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

时间:2019-05-12 23:3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

第一篇:浅谈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

浅谈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还是全社会的事,涉及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方面面。创新教育就学校而言,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办学体制、办学目标、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学校文化、教法学法、教育教学评价等环节和方面。不少学校和教师对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我校对创新教育也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经验,现结合我校的经验就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谈粗浅看法。

一、创办特色学校,营造创新环境。

特色学校就是个性化学校。各学校历史传统、师资水平、学生基础、教学条件、学校管理、办学目标等等各有特点,各学校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由于各种原因,从整体上看,现今大部分学校和师生是没有个性的,千校一面,万人一孔。一样的教材,一样的练习,一样的考试,一样的教法,一样的学法,千军万马奔向同一个目标。它排斥了学校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压抑了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发挥和个性张扬,忽视了学校之间的客观差异和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知识水平、价值观、能力、心理品质等的客观差异,所体现的仅仅是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整齐化。因此,也就没有了学校的创新和师生的创新。

我校过去办学盲目的模仿我县其他两所高中学校的办学模式,没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结果我校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与他们竞争,导致我校招生困难,办学规模小,教学质量徘徊不前。后来,认真分析我校的各种因素,找出我校的优势,摸索出了以艺体为强项,偏重文科的办学方向。由于我校办学有特色,学校的竞争力增强,生源充足,办学规模从过去的12个教学班500左右学生,到现在72个班5000多学生,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由于我校办学有特色,为各类学生迸发创新力提供了舞台。每期学生获全国、市、县各种奖1000多人次。我校发展的事实证明,个性化的学校是最有生命力,也是最有竞争力的学校,没有个性的学校将在教育和学校之间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没有生存之余地。有了学校的个性化,才会有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适应差异,尊重个性,发展特长,增强优势,才能产生有独特风格的教师,才能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并且能够引导社会发展的、创新的、和谐的,并且具有个性的人。

二、发挥课堂作用,创新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脱离社会生活、偏重知识灌输,严重阻挠了师生双方心智的发展以及良好的情操、意志、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极端的升学压力下发生位移,教学方式呆板,目标缺失、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要割除传统教学的弊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能力、个性乃至全体教学的培养目标,应高扬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寻求以创造而不是以记忆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价值取向。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形成和创新潜能开发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抓住实施新课程的契机,根据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新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了自学辅导式、问题探究式、研究性学习式、情境陶冶式互动交往式等等创新教学模式。在创新教学模式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重培养能力的过程;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创设生动、活泼与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多向思考、科学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现以自学辅导式来说明。这样的模式:(1).指导思想:学生自主,是主角;教师引导,是配角。

(2).对教师的要求:精讲少讲,只讲思路、方法、难点、易混点,每节课教师所讲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

(3).教学程序:①设情景或设问题;②学生根据自学案或问题大纲自学;③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归纳出普遍性疑问,然后对这些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解疑,④教师答疑总结;⑤学生训练。

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和教法,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塑造。有了这个“本”和“主”,学生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找到自我,自我做主,自我选择,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有了这个“本”和“主”,他们才能动起来,而动起来才能有力量,才能以苦为乐,以累为乐,以难为乐;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那沉睡的力量就能被唤醒,潜伏的智能就会被发掘,压抑的创造才就会被张扬。在这种创新教学模式中还应强调以下两点: 1.还学生以自由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创造力;才能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可见,自由是创新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还学生以自由。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充分思维的必要条件, 是学生创新的前提。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设情景, 设计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有思维空间的问题上;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操作,自己探讨推导,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要让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 全身心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中,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其次,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行探究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保证。教师要避免提出问题后学生无思维时间马上回答的现象;克服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安全受教师控制、学生主动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学习时间被忽视的倾向;改变学生缺乏自我选择学习的机会、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状态。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 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 主动参与便是学生创造性成长的开始。主动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要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机制。教学中, 我们刻意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让学生体验成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3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素质, 最初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性质, 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这一传统教学方式在内容上的补充、方法上的改善、形式上的扩展,也是创新教育积极追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际、检验于实际;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动脑能力和独立操作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实际中经历挫折,体验创新的艰辛和发明的困难,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创新人格和突出的创造才干。创新教育的许多成果都是在课外活动中取得的,这说明课外活动对创新教育大有助益。我校特别注意了以下两方面:

1.课内外相结合。课堂上,单纯的知识的传授并不能自动生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及其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投入,才能发现问题,产生创新意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探索、研究,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外重视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就能把学生的自主创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社会和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重要一个环节。2.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搭建平台。学生的创新活动要有一个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为此,学校要为学生的各种活动创造条件。我校组建了西歆文学社等文艺社团组织,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还每周举办全校性的专题讲座,这些都给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机会。另外,还开设了如实验课、综合劳动技术课、专题研讨及课外发明创造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都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欲望与发挥其创新能力。

第二篇:浅谈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浅谈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十七大的召开,为我国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树立了旗帜,与此同时,我钻技公司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吹响了向现代化企业进军的号角,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呢?我认为:

1、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严重偏见,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创造效益的,要让位于生产经营。因此,政工部门最容易成为改革的对象,排位靠后,定员最少。这不仅与其担负的重要责任不相称,也严重挫伤了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扭转这种局面,关键是要转变思想观念,用战略的、现代化的眼光看待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换位思考将“中心”和“核心”变为一心。只有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正确和统一的认识,并从行动上而不仅仅是在口头上真正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可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与时俱进,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出“重要——次要——不要”的怪圈。

2、强化职工观念的更新。在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企业精神、主人翁精神、奉献精神的同时,要教育引导职工树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凭能力上岗、靠业绩取酬、一岗一薪、易岗易薪等新观念,增强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此外,还应树

立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是物质、精神双驱动的观念,拥有人才比拥有市场、资金更重要的观念。

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企业党委负责对思想政治工作实施领导,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真正形成“大政工”格局,建立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还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明确企业党政主要领导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同种一块“责任田”,并互有侧重。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约束机制和检查考核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实绩的重要依据。要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并签订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责任书。对各机关科室、各大队也要依此立军令状,量化考核指标,层层明确责任,并明确树立不抓思想政治工作的行政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的观念,严格兑现奖惩措施,从而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可抓可不抓、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老大难问题,从制度上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4、拓宽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能。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全局着眼,从长远考虑,把握方向,服务中心,加强整体部署。既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又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既要发挥政工部门的主导作用,又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既要强化领导和制约机

制,又要完善载体和阵地建设;既要通过竞争上岗、强化培训、吸纳人才建设高效精干的职工队伍,又要通过搞好党建工作、宣传阵地、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塑造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总之要努力找出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内在联系和结合点,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形成互动效能,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

5、以人为本,面向职工,贴近实际,增强感召力。首先,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满足于居高临下式的开大会、读报纸、发文件、贴标语等空洞说教,要坚决克服回避矛盾、害怕职工找上门、遇见职工绕道走的不正常现象。要满腔热情,主动深入一线、深入职工中间,通过“零距离”接触,成为职工的知心朋友。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才能受到领导的重视、行政的支持、职工的欢迎。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进步和“两个文明”建设的蓬勃开展。三是要坚持身教重于言传的原则,注重表率作用的发挥。

6、充分借助网络载体,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一是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开辟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公司的信息化进程大大加快,已普遍建立起了覆盖整个公司的内部信息管理网络,无纸化办公正在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创建政工网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有着其现实需要和迫切性,它将成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效途径。二是通过政工网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互联网所具有的广泛性及民

主性,决定了它展现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美好的一面,也会夹杂着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宣传主旋律,使政工网成为职工提高思想觉悟和辨别能力的课堂,成为健康、文明、先进的思想文化阵地。

7、培养和建设

高素质的复合型政工干部队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能力和效率水平。当前,少数政工干部感到老办法不管用,蛮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全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一是要把政工队伍培养成一支既懂生产,又会经营,还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复合型人才队伍。在政工队伍不断精干、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政工干部观念要超前,知识要更新,能力要提高。二是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不管改革改到什么程度,始终做到人心不散,队伍不乱,经营不停,使思想政治工作随着企业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加强和提高。

第三篇: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当前,国有企业正在努力实现转机建制,这些转变使思想政治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也成为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动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清各种转变,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和能力,找准主攻方向,把握工作的“度”,实现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紧密结合。

一、抓住四个基本“点”

1、抓住“重点”、服务“中心”,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经济建设中的服务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经常分析和研究生产建设中,一定时期、一定阶段的特点和重点,紧紧围绕企业的重点去工作,否则就会形成“两张皮”,不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本单位的生产建设。某某集团我矿多年来始终没有放松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使职工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企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增强主人翁意识,使企业在面对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候,做到了人心不散、队伍不乱。

2、跟踪“热点”、排忧解难,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职工群众心中的地位。要想让广大职工保持旺盛的斗志,无私奉献,仅靠精神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真正为他们排忧解难。职工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福利待遇等事关切身利益的问题,一直是“热点问题”,也就是职工的“忧”和“难”。如果对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

1很难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职工的后顾之忧得到解决,他们的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便有了扎实的根基。

3、介入“难点”、推进生产,大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企业的功能作用。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难点,制约着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如人事制度改革、企业信息化建设、员工绩效管理考核等,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为企业经济运行服务,在了解熟悉和服务于经济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分析形势、积极参与,主动做好工作,解决企业内部经济运行过程申的难题,努力推进企业发展。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研究企业三项人事改革,制定了新的员工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注人了活力和生机。

4、挖掘“亮点”、强化教育,大力加强经常性规范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常抓有效,就必须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鲜度和活力,我矿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通过开展“讲激情、比创业,讲服务、比奉献,讲执行、比效率,讲清正、比形象”,“做一流员工、创一流业绩”,“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主题活动、“献爱心、送温暖”社会公益活动以及“一帮

一、促解困”等亮点活动,凝聚了职工队

伍,使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深人持久的效果。

二、准确把握四个“度”

一是拓展广度,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涵盖面。多年来,我矿从建设素质过硬的领导班子出发,坚持深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活动辐射带动思想政治工作全局,首先是通过健全党内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优化党内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其次是以凝聚力工程为抓手,广泛开展以廉政文化、“三个一”廉政教育活动,寓廉洁于职能,寓廉洁于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转变了领导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的作风,提高了工作效能。提高了全体党员职工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第三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关心基层、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矿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不定期下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极大地团结教育了职工。

二是加大力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矿党委高起点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始终放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廉洁奉公、文明高效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上,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强一流管理、创一流业绩为目标,着力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制订下发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健全并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度。矿党委每年年初都要与基层支部分别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

作责任书,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制与“三个文明”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三是提升温度,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情味。随着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员工的工作竞争压力、精神压力加大,所以员工较过去更加需要真情的呵护、关心。在我矿去年年底破产期间,全矿分离两退人员1000人之多,给各基层单位造成人员紧张,广大员工“为了大家舍小家”,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保证了生产运转正常。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服务观念,通过开展“五必访”和“六必谈”活动,讲形势,明道理,从小事入手,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上的各种困难,使员工认识企业的形势和困难,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

四是正视难度,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力。在当前职工思想呈现多样、多变特点的新形势下,要力戒教育形式单

一、方法单调、针对性不强、缺乏感染力,应当站在高处、看在远处、想在深处、干在实处。近年来,矿党委不断强化方式方法创新,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手段,先后采取教育疏导法,及时捕捉职工思想动态,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使职工认清企业发展方向,参与企业的建设活动;典型激励法,紧紧抓住企业涌现出来的实实在在的先进典型,运用典型引导,带动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增强学先进、争先进的意识,形成比学赶帮和激励向上的气氛;活动推进法,开展各项争创活动、党员责任区活动、演讲比赛活动、文体活动等,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员工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发展上,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让他们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为企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实现四个结合第一同企业内部经济运行机制相结合。近年来我矿一方面注重选拔部分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既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又熟悉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年轻复合型人才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另一方面成立党群综合检查组,配合党政工团“三个文明”建设检查组深入基层区队和生产班组、车间检查督导工作,坚持对政工骨干传帮带,并实行“跟踪考核,量化管理”,定期开展“群众评议”活动,激励政工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多做贡献,从而有效提高了政工队伍素质,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与大力开展职工培训相结合。一抓技能型培训。全矿众多的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积极利用业余时间上各种技能、管理培训班,有的报考职工大学进行进修。二抓更新型培训。常年开展“三个一”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鼓励员工加强对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新理论、新信息的学习和应用,做到精

一、会

二、懂三,实现一专多能,大力培养金牌技工、银牌技工和铜牌技工,红红火火地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活动、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矿每年都要开

展职工技能大赛,组织员工参加集团公司的技能大赛活动,为适应矿井机械化发展和安全生产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三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坚持联系安全生产的实际,通过强有力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干部员工主动查找、整改事故隐患,勇于同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的行为做斗争。对安全管理工作既重视激励也严厉惩治不良现象,出台“ 三级红线六十条禁令”加大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执行“手指口述”操作法,夯实质量标准化工作基础,实现标准化施工,规范化操作,把各种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四与建设企业文化相结合。近年来,我矿按照“继承、创新、发展”的工作原则,挖掘建矿50年来,几代矿工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兼收并蓄其它矿区先进文化,创建了既与某某集团企业文化对接,又有本矿特色的融精细化管理理念、安全理念、思想政治工作、廉政建设、质量理念等于一体的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加大投入,积极改善软硬件设施,建设了某某集团一流的企业文化长廊和井下1100大巷1200米的文化景观,拓宽矿区道路,修建文化墙,种草种树,硬化矿区道路,改造“两堂一舍”,使老矿区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得到极大的改观。

第四篇:创新教育的支点和途径

创新教育的支点和途径

天心一中朱昌球

一、概述

创新教育,从“八五”到“九五”到“十五”,经历了“创造发明” ——“教学创新”——“校本教研”三个阶段。

“创造发明”代表了创新教育的课程文化,她是从课外活动起步的,在课外科技制作和创造发明活动中,学习并归纳出了“找需要”“挖缺点”“提希望”“求别解”等发明技法,然后让科技制作和创造发明活动进课堂,开设了科技发明课程,最后把有关知识和技巧以及学生科技制作和创造发明活动中的成功案例写入了科技发明课的各省的地方教材。

“教学创新” 代表了创新教育的课堂文化,她开始于创造发明技巧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实施“备教材”(挖掘创造教育点)、“备教法”(优选教学策略)、“备作业”(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题)等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理科课程实施了“发散聚合法”“脑力激荡法”“开放想象法”“对比概括法”“定势打破法”“创造主体过程分析法”等六种教学方法;文科课程实施了“情节扩展法”“实践活动法”“求同存异法”“辨证反向法”等四种教学方法。到了21世纪,各学科的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正式出台,并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创新教育研讨年会(重庆会议2002年)上交流和推广。其推广成果2005年10月在教育部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结题总结(宁波)会议上得到汇集和提升。

“校本教研” 代表了创新教育的课题文化。她起步于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

“创新教育”本是为了推广“创造教育”和“目标教学”、“成功教育”(如“知识目标教学”和“发明技法教学”、“健康心理教育”)等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分学科、分部门、分项目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中国教育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学术论文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000年10月)出版发行,标志着创新教育的根本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此后“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体系构建”等口号相继出现,并且,在全国兴起了中小学教师与专家合作搞教育科研课题的热潮。

长沙市九中的“创造教育课堂渗透”中“备教材”(挖掘创造教育点)、“备教法”(优选教学策略)、“备作业”(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题)的成功经验,经中国教育学会和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的推介,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说就是当年长沙市九中、辽宁省实验中学等学校的科技发明活动在各学科教学活动的延伸。在此后的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研究中,各学科的活动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如:语文的读写活动——“读、想、说、写”模式,数学的建模活动——“形、数、题、理”模式,英语的情境活动——“设、感、造、展”模式,理综的探究活动——“置、试、质、释”模式,文综的自学活动——“引、发、联、拟”模式,科劳的制作活动——“趣、思、言、行”模式,艺体的展示活动——“编、导、练、演”模式。

“创造发明”、“教学创新”、“校本教研”,与其说是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还不如说是创新教育成果的三个层次和创新教育文化建设的三条途径: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形成创新教 1

育的校本特色的课程文化;教师教学风格形成,构建了创新教育的校本特色的课堂文化;全员性的校本教研风气,造就了创新教育的校本特色的课题文化。

二、支点

曾经有人讲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支点不是由谁给的,是素质教育本身就具有的。从创造学的角度讲,创造力人人具有,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把它开发出来;创造兴趣人人具有,关键是我们自己平时要加强培养。所以,开发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该就是我们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强有力的支点。

1、课程开发,服务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实施和推广创造教育,起初的主观意图是,通过“发明技巧”的移植,建立学科教学新的知识体系或学习方法体系,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学校的面貌和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甚至还提出了“全方位”,即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群策群力,为了学校的创造教育的成功。“创造教育”也是局限于“课内学知识,课外搞发明”,课堂学习是为课后发明服务。

实施创造教育,学生中的确出了一批创造发明的作品,有的还获得了国家级的金奖、银奖。但这究竟只是一部分学生取得的成绩,其中,的确还有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参与的成分。当时对素质教育的普遍解释是“两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可现状还是大部分学生升不了高中,绝大部分学生考不上大学。

为了提高升学成绩,许多学校把“发明技巧”变为“学习技巧”,实施“创造教育的学科教学课堂渗透”。分教研组普遍开展“说课、授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这样,的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课堂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尤其是当时称为“差生”的大部分学生,看到了自己学习进步、成绩提高的希望。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接受“创造发明”的教育,许多有条件的学校,还开设了创造发明课或科技制作课。

创造发明,从课外到课内,从零散到系统,从随机创造,到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养教育,从印发资料到省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教材,已经正式进入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在这个全过程中,反映出这么一个道理:校本课程的“本”是“校”是“学生”,学生成长喜欢什么,学校发展需要什么,应该是我们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这个依据,就可以叫做支点——校本课程开发的支点,开发校本课程,是服务于学生的兴趣培养(要学什么,就开什么课程),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创新(能教什么,就开什么课程)。而不是为了升学,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2、教学内容,服务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的实施,让许多学校不仅有了自己的课程,而且还有了自己的课本(试用教材)。创造教育课堂渗透中“备教材”(挖掘创造教育点)、“备教法”(优选教学策略)、“备作业”(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题),使得广大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真正有了自己的教案、教学和作业,这为他们形成自己的教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事实上,许多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教

师结合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出符合自己学科特点,又能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课程。

比如,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情节扩展法”“实践活动法”“求同存异法”“辨证反向法”等四种教学方法,的确建立起了语文教学的方法操作系统;物理课的“发散聚合法”“脑力激荡法”“开放想象法”“对比概括法”“定势打破法”“创造主体过程分析法”等六种教学方法也是如此。

新的课程改革,方法是一个方面,内容是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还得依托于教学内容。并且,学生创新素养的提高,必须依赖于“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两大基本素养。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研究,必须首先在这两大素养上做文章。

于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高中书册阅读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出台。有着“科技教育”特色的长沙市天心一中的语文“书册阅读”分为初中、高中两部分;初中着重于科普读物,高中着重文学名著。物理、化学、生物的“探究性实验”,初中以“追溯性探究”和“验证性探究”为主;高中以“改进性探究”和“设计性探究”为主。科技课的“环境保护”,已经不局限于生活用品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了,而是把学生引入人类生存的大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生存,关注人类自己发展的空间。这样,学生的视野广了,思维的空间广了,胸怀也就自然会宽广起来,他们的创造发明作品的“含金量”自然得到了提升。“书册阅读”的学生的作品,“探究性实验”的学生的实验报告,“环境保护”的学生发明制作,都已进入了他们的“课本”,失败的案例有教训,成功的案例是经验,而且,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案例为教材,很切合生活实际和学生自身的学习实际。

课堂上究竟应教给学生什么,这一直教育教学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在不断探索的问题,但有一点必须肯定,知识积累是基础,能力培养是目的,所以,教学内容,必须服务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我们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重要支点。

3、教学程式,服务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标志着“创新教育”要落实到课堂这条主渠道中。课堂教学,要形成课堂文化,创新教育课堂教学,也应该有创新教育的课堂文化。能够称为“课堂文化”的东西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式三结合的有机的统一体。

遵照新的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综合化”的原则,创新教育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目标--序列性——一课一得

•能力目标--针对性——扶强助弱

•德育目标--现实性——意识习惯

遵循新的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创新教育的生活途径是:

•历史与现实--相似联系

•文学与科学--相关联系

•他人与自己--对比联系

•原理与现象--因果联系

•个人与集体--类比联系

按照新的课程改革“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要求,创新教育活动教学的要求是:

•教学场地--比较宽松和舒畅

•教学设施--比较简便和经济

•教学程序--比较灵活和民主

•教学方式--比较自由和开放

•教学检测--比较新颖和平易

•添加素材--比较形象和独特

创新教育,普及、深入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可以让教师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知识、智力、能力资助,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保证,并在校园里(主要是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创新教育文化氛围和研究性学习的文化氛围(学生要研究什么,提供环境和条件),从而,让学校真正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创造型的小天地。

所以说,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我们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程式选择的支点。

三、途径

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研究,国内近十年来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十五”期间以中央教科所原所长阎立钦同志为组长的《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总结并推广了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经验和成果,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的《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发展了以往的创造心理学理论。但是,如何在课堂教学——这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中,有计划、有步骤,并且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细致、具体地去研究和探索。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我们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的支撑点。而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在“绩效性”或“性价比”方面总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这个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若即若离;教育研究成果总结见物不见人(看研究效果多局限于用获奖的数量和级别来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短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课程的开发局限于学科知识的拓宽和延伸);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两张皮„„

真正的教育教学研究,还是要在提高教育教学的“性价比”(学科工具性和学科人文价值合理的融合比率)上做文章。所以,作为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创新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课堂教学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研究上下功夫。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基础教育研究领域”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研究,重视基础教育多样化目标的研究,深化新课程改革研究,注重开展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应包括课堂、课本、课程这么三大块,或课堂研究、课本研究、课程研究这三条途径。

有文章指出:“创新素质教育尤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这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上,如何具体实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去研究。

我们可以对“课堂教学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中的几个主题词作如下诠释:“课堂教

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创新素质”是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的较高要求,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是人文关怀、主动成长,反映了新课改“学生主体”理念。

目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割裂开来,甚或对立起来的现象严重存在。“课堂教学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能统一三维目标,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找到有效途径并建立几条规则——课程设置规划创新素质培养,课本编写涵盖创新素质培养,课堂教学落实创新素质培养。用它,既可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还可用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创新素质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因为没有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课程设置的教育将会是偏颇的,没有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教材开发的教育将会是零乱的,没有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教育将会是虚空的。所以,我们要力图通过课程、课本、课堂这三条途径,来实现创新教育的三维目标:

1、传授创新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A、思维知识和求异思维能力。B、科学知识和创造发明能力。C、人文知识和改造革新能力。D、心理知识和战胜自我能力。E、社会知识和环境优化能力。

2、体验创新过程与掌握创新方法。A、思维方法和发明技巧。B、科学方法和工艺流程。C、统筹方法和手工制作。D、实验方法和科学体验。E、统计方法和社会调查。

3、建立创新情感与培养创新态度。A、创新欲望与意志磨练。B、创新意识与行动计划。C、创新习惯与学习(工作)方式。D、创新精神与处世为人。E、创新人格与价值绩效。

总之,创新教育,要从“创新素质培养课堂教学”“创新素质培养校本课本(教材)开发”“创新素质培养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即课堂、课本、课程)等三个方面来创新:

1、体现“思维教育为主线、学习教育为主业、创新教育为主导”新的基础教育思路。课堂培养创新素质,首先要让学生在思维方法上、学习方法上有所创新,从而掌握创新知识,强化创新情感,提高创新素养。

2、开辟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新途径。再现或发现某种知识学习和创新的全过程,就是学生交流或学习某种创新知识的全过程,只有在教学过程的诸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才能真正掌握创新知识,强化创新情感,提高创新素养。

3、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学习兴趣为契机,以建立学生的健康的强烈的创新情感为中心。走出课堂,了解生产和生活,激发求知、求新欲望,结合课堂,联系学习和生活,激发交流欲望培养交往能力,广泛接触社会,关注社会新问题,关注人生的新情感,扩大课堂教学的时空领域和知识领域,为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开辟新的天地。

主要参考文献:

梁为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年10月)

张桂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12月)

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第五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三途径六方法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三途径六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多年党教育、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实现自身利益奋斗的强大武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能力素质,积极履职尽责,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局面。

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1.加强理想教育,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

理想不仅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在,也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也是企业及职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我们在致力于理想信念教育,用职工心悦诚服、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积极引导职工认识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目标取向,教育职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职工思想共识来凝聚企业发展合力,通过报纸、网站、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形式深入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举办讨论、座谈等活动,增强理论掌握和运用的实际效果,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将有力地促进广大职工真正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内容,真正认识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并使其真正为企业每一个成员认同、遵循。

2.加强舆论宣传,用发展的成果说服人

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企业也是如此,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振奋的企业精神和万众一心的高尚情操,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企业核心理念导向的企业精神和以改进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因此,引领职工思想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弘扬企业理念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以企业发展成果为实据,潜移默化中发挥巨大影响力。

另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把弘扬时代精神与宣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极力推崇那些在创新思想、生产经营、革新技术、爱岗敬业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典型人物,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个人、岗位标兵、和谐家庭等,着力宣传典型和正气,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提高。

3.加强文化熏陶,用优秀的文化凝聚人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

导方针。在当前这一经济转型期,迫切需要倡导正确的荣辱观,作为引领文明道德风尚的标杆,以凝聚社会道德共识。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增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影响力,运用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各种主题教育,把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用优秀的文化凝聚人,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道德共识。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种方法

1.观念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倡导创新思维,树立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效益观念,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观念和把各种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的超前观念,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2.载体创新

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现代化,信息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传播网络阵地,如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建立开放性社会教育网络,发挥信息教育的功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由滞后服务变为超前服务,由“灭火”

为“防火”,从根本上克服教育渠道的单一性和封闭性。

3.视角创新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用新的视角去研究问题,用信息的理念、网络的观念、超前的思维方式去观察问题,去开展管理,去做思想政治工作,破除封闭的管理观念,树立驾驶信息时代的必胜信心,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载体,开阔视野,借助于优秀的作品、典型的事例引导人、鼓舞人,以寻求同频共振的效果。

4.运行机制创新

要积极借鉴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形成从管理、执行、考核、激励的配套完整的运行机制体系,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形成精细化闭环管理。

5.内容创新

要坚持“以人为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与企业自身实际工作相衔接,把宣传、引导、说服、教育和关心、帮助、爱护结合起来,避免形式主义,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到“实”,使职工容易入情、入景、入心。

6.方式方法创新

要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的立体式组织领导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于形式多样的活动

中,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寓教于乐,寓教于情,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及网络、电化等手段,使广大职工入耳、入脑、入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紧跟时代、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新路子、新方法,工作就一定能在改进中加强、在改进中提高,更好地引领职工思想,从而为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浅谈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实施德育内容,必须经过一定途径和渠道。德育途径是客观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德育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不同......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邓锦程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人们常说“言为心声......

    浅谈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咸丰县尖山民族中心小学龚林成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又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

    浅议幼儿孝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浅议幼儿孝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西湖东苑幼儿园 林园园 中国有句老话: “百善孝为先。”孝心,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处理人......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的程度越来越激烈,社会成员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显得更加迫切。纵观整个......

    宣传途径及方法

    宣传途径及方法 1、在人群流动多的地方摆放桌子,拉条幅做宣传。 2、飞信:自己和朋友的飞信都可以群发信息。 3、网站:各大免费网站,如:赶集网,58同城等等。 4、在学校划分区域做宣......

    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方法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浅析创新女工工作的方法与途径(5篇范文)

    浅析创新女工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内容提要】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妇女“半边天”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新形势下女职工工作也面临着女职工建功立业难、女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