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始于()。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2.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环境
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维果茨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A.形象 B.知觉
C.表面特征的 D.深层特征的
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1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1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1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5.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3.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5.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希冀相去甚远。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材料: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根据材料,拟一份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从西周以后,出现“国学”和“乡学”,这是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说明在西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就诞生了。
2.C[解析]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3.C[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4.C[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5.A[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6.C[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7.C[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8.D[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9.D[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0.B[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1.C[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12.D[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13.A[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14.D[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15.A[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的概念。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答案要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的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依从则可能得到安全,否则将受到惩罚。可以说,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3.[答案要点]开展好课外活动,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4.[答案要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人、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
5.[答案要点]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三、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1)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只忙于“教”与“检”,学生只忙于“学”与“考”,但是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可以建议尝试着从学习策略的培养方面去改变这种情况。
(2)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但是纵观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大多教师只重视讲听,缺乏学法及其运用的指导。许多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淡薄。许多学生只知道某种学习方法或技能有效,但并不清楚何时选择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或技能,只知道机械地运用,遇到新情况则表现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而培养学习策略能弥补这一不足。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成绩的良好途径。(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它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的变量很多,除了学习风格外,还包括学习的目标、任务、要求、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测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能力、性格、气质与个性特点等。学习策略的任务是要充分认识这些变量,并揭示这些变量与学习方法或技能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去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①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并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思维状态;②分析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法;③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④执行、监控、整理学习计划。
四、教学设计题
[提示]教案设计要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目标。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孟子》中“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其中“校、序、庠、学”都是指()。A.教师 B.学校名称 C.私塾 D.六艺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3.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4.()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5.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6.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8.()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A.直接强化 B.外部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交往能力 B.管理能力 C.学习能力 D.研究能力 1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2.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3.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A.指导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接受法
1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5.()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2.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3.教师应如何备课? 4.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分成哪四种类型?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桌五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音、形、义三者结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略。
2.B[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3.D[解析]语文、数学、外语等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
4.B[解析]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5.D[解析]略。
6.D[解析]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7.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8.C[解析]略。
9.D[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
10.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11.A[解析]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12.C[解析]略。
13.C[解析]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发现法,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
14.B[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是由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15.B[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答案要点](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答案要点](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4.[答案要点]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5.[答案要点](1)教师促成的纪律。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 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和如何行事。(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
2.[答案要点](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学设计题
[提示]音、形、义三部分综合考虑,左的字音难点、左右字形的比较、左右方位的辨析、词语的积累等。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A.赫尔巴特 B.康德 C.卢梭 D.杜威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3.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4.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5.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6.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7.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YJ6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A.兴趣 B.认知内驱力 C.求知欲 D.成功感
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0.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1.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13.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提出的。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14.掌握学习是由()提出的。A.布鲁纳 B.斯金纳 C.布卢姆 D.艾里斯
15.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二、简答题f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班主任的作用。2.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3.简述成败归因理论。4.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2.参加工作不久,我被学校推上了班主任的岗位。由于第一次当班主任,我想只有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才能管好学生。于是,我在班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调整班干部,换上我信任得力的助手;二是每天尽可能呆在班上监视学生的行为;三是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四是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组织的活动,我都要亲自过问,亲自参加;五是在课堂上我以“严”字当头,对学生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当班主任一个学期了,我认为我对班主任工作是尽职尽责了;对学生也做到了仁至义尽了,但学生并不喜欢我,学生表面上好像“怕”我,但我在学生中的威信却不高,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
上面是一位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时的感受,请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自由选择一个教学内容,写一个教学设计。
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互动,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的评价,都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落实知识与能力、数学思考、解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2.D[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3.A[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的概念。4.A[解析]略。5.B[解析]略。
6.C[解析]对小学阶段的规定,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童年期。7.B[解析]略。8.B[解析]略。9.C[解析]略。
10.A[解析]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其中心问题就是开设哪些科目。11.C[解析]略。
12.A[解析]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13.A[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14.C[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
15.D[解析]教师要充分发挥班集体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
第二,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
第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班主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
2.[答案要点]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三个:(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家庭气氛比较民主等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学校气氛越民主,也越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2)智力。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相关的非线性关系。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3)个性。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等。
3.[答案要点]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4.[答案要点]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来看,课外活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自 主性。
5.[答案要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只有通过班主任的努力,才能使全班学生发展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受校长聘任、委托负责组织班集体,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为其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每班的任课老师在各方面都不同,为发挥各科老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老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因此就必须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保持信息沟通、保持家庭、社会支持学校的工作。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答案要点]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要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但这种了解应建立在平时点滴的观察中,而不是整天呆在教室监视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案例中的班主任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任何活动都亲自过问,完全不相信学生的能力。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案例中的班主任经常批评学生却极少表扬学生就是不热爱学生的表现。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案例中的班主任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这就是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表现。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班主任要想使师生关系和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学习和研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
四、教学设计题
[提示]教案设计要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目标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A.殷周时代 B.秦代 C.汉代 D.宋代
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A.1879 B.1897 C.1789 D.1798 4.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B.热爱学生
C.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D.教师的责任心
7.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8.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9.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10.美国教育家杜威要反对的是()。A.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B.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C.活动中心论的观点 D.经验中心论的观点
11.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12.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13.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14.()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
15.()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A.教学工作 B.教学方法 C.教学组织 D.教学策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4.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5.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育案例: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四、教学设计题(根据以下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本大题20分)
材料一: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再任意找几个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一个小数除以10、100、1O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材料二: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的笼子里。笼子里有一团干草,那是小鸟又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鸟。
我把笼子挂在窗前。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射进窗来,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照得如同碧玉。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藤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正是它们的雏儿!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我不管它。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渐渐地,它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竞扒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1776年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2.A[解析]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3.A[解析"]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4.A[解析]外向且不稳定的气质是多血质类型的气质。
5.A[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6.B[解析]教师的道德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要求,核心是热爱学生。7.C[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8.D[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9.D[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
10.B[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儿童的发展为目的,反对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11.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12.B[解析]赫尔巴特首先把心理学做为教育学的基础,解释了教育过程中的很多概念。13.B[解析]发现教学,也称启发式教学,一般经历四个阶段,题干中提到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发现教学的第一步。14.B[解析]略。
15.B[解析]教学方法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2.[答案要点](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3.[答案要点](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答案要点]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
(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
(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3)选择教学策略;(4)实施教学评价。
5.[答案要点]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2)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2.[答案要点](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四、教学设计题 [示例] 《珍珠鸟》
一、设计理念
实践“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立足打好学生素质基础,让学生在快乐读书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同时,注重陶冶学生情怀,让多彩而悠久的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发展健康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不就能刨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深刻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懂得构建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是要以关爱、诚信为基础的,呼唤学生对他人、集体、社会付出更多的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了解内容 1.复习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出示三组词语:(1)真好舒适温暖躲进
(2)繁茂的绿蔓娇嫩的鸣叫蓬松的球儿神气十足地站一点点挨近友好地啄淘气地陪伴(3)信赖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所列词句,分层次概括课文内容。(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珍珠鸟外形特点,感受小家伙的可爱与作者的喜爱(1)课件依次出示:鸟声——珍珠鸟——课文内容。(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悟。(3)学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外,注重体会情感。(珍珠鸟的活泼、可爱,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4)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作者不但写了小珍珠鸟的特点,而且运用了比喻句写出了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2.品读课文4—6自然段,体会小家伙与作者的亲密进程,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1)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①过渡:这小家伙挺讨人喜爱的,其实啊,它还很机灵,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②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师巡视,引导学生运用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去读课文。(读书应在书上圈圈、画画,不动笔墨不读书。)③让表现较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画的一些词语,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老师同时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小珍珠鸟与“我”亲近是有一个过程的。)④品读感受课文第4自然段(按“起先——渐渐地——后来”三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抓住加点的字词体会小珍珠鸟与“我”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呵护为前提的。)。
学习第一层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a.学生自由读。
b.交流读懂的内容(小珍珠鸟胆子慢慢大了,与“我”近了)。c.再读体会小珍珠鸟的变化。
学习第二层次“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a.师引读。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竟然”“一点点挨近”让学生明白小珍珠鸟胆子又变大了一些,出乎作者的意料)。c.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层次“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a.学生自由读。
b.交流体会“友好地啄”所表达的情境,让学生明白这时的小珍珠鸟和“我”已经成了朋友。⑤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2)以读代讲学习第5自然段。①出示:“白天;傍晚。”引读。②着重理解“再三呼唤”这个词。③齐读第5自然段。(3)学习第6自然段。
①过渡:小家伙每天和“我”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与“我”建立了越来越深厚的感情,直到有一天(课件出示课文中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觉的画面)。②引导学生说出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小珍珠鸟睡得这样甜,可能在做什么梦? ③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幅温馨的画面加个题目。
④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出读时应注意什么?然后再读这一自然段。3.诵读第7自然段,回味美好境界,理解相互信赖是和谐共处的基础。
(1)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看到这美好的画面(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熟睡),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呼唤——课件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2)课件出示:一组动物与我和谐相处的画面,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师:信赖是一种关爱,是一份宽容,是一片呵护,是彼此间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爱,只要我们善待身边的每一种生灵,就会看见它们美丽的奔跑和飞翔,看见它们出白天性的自由和快乐……
(3)课件出示:仿照“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写出自己的格言。(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的美好的境界!同学们,让我们心中充满爱的情感,让爱与我们相伴而行!一起努力地去追寻世间的种种神奇境界吧!让世界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信赖!
第二篇:2018下半年福建教师资格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卷二
2018下半年福建教师资格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
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2.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课的内容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3.小玮的妈妈正在准备晚饭,小玮放学回家刚进门就闻到阵阵饭菜的香味儿。可是过一会小玮就闻不到了,这种现象属于感觉的()。
A.适应 B.联觉 C.统合 D.对比
4.小颖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经常会觉得自己陷入了“怪圈”不会再进步了,甚至觉得自己突然退步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挫折现象 B.回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高原现象
5.学生聪聪认可自己的实力与成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自信、独立等特质,渴望得到审视与评价,重视名利,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聪聪就会感到自信,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或叛逆,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聪聪的行为属于()。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6.鲁班爬山时,手不小心被一种丝茅草割破,草叶边缘的毛刺就是“利器”,锯子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A.功能固着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7.炎热的夏天,兰兰在户外活动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现象,对此,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B.将兰兰抱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领,冰敷头部 C.中暑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处理
通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再处理
8.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提到:“我们见了她(蔡老师)不由得就围了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一叙述体现了学生的()特点。
A.可塑性 B.向师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9.“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上一段教育目的的表述出自()。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0.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讨论法
11.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组合学习D.推理学习1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低年级的小明擅自离开座位王老师不予理会,转到表扬那些坚持不动的学生,小明也不擅自离开座位了,王老师用到的是()。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隔强化
14.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孙老师将“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15.儿童思维开始逐渐的去集中化,能够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的逻辑推理,是()儿童的主要成就。
A.前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A.杜威 B.卢梭 C.拉尔夫·泰勒 D.裴斯泰洛齐
17.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是()。A.必修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选修课程
18.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们对“春天”认识的更加清晰,不仅带同学们去公园观察新开的花,而且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冰水融化”“小树发芽”等有着春天气息的图片供学生们观看。语文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
A.创造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9.小明考试前非常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不停地冒汗,总是想上厕所,发挥失常,他的这种症状属于()。
A.考试焦虑症 B.考试强迫症 C.考试抑郁症 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
20.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李教师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李老师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安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为人师表方面作出了哪些要求? 23.简述课外活动的作用。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4.材料
学生小刚在老师上课写板书时,手指常常不自觉地敲打桌子,发出“嗒嗒嗒”的响声。有的老师警告说:“是谁?不想听课就出去!”可是这种情况总也制止不住。一位音乐老师上课时发现了这个情况,课后找到小刚。小刚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老师批评。但是老师没有责备他,而是笑着说:“我发现你节奏感非常好。你可以参加学校的乐队,做一名鼓手。但有一个条件,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小刚点点头,热泪盈眶。他在乐队里很努力,进步很快,而且上课再也不敲桌子了。
(1)案例中的音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2)音乐老师的做法对你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哪些启发?请简要分析。
材料:
小明和小华是同桌,某次考试中均得85分。小明开心的说:“我太幸运了,昨天做了套模拟题,居然有3道题重复。”小华却嘟囔着嘴说:“哎,我已经复习的很充分了呀,可是还有几个题目不太明白,最后一个题用哪个公式呢?看来,我还得好好的看看。”
问题:
根据归因理论,分析两个人各自的归因要素是什么。作为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次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晰 伞 抚 绍 疆 陷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10分)(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10分)(3)为本课设计一则板书并说明理由。(20分)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8分)(2)如指导低年段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2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列举至少两种小学课堂常用的导入方法。(10分)(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29.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简要分析该歌曲的特点。(10分)(2)如指导该年级小学生学唱该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该歌曲的学习,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30.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要点:前翻时蹬地、收腹、屈膝、举臀使身体穿过两臂慢慢下落;后翻时提臀、收腹,使身体穿过两臂慢慢回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穿臂前后翻技术动作”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31.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什么是连续纹样?(10分)(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2.【答案】B。
3.【答案】A。解析: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的感觉中。题干中的现象为嗅觉适应。
4.【答案】D。解析:高原现象是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
5.【答案】D。解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独立,渴望得到审视与评价,重视名利,得出聪聪的行为属于渴望得到尊重的需要。所以选D。
6.【答案】D。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者现象叫原型。题干中鲁班从丝茅草得到锯子的启发,这里的丝茅草就是原型。
7.【答案】B。解析:有人中暑时,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病人躺下,但头部不要垫高。然后解开病人衣领,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其头部,再服用一些仁丹或十滴水等药物。
8.【答案】B。解析: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
9.【答案】C。解析:这是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教育方针的表述,也是对教育目的的规定。故选C。
10.【答案】B。解析: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的方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所倡导的。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
11.【答案】B。解析:把正方形的特征归属于已知长方形的特征当中,这是一种下位学习。
12.【答案】C。
13.【答案】C。解析:替代强化是指用榜样的作用来强化学生的行为。老师表扬坚持不动的学生对小明来说就是一种替代强化。
14.【答案】D。
15.【答案】C。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了去集中化,可逆性,守恒性等特点。
16.【答案】C。解析: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是教育学家泰勒。
17.【答案】D。解析: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答案】D。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们对“春天”认识更加清晰,不仅带同学们去公园观察新开的花,而且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冰水融化”“小树发芽”等有着春天气息的图片供学生们观看体现的是直观性原则。
19.【答案】A。解析:小明的症状属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症。
20.【答案】D。解析: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价值上相互冲突的两难情境故事作出判断,并解释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然后确定被试道德认识发展的水平。根据被试的回答,科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9岁以下儿童处于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9~16岁儿童处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16岁以后发展到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22.【参考答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为人师表的规定: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23.【参考答案】
第一,有利于学生多渠道地及时获得各种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三,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长;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第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
(1)音乐教学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材料中音乐老师从小刚手不自觉地“敲桌子”行为中发掘出小刚的节奏感好的优点,以此鼓励他参加学校乐队,同时教育他要认真听讲遵守纪律,上课不能再敲桌子。这样的长善救失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根据案例中音乐老师的做法,在我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会做到:
首先,作为教育者要一分为
二、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其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红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最后,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25.【参考答案】
小明将考试的成功归因于运气这个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虽然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但存有侥幸的心理,假如之后的学习失败也这样归因,会产生懈怠和习得性无助感,不利于其学习成绩的长远提高和发展。老师在对小明进行指导的时候,应该注意引导他将成败的原因归于努力等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因素,这样才有利于之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小华将自己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努力,归因正确,值得肯定。但是,由于小华对自己要求比较高,考试成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因此产生了负面的情绪体验。对于小华,老师应该跟他耐心分析考试成败还有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等外部不可控的因素的影响,同时鼓励他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发挥的更好。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设计】
(1)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内容含蓄,意义深刻。开篇寥寥几笔描绘出新疆艰苦的生存环境;继而通过火车上爸爸和儿女之间的真诚、质朴的交谈,描绘出边疆守卫者“白杨树”正直、高大的外形和坚强不屈的特征;最后借白杨树表达边疆战士驻守边防、建设祖国的毅力和决心。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读写晰、伞、抚、绍、疆、陷这6个字,掌握戈壁、清晰、浑黄一体、插嘴、分辩、抚摸、严肃、坚强的基本含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这段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课文的反复研读和学习,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边疆战士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建设祖国的理想。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体会和学习边疆战士的高尚品格;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板书设计 图1 设计理由:
《白杨》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文章,借白杨来表达边疆战士的思想品质。白杨生长在祖国边疆,白杨就像是驻守边防的战士:从外形来看,白杨又正又直、高大挺秀,而从内在品质来看,白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战胜困难不变的决心和毅力,这正是作者所要赞美的边疆战士所具有的个性品质。
所以在板书中,要详细写出白杨具有的品质,与之对应的就是以“爸爸”为代表的边疆战士,在“爸爸”眼中,自己就像白杨一样是边疆的守卫者,是祖国的守卫者,所以“爸爸”所代表的边疆战士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守护者形象。而在文章的结尾,通过白杨和小白杨的关系也引出爸爸希望孩子继承长辈的理想,长大后投身边防战士的行列,扎根边疆,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景。因此在板书的最后一层,加入小白杨和儿女之间的对应关系。
27.【参考答案】
(1)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2)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3)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并提问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提问: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在课程开始之前,用课件展示生活着的有关角的图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28.(1)a.温故知新法:运用所学过的旧知识联系新内容。
b.设置情境法:假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会与学习,实现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的教学效果。
①教师语言:讲故事、讲谜语等 ②多媒体:视频、图片等 ③律动:咏唱(chant)、绕口令等(2)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①Students can learn some new words during the class, such as “blackboard” and “window”.②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basic structure of imperative sentence.Ability aim: Students are able to recognize communication signals through listening.Emotional aim: Students can learn to respect others, and their awareness of being polite can also be cultivated.(3)Presentation
Point to the blackboard, the window and the door in the classroom separately, and write these thre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then ask students to read after teacher.②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s and functions of the new sentences by means of teacher’s description and body language.For example, teacher says to one student: “I feel very hot.Lily, open the window, please.”
③Guide the student to open the window, and express thanks to him or her.④ Explain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for students, and make a new sentence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imperative sentence better.(Justification: Through those activities, students can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and basic structure of imperative sentence.)Practice ①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ry to repeat it.After listening, ask the question: “Does Peter help Miss Fang open the door?” Students may answer: “Yes, he helps Miss Fang open the door.”
②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according to the tape material: a.()the door, please.b.Look at the(), please.......③Pair work: Ask students to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with their deskmates, and invite one group to give a representation in front of the class.(Justification: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and they can consolidate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they learned today.)29.【参考答案】(1)歌曲特点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由姆卡楚尔宾娜作曲、思渊洋改编的儿童歌曲,该儿童歌曲共有两种版本,分别是中文版和英文版。这是一首2/4拍,大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波兰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跳跃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
可爱的神情。歌曲四个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的手法,结构方整,其中前十六的节奏贯穿全曲,节奏明快,舞蹈性很强,适合于边演边唱。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理解,学生能够感受舞蹈欢快的情绪,并体验双人集体舞的快乐。【过程与方法】
通过歌曲演唱、拓展表演等方式,学生能够增强自身协调性及演唱能力。【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分角色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3)新课导入
1.教师创设谈话情景: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从国外寄来的一封邀请信,小洋娃娃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加她的party,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吧。(加律动排队走)2.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中走出来,思考问题:音乐停了,我们走了好远了,走的好累啊,我们休息一会。同学们快看,前面有什么?我们去问问它们在干嘛?(前面有小熊,它们很可爱、胖嘟嘟的,在等它们的好朋友)3.教师顺势进入新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同学们,它们这么可爱,想必它们的好朋友也非常的活泼、可爱了,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小熊的好朋友呢?)【设计意图】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给学生创设情境,有一个国外的小洋娃娃邀请他们去参加party,这个时候,带领学生加入律动整齐的排着队走。路上会碰到一个好朋友,邀请它一起去参加party,顺势引入新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肢体协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向新课标理念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理念进行靠拢。
30.【参考答案】
(1)重点:前后翻时收腹、提臀、控制节奏;难点:动作连贯、协调。(2)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了解穿臂前后翻技术动作的名称及完成方法,体验倒置的感受,并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90%的学生能够在同伴的保护与帮助下完成技术动作,60%的同学能够独立完成技术动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和游戏等方法,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腰腹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3)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及设计意图 ①诱导练习(垫上屈腿握棒穿越练习)教师活动:教师演示垫上屈腿握棒穿越站起动作并且进行技术动作的讲解(仰卧于垫上,双手向上伸直正握一米长木棒,做垫上穿棒前后翻练习)。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进行模仿练习。
【设计理由】通过垫上屈腿握棒穿越练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穿臂前后翻的技术动作要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②教师示范穿臂前后翻技术动作,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老师示范穿臂前后翻技术动作,并进行引导性提问,在开始双手握杠时采用的握杠方式是什么样的?整个技术动作包括了几个环节?并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补充技术动作的要点(前翻时蹬地、收腹、屈膝、举臀使身体穿过两臂慢慢下落;后翻时提臀、收腹,使身体穿过两臂慢慢回落);教师与学生配合完成保护与帮助方法的示范和讲解(保护人一手握练习人的手腕,一手托臀帮助穿杠,当腿穿臂翻下时,一手托腿帮助轻落。向回翻转时,一手握手腕一手托肩背帮助回翻,穿臂回落时,一手托腿帮助轻落。)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老师的技术动作示范,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技术动作要点。
【设计理由】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直观感受完整技术动作,并且通过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自主练习a.悬垂摆动练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单杠悬垂前后摆动练习。学生活动:根据老师的指导完成单杠悬垂前后摆动练习。
下基础。
b.一对一帮助练习,口诀强化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指导,同时给学生总结口诀(正手握杠紧又牢、双脚蹬地体后倒、收腹屈膝举双腿、快速穿过两臂间、两脚落地后屈腿、蹬地屈腿翻转回)帮助记忆动作要点。
学生活动:两名同学一组进行一对一的帮助练习,每位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三次练习,之后交换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大声背诵口诀帮助完成动作。
【设计理由】学生在同伴的保护与帮助下完成技术动作,初步体会技术完整技术动作。c.集体纠错,强化技术动作
教师活动:老师根据观察结果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向前穿臂翻转有困难、向后穿臂翻转有困难、落地较重)并给出解决策略(在脚前放跳箱盖,做脚蹬跳箱盖,另一脚蹬杠,然后两脚依次过杠练习;强调双脚用力蹬地,收腹,举腿;提示学生回落时拉杠、收腹、控制身体;加强帮助一手托腿轻落,或垫高落地地面。)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d.再次练习,解决难点
教师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技术动作完成情况。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之前给出的纠正方法改进技术动作,攻克动作难点。【设计理由】通过再次练习解决技术动作的难点问题,熟练技术动作。e.游戏:《我是体操小明星》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游戏,讲解游戏规则(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择组别进行组内穿臂前后翻晋级PK赛),担任裁判工作。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学习情况选择组别完成比赛,争取优胜。
【设计理由】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可以达到再次强化技术动作的目的。
31.(1)【参考答案】
连续纹样是相对于单独纹样而言的,它是以一个单独纹样(一个形象或者一组形象为单位的纹样)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成无限反复的纹样。可按重复排列的方向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称横式二方连续,沿上下方向的称纵向二方连续。其主要形式有散点式、接圆式、波线式、垂直式、斜线式、折线式、结合式。
四方连续指以一个单位纹样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的排列,并可无限扩展的纹样。有三种组织形式:散点式、连缀式、重叠式。
(2)【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了解图案排列方法及组织规律,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图案作品。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与交流,探究图案排列方法、重复的规律,学会设计具有形式美感的的连续图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图案,发现生活中的美,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培养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3)【参考答案】 活动一:看一看
教师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回答:鱼儿外形相似,成群结队游动等。教师继续提问:鱼儿是怎样结队排列的?学生观察并回答:向上排列、向下排列等。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除了能向上向下排列,还可以怎么排?向左?向右?接下来进入我们这堂课的学习一起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关注文化与生活,具有视觉性,教师的提问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活动二:找一找、议一议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有哪些是重复排列出现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空中飞翔的鸟、路边的树木等。教师总结:展示教室里的桌椅前后排列、凤戏牡丹等图片。
2.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并提问他们是怎样重复排列的?学生思考回答:向下、向上、向左、向右。教师引导学生实践,相同图形,变换排列方式,探究最终得到的形象相同吗? 学生实践回答。教师总结指导(改变方向、改变颜色):一个图形向左右、上下有规律地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一个新图形。
运用美术学习的常用方法,通过观察将生活实际联系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活动三:做一做
1.尝试运用拼贴、绘画、剪贴等方法表现设计有重复规律的图案。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独特的排列方式进行排列与设计。2.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三种方式展评(构思、排列方式等方面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四:想一想
1.课堂小结:图案艺术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有图案,图案来源于生活,而且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学们继续认真学好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2.课后用所学的知识创作一件作品,装点自己的房间。
【设计意图】将美术作品运用于生活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学习的意义。
第三篇: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主任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主任
一、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三)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
三、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养,是指作为小学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必要的素养。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养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责任意识与移惰能力
责任意识是指小学班主任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承担的职责,并能自觉、认真地去履行职责。班主任的责任意识体现在对小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三个方面。
移情能力主要是指班主任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学生的角度,理解或欣赏他们的感受。小学班主任要善于体会儿童独特的精神世界,尊重儿童的未成熟状态,不应为儿童的未来而牺牲儿童的现在。
(二)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
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指小学班主任应充满好奇心、求知欲,把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看作专业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不断探究与创新。班主任的学习与探究应体现在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对实践经验的学习与探究以及对小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方面。
(三)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是指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并整合影响班级发展和学生个体成长的诸多教育力量,善于组建团队并在团队中充分施展决断力、控制力、前瞻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职业培训教育网 010-82333888(24小时)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四、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一)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了解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
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
对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3建立学生档案
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即建立学生的档案。
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一整理一鉴定一保管。
学生档案有两种:集体档案和个体档案。
4.班会活动
班会主要包括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两大类。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1)学校与家庭的协调
一般而言,家庭协调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
(2)学校与社会的协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职业培训教育网 010-82333888(24小时)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具体可归结为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依托社区的教育委员会,比如班主任可以邀请社区委员会的成员参加班级的一些活动,或聘请他们作为校外辅导员。二是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如少年宫、少年科技站、博物馆、各种业余学校等。
6.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操行评定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班主任工作汁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二)个别教育工作
1.先进生工作
(1)先进生的心理特征
他们一般有如下心理特点: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2)先进生的教育
要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2.后进生工作
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后进生是一个相对概念,运用时应谨慎。
(1)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职业培训教育网 010-82333888(24小时)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后进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
(2)后进生的教育
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④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3.中等生的个别教育
(1)中等生的特点
中等生,又叫“一般学生”或“中间生”,是指那些在班级中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学生。中等生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
(2)对中等生的教育
要做好中等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
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③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职业培训教育网 010-82333888(24小时)
第四篇:教师资格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模拟测试题第一卷
教师资格认定统一考试考前模拟测试题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A.殷周时代 B.秦代 C.汉代 D.宋代
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A.1879 B.1897 C.1789 D.1798 4.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B.热爱学生
C.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D.教师的责任心
7.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8.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9.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10.美国教育家杜威要反对的是()。A.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B.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C.活动中心论的观点 D.经验中心论的观点
11.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12.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13.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14.()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
15.()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A.教学工作 B.教学方法 C.教学组织 D.教学策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4.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5.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育案例: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四、教学设计题(根据以下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本大题20分)材料一: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再任意找几个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一个小数除以10、100、1O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材料二: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的笼子里。笼子里有一团干草,那是小鸟又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鸟。
我把笼子挂在窗前。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射进窗来,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照得如同碧玉。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藤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正是它们的雏儿!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渐渐地,它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
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竞扒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认定统一考试考前模拟测试题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1776年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2.A[解析]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3.A[解析"]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4.A[解析]外向且不稳定的气质是多血质类型的气质。
5.A[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6.B[解析]教师的道德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要求,核心是热爱学生。7.C[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8.D[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9.D[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10.B[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儿童的发展为目的,反对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11.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12.B[解析]赫尔巴特首先把心理学做为教育学的基础,解释了教育过程中的很多概念。13.B[解析]发现教学,也称启发式教学,一般经历四个阶段,题干中提到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发现教学的第一步。14.B[解析]略。
15.B[解析]教学方法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2.[答案要点](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3.[答案要点](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答案要点]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
(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
(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3)选择教学策略;(4)实施教学评价。
5.[答案要点]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2)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2.[答案要点](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四、教学设计题 [示例]
《珍珠鸟》
一、设计理念
实践“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立足打好学生素质基础,让学生在快乐
读书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同时,注重陶冶学生情怀,让多彩而悠久的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发展健康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不就能刨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深刻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懂得构建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是要以关爱、诚信为基础的,呼唤学生对他人、集体、社会付出更多的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了解内容 1.复习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出示三组词语:(1)真好舒适温暖躲进
(2)繁茂的绿蔓娇嫩的鸣叫蓬松的球儿神气十足地站一点点挨近友好地啄淘气地陪伴(3)信赖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所列词句,分层次概括课文内容。(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珍珠鸟外形特点,感受小家伙的可爱与作者的喜爱(1)课件依次出示:鸟声——珍珠鸟——课文内容。(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悟。
(3)学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外,注重体会情感。(珍珠鸟的活泼、可爱,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4)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作者不但写了小珍珠鸟的特点,而且运用了比喻句写出了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2.品读课文4—6自然段,体会小家伙与作者的亲密进程,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1)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①过渡:这小家伙挺讨人喜爱的,其实啊,它还很机灵,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②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师巡视,引导学生运用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去读课文。(读书应在书上圈圈、画画,不动笔墨不读书。)③让表现较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画的一些词语,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老师同时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小珍珠鸟与“我”亲近是有一个过程的。)④品读感受课文第4自然段(按“起先——渐渐地——后来”三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抓住加点的字词体会小珍珠鸟与“我”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呵护为前提的。)。学习第一层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a.学生自由读。
b.交流读懂的内容(小珍珠鸟胆子慢慢大了,与“我”近了)。c.再读体会小珍珠鸟的变化。
学习第二层次“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a.师引读。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竟然”“一点点挨近”让学生明白小珍珠鸟胆子又变大了一些,出乎作者的意料)。c.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层次“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a.学生自由读。
b.交流体会“友好地啄”所表达的情境,让学生明白这时的小珍珠鸟和“我”已经成了朋友。
⑤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
(2)以读代讲学习第5自然段。①出示:“白天;傍晚。”引读。②着重理解“再三呼唤”这个词。③齐读第5自然段。(3)学习第6自然段。
①过渡:小家伙每天和“我”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与“我”建立了越来越深厚的感情,直到有一天(课件出示课文中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觉的画面)。
②引导学生说出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小珍珠鸟睡得这样甜,可能在做什么梦? ③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幅温馨的画面加个题目。
④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出读时应注意什么?然后再读这一自然段。3.诵读第7自然段,回味美好境界,理解相互信赖是和谐共处的基础。
(1)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看到这美好的画面(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熟睡),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呼唤——课件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2)课件出示:一组动物与我和谐相处的画面,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师:信赖是一种关爱,是一份宽容,是一片呵护,是彼此间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爱,只要我们善待身边的每一种生灵,就会看见它们美丽的奔跑和飞翔,看见它们出白天性的自由和快乐„„
(3)课件出示:仿照“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写出自己的格言。(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的美好的境界!同学们,让我们心中充满爱的情感,让爱与我们相伴而行!一起努力地去追寻世间的种种神奇境界吧!让世界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信赖!
文章来源:http://
第五篇: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答案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 2 分
D 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主编的《教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恿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答案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教育的属性 2 分
A 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答案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2 分
C 考察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答案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2 分
B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答案
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义务教育制度 2 分
B 《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质。
6,在中学阶段开设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答案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
课程的类别 2 分
A 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答案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课程的概念 2 分
C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答案
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课程理论流派 2 分
C 杜威反对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的世界认识主要借的是()答案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教学的内涵 2 分
D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间接经验。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答案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教育学的发展 2 分
B 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他明确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答案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德育的意义 2 分
A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性。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课。这属于()答案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2 分
C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的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现象。
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棉籽、橡胶等不可食使用的例子,这种教学法称为()
答案
A,变式
B,范式 C,原型 D,演义
教学方法的概念 2 分
A 运用变式是使学生形成一般表象的必要条件。讲果实的概念时,不只选周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可食的果实,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以避免学生把“可食性”作为果实的本质特征。
14,“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答案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 分
B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一般应用“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15,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示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答案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2 分
C 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掩饰性。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16,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答案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2 分
A 多血质的典型特征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17,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的主要问题是()。
答案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2 分
C 主要问题是抑郁 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1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
答案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一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心理辅导概述 2 分
B 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19,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答案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德育的涵义 2 分
D 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0,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答案
A,教师促成纪律
B,群体促成纪律 C,任务促成纪律 D,自我促成纪律
学习策略的概念 2 分
B 学生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促成的纪律是在集体舆论和集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
2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答案
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
教学的内涵 2 分
D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观判断。
四、简答题
1,辨析动物也存在教育。
考点 分值 教育的属性 8 分 正确答案 观点错误。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文字解析 先回答对错,回答是以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回答就好。
2,辨析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考点 分值 学习策略的特征 8 分
说法片面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
正确答案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知识与能力是互动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能力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越多。机械地说知识与能力成正比,说法有失片面。
文字解析
3,辨析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考点 分值 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8 分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 知识与能力高低有关系,知识积累对能力提高有积极作用,但不是绝对。
正确答案
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由此,笼统地说学习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是不准确的。
文字解析 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
4,辨析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考点 分值 德育的涵义 8 分
说法错误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
正确答案
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文字解析 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考点 分值 课程内容 10 分
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课程
正确答案
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
文字解析
6,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考察课程这一章的知识教材知识,加强这个知识点的记忆。考点 分值 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0 分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正确答案
法。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是说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境和气氛,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言词和方式。
文字解析
7,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考点 分值 学习策略的分类 10 分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 在德育这章中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感染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要求。
正确答案
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部分: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文字解析 先解释一下学习策略,再回答学习策略的具体分类。
8,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考点 分值 人格发展理论 10 分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
正确答案
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其中,0-18个月左右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18个月到4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4~6岁是学前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6~12岁是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12~20岁是青年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20~24岁是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24~50岁是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充沛感对颓废感,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50岁以后是成年晚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完善对绝望,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文字解析 0-18个月、18个月到4岁、4~6岁是学前期、6~12岁是学龄期、12~20岁是青年期、20~24岁是成年早期、24~50岁是成年中期、50岁以后是成年晚期大家要记住年龄的分界点。
五、综合题
【案例1】我就是英语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对上好这堂客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儿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注意„„我沉寂的看着这个小鸡,继续清 晰的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发现;了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码?”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菝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首先,该老师既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对课堂上学生的“刁难”灵活处理,对该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该教师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将词语语气使用的知识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案例2】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认为自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爱。看到同学聚在一块咯咯地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激动而且混乱的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的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材料中张琼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已的轻视或嘲笑。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产生了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造成神经过敏、多疑,最终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对怀有自卑感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同时,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又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