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答案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 2 分
D 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主编的《教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恿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答案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教育的属性 2 分
A 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答案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2 分
C 考察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答案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2 分
B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答案
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义务教育制度 2 分
B 《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质。
6,在中学阶段开设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答案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
课程的类别 2 分
A 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答案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课程的概念 2 分
C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答案
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课程理论流派 2 分
C 杜威反对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的世界认识主要借的是()答案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教学的内涵 2 分
D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间接经验。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答案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教育学的发展 2 分
B 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他明确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答案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德育的意义 2 分
A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性。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课。这属于()答案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2 分
C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的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现象。
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棉籽、橡胶等不可食使用的例子,这种教学法称为()
答案
A,变式
B,范式 C,原型 D,演义
教学方法的概念 2 分
A 运用变式是使学生形成一般表象的必要条件。讲果实的概念时,不只选周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可食的果实,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以避免学生把“可食性”作为果实的本质特征。
14,“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答案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 分
B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一般应用“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15,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示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答案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2 分
C 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掩饰性。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16,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答案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2 分
A 多血质的典型特征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17,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的主要问题是()。
答案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2 分
C 主要问题是抑郁 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1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
答案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一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心理辅导概述 2 分
B 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19,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答案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德育的涵义 2 分
D 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0,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答案
A,教师促成纪律
B,群体促成纪律 C,任务促成纪律 D,自我促成纪律
学习策略的概念 2 分
B 学生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促成的纪律是在集体舆论和集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
2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答案
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
教学的内涵 2 分
D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观判断。
四、简答题
1,辨析动物也存在教育。
考点 分值 教育的属性 8 分 正确答案 观点错误。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文字解析 先回答对错,回答是以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回答就好。
2,辨析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考点 分值 学习策略的特征 8 分
说法片面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
正确答案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知识与能力是互动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能力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越多。机械地说知识与能力成正比,说法有失片面。
文字解析
3,辨析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考点 分值 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8 分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 知识与能力高低有关系,知识积累对能力提高有积极作用,但不是绝对。
正确答案
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由此,笼统地说学习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是不准确的。
文字解析 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
4,辨析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考点 分值 德育的涵义 8 分
说法错误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
正确答案
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文字解析 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考点 分值 课程内容 10 分
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课程
正确答案
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
文字解析
6,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考察课程这一章的知识教材知识,加强这个知识点的记忆。考点 分值 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0 分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正确答案
法。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是说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境和气氛,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言词和方式。
文字解析
7,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考点 分值 学习策略的分类 10 分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 在德育这章中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感染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要求。
正确答案
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部分: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文字解析 先解释一下学习策略,再回答学习策略的具体分类。
8,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考点 分值 人格发展理论 10 分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
正确答案
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其中,0-18个月左右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18个月到4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4~6岁是学前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6~12岁是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12~20岁是青年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20~24岁是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24~50岁是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充沛感对颓废感,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50岁以后是成年晚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完善对绝望,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文字解析 0-18个月、18个月到4岁、4~6岁是学前期、6~12岁是学龄期、12~20岁是青年期、20~24岁是成年早期、24~50岁是成年中期、50岁以后是成年晚期大家要记住年龄的分界点。
五、综合题
【案例1】我就是英语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对上好这堂客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儿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注意„„我沉寂的看着这个小鸡,继续清 晰的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发现;了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码?”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菝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首先,该老师既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对课堂上学生的“刁难”灵活处理,对该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该教师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将词语语气使用的知识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案例2】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认为自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爱。看到同学聚在一块咯咯地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激动而且混乱的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的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材料中张琼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已的轻视或嘲笑。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产生了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造成神经过敏、多疑,最终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对怀有自卑感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同时,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又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第二篇:2013下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3下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功能。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A.幼儿阶级 B.青少年阶级 C.成年阶级 D.老年阶级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A.连续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杜威 D.博比特
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这种现象属于()。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
D.显性课程
8.“西邻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跛,一子偻,乃使朴者衣,敏者贾,盲者卜,跛者纺,偻者绩”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9.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11.“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12.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品质。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13.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A.外在远景动机 B.内在远景动机 C.外在近景动机 D.内在近景动机
14.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划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15.赵明能根据A>B,B>C,则A>C的原理,推出A、B、C的关系,比如“小张比小李高,小李比小王高,则小张最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处于()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6.赵毅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A.整体型 B.序列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7.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A.主观性 B.感染性 C.客观性 D.两级性
18.小菁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菁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菁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菁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属于()阶段。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19.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者请教老师时,韩老师会给予肯定和鼓励。韩老师采用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一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20.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症属于()。A.恐惧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强迫症
21.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阶段。A.自我服务行为 B.人际纪律 C.自我约束 D.反抗行为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23.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24.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25.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8.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29.简述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材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片段
王老师: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下阕引用了周瑜这个人物,有何用意? 学生甲:苏轼在上阕已经提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塑造周瑜这一形象是为了照应上阕,因为周瑜就是一个英雄豪杰。另外,把周瑜这一英雄豪杰与自己做对比“早生华发与“人生如梦”可看出是苏轼对自己的哀叹。
学生乙:我读过周瑜的传记,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是他娶小乔十年以后的事,而词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也许是为了显示周瑜的年轻。与苏轼的“早生华发”相对比。后面“羽扇纶巾,樯橹间灰飞烟灭”则是写出了周瑜儒雅的打扮,从容的姿态与功业之大。而苏轼却功业无期。
王老师:两位同学的发言把周瑜这个人物形象在这首词中的作用分析得比较完整,那么我们学过杜牧的《赤壁》,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记得!王老师:好,我们一起背诵一遍。
学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王老师:杜牧在这首诗中强调赤壁之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东风。
王老师:为什么同样是写赤壁之战,战争的关键却不同呢?是不是有位作者搞错了呢? 学生丙:我认为他们没有搞错,苏轼塑造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主要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作用,是为了用周瑜的年轻有为与自己的光阴虚度、壮志未酬作比较。杜牧的诗却把赤壁之战的关键归于东风,假设没有东风之力,周瑜将会一败涂地,可能是突出他自己的雄才伟略吧。
王老师:的确是这样。苏轼的词与杜牧的诗都是为了要表现作者的思想,他们所要歌咏的史实内容的不同,是因为他们要表达自己不同的抱负。苏轼要借用周瑜来抒发自己有志国,但是壮志未酬的感慨。杜牧有经时济世之才,通晓兵法军事,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感史伤怀,把赤壁之战的功绩归于东风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遏。问题:
(1)这个教学片断主要体现哪些教学原则(6分)?(2)贯彻该原则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要求(12分)? 31.材料:
肖平、王东、高力和赵翔四个人都喜欢踢足球,也爱观看足球比赛。但是他们在观看足球比
赛时,情绪表现不一样。当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踢了一个好球时,肖平立刻大喊“好球!好球!”
同时兴奋地手舞足蹈,王东也挺激动,叫好并鼓掌。但是却没有肖平那么狂热,有时还劝告肖平
别喊;高力只是平静说了一句,“这球踢得还不错,有水平”,而赵翔则始终沉默不语,会心一笑。问题:
(1)请指出这四个人的气质类型(6分)。(2)请说明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6分)。
(3)请说明教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比西方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要早几百年。
2.A【解析】教育的经济功能最主要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实在的劳动力。
3.D【解析】最早在大学里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
4.B【解析】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所以答案应该是青少年阶段。5.B【解析】教师劳动具有以下特性:综合性、复杂性、主体性、创造性、长期性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的就是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B【解析】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是最早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
7.B【解析】该学生能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因为某种原因就会对数学产生厌恶不再主动学习,说明该学生原来数学成绩的优秀是源于附属动机所促进的学习。因而题干中的现象属于附属学习。
8.B【解析】题干中描述的现象是不同的个体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9.D【解析】特朗普制是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
10.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疏导性原则,在教学中把直接传授知识转化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11.D【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德育过程中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情况。
12.A【解析】教师上课过程中把注意力分配在教学和观察学生两个方面,体现了教学中注意的分配特性。
13.C【解析】为出国考试而进行学习的动机是外在的、近景的动机。为出国考试不是出于自身对知识的追求和需要的学习动机,因此为外在动机,同时出国考试的成功是个近期的目标,因而是近景动机。
14.A【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一种方法。题干中林琳划线的学习方法属于复述策略的一种。
15.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赵明的推理说明他具有了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而答案是C。
16.D【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学习特点是:善于把握整体,善于学习系统化、条理化的材料,喜欢与同伴一起讨论或进行协作学习,注意环境的要求,很容易适应环境,受大家欢迎,受内在动机支配。题干中赵毅同学的学习习惯说明其认知方式属于场依存型。
17.D【解析】情绪的两极性可表现为肯定的和否定的对立性上,如满意和不满意、愉快和悲伤、爱和憎等。两极性也可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和消极的(或减力的)两方面。如喜悦可以驱使人积极地行动,悲伤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两极性也可表现为紧张和轻松。两极性还可表现为激动和安静。
18.C【解析】小娜在判断行为对错的依据是“学校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小娜的道德发展
属于遵守法规阶段。
19.A【解析】心理辅导的正强化法为给予一个正面的刺激。为了能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题干中韩老师对晓红的辅导方法就属于强化法。
20.D【解析】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题干的描述属于强迫症。
21.B【解析】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使得同学们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这属于课堂纪律发展的人际纪律阶段。
二、辨析题
22.错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是教育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而且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还具有反作用。题干的描述过于片面,因而是错误的。
23.错误。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题干只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一个方面,因而是错误的。
24.错误。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有消极影响的同时还有积极影响,心理定势的固定性有助于人们应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和经验,迅速地确定思维的方向,这样或者可以使问题迅速获得解决,或者可以引导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心理定势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都应该被认识到,因而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5.错误。德育过程不仅仅是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题干是对德育过程的片面理解,因而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四方面: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3)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4)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27.【答案要点】
德育锻炼法的基本要求包括:
(1)坚持严格要求。有效地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进行任何一种锻炼,如果不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而是马马虎虎,不可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内心感到锻炼是必要的、有益的、有价值的,他们才能自强不息,自觉严格要求自己,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3)注意检查和坚持。良好的习惯与品德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锻炼过程,贵在持之以恒。
(4)适当指导。教师应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方式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导,或同他们共同分析、共同选择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28.【答案要点】
有效组织复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复习要及时。遗忘规律指出,识记后最初遗忘得较快,之后逐渐减慢。(2)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比连续识记(诵读)效果好。(3)复习过程要尽量多样化。单调机械的重复,会使人倍感枯燥乏味,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复习效果差。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能维持学习者兴趣,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复习效果好。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准备性。(5)注意用脑卫生。脑的健康状况是影响记忆好坏的重要生理条件,它与学习和记忆有密切的关系。29.【答案要点】
富勒等人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的时候,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
(1)教学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材料中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原则。教师在讲这首词的过程中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提问题时具有逻辑性,带着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意境。(2)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善于机智地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注意提问,激励、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过程中要有耐心,给学生以思考时间,要有重点。要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③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而且要引导学生动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别出心裁地完成作业,以便发展其创造才能。31.【答案要点】
(1)肖平属于胆汁质;王东属于多血质;高力属于黏液质;赵翔属于抑郁质。(2)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
①胆汁质: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具有较强的反应性与主动性。做事冲动,有干劲,爆发力强。
②多血质:多血质的人行动具有较强的反应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发生得很快,变化得也快,但较为温和;易于产生情感,但体验不深,善于结交朋友,容易适应新的环境。③黏液质:黏液质的人反应性低。较为稳重、思维较慢,但是持久耐力强,性格波动小。④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有较强的感受性。此类人群极为敏感,内心容易受挫也经不起挫折的洗礼,情感和行为都进行得相当缓慢,柔弱;情感容易产生,而且体验相当深刻。(3)第一,气质类型本身不能从社会意义上评价其好坏,因为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可以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但是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存在着有利于形成某些积极的或消极的性格品质的可能性。
第二,气质类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其实也不需要改变。既然如此,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照顾到学生的气质类型特点,采取适合这些特点的方法不仅必要,而且也会使教学工作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
第三篇: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A、学生自主 B、教师主导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A、公共性 B、明主性 C、免费性 D、强制性
3.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D、班主任工作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施能力 7.如果学生被蜜蜂蜇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A、肥皂水 B、蒸馏水 C、食用醋 D、稀盐酸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9.小英相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A、监督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1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表征学习D、命题学习
12.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A、激情 B、共情 C、热情 D、反移情
1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4.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探究法
15.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A、知识与技能 B、思维与创新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B、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D、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7.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周老师上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知识。这一课程实施符合()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技术取向 D、相互适应取向
18.为了弥补班级授课的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特朗普制 B、文纳特卡制 C、道尔顿制 D、贝尔-兰卡斯特制
19.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A、知识、技能与情感 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 D、政治、经济与文化
20.某学校开发了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分科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0分)22.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10分)
23.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10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4.材料:
四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班上多数学生在家几乎从来不干家务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些家长对学生劳动也不支持,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劳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必要,家长完全可以代劳。在班级开展的一些劳动活动中,李老师也发现,学生不仅缺乏一般的劳动技能、习惯,而且缺乏劳动意识,甚至厌烦劳动。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10分)(2)如果你是李老师,将如何在班级开展劳动教育?(10分)25.材料:
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他读的时候,大家闭上眼睛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你们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大多数学生很犹豫。沈老师笑着说:“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大家都笑起来。沈老师说:“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接着示范的读了一遍,然 后问:“往前走几步没有?”学生都点头说:“走了。”沈老师继续说道:“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得更好。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问题:
(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
(1)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2)设计“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20分)(3)设计本课板书(10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学生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过程。(8分)(2)如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主要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2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10分)(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时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节奏练习”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动作方法:右手运球向左侧变向突破时,突然改变球的方向,拍按球的右侧上方,使球从身体右侧弹向左侧,右脚迅速向左侧前方跨出,上体左转、前倾并探肩,换左手拍按球的左后侧继续加速前进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学生练习,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目标,设计不少于两种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画有哪几大画科?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墨分五色,是哪五色?(10分)
(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名作欣赏、技法练习”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因材施教
2、A.公共性
3、C.顺序性
4、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5、B.民主型
6、A.沟通与合作能力
7、A.肥皂水
8、D.联觉
9、C.趋避冲突
10、B.复述策略
11、D.命题学习
12、B.共情
13、B.启发性原则
14、A.实验法
15、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17、D.相互适应取向
18、A.特朗普制
19、C.社会、儿童与学科 20、B.校本课程
二、简答题
21、(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2、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相似性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
(三)学习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3、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
1.内容与表述第一,要选适当的问题类型,问题的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第二,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第三,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 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第四,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用词上,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以及方言等。
2.题目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3.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通常情况下是:第一,在指导语之后,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第二,先简单熟悉的问题,后复杂陌生的问题。第三,先一般问题,后具体问题。第四,先封闭式问题,后开放式问题。第五,先普通问题,后敏感问题。第六,如果问卷含有检验性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分开排列,不可集中排在一起,否则易被识破,影响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第七,对于涉及时间顺序的问题,要依据一定顺序排列,如先近后远。第八,对非等级问题选项的排列必须保证是随机的,否则容易造成被调查者的活动定势,不认真作答。
三、材料分析题
24、(1)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①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材料中家长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在劳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自制力一旦形成,将会应用到学习中去。
②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材料中的家长不让学生干家务活,使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更多的知识,锻炼身体。③通过劳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材料中有些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利于他们劳动习惯的形成。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爱劳动的意识,激发对不劳而获的厌恶感,能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
总之,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
(2)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①通过节日、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②家校配合共同开展劳动教育;③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④开展劳动课程,有效搭建活动载体;⑤通过激励评价,激励学生热爱劳动;总之,我会通过多种方式,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开展劳动教育。
25、(1)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具体分析如下: ①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中沈老师让学生自己体会走在雪景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②沈老师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材料中的沈老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③沈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中,沈老师在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规范和评价学生。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①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②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发挥作用;③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④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
四、教学设计题 26.(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甚至、在乎”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珍惜生命的意识,树立保护小动物的人生观。(2)
一、初步把握:
教师设疑: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些什么呢?(我在海边散步,发现被困的小鱼)方法:默读课文
二、找出句子
教师设疑: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小鱼的呢?(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方法:同桌交流
三、找出词语
教师设疑:这个句子能体现出鱼怎样的特点呢?(很多)哪个词语准确的说明了鱼的多呢?(甚至)那“甚至”是什么意思呢?
方法:联系生活,谈谈对于“甚至”的理解。
四、情感体会
教师设疑:如果此时你的面前就有这么多小鱼,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惊讶的)
那么,我们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惊讶)如果此时你的面前就有这么多小鱼,你会怎么做呢? 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口语交际(3)
27.(1)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变,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算术的基本对象是数,包括数的表示、数的意义、数之间的关系、数的运算等,代数中的基本对象除了数,还有更具广泛意义 的基本对象——符号,这是代数不同于算术的典型特征。本节课用字母表示数,就是在学生认识数,计算数与数之间的运算的基础上,用符号来代替数,创设实际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习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3)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上课伊始在大屏幕中展示动画,动画中显示字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向学生提问: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用字母表示的例子呢?提问学生。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向全班汇报,像广告牌里的字母,视频里的字母等等。
字母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字母在数学中也有特殊作用,板书题目: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里,从而引出今天课题。
2、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大屏幕里出示表格,提问学生:今年几岁了?知道爸爸的年龄呢?组织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并填写表格,同时请一个小组汇报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跟同桌交流 学生1:我今年12岁,爸爸39岁; 学生2:我今年11岁,爸爸40岁;
设计意图:提问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之后知识的讲授做铺垫。
教师活动:向学生提问,如果小红今年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那爸爸的年龄是多大?如果小红是2岁,3岁,10岁,爸爸的年龄呢?你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走下讲台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学生1:小红1岁,爸爸30+1岁,小红2岁,爸爸30+2岁;
学生2:小红10岁,爸爸30+10岁; 学生3: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学生4:A:+30=爸爸的年龄;
从而讲授出重要知识点,用字母表示数,突破重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带领学生循序渐进探究新知,从熟悉的知识引出字字母的表示方法,渗透本节的重点。
3、巩固练习 问题:
1.父亲的年龄比儿子大28岁,如果用x表示儿子现在的年龄,那么父亲现在的年龄为()岁.
2.设奶粉每听p元,橘子每听q元,则买10听奶粉和6听橘子共需()元.
设计意图:基础题目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学生自我总结概括,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5、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课本习题以及大屏幕中的选做提高题;
设计意图: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6、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清晰呈现本节重难点。28.(1)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 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过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够读懂课文中的五个小片段,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节时间;学生能够学会并掌握句型: In …, Children’s day is on … ②完成本节课的true or false习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对话练习等方式,学会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In …,the Children is on … 来谈论不同国家儿童节的日期的话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3)教学过程 一. 热身导入 1.歌曲热身
师生互致问候并共同演唱 “If you A:re hA:ppy” 进行热身。T:hello,everyone, how A:re you toD:A:y? IA:m very hA:ppy.I know you A:re hA:ppy, too.So 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2.B:rA:in storm 运用头脑风暴游戏进行导入
教师出示“长城”“五星红旗”等标志性物质的图片,并提问学生,这些图片代表那个国家?引导学生说出C:hinA:.并由此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头脑风暴的游戏,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国家。T:D:eA:r, C:lA:ss, whiC:h C:ountry is it? Ss:C:hinA:.T: Yes,it’s our C:ountry C:hinA:.C:A:n yousA:y more C:ountries? GROUP B:OYS A:nD: GIRLS, let’s hA:ve A: B:rA:in storm A:nD: seehow mA:ny C:ountries you know.GROUPB:OYS: UK…
GROUPGIRLS: the US, JA:pA:n…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热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较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能够融入迅速融入到接下来的英语教学中;同时运用了图片和头脑风暴游戏进行导入,复习不同国家的名称的说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富有趣味性,便于引出新授内容。一. 新授
1.创设情景:全世界的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是儿童节,出示课文中不同国家庆祝儿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分别是哪个国家。第一次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出现的国家名称。T: MyC:lA:ss, C:hilD:ren’s D:A:y is the hA:ppiest D:A:y for the kiD:s A:ll over the worlD:.LookA:t the piC:tures.C:A:n you guess whA:t C:ountries they A:re? Listen to thetA:pe A:nD: finD: them out.学生默读课文和true or fA:lse的问题,并完成true or fA:lse的问题
核对答案,并给予适当的纠错和鼓励。
2.第二次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当中的信息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之后,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核对表格,学生运用表格当中的信息进行回答。通过问答,帮助学生掌握句型In …,the C:hilD:ren is on ….Eg: T: When is C:hilD:ren’s D:A:y in C:hinA:? S: InC:hinA:, C:hilD:ren’s D:A:y is on the first of June.……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根据课文和表格内容进行问答练习,巩固句型的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学生能够在情景对话中感知理解并学习本节课的目标语言和重点知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练习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进一步强化。29.
(1)《开火车啦》这首儿歌整体主题突出,形象鲜明;语言简练,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细节生动,结构完整。
①节奏:歌曲节奏主要以八分音符组成,凸显出来火车开动规律的节奏。(2)旋律:旋律以级进或三度平稳进行为主,后八小节整体音高升高,营造出小火车由近到远的音乐情境。
② 旋律:旋律以级进或三度平稳进行为主,后八小节整体音高升高,营造出小火车由近到远的音乐情境。
③乐句:四小节为一个乐句,全曲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形成重复乐句,最后一个乐句再现第一乐段的音乐主题材料,形成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④结构:短小,且为方整形,便于学生歌唱。⑤音域:八度以内,音程跳度不大,适合儿童歌唱。(2)三维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体验歌曲《开火车啦》,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并对快乐美好的童年记忆产生共鸣。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态律动,感受歌曲八分音符小火车的恒排感觉。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③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模仿火车鸣笛的声音用“wu” 感受2分音符,火车启动的声音hong-long-hong-long感受4分音符节奏和火车行驶过程的声音kA:-C:hA:-kA:-C:hA: 感受 8分音符的时值。(3)初步体验
通过多媒体播放火车从准备到开动的视频,学生初步感知节奏的不同。【设计意图】初步聆听与感知,可以引导学生对不火车不同阶段运行的节奏有个大概的认识和料及,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探索感知
①老师引导学生将听到的三种声音模仿出来(wu---、hong-long、kA:C:hA:),学生对三种声音对火车运行的三个阶段归类。②师生共同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及节奏,共同体会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及特点。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善于模仿声音和动作,对火车运行和声音进行模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由此引出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不同。拓展创新
将学生分成四组,用拍手拍腿捻指和跺脚的随意组合的方式,对火车开动的声音进行表演,并随后对表演进行自评互评,老师最后作总结。【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探索性的学习,表演过后进行评价也是体现了新课改中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并且,丰富了课堂环节,增添了课堂气氛。
30.(1)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变向有节奏、运球部位正确 教学难点:下肢和上肢协调配合(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要点,了解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重点、难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够做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协调、灵敏等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3)练习方法
①原地变向运球,学生进行原地左右手变向运球练习,体会突然改变方向和手触球的感觉,教师进行口令提示
②进行体前变向练习,学生进行慢速向前运球,当运球接近标志桶时,突然变速,绕过标志桶,体会蹬地、变向动作,教师进行击掌提示 ③体前变向运球过杆接力,将同学们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同,排头同学进行体前变向运球过杆后接力排头同学,看哪一组速度快,哪一组为胜利方
理由: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体育游戏感兴趣,但身体素质薄弱,意志不坚定,针对学生发育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方式进行,由原地变向运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和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31.(1)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和题材的不同来划分的。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写意两类。“墨分五色”指的是焦、浓、重、淡、清。(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动物面部的特点,掌握笔墨浓淡、干湿的变化,并能够用彩墨来画动物的脸。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动物面部及彩墨作品的观察、欣赏和创作,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造型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彩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之情,感受彩墨画的艺术美感,激发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3)新授 活动一:初步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并出示花猫的现实生活图片和黄胄的作品《花猫》,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说一说:“花猫的面部有什么特征?画家笔下的花猫面部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脸部特征,说说眼睛、嘴巴、鼻子等细节特征。总结画家所画的面部:夸张、概括、形象生动。活动二:深入探究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继续欣赏黄胄《花猫》,在欣赏的同时思考问题:“花猫的皮毛、花纹如何用墨色表现?画胡须该怎样用笔?” 结合课本内容,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总结得出:用侧锋干笔浓墨表现皮毛,花纹用湿笔不同墨色来表现,用中锋浓墨细笔勾出胡须。活动三:审美提升
出示其他美术作品如韩美林《猴》、黄永玉《猫头鹰》,引导学生体会:“他们的作品是如何运用浓淡、干湿的笔墨来表现动物脸部的?”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学生畅谈用彩墨画动物脸部的想法。活动四:教师示范
以猫脸为例:①用墨勾画眼睛、鼻子、嘴和胡须;②用干笔浓墨擦抹出脸部的绒毛;③用湿笔淡墨渲染整个脸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现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通过欣赏相关的图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018.6.6
第四篇: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题干】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2.【题干】“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题干】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4.【题干】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5.【题干】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6.【题干】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7.【题干】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觉()。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8.【题干】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进发展
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9.【题干】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0.【题干】“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
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C.气质对能力有影响
11.【题干】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A.学习焦虑
B.习得性无助
C.自我估价降低
D.认知功能障碍
12.【题干】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属于()。
A.前运算阶段
B.直观动作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13.【题干】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题干】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
A.故事导入
B.情境导入
C.悬念导入
C.直接导入
15.【题干】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16.【题干】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演示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17.【题干】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8.【题干】在教育理论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D.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19.【题干】通常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
A.研究学生
B.设计作业
C.设计评价
D.指导学法
20.【题干】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已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索学习
D.发现学习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题干】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22.【题干】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3.【题干】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沈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有一副嘲弄他的漫画,同学们嬉笑不已,沈老师看后笑着说:“头像画的很逼真,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天赋,我为班上有这样的人而感到高兴,建议他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特长,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美术家呢。”沈老师停顿一下,接着说:“可是这节课不是美术课,而是作文讲评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沈老师正要去擦,只见一位同学疾步走上讲台,向沈老师深深的鞠了一个躬,然后抢过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
多年以后,一副赞美老师,反映自己思想转变的美术作品《悟》被选为参加全国美术展的参展作品,作者就是当年在黑板上画漫画的学生。
问题:
(1)
【题干】评析沈老师对“漫画事件”的处理。(10分)
(2)
【题干】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10分〉
25.材料
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时,她就说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说:“老师仿佛罝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大家读得不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要是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感觉来,就更棒了。”
问题:
(1)
【题干】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10分)
(2)
【题干】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论。(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26、27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一小题计分,40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中彩那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梢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2)为本课设计3组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理由。(15分)
(3)为本课设计一则板书并简要说明理由。(15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依据《义务教肓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要说明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落实“四基”。(8分)
(2)若指导六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22分)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A
【解析】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B
【解析】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A
【解析】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5.A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C
【解析】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D
【解析】题目是叙事研究的定义。
8.A
【解析】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要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提升。
9.C
【解析】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关心,是一种归属感和爱的需要的体现。
10.C
【解析】勤奋是性格的态度特征,笨是性格的理智特征的体现。
11.B
【解析】习得性无助感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12.D
【解析】小学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
13.A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标准里面的规定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14.C
【解析】题干中老师不断通过提问的方式,借生日能“借”吗?进行设疑?引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
15.A
【解析】古代采用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到了17世纪初才产生班级授课制。
16.D
【解析】实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习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称实习作业法。
17.D
【解析】题干中的自豪感,也是教师向学生传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思想性。
18.B
【解析】教学时教育的一种途径,除了教学,教育还有其他的途径。所以他们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9.A
20.B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共同”“任务分解”体现了合作学习。
二、简答题
21【答案】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复习在记忆中有重要作用。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
①及时复习。识记后,遗忘很快就发生。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制定复习计划,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劳,以免产生干扰。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④复习方法多样化。单调的复习方法,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会降低复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互配合。
⑥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22【答案】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首先,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其次,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如东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谐、崇尚德行、关注整体;西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征服、崇尚理性、关注个性。沿着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发展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23【答案】
(1)班主任要明确评语不是一种检查和评比,而是一种阶段性的总结。学生期末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一学期来的表现的一种分析和总结,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全面正确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鼓励学生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因此,班主任在写学生评语时应注意不要给学生下定义或分等级,而是要客观地给学生作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
(2)评价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为期末评语的撰写积累素材。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班主任评语中要由衷地为学生的优点“喝彩”。然而学生的闪光点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表现出来的,有些甚至是一闪而过。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把它记下来作为日后写评语的素材;要正确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是着眼于他眼前的表现,也要关注他以往的表现,更要注重他未来的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沈老师的处理方式很恰当
第一,沈老师做到了长善救失。虽然是学生的恶作剧,但是沈老师还是能看到学生的山观点,并进行了赞扬,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第二,教师运用了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对教师的启发表明,教师如果对学生有期待,并能鼓励指导学生,学生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第三,教师注重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在教学中能够从思想品德方面给与学生一定的启发,能够做到学生的自我感悟。
(2)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策略,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非言语警示或停顿。
3.适时表扬正确行为。
4.言语提醒、反复提醒。
5.直接提问。
6.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25【答案】
(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10分)
第一,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能让学生感觉教师的评价是合适的。
第二,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指导性,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朝向哪个方向努力。
第三,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刘老师在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适合学生,而且评价也非常正确合理。
(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论。(10分)
新课改倡导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积极的反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
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四、教学设计题
26【答案】
(1)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文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正确分析父亲刚正、诚实、讲信用的人物形象。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学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手法。提高自己的体悟理解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诚实、讲信用是是人生最大的精神财富,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2)为本课设计3组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理由。(15分)第1组:父亲角度 问题1: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父亲的描写,谈谈感受。问题2:概括父亲身上的高贵品质。
问题3:父亲内心“选择“与”矛盾“的核心在什么,请你设计父亲的内心独白。
理由: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这组问题从父亲的角度,通过逐层提问设疑,深入文章中心,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理解诚信守实的做人原则,明白“道德难题”的真正内涵。
第2组:母亲角度
问题1:如何理解开头段落母亲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读课文,解读“财富”的含义
问题2: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什么是“道德难题”,我心中的疑问解开了吗?
问题3:父亲解决了这个道德难题了吗?我明白了吗?请谈启示。
理由:从母亲的角度,串起全文情节脉络,让学们清晰明了把握文章重点。
第3组:“我”的角度
问题1:文中“我”的情绪变化是什么样子的?
问题2:我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情绪?
问题3:我“释怀”了吗?明白了吗?我们家最富有的是哪个时刻?为什么
理由:从“我”的角度,更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作者的内心,更能通过“第一人称”解读文本所揭示的人生哲理:诚信、信任。
(3)为本课设计一则板书并简要说明理由。(15分)
【理由】本文的核心是通过“道德难题”的由来以及结局,向人们揭示做人的基本准则:诚实、守信,从而懂得精神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文章反复论述的核心就是“诚实守信”。而板书设计的原则是力求简单大方,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这则板书正是符合这个原则,而且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27【答案】
(1)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要说明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落实“四基”。(8分)
①基础知识。本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获得圆的相关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
②基本技能。学生在观察圆的特点,动手操作画圆的过程中锻炼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③基本思想。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
③基本活动经验。学生通过动手,增加操作体验。
(2)若指导六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简单认识圆,并理解掌握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等对圆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并能借助圆规正确画出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到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22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课本55页的图片,让同学们从图片中找出认识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车轮,花坛和水池等都是圆形的,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的知识—认识圆。
二、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对圆有个直观、明确的形象认识
(一)找一找
组织学生找一找身边或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的?(二)画一画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在纸上画出一个圆?
2、上台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三)折一折
1、请同学们把自己画出的圆剪下了,对折、打开,再对折、打开,依次重复几次,发现有什么变化,能得到什么规律。
2、结合同学们的观察发现,教师讲解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
3、练习:用彩笔描画出下列圆的半径和直径。
三、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1、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如何用圆规快速而准确的画出不同大小的圆:首先将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为半径;其次,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作圆心;最后,让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2、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体会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下想一想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
第五篇: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
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意()A.学生自主 B.教师主导 C.教学相关 D.因材施教
正确答案:D.因材施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义务教育具有()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费性 D.强制性
正确答案:A.公共性
3、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正确答案:C.顺序性
4、小学德育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D.班主任工作
正确答案: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育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正确答案:B.民主型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以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事研讨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教师专业能力是()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践能力
正确答案:A.沟通与合作能力
7、如果学生被蜜蜂蜇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A.肥皂水 B.蒸馏水 C.食用醋 D.稀盐酸
正确答案:A.肥皂水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正确答案:D.联觉
9、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正确答案:C.趋避冲突
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A.监督策略 B.复述策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正确答案:B.复述策略
1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表征学习D.命题学习
正确答案:D.命题学习
12、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A.激情 B.共情 C.热情 D.反移情 正确答案:B.共情
1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思想性原则
正确答案:B.启发性原则
14、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探究法
正确答案:A.实验法
15、学生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A.知识与技能 B.思维与创新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答案: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B.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D.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正确答案: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17、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周老师上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加一些趣味性知识,这一课程实施符合()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技术取向 D.相互适应取向
正确答案:D.相互适应取向
18、为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谈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 B.文纳特卡制 C.道尔顿制
D.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正确答案:A.特朗普制
19.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A.知识、技能与情感 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 D.政治、经济与文化
正确答案:C.社会、儿童与学科
20、某学校开发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分科课程
正确答案:B.校本课程
二、简答题
21、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0分)正确答案:(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2、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10分)正确答案: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相似性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二)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三)学习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3、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10分)正确答案: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 1.内容与表述第一,要选适当的问题类型,问题的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第二,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第三,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第四,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用词上,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以及方言等。2.题目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3.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通常情况下是:第一,在指导语之后,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第二,先简单熟悉的问题,后复杂陌生的问题。第三,先一般问题,后具体问题。第四,先封闭式问题,后开放式问题。第五,先普通问题,后敏感问题。第六,如果问卷含有检验性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分开排列,不可集中排在一起,否则易被识破,影响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第七,对于涉及时间顺序的问题,要依据一定顺序排列,如先近后远。第八,对非等级问题选项的排列必须保证是随机的,否则容易造成被调查者的活动定势,不认真作答。
三、材料分析题
24、材料: 四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班上多数学生在家几乎从来不干家务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些家长对学生劳动也不支持,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劳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必要,家长完全可以代劳。在班级开展的一些劳动活动中,李老师发现,学生不仅缺乏一般的劳动技能习惯,而且缺乏芳动意识,甚至讨厌劳动。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10分)(2)如果你是李老师,将如何在班级开展劳动教育?(10分)参考答案:
(1)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①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材料中家长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在劳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自制力一旦形成,将会应用到学习中去。
②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材料中的家长不让学生干家务活,使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更多的知识,锻炼身体。
③通过劳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材料中有些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利于他们劳动习惯的形成。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爱劳动的意识,激发对不劳而获的厌恶感,能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总之,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
(2)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①通过节日、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②家校配合共同开展劳动教育;③3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④4开展劳动课程,有效搭建活动载体;通过激励评价,激励学生热爱劳动;总之,我会通过多种方式,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开展劳动教育。
25、材料: 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他读的
时候,大家闭着眼晴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你们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大多数学生很犹豫。沈老师笑着说:“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大家都笑起来。沈老师说:“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接着示范读了一遍,然后问:“往前走几步没有?”学生都点头说:“走了。”沈老师继续说道:
“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的更好。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
问题:(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2)结合材料谈谈沈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10分)参考答案:
(1)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具体分析如下: ①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中沈老师让学生自己体会走在雪景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
②沈老师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材料中的沈老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
③沈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中,沈老师在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规范和评价学生。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①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②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发挥作用;③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④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2)设计“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220分)(3)设计本科板书。(10分)【答案解析】
(1)根据学情、教材内容、课标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浅水洼”“蒸干”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鱼对自己生命的“在乎”及小男孩对小鱼生命的“在乎”。
3、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2)
一、揭题读题,释题引入
1.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发生在海滩边的故事,题目叫——(课件出示)2.释题:见过浅水洼吗?(出示词卡)3.读题:再读课题。
二、自学把握生词
1.自主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遇到了什么事呢?请大家再读课文,碰到难读的词语用横线画出,然后多读几遍
2.交流难读的词语
如:甚至、蒸干、继续、在乎、叨念等(平翘舌、前后鼻、轻声等)教师指导:课件出示:甚至shenzhi蒸干zhenggan 学生朗读,注意翘舌音,分清前后鼻音。3.交流反馈,巩固识字
“至”,减法记忆,“到处”的“到”减去立刀旁。
三、回归课文,感悟理解 1.将词语放入课文,自读感悟。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2.师生交流:被困在水洼里的小鱼有多不多? 明确:作者用了一个“甚至”把“几百条”和“几千条”连接起来,告诉我们被困的小鱼有很多很多。
3.朗读感受,指导读出小鱼的多、小鱼的可怜。
4.这么多的小鱼,你能用上一个四字词语来表达吗?(课件出示:被困的小鱼)许许多多、成百上千、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四、巩固拓展
师: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太阳渐渐升高,浅水洼里的水越来越少了。有的小鱼已经喘不过气来,有的小鱼快死了…,.…如果你就是浅水洼里的这条小鱼,你想说些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师随机评价。(3)板书设计: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捡
小男孩小鱼得救 扔
保护动物,珍惜生命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学生从算数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过程。(8分)(2)如何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主要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2分)【参考解析】(1)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飞跃。算术思维着重的是利用数量计算求出笞案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情境性、特殊性、计算性的特点,甚至是直观的。而代数思维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思维,它的要点是发现关系和结构,以及明确这些关系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代数思维的运算过程是结构性的,侧重的是关系的符号化及其运算,是无法依赖直观的。结构化、符号化抽象化及概括化是代数思维的特点。“用字母表示数”,既用字母表示出了数,又准确地表示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字母表示数”的引出莫定了积极而充分的情感基础。这个过程既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由原有的算术思维水平不断向代数思维水平迈进的过程。从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把握好符号意识。
(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过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
公式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优越性,发展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运用简单符号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
(3)教学过程
一、经验导入
1.出示扑克牌,说说其中的A、J、Q、K所表示的值。2.揭示课题:扑克牌中的这几个字母分别表示几个确定的数,字母可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理由】游戏开式能引起学生的内容学习动机,并且用字母表达数字的基本形式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新授环节
二、1.提出可题,小组讨论。
根据小红爸爸比小红大30岁,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表达数量关系。小组讨论,填
写表格。
小红的年龄爸爸的年龄 1 31 2 32 3 33 4 24 ……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小红和爸爸年龄的数量关系:方案一: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方案二:用一个字母来替代小红的年龄a,a+30表示小红爸爸的年龄。
教师提问:用不同的式子表示爸爸的年龄,哪个更合理,更简洁呢?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小红的年龄的变化的,但是爸爸比小红大30岁是不变的,所以可以用字母表示爸爸的年龄
【设计理由】以小红和爸爸的年龄可题切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将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引向抽象概况。
2.感受实际应用
教师提问: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字吗?表示200可以吗? 教师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得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设计理由】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结合年龄问题感受用字母
示数时需要符合实际情况。
三、巩固练习
如果用a表示同学们的你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你们爸爸妈妈的年龄,写好之后同桌交流汇报。
【设计理由】学生在巩固练习环节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四、回顾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课大家掌握了什么? 学生总结出字母表示数的基本方法还有日常生活应用
五、作业布置
回家朗诵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如果继绩编大家试一试,用字母表达规律。【设计理由】寓教于乐的作业形式学生可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8、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简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式的基础。(10分)(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规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参考解析】
(1)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和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确切的掌握各个国家如:中国,英国,新加坡,泰国,日本庆祝儿童节的具体日期有所不同, 获得大意和具体信息,并根据听到和读到的文章信息完成课后的判断对错和其他教师设置的问题如问答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听力水平,培养正确的听力和阅读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图片,回答教师问题,两两合作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各个国家儿童节的不同日期和不同庆祝方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庆祝儿童节的视频,视频中小猪佩奇和乔治正在和朋友们庆祝自己的节日-儿童节。并提问同学喜欢儿童节码? do you like Chi1dren’Day and why?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话题讨论导入新课。然后引导同学观看文中配图猜测文章主要讨论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讨论欲望,为接下来的阅读和听力材料介绍背景信息,顺利导入新课。
新授
学生听isten and read的主要内容,回答可题: Is Children Day on the same day around the wor1d?找同学回答问题来检测导入中根据图片猜测文章大意是否正确并及时给与反馈和激励性评价。
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五个部分并完成 Ture or Fa1se,以回答问题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通过阅读找寻到了具体题目对应信息,过程中教师讲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寻国家关键词的方式快速找出正确笞案。
学生再次听录音,熟悉文章内容了解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日期庆祝儿童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泛听主旨的能力提高听的技能和阅读细节內容的阅读策略,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9、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歌曲特点(10分)(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节奏练习”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参考解析】
(1)简要分析歌曲特点(10分)《火车开啦》,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歌曲第一第二句为完全重复,第三句在高音区进行,配以舒展的节奏,与前面的乐句形成对比,最后一个乐句现在大调式主和弦上分解进行,而后级进下行至c大调主音。
(2)教学目标 1.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感受描述火车的音乐形缘象,体验童年生活的欢乐情绪。
2.通过聆听、模唱、律动的方式指导学生参与演唱、体验歌曲,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学唱歌曲的兴趣
3.用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曲。知道歌曲中采用了重复的手法。(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节奏练习”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解析】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师:你]坐过火车吗?(坐过)那你们体验或观察过火车的启动过程吗?请你们想一想,火车要出站时的情景(鸣笛、启动、奔跑、飞驰)师:请你们用手中的纸和笔来设计火车出站的过程,可以用任何的图形和符号,然后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总结:老师把你们的设计总结一下 x-|x-| Wu wu xx |x X | Hong long hong long XX XX |XX XX | kachakachakachakacha 教师和学生一起模读节奏,模仿火车的声音
二、节奏练习汽笛—wu—单手握拳向下拉动,二分音符
大轮子—honglong——双手同向90度角摆动,四分音符。
小轮子—kachakacha—双手连续摆动,八分音符。
配合歌曲伴奏,在每个声部中挑选带领部分学生走出座位模仿火车开动。
理由:通过模仿火车的叫声“ wuwuwu”,做师生合作游戏式的发声练习。感受歌唱时的状态和腹部气息的支持。
三、师生配合,学习歌曲:
1、聆听范唱。
师:我们走了这么久,火车开到了哪儿呢?噢,原来是美丽的欧洲国家一一匈牙利(大屏出示有关匈牙利的图片,让学生简单了解这个欧洲国家)为欢迎我们远道而来的朋友,列车广播站特地送上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快来听一听!(放范唱录音)
2、简介歌曲,揭示课题
师: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谁来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回答,师揭示课题并小结:这是一首匈牙利儿歌,表达了活泼、欢快的情绪。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歌曲。
3、再听范唱,师生边听边拍手感受四二拍节奏特点(用前面三种节奏给歌曲伴奏)
4、按节秦读歌词。(注意提示学生第一句和第二句歌词的区别,第一句有四个喀嚓,第二句只有两个喀嚓
5、师范唱:老师是用怎样的声音和情绪来演唱的呢?让学生在模仿中体会活泼而又弹性的声音和情绪表达。
6、师生接唱,练习歌曲。
四、巩固歌曲,游戏拓展
1、布置游戏
师:歌曲学会学会了,接下来,我们该开着火车去欣赏匈牙利美丽的风景了,为了安全,这列火车由老师来开,有星星车票的同学(在课堂中为激励学生发放的红星)优先乘坐,谁想上来赶紧出示你的车票吧!(组成一列小火车)这一路我们要经过高高的山洞、长长的的大桥(师带领“小火车”尝试穿越,边走边提示其他学生扮演山洞和大桥)。
2、师生开火车游戏,大家共同唱歌曲进行游戏。
3、拓展渗透德育。
(一轮游戏之后),师:接下来你想开着火车去哪儿呢?学生发言:去北京天安门、去给老师送礼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歌曲,并抒发情感
五、游戏结束,课堂小结: 这真是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旅行,同学们,你们觉得呢?让我们开着火车返回我们可爱的家乡吧!同学们,再见!(学生跟着音乐,排队开火车走出教室)30.请认真阅续下列教材,并按要求作答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动作方法:右手运球向左侧变向突破时,突然改变球的方向,拍按球的右侧上方,使球从身体右侧弹冋左前侧,右脚迅速向左侧前方跨出,上体左转,前倾并探身,换左手拍按球的左后侧继续卖加速前进。
(1)简要说明“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二种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参考解析】
(1)重点: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准备姿势和运球动作。难点:按拍球的部位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解析】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变向运球的用处,80%同学初步掌握变向运球动作要领,20%同学能够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信心。(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二种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解析】练习形式 1.集体模仿练习
教师将动作分为准备姿势和运球动作两个环节,带领学生模仿练习。
队形组织:体操队形
目的:感知动作结构 2.分组练习
教师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纠正,交换练习。
队开组织:两人相距5米练习
目的:培养团结和纠正错误 3.加大难度分组练习
教师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纠正,交换练习。
队开组织:两人相距10米练习
目的:巩固所学内容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画有哪几大画科?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墨分五色,是哪五色?(10分)(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画作欣赏,学习”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参考解析】
(1)中国画分科:人物、山水、花鸟;表现形式:工笔、写意、兼工带写;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彩墨画特点,能够采用丝毛法、散锋干擦法、绒毛法等技法,结合概括、夸张等手法,大胆用墨色表现动物的脸部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欣赏创作等活动,学生掌握绘画步骤以及用笔用墨的方法,发展了造型表现能力与观察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动物的脸》创作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并养成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画作欣赏,学习”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解析】“画作欣赏”学习内容新授活动及理由: 对比欣赏,学习创作手法
PPT展示黄胄国画作品《花猫》与现实生活中花猫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a.作品采用什么绘画形式表现花猫的? b.作品中的花猫与现实中的花猫有什么不同?突出了花猫的哪些部分?对创作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作品《花猫》比照片中的猫更有精神,突出表现了花猫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长长的胡须,这样以夸张的手法进行表现,能使欣赏着对猫的典型特征看得清,记得牢。
设计意图:将现实中的花猫与艺术家作品《花猫》进行对比,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彩墨表现动物脸时需采用概括、夸张等手法,作品才会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意味。
二、作品欣赏,学习表现技法
1.再次欣赏黄胄《猫头鹰》、《花猫》等彩墨动物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a.作品中的墨色有着怎样的变化? b.画家是如何用笔表现丰富效果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中国画创作中,墨与水不同比例的调和可以产生焦、浓重、淡、清等丰富的效果。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用笔灵活多变,中锋与侧缝相结合,表现出生动的动物开缘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步骤欣赏画作细部,感受中国画用笔、用墨的丰富效果,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了解根据动物不同部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用笔、用墨方法,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欣赏分析“猫脸画法”步骤图,师生共同探讨猫脸的画法步骤:第一步:用淡墨勾勒出眼睛、鼻子和嘴巴;第二步:用干笔浓墨擦抹出脸部的绒毛;第三部:用湿笔淡墨渲染整个脸型。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进行示范体验。教师画出脸型及五官,学生用淡墨上色 设计意图:欣赏与示范相结合的形式学习动物脸部的绘画步骤,示范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猴子、狮子、小狗的脸部创作,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索: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动物的皮毛及毛发? 学生小组展示后教师总结:出了千笔散锋皴擦法,还可以采用丝毛法、绒毛法、散锋中锋破笔法等等,浓淡墨、王湿笔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动物的花纹及毛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创作思路彻底打开,积极主动探索多种多样的表现技法,丰富画面效果,使课堂的学习不局限于教材,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力。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所以既要坚持统一,又要注重个性,因为要注重因材施教。
2.【答案】A 【解析】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说明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宏观调控,体现的是教育的公共性。
3.【答案】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体现的是身心发展是顺序性。
4.【答案】C 【解析】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5.【答案】B 【解析】老师与学生协商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说明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民主性。
6.【答案】A 【解析】题干中集体备课、同行教研、分享教学经验体现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是沟通与合作能力。
7.【答案】A 【解析】蜜蜂的毒液是酸性的,被蜜蜂蛰伤后应用碱性的液体中和,故可选用肥皂水。
8.【答案】D 【解析】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属于联觉。9.【答案】C 【解析】想当班干部,又怕被嘲笑,属于趋避冲突。10.【答案】B 【解析】反复抄写,属于复述策略。11.【答案】D 【解析】多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命题。12.【答案】B 【解析】共情指的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即换位思考。13.【答案】B 【解析】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薛恒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不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结论。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14.【答案】A 【解析】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观察瓶中的变化属于实验法。15.【答案】D 【解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题干中学生通过学习对伽利略不迷信、追求科学的精神有更深了解,达成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6.【答案】C 【解析】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起辅助作用。17.【答案】D 【解析】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18.【答案】A 【解析】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是特朗普制。19.【答案】C 【解析】制约课程的三个因素是社会、儿童、学科。20.【答案】B 【解析】某学校开设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
二、简答题
21.(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2)树立教师权威(3)善于和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22.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4)定势作用(5)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23.(1)问题的提出应准确、简明,问卷用语要照顾到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特点,原则上就低不就高。
(2)应避免错误。尤其是模棱两可的问题诱导性问题、敏感性问题,语法毛病一定要避免。在设计问卷时,师生要从问题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全面的审查,反复敲定,做到万无一失。
(3)数量适当,顺序要合理。
三、材料分析题
24.(1)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①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材料中家长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在劳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自制力一旦形成,将会应用到学习中去。
②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材料中的家长不让学生干家务活,使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更多的知识,锻炼身体。
③通过劳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材料中有些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利于他们劳动习惯的形成。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爱劳动的意识,激发对不劳而获的厌恶感,能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总之,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
(2)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①通过节日、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②家校配合共同开展劳动教育;③3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④4开展劳动课程,有效搭建活动载体;通过激励评价,激励学生热爱劳动;总之,我会通过多种方式,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开展劳动教育。
25.(1)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具体分析如下: ①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中沈老师让学生自己体会走在雪景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②沈老师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材料中的沈老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
③沈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中,沈老师在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规范和评价学生。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①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②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发挥作用;③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④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
四、教学设计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