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段爱英312课改心得体会
312课改心得体会
-------------第三实验中学高中部
段爱英
312课改方略,在我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各位老师的大力推行下,进行的如火如荼。本以为高三这一特殊时期,我可以免除参与这一改革的辛苦,然而改革的车轮是不会因为任何情况,任何人而减弱它奔驰的速度,于是在高三阶段我们也没有停止对312改革的探索和研究。
我不敢妄言312这种做饭如果完全贯彻下来是否过于格式化,对各类课程一刀切的方式来要求是否会缺乏一种活力,但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定目标,定方法,找规律,确实是不错的。一,定目标,明确方向。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忽略课堂目标的预设,教学走向无目标的误区,课堂成了师生自由发挥的场地,实际上有无明晰的目标,目标定的是否切合实际,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行为的最终取舍依据。教学目标的本质就在于其作为教学的行为规划和准侧的不可取代型。他是所有教学行为规范的全部,也是我们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依据。
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应具有以下功能:第一,目标的导向功能。设立明确的目标就在于目标标定了教学的基本进程,具体说就是规定了教师教的流程方向和学生学习的走向。第二,目标的激励功能。这个目标就是衡量我们教学双方达标程度的标尺。这样目标必须明确而且易于衡量。目标太笼统,评价似达而未达;目标太容易,课堂教学失去它应有的意义。第三,目标的评价功能。它必须负载起检验教学过程的功能。它检验教学过程的走向,也促成教学内容的达标程度。
当然目标设计还应注意表达,学校要求采用疑问句的形式,我以为还应从这几方面细化:目标表述要从学生的角度展开;目标要从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展开。目标不能太过琐碎,而使课堂成为系列简答题的组合。二,定方法,激活课堂。
贝尔纳有这样一句名言:“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起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制约或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或促进这种才华。”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构成人的学习能力的主要内容或灵魂,而它在人的学习实践中直接、具体的实施和运用,就会转化为实际的学习能力。例如,谁具有科学的阅读法和观察法,并把它正确运用于实际的阅读和观察中去,谁就会在学习中具有较高水平的阅读和观察能力;而且阅读和观察的方法越科学,阅读和观察的效率就越高。
方法决定学习的效果,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材料再教之以方法。授之以渔,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般学习方法是指从各门学科学习过程中概括出来的、普遍、共同的学习方法,反映了学习活动的普遍规律,也是各种学习活动中共同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如,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思结合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是指在一般的学习方法指导下,解决具体学习问题所运用的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朗读法,背诵法,批注法,资料搜集法,讨论法等等。
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在这里我要提及讲解法。对这种方法不能认为它是过时的,无法跟上新时代的课改步伐,因而弃之如弊履。其实不然,讲解,是从教师,专家的角度谈对文本的理解,更专业,更有深度,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当然得注意适度,注意激趣。千万不能只是让学生在一知半解,甚至不知不解的基础上空泛争论,虽然热闹,但还是收获甚微。三,找规律,举一反三。
312课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此。在高三总复习阶段,在学生知识不断丰富之时,在他们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需要上一个新台阶的特殊时期,就更应该把语文知识的规律总结出来,把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把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发掘出来,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具体教学中我发现,对诗歌类题型,现代文阅读中某些题的答题规律的总结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具体表现就是得分率大大提高。
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的312课堂改革在我们的不断探索中,终于慢慢完善优化,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我们的改革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探索的道路依然漫长,我们会在新课改的道路上风雨兼程。
第二篇:常彩英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的反思
小语:常彩英
实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都在不断地进行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新课改与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发生着激烈的碰撞,有很多东西使我困惑,且久久难以释怀。乘此机会,现就我对新课改的一些反思与同仁们交流,探讨,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从而真正走出一条适合实际的教改之路。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个体的尊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却有许多问题让人深思。
运用新改革理念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这样,教师话音一落,教室里立刻就会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就只有大声朗读么?并且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程标准》还对默读专门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其实,这就是一种矛盾。既要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又要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退一万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应该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难道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需用了,可以随心所欲了吗?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出要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
另外在运用新课改的理论进行教学中,课堂小结或总结时,已经不再提倡教师的归纳总结了,而是提倡由学生自己来归纳。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回答必定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肯定各有不同。作为教者,应该怎样进行评价:是回答部分学生么,其他的学生一定茫然,因为他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回答,他自己也没法作出准确而正确的判断,这样的话,学生的收获究竟在哪里,教学效果怎么体现?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在一堂课上“学到了什么。”这看似
光面堂皇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际上绝对是“花架子——中看而不中用。”因此,一堂课,要反馈学生的学习收获或效果,仅用“你学到了什么”来判断,这种方法是肯定不可行的。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新课改背景下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体现“以人为本”,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呢?难道就不需要了吗?如果真是这样,那还要教师来干什么,干脆让学生都去自学成才算了,如此教学有何收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新课改理念中,特别强调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学习”是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课堂。但是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无论是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还是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往往都是主观随意的。教师一旦下命令,即使学
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这样,合作学习便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固定格式。这样的合作有何意义,能实现什么目标?其实,这只能成为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我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形式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一有问题就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
几年来的新课改,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也做了几年的思考。对新课改中的语文教育,有很多东西真正很值得我们去反思。古人学语文,那就是朗读,背诵。结果创造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现代人学语文,既是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又是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既是分析作者和历史背景,又是分析理解字、词、句、段落的意思,学习如此详细、学得如此辛苦,结果怎么样?连一份申请书都可能写不好,这真是令人担忧!值得反思。
2014年2月24日
第三篇: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四篇: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高桥中学 周绪东
自从高桥乡初级中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改以来,我学习了很多关于课改的新理念、新知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感受了我校课改新思路、新举措。我大胆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用探究式创新教育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并采用导学案备课模式进行备课。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因为教师的教学是一个人际交往、与与学生的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达情感和观念均依赖于师生的交流。所以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优秀的教师一般更精通他与学生所共同使用的语言。要以学生最理解的语言传达思想和意义。在课堂上教师善于用语言,眼神、手势与学生交心谈心。在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课改需要加强各市、县、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实验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四月份的红光乡中、八庙乡中、高桥乡中等兄弟学校的课改联谊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高桥乡中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动制静”的方法,有以下三点做法:
一、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倡导由学生主持、主讲的主体式形式。例如,在初中物理每章节前有一段导语,组织学习讨论交流你已经知道了那些内容、还有那些知识想知道。又如在教学中我先出示本节知识目标,让学生主讲,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可以倡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式教学形式,例如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探究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应需要那些器材、如何设计实验、怎样进行实验、实验探究中要注意那些环节,然后教师指正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这些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人本价值。
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要倡导无错原则,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告示学生珍惜并行使问题咨询权。
三、物理课堂教学要力求为学生构建适合创新教育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应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为此,需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
物理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然让学生保持继续学习的兴奋点。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深入研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活跃了思维,更提高了“环境”意识。
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样,我们老师更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高桥乡初级中学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南江县高桥乡中
周绪东
第五篇: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的心得体会
南庄学校吕艳芬
我是南庄学校的一名普通的代课教师,在学校里,我担任英语、思品、美术等学科。在郊区的课改的几年里,我知道的不多,但自从参加学校工作后,了解了郊区的一些教学理念。主要有“标、学、讲、练、测”“八字方针”及“学案导学”等多种教学方针,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案导学,在一年中,我都在尝试使用这种方法。
作为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而学案导学就是这样一种方法。经过这一段时期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此外,导学案还注重学生的小组之间的不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
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另外,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总之,作为一名的普通教师,我感觉到新的教学课程无论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还是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经过原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新课程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和深思的地方。我们一定会继续遵循新的课改要求,努力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