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与问题(范文)
新疆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与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地区。全区人口2130.81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0%以上。汉语占近40%,汉语和维吾尔语是我区主要的社会交际语。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民族接触和语言的双向交流的条件下,加之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求,因而存在比较广泛的双语现象,有丰富的双语资源。
在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会议中,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强调‚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构建和谐新疆服务。‛双语教语是促进新疆社会和谐与和平发展的头等大事。截至08年底全区中小学‚双语‛班达11988个,学生39万人,在中小学双语教育过程中形成一系列的教育模式,双语教育多元发展格局形成。
一、新疆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
1、以母语授课为主,加受汉语(每周4-5课时)的传统双语教学模式
这样模式是新疆和平解放以来长期采用的模式。目前这一模式下举办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数量仍然非常庞大。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有2830所学校仍完全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占民族学校总数的74.9%。
2、过度性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小学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口语,初、高中阶段完全采用汉语授课。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新疆的一些小聚居区和杂散居住的少数民族学校,比如伊犁的锡伯族。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及文化,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汉语水平。
3、部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部分理科课程用汉语授课(数、理、化、生及英语等),部分课程(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用母语授课。1992-2004年这种模式主要从部分民族中小学开始实验,2004年9月以后,作为主流教育模式已较快地推进到了各民族中小学,并且这种模式正在向除母语外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过渡,成为今后最有可能大面积推广的双语教学模式。
4、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的双语教学模式
①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国务院自2000年开始在内地、部分发达的城市开办新疆内地高中班。从2000年开始逐年扩大招生,使在校人数超过两万人。除此外新疆部分地、州(阿勒泰、和田等)也与内地(湖南、浙江等)开展教育协作办有内地高中班。内地高中班是‚双语‛教学的创新,对‚双语‛工作有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②2003年9月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参照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办学模式,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等八个经济和教育条件较好的城市开办区内初中班。2004年9月已招生1000人,2005年9月招生2000人,到2006年9月招生扩大到5000人,将逐步使在校总数达到15000人以上。
这一模式是先后实施双语教学的模式,即在小学-初中阶段以民族语文教学为主,进入内高班、内初班的全部用汉语授课。这一举措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新疆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好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目标归目标,制定容易落实难。将‚双语‛教育所制定的目标和现实实践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双语‛教育制定的目标与实践结果有相当大的差距。何来的差距?这是因为在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二、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层重视不够,对‚双语‛工作抓而不实
领导是做好‚双语‛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例如和田皮山县、墨玉县,虽然县委、政府教育工作领导对于每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较为重视,也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但没有深入下去,抓而不实,措施不到位,往往流于形式,不能从组织机构上给予保证,缺乏计划性。特别是‚双语‛教师培训落实不好,参加培训人员少,对培训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学校领导对加强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跟不上形式的需求。课程没有开足,完成不了教学计划;有相当数量村级小学甚至没有开设汉语课;阿瓦提县部分学校与条件也未开设‚双语‛班。
2、学校管理上的缺陷
绝大部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学校管理人员不是依照教育的内在规律性进行科学的管理,而是单纯靠个人意志和狭隘的经验进行管理。学校缺乏对教师教学环节上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案、备课情况没有审查监督制度。部分学校对教师管理不善,教师脱岗、请假现象严重。而学校对‚双语‛教学认识有偏差,空余的课就加给汉语教师,汉语教师严重超负荷工作。如和田罕艾日克中学,居然有一个班一天四节课都是汉语课的情况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降低。
3、师资问题
① ‚双语‛师资不足 一方面表现在教师数量紧缺,如阿瓦提县08年‚双语‛教育汇报总结中指出该县有9所学校和3所幼儿园开办‚双语‛班,有‚双语‛学生2096人,民考汉学生1148人,仅有‚双语‛教师147人,现有师资远远不能满足该县‚双语‛教师编制问题得不到解决,工资待遇低,有个别教师自动离职现象。
②教师资源配臵不合理 学历高,授课水平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双语‛教师大部分被抽调到市、县直中、小学及周边学校任教,并且有教师超编现象。而距离县城较远的乡村小学普遍缺少‚双语‛教师,或有‚双语‛教师但学历层次较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
③师资队伍素质差 ‚双语‛教师98%是民族教师,这部分教师(除汉语教师)他们有扎实的学科功底,但部分教师不能以自身的汉语水平驾御‚双语‛教学工作,他们只能说是具有某一学科执教能力,但不具备某一学科的汉语执教能力。而2%的汉族教师,他们有扎实的学科功底,但部分教师不懂学生母语,对于抽象概念无法形象地解释,这样‚双语‛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而民族汉语教师在回到自己母语环境下从事教学工作,汉语水平往往会下降,以致于不能胜任汉语教学。要培养出‚专业—汉语‛复合型人才,教师必须是‚专业—汉语‛复合型教师。
④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质量差 就和田罕艾日克中学而言,教师带小孩上课,教师请假给孩子喂奶,空缺的课由他人代上;民族教师汉语不备课,抄教案,出现初中学生‚音乐‛仍在读“yīn lè”;为应付检查,除‚双语‛班外,普通班学生汉语练习册由老师在黑板上写答案,学生集体抄;在汉语课上完全没有开设听力训练;语音室形同摆设,在语音室上课如同在普通教室上课一般,教师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以一见百,诸如此类的教学比比皆是。
4、教师与教材的不协调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这一学科系统知识的重要环节。而教师则是教材的添加剂,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
目前新疆民族中小学是采用新疆自编教材,这套教材全部由方校华教授主编。在编写思想上和方法上吸收了国内外语言教学的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同时汲取可汉语文教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材满足了交际、长期目标、真实性及以学生为中心的需求,但教师对这套教材领会甚浅。大多数教师把新教材作为语言材料的堆积,而没有把它作为训练能力的材料,把本来贴近生活的实际话题教得枯燥无味。教师普遍认为新教材没有旧的容易教,具体表现在边远农牧区的学校,学生在接受汉语教育之前没有基础,学起来自然不容易,学生口语能力差。此外,教师习惯翻译法,大量使用母语教学,而新教材的要求直接用汉语听说,对教师来说困难大。因此,教师与教材间存在着不协调,而造就这一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教师素质不到位。
5、语言环境的局限
在汉语人口较多的地区(如乌鲁木齐、石河子等)汉语显然是强势语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在民族成分较为复杂的城市(如伊宁市、库尔勒市等)汉语则与当地的主要民族语言并行,共同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而在地狱广阔、汉族人口稀少、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农牧区,当地人使用民族语言作为主要交流工具是必然的。而在这样的单语环境下,学生除每周4—5课时的汉语课外,几乎就封闭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里,接触汉语的实践机会很少。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呼声喊了几十年,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民族教学多年来以一种地区性的、相对封闭的单语教学为主,使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高缓慢。
总之在‚双语‛教育的道路上问题重重,道路坎坷。2009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我区‚两基‛迎国检的重要一年,亦是‚双语‛教育发展任务重、事情多的关键一年。大到政府、教育机构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双语‛教学质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小到教师,应当为人师表,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不遗余力地促进‚双语‛教育事业。让我们为构建和谐新疆、和谐社会,努力奋斗,贡献力量!
第二篇: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对策
新疆广播电视大
学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一、提纲„„„„„„„„„„„„„„„„„„„„„„„„„„„„„(1)
二、内容摘要„„„„„„„„„„„„„„„„„„„„„„„„„„„(2)
三、关键词„„„„„„„„„„„„„„„„„„„„„„„„„„„„(2)
四、正文„„„„„„„„„„„„„„„„„„„„„„„„„„(3)-(8)
五、注释„„„„„„„„„„„„„„„„„„„„„„„„„„„„„(9)
六、参考文献„„„„„„„„„„„„„„„„„„„„„„„„„„„(10)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的分析提纲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双语”教学,不仅可以加速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民族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事业,繁荣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同时,少数民族青年通过熟练地掌握汉语,可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从业本领,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就业。
首先,介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教育基础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办学条件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双语”教育工程加快推进,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其次,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学校推进“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是“一缺、二低”的问题,即专业汉语教师人数严重缺少,教师素质低、教学质量低。
再次,提出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应采取的对策: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双语”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觉性,责任感、使命感;推进“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和艰巨性;推进“双语”教学,必须排除对实行“双语”教学的糊涂认识。提高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要以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为突破;培养一支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是推进“双语”教学的智力保证;提高民校“双语”教师语言运用的标准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做好有关推进“双语”教育的宣传工作,形成“双语”教学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指导、调查、评估“双语”教学工作的制度,为“双语”教学提供保障。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
新近几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上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种由传统的以本民族语言教学为主向本民族语言与汉语言并行教学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问题、教师素质问题、语言环境问题等。因此,要以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为突破,培养一支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并提高民校“双语”教师语言运用的标准,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从而促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问题;对策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双语”教学,不仅可以加速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民族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事业,繁荣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同时,少数民族青年通过熟练地掌握汉语,可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从业本领,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就业。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目标,“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①认真分析“双语”教学的推进过程及少数民族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突出点和存在的问题,对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
1、基本情况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有47个民族,约2010.8万人,其中维吾尔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体民族,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等12个民族在新疆居住的历史较长,人数也比较多。此外,东乡、撒拉、藏、苗、彝、布依、朝鲜等35个民族也分布在新疆各个地区。
2、教育现状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多语种、多宗教并存的边疆民族自治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前,新疆教育十分落后,据统计资料表明,1949年全疆仅有1所规模很小的高等学校,新疆学院,学生379人,教师36人;有中等专业学校11所,学生1975人,教师134人;中学9所,学生2925人,教师172人;小学1335所,学生197850人,教师770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19.8%,社会文盲率则高达90%以上。新中国成立后,全疆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已基本形成了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出发点,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以普通高等教育为龙头,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体系框架,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的教育模式。全疆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926所,在校学生440.1万人,专任教师25.5万人。目前,全区已有92个县(市)实现了“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8%,基本完成了现阶段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双语”教育工程加快推进,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义务教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广大农牧区普遍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各级各类教育投入逐步增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以昭苏县为例:2006年初开始启动学前幼儿“双语”教学工作。同年6月,县委、政府制定了《昭苏县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明确了学前“双语”教学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意见,2007年9月根据《昭苏县中小学、学前“双语”教学实施细则》的要求,我县全面实施学前“双语”教学和小学一年级“双语”教学。
目前我县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5966人,其中3-4岁幼儿有2997人,接受幼儿“双语”教育的有223人,占幼儿总数的7.44%;5--6岁幼儿有2909人,接受幼儿”双语”教育的有1885人,占幼儿总数的64.8%。目前各校附设“双语”学前班56个,其中:“双语”学前班52个,“双语”学生有1885人(含幼儿)。享受自治区免费的学前“双语”班学生有384人;有10名学前教育的教师工资由自治区拨付。
1996年我县各蒙语学校开始实施“双语”教学采用部分课程或全部可用汉语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大部分小学完全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各种模式,部分中学也培养了一批能够用“双语”授课的年轻教师,哈语和维语学校也在2007年9月实行民汉合校后也在县教育局的要求下,全面进入了“双语”教学的快车道。目前全县小学“双语”班98个,初中“双语”班9个。“双语”班学生总人数3073人。其中:小学“双语”班学生人数为2842名,初中“双语”班学生人数为231名,“双语”教学专任教师111名,其中:学前“双语”班专任教师11名,小学“双语”班专任教师75名,初中“双语”班专任教师22名,高中” “双语”班专任教师3名。
“双语”教师师资情况。全县少数民族专任教师数为1346人,近三年共培训“双语”骨干教师97人,今年又选派20名教师参加自治区“双语”培训。加大校内培训,鼓励脱产进修,少数民族教师中汉语基础好的教师选派到汉语学校进行半年到一年跟班学习,每年暑假、寒假举办强化培训等措施提高了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近三年以来取得HSK 证书的有948人,占全体少数民族专任教师的70%。HSK 达5级577人,达6级182人,达7级以上189人。根据自治州的决定,在2010年之前,汉语专业的中专生、专科生、高职院生、本科生和非汉语专业的中专生、专科生、高职院生、本科生的HSK等级合格标准分别达到6级、7级、8级和5级、6级、7级。
二、推进”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学校推进“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是“一缺、二低”的问题,即专业汉语教师人数严重缺少,教师素质低、教学质量低。由于现有的专业汉语教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师多数是在民语学校的“民考民”教师,汉语口语表达和用汉语写作的能力低下;同时因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特别是乡(镇)民族小学、初中和教学点汉语教师严重不足,汉语教学难按要求系统地授课,造成教学质量较低的现实。从这些学校毕业后进入高中就读的大部分学生的情况来看,汉语水平普遍低下。而同汉语师资力量较充足、汉语教学质量较好的小学、初中毕业的学生相比,在掌握汉语方面的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学生在中小学就读期间,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直到高中毕业,其汉语基础仍然较差。
乡(镇)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学生汉语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1、民族师生学习“汉语”的氛围不浓。少数民族多在边远地区聚居,这些地方没有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只能在学校学习汉语,其余时间可以说是全用母语交流,而且他们很少与汉族学生交往,相互学习语言,更没有机会与汉语授课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开展手拉手等活动,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汉语无法联系生活实际,所以汉语水平较低,而牧区的孩子更是如此。由于这些学生一句汉话也不懂,这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产生影响,而且多年来民族教师一直用本民族语言教学,没有重视汉语的学习,大多数年轻教师和老教师没有汉语基础,觉得汉语很难学,就出现了畏惧情绪和逃避的态度,甚至有些教师出现了恐惧心理。
2、“双语”教师短缺,汉语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但为了开设汉语课,在无奈之下,学校安排非汉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任汉语课教师。这些学校的汉语教学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这种情况在乡(镇)边远学校和教学点尤为突出。以昭苏县为例,由于我县”双语”教学起步较晚,没能够及时培养出合格的“双语”教师,担任“双语”班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上是临时工或汉族教师,学前“双语”教育无教师编制,且经费投入不足,有些学校不能及时发放临时教师工资,这就造成“双语”临时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这些因素使个别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面临着困境。各校的汉语教师人数有限还要给汉语班上课,负担过重还会影响教学质量。虽然有些民语教师取得较高级别的(HSK)汉语水平证书,但是不能胜任“双语”教学任务,所以民语学校都招聘了临时教师或让一些老教师退居二线,扣他们的一部分工资招聘临时教师,但有些不尽人意,所以”双语”教师短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双语”教学工作,直接影响今后的“双语”教学工作的深入推广。同时边远地区民族学校不能按国家规定开设汉语课程,也是造成学生汉语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双语”教学的对策及探讨
1、“双语”教学对策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把加强对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领导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个重要工作。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双语”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觉性,责任感、使命感。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会议提一提、会后不落实,当阶段性工作突击、不作长期工作来抓的形式主义倾向。这也是推进“双语”教学、开创“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的关键。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并加以保证,并对“双语”教学中所遇到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开辟新的路子,找出新的办法,这也是“双语”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点。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排除对实行“双语”教学的糊涂认识。近几年来,自治区采取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双语”教学。果断地撤并了生源缺、规模小、办学效益低、教师队伍薄弱的学校和教学点;实施了民族学校与民族学校、民族学校与汉族学校的合并;选择符合双语教学的要求、教学能力强的汉族教师在民族语言学校担任汉语教师。为了加速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步伐,还在有条件的民族学校开设了学前双语班。双语班除母语外,其它课程全部使用汉语授课。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怀疑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会完全消失或消亡。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没有科学依据。
2、“双语”教学探讨
(1)提高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要以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为突破。分析当前我区民族中小学教学质量情况,除经济、教育基础较好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市和部分地、州直属的民族中小学校教学质量较好外,绝大部分边远地区民族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要求,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产生这样大的差异,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在民族学校,从数量上讲,缺少具有较高水平、业务能力强的汉语骨干民族教师,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的合格教师严重不足和短缺;第二、由于语言的障碍,影响了与内地省市基础教育发达的中小学的交往、合作,发达地区学校管理和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果难以被借鉴;同时,因语言障碍和限制,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像汉族教师一样充分利用汉文印刷的最新参考资料和复习材料。因而,不能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复习,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单纯的少数民族语言教材内容上,教学方法陈旧,教学上缺乏创新和创造。这是当前民族教学质量普遍低下及造成汉语授课学校学生与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学生在全国和自治区统考中,考试成绩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大力推进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学,解决语言方面的障碍问题。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培养一支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是推进“双语”教学的智力保证。
当前,在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比较合格的“双语”教师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地处自然条件差的边远、边境的县“双语”教师可谓绝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将现有的数量特别少的教师以脱产培训的方法来培养“双语”教学所需的专职教师,要保证“双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为了保证“双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满足边远、条件差、边境地区的需要,必须要尽快培养出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双语”教师队伍和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第一,加强“双语”师资的外派培训。一方面要把在职教师中年轻、有“双语”教学经验、德才兼备、汉语水平较高、热心从事“双语”教学的骨干教师派到区内重点高等院校进行专门培养。第二,严把选择关,招收合格“双语”教师。这是建设“双语”教师队伍极其重要的渠道。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优先录取民考汉学生中的优秀生和汉语水平较高的优秀民语学生为“双语”教师。第三,开办语言班,重点培训小学、初中、高中专职“双语”课教师。形成和完善在职培训、脱产进修、自我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为大多数“双语”和非“双语”教师的在职自学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要从时间、资料、学习语言现代化的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条件,使他们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学习汉语言和用汉语讲课上来。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教材建设。因此,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写和使用切合实际、内容新颖丰富,能够吸引和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的用民汉两种文字注解的“双语”教材。这样,才能为满足各少数民族学汉语方面日益增长的愿望和需求,并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民校“双语”教师语言运用的标准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在民族学校教“双语”课的教师必须要会说能懂民、汉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便于及时解决民族学生因不懂语言所造成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学前班或小学一年级的新生,由于年幼,要直接接受和理解汉族教师用汉语言讲课和辅导的汉语课还是有难度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的子女,出生在民族家庭,适应本民族的生活习俗,习惯讲母语。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他们用民族语言讲课和进行讲解,培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为必要。这样,新来的年幼孩子们将会更接近老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老师也和父母一样善良、慈祥、富有同情心的感觉,从而以校为家,适应班集体和同学,热爱学习。其次在民族学校任”双语”课的教师必须会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因为他们听课的对象全是少数民族学生。我区少数民族群众在生活中使用汉语会话和收听汉语节目使用的也是普通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学校教汉语课的汉族教师懂得民族语言和民族学校教汉语课的民族教师精通汉语对于提高民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汉族教师用普通话给民族学生讲课更具重大意义。由于用地方语(方言)讲课民族学生不能完全听懂,所以,所教的课不会有什么效果,学生也不会学到什么东西。因此,在民族学校安排汉族教师时,要特别注意安排用普通话讲课的教师。所以,在包括汉族教师在内的各族教师和学生中,只有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在中小学使用、普及全国通用的语言和规范化的汉字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才能不断提高民族学校和少数民族教师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克服语言方面障碍,为各民族更好地相互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进一步发展我区的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更好地满足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需求。
(4)做好有关推进“双语”教育的宣传工作,形成“双语”教学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双语”教学,要发挥新闻宣传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宣传国家及自治区等有关部门及单位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其重要性,宣传推进“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宣传“双语”教学工作的成绩和宝贵经验,宣传“双语”教学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要积极做好“双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指导工作,努力塑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双语”教学的良好环境。
(5)建立健全指导、调查、评估“双语”教学工作的制度,为“双语”教学提供保障。要创造性地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就推进“双语”教学提出具体的、有指导性的好建议,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防止形式主义和走马观花;同时制定出符合实际,简明易懂,便于操作的指导、评估标准。同时,对“双语”教学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将“双语”教学作为评估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公布专家们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督导、评估、调查结果。在评估过程中,对于成绩突出的尤其是重视“双语”教学工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的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总结宣传他们的宝贵经验并形成定期交流制度。此外,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业务水平高、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学者和专家评估“双语”教学工作,要经常性组织开展专项学术研讨会、召开经验交流会、学术报告会等学术活动,为“双语”教学工作创造新局面。当前,我区范围内“双语”教学工作方面,能成为可以表彰、推广,值得借鉴、学习的宝贵经验并不多。因此,要切实加强对民族学校汉语课教学的研究,改革现在使用的教学方法,及时推广经过实践总结出的好的作法,为少数民族学汉语创造便利条件,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以实际为出发点,按阶段进取,及时地认真总结实践中的宝贵经验,纠正不足之处,通过不断探索,提高“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断创造新成绩。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注释】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 新党发„2004‟2号《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廖泽余 双语和双语教育、双语教学 《新疆社会科学》 2001年2月第一期
【2】库热西·艾赫麦提、阿不力克木·木加帕尔 浅谈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9月
【3】吴福环 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新疆社会科学》2005年4月第三期
【4】赵秀芝 浅谈新疆双语教学体系的完善问题 《语言与翻译》1998年第2期
【5】石睿 关于双语教师培训的思考
《新疆双语教育》2007年第一期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第三篇:新疆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模式
一,新疆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模式
新稠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地区全区现有40多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13个民族.全区人口有168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00多万.占全区人口的61.9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有关规定.政府通用自治民族和汉文行文.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夜语文为自治地区人代会的正式工作语言自治区级广播用6种.电视用4不中语言播放图书杂志用6种文字出版发行自治区人民政府还规定:各民族自治地力一凡发布政令和少数民族学校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文字.除有汉文和维文外.都应使用民族自治的文字目前.我区中小学校分别用7种语言文字授课
在新稠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社会环境里.民族接触和语言的双向交流是形成双语现象的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形成双语的现实动囚.从I(IJ出现了语种的兼用情况新稠的双语现象可分为二种类型:(1)民兼民型有此少数民族居住分散.民期杂居于人口较多的其它少数民族中间.成为自然的民兼民型双语人.甚至多语人如:新稠的哈萨克人很多既通哈萨克语.又通维吾尔语;蒙古人既通蒙古语.又通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2)汉兼民型一是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群众.由于生活、生产的需要.逐渐掌握了少数民族语言二是各级汉族干部囚工作需要.积极学习和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3)民兼汉型由于汉文使用范lt]广.各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有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汉语的社会功能和使用工能使汉语成为各族人民共同使用的族际语言.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育不断加强.这是新稠双语教育中的}流
新稠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片状分布的状态民族分布的特点造成了语言使用上的不同类型:(1)民语使用区在新疆的南部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人口90%以上.在文化、社会生活.公共场合}要使用维吾尔语由于汉族人口少.维吾尔族群众进行汉语交往机会极少.适龄儿童入学前极少接触汉语.只有极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了和干部懂汉语.双语使用并不普遍(2)民汉双语发展区吐鲁番、哈密、塔城等地区由于少数民族人口占的比例较大.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要使用木民族语言I(IJ木地区汉族居民一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交往频繁.兼通汉语的少数民族人数日渐增多.双语现象比较普遍.们{从使用汉语的熟练程度看.仍处于初级 双语化阶段(3)民汉双语兼用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库尔勒等城市由于汉族人口多于少数民族人口.I(IJ且民汉杂程度高.在日常交往中汉语为}要交际语言.双语现象非常普遍
(4)汉语使用区在昌吉等地区.}要以汉族和回族为卜汉语是当地的交际语少数民族人口少.汉语使用功能大.民族语只是在家庭内部和木族人之间使用.少数民族几乎都是双语人
从新疆的民族人口分布和双语使用情况来看.既有自然双语.又有非自然双语们{自然双语比例不高.非自然双语是新稠双语教育的}要类型自治区的双语教育是指在民族学校中使用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语文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双语教育能使我区产生双语现象的力一式从口语接触途径扩大到学校教育系统的书而教学径.从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接触汉语的范范围扩大到群众性、全性的接触范从民间N发的交际活动.发展到有领导、有计划的教学行为它对扩大双语 现象.发展民族教育.增进民族团结.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自治区复杂的语言使用状况和使用范ICI等力一而的差异.决定了自治区双语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要 有以下二类:(1氏期单一保存的双语教学模式少数民族的这种汉语教学模式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小至高中均以母语授课.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汉语作为一种语言课学习第二阶段.考入大中专院校以后先集中上顶利.突击学习一、二年汉语.然后进入专业学习大中专设立民族班.语言、文学.、法律等课程用民语授课.其它自然利课程多用汉语授课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夜等民族}要实施这种模式(2)-is期并行保存双语教学模式学校部分课用母语.部分课用汉语讲授现新稠双语授课实验采用这种模式.即从初一开始.数学 ,物理、化学、关语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用母语授课
(3)过渡双语教学模式小学低年级用母语进行启蒙教育.到了高年级用汉语授课.现新稠的锡伯族}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二、双语教育改革实验
新疆的双语教育实验始于文革前的1964年.们{由于“文化大革命”.实验被迫中断大规模的双语教育实验从90年代初开始.}要有类似库尔勒市第八维吾尔族小学试行的汉维同步教学实验(汉语课从一年级用汉校的统编语文教材);哈密市小学一、二年级汉语口语训练实验;博乐市蒙汉语棍合教学实验;克拉玛依市第五小学沉没式双语教学实验;少数民族中学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数学、物理、化学、关语用汉语授课)等多种形式的实验其中少数民族中学部分课程汉语授课实验规模最大这项实验的核心是通过教学语言的改革来提高数、理、化的教学质量1997年.自治区教委制定《自治区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授课实验力-案》.明确提出实验的目的:(1)通过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提高自治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达到“民汉兼通”(2)强化理利教学平均成绩接近木地区汉语学门-的水平.建立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生源基地.加快我区少数民族巾高级理利人才的培养(3)直接学习和}应用区内外汉族教育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教学力一法.促进相互交流.不断提高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的质量(4)学习和掌握汉语的同时.保证母语的学习和掌握.木民族语文水平不低于同年级非实验班货生的成绩这项实验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卜.取得了很大成绩.1992年初.全区只有二个班.200多名学生六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全自治区现有14个地区28所巾学开办实验.76个班.学生人数达 3229人I(1J且办学形式多样.既有民族学校独立办班.又有汉族、民族学校联合办班.还有民汉合校办班的形式既有木地实验.又有全疆招产}几.既有区内实验.又有区外办班实验这种实验形式的多样性为我们建立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六年来的实验表明.实验班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实验班高中毕业的学生基木上全部考入高等院校.有此学生由于汉语成绩突出nu免上顶利.直接进入用汉语授课的班级学习实验班的双语教学模式开创了一种新路
了.它把第二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边学边用通过学习汉语促进了数、理、化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又在用汉语学习数、理、化的过程中深化了汉语知识技能.使二者相互迁移.相互促进.为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双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双语授课无疑是一种崭新的、有效的培养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的
第四篇:浅谈新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双语教育在我国实行已经经过了5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大批双语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教学逐步走向正轨化,基本实现从中小学开设汉语教学,但是总体上讲发展还不够,质量赶不上需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实行小学一年级就开设汉语教学的模式,进而出现了不同的偏误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多年来,虽然各级教育部门加强了双语教学工作,对双语教学颇为重视并投入了不少人力和财力,但是总体上看双语教学质量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教育质量。新疆少数民族虽然从小学一年级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受双语教学,学汉语,学到大学,汉语交际能力为什么差得还是这么远?此现象,的确令人深思。
一、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学校的领导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明确,对其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领导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发展。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颁布了有关“体例”、“文件”,可是具体实施得不到保障。教委组织专家理想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大纲、计划,组织编写教材,不断改革汉语教学。但是因为没有成立专门管理部门多强调客观原因,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股领导本身对汉语教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不太明确。
部分学校领导教师认识不到位,对汉语教学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甚至一些学校虽然设了汉语课,可是以短缺教师为借口,没有实施教学或没有保证课时。
二、师资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多年来,新疆的汉语教师队伍和双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水平等方面有了和大的提高,但是与自治区双语教育事业的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双语、汉语教师基本功欠佳。新疆的教育水平不均匀,北疆与南疆教学成效差距偏大。南疆条件艰苦,语言环境偏差。多年来,加强了双语教师和汉语教师培养工作,但是数量和水平还是满足不了需求。
三、汉语教师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
目前中小学双语教师和汉语教师学历偏低,据1995年统计中小学汉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2.22%,小学、初中、高中汉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7.79%、8.6%、24.46%、分布很不均匀,自2002年普及“两基”教育以来,教师合格率有所调整,以达到98.5%以上,但是小、初、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还是存在不均匀现象,以及仍存在专业不对口现象。
师资水平整体素质不高,汉语不过关。师范毕业生知识面狭窄,对汉语言文化知识缺乏了解,有的对汉语教学一无所知,有的教师口语差的根本听不出说的汉语言。
四、地区间,城镇,县城间差距很大
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居住居程度越高,聚居的面积越大,双向交流的机会越少,双语的发展越慢,双语教学的实行越困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整体水平来讲,北疆和南疆汉语教学水平相差很明显,北疆水平高,南疆水平极低。城市相比,越往南,水平就明显下降。比如:城市水平从高排到低时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
城乡间的不平衡。和城镇相比,广大农牧区汉语教学水平差,发展慢,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许多农牧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商品经济不发达,许多地方是贫困地区。
由于办学条件差,教师待遇低,生活艰苦,人们不愿意来偏远地区任汉语教师,已有的汉语教师队伍也不稳定。
五、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
学生学汉语的教学过程,从小到大都是“一张口、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注重词汇和语法理论,而忽视了学生开口说话。教学任务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作为教学最终目标。
六、刘学生学习汉语的态度和认识不到位
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思想认识模糊,学习目的不明确。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没有从民族的发展角度去真正认识汉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高中生,以片面的民族感情为出发点对待汉语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
七、采取的对策
(1)加强对双语教学的领导和调控功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从根本上说,是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人才的培养、增强民族团结、开发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大事。建立民、汉双语教育体制,是我国民族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实际与民族语言实际,建立适合当地双语教育体制,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积极培训双语教育人才。培养人才是搞好双语教学乖哦功能作的关键性措施。从现实情况来看,自治区中小学大部分双语教师水平不高,基本功不过关,因此教师培养工作迫在眉睫。
(3)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鉴于新疆双语教学发展的不平衡性,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在制定双语教学规划师,在学校设置、学校管理、办学形式、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都应该才哦你故事集出发,反映和适应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4)积极开辟第二语言课堂。语言学习要有好的语言环境,环境的影响往往比课堂教学更有力,这是一条有效地经验。应积极提倡敏菡学校合校创造互学语言的良好环境,以便民校学生学习汉语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新疆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新疆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进行学习,工作的工具,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各族青少年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尤其时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学好母语的同时要学好作为国语的汉语是非常重要的。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
二、为了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加强《双语》教学建立了学校《双语》领导小组。组长:蒋萍。
副组长:艾尼瓦尔(副校长)。
组员:古丽尼沙、热西旦、米泉福、马亚伟、夏娟、迪丽努尔、古丽加乃提。
三、具体要做的工作
1.今年九月份开设三个双语班,招收的条件必须是在我校就读学前班的属于我学区的150名学生.2.开设的课程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专为“双语”教学班开设的汉语课,每周七课时,数学五课时,全部要求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用民语授课。
3.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我校的尤努斯、阿米娜老师被派往自治区进行“双语”培训。其他老师在民汉教师的这种环境形成良好的自学风气,年龄在45岁以下的民族教师参加全国统一的汉语水平考试,不断更新自我水平。
4.为了加强“双语”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学校定期会对“双语”教师开展研讨会活动,“双语”数学教师和汉族数学教师一起参加业务学习。
5.加强和其他学校进行“双语”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到教学水平先进的吐市第七小学和其他学校进行是“双语”教学方面的探讨、交流、学习其他学校好的教学方法。
6.为了优化教师教学,学校要订购一些对“双语”教学有帮助的教学参考资料,为了加强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组织“双语”教师进行电脑培训,提高教师们电子备课的能力。7.为了激发学生对汉语课的兴趣,学校在各个“双语”班要进行写作比赛和朗读比赛。8.为了加强“双语”教学,让孩子们从学前班开始就打好汉语基础,学校安排一些有经验的汉语基础好的年轻教师为学前班授课。并利用一些教学挂图来增强学生对汉语的兴趣。
9.为了加强“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自学能力,安排民族教师和汉回教师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形成了互学、互助的好风气。
10.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安排,组织“双语”教师参加各种调研活动,安排教师讲课、听课,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扩展阅读篇】
工作总结格式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
(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工作总结的标题由工作总结的单位名称、工作总结的时间、工作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工作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工作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辛勤拼搏结硕果——××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
(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工作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工作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工作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这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工作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工作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工作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精神成果则要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高尚,使精神成果在工作总结中看得见、摸得着,才有感染力和说明力。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工作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工作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谨慎,继续前进。
写存在的问题与教训要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这部分要精炼、简洁。(5)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工作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则结尾只落上日期即可。
简而言之: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那么,工作总结怎么写?个人工作总结的格式是怎样的?详情请看下文解析。
(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具体可以参考部分工作总结范文。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另外,在结尾处也可以附上下一步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