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班主任进行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农村初中班主任进行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农村子弟成才的首要因素。本课题组成员在农村初中经过近一年的搜集调查访问观察实践,认为可以通过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四方面的途径对学生施加影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四管齐下,多法并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教育,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目前,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已广惠农村学子,经济问题(上不起学)已不是制约农村子弟上学成才的关键。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农村子弟成才的首要因素。现时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自私、任性孤僻、自制力差、焦虑暴躁、逆反厌学、冷漠麻木、贪图享受、拉帮结派、口是心非、早恋成风等心理问题。加强农村地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本课题组成员在农村初中经过近一年的搜集调查访问观察实践,特作本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一.社会途径
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中,教师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班主任是个级别最低的主任。但他们承载的期望和责任绝对超值。他们承载的是社会的明天。在当今这个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人的精神、人的心灵的问题。怎么解决?靠法律吗?笔者认为法律解决不了,军队也解决不了,还是要靠教育,靠千百万教师,靠成千上万个班主任。
班主任,尤其是农村初中班主任,责无旁贷。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成长最急剧、最不稳定、最叛逆时期。农村初中班主任一定要依托学校,竭力通过社会途径对正处于生理心理骤变期的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明辨是非,健康成长。
1.警示法:班主任通过学校邀请派出所、司法所等有关部门人员到校给学生做法制报告,有条件时也可到“少管所”去听现身说法,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得知识、受到震撼,起到警示作用,从而明辨是非,驱除金钱至上、好逸恶劳的不良心理。
2.熏染法:班主任通过学校邀请退伍老军人、社会成功人士到学校演讲,忆苦思甜,说成功路,行报国志,让学生受到熏染,懂得守纪明责,感恩回报,不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3.监察法:班主任通过学校聘请各村热心教育的开明人士作学校“监察员”,对遍布在各村角落里的游戏厅、黑网吧进出学生严密监管,一经发现批评教育或通知家长、学校,齐抓共管。这样形成合力才不至于让学校的正面教育前功尽弃,毁于一旦。
4.实践法:现在学生大多娇生惯养,虽身在农村却未下过地,更未体验过劳动的苦乐。班主任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实际,观察访问工厂村企,让学生亲身参与家务农活,体会劳动的甘苦,认识到劳才有获,劳者才能生存,劳动是人的本分。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生活本领和生存能力。
以上是班主任通过社会途径上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影响的做法。
二.家庭途径
农村初中班主任要深入学生家庭,家校同心,共同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先成人,后成才”,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成人”,这一环节可以说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和谐、美满的家庭能造就学生健康的心理。而生活的实际远非如此,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不要说小小少年,成年的大人又有几多能禁得住诱惑,抗得住打击?尤其对于相对贫困的农村人而言,人们更是把发家致富当作第一要务,再冠以“一切为了孩子”的高调,于是乎,“留守儿童”日趋普遍,父母离异司空见惯,问题少年越来越多……家长们还坚信:只要我挣钱供你,你一门心思给“我”搞好学习就行!所以,只要学生成绩搞不好,轻则厉声呵斥,重者拳脚相加,动辄就以“别给我上了”威胁。再加上有的家长吃喝吸赌、出尔反尔、谩骂成性,学生简直就是在炼狱中煎熬!不要说心理了,身体能健康成长就不错了。
当前,国家把“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三农”兴才能国昌盛。我们农村初中班主任更要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这一使命。每位学生都有个性的差异、心理的差异,这源于每个家庭的差异。班主任一定要深入学生家庭,详加考察,多做工作,通过与家长沟通,以达到如下目标:
1.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点:品德教育,习惯培养,成人为本。
2.家庭教育的三大任务:
(1)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事学习习惯,保障孩子成才。牺牲高分,也要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
(2)营造和谐理想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成才。宽容孩子成长中的失败,允许孩子犯错误,把孩子当作孩子;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智囊、助推器,而不是孩子的主宰、主人、代行器。
(3)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成才。天生我人必有才,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都可以优秀。方法不当,再多再浓的爱也无济于事,甚至成为孩子成长的毒药。
家长是孩子最可依靠、依赖的人,通过家长参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最朴实、最有效的途径。在实践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家校互访法:老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电话通讯宜常联系,家长也要趁适当时机或定期到学校询问,与老师交流。此法意在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老师适时解决。
2.交朋友法:班主任要主动和家长交朋友,家长要积极和学生交朋友,彼此都成了朋友,学生不会再怕老师告状,回家挨整,家长不会再忌讳老师居高临下,横加指责。这样一来,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益。
3.倾心倾听法:面对子女(学生)时,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对待子女(学生);要侧耳倾听,倾心相听,多包容。尤其是无关原则的问题,要随声附和。倾心倾听是与学生交朋友的第一步。
三.教师途径
(一)班主任牵头
班主任在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这是因为;
1.一个初中生三年学习中最直接的管理者、责任者是他的班主任。
2.一个班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
3.在目前条件下,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最多的教师是班主任。
说一句毫不夸张的话,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农村教育的成败,“三农”未来发展的兴衰。这不是笔者的发明,世人皆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据笔者和课题组成员经验,认为农村初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采取以下方法:
1.心理诊断法: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学生,仅凭经验和表面印象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诊断,是了解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心理诊断是对学生的需要状况、学习条件或缺陷的科学描述或分类,从而搞清楚他们所出现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确定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2.心理辅导法: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班主任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心理辅导活动结合在一起,也可以与班会或其他班级集体活动或团体活动结合在一起。有条件的话,更应该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
3.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教育。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多从政治理论、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的角度,在他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社会行为规范的养成。(班主任)一般采用宣传、说教、批评、表扬、提供榜样、纪律约束等方式。心理辅导咨询是从社会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医学的角度,以人为本探讨人的内心世界。通常采用交友、亲情、倾听、接纳、参与、鼓励、辅导、训练等方式,注重在自律的基础上,强调人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完美,助人自助自强。
4.阅读沐浴法:阅读名人传记、名著佳作,让学生在榜样的熏陶下,感知更广阔崇高的人生,让心灵得到沐浴,使心灵更强健。班主任培养起学生读书的习惯,相当于在每个学生心中安下了成长的助推器
5.悄悄话信箱:有些学生内向,不敢咨询或主动找老师帮助,班主任就以这种暗中往来的方式去打开帮助他们打开封闭的心房。班主任可以接受学生的悄悄话、便条、信笺,班主任更宜主动给学生写便条、便笺,嘘寒问暖。大爱可无疆,能融化心灵的冰墙;大爱无痕,可润物细无声。
(二)科任教师协同
常言说:“人心齐,泰山移”、“丑不丑,一合手”,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班主任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每一位任课教师,学校的每一位领导、职工都是同盟军,班主任一定要凝聚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心力。
1.协调法:班主任不可能每一堂课都与学生打交道,更不能时时处处与学生在一起。要经常与各位老师联络,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出发,齐抓共管,发现问题,及早预防、解决。
2.攻心法: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每一位老师也都有自己喜欢的学生,针对科任教师优势,利用这一优势资源,通过科任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
3.激趣法:兴趣是人健康成长的永久动力。科任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和人格魅力,八仙过海,各尽其能(显神通),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4.导师制:根据学生的情况,为每个人建立一份档案,分门别类地承包给每一位科任教师,由他们负责所承包学生的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工作。承包的责任人实质上就成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导师。形成制度,学生定将受益终生。
四.学生途径
陶行知老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老先生也说:“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能力,才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虽然学生有其局限性,不过当今时代的学生毕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独立性强。班主任应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完善和调整心态,让大家教育大家,让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效果。常见的方法有:
1.自助法:班主任、语文教师可以日记、周记、月记形式定期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写信。既可以完成自我反省,也可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当然也方便老师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着自己长大。
2.表演法:当班主任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某种不良的倾向时,因势取材,编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完成角色互换,明辨是非,心理成长。这种方法为学生喜闻乐见。
3.互助法: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学生叛逆家长,叛逆老师,但他们不叛逆同龄人(朋友),他们之间往往心贴心,无话不谈。班主任要做好媒介,指导、组织学生互助,这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效的。
4.泻压法:实践表明,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烦恼、压力。当我们现时现地运用的一切干预措施一时不能凑效,班主任还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排泄方法。
(1)吼叫法:找一无人处,让自己放肆的吼、叫、骂、哭一场。
(2)野蛮体魄法:狂跑、狂跳、狂踢(球)。(注意安全第一)
(3)暂时放下法:蒙头大睡,痛饮美食,看惊悚小说,武侠小说等。
(4)长友倾诉法:找你亲近的信任的家长、老师、朋友倾诉。
(5)自我倾诉法:写日记或对着某种自己喜爱的物品(狗、猪、花、树等)倾诉。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幸福,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这是二十一世教育的追求,也是我们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践探索的追求。这一追求实现的那一天,必定是农村孩子的大幸,“三农”之大幸,国家之大幸。
第二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分析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中学生而言,心理健康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不但要求学生有较高文化、技能水平,而且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中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将来的成才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担任重要角色,如何提高班主任对中学生心理教育的效果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班主任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分析
1、鲜明的针对性
班主任接触学生时间长,次数多,对学生了解较全面,较深入。在心理健康的内容选择上具有针对性。专职心理学教师一般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各年级各班进行心理学知识讲授和心理健康训练,具有广泛性、普及性的特点,而班主任则可根据本班的整体情况和突出问题、个体特点进行有选择性的讲授、训练和矫治。在个体施教上,班主任更具有针对性,这是专职心理学教师力所不及的。专职心理学教师所教班级多,人数多,侧重于“面”上的教育,即使有“点”上的教育,那也是极个别的,很特殊的学生。而班主任由于工作重点和角度不同,更多的是“个体”的教育与辅导,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更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灵活的选择性。
2、时空的灵活性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既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既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既可利用较长的时间,如入学教育和班会时间,也可利用较短的时间,如课间休息和放学之后。在空间与时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专职的心理学教师局限性较大,时间和空间基本上限制在上课的节次和上课班级,在个别辅导上即使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但这种灵活性是远不及班主任的。
3、防治的系统性
班主任带班一般为三年,初一到初三,高一到高三。这就为班主任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条件。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各阶段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全程式的系统的研究与教育。而专职心理学教师由于学校人力和物力、课程与精力等因素的限制,大多只在起始年级开设心理学课程或在关键的时段(如毕业前夕)作心理辅导,对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关注不够。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厌学心理
在中学生中存在较多的厌学现象,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对学校、对老师态度冷漠。一提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苦闷、焦躁,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抄袭,考试舞弊,严重者逃学、辍学。
厌学原因十分复杂。有的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学习目标极低而且单一,学业基础差;有的遭受到批评、指责和冷落,超过了他自身的心理承受力,以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有的智力偏低,接受能力较差,造成学生基础差,有时虽有上进之心,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有的是因教师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水平低下,教学态度粗暴所致。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上的区别。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心理障碍,自卑的学生感到自己无能,并且自感无力克服。表现为胆小,不敢与人交往,不相信有能力,不敢与人竞争,不敢抬头挺胸出现在同学面前,总是怨恨自己。自卑对人的影响是:使可能变成不可能,使可能不大变得毫无希望,使自己不断走向退缩。
3、考试过度焦虑心理
学生参加考试应当有适度的焦虑。不同程度的焦虑,对考试有不同的影响。焦虑程度适当,有利于促进复习,有利于考出好水平。焦虑程度太低,会使学生对考试满不在乎,骄傲自满,粗心大意,考不出好水平。焦虑过度则使学生坐立不安,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比较紊乱,看不清题意,解题容易出错,不能发挥正常水平。
四、班主任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分析
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原则,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班主任完全能够,也应该开展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上文分析的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1、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
对中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知”是“行”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学生对自己的心理世界永远是混沌的,行为往往是盲目的,一遇到心理困扰便显得无所适从。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大有好处,他们按照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学习,学习成效就会有所提高。了解了记忆的规律,学生就有可能上课更专心,更好记住应记的知识。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学生的思维就可能更开阔、更敏锐和更富有创造性。
掌握一定心理学知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解答他们在思想和日常生活上的疑难问题,从而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性格的了解,从而矫正自己的不良性格,完善自己的性格。了解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从而主动把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改变学生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学生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了解了同学及其周围人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不同性格类型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增进与他人的友谊。
2、营造班级文化,优化群体心理
班级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只不过它的内涵有所不同而已。班级精神文化包括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和心理文化。如果班主任从优化班级群体心理来构建班级文化的话,则应抓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四个方面的文化建设。相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来说,这四个方面具体化为:营造整洁、舒适的教室空间环境,营造民主、严明的法治环境,营造团结、和谐的班级人际环境,营造健康、美观的艺术环境。
班主任应充分认识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班级文化的内容体现了班主任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的主旋律,体现了全班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班级文化的形式,浸透了班主任的审美价值和学生的美学追求,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体现了班主任心血和学生智慧,班级文化建设的结果是班主任综合能力的体现和学生自我教育成果的展示。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是隐性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虽不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但只要学生关注它、思考它,那么它就对学生进行着教育,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教师。如果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外表形式上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秩序混乱、行为粗俗、物品狼藉,而团队内在精神上则呈现出缺少凝聚力和文化氛围。
3、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心态
要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认识、意志、情感等心理品质,除了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耐心细致的辅导等之外,还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出封闭的单元住宅楼房,走向社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社会适应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扩大社会接触面,拓宽社会知识面,可以打破从校门到家门的封闭式生活而给学生造成的胆怯恐惧等心理状态,从而能较好地适应各种外部环境。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许多中学生不善人际交往,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必然要与社会各阶层人士接触、交往、了解,在这些交往中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公关能力,帮助学生克服面对新环境或初次结识的人表现出来的紧张、自卑、孤独、抑郁、畏惧、烦闷等不健康心理。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意志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参加诸如社会调查、学工学农等主题活动,经受艰苦的劳动磨练,严格纪律的训练和各种挫折的打击,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克服独立生活能力差、挫折耐受性差、害怕困难等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勇气以及乐观开朗、团结协作的品质。
第三篇: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
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得以不断变革与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从而又攀新高。然而,这却给我国小学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蝴蝶效应。他们开始在学习、生活和适应社会等各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且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以农村为研究视角,就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背景、以及应对措施等各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述,为顺利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文本指导。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社会各主体对于小学生心理活动在其许可范围内能够达到最佳功能状态所进行的心理指导性教育。一般来说,小学生心理健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与特征:一是心理特点符合其年龄特点;二是情感稳定;三是人际关系较为和谐;四是强大的自控力;五是有正常智力;六是适应能力较好。那么,现如今我国农村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背景是什么?它还存在有哪些问题呢?我们又能采取何种途径与方法来发展我们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背景 1.理论背景
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不同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根据这些纲领性文件可以看出,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由于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相比还是相差甚远,那么在农村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可谓是势在必行了。2.实际背景
近些年来的一些问卷调查表明:现如今我们竟有90.3%的小学生已经开始出现易怒、任性、嫉妒、自卑、抑郁、厌学等心理问题。这是因为在广大农村,多数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且工作繁重,从而以错误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得孩子的心理不能得以健康发展。同时,农村小学教师心理知识的缺失也是造成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农村以科学的途径和方法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认识不清不重视、行动迟缓迟观念
尽管这些年来农村小学在尽力跟上时代步伐、随上国际育流,然而在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是模棱两可、应付了事、不予重视,游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浪潮之外。这主要还是缘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识,而且教育观念与城市相比还是太过传统化了。比如说,“教师中心”的观念还在小学中坚守阵地,迟迟不肯退去,使得小学生性格压抑,一味顺从,出现心理问题不能得以有效解决;又例如,我们一直以来都狠抓的“应试教育”,更是认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一味地为升学率而教育学生,从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就“雷声大、雨点小”了。2.缺乏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是十分需要专业化的教师人才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更是明文规定:“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可是,我们农村的小学是怎么做的呢?不难知道,我们农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的。他们来源复杂不稳定,且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还是无证上岗。因此,我们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是相当薄弱的。3.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育化
一直以来,心理健康教育都在和学科教育纠缠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也一直是处于学科教育的从属地位,是为学科教育而服务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讲授也是形式化、机械化地向学生灌输理论性知识,很少或较少地将理论知识与心理辅导的实践相结合。这就致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同虚设,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难以健康发展。4.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
在农村,大部分的小学还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教师往往就将思想品德中的道德教育当做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了。甚至于已经开设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也往往会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将其引入德育化的万丈深渊。我们可以说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对其心理健康的成长大有所益。然而,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与德育教育等同起来了。
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了解,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它到底有多薄弱,这也就是现如今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将发展农村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了。
二、发展农村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国家层面
从国家角度来看,一是国家相关部门要下达一些关于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以便于学校按照文件的指示来更好地投入到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去;二是要建立一些专门组织来对各个小学是否对小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大监察力度,使得学校能够对此教育持之不懈地坚持下去;三是要要完善一些保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得以合法化,且受到法律的保护。2.社会层面
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是要建立一些自发性组织来对农村的小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二是要使社会媒体们伸出援助之手,多多开播一些关于心理健康与辅导的节目,扩大对小学生的辅导力度;三是一些网站应该安排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网页发放在网上以供小学生来浏览学习,实现自我心理的赎救。这样,就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地成长与发展。3.学校层面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小组长,并由教务处、大队部、班主任以及心理辅导员等人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组的带领下,制定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目标及任务,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同时,可以设立专门针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室,使得学生们有任何心理问题可以前来咨询。而且,这个小组还可以再设立一些评估监察分组,督促并监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力度,同时可以对本周、本月或本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做好下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班主任而言,更要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不太严重的心理疾病,并及时将个别突出的学生转交心理咨询辅导室,以至于不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2)开办家长学校,实现家校合作
我们都知道,在农村大多数的家长还是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的,而且他们并不太把心理健康当作一回事儿。在他们看来,孩子们身体的健康才是最大的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总会挂在他们的嘴边。然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心理问题他们都不是怎么会关注的。同时,农村的家长们经常会以错误的教育方法来管叫自己的孩子,如棍棒教育的非打即骂,这样就容易使得孩子与家长出现隔阂,造成孩子良好性格的缺失,从而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因此,我倡导学校开办家长学校,使得家长们认识到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学会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其中,开办家长学校的形式可以是举办一些公共讲座对家长们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可以是观看教育片,学会与孩子们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可以是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增进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减少摩擦,更能减少心理问题。通过家长学校的开办,可以使得家长们更能理解孩子,也使得学生们的心理得以健康成长与发展。(3)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系统
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开办心理活动课,并按照不同年龄段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使得他们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定期开放校内的心理咨询辅导室,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有地方去治疗自己的心理疾病。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系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4)营造良好并合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环境
营造良好并合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环境有两点要求:一是要营造良好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二是要营造良好的学校精神文化环境。在营造学校物质文化环境时,学校应尽可能心理化:如设置一些暖人心易的标语,举办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校园黑板报、班级墙报等;还可以积极召开主题班会、校园广播、集体讲座等。而在营造学校精神文化环境时,要注意加强校风、班风、学风这三风的建设;而且,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要自己的新形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5)加强对学校教师的心理辅导,大力支持心理教师的工作
学校应该经常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普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心理咨询的技巧,强化教师的心理品质,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处理。同时,学校对于心理咨询教师所开展的日常工作必须大力支持,并对其工作加大投入力度。(6)建立短信息平台
在农村,由于信息较为闭塞,因此我建议学校建立一个短信息交流平台。在这个交流平台上,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平时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互相倾诉总比他们都压抑在心里要的很多;学校也可以通过短信息交流平台了解学生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上的困难,从而减少心理疾病的滋生;同样,家长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与孩子互相交流,了解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及时地帮他们疏导心理上的难题。而且,我觉得社会也可以参与进来,集思广益,为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献计献策。这样,学生、学校、家庭及社会四位一体的信息交流平台就为减少小学生的心理疾病的发生奠定了基础。4.教师层面
(1)教师自身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培训
在农村,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还是十分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们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了。通过定期的培训,教师掌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将会与日俱增。同时,加强教师理论的学习,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也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在帮助学生们疏导心理问题时,教师们你才会更加专业,更加有经验,做起来也会得心应手,也就更能杜绝学生们的心理疾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下去。(2)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其适时地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层面。例如,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挖掘其中潜在的心理教学内容,适当地巧设环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的心理氛围,从而在心理上就为小学生学习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
(3)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性评价
对于学生,教师必须做出合理、正确、公正的评价。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而言,只有合理性的评价才能帮助他们塑造一个健康的性格。如果对于学生们的评有失偏颇,这会使小学生在心理上就否定班级、否定班级,甚至是否定教师。这样,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阴影,从而使得他们性格扭曲,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5)开展多种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既然心理健康教育如此之重要,那么教师们就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此教育。一是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同时由于少先队活动的趣味性、活动性、交流性从而更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实效性;二是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开办主题班会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得小学生更能印象深刻;三是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心理活动课来帮助学生们解决心理问题;四是教师可以通过成立心理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当心理委员一职,在其领导下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们藕池互相讨论学习如何才能保持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学写心理日记,让他们在日记中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与教师相交流,从而共同克服心理上的困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心语赠言”、“心理热线”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五、家庭层面
(1)家长应经常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相交流
对于小学生而言,除了在学校待的时间最长以外,剩下的就是在家的时间了。要想使孩子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家长应常常与孩子进行精神上的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例如,家长可以与孩子通过互传字条、互做游戏以及一起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在孩子心理上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及时地发现,并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2)家长应多多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家长平时应该多多关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料,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水平,从而学会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难题。(3)家长应与学校、老师时常保持联系
与学校、老师经常保持联系,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到孩子近期的最新动态。思想上有没有变化,有没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难以克服等家长都可以及时知道,从而与学校、老师一起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发展。
总之,对于心理健康水平较为低下的农村小学生而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减少一些严重的心理障碍。这样,就能够使得小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能得以更完善的发展。在此,我希望通过本文论述的途径和方法是真的能够在心理上帮助到农村的小学生使他们得以远离心理疾病。参考文献
【1】唐红波,陈俊 刘学兰.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8.
第四篇:浅谈初中生命教育方法与途径(庄怡庆)
浅谈初中生命教育方法与途径
晋江市平山中学庄怡庆
开展生命教育,将有效地培学生强烈的生命意识,激起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的激情。生命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一种创新性教育,一种互动性教育,一种生活教育,一种尊重教育,一种理解教育。归根到底他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成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真爱生命,构建生命意义的能力遵循生命运动的规律,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意义,使学生的生命能够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和谐的发展。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学生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可贵,实现每个人独特的价值,生命教育的目标、基础层面是教人珍爱生命,更高的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如何开展生命教育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一.设计课程,学科渗透
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为了保证生命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专门对生命教育课程进行了设计,制订了方案,把生物渗透作为主要的实施途径,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积极开展生命教育“进课堂”活动,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巧妙地引入生命教育的内容,找准切入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真正的成为学生张扬生命、释放生命活动的场所。
二.感悟生命,感恩母爱
为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生命诞生的神奇与可贵,感恩父母的关爱,从而懂得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热爱生命,真爱生命,“感悟生命,感恩母爱”为主题的活动分3个内容:成长故事、感悟生命、感恩母爱。活动触及了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及家长、老师强烈的心灵震撼。同时可以教师节,重阳节开展感恩活动,使学生学会感恩师长,奉献爱心。
三.家校携手,关注生命成长
通过家长会向家长阐述了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目标和要求,并指出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视野,更应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命题,希望全体家长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生存质量,能适时的对孩子进行感激教育,感恩教育,让孩子正在懂得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爱生命,学会关怀、悦纳和包容别人。
四.热爱生命教育。
通过录像,举实例,使学生懂得生命是有价值的,正确理解生命的含义,知道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通过开展“真爱生命,健康发展”演讲比赛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知道应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通过“远离毒品,健康成长”主题班会,学生了解了毒品的危害,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懂得了如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通过“防火自救”提高了防火意识懂得如何防火灭火,认识并学会使用灭火器,理解了火灾中各种逃生的自救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如何镇静应对突然袭来的自然灾害”主题班会通过一些影像资料,结合四川地震,想孩子介绍地震时应如何躲避,发生水灾、大风和沙尘暴时应如何做,学生还了解了如何在高温中防中暑,雷雨天如何避雷击,冰雪天如何防冻伤。
五.社区实践,融入生活
把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主体,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和情感,获得生命的健康成长。可织学生去敬老院等社会机构参观访问,开展敬老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意识。此外为了教育学生应付突发事务,可组织“地震逃生演练”训练,模拟演习,明确如何做到临危不乱,训练学生互相帮助,合力逃生,此外还模拟了马路环境,偶遇陌生人等情境,考验学生的应对机制,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还可开展征文比赛,写警示语,制作手抄报,知识竞赛等都是行之有效形式,强化了生命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懂得了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丰富的,要热爱并珍惜生命,不应轻易放弃生命等。生命教育这一新型课题实施以来,老师和学生们共同感受着生命的美丽,共同珍视着生命的可贵,共同呵护着生命的脆弱与绚丽。
第五篇:探索消防部队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的方法途径
为适应部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提高公安消防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2007年8月,公安部消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心理工作的意见》,这标志着消防部队心理工作理论与实践己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从实践过程来看,当前基层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因青年官兵心理障碍问题末被及时发现和疏导而引发的案件、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部队安全稳定。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单位领导对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意义、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工作一阵风的现象较严重;大多数单位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工作不规范的现象较普遍;有的主管部门对组织部队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责任不明、目的不清、措施不力,工作表面化现象较突出等。为适应新形势下灭火救援任务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提升基层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质量,探索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青年官兵的身心发育正处在这一阶段,认知、鉴别、自控和调适能力相对较弱,极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属于典型的心理障碍多发群体。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对官兵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繁重的消防安全保卫任务使广大官兵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基层消防官兵在执行灭火战斗、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以后,脑海久久出现亲身处置过的惊险、恐怖场面,长期心有余悸、惶恐不安等。随着官兵来源的成份越来越复杂,思想状况也越来越活跃,青年官兵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文化生活负面影响对官兵干扰不断增多,迫切需要加强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特点规律及应对措施的研究,尤其需要重视官兵心理问题。通过剖析部队近年来发生的案件和事故,大多与青年官兵心理障碍逐步郁积和得不到及时化解有直接关系。这也说明,产生心理障碍后,如果错过最佳时调节期和治疗期,就会由一般的心理障碍,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会对官兵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重视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加强消防部队建设、圆满完成各项消防安全保卫任务的客观要求,是落实从优待警、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做好经常性管理和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有益补充。各级要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符合部队实际、适应官兵特点的心理工作方法和途径,确保广大官兵始终保持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圆满完成各项消防安全保卫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二、加强教育,注重引导,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新理念。在新时期,一方面,部队官兵尤其是青年官兵在利益调整、竞争加剧、环境封闭、训练艰苦等现实条件下,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很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少官兵对于心理健康问题还存在着“四不”现象,即有了心理问题不知道,知道了又不在乎,即使产生了痛苦感也不敢说,别人发现了还不承认。这些官兵之所以存在此类心理问题,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观念滞后。因此,要使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必须首先在帮助官兵树立心理健康新观念上下功夫。一是纠正官兵对心理健康不重要的观念。科学研究早就发现,人的生理与心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我国古代中医学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只有将生理与心理视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才能正确认知在我们自身发生的一切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更进一步地说,官兵个体生理的疾病,常常有心理因素的作用;而心理的疾病又很容易催生生理的病态。二是树立官兵心理健康与思想健康紧密联系的理念。心理健康是思想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主体具有健康的心理反映活动,才能保证其所形成的观点、立场及态度等符合客观实际,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而思想健康又将有力地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合作,多管齐下,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机制。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要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深入下去,就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使这项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从消防部队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当前应主要建立健全如下机制:一是建立支、大、中队官兵心理问题三级预警体系,预警体系的主要功能就是及时而准确地发现官兵中己出现或潜在的心理问题。预警体系主要由依法组成的三级工作小组构成,即中队有骨干信息小组,大队有心理咨询小组,支队有心理医生参加的心理教育和疏导领导小组。预警体系的工作程序是,中队骨干信息小组发现问题,应迅速将其整理上报大队心理咨询工作小组,大队工作小组将调研后形成的基本结论上报支队工作小组。支队工作小组一方面进一步对下面反映的信息进行研判,制定工作对策,指导实施教育与疏
导方案;另一方面,及时将研判的信息呈报上级政治机关,以使上级机关掌握情况,必要时给予各种支持。预警体系作用发挥的效能如何,直接关系到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所以,必须做做到组织落实、职责分明、反应快速、情报准确。二是要建立官兵心理档案。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心、情况分析等方法,摸清官兵的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征,由卫生
部门或在专家指导下做一些必要的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要紧密联系官兵日常工作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搞好心理疏导。善于发现和认真分析个别官兵行为上的异常表现,找准心理症结及其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缓解和调控,避免心理矛盾加剧;对有心理疾患的,应积极治疗,不适合服役的,要按有关规定处理;重要岗位和关键部位的人员,发现明显心理不适的要及时调换,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三是健全政工干部、专职心理工作者和心理卫生专家三层次的心理辅导体系。第一,基层政工干部应成为部队心理辅导工作的主力军。主要负责组织本单位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对官兵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第二,专职心理工作者,即支队配备的兼职心理医生和政治机关负责心理教育和疏导的干部,主要负责部队心理辅导计划的制定,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以及对个别官兵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第三,心理卫生专家,即支队配备的有心理卫生专业资格的工作者,以及聘请的军队、地方心理卫生医师、教授及研究员等,主要负责政工干部和专职心理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以及对处于心理危机的重点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基层官兵心理压力有的是部队、家庭和社会综合因素影响所致。各级要积极探索部队、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法,积极借助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做好心理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四、创新形式,增强效果,提高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实效性。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要在讲求实效上下功夫,防止形式主义。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形式,但不能片面地追求形式,搞一些花里胡哨的、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创造新的形式,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必须从一开始就把步子走扎实,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切实做到科学、实在、管用。因此,部队各级要高度重视抓好官兵的心理教育,掌握好消除心理障碍的最佳时机。把心理健康纳入政治教育计划。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军地心理专家进行专题辅导,采取问答式、辩解式等方法,让官兵亲身感悟中体会到,健康心理既是部队战斗力和安全稳定的基石,也是每名官兵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增强搞好自我心理调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我筑牢心理防线。针对官兵有心理问题怕说出来暴露隐私、被人取笑不愿谈,说出来不被理解等情况,充分利用军地心理学专家授课辅导之机,挤出时间请专家帮助一对一对释疑解惑;依托卫生队建立心理咨询室,在政工信息网上设置“心语信箱”“心理门诊”“倾诉箱”等栏目,安排心理医生接受咨询;借助“三互”小组平台,在官兵中开展“换位思考、信任倾诉”活动,让官兵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互吐真言、互交真心、互换真情,使抑郁心理得到及时有效的调节。针对消防部队担负的特殊使命和对官兵的心理素质要求,组织官兵进行高空跨越、高空攀爬等行为拓展训练;组织官兵在浓烟、毒气等恶劣环境下的实战心理训练,增强险恶环境和复杂条件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五、加强培训,注重实践,提高政工干部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能力。由于当前消防部队部队心理科学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因而,政工干部已成为基层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开展此项工作的质量。要结合驻地部队实际,逐步建立政治机关和基层政工干部为主,政治工作系统和医疗卫生系统相结合的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官兵的心理问题,培养官兵的健全人格和完成消防保卫任务,履行职责必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必须努力提高基层政工干部相应的工作能力。一是提高普及心理科学知识的能力,各级组织要通过办班培训、经验交流、送院校进修,启发个人钻研等途径,大力提高政工干部普及心理科学知识的能力。首先,提高政工干部系统掌握心理科学知识的能力。由于心理学知识有自己的特殊性,要学好它,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如生理学知识、人类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等,还要具有理解能力、辨析能力、领悟能力、体验能力及观察能力等。其次,提高政工干部传授心理科学知识的能力。既要有释疑、解惑、授业三种授课能力,还要具有激发官兵学习心理科学知识兴趣和动机的能力。第三,提高政工干部组织部队有效学习心理科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制定一个好计划,开发一套配合的形式,培养一种好学风等,都是组织能力的表现。二是及时发现官兵心理问题的能力。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贵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新时期青年官兵面临的新事物、新问题异常复杂,使得官兵的心理应激频率日益增高,心理冲突时有发生,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因此,总队和支队级政治部门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或不定期召开研讨会等途径和方式,帮助政工干部提高观察官兵心理的见微知著能力、对官兵心理活动倾向的预测能力、对个别官兵出现的某种异常心理现象的分析研判能力。三是化解官兵心理疙瘩的能力。心理疏导工作,实际上是针对官兵各种心理问题随时进行的引导、疏通及化解的工作。由于青年官兵处在成人成才的重要时期,其适应能力、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相对较弱,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较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人际关系中的猜疑、怨恨心理,自我认知中的自卑、虚荣心理,情感生活中的压抑、忧虑等等。实践证明,少数官兵行为上出现的偏差,以及发生的各种人为事故案件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不良情绪逐步郁积、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化解有直接关系。因此,政工干部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化解官兵心理疙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