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加强职业高中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浅谈加强职业高中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青少年的发展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因其在青少年中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他们的研究就尤为重要。如何保障这一群体的权益,使他们健康的成长;如何让这弱中之弱的群体也能够像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善自我,在掌握一技之长的优势下,在当前较为激烈的人才竟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中专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一)大多缺乏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觉悟比较低,缺乏应有的文明礼貌。
(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或“很差”,不求上进,不爱学习。
(三)性格怪异,易惹是生非,不能严格遵守班规校纪。喜欢什么做什么,不管
后果。
(四)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自我克制能力,意志薄弱,易结成小集体。
(五)自卑对前途失去信心,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对待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上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
(一)家庭原因: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从不过
问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孩子不重视学习。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学生得不到温暖的教育,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
(二)学校原因:个别教师不能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教育方式简单,易怒。认为
学生的不当行为是成心捣乱,挑战自己的权威。或是期待学生一说就听,不犯错误。在这种信念支配下,老师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就会感到意外,感到失望,感到挫折,感到不满,甚至愤怒。对个别差生冷眼相对,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久了,学生便滋生自暴的心理。
(三)社会原因: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入了解,有的放矢。
在接触中专学生之前,就听到了一些传言:“中专学生爱打架,不好管理、不听老师的。谁谁是学校霸王,和老师对着干。某某人品行不好等”。听着老师门善意的提醒,我心理也确实有些心虚。不过凭着自己六年来教育教学的经验,我决定啃一啃这块硬骨头,于是我接过了寄宿管理这个岗位。在刚接触学生时,我没有去急于实施自己的管理方法,而是采取了观察、调查、谈心等方式,开始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道德品行、心理特征、学习状况等,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和学生展开接触,在这一个月中,我和学生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我不给学生下达任何指令,按着原来的制度和习惯走,对出现问题的学生暂时不表态,让学生尽可能的把他们的个性表现出来,找到他们的弱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个别问题学生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以帮助和诱导的方式与其接触,减少他的敌对情绪慢慢的和学生建立感情,沟通和交流思想。通过一个月的接触,给每个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为今后管理工作作好铺垫。
(二)尊重、热爱、信任和宽容
我们的学生养成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家庭、社会、老师、同学等方面应有的尊重、热爱、信任和理解。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更想得到荣誉,尤其是老师对他们的肯定。作为学生第一个对他的行为作出判断的就是老师,大部分学生都是从老师那里获得信息,来判断自己的言行对错,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把握好教育学生的尺度。想要求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过去我们一直遵循一个原则“尊师爱生”,而今天我们更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互尊互爱”。我们的学生比普高的学生更缺乏自信心,所以他们更需要尊重、信任、宽容和理解。当学生范了错误时,我发现了但他不知道,当时我没有过去指责和批评他。等到没事的时候,我单独找到他询问此事。刚开始他还想隐瞒,经过我的提示又发现我没有生气,才对我说了实情。事后我并没有发火,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他进行了帮助和诱导。这样经过两三次的接触,逐渐获得了学生的信任。从而使我的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必须注意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与我们不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水平,我们对学生应该是关怀、理解、帮助、教育,对学生因不成熟而犯的错误要谅解,要有耐心去等待学生的成长。对学生严厉的批评指责当众训斥,不顾后果地责令学生进行公开检讨的做法,常常会让学生自感“身败名裂”而自暴自弃,甚至会引起学生冷漠仇视的逆反情绪,从而阻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学生犯了某些错误或过失,教师不公开批评,而是采取“你知我知的宽容态度进行教育,则会让学生因自尊心得到保护而心存感激,体会到老师的善解人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最终改正缺点和错误。老师要用宽容和爱护之心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要看到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个体,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出现问题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回想一下,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又何尝没因为范错违纪让老师生过气呢。所以教师时刻不要忘记我们是教育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我们要学会尊重、热爱、信任和宽容。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抓反复、反复抓
树立一个教育观念: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引导人、鼓舞人、感染人,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是被培养、引导、鼓舞和感染的对象,在教育者的心目中,永远都不应该有差生,哪怕是一个学生。在教育者的字典中,永远都不能有差生这两个字。对于中专的学生来说恢复自信心非常重要,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到了中专就完了,自己没有前途了,混到毕业找份工作就一辈子当工人了。学不学都一样”。当我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后,就经常在课余和学生聊天,向他们介绍我们学校的毕业分配情况,向他们说明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特别需要技术形人才,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在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成功的关键在自己。如果表现好还可以择优分配到有实力的企业。让学生看到前途一片光明,有了希望就有了学习动力,也就使学生逐渐复了自信心。
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给自己和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是教师,教师是来培养、引导、鼓舞和感染学生的,不能把我们的一些期望强加给
学生,当学生没有完成时,我们就大失所望失去耐心。而是事实上,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个体,成长就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出现问题、范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学生的正确定位非常重要,在教育和评价学生时,一定要选好参照物,用学生的现在和过去去比较,千万不能拿他和别人去比较,这样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在教育个别特殊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这些学生尽管有许多不足,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也有许多好的品质、行为。老师要经常观察、充分利用闪光点,肯定学生的进步,促使其提高。我带的学生中就有一个,平常总爱违反学校纪律,动不动就和别人打架,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人物。
我和他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他的内心既幼稚又单纯,平常的一些异常举动往往做给别人看的,他认为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他。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我便开始了对他的引导,第一让他理解怕和尊重是两个概念,第二教会他如何被别人尊重。在和他的接触中发现,他热爱劳动不怕累。于是我便发挥他的长处,让他带领同学们作扫除,并给予他充分的信任,由信任而诱发其责任感,他非常认真的完成了工作,在我检查前他怕地被踩脏了,用纸把地全都铺上了。事后我给了他充分的肯定。就这样我们彼此的信任在逐步加强,他的转变也越来越大,有一天他对我说:“老师我要争取择优分配。”而且他一直在努力着。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信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抓反复、反复抓。学生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所以要转变他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转变他们的过程中,要允许他们有反复。因为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是自身的不良习惯和和外部的不良影响引起的。要重点分析学生出现反复的思想根源,与具体错误行为的关系。在这个时候,老师要特别注意控制情绪,不能对学生产生失望情绪,更不能过多的批评、指责、训斥学生,否则前面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自暴自弃,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发展下去。所以这就要求教师
要持之以恒的关心、爱护他们。要不厌起烦的帮助、启发、诱导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庭的配合是重要的外部条件
强大的教育力量,应来自家校双方的协调一致;良好的教育效果,应得益于家校双方的密切配合。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的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微、复杂的任务。不言而喻,学校、家庭在教育青年学生的问题上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第三章、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第二节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北京市农业职业学院 刘占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理解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性,掌握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2.能力目标
能通过对生活中正反两方面事例分析,说明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自觉地加强训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3.觉悟目标
提高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训练的自觉性。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运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正反两方面的职业行为,引出职业道德行为,讲清“职业道德行为”与“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含义”。(2)用生活中成功或失败的甚至是反面的事例,分析说明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对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3)用教材中的案例或学生身边的事例(正面典型事例)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自己找到正确答案并按照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训练。
(4)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有关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方面的小品,课堂进行表演,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学法:(1)搜集先进人物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先进事迹,用本院牧医系黄功俊老师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向先进人物看齐,加强职业道德行为训练。
(2)坚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刻苦磨炼自己,坚持知行统一,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4)同学间相互开展交流和竞赛,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教学方法:
讲授——自学讨论——小品表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本周新闻述评
由2~3人述评本周《新闻联播》、《北京新闻》以及报纸和杂志中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典型事例,其他同学发言谈看法。教师针对性地进行点评。2.复习提问
(1)小时候我们常听说“狼来了”的故事,学习了职业道德之后,你有什么认识。(2)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自己或自己所听见到符合或不符合所学专业职业道德的行为习惯。(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评学生发言,说明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对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讲授新课:“条条大路通罗马”,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选择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必须符合职业道德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尺度。中职生应当怎样进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板书)(一)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板书)教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使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好的事情要从小做起,只要长期坚持,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成就大事业。同样,从业者良好的素质,需要通过良好的职业道德来体现。请同学从正、反面举实例说明这个问题。
举出自己或身边几个正反两方面各种道德行为,包括说话走路,穿衣戴帽,文明会友,待人接物等事例。说明社会主义时期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我做起,日积月累,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养成个人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学生举例,略)教师:引出职业道德行为,讲清“职业道德行为”与“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含义。
(二)从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板书)教师:良好的职业习惯主要是自律的结果。举例:(康德的故事)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数十年如一日,养成严格控制时间的习惯,有很强的自我控制力和强烈的自律意识。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生的羁绊,阻碍自己的发展。因此,中职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严格自律。学生:交流研讨
1.同学研讨下列问题
(1)哪些行为习惯不受人欢迎?(2)如何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公共场所中:
(1)不应该 应该(2)不应该 应该(3)不应该 应该 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
(1)不要 要(2)不要 要(3)不要 要 2.与同桌同学进行比较:
我已有的好习惯 同桌已有的好习惯(1)(1)(2)(2)(3)(3)我要克服的不良习惯 同桌有待克服的不良习惯(1)(1)(2)(2)(3)(3)
二、在专业学习中训练(板书)
(一)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板书)
(二)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板书)
学生:请本院牧医系教师、畜牧兽医专家、北京市劳动模范黄功俊老师介绍自己热爱本职、精业勤业的工作经历,讲一讲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专业技能。教师:黄功俊老师是畜牧兽医行业优秀的代表之一,他的成功经验对你的启迪是什么?与职校的学习有没有关系?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在三年的职校学习生活中,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学生回答,略)
三、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板书)
(一)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板书)
(二)学做结合,知行统一(板书)
教师:讲清两个知识点“职业情感”、“知行统一”,强调实践在培养职业情感、达到知行统一的作用。
学生:(1)自学、阅读教材小组讨论: 1.知与行,学和做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2.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力行哲学,知行统一。”陶先生的这一主张的现实意义是什么?(2)讲小故事,教师和学生分别讲几个说明“做”、“实践”的重要性小故事。(3)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设问,师生相互回答,总结归纳出重点内容。
四、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一)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板书)(二)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板书)教师:
(1)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掌握在自我修养中提高的内容。了解什么是“内省”,什么是“慎独”。
(2)“内省”和“慎独”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其内涵,并让学生之间交流看法,说一说。联系实际谈谈这两种道德修养方法的实际意义。(讲小故事,略)(3)介绍中国古代的道德理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优良道德传统教育,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出重点、难点内容。
五、在职业活动中强化(板书)(一)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板书)(二)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板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内容
教师:
(1)用比喻法解释概念。如把内化比喻为食物经消化吸收,变成人体的营养和能量;把外化比喻为能量释放,变成人的行为,行动和活动。
(2)用对比法区别道德学习与一般文化课学习的关系。道德的理论知识不内化为信念,就不会产生道德行为;而道德信念不外化为道德行为,道德学习就失去意义。学生:认真分析以下八种关系,并展开讨论分析:(1)知善之当行而行;(2)知善之当行而不行。
(3)知不善之不当行而不行;(4)知不善之不当行而行。(5)不知善之当行而行;(6)不知善之当行而不行。(7)不知不善之不当行而行;
(8)不知不善之不当行而行。
①在这几种关系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一种情况最好,哪一种情况最坏。②试着对每一种情况举个小例子加以说明。③自己打算做哪种类型的人。小品表演:学生表演正面或反面有关职业道德内容的小品。
本课小结:(略)布置作业:以“我的知行观”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在下次课堂上演讲。
教后感: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了课堂上不强调答案的给予和单一由教师讲授,而是以自学讨论、小品表演、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归纳总结重点为脉络框架的方法非常适合学生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课前准备融合到课堂中来,使以学生为主体和师生互动得到很好的体验。同时,也使学生懂得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知识内化过程是复杂的,道德信念外化是艰苦的,长期的。从我做起,日积月累才是有效的。此次课还注意了德育课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结合,另外课前准备的指导也很重要。
第三篇:浅谈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
浅谈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还是全社会的事,涉及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方面面。创新教育就学校而言,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办学体制、办学目标、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学校文化、教法学法、教育教学评价等环节和方面。不少学校和教师对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我校对创新教育也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经验,现结合我校的经验就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谈粗浅看法。
一、创办特色学校,营造创新环境。
特色学校就是个性化学校。各学校历史传统、师资水平、学生基础、教学条件、学校管理、办学目标等等各有特点,各学校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由于各种原因,从整体上看,现今大部分学校和师生是没有个性的,千校一面,万人一孔。一样的教材,一样的练习,一样的考试,一样的教法,一样的学法,千军万马奔向同一个目标。它排斥了学校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压抑了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发挥和个性张扬,忽视了学校之间的客观差异和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知识水平、价值观、能力、心理品质等的客观差异,所体现的仅仅是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整齐化。因此,也就没有了学校的创新和师生的创新。
我校过去办学盲目的模仿我县其他两所高中学校的办学模式,没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结果我校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与他们竞争,导致我校招生困难,办学规模小,教学质量徘徊不前。后来,认真分析我校的各种因素,找出我校的优势,摸索出了以艺体为强项,偏重文科的办学方向。由于我校办学有特色,学校的竞争力增强,生源充足,办学规模从过去的12个教学班500左右学生,到现在72个班5000多学生,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由于我校办学有特色,为各类学生迸发创新力提供了舞台。每期学生获全国、市、县各种奖1000多人次。我校发展的事实证明,个性化的学校是最有生命力,也是最有竞争力的学校,没有个性的学校将在教育和学校之间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没有生存之余地。有了学校的个性化,才会有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适应差异,尊重个性,发展特长,增强优势,才能产生有独特风格的教师,才能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并且能够引导社会发展的、创新的、和谐的,并且具有个性的人。
二、发挥课堂作用,创新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脱离社会生活、偏重知识灌输,严重阻挠了师生双方心智的发展以及良好的情操、意志、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极端的升学压力下发生位移,教学方式呆板,目标缺失、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要割除传统教学的弊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能力、个性乃至全体教学的培养目标,应高扬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寻求以创造而不是以记忆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价值取向。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形成和创新潜能开发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抓住实施新课程的契机,根据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新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了自学辅导式、问题探究式、研究性学习式、情境陶冶式互动交往式等等创新教学模式。在创新教学模式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重培养能力的过程;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创设生动、活泼与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多向思考、科学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现以自学辅导式来说明。这样的模式:(1).指导思想:学生自主,是主角;教师引导,是配角。
(2).对教师的要求:精讲少讲,只讲思路、方法、难点、易混点,每节课教师所讲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
(3).教学程序:①设情景或设问题;②学生根据自学案或问题大纲自学;③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归纳出普遍性疑问,然后对这些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解疑,④教师答疑总结;⑤学生训练。
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和教法,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塑造。有了这个“本”和“主”,学生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找到自我,自我做主,自我选择,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有了这个“本”和“主”,他们才能动起来,而动起来才能有力量,才能以苦为乐,以累为乐,以难为乐;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那沉睡的力量就能被唤醒,潜伏的智能就会被发掘,压抑的创造才就会被张扬。在这种创新教学模式中还应强调以下两点: 1.还学生以自由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创造力;才能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可见,自由是创新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还学生以自由。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充分思维的必要条件, 是学生创新的前提。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设情景, 设计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有思维空间的问题上;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操作,自己探讨推导,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要让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 全身心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中,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其次,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行探究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保证。教师要避免提出问题后学生无思维时间马上回答的现象;克服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安全受教师控制、学生主动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学习时间被忽视的倾向;改变学生缺乏自我选择学习的机会、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状态。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 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 主动参与便是学生创造性成长的开始。主动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要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机制。教学中, 我们刻意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让学生体验成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3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素质, 最初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性质, 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这一传统教学方式在内容上的补充、方法上的改善、形式上的扩展,也是创新教育积极追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际、检验于实际;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动脑能力和独立操作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实际中经历挫折,体验创新的艰辛和发明的困难,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创新人格和突出的创造才干。创新教育的许多成果都是在课外活动中取得的,这说明课外活动对创新教育大有助益。我校特别注意了以下两方面:
1.课内外相结合。课堂上,单纯的知识的传授并不能自动生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及其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投入,才能发现问题,产生创新意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探索、研究,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外重视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就能把学生的自主创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社会和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重要一个环节。2.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搭建平台。学生的创新活动要有一个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为此,学校要为学生的各种活动创造条件。我校组建了西歆文学社等文艺社团组织,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还每周举办全校性的专题讲座,这些都给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机会。另外,还开设了如实验课、综合劳动技术课、专题研讨及课外发明创造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都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欲望与发挥其创新能力。
第四篇:消除中小学生灰暗心理的途径和方法
如何消除中小学生灰暗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应抓好六个方面的引导。
1、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学生要不断成长进步,就必须有全面看问题的心理意识。“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学生只有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才能在克服缺点中不断完善自己,学生只有正视自己的优点,才不会骄傲不前,也不会自暴自弃,特别是现在“普九”中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受挫能力脆弱,思想认识很容易走极端。“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因学习基础差而辍学放弃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都是学生心理偏差导致的结果,也正是这一不健康心理的影响,给各类学校带来了巨大麻烦。老子说:“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只要我们教会了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待自己,就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善于自我控制调节情绪的能力。喜怒有常,喜怒有度。即情绪的流露表现为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同的情绪适合不同的时间场合。差生在某堂课上因受老师赞扬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学习的事便在教育教学中已屡见不鲜。由于中小学生心理的不成熟,情绪极不稳定,极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困扰而无法自拔。我们务必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可塑性强这一特点,教会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恰当地开展一些活动,转移注意力,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开心或喜爱的事物上去。或者采取合理发泄的方式将心中郁闷的情绪发泄到适合的对象上去。同时教会学生控制情绪,保持正常心态。
3、培养学生抵抗挫折的承受能力。挫折是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遭受到失败或损失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挫折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不同的人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中学生面对学习成绩差,违纪等挫折经常不知所措,出现辍学、旷课、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的现象。因此,必须让学生懂得挫折是难免的,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而且挫折具有二重性,一定条件下的挫折可发挥其积极作用,关键在于自身的认识和把握,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重新振作起来才是明智之举。“失败是成功之母”正说明了这一道理。面对挫折,可以教会学生三种方法:一是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不畏挫折的气概,一个人有了理想就会有跌倒之后重新站起来的勇气;二是冷静对待挫折,挫折降临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冷静对待面前的挫折,就能从挫折转向成功;三是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疏导和请求同学、家长、亲友、教师予以帮助。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个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是不可能有巨大成就的,中小学生尤其需要自尊心和自信心来支撑自己的精神生活。所以,我们要从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首先,要帮助学生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自己突出的优势和长处,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学生都会在不同阶段或不同事件中表现出自己的闪光点来,这便是培养学生自尊和自信的突破口,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能我行。其次,要帮助学生多创造成功的记录。教师可多开展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自尊自信心。再次,要把学生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上升为国家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教师要结合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活动,如升旗仪式、奥运会、参观当地的一些建设成就等机会,升华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培养学生善于去培植真挚友情的能力。友情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之一。有位哲人这样评价友情的重要性: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一个孤独寂寞的学生是无法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的。注重发展真挚友情还可以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与他人友好协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但在学生交往过程中存在交往不慎不讲原则等错误做法,结果交上了一些“损友”,有的甚至在哥们义气的误导下走向违法犯罪之路。据媒体报道:xx年万州某校一高中毕业生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后,邀约四个同龄晚上在一酒店海吃海喝后,醉熏熏地走向发廊,与老板讲好一人带一个小姐回家过夜。走在半路,一当地有名的餐饮老板的儿子觉得小姐不够漂亮,返回要求老板更换了几个后,仍觉不如意,在与老板争执中大打出手,砸店内的东西,用短刀将店老板刺伤,肠子外流,当公安赶到时,为首份子口出狂言:“你今天抓我进去,明天我就会出来……”令公安警察十分尴尬。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以真诚去换取友情,以宽容去维护友情,以原则去纯化友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情,让友情之火温暖照亮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每段航程,而不被社会某些丑恶现象所扭曲心理。
6、教师要创造条件优化学生的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性格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成绩身心健康能力的提高都有直接作用。每个人身上往往都有某种性格的优点又是某种性格的缺点,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对他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目空一切,自卑自馁,胸无大志,放任散漫,胆怯懦弱,情绪大起大落,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艰苦性等等,都是中小学生中暴露出来的关于性格方面的心理偏差。对于这些问题,要教会学生以下方法克服:一是扬长避短,即充分发挥性格中的优势,从而达到完善性格的目的;二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良好性格培养的过程,注意日常行为,把生活小事做好,对学生性格的改善至关重要;三是加强自我教育,教会学生多作自我剖析,自我批评消除中小学生灰暗心理的途径和方法的相关参考:·语文教研组工作小结
·感恩,我们在行动——高中老师演讲稿
·教师演讲稿——春风化雨
蜡炬成灰
·教师演讲稿——人生的选择
·教师七一演讲稿
·教师节演讲稿——做老师真好
·新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演讲稿
·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稿
到
教师演讲稿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第五篇:消除中小学生灰暗心理的途径和方法
如何消除中小学生灰暗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应抓好六个方面的引导。
1、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学生要不断成长进步,就必须有全面看问题的心理意识。“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学生只有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才能在克服缺点中不断完善自己,学生只有正视自己的优点,才不会骄傲不前,也不会自暴自弃,特别是现在“普九”中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受挫能力脆弱,思想认识很容易走极端。“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因学习基础差而辍学放弃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都是学生心理偏差导致的结果,也正是这一不健康心理的影响,给各类学校带来了巨大麻烦。老子说:“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只要我们教会了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待自己,就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善于自我控制调节情绪的能力。喜怒有常,喜怒有度。即情绪的流露表现为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同的情绪适合不同的时间场合。差生在某堂课上因受老师赞扬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学习的事便在教育教学中已屡见不鲜。由于中小学生心理的不成熟,情绪极不稳定,极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困扰而无法自拔。我们务必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可塑性强这一特点,教会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恰当地开展一些活动,转移注意力,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开心或喜爱的事物上去。或者采取合理发泄的方式将心中郁闷的情绪发泄到适合的对象上去。同时教会学生控制情绪,保持正常心态。
3、培养学生抵抗挫折的承受能力。挫折是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遭受到失败或损失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挫折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不同的人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中学生面对学习成绩差,违纪等挫折经常不知所措,出现辍学、旷课、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的现象。因此,必须让学生懂得挫折是难免的,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而且挫折具有二重性,一定条件下的挫折可发挥其积极作用,关键在于自身的认识和把握,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重新振作起来才是明智之举。“失败是成功之母”正说明了这一道理。面对挫折,可以教会学生三种方法:一是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不畏挫折的气概,一个人有了理想就会有跌倒之后重新站起来的勇气;二是冷静对待挫折,挫折降临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冷静对待面前的挫折,就能从挫折转向成功;三是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疏导和请求同学、家长、亲友、教师予以帮助。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个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是不可能有巨大成就的,中小学生尤其需要自尊心和自信心来支撑自己的精神生活。所以,我们要从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首先,要帮助学生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自己突出的优势和长处,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学生都会在不同阶段或不同事件中表现出自己的闪光点来,这便是培养学生自尊和自信的突破口,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能我行。其次,要帮助学生多创造成功的记录。教师可多开展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自尊自信心。再次,要把学生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上升为国家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教师要结合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活动,如升旗仪式、奥运会、参观当地的一些建设成就等机会,升华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培养学生善于去培植真挚友情的能力。友情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之一。有位哲人这样评价友情的重要性: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一个孤独寂寞的学生是无法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的。注重发展真挚友情还可以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与他人友好协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但在学生交往过程中存在交往不慎不讲原则等错误做法,结果交上了一些“损友”,有的甚至在哥们义气的误导下走向违法犯罪之路。据媒体报道:XX年万州某校一高中毕业生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后,邀约四个同龄晚上在一酒店海吃海喝后,醉熏熏地走向发廊,与老板讲好一人带一个小姐回家过夜。走在半路,一当地有名的餐饮老板的儿子觉得小姐不够漂亮,返回要求老板更换了几个后,仍觉不如意,在与老板争执中大打出手,砸店内的东西,用短刀将店老板刺伤,肠子外流,当公安赶到时,为首份子口出狂言:“你今天抓我进去,明天我就会出来……”令公安警察十分尴尬。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以真诚去换取友情,以宽容去维护友情,以原则去纯化友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情,让友情之火温暖照亮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每段航程,而不被社会某些丑恶现象所扭曲心理。
6、教师要创造条件优化学生的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性格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成绩身心健康能力的提高都有直接作用。每个人身上往往都有某种性格的优点又是某种性格的缺点,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对他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目空一切,自卑自馁,胸无大志,放任散漫,胆怯懦弱,情绪大起大落,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艰苦性等等,都是中小学生中暴露出来的关于性格方面的心理偏差。对于这些问题,要教会学生以下方法克服:一是扬长避短,即充分发挥性格中的优势,从而达到完善性格的目的;二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良好性格培养的过程,注意日常行为,把生活小事做好,对学生性格的改善至关重要;三是加强自我教育,教会学生多作自我剖析,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