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摘 要 双语教学是教学的形式之一,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目前应用较为广泛,这是将德育内容进行渗透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分别对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途径和方法的具体内容。旨在通过分析完善相关理论,并为后续具?w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 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德育;榜样激励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082-01
新疆地区一直以来的建设水平和教育水平较为滞后,这是多重原因共同导致的,建国以来,我国重视对新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尤其是文教方面。就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而言,设法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可以有效提升双语教学的成果,也符合新课标下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就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1.课堂渗透
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直接途径是课堂渗透。小学是各级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学校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这是应用课堂作为途径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具体而言,双语教学的各类课堂均有进行德育渗透的空间,以基本的汉语教育为例,汉语课堂上有大量的教学课文,其中可以融入各类德育元素,比如《你们想错了》一文,讲述了革命先烈方志敏同志被俘虏时的情形,敌人尝试从方志敏身上搜索钱财,方志敏以“你们想错了”对敌人进行了嘲笑和驳斥,其体现了革命先烈视金钱如粪土、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具有相当积极的德育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类型内容详加讲解,实现课堂上的德育渗透。
2.课外渗透
课外渗透包括课间、校内、公寓内等等多个具体小途径,鉴于教育事业的长期性,课外教育也应列入教学内容之中。应用这些小途径的价值在于充分实现德育的全面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长期道德教育。比如学生教学楼,小学教学楼的大厅、走廊等处均有进行宣传的空间。可将一些具有德育意义的格言作为装饰,安置在楼道中,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该句出自刘备的遗诏中,告诫蜀汉第二任皇帝刘禅行善,对小学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3.家庭渗透
家庭渗透建立在双语教学的拓展性之上,当前时代,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信息传播也更为迅速,为求实现高质量教育,教学应做到全面、有效,这要求对其进行拓展,家庭是主要目标之一。在家庭中进行德育渗透有良好的开展基础,由于小学生有大量时间与父母、家长相处,家长应以身作则,将德育融入日常行为中。如在吃饭时,家长应杜绝浪费的情况;在散步时,拾起地面的垃圾等,这些细节做法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教育。其是小学双语教学的拓展,也与课堂渗透、课外渗透殊途同归。
二、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1.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一种传统的德育方法,在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有大量的人物可以作为德育榜样。如汉语教学中课文《一夜的工作》,该文讲述的是建国初期面对百废待举的局面,周恩来总理在夜间工作的情形,其除了直接反映周总理的爱国情操外,相关细节也侧面反映了周总理艰苦朴素的作风,如在一夜的工作后,周总理只吃了“小碟、20几颗花生米,喝了一杯茶”,这些细节使周总理的榜样形象更为突出,也更有道德教育意义。在进行课堂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强调相关内容,如设置讨论问题:“周总理在夜间工作,说明了什么?”这类问题可以不设答案,任由小学生只有讨论,教师只把控其讨论方向即可。榜样激励法在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可以很好的进行德育渗透,应加以重视。
2.碎片融入法
碎片融入法是一种现代教育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将系统化、理论化、模式化的整块教育内容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在被教育者面前,并融入教育中,该方法的优势是教学不生硬,易于接受。如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将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以及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直接展现在小学生面前,同时注重现代教育理念的完善,在教学和其他各项工作中,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对存在错误的学生沟通引导的方式指出其问题所在,以一种亦师亦友的身份使学生感受到尊重,汲取教师的身上的正能量,使德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其也是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可行方法。
3.典型树立法
典型树立法是指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个典型,选取道德品质突出的学生作为对象,将其事迹在学生中间传播,使小学生能够直接了解道德的内涵,在身边寻找到学习的榜样,这一方式是目前最为直接的渗透方式之一,如某位小学生长期坚持做家务,虽然做家务并不难,但其发生在身边,触手可及,可以作为较好的典型。在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中,以这种方式进行渗透,能够直接起到道德培育作用,而且产生积极影响的时间也最为持久。
4.实践增强法
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涵盖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个方面,均可以作为德育渗透的可行办法。以实践增强法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孤儿院、敬老院等地关注弱势群体,也可以到社区进行义务劳动,这些方式有助于使小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生活的内涵,以及“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成就感,使其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育和提升。实践增强法是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方法之一。
三、总结
通过分析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了解了相关基本内容。目前来看,由于双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德育渗透的途径相对狭窄,包括课堂渗透、课外渗透、家庭渗透三个方面。而可行的渗透方法则包括榜样激励法、碎片融入法、典型树立法等内容。后续工作中,应用上述理论有助于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赵吉.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浅述[J].现代交际,2015,(04):147.
第二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教师开始重视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其它思想教育。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远远没有解决。
有的同志认为,这是要求党团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有人觉得对政治老师和班主任应该花大力气,还有人感到这意味着学校要更为有效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所有这些,对于落实德育首位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如果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可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研究学科教学的教育性,探索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和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了。德育渗透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课堂讲授中渗透
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科教学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索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如地理讲水资源每年流量占世界第六位,水能居世界首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讲我国经流量人均占有量少于世界上许多国家,且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仅开7%,而西方国家已开发40%以上,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落后和发展的潜力,激发改革奋进,建设现代化祖国的责任感,使教学闪现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
1.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
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材时,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
3.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
如有计划的开展“政治小论文评奖活动”“热爱家乡”演讲比赛,自办小报选展,书画展,学科知识竞赛等多样的学科活动。并组织学生装调查家乡在改革的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
科任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5.语言熏陶法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地理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山峡的雄壮,数理教材中蕴含的正数与负数、正电与负电、化合与分解等对立统一观点,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6.讲授分析法
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可通过对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严守纪律,勇于献身方面的教育。
7.兴趣教学法
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草原》一课,运用扫热情,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大草原雄浑,绮丽的自然景色。教学时,如果运用语言自先介绍一下大草原的旖旎景色,或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草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8.推荐读物法
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推荐一定的优秀政治思想读物,让学生阅读,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历史课,可以推荐〈上下五千年〉〈昨天、今天、明天〉等国情教育读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教育。
9.开展活动法
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如大、中、小队活动和各种周会、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
10.审美教育法
现行中小学教材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自然、地理展示的自然美,音乐、美术、语文展示的自然美,历史、政治展示的自然美,还有数学、理化展示的理性美,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总之,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学科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又为完成学科知识、智能教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思想合格证。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同他们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的培养,必须将同步发展,这样才能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第三篇:18浅谈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丁勇华
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教师开始重视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其它思想教育。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远远没有解决。
有的同志认为,这是要求党团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有人觉得对政治老师和班主任应该花大力气,还有人感到这意味着学校要更为有效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所有这些,对于落实德育首位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如果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可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研究学科教学的教育性,探索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和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了。
社会主义德育涵盖比较广,大家的提法也不尽一致,概括起来看,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等几个大的方面,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直觉地或间接地,有形地或无形地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都自觉不自觉地在进行着某种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中,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同时,教学中渗透德育方式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容易做到扎实有效。但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要抓住有机的联系,要找准教材中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适宜、适时、适度地进行,做到水乳交融,不要硬灌,勉强,否则,便会顾此失彼,达不到预期的综合效果。德育渗透的途径 课堂讲授中渗透
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科教学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索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如地理讲水资源每年流量占世界第六位,水能居世界首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讲我国经流量人均占有量少于世界上许多国家,且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仅开7%,而西方国家已开发40%以上,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落后和发展的潜力,激发改革奋进,建设现代化祖国的责任感,使教学闪现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
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
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材时,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 如有计划的开展“政治小论文评奖活动”“热爱家乡”演讲比赛,自办小报选展,书画展,学科知识竞赛等多样的学科活动。并组织学生装调查家乡在改革的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
科任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德育渗透的方法 语言熏陶法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地理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山峡的雄壮,数理教材中蕴含的正数与负数、正电与负电、化合与分解等对立统一观点,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讲授分析法
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可通过对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严守纪律,勇于献身方面的教育。解疑答难法
中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如政治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问题。很多学生不知如何比,如何看,如果教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客观地分析比较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发展与差别,就会帮助学生较好地解开这个“扣儿”,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兴趣教学法
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草原》一课,运用扫热情,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大草原雄浑,绮丽的自然景色。教学时,如果运用语言自先介绍一下大草原的旖旎景色,或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草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榜样启迪法
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如数理化教学中,每讲到一个公式定理的概念时,可以简单介绍这些公式,定理的发明人的事迹,启迪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而献身。推荐读物法
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推荐一定的优秀政治思想读物,让学生阅读,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历史课,可以推荐〈上下五千年〉〈昨天、今天、明天〉等国情教育读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教育。开展活动法
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如大、中、小队活动和各种周会、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审美教育法
现行中小学教材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自然、地理展示的自然美,音乐、美术、语文展示的自然美,历史、政治展示的自然美,还有数学、理化展示的理性美,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参观教育法
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工矿企业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通过回忆革命历程、缅怀革命烈士的事迹,到田野饱览大自然的美景,参观工矿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从思想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总之,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学科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又为完成学科知识、智能教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思想合格证。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同他们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的培养,必须将同步发展,这样才能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第四篇: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_通用版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通用版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表达真情实意的文章,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德育的重要素材。作为德育的重要场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挖掘德育内容,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助人为乐等等精神品质,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全面提高。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分析了几点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来进行,以促进德育与智育的结合。在课文学习时,教师要注重课文的真实情感,通过对多媒体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真实情景模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在学习中得到体会,融化文中的德育内容。例如,在教学《观潮》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潮来之时的录像录音,让学生感知潮来之时的气势,默读课文中关于潮来的描写,最后写出自己的体会,这样一来,学生很快被壮观的自然风景所吸引,也形成了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
二、结合教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结合教学法,可以将校内校外知识、课内课外知识、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结合教学法中融入德育内容呢?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了。例如,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经历给学生上一次德育课,如,一次购物中发现售票员多给了一个阿姨一块钱,这位阿姨立即退回去了,通过这样简单的小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受到了诚信的熏陶,形成了良好的品质。
三、综合渗透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1)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吐露自己的心扉、挥洒自己的才情,而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2)教师在课前三分钟可以融入德育,如,针对新闻中的一次交通事故,教师可以给学生上一次交通安全教育课,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3)教师可以运用榜样教学法,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榜样、明星榜样、名人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之中,促使学生增强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并有效整理相应的教学活动,积极围绕教学的要求进行,促使情境的创设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这样的情境教学才是成功的。总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不仅要有效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还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纠正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第五篇:德育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途径与方法
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与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的目的已经从单纯的强身健体逐渐向注重人的思想、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完善人格等人的全面发展转化。同时,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问题,成为体育教师关注的热门话题。体育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美德。本人认为,德育在体育课堂可以通过五个方面进行渗透。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渗透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教学内容中,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体操练习和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德,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韵律操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其美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队列队形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通过发挥体育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四、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渗透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五、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渗透
首先,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其次要言行一致;再次,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
学校的德育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内容也不可能囊括学生的各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独立性的人。教育者要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体状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道德基础,找到恰当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行为习惯,把德育渗透其中,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德育的辩证关系。从而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正确的认识。遵循学生的心理发育状况,对症下药,才能达到形成良好品德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3、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业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