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途径方法体系成果汇报
——德育途径方法体系成果报告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根据“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开题报告及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
—市第九小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的深化研究”的子课题。
在改革创新德育工作中,——市第九小学坚持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严格按照研究计划,制定指标体系,确定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德育内容,要求、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结合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实际状况,灵活运用“九五”德育研究成果《德育》读本与《成长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了整体合力,全面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现将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学校的德育教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体,它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是家庭和社会德育教育的基点。因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德育教育的成败。
詹万生教授曾指出:“德育包括五项内容,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于德育内容体系的有机整体之中。”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把这五项内容融合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可喜的成绩。
1、以心育德,以德育心
围绕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以道德教育为导向,以心理教育为基础,我校设立了服务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咨询室”。每日登门的学生络绎不绝,咨询室门口设有专门的小木箱,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就写在纸条上,投到木箱里,是否署名,学生自愿。小木箱每周开启两次,老师利用中队活动时间,对队员进行心理辅导。定期给全校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为了进一步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我们还结合思想品德课和《德育》读本进行心理教育,在心理辅导中结合思想道德教育,做到“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
2、法制教育,深入人心
针对当前不断增长青少年犯罪率和犯罪年龄的低龄化,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动,创建了法制教育基地,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定期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进行法制教育讲座。组织学生观看了戒毒教育图片、青少年犯罪实录等录影带,把法制教育融合到日常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懂得违法犯罪的危害,并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3、校园创建,生机盎然
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育人,为了进一步搞好德育工作,我们合理利用校园内的环境,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⑴合理利用每一处墙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为此,我们利用雏鹰小画廊、黑板报、橱窗等阵地悬挂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建立古诗文精品长廊、举办中华美德人物展,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底蕴。通过营造优美、和谐的外在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漫步校园,孔子、爱因斯坦、牛顿等名人的雕像耸立在教学楼的周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等格言悬挂在学校的墙壁上。
在各中队,我们还建立了“卫生角”、“图书角”、“荣誉角”、“班规制度”、“红花台”、“雏鹰争章台”等阵地。每个中队还设有特色阵地,比如六(4)中队的“新闻角”,专门开辟了“台湾问题”、“十六大专题”、“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北京申奥”、“美国攻打伊拉克”、“预防非典”等专栏,使学生们从小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发展能力的新舞台。
⑵重视校园媒体建设,使之成为德育工作的窗口和喉舌。
红领巾广播站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师生们营造了一个新颖、轻松、活泼的课间环境,是我校德育教育一块重要的阵地。设有“一天要闻”、“校园快讯”、“争章园地”、“手拉手专题节目”、“开心一刻”、“悄悄话信箱”、“热门话题”、“每周一歌”等十多个栏目。担任编播工作的师生团结一致、形成共识、互相配合,以队员道德教育、规范训练为重点不断加强德育教育。
4、主题队会,形式多样
各中队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设计主题队会的方案。方案由师生共同设计完成,内容完整,环节齐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其队会目的明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遇事不慌,防止意外”、“十六大,我知道!”、“手拉手,话小康”、“预防非典,从我做起”、“实现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争做合格
小公民”、“我们爱和平”等主题。尤其是五(4)中队的“争做自律小公民”主题队会在市局辅导员培训班观摩中受到高度评价。
二、重视家庭教育,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1、成立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一条有效途径。学校定期聘请教育专家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
特点,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现代家教知识培训。低年级主要进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知识培训;高年级主要进行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知识培训。并充分整合学校和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让家长学校向社区辐射,培训的对象不仅包括在校学生家长,还包括中学家长。同时,还邀请了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作典型经验报告。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丰富了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提高了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创造良好的科学的现代家庭教育环境!
2、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
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也就开始用心感受学校的运作,并用心评价着学校。学校必须用诚心和实效换得学生家长的认同和信任,只有取信于家长,才谈得上同心同步育人;只有做好了家长的工作,才能形成人人关心教育,人人受到教育的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才能拓展良好的教育环境,巩固教育成果。因而我校举行了“对家长开放日活动”,给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提供了机会。
我校开放日活动包括评教评学、请家长进课堂听课、学校主题教育汇报及获奖作品汇报表演等。让家长及时了解了学校的教学情况,教改情况,同时也让家长看到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3、充分发挥《成长册》的作用
《成长册》的应用,使学校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不但拉近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而且给学生的成长以具体的、全面的指导,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拥有一片篮天。对家长而言,《成长册》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明确需要孩子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同时,让《成长册》及时反馈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学校吸取家长的合理建议,有助于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教师队伍的进一步成长,有助于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4、重视家访活动
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1、建立德育基地
开发了“市图书室”“矿史陈列馆”“黑油山一号井”“大农业”等十多处为我校学生德育活动基地,并充分利用其鲜明的主题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展各项专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油田的发展史,体验先辈们的创业精神,接受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深化了德育内容。
学校和社区还与胜利路派出所和武警支队结成共建单位,聘请派出所民警高国宏为校外辅导员,签订共建协议书,并成立了少年团校和少年警校。抓住节日契机,共建单位定期给社区少先队员上课,进行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交通法规、国防知识教育。另外,我们还聘请了社区内热心于社区德育建设的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先进模范等为社区德育兼职干部,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德育队伍。
2、体验教育,感悟生活
社区少先队注重发挥少先队员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优势,积极创设体验活动的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以中队为单位,成立了体验教育课题研究小组。每个中队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体验教育活动的课题,例如三(1)中队“争做环保小卫士”,四(1)中队“学做爱心小公民”,五⑷中队“争做自律小公民”,六(2)中队“学校周围的环境污染调查”,体验教育活动均分四个阶段进行,活动过程记录详细,活动考核严格,活动效果显著。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使少先队员在亲身实践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在社会激烈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全体队员的参与性,充分的实践性,突出的自主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趣味性构成了社区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先进”的框架。
3、公益活动,培养爱心
为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社区,管理社区”的意识,社区少先队组织了护绿队、环卫队、义务联防队等。通过让少年儿童积极参与社区的公共设施、树木绿地、辖区治安、环境卫生的保护和监督工作,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同时,我们组织少年儿童义务擦洗小区纳凉座椅、宣传栏,及时消除小区乱涂乱画的广告宣传单。此活动的开展,培养了他们爱护树木、清洁环境、美化家园、维护小区治安的良好意识,引导他们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少年儿童闲逛市场、出入电子游戏厅等不良习惯。
为了大力倡导帮困助残、尊老敬老的新风尚,辅导站组织少年儿童到辖区孤寡、残疾、优抚家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尊老、敬老、帮残助残的好品质,使之在今后的行为准则中择善而从。
四、运用《德育》读本,深化德育教育
《德育》读本贯彻落实了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符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增强德育实效,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结合《德育》读本,上好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课
活动课对于德育教育有独到的价值,我校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德育常规活动课。比如,以认知为主体的德育活动课,主要有读书活动、论辩活动、宣传活动、科技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融合德育,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认识兴趣,而且发展了各种特殊的认知能力。又如以实践为主体的德育活动课,通过社会生产与服务性活动、社会调查与参观活动、野外游览活动等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形成分析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2、依托《德育》读本,开展中队活动
围绕“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这一子课题,我校坚持以《德育》读本为指南,以中队活动为阵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
例如,在教学第六册第十六课《遵守社会公德》时,组织队员开展了“我是合格小公民”活动,队员们利用电脑课所学的本领,编制了一份《公民道德规范》向居民发放,走进社区宣讲。中队还进行了“我是新世纪小公民”的演讲比赛。活动的开展,不但增强了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能力。
五、全员德育,硕果累累
通过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充分利用“九五”课题成果《德育》读本与《成长册》,我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取得了累累硕果。成果形式主要有德育活动课教案、德育论文集、活动图片集、德育活动示范课录像和实验报告。
1、探索德育活动课教学模式
结合《德育》读本,各班主任大胆探索,根据学校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将活动课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课堂引入社会。开展了以认知为主体、以实践为主体、以情感为主体等德育活动课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能力。在深化《德育》读本研究的基础上,我校还举办了“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德育活动课展示,其中有8位老师的活动示范课和活动课教案得到了一致好评,李志慧老师的活动课《提高自制力》被推荐为德育活动课优秀课例。
2、深化德育渗透教育的研究
针对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的深化研究及各学科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我校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总结了经验,并撰写了德育论文。例如美术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及技能教学,撰写了《美育德育同步行》;科学老师依靠道德力量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撰写了《科学课中的环境道德教育》;数学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不断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撰写了《在数学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小学数学实施德育教育之我见》《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等德育论文。学校通过举办德育论文比赛,精选了18篇汇编成《“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德育论文集》。
3、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的深化研究”课题的开展,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锻炼和造就了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德育育队伍,使学校德育运行的“自选择能力、自组织能力和自控制能力”显著增强,从而健全了德育运行的内部机制,提高了学校德育科学化、系统化与规范化的程度,为深化德育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一年级十二月德育体系成果展示
齐都花园小学一年级12月份德育体系创建展示成果 一、一年级12月份德育体系创建主题:
心理健康教育 二、一年级12月份德育体系创建目标:
1、能区别好坏事物,积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注意坏人,不受骗上当,不随便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随便跟陌生人走。
2、与朋友和比自己年幼的人在一起时,要亲切、友善,相互帮助,不欺负他们。
3、与朋友团结相处,相互勉励,不打架、不骂人、不嘲笑、不讽刺。
4、坚持正确的,不要因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而改变对人和事的态度。
5、勇于和有过错的人交朋友,不歧视、孤立他们,不拿过错攻击他们。三、一年级12月份德育体系创建内容及活动:
1、开展“如何与他人相处”为题的主题班队会 一年级三班主题班会备课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教室真干净啊!能告诉我昨天的值日生是哪几位吗?(表扬)
师:刚刚被表扬的几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你现在的心情吗?(活动)
(二)谈感受
1、前后座的四人分为一组,每人说出三次自已被表扬的经历和当时的感受。
2、老师在各组选出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陈述。
(三)互相赞美
1、同座位两人一组,每人回想可以赞美对方的三处,依次写在小纸条上,写上自已的名字交给老师。
2、老师将纸条收齐后,打乱了放在一个大信封里,随机请同学上来抽取其中的一条,大声地读给全班同学听。
3、请被读到的同学向大家说自已被赞美的感受和感谢。
(四)赞美他人
1、请每位同学找出生活中三个赞美的对象,比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邻居等,回想他们身上值得赞美的地方。
2、向老师说出自已准备赞美他们的时间和方式。
(五)理解课题
师:刚才许多同学体验到了赞美,也向别人表达了赞美,相信大家感受到了赞美的力量。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课本上的课题“送人玫瑰手指留香”的意思是什么?
(六)朗读短文《赞美的力量》
1、请一位朗读好的同学起来有表情地朗读《赞美的力量》。
2、思考讨论:要不要赞美他人。哪些同学有了自已的答案?全班交流。
(七)辩论表演
1、请持有相同观点的同学自动组成一组,进行小范围的辩论表演。
2、请全体同学为辩论双方打分。
(八)阅读文章《孤独的小美》
1、请同学阅读《孤独的小美》。
2、师问: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情况?你自已或周围同学的?
3、角色互换:师问:假如你是小美,你准备怎么办?(收集金点子)
4、师总结:我将同学们的金点子汇总起来,想办法通过课文的编者交给小美,好吗?
(九)赞一赞
1、请每个同学找出自已在班上交往最少的同学,想一想原因是什么?
2、继续想一想,这些同学身上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地方?
3、在课堂上向这些同学说出自已的赞美。
(十)设计最佳方案
1、阅读课文中的“嘘,千万别......"
2、组织学生回答课文中的三个问题。
3、选择讨论较好的几个小组起来回答。
4、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方案。
2、开展“说说我心中的好朋友”活动。
1、全体同学一起玩游戏:和我抱抱
师:刚才玩游戏时快乐吗?被“抱抱”的感觉好不好?喜欢和好朋友抱抱吗?为什么?
观察分析:孩子边唱歌边玩游戏,很喜欢和好朋友抱在一起,都很快乐、开心。音乐有5段,他们都找到了许多好朋友。
2、游戏:猜猜好朋友是谁?
不说出好朋友的名字,只要把好朋友的特点说出来,比如:他是男孩还是女孩,长什么样子、发型什么样,最喜欢做什么动作、最爱吃什么东西,要求把好朋友最明显的特征说出来让大家猜,看谁最快猜出你的好朋友是谁。
观察分析:孩子感兴趣,积极性高,争着要说,个别孩子能抓住特点说,如:李丽说她的好朋友是短头发,在脸的两边有长长的两条小辫。小朋友一下就猜出是楚青青;亮亮说他的好朋友有一个常用的动作,他喜欢谁就会用手去摸他的脸,小朋友立即就猜出是刚刚。但也有一些幼儿抓不住好朋友的特点说。
3.自选游戏:两人三足、扔粘粘球、拉瓶子
要求:找一个好朋友和你一起做游戏。
3、评选“团结之星”
(1)先让学生说一说谁的好朋友最多。
(2)让学生说一说班里谁最爱交朋友,谁最喜欢帮助别人,谁最爱团结别人。
(3)投票选出五位团结之星: 四、一年级12月份德育体系创建效果及反思:
1、大多数学生都比较有爱心,学会和同学交往与合作。
2、做事有责任心,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完成,知道爱惜自己的荣誉0。
3、与朋友和比自己年幼的人在一起时,大部分能够亲切、友善,相互帮助,不欺负他们。
4、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团结相处,相互勉励,不打架、不骂人、不嘲笑、不讽刺。
5、坚持正确的,不因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而改变对人和事的态度。
6、勇于和有过错的人交朋友,不歧视、孤立他们,不拿过错攻击他们。
但是还有个别的学生做的还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继续,争取让每一位孩子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第三篇:方法体系
“方法体系”与高质量导学案的打造
正阳县教体局副局长 衣学军
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打造高质量的导学案。所谓高质量的导学案就是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案。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运用能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有效地转换成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所形成的方案。而在打造高质量导学案与高效课堂中,以下“方法体系”会起到良好效果。
一、“方法体系”的内涵
1、逐人诊断,逐个突破
就是从每学期的开学始,学科组教师互相听课,每人连续听三节,每听一节都要认真评课。评课除评出优点之外,最主要的是将存在的问题逐一诊断出来,这就叫“逐人诊断”。逐个突破就是讲课者就如何克服存在的每个问题,如责任心、专业素养、爱心、通用基本功和学科基本功等,制定规划,逐一突破。待第一轮的“逐个突破”结束之后,对每个同志的“逐个突破”情况进行验收,前一轮的验收阶段,就是下一轮逐人诊断阶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逐人诊断,逐个突破”。
2、“六环节”教研法(详见附件一)
独立备课—集体观摩—分散比照—集体讨论—尝试试讲—分散上课。
3、“八程序课堂教学模式”(详见附件二)
出示目标—学生自学—展示交流—问题呈现—分段释难—梳理小结—巩固练习—当堂作业。
4、“五环节学习法”(详见附件三)
深入自学——虚心交流——专心听讲——精心梳理——科学作业。二、四种方法的作用
打造高质量导学案和高效课堂,要求学校对教师进行扎实地经常性培训,“逐人诊断,逐个突破”不正是一条好路子吗?打造高质量导学案和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们要进行深入研究,“六环节研究法”不正是一条好渠道吗?打造高质量导学案和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彻底改变教学方式,“八程序课堂教学模式”不正是一个好办法吗?打造高质量导学案与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彻底转变学习方式,“五环节学习法”不正是一个可借鉴的好方法吗?
三、如何在打造高质量导学案与高效课堂中运用方法体系
(一)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逐人诊断,逐个突破”
1、加强理论学习,拓展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说课、评课水平;
2、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
3、聘请专家参加诊断,帮助突破,以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
4、学科成员之间要真诚帮助,既要提出优点,更要直言不讳地、全面地向同行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真诚帮助解决;
5、根据学科组人数,制定规划。在逐个突破阶段,最好有专家指导、学校监督,对于改进较大的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
6、教师们必须有宽广的胸怀,虚心接受每一位同行提出的意见,并不畏艰难地、以最快速度突破存在的每一个问题;
7、教研组要如实做好记录,并归类建档;
8、每一轮结束后,学科组要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写出心得,形成理论,写成文章,并制定下一轮的“逐人诊断,逐个突破”的规划;
9、每一轮结束后,每位教师要写出总结性文章;
10、对于“诊断”中出现的共性而又突出的问题,写出心得,形成课题,共同克之;
11、校与校之间可以联合进行“逐人诊断,逐个突破”
(二)广泛、深入、阶段性进行 “六环节教学研究法”
1、严格按照“六环节”进行;
2、由于该研究方法费时太长,建议一周或两周进行一次;
3、选准国家或省级专家或名师的教学实况录像;
4、若一个学校同头课教师比较少,可跨校或跨年级进行;
5、每次研究之后,形成的集体教案教研组应存档;
6、每次研究之后,每位参与教师应写出反思性文章或心得体会;
(三))广泛、深入、持久、不畏艰难、创造性地整体使用 “八程序教学模式”
1、提高认识
“八程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恰与打造高质量导学案与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相一致,教师若能不畏艰难、创造性使用“八程序”将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将会对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型产生积极作用;
2、灵活运用
由于每节课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决定着教无定法。凡是能够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用学习的教法,都是好
教法。
3、更正名词
由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导演来体现,而不是主要以教师教来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已进行了根本性换位,所以“教学”应变为“导学”,教师应变为“导师”教案应变为“导学案”,三个名称的更正对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督促作用。
4、举行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可将工作引向深入。要将“八程序课堂教学模式”引向深入,校、乡、片、县等要举行现场会和观摩课、以及优质课评选、论文评选等活动,并及时进行表彰,表彰结果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
5、建立档案
每校应将教法改革的各项材料归类存档,特别是教师的教法改革心得与论文要归类存档;
6、加强领导
(1)校、乡、片、县均成立领导机构;(2)校、乡、片、县均成立专家指导小组。
7、持之以恒
由于旧教法已使用了上千年,将其改变为新教法,需要
教师克服自身心理上的障碍和教学行为上的障碍。运用新教法,只有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才能持之以恒。
8、物质保障
新教法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作支撑,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样化,所以各校要倾其所能保证这方面投入。
9、专家指导
只要能够很好落实“逐人诊断,逐个突破”、“六环节教学研究法”,这个问题就解决了,10、形成特色
“八程序教学模式”只是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操作性较强的现代教学模式,但它决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位教师应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行为,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四)在广大学生中广泛、深入、持久、创造性使用“五环节学习法”。
1、要使每位学生认识到“五环节学习法”的重要性。它能使愚钝变为聪明,它能使“差生”变“优生”。
2、要使每位教师认识到“五环节学习法”实质上与现代教法相吻合,所谓现代教法实质上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
3、对于每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严格按照“五环节”去学习,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4、应要求学生写出阶段性的运用心得体会;
5、对于运用效果比较好的学生及时表彰,及时鼓励; 在打造高质量的导学案与高效课堂中如果能扎实运用“方法体系”,将会产生良好效果。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第一稿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第二稿
第四篇:“整体构建农村小学和谐德育途径与方法体系研究”培训班讲座稿
“整体构建农村小学和谐德育途径与方法体系研究”
实验教师培训讲座稿
双辽市王奔镇中心校 闫景录
《整体构建农村小学和谐德育途径与方法体系研究》是我校在“十五”期间深入开展《农村小学德育途径与方法的深化研究》的基础上,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需要提出来的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的子课题。2006年是本课题研究的开局之年,2007年8月,本课题研究进入了课题研究过程阶段,2009年是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本是本课题研究最为关键的一年,研究计划是否落实、研究过程是否扎实、研究实践是否深入,将决定着本课题研究能否出成果、上层次、上水平,决定着本课题研究能否于2010如期结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本阶段本课题研究工作,全力抓好研究计划的落实、研究经验的总结、研究成果的提升,整体构建出符合我们农村小学实际的和谐德育途径与方法体系,为2010年结题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
按照本课题研究计划,我们如期举办了这期实验教师培训班,其目的是:引领实验教师比较系统地学习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和谐德育基本理论、教育科研基础知识,以提高我们的科研素养,指导我们课题研究实践。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以下几个专题:
一、小学和谐德育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德育体系的意见》为我们建构和谐德育途径与方法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掌握《整体规划意见》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
1、整体规划德育体系的重大意义
整体规划大中小德育体系是构建和谐德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为先。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它与我们“十五”期间构建出来的德育基本内容大体是一致的。整体规划的内容体系、目标体系解决的是为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途径与方法体系解决的是怎样培养人,用什么方法来培养人的问题。我们小学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和途径与方法体系的协调一致,必然会导致学校德育的和谐。因此,整体规划德育体系是构建和谐德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2、整体规划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德育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贯穿学校工作始终。
3、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的基本目标:
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4、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的主要内容:
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长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
(二)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
教思政(2007)4号
1、基本原则:
坚持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坚持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坚持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坚持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知能力相结合。
2、目标与主要内容:开展纪律教育和做人做事基本道理、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开展介绍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活动,安排学生学习历史上有关清正廉洁故事、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和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等活泼多样的方式,引导小学生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为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
(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是关键,联系实际是途径,弘扬正气是落脚点。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与加强爱国主义,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小学和谐德育途径与方法基本涵义
1、基本概念:
(1)小学和谐德育途径。途径是实现目标的通道,是内容、方法、过程的有效承载体。德育途径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渠道,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的承载体。和谐德育途径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进程中,为实现和谐德育目标——全体学生道德各要素协调统一发展,载承和谐德育的内容、方法与过程于一体的必要通道。(2)小学和谐德育方法。方法是实现目标所采用各种手段的总和。德育方法是实施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所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段的总和。和谐德育方法,是实现和谐德育目标,附着于和谐德育途径将和谐德育内容、和谐德育目标转化为学生和谐品行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
2、小学和谐德育途径与方法的联系:
途径与方法是“统一的”。按照这个观点,在整个和谐德育体系中,和谐德育的途径与方法是最现实的,它们是缺一不可的有效“整体”,如果没有和谐的德育途径,和谐德育的内容、方法、过程就无所附着,和谐德育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如果没有和谐德育的方法,和谐德育的途径就会空洞无源,和谐德育的内容就无法实施,和谐德育的目标就很难收到实效。
3、和谐德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1)小学校内和谐德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 课程类——
专门课程:主要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经历教育”活动指导以及民族常识教育、国防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
学科课程:主要指专门课程以外的语文、数学、科学、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活动课程:主要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等。组织类——主要指少先队组织。
实践类——主要包括德育基地实践活动、参观访问、社会实践活动、公益劳动等。辅导咨询类——主要包括个体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集体辅导等。管理类——主要包括学校管理、班级管理。
传媒类——主要包括报刊、图书、板报、校园小广播、影视、计算机。环境类——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校园文化环境。小学校外和谐德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 家庭、社会,如:家务劳动、社会德育基础等。
(2)小学和谐德育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讲解、讨论、规范约束、典型引导、具体指导、自我体验、评价激励等。
三、建构小学和谐德育基本途径与方法的理论依据
1、政策法规依据:
(1)目标依据:《若干意见》指出的“热爱祖国、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新《守则》、《规范》、“八荣八耻”和《教育部整体规化意见》中的三方面十六个子目标。(2)原则要求依据:《若干意见》要求学校德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未成年人)”,《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德育体系的意见》指出的“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
2、德育原理依据。
(1)德性论原理。人的德性是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但德性一旦形成,便逐渐凝化为个体的稳定的价值取向。德性具有发展性,是可塑的,这种可塑性表现在外在规范或环境对人性的影响或改造。德性的生成与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于学校德育,只有不断地改变教育环境、改变德育途径和方法,学生的德性才能不断地发展,他们的思想品质才能提高,他们的道德规范才能与时俱进,符合不同历史时期的道德要求。
(2)德育论原理。德育论关于德育的整体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原理是构建学校和谐德育目标、内容、基本途径与方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和谐德育作为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主体在教师主体指导帮助下,消化、吸收、实践和谐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也就是“双主体”实践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学生的主体性逐渐成长,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和谐德育的实践性要求学校要整体构成和谐德育目标和内容,拓宽和谐德育途径,改变和谐德育方法,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使小学生确实成为现实社会中独立生存的现实的人。
(3)新三中心论。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是构建和谐德育内容、目标、途径与方法的支撑性理论,它体现了人本主义和“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突出了德育的实践性,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提高了和谐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实效性。
3、和谐与和谐社会理论。
(1)和谐与和谐社会。所谓和谐是指“配合的适当和匀称”。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这叫社会形态”。因此,和谐社会就是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社会主义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科学预测,认为未来社会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自然是高度和谐的社会。“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中央强调,要把“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要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3)和谐发展理论。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的提倡者,他提出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健全的人格与体格发展等融为一体的和谐统一的人。和谐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人的身心发展服务,也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和谐发展是指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体现时代要求的发展,是协调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是结构合理、富有个性的发展。
(4)和谐校园要素。和谐也指构成事物的各种要素与关系的协调、统一。和谐校园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校园内外各种要素协调统一发展。创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其核心是调整好校内外的各种关系,既包括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协调统一,也包括构成教育教学活动各种要素间的工作关系的协调统一,以及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关系上的协调统一等。
①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是真正实现民主法治的校园,是能够切实维护公平与公正的校园,是一个团结友爱的校园,是一个积极进取和充满活力的校园,是一个开放的校园。
②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内容:一是建构和谐课堂,二是建构和谐校园环境,三是建构和谐校园文化,四是建构和谐人际关系,五是建构和谐班集体。
③建设和谐校园,要夯实四大“支柱”:
一是弘扬“人和精神”,夯实和谐校园的精神支柱。团队的“人和精神”可概括为八个字,即“以人为本”“人和校兴”,“以人为本”是学校的的办学理念,即:人是目的,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人和校兴”反映了人的和谐与学校发展的辩证关系,只有“人和”才能“校兴”,学校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人和精神”就是团结协作、恪尽职守、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对于学生来说,“人和精神”就是团结友爱、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对于学校发展来说,“人和精神”就是把人的发展摆在首位,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高效益。
二是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主渠道,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在“以人不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要致力于学科教学改革,创建“和谐”、“活泼”的学科教学模式。“和谐活泼”教学模式要有以下四个特点:整体优化、生动活泼、自主构建、和谐发展。
三是实施“人性化”管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校园中“人”是第一位的,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关键,这需要“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具体体现。
四是构建学校与家庭、社会互动机制,实现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和谐。
④构建和谐班集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是学校的构成单位,努力创建和谐校园,构建以人为本,以爱为源的和谐班集体,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平等、民主、团结的环境。构建和谐班集体,一要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强化和谐班集体管理;二要规范学生的品行,培养和谐的班风;三要以爱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四要建好“龙头”、抓住“苗头”、转化“ 后头”,形成和谐的人文环境;五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形成和谐教育合力。
⑤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学校是文化机构,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场所。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基本要素,是形成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内核,也是学校辛勤耕耘的精神产品。实施和谐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要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发挥好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的调解作用和对学生形成行为规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文化的和谐性集中表现在教育理念、教育追求、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发展策略和育人环境、制度建设的和谐统一、协调一致。一般地,和谐的校园文化包括协调一致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人文氛围等。物质文化是为了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建造和设置的各种物质设施和环境的总称,是学校文化的第一层面,是载体文化,是指合理的布局,建筑的规范和标准,自然景观的“四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明确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规范的校训和“四风”(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人本化的警示牌,内涵丰富的墙壁字和黑板报。精神文化是学校师生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存在于头脑中的被全体师生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社会态度、思维模式、审美情趣以及生活方式等意识形态,是和谐校园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和谐发展的灵魂。和谐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的“四风”和谐建设上。制度文化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行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的总称,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规范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行为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是师生文明素质的表现。表现在学生的文明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以及学校人际关系等。人文氛围是指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浓郁校园文化气氛,主要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德风范,学生“乐观向上、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奋进精神。
下面举两所学校构建校园文化的例子: 例1 深圳市布吉龙岭学校(陆恕)
教育宗旨:对孩子全面负责,为孩子终身着想。
培养目标:为培养现代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成功人士奠基。发展思路:服务立校、质量兴校、队伍建校、管理强校。治校策略:以人为本,以德铸魂,法情相济,和谐发展。
管理要求:定位准,目标明,思路清,标准高,要求严,工作细,行动快,到位实,效果好。
校 风:敢于竞争,富于创新,善于协作,乐于奉献。例2 浙江嘉善县大通小学的德育文化(陈岳峰)
校 训:一切为你成功着想(与“绿色学校为你成功奠基”遥相呼应)校园文化:软硬件并重。
软
件:文化氛围浓一点,教师才华多一点,文明语言多一点,学生成绩提一点,家校交流多一点,同事合作多一点,工作愉快更多一点。
硬
件:校园大了,设施多了,软地硬了,污墙白了,荒地绿了,教室亮了,墙壁文化了,校园更美了。
德育文化:实施“3+4+3”策略,努力构建德育十个“一”。
德育文化凸现3个“一”:学校门口“每月一句德育名言”,学生“每人一句勤勉向上的座右铭”,教师“每人一段自律格言”。
爱心教育文化体现4个“一”:学校党团员“每年结对一名后进生”,班主任“每学期一次德育经验交流”,任课教师“每学期一篇教学反思”。
班级德育文化突出3个“一”:班级“每学期学习一位名人(童年学习奋斗史)”,主题中队会“每月一次德育活动课”,大队部“每学期一次德育实践活动”。
4、卞吉的“人本”德育理念。
(1)“人本”德育理念要求科学界定教育本质。教育的根本作用是人格培养,即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完全人格,建设人类文明。
(2)“人本”德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本体”。以学生为本体的关键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要关心爱护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就业和走向美好的未来服务。(3)“人本”德育理念要以培养学生完全人格为目标。要增强人的思想道德力量、智慧力量、意志力量和反省力量,培养人的进取性、创造性、协调性和超越性等。要培养法律人格、政治人格、道德人格、智能人格、心理人格、审美人格等。
(4)“人本”德育理念要求采取人性化的方法,即符合人性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彻底纠正简单、枯燥、生硬的方法。
5、邵晓枫、廖其发“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1)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2)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质上的规定。(3)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量上的要求。(4)让学生主动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真谛。
(5)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时代特征。(6)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终极目标。(7)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条件。(8)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社会要求。
四、2009年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条件下,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开展和谐德育途径与方法的深化研究,整体构建和谐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体系,其目的是推进学校德育的深化改革,实现德育理念与目标的和谐、目标与内容的和谐、内容与途径的和谐、途径与方法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按本课题研究整体推进表和研究计划要求,我们2009年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初步整体构建出农村小学和谐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体系。具体任务是今年上半年完成小学各学段和谐德育基本途径与方法的整体构建,下半年设计系列化各学段德育活动,组织开展好活动,写好活动案例。
五、德育弊端、改革与经验
1、德育弊端: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差,知行脱节。
2、德育工作存在问题:
(1)人的德性教育日趋“边缘化”。加强科学、语文、数学、外语教学是当代学校普遍追求的目标,加强科学前沿课程的教学成为所有课程改革的中心,“去道德”成为当代教育的潮流,德性教育日趋“边缘化”。(2)当代德育的指向为“外在化”。当代教育的指向为“外在化”,必然导致德育指向为“外在化”,人们的道德学习也完全变异为一种“外在化”的过程,造成在道德学习中道德不在场的荒谬现象。
(3)当代德育存在的形态是“知识化”。道德教育成为“外在化”教育,以“知识化”形态存在,德育过程向智育看齐同样成为单一知识获得过程,道德教育以善通化、客体化的知识割断了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
3、德育改革:
为克服传统德育途径与方法表现出来的诸多弊端,我们的德育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和“五个转向”、“一个回归”。
“三个转变”即:变“以培养学生形成‘道德知识结构’为重心的德育”为“以培养学生形成‘道德能力结构’为重心的德育”,变“以提高道德认知水平为起点的‘说理德育’”为“以提高学生道德体验能力为起点的‘感悟德育’”,变“主要着眼于‘结果’的道德教育”为“主要着眼于‘过程’的道德教育”。
“五个转向”即道德教育应从“知识”转向“故事”、从“灌输”转向“对话”、从“大道理”转向“小细节”、从“感悟”转向“践行”、从“受爱”转向“创爱”。
“一个回归”即学校德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德育在于培养人的德性,而德性本身就是来自于社会生活规范。学生要掌握社会生活规范,就必须参与社会生活,参与人际关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学会生活,只有真正反映生活、触摸生活,才能认识生活。”“回归生活世界是把人看作完整的个体,在个体的现实生活世界中通过与他人的现实交往,提升每个个体整体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哲学或教育理念。”学校德育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利用生活中所蕴含的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道德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第五篇:宣传途径及方法
宣传途径及方法
1、在人群流动多的地方摆放桌子,拉条幅做宣传。
2、飞信:自己和朋友的飞信都可以群发信息。
3、网站:各大免费网站,如:赶集网,58同城等等。
4、在学校划分区域做宣传:找几个朋友分区域宣传、或者自己今天去那个系,明天去哪个系做宣传。
5、在论坛上宣传:多注册几个论坛,每天在上面发布。如果不是本校学生,可以看看这个区域代理的联系方式,转介绍给他们。
6、先从宿舍和班级开始宣传,首先让大家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7、找学生会或勤工助学部,寻找有意向的人群做会事半功倍。
8、Q号:自己的QQ上,个性设置。本校或朋友的QQ上都可以。
9、考察同行是怎么做的,对比双方的优、劣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能力的话就拉过来,或者合作。
10、在楼道或宿舍贴宣传页,注明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11、写日志上传上厂家的资料、图片、或 网站。
12、给学校或附近经常做兼职的朋友宣传、讲解。
13、良好的心态注定人生的成败,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好好去折腾一番吧,天道注定是垂青于于那些敢想、敢做、敢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