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小语送课下乡”活动心得体会
参加“小语送课下乡”活动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第二次客串参加语文学科的教研活动。一天的活动下来有三点感受,一是很高兴能参加活动,二是收获很多,三是惊喜。
本次活动的关键词是“简约而不简单”,理科课程就是太“简”而会枯燥无趣,但带着理科“简”的思维来参加这次活动,刚好合适。既然是教研活动,“课”必须是正事,我就谈一谈几堂课。再次申明,我是数学老师,对语文课程不太熟悉,以下观点如有不对甚至语文常识性错误,请忽略。
首先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认识。《陶罐和铁罐》是略读课文,这一节课有两个目标:
1、知识性目标是识字词、获取文本信息并表达;
2、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从语文课程来讲,课堂要渗透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第一堂课,实验小学陈益老师的课堂大气,有范儿。有以下几个优点:
1、课前“用不同的表情和语气说话”环节,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更快进入状态。
2、能及时抓住学生朗读“拖音”的缺点,通过自己示范和利用自身语言的魅力进行纠正,这一节课学生语感方面进步不少,再让陈老师上几节课,这些学生的朗读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3、将课文分成四次对话,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读来感悟。这四次对话感情上是层层递进的,恰好有机的与学生的情感发展相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就是分角色对话,让学生在意识里有一种代入感,把自己代成陶罐或铁罐,从而更好的体会“陶罐”、“铁罐”语言里一句话所表达的感情,甚至体会出一个字、一个省略号的差别所表达的不同感情。
4、学生分组分角色对话。课堂时间有限,要通过小组让更多的学生分角色对话,照顾大部分学生,同时让一个学生有时间体验多种角色,对学生整体情感的把握有帮助。
5、将“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只罐子?为什么?”这个问题更改为“如果你是国王御厨里的筷子、盘子,你想对陶罐或铁罐说些什么?”设计很高明,这一改动将学生的偏见(问题1肯定大多数学生喜欢陶罐)扼杀在摇篮里,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事物。
亮点罗列完之后就是两点小建议:
1、课前时间不是很长,安排学生休息又马上叫醒,不算太好,这体现不了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建议借鉴去年12月份的语文“省级送教团体罗田讲学”活动中陶佳喜老师的那种方式。
2、在教学新词时,称新词为“生词宝宝”不恰当,课堂语言要精炼,不相关的话不说,“生词”和“宝宝”八竿子打不着就不要无意义关联。我们的课堂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但不是用这些无意义的词体现。一堂好课,确实找不出什么毛病,只好鸡蛋里挑骨头找两点出来,好在人微言轻,不至于一堂好课提两点建议就能定调子为有缺憾的课堂,而且又是同学,瞎批评一通又能奈我何。
第二堂课,义水学校冯颖老师的课堂灵动,有风格。有以下几个优点:
1、将课题“陶罐和铁罐”依学生更改为“铁罐和陶罐”,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下,将错就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从而让学生敢于思考和表达。
2、将课文提炼成顺口溜,顺口、简洁、易懂。
3、教师示范朗读。三年级学生情感的表现没有问题,但是通过文本体会情感并用语气表达出来的能力还不够,老师进行范读之后,学生通过聆听感知,这样在分角色朗读时会更有感情。
4、“‘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这个环节老师提供一些词语供学生选择填词,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目前词语积累不足的现状,可以启发学生思维,避免学生还是依然用书上的几个词来补充。
5、教学过程中以“读”为载体,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6、课堂教学上有个人的魅力和风格,这是冯老师直率个性和平时教学理念的体现,这种风格我很欣赏。
整堂课看得出来是简约课堂的框架,但有些地方学生跑偏了并且思维绕进去了,所以还不能算是简单的课堂。中间为什么会跑偏?我仔细想了想,还是冯老师课堂中问题提得不好,举例来说:
1、在教师扮演铁罐,学生扮演陶罐分角色对话时,问扮演陶罐的学生“你为什么不生我的气”,学生答道“因为我和你是兄弟”,学生并没有答错,但离更深层次的“谦虚”品质尚有差距。所以,问完陶罐的扮演者之后,应该更换提问的对象,问其他同学,这样其他同学才可能会根据课文中的旁白“陶罐谦虚地回答”将感情进行升华。问题一:提问对象没选好。
2、最后,铁罐消失不见了,冯老师问学生“铁罐为什么消失不见了”,这是科学常识,让学生了解没有错,但不问才能简约,学生自己没有提出来,可能是学生本身知道这个现象,也可能学生没有注意到,终归老师还是不问的好。而且我记得冯老师好象问了两遍,还解释过多,只需要说“铁会生锈,最后氧化消失不见了”一句话带过就行。问题二:提的问题没有精选。
3、在教案上看到的:“第三部分、新授——学习10至17自然段。
4、当初狂妄自大的铁罐想到过后来的下场吗?为什么?”这个问题的“为什么”太泛,本身不好答甚至根本就无法作答。你是问“为什么铁罐没有想到后来的下场”还是问“你怎么知道铁罐没有想到后来的下场”。我到底是答“因为铁罐目光短浅”、“因为不懂科学知识,不知道铁会生锈”还是“他要是想到过后来的下场,当初就不会奚落陶罐了”。恐怕连冯老师自己都迷糊了吧。问题三:提的问题目的性不强、针对性不强。关于课堂语言和提问这一点冯老师若是深入进来,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稍加注意,那你的课堂就真是“简约而不简单”了。
就这堂课而言,还是有几点小建议和看法:
1、整堂课偏重于情感的激发与表达,少了一些理性思维的火花。这也是三堂课共同的缺点。
2、“顺口溜”是亮点,但没有体现出来。可以这么设计:出示顺口溜,让学生读(不强调感情,就让学生随意的读)。衔接语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顺口溜所描述的故事”。我相信课文学完以后,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带着感情朗读顺口溜了。
3、冯老师还是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代入角色对话。优先考虑学生自己分角色对话,再考虑老师示范读,学生再对话,学生实在不能完成老师才能参与进来。而且这节课分角色对话恰恰需要学生略带夸张的语气和动作,这一点冯老师还没有学生做得好。
4、板书在教学设计上有,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没有(好像是没有按照这个较好的设计来板书,记得不太清楚),这一点值得大家注意,PPT上呈现的内容一晃即过,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重点内容的板书还是必不可少。
第三堂课,三里畈小学雷蕾老师的课堂扎实,有效。有以下几个优点:
1、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在学生自学环节,雷老师说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做记号、摘抄可以让学生积累词语,对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极有帮助,养成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长远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2、注重了学生阅读基本功的训练。课堂教学第二部分、质疑探究,深入了解。第一个环节是:概括内容。既是阅读基本功的训练,也是一种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
3、拓展延伸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仿写类似的故事。不至于一句空话:仿照课文,创编故事,让学生无从下手。
这堂课讲得很好,作为门外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说出具体好在哪里,也看不出来哪里有什么问题,只是在时间安排上有一个小建议,把多的10分钟安排给学生分角色对话,那么这堂课就很完美了。
听了三节课,个人也有些感悟。教学要紧扣文本材料,“奚落”,是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教学“奚落”一词,要联系下文铁罐说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这样尖刻的话就是对陶罐的奚落。还有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陶罐和铁罐》文本赏析与教学设计”: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怎么叫奚落?奚落就是专门说人家的短处,取笑对方。“你敢吗?”不是铁罐不知道对方敢不敢,而是明知对方不敢而故意发问,其实是在揭短啊。这就是奚落。而且,铁罐将对方称之为“陶罐子”,加上一个“子”跟“陶罐”,有区别吗?在这里,这“子”在表达着对对方的极度瞧不起、不尊敬对方啊。这是对铁罐人格的入骨刻画。铁罐“更加轻蔑”,“我就知道”跟“我知道”,语气是不一样的。“就知道”,是原本的,而不是刚知道的,“就知道”将原本轻蔑的语气加重了。所以作者说“更加轻蔑”,在这里,作者用了“懦弱的东西!”这样的句子,表现铁罐的人格特点──不单单是瞧不起、揭短了,他开始羞辱对方。细微之处见真章,这上面就对文本的研读比较仔细。
三位同学这么会讲课,我很惊喜,同时也感到自豪和惭愧。“做的没有看的高”我的观点和建议简直就是吹毛求疵,希望同学们不要喷一句“youcanyouup”,那样我的心灵就是:鬼知道我将经历什么了。你们的教学风格我只能羡慕却学不来,但我将以你们为榜样,朝着你们的高度拼命追赶。
第二篇:送课下乡活动心得体会
送课下乡活动心得体会
静海二中贾智学
为了加强我校与兄弟学校的联系,尽快融入到地方教学之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辐射作用,缩小城乡差别,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我校在学校的组织安排下分别到台头镇中学开展送课下乡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送课下乡活动。在这儿我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很好的锻炼和学习机会,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促使我对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进行了反思,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上的是七年级的数学《9.2一元一次不等式》。在上课时我深切地感到孩子们的淳朴、可爱,看着他们那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真的让我感动。我感觉比以前任何一次公开课更有热情、更投入、更希望和他们交流。我感觉这里的孩子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差,他们真诚、善良、可爱、聪明、勤奋。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进一步体会到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再一次深深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创设生动的情景,营造和谐的氛围,通过引导、启发,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的情感“煽”起来,让每个学生的人格“亮”起来。使数学课堂在学生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的同时,成为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发展的平台。
真正体现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真谛: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评课的环节。我没想到的是:听课的老师是那么的热情,那么投入,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很独到,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哪些地方还值得探讨,说的滔滔不绝,有理有据,令人佩服。这一切都说明这里的教师平时是多么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啊!我们还在一起讨论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互相交流了想法,和他们在一起我感到非常融洽、非常温馨。当我听说他们校园的绿化,以及校园各处熟悉的双语牌等等都是老师和同学们亲手创造的时候,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惭愧、难受、感到、敬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一种新的东西,那就是好学、钻研、创新的精神。我相信这也将使我终身受益。
第三篇:送课下乡活动心得体会
为了送两节课,我们长途跋涉了几百公里,来到信宜市xx一中。
看着学生们沿街到学校,没有疯疯癫癫的吵闹,只见大家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偶尔有学生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他们衣着朴素,眼神澄净而恬淡。
坐在教室里,黑压压一片,什么颜色和样式的衣服都有,分不清哪个学生穿的是校服。男生女生倒是很容易区分。看着那些青黑的短头发,还有那随处飘逸的长发,心中无限感叹:山乡的学生还真像学生。
学生时不时打量教室周围的几十位老师,对站在讲台上的胡波老师更加好奇。胡老师毕竟见过大场面,经验老道。一上课,他就利用看讲学稿的学生人数,巧妙地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函数关系。这个问题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既拉近了陌生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还引导他们快速进入老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中,更妙的是不着痕迹地开始了以旧引新。
胡老师为了过渡二次函数的概念,选择了两个典型问题。一是正方形面积,一是边形对角线的条数。问题的设置和分析都由浅入深,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意图:训练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为了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他还精心设置了探究问题:函数(1)当为何值时,函数是二次函数?(1)当为何值时,函数是一次函数?这个问题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巩固对二次项系数≠0的理解,突破难点。
整堂课学生主动配合,积极思考,认真解答,尤其是上台板演的学生,显示出较高的数学思考水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她们严格规范的书写,完整流畅地表达思维过程,得到胡老师诚恳的表扬和肯定。无论是思考题还是巩固练习题,胡老师的点评都简明扼要,没有半句多余话,对学生的解答补充和对问题的扩展延伸都恰到好处。
我正沉浸在对师生表演的欣赏中,胡老师开始了小结和下课。我深感意犹未尽,无奈地望去对面楼,只见学生三三两两,却听不到喧哗,看不见追逐打闹。哎,连下课的铃声都格外静悄悄。怪不得胡老师事后说,听到隔壁上课了自己就上课,看到学生走出来了就下课。原来他也没听到铃声。难道他和我的感觉相同:快乐美好的时光总是容易流逝!
xx一中的张校长对这节课做了很中肯的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学生想得多,练得多,教师讲得少。”
胡老师的课,平凡中见功底,显深度。
第四篇:参加“小里河送课下乡活动”有感
参加“小里河送课下乡活动”有感
巩义市直幼儿园 李春燕
11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小里河送课下乡活动”,令我感触很深。
早上八点钟,我们准时赶到了小里河幼儿园。一进入校园,迎面而来的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小里河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正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着早锻炼,有的在跳大绳,有的在拍球,还有的在„„每个小朋友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接下来,趁着园长开会的时间,我们一行几人先参观了幼儿园。一路走过来,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小里河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它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地方资源,每个班的“家园联系”栏都是用农作物的秸秆做的。从每个班的班牌看得出来,老师都动了一番脑筋,有的用丝瓜,有的用玉米棒的外皮,„„每个班做的图形都不一样,充分体现了小里河幼儿园的地方特色。小里河幼儿园楼梯的墙面布置也很有特色,他们用各种颜色的豆子装饰出了不同的图案,画面很漂亮。小朋友的美术作品很有特色,他们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装饰除了不同的图案,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大班孩子的手工制作最能体现出小里河幼儿园的地方特色,农村的孩子每个人的家里面都种植的有农作物,他们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模型,不但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充分培养了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9点多钟,讲课活动正式开始。我们幼儿园的三节课和小里河幼儿园的两节课穿插进行。我们园送的三节课,分别是两节课数学课和一节音乐课。从我们园老师上课的情况可以看出,老师们都准备的很充分,她们都发挥出了她们应有的水平,在她们的积极引导下,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发言很积极,和老师的互动也很好,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但从上课中我们也看出了我们园和小里河幼儿园一些教育理念上的不同。比如:小燕子的一节数学课《“5”的序数》,小燕子引导孩子指着跑道上的小动物,让小朋友说出“第几跑道上的小动物跑了第几名”。小燕子带领小朋友说了好几次,小朋友也没自己完整的说出来,可见孩子们平时这方面接触的少。
小里河幼儿园的两节课,分别是大班奥数《“5”的分解》和中班美工《有趣的石头》,大班奥数课老师是利用教具操作对孩子进行授课的,上奥数的老师上课时层次分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通过教具操作孩子们分别把“5”的6种奋发做了出来。但是这节课的开头和结尾有点牵强附会,和这节课的主题有点不协调。
中班美工课《有趣的石头》很有特色,老师充分利用了本地的资源——石头,让孩子们充分了解石头的多种用途,知道它不禁可以铺路,做水泥,雕刻成各种各样的动物造型,还可以用它来摆出各种漂亮的图案。老师的教态很好,孩子的回答很有地方特色,在课的最后,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摆出了各种各样图案,还用颜料给石头涂上了漂亮的颜色。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只是中间老师让小朋友挑石头作画这一环节,老师的设计不到位,孩子们显得有些乱,如果在让孩子们挑石头之前把规则在讲的明白一些就好了。参加完这次活动之后,我感受很多,从授课老师身上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对于好的方面,我会把它运用到我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对于不足的方面,我会尽量避免,并力求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篇:参加“送培下乡”活动心得体会
送培下乡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本人收获很大,获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开阔了眼界,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改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新课程开阔了我们教师的教学视野。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往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生生交往、师生交往、学生与文本和环境的对话都包括在这个广义的定义里。而课堂教学是一系列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事件。新课程的备课要在传统的“为学生”备课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让学生”的备课。观念是行为的核心,我要在新课改的精神下转变观念,要实现新课程的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有时根本不能备的得心应手,我认为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是要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是要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能力培养好了,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真正做到课堂是学生为核心的课堂。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动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而动机需要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英语教材中的情境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因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得到的知识,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得更加牢固。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用同一种模式,同一种方法,一定非得让学生看明图意来理解知识,学懂知识,而是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实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语言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亲身感受英语。
在参加此次培训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思维导图的应用。几乎每一位做课教师都能非常灵活的运用思维导图,并且各有创新。今后我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力的辅助工具,最好是教会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对文本进行图像化。相信必能进一步推动我的实际教学。
此外,我觉得还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把课本中的情景制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具体化、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新的教学理念带来评价方式的转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例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等等。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
“终身学习,终身受益”深入人心。这次培训结束了,留给我许多宝贵的知识,我要以这次培训会为起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吸收这些知识,做一名合格而优秀的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