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物理教学中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中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揭西县霖田高级中学
蔡东庆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过程,这是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早已发现的普遍真理。物理教学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要鼓励思考和创造精神,要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由此可见,德育不是独立于物理教学过程以外的东西,而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映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物理德育过程是随着学生吸收科学文化知识,悄悄地,点点滴滴地注入学生的心灵,积累起来的效应是不可低估的,效果和作用是巨大的,所以物理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进行德育的一条渠道。
为了完成德育任务,必须根据德育的原则,选取有效的途径和采取恰当的方法。德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条。德育方法是为德育目的和德育内容服务的,是实施德育的方式和手段。物理教学实行的德育方法主要在德育渗透、德育熏陶和品德的评价。
一、通过讲授物理知识实施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关键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弄清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教会学生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化研究方法;启发学生运用“对立统一”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分析物理问题。培养辨证思维方式。
1、弄清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 讲楞次定律时,在分析大量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归纳为两对因果关系:①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使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②回路中的感应电流又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前者“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是原因,“产生感应电流”就是结果。而这个结果又是后者“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的原因。这是原因引起一定的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原因,这两对因果关系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总结)揭示出正是“果”对“因”的反作用反映了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这就是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物理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因果关系,而且有着复杂多变的形式,如“同因异果”关系,给定电源的闭合电路,当改变外电阻时会引起电流和外电压的变化,就是这种关系。又如“原因和结果相互转换”的关系,电磁波的形成就是电场和磁场的对立斗争,相互转化的结果。
2、用对立统一、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 ①讲牛顿第二定律时概括地指出揭示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规律:外力促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惯性(m)又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改变,这一对矛盾统一于Fma的关系中。
②光照射在媒质表面上,一般是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当光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介质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量变),折射光减弱反射光增强,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当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临界值)时,发生质的飞跃,折射现象消失了,产生全反射现象,而临界角就是质变点。
3、在解题中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在科学研究和物理教学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往往要把复杂的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简化或理想化,建立物理模型是这种方法的集中表现。在习题教学中,也需要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矛盾,确定其物理模型,然后根据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解答问题。例:如图,电子在电势差为U1的加速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运动,然后射入电势差为U2的两块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入射方向跟极板平行。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重力可忽略。在满足电子能射出平行板区的条件下,下述四种情况中,一定能使电子的偏转角θ变大的是(A)U1变大、U2变大
(B)U1变小、U2变大(C)U1变大、U2变小
(D)U1变小、U2变小
分析与解答:本题中电子为点电荷(概念模型),整个装置在真空中(条件模型),在加速电场中电子由静止开始运动,由于重力与电场力相比较可以忽略(忽略重力但电子质量不可忽略),可认为电子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的作用,根据动能定理eU12eUm112mv(v是电子
2被加速后的速度)。可得v,由此看出v由U1来决定。
然后电子以速度v进入两块平行极板间的偏转电场。这个电场是匀强电场(概念模型),v的方向与E的方向垂直,电子在偏转中的运动类似平抛(过程模型)。用平抛运动的规律求解本题,设极板长为l,电子在偏转场内运动时间tFmeUmdlv,由于侧向电场力的作用,电子加速度a2(d为两极板间的距离)。电子飞离电场时由于惯性,电子将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模型),此时运动轨道的斜率
tgvyvxatveU2lmdvU22dU1
上式中,l、d已确定,可知偏转角由U1和U2来决定,要变大,需U1变小,U2变大,本题应选B。
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理想化方法在解题中的作用。而且解题过程中加强方法指导,一定会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
4、在物理实验中实施德育
观察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物理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认识客观的物理规律,实验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实验过程要求要遵守纪律,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如实记录数据,爱护公物,教师高标准、严要求,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品德是十分有益的。
做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时,要求学生三次实验通过金属丝的电流差别不大(且电流均在1安培以下为宜)测出电阻率后,教师指导学生提高电压,增大电流再进行实验,会发现电阻、电阻率明显增大,这个现象如何解释呢?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矛盾,学生讨论后,教师因势利导进行归纳:导体决定于电阻率(内因),但温度、长度等外界条件(外因)可通过内因,促成导体电阻的变化,进而指出,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降低(量变)而减小,当温度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电阻突然趋于零(质变);这就是超导现象,关于超导现象,关于超导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目前我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二、课外活动进行德育熏陶。
课外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途径之一,它与课堂教学目的基本一致的,但有自己的特点,课外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愿参加。学生根据本人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各种活动,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广泛和丰富多彩,学生自由度较大,适于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是较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讲座、竞赛。也可以是小组活动,如无线小组,摄影小组等,还可以是个人活动,如观察实验,小制作,写小论文等。
在各种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情景和起示范作用,以进行德育熏陶。如参观科技馆就是开展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力、热、声、光、电科普展品大部分可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开阔了眼界,扩宽了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小组也是对学生很有吸引力的活动,如制作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作电蚊拍等,通过参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要把工件制作成功,必须按科学道理办事,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可见,兴趣小组活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通过品德评价是依据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予以恰当的褒贬的一种德育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对学生在课堂学习,做作业,参加课外活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能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解解答问题,自觉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以及实事求是,知行统一,顽强发奋学习等优良品德随时随地予以表扬、赞许和鼓励,这将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增强自尊感和荣誉感,同时激发学生追求更高的德育目标的愿望和要求,从而提高德育实效。如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不专心,不刻苦,可是参加小制作活动很积极,一丝不苟。他用一节竹管做的“喷水枪”很适合用来演示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于是教师用他的喷水枪为教具演示了平抛运动的射程,实验现象生动有趣,效果很好。这里,教师巧妙地利用这种形式对学生的创造性劳动作出了评价,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从此,这个学生的品质有了很大提高。
运用品德评价方法应以表扬、激励和导向为主,批评为辅,品德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才能对实施德育发挥出特殊的作用。
第二篇: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探讨(定稿)
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探讨
姓名:郝加勇(***)所在单位:四川省筠连中学
知识、能力和人格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他们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当然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在对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占学校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是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一、明确中学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做到有向渗透。
1、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比如在学习杠杆原理时简单举例我国古代的巨著《墨经》就对杠杆原理有了明确的描述,在《天工开物》中有了图形“舂”的应用了;战国时期就有了天平和砝码的应用;宋代的沈括就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地磁偏角的中国科学家,比西方早了400多年呢;惯性现象的描述在公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已有记载;“地动仪”的发明、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我国自行研制的银河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百亿次,位居世界前列,通过这些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2、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例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同学打架)、电磁的统一(电磁互化)、原子的正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产生电荷的过程就是电荷的转移过程)、光的波和粒的二象性等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3、在物理教学中渗透道德品质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古代教育家孔丘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以文明的习惯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教师要认真学习《自然辩证法》等哲学著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要研究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和途径。16世纪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终于提出了令世界轰动的“日心说”,打破了“地心说”的错误结论,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用了30多年进行天文观测,记录了行星、月亮和彗星的位置,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在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同时,自己用了20多年对天体的运动进行观测、计算,终于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自我解剖,优化素质。牛顿说:“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啊。”伟大和谦虚成就了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人生品质。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1、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的人生观、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教学“天然放射现象”时,介绍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贝克勒耳,他在病危之际也舍不得离开实验室,他对医生说:“除非把我的实验室搬到我疗养的地方,否则我决不离开。”对科学的痴迷,对真理的追求,造就了一代代献身科学的科学家;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时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国两弹专家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富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通过这件实例,让学生体验物理学家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崇高美德。
2、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要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注意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阐明这样的道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人类的进步取决于科学的进步。历史的经验证明,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往往会带动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进步,带来重大的科学技术的革新和科学技术革命,从而大大地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社会的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如“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从农民生活时代走向了工业、机械化的时代,大大地提高了相关行业的生产力的水平;电的发现、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把人们带进了电气化时代;而电磁波的发现,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问世,使人们跨进了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常规能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大大地减少了能源的储量和造成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所以影响了心得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时间和空间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我们正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快很多,而且从发现(明)到实际应用的周期大大地缩短了,如果我们不抓紧学习各种新的、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我们很快就落后于社会了。如:蒸汽机的发明到应用,用了大约80年的时间;电话的发明到应用,大约50年;上个世界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到应用,只用了3年;而激光技术从实验室的实验成功到实际应用只有2个月时间„„„„中学生应该“闻鸡起舞”“只争朝夕”“惜取少年时”,抓紧用功,争分夺秒,努力学习。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1、在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让学生记忆深刻,使他们对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却填进了美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新能源尤其是核能的开发成为美帝国霸占世界的威慑工具;各种先进的设施设备(新型材料)的开发研制为世界能源污染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冰箱的发明和其他废气的排放加速了溴养层的空洞的影响更大了等等。
2、在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
在物理教育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进行德育的渗透。比如开展多样化的物理竞赛(课内、课外和背诵等)课外实验、参观访问、课外物理开展兴趣小组等等也都是在进行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好阵地;物理教学中利用多种图表、教学挂图、教学录像、教学幻灯、物理专题讲座等都能增强德育渗透的趣味性、可接受性。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灵活多样”地进行德育渗透。
3、在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
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例如,只说明电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不着,有的则看不见摸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四、通过物理教育教学的其他环节渗透德育
德育贯穿物理教学的全过程,除了以上的一些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物理教学的的其他环节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单独谈话、进行家访和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对学生的作业要认真的批改,一丝不苟,找出原因,认真写好评语等;指导学生做物理实验,要实事求是,科学实验。
以上是我的关于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的一些初浅的看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身物理教学就是一们高深的学问,没有止境。提出的问题粗鄙,望斧正。
第三篇: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浅谈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浅谈
根据学科内容分层次地,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教育。是当前中学物理的德育主要目标。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物理课程标准所明确要求的,物理学本身具有德育教育的因素。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思考着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问题,并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了完成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笔者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认识德育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十年改革的最大失误是教育,这里所说的主要是思想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作为物理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能力之外,还应该通过物理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中学物理教师应当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高尚的师德,不仅要教书,而且要增强育人能力。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和自身的德育水平,乐观上进、敬业爱岗;将传授物理知识与德育二合为一,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同时增加德育艺术技巧,把握好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方法,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内在的德育因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科学园地、课外活动小科技制作、物理电脑小报、开展社会调查、组织竞赛、参观考察等)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增强德育的可接受性,实现德育的目标控制。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校教育。如今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教会学生记住多少物理知识,而是应该带领他们掌握物理学的钥匙,使之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动机。比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物理趣闻及我国最新的科学成就,以及多举一些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这样的道理:物理学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最终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人类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促使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的新时代。人们根据古代独木舟利用浮力的知识,发明了轮船、潜水艇等水上交通工具,进而气球、飞船利用浮力而升空的事例。针对目前石油、液化气价格持续上涨的局势,分析寻找新能源的开发,以及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方便,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和珍惜能源的意识。无疑,生动的实例既给学生以启迪,又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深远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唤起他们探索身边科学和自然界奥秘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愿望。
四、挖掘德育素材,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责任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为世界科技宝库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在物理新教材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介绍了我国大量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卓越贡献。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墨经》论述杠杆原理,小孔成像、面镜的观察研究,在全世界遥遥领先,三国时代的曹冲称象表明人们已懂得如何利用浮力。明代建造的北京天坛回音壁介绍了声学共鸣现象,讲授力学内容时,向学生介绍世界上八大斜塔之一广西崇左县归龙斜塔,当时由于考虑当地的风力、地基等原因,塔第一层东侧砌成45块砖高,西侧只砌43块砖高,塔天生向西倾斜4º24"多(建于明代1621年),三百多年安然无恙,充分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近年我国“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等等。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渗透这些德育素材,可以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形成,调动和唤起学生学习物理浓厚的兴趣、激情,以及爱国主义情感。
五、改进教法,灵活渗透德育
1.用新的说法进行德育渗透。比如火药和活字印刷的发明是中国人一直引以为骄傲的,但它们却被侵略者利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获得和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等。
2.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地进行德育渗透。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适度地掌握“分寸”。中国科学院路甬祥说,新世纪的社会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科学的进步。教师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怎样将物理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探讨的话题。我们应该坚持深入、全面地把德育教育融会贯通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种现象、一个发现、一个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都能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体验探究科学奥秘的喜悦,受到科学的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物理课程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隐性的点滴渗透,往往比显性的正面灌输更能使学生入耳入心。
洪湖市老湾中学
定世楷
2012-2
第四篇:浅谈中学物理教学的途径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的途径
丁建华
不少中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大多数是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引起的,要学好物理,有以下几个小径:
一、读懂课本,培养自学能力。
用心看书,认真思考,大多数物理知识都能自己学会。如何读懂课本呢?(1)课前略读,就是预习,明确目标,对重要的语句和不理解的段意要在阅读中用笔勾画出来。(2)课中精读,弄清确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依据,明确由这些现象、过程提出了哪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在研究中采用了什么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些结论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其步骤是:首先阅读课前问号,了解问题的提出。其次阅读概念或公式的产生、内容和条件及其应用等内容,进一步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对公式的掌握和应用。最后读例题,由题意找出已知,同桌讨论,明确解题的关键和格式。(3)课后复读,利用自己的笔记和课本,理解熟记那些必须记忆的东西,如:定义、定理、公式等,也可以用记号醒目地在书上标记出来,然后回忆课堂上的讨论和分析,弄清每个论述或式子的意义,研究每个命题可能的变化,把命题尽可能地推广或引伸,最后离开笔记和课本默记一遍并及时作好学习小结,从而进一步明确本节、本章的重、难点。
二、勤思多问,巩固加深知识。
课堂上做到:认真观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即在听课时要在预习的基础上带上问题和有重点地听课,要一边听(听分析),一边想(想问题),一边记(记老师讲课中的“点睛”之处);要先听懂后笔记,先理解后记忆。同时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可让老师发现你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和指点。只有勤思、多问的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有所悟有所得,才会解„„
现在新课程标准已走进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新课程力主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目前的各学科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家研究的重点课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是指与某些具体情境融合在一起的问题。将物理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能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业务不熟、流于形式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电教媒体业务不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时,体现出诸多业务不熟现象。
(一)是影像失真,如运用投用仪时,投影仪放置高度不正确,或银幕挂放角度不对,造成光源与银幕平面不垂直。
(二)是影像虚,在投影教学中,有的不能把画面调清晰,有的不能将投影片放在台面中间,亮度达不到,至使学生看不清。
(三)是不及时关机,有的将投影内容长时间投在银幕上,或用录音机播放完录音后,闪烁灯依然闪烁,分散了学生注意力。
(四)是开机后移动机器,致使出现人为故障,影响使用。
总之,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端正学习态度,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能力。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物理教学中同样讲究开放和合作学习,允许不同意见的产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
第五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教师开始重视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其它思想教育。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远远没有解决。
有的同志认为,这是要求党团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有人觉得对政治老师和班主任应该花大力气,还有人感到这意味着学校要更为有效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所有这些,对于落实德育首位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如果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可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研究学科教学的教育性,探索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和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了。德育渗透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课堂讲授中渗透
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科教学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索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如地理讲水资源每年流量占世界第六位,水能居世界首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讲我国经流量人均占有量少于世界上许多国家,且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仅开7%,而西方国家已开发40%以上,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落后和发展的潜力,激发改革奋进,建设现代化祖国的责任感,使教学闪现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
1.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
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材时,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
3.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
如有计划的开展“政治小论文评奖活动”“热爱家乡”演讲比赛,自办小报选展,书画展,学科知识竞赛等多样的学科活动。并组织学生装调查家乡在改革的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
科任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5.语言熏陶法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地理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山峡的雄壮,数理教材中蕴含的正数与负数、正电与负电、化合与分解等对立统一观点,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6.讲授分析法
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可通过对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严守纪律,勇于献身方面的教育。
7.兴趣教学法
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草原》一课,运用扫热情,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大草原雄浑,绮丽的自然景色。教学时,如果运用语言自先介绍一下大草原的旖旎景色,或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草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8.推荐读物法
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推荐一定的优秀政治思想读物,让学生阅读,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历史课,可以推荐〈上下五千年〉〈昨天、今天、明天〉等国情教育读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教育。
9.开展活动法
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如大、中、小队活动和各种周会、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
10.审美教育法
现行中小学教材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自然、地理展示的自然美,音乐、美术、语文展示的自然美,历史、政治展示的自然美,还有数学、理化展示的理性美,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总之,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学科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又为完成学科知识、智能教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思想合格证。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同他们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的培养,必须将同步发展,这样才能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