间隔要合理
每个项目之间空出一定的地方,会使思维导图秩序井然,结构分明。从逻辑 结论来看,各项目之间的空间可以与项目本身的重要性相比。例如,在日本插花 艺术中,整个布置都是基于鲜花之间的间隔的。同样的,在音乐中,声音经常是 围绕着无声而安排的。例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实际上是从休止符或者静止符 开始的。2使用联想
联想是改善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人脑使用的另一个整合 工具,目的是要让我们的生理体验产生意义,这是人脑记忆和理解的关键。
建立了中央图形和基本顺序思想后,联想的力量就可以让大脑进入任何话题 的深层次。
如已经提刘的一样,任何用于联想的方法都可以同样用作重点,反过来亦然。
在分枝模式的内外要进行连接肘,可以使用箭头
箭头可自动地引导你的眼腈,把思维导图中的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连接起 来。它们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多头的,大小形式和维度都可以变化。它们给 你的思想一种空间指导。
使用各种色彩
色彩是加强记忆和提高创造力的最为有用的工具之一。为了编码或者在思维导 图的特别区域里加上特别的颜色.可以专门选择一种颜色,这会使你勇快地进入 信息,会改善你对这个信息的记忆效果,并提高创造力的数目和范围。这样的颜 色代码和符号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在一个小组里进行。
使用代码
代码会使你在思维导图的各个部分之间建立快速的联系,不管这几个部分在 纸上看起来有多么远。代码可以是对号和错号,圆圈,三角形或者下画线,也许,它们还可以更精致一些,如思维导图(彩图4)。
代码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例如,你可以在自己的笔记中使用很简单的一组 代码来代表人、项目、经常反复发生的一些事情或者经过。
代码可以通过简单地使用颜色、符号、形状和图形来巩固和强化层次和分类。它们还可以用来把一些资料来源与思维导图联系起来(如书目,参考资料等)。1代码2连线3连接4记忆5联想 3清晰明白
模糊不清会妨碍感知力。如果你在笔记上乱画一通,那只会阻碍而不会帮助 你记忆。
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
每个单独的词都有上千个可能的联想。每条线上只写一个词会给你带来联想 的自由,如同给一个肢体装上了额外的关节。重要的词组并没有丢失。(本规则更 为详尽的讨论见本章的“认为词组比单个词更有意义一些”一节)所有的字都用印刷体写
印刷体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字型,因此也更易于让大脑“拍照”。所额外花 费的时间,由于快速的创造性联想和回忆而会得到更大的补偿。写印刷体还会促 进简洁,大写和小写字母可以用来显示词汇在思维导图上的相对重要程度。印刷体都要写在线条上
线条为词汇的„肉体”提供“骨架”。因此,它会有助于图形的组织和整洁,因而也就使得整个图条理清楚,有助于记忆。线条还会鼓励进一步的连接和修饰。(见第124页图)线条的长度与词本身的长度一样 这个规则容易让词和词尽量靠近,因而也就有助于产生联想。另外,所节约 的空间也让人能够包括更多的信息在一张思维导图上。线条与线条之间要连上
把思维导图中的线条彼此连上容易使思维也接上趟。线条可以变成箭头、曲 线、圆圈、闭路环、椭圆、三角形、多面形,或者从大脑这个无限的仓库里随便 想出个什么形状来。中央的线条要粗些
加以突出以后,粗些的线条立即向你的大脑发出一个信号,让你注意中心思 想的重要性。如果你的思维导图是处在探索阶段,也许你会发现,在思维导图的 过程中,一些周边思想实际上比中心思想更为重要。在这些情况下,只要合适,你就可以简单地把外围的线条加粗一些。有机和弯曲的线条会更大地增强视觉兴 趣。
1线条2粗线3向外4拥抱5连接 边界要能。接受”分枝概要
边界线“拥抱”一个完成的思维导图的分枝时,它会定下这个分枝的独特外 形。这个独特的外形可以激发包含在这个分枝里的信息的记忆。对于更为高级一 些的助记思想家,这些外形可以成为“活的图片”,极为成功地强化回忆起来的 可能。
我们当中许多人在还是小孩的时候经常无意识地干这样的事情。例如,你是 否记得,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外出躺在地上.仰望着蓝天白云?如果记得,你多半会 对着飘动的白云说:“啊,那是一只羊!…„有只恐龙!…有条船!”“有只鸟…… ”
你的思维在根据随意的外形构造图象.因而也就让外形更易于记住。同样的,在思维导圈中创造外形,会帮你在一个更为容易回忆的形式里组织许多的数据。这样子收集信息,叫作“零打碎敲”,是非常有名的助记法。
根据心理学家的看法,我们的短期记忆平均只能够记住七个信息项目。零打 碎敲可以帮我们更为有效地使用存储空间。
例如,一位未经训练的大脑使用者可能会把全部的短期记忆力用在存储一个 七位数字的电话号码上面。而有经验的记忆者,他会把这七位数字以一种有意义 的方式收集起来,因此就可以腾出空间来用于记忆别的东西。
+1982年,蔡斯和艾立克森做的一项试验就是关于这种记忆力的,1986年由格 拉斯和荷里由克描述出来。一位受试者特别有趣。一开始,他平均只能记住七位 数字。但是,经过两年的零打碎敲练习后,他可以记忆82位数字。他的特殊技巧 就是把数字与大脑里面已经有的长期记忆联系起来。例如.351这几位数字,就与 以前的一项世界一英里短跑纪录联系起来了(3分51秒)。
因此,在思维导图上划边界线有明显的助记长处。如果你希望在已经划了边 界线之后再加上什么东西,那么,可以再加上几条新的分枝,加以新的边界线,就像一棵被锯掉的树干上露出的年轮。图形画得尽量清楚些
外部的条理性会有助于内部的思维条理。清楚明白的思维导图看起来也顺眼一 些,好看一些,也更美。
让纸横放在桌前
横向的格式(“风景画”)比纵向的格式(“人物肖像”)会给你更多的自由和 空间来制作思维导图。横向的思维导图读起来也容易些。没有经验的思维导图制作者经常是转动纸张,而人和笔在原地不动。这在制 作思维导图时可能不会引起任何麻烦,可是,想再要阅读思维导图的时候,会造 成很大的不方便,你会发现你得发挥瑜珈大师的高级技巧来看懂你的作品!印刷字体尽量竖写
竖写的印刷体让大脑更容易进入已经表达出来的思想,这个规则对线条角度 的要求与对印刷体本身的要求是一样的。如果尽量让线条保持横向,思维导图读 起来会容易多了。
4形成个人风格
如前所述,我们都是非常不同于一般人的。思维导图应该反映出我们这些独 特大脑里面非同一般的思想网络和思维模式。思维导图越是能这样,我们的大脑 就越是能够与它们认同。
为了真正形成个人的思维导图风格,你应该遵循“l+”原则。这个意思是,你所画的每一幅思维导图,比上一次画的图都应该更具色彩一点,更有三维特征,更有想象力,更有联想意义上的逻辑,更加好看一些。
这样的话.你就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精神技巧。你会画出一些自己想反复地 看一下,并为了创造和交流而使用一下的思维导图来。另外,你的思维导图越具 有个性,你越是容易记忆住它们所包含的信息。(详情见第11章)
布局
l突出层次
如第9章所述,按照基本顺序思想的形式使用层次和分类,可以很大地加强大 脑的能力。
2使用数字顺序
如果你的思维导图是某件特殊任务的基础,比如一个演讲.一篇文章或者一 次考试的答案,你可以以一种特别的顺序来交流自己的思想,不管是按时间顺序 还是按重要性的顺序。
为了实现这一点,你可以简单地给所需要的顺序编一些分枝号,如果需要的 话,甚至还可以给每个分枝分配一些合适的时闻或者重点。如果你喜欢字母,也 可以使用字母表里的字母。不管哪种方式,使用顺序的方式总会自动地得出更为 逻辑的思想。
┏━━━━━━━━━━━━┓ ┃思维导图建议总结 ┃ ┃打破精神障碍 ┃ ┃l增加空白线条 ┃ ┃2提出问题 ┃ ┃3增加影象
┃ ┃4保持无限联想的能力意识 ┃ ┗━━━━━━━━━━━━┛
第三篇:语文思维导图
语文思维导图
语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无时无刻不能离开,你无时无刻不能不用。语文是关于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课。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生活离得开吗?各科的学习离得开吗?语文是基础课中的基础。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各科学习的重中之重。有效的利用语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语文。
学会快速阅读。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第四篇:思维导图学习专题
思维导图学习专题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是有效提升人们效率的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信息展示方式,它是用图示的方式展示人类思维的整个过程,展示所需了解的信息,而这种展示方式,是为了更容易被人类大脑所理解和接受。
思维导图是什么
导图的来历
Tony Buzan,是思维导图的创始人,因为他发现,人脑对图片信息的接受能力远远高于对文字信息的接受能力。因为他的这一发现,他很快成为了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身兼国际奥运顾问等数职,也因此以大脑先生闻名国际。
思维导图的优势
不同于word一页一页的翻,也不同于PPT一张张的放,每个思维导图都有个主题中心,它是将所有信息展示在一张图上,是一种呈金字塔结构的发散型思维,比较符合我们大脑的思维习惯。
思维导图的分类
思维导图根据节点可分为单中心和多中心节点,一般我们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而制,所以以单中心为主;另外,根据绘制方式可分为手绘和软件绘制两种,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软件绘制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方便修改和完善。
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整理思路、记笔记、写总结、制定计划、安排会议、项目管理、沟通展示等,用思维导图构建的思考体系利于记忆和联想,是难得的效率工具 如何使用思维导图
举例:
听到苹果,你会想到什么呢,怎么描述呢?我们一起画一幅苹果的思维导图吧!
①先是分类
②然后画出每一个分支:
③我们一起看看总的思维导图
运用思维导图剖析一篇课文
课文:
《金色的草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段落分析举例:
这一段在写作者的“发现”,发现了蒲公英早晨和中午不同颜色的原因。
首先,发现的是:
(1)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2)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3)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作者找到了原因: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画出总的思维导图如下:】
第五篇:灯谜与思维方式
2012-2013学第二学期前八周
xx科技大学
《灯谜与思维方式》期未试卷
学院:
姓名: 学号: 顺序号:
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一、竞猜题
1.终日思君姿容改(成语)作者:潘洁妹 谜底:心口如一
2.她在公共汽车上(英语单词一)作者:王彦飞 谜底:
3.投逸仙父子一票(3字学校用语)作者:老 晋 谜底: 4.教室(《师说》一句)谜底:
5.转业办厂卖酒水(14画字)谜底:酽。
把业转过来,再加上办酒厂,就是“严“字,买酒水,酒字去了“氵”为“酉”字
6.真心改革出力办(5画字)谜底:兰。
“真心”为“三”,“出力办”为两个点 7.摆脱困境树雄心(6画字)谜底:休。
“摆脱困境”为“木”,雄心为“亻” 8.复习要准备充足一点(17画字)谜底:濯
复习为两个习字,就是“羽”字准备充足一点就是“准”字加点,合起来就是“濯”
9.古柳边,有约会人儿;月光下,欲别总依依(医学词2+2)谜底:
10.商隐南京又相逢(体操名将)谜底:李小双。
商隐为李商隐,通“李”,南通“下”,京字下面为“小”,又相逢为“双” 11.40÷6=?(成语)谜底:
12.第三季度任务忙(成语)谜底:
13.云长骨气冠古今(生物名词)谜底:关节
14.烟头熄灭人方离(数学名词)谜底:
15.谈天解闷(《登楼赋》句一)谜底:
【答题说明】全答,且从中任选1-2灯谜简述猜谜思路并赏析思想性艺术性。
二、创制题(要求必选1-2条简述其创作思路)
1、命题创制
①(2字新词)吐槽
谜面: ②(音乐名词)五线谱
谜面: ③(旅游景点)西阁
谜面: ④(桥牌名词)调主
谜面: ⑤(高数名词)微分
谜面: ⑥(物理名词)短路
谜面: ⑦(化学名词)化合物 谜面: ⑧(学科名)工程学
谜面: ⑨(法律名词)拒贿
谜面:
⑩(模范人物)雷锋
谜面:雨落田地,今务必丰收 雨落在田地上指的是“雷”字,“今”通“金”,指的是“钅”,务必丰收为锋字的右边
11。(3字新词)正能量 谜面:
12。(模范人物)张峻
谜面:云长拉弓指向山边的骏马 云长拉弓为“张”字,上边的骏马为“峻”字
2、自由创制(谜目谜面不限,必创5条以上)
① 床前明月光(打一字)
旷 ② 大地旅游(打一诗人)
陆游 ③最后重逢(打一字)
双 ④有吃有穿生活好(打一字)
裕 ⑤月月不断有人来(打一字)
佣
三、论述题
结合具体教学谜例,谈谈参加本学期《灯谜与思维方式》公选课的收获、心得体会及建议。
【答题要求】字数1000字以上,严禁抄袭,违者按考试作弊处理。
我与我爱的灯谜课
与灯谜的缘分:
在我看来《灯谜与思维方式》是最有趣的的公选课,没有之一。《灯谜与思维方式》这门课在科大已经有了很长的时间了,但我认识他只是在这学期初,之前在选课的时候我并没有选择它,是因为我不知道这门课的存在,但当我知道时,我就马上选择了它,源于自己心底的那份兴趣,这样,我的灯谜之路开始了 灯谜的学习:
《灯谜与思维方式》的课堂是与其他科不同的,另一番感觉,思绪在欢乐中飞速转动,我也渐渐的了解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灯谜,懂得了它是我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值得传扬与推崇,我的兴趣在渐渐的提高,灯谜课的课堂会放出很多的谜题,如果猜对了还会有老师的奖品,每次我都想猜对,但自己作为一个初学者来说,有一点困难,有时猜对了,但反应慢了,没有先说出来,很懊恼,但过程真的很开心,值得回味与深思,一些好的灯谜真的感觉是智慧的精华,能使我学会许多其他科学不到的东西,自己也在学习中学到了许多猜谜的方法,掌握了一些技巧,能分辨出谜的好与坏,也知道了自己与老师的差距,知道了如何设置谜面,一些规则,如:不能有闲字,谜底的字不能出现在谜面中等;一些技巧,如:谐音法,拆字法,离合法等。灯谜与普通谜语是不同的:民间谜语,除了少量的字谜以外,大部分都是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的。谜面抓住要猜的事物,对它的外表、形体、性质、色彩、音响、出处、用途等各方面突出的特征,用拟人、比喻、夸张、暗示等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会出来,让人们根据谜面所提供的线索,通过联想、推理、判断来猜中谜底。
灯谜,是根据文字的含义,使谜底和谜面相扣合,所以也叫文义谜,又叫文虎、灯虎。灯谜是我国特有的文字游戏。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义,音,形。灯谜的制作就是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状象形等义,音,形变化的特点,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灯谜的作用:
灯谜是富有我国 民族风格的文字联想游戏。所谓游戏,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玩物适情,自我行乐的活动。而“人们在每种游戏中,也如在劳动中一样,是自觉的目的的。”于各 种游戏的特点不同,它所发挥的增益智力、陶冶情操、涵养身心、博趣遣兴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又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兴趣和爱好不一其所选择的游戏形 式也各有异。灯谜是一种文字联想游戏,其寓意深邃,涉猎的知识面广。因此,一般它适合在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但需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们中间进行。
我们可以为一些名人和企业做谜,使灯谜与生活实际处处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提高大家的兴趣又可以是灯谜的题材更加广泛
结语:
《灯谜与思维方式》,是我最喜欢的一节公开课,它使我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提升,是我在大学期间一种难能可贵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