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摘要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双语教学的类型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章结合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实际对我区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 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目前,新疆正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一、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统计资料(2005 年)》显示,2005 年我区共有 7 161 所中小学,专任教师共有 236 469 人,其中少数民族专 任教师 141 281 人,占教师总数的 9.75%;中小学共有学生 3 685 115 人,其中 少数民族学生 2 261920 人,占中小学生总数的 61.38%。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 过程中,自治区始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民族平等的原则, 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我区普通中小学采用维、汉、哈、柯、蒙、锡、俄七种语言进行教学,大中专院校采用汉、维、哈、蒙四种语言授课。截止 2005 年 9 月统计,全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普通中学有 937 所,占 总数的 48%;小学有 3 616 所,占总数的 69.42%。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 小学中,全区有维吾尔语小学 3 195 所,中学 710 所;哈萨克语小学 326 所,中学 172 所;蒙古语小学 15 所,中学 23 所;锡伯语小学 4 所,中学 4 所;柯尔克孜语小 学 79 所,中学 28 所;原 1 所俄罗斯语小学 2004 年底改为双语小学。目前,为贯彻 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精 神,我区十五个地、州、市正在继续进行民汉合校的建设工作,边远农牧区的少数 民族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在规划和建设之中,截至 2005 年 9 月全区共有 707 所民汉 合校的中小学,312 所寄宿制学校。因此,我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类别和办学 格局近几年中还将会有较大的变化。
二、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办学模式的发展情况 语言从属于民族。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必然影响其语言的分布。办学模式 是与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我区各民族生活地域基本上是大杂居、小聚居的形态,南疆的少数民族呈片 状分布,北疆则多呈点状分布。南疆喀什、克孜勒苏、和田、阿克苏四地州总人 口为 8 260 177 人,其中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等)人口 7 273 384 人,占到总 人口的 88%。和田地区 182.5 万人口中,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有 176.4 万人,约占人 口总数的 97%。在校生 353 213 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 342 542 人,占学生总数的 96.98%。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石河子、库尔勒等地区,少数民族以乡(镇)、村或居民区为单位相对集中聚居。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如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奎屯市、克拉玛依市等), 汉语是强势语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在民族成分较为复杂, 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如哈密市、伊宁市、库尔勒市、塔城市、阿勒泰市及焉耆、乌苏县城等)汉语则与当地的主要民族语言如维吾尔或哈萨克语双语并行,共同 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而在地域广阔、汉族人口稀少、少 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农牧区,如和田、喀什等地区汉族人口比重极小,少数民族语言 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强势,当地人口使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少数民族语言作为主要交流工具是必然的。正是基于我区这种存在着汉语单语区(如石河子市等)、民语单语区(如喀什、和田等地区农村)、汉语和少数民族语双语甚至多语并用区(如伊宁市、塔城市等)的复杂语言环境现象,决定了我区基础教育总体发展上的不平衡性,同时也造成 了在选择双语教育模式上的多样性。
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有以下模 式:(一)小学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小学高年级完全采用汉 一 小学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 加授汉语课, 语授课模式这种模式 主要是由人口数量较少、既希望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希望与主 体民族同步发展的锡伯等少数民族学校采用,部分在中小城市或城郊长期与汉民 族杂居的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校也正在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区只有 4 所(占民语学校总数的 0.11%)学校完全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学生 人数总计 1 271 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 0.05%,民语授课的专任教师总数有 100 人,占全部民族中小学总数的 0.04%。(二)部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数、理、化、生及英语等)、部分课程(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用母语授课。截至 2005 年 10 月,全区 15 个地、州、市双语班总数已增加到 4 505 个,就 读学生达到 145 138 人,其中学前双语班 1 045 个,在读学生 30 269 人;小学双 语班 2 074 个,在读学生 60 886 人;初中双语班 1 140 个,在读学生 43 521 人; 高中双语班 246 个,在读学生 10 462 人。各学段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总数有 7 073 人。双语教学从中学下移到了小学或学前阶段,由城镇办班延伸到了乡村,部分地 州市中小学包括少量农牧区乡镇学校的双语教学已从数、理、化使用汉语教学发 展到除母语外,其他学科全部使用汉语教学的模式。目前,接受这种模式的双语班 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总数占全区民族中小学生总数的 6.41%,在各学段双语班任 教的少数民族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2.87%。此种模式是目前我区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 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 育的意见》颁布以来,各地区都相应制定了针对于本地区的双语教学发展规划, 提出了推进目标时限。目前,不仅民汉合校的学校中有一定数量的双语班,而且主要在乡镇独立设置的 3 000 多所民族中小学中也有 1/3 左右开办有双语班。今后 几年中,全区以这种模式开办的双语班数将会大幅增长。(三)完全双语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除母语文外,其余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2004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党委和政府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指出,双语教学工作的 总体目标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 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 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 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 语授课或除母语文授课之外的其他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 用汉语言授课,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地州以上 城市的民族学校,少数条件好的县城也有少量分布。采用这类办学模式的学校基 本实现了民汉合校,办学规模约占我区双语班总数的 1/3。此种模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倡的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这 种模式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学生的汉语水平,即学生使用汉语学习课 程的能力;二是师资,包括汉语教师和双语教师。随着我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大力推 进和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类办学模式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最终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主导模式。(四)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模式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 国务院自 2000 年开始在内地部分发达的城市开办新疆内地高中班,2000-2002 年 总招生量就达到了 3 540 人,到 2004 年底,内地高中班在校生总数已达到 5 080 人。从 2005 年开始,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这一工作的力度,内地高中班的举办城市 从 12 个扩大到 25 个,招生规模也继续扩大,2005 年 9 月已按计划招生 3 150 名, 到 2007 年将再扩大到 5 000 人,使在校生总数超过两万人。内地高中班的办学模式是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 学的双语教学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003 年 9 月,自治区党委、自治 区人民政府为了探索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新途径,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使 更多的少数民族农牧区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决定参照内地新疆高中班模式,在 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等八个经济和教育条件较好的城市开办区内初中 班,2004 年 9 月招生 1 000 人,2005 年 9 月扩大招生到 3 000 人,到 2006 年 9 月 招生规模扩大到 5 000 人,逐步使在校生总数达到 15 000 人以上。内地高中班和 区内初中班正处于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从已经毕业的内地高中班升学和即将毕 业的区内初中班的学业成绩来看,比其他类型的学生的成绩要高出许多,成为目 前新疆双语教学成功的范例。
三、思考与对策4.双语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开展双语教育的重点在基 础教育阶段。普及和巩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双语 教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点。5.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少 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普及程度,必须提高少 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以适应双语教育的需要。6.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双语师资的缺乏, 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瓶颈,提高双语师 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区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对策 今后,新疆开展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上述诸多因素,做好以下 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1.加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过去我们习惯使用“双语教学”这个术语,以后随 着研究的深入,对双语教育复杂性的认识逐步加深,开始使用“双语教育”一词, 但对二者的区别不甚了解,甚至认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语教学就是汉语教学。笔者曾对“义教工程”的学员做过关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这 些学员都是从事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参加调查的 学员对“双语教育”“双语教学”的概念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没有人参加过专门、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培训。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的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缺乏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 论的学习。没有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深入的研究以及对相关理论的普及, 在我区开展双语教学只能浮于表面,很难有实质性突破。2.明确双语教育的目标 2.明确双语教育的目标 国外双语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多元文化的认同、教育机会的平等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内地进行双语教学实验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 水平,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在我区开展的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 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少 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 发展。3.营造语言环境, 3.营造语言环境,推动双语教育 营造语言环境 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双语教育的不同类型与模式都是根据不同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而选择的,而双 语教育的语言环境是双语教育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新疆少数民族人 口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构 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双语环境的构造有两层:一是学校通过双语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汉语学习的 环境;二是为了推进双语教学,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双语学习的空间。就学校而言,要通过双语教学在更大程度上给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出一种在学中 用、在用中学的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与氛围。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 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 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如果仅仅只是在课堂上用汉语授课,只有课堂而没有课堂以外的语言环境, 只在课堂上学而不能在其他场合使用,那么学习效果是难以保持和巩固的。少数 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由于没有巩固汉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上课用汉语,但是一下课, 就又开始用母语交谈,汉语成了仅仅在上课时才能说的语言,使得课堂上学到的 汉语被淹没掉。因此,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学习汉语的环境和空间。就目前来 讲,新疆开展双语教育中的汉语学习环境还需要大力地去营造。2004 年自治区下发的《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 教学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宣传、出版、语言文字、民族、宗教等部门,都要 重视和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协助教育等部门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报刊、广播、电 视、网络等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双语教学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 双语教学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双语教学的良好舆论环境。因 ” 此,形成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构建社会双语环境,对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至关重要,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4.优化基础教育资源 4.优化基础教育资源 优化基础教育资 相当长时间以来,新疆一直实行民语和汉语两套教学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 两套教学体系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相对滞后。在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两种教学体系的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 的问题。目前,我区的民汉合校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今后,应在总结民汉合 校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民汉教育资源共享的新途径,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模式、布局、课程设置、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 实现“民汉兼通”的培养目标。5.因地制宜, 5.因地制宜,确立培养模式 因地制宜 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地理分布、双语状况、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呈现 出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今后我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然是多种类型 的,其培养模式也应当是多样化的。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缺乏双语环境,双语 基础薄弱,汉语教学的任务比较重。而在民汉杂居地区,双语环境相对稳定,有双 语基础,比较有利于用汉语讲授学科知识。新疆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 共性,但不能忽视其特殊性。在具体对策上应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 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 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育模式。6.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 6.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 加大双语师资 大力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师资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 关键。新疆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不断地完善和壮大,但是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 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双语师资的质量、数量和水平问题。我区的双语教学要取得实 质性的进展,首要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问题。在目前条件下,要解决这个问 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少数民族教师教育,使师范院校成为培养合格双语 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基地。其次,对现有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进行学科教学能 力和汉语授课能力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此外,有关 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鼓励并提供资助,提供政策保障。
四、结束语 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不断完善,已形成了特色, 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不可否认,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还存在着这样 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汉双语社会语言环境的形成,随 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定会迈开大步,为提高少数民族 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模版]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教师:陈润君
摘要: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双语教学的类型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章结合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实际对我区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目前,新疆正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一、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过程中,自治区始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民族平等的原则,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我区普通中小学采用维、汉、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授课。
截止2013年9月统计,我校12个班,初中1个班,目前,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精神,我校正在继续进行民汉合校的建设工作,边远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在规划和建设之中,因此,我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类别和办学格局近几年中还将会有较大的变化。
二、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办学模式的发展情况
语言从属于民族。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必然影响其语言的分布。办学模式是与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我区各民族生活地域基本上是大杂居、小聚居的形态,南疆的少数民族呈片状分布,北疆则多呈点状分布。南疆和田,其中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等)人口,和田地区182.5万人口中,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有176.4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97%.汉语则与当地的主要民族语言如维吾尔语言并行,共同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而在地域广阔、汉族人口稀少、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农牧区,如和田、喀什等地区汉族人口比重极小,少数民族语言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强势,当地人口使用维吾尔语言作为主要交流工具是必然的。
正是基于我区这种存在着汉语基础教育总体发展上的不平衡性,同时也造成了在选择双语教育模式上的多样性。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有以下模式:(一)学前教育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小学年级完全采用汉语授课模式这种模式
主要是由人口数量较少、既希望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希望与主体民族同步发展的少数民族学校采用,少数民族学校也正在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
(二)部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小学(全部汉语授课)、部分课程(学前语言、数学等)用母语授课。
截至2013年9月,就读学生达到420人左右,其中学前双语班2个,在读学生100多人;小学班10个,在读学生300多人;初中班1个。各学段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总数有25人。双语教学从中学下移到了小学或学前阶段,由城镇办班延伸到了乡村,部分地州市中小学包括少量农牧区乡镇学校的双语教学已从数、理、化使用汉语教学发展到除母语外,其他学科全部使用汉语教学的模式。目前,接受这种模式的双语班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总数占全区民族中小学生总数的95%,在各学段双语班任教的少数民族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3.7%。
此种模式是目前我区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今后几年中,全区以这种模式开办的双语班数将会大幅增长。
(三)完全双语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除母语文外,其余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指出,双语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此种模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倡的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种模式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学生的汉语水平,即学生使用汉语学习课程的能力;二是师资,包括汉语教师和双语教师。随着我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大力推进和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类办学模式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最终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主导模式。
三、思考与对策(一)思考
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语言环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维吾尔族为例,维吾尔族的人口地理分布,北疆、东疆与南疆不同,北疆、东疆多聚居在点上,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特点。这种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杂居状态下的聚居。而南疆不仅在点上的聚居程度高,而且面上的聚居特征也非常明显,形成成片聚居的格局。根据民汉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新疆的语言环境可以分为:母语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汉杂居区、少数民族杂居区、汉语为主聚居区。城市与农村的语言环境、基础教育条件差异较大。通过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评价新疆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多年来,因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实际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个别地区聚居程度极高的居住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疆城乡居民所处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差异日益显露。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产生了不同影响。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中,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就必须把实施双语教育的学校和课堂与周围的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联系起来。
2.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差异影响着新疆双语教育实施对象的语言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
3.新疆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类型与模式必然是多样性的。我区地理环境独特,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特殊,有高度聚集的地区,也有散居、杂居区,人口多少不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一种固定的双语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4.双语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开展双语教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和巩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点。
5.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普及程度,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以适应双语教育的需要。
6.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双语师资的缺乏,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瓶颈,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区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对策
今后,新疆开展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上述诸多因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过去我们习惯使用“双语教学”这个术语,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双语教育复杂性的认识逐步加深,开始使用“双语教育”一词,但对二者的区别不甚了解,甚至认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语教学就是汉语教学。笔者曾对“义教工程”的学员做过关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这些学员都是从事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参加调查的学员对“双语教育”、“双语教学”的概念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没有人参加过专门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培训。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缺乏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的学习。没有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深入的研究以及对相关理论的普及,在我区开展双语教学只能浮于表面,很难有实质性突破。
2.明确双语教育的目标
国外双语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多元文化的认同、教育机会的平等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内地进行双语教学实验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
在我区开展的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3.营造语言环境,推动双语教育
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双语教育的不同类型与模式都是根据不同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而选择的,而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是双语教育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构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双语环境的构造有两层:一是学校通过双语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汉语学习的环境;二是为了推进双语教学,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双语学习的空间。就学校而言,要通过双语教学在更大程度上给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出一种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与氛围。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如果仅仅只是在课堂上用汉语授课,只有课堂而没有课堂以外的语言环境,只在课堂上学而不能在其他场合使用,那么学习效果是难以保持和巩固的。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由于没有巩固汉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上课用汉语,但是一下课,就又开始用母语交谈,汉语成了仅仅在上课时才能说的语言,使得课堂上学到的汉语被淹没掉。因此,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学习汉语的环境和空间。就目前来讲,新疆开展双语教育中的汉语学习环境还需要大力地去营造。
2004年自治区下发的《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宣传、出版、语言文字、民族、宗教等部门,都要重视和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协助教育等部门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双语教学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双语教学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双语教学的良好舆论环境。”因此,形成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构建社会双语环境,对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至关重要,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4.优化基础教育资源
相当长时间以来,新疆一直实行民语和汉语两套教学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套教学体系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相对滞后。
在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两种教学体系的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的问题。目前,我区的民汉合校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今后,应在总结民汉合校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民汉教育资源共享的新途径,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布局、课程设置、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实现“民汉兼通”的培养目标。
5.因地制宜,确立培养模式
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地理分布、双语状况、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今后我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然是多种类型的,其培养模式也应当是多样化的。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缺乏双语环境,双语基础薄弱,汉语教学的任务比较重。而在民汉杂居地区,双语环境相对稳定,有双语基础,比较有利于用汉语讲授学科知识。新疆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共性,但不能忽视其特殊性。在具体对策上应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育模式。
6.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
大力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师资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关键。新疆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不断地完善和壮大,但是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双语师资的质量、数量和水平问题。我区的双语教学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首要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问题。在目前条件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少数民族教师教育,使师范院校成为培养合格双语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基地。其次,对现有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进行学科教学能力和汉语授课能力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此外,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鼓励并提供资助,提供政策保障。
四、结束语
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不断完善,已形成了特色,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不可否认,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汉双语社会语言环境的形成,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定会迈开大步,为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3年9月25日
第三篇: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及对策2
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及对策
---巴丽达
[摘 要]本文主要浅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并对其发展做一定的阐述,首先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进行总体概括,介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最后就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双语教育 ; 现状; 对策
“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它既是民族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1]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少数民子地区双语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使用民汉双语教学的学校有1万多所,在校学生达600多万人,使用21种民族语言在中小学不同层次地开展双语教学。[2]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
新疆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以民族教育为主,普通中小学采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等6种语言进行教学。据2011年统计,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学生达140.84万人,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55.0%。其中:学前三年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幼儿达40.99万人,占学前三年少数民族适龄幼儿的62.4%;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学生达99.85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46.9%。
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双语教育岗位教师6.73万人。其中:学前双语教育教师1.24万人,少数民族教师0.91万人,占73.4%;中小学双语教育教师5.49万人,少数民族教师4.8万人,占87.4%。[3].到近年为止,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主要是以少数民族的第一语言——母语作为教学语言,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模式。由于各地区的社会语言环境、语言使用状况和使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可归纳为:(1)、长期单一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2)、长期并行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3)、过渡双语教学模式等三种。
二、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语言环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根据民汉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新疆的语言环境可以分为:母语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汉杂居区、少数民族杂居区、汉语为主聚居区。城市与农村的语言环境、基础教育条件差异较大。通过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评价新疆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多年来,因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实际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个别地区聚居程度极高的居住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疆城乡居民所处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差异日益显露。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产生了不同影响。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中,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就必须把实施双语教育的学校和课堂与周围的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联系起来。
2、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差异影响着新疆双语教育实施对象的语言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
3、新疆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类型与模式必然是多样性的。我区地理环境独特,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特殊,有高度聚集的地区,也有散居、杂居区,人口多少不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一种固定的双语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4、双语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开展双语教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和巩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点。
5、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普及程度,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以适应双语教育的需要。
6、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双语师资的缺乏,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瓶颈,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区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现状的对策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把加强对中小学“双语”教学1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克服和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难题,逐步缩小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地域差异,使少数民族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在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双语能力至关重要。对汉语非母语的少数民族教师而言,不能仅满足于他们的汉语能力(发音、语法、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而且还要鼓励他们熟悉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汉语为母语的教师应该具备用少数民族语言来讲解问题的能力。
2、观念更新,改进教学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新疆的双语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吸收了一些外语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理解。比如说,在教学中普遍提倡用直接教学法,而完全否定了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汉语基础差、词汇量少的学生来说,直接教学法难以接受,适当的使用翻译法反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由于教师的发音不准、语言基础不强等原因,就是在学校接触的汉语也不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语言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享受优质语言教育的条件,解决新疆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和普及或许能解决教学设施的难题。
3、重视教材建设,根据学生的汉语基础选择。教科书、教材问题是现行的双语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适合本地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符合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内在规律。因 为新疆长期以来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师生们的汉语水平限制在日常用语的范围之内,大部分教师不具备使用作为教学媒介用语的汉语的水平。因此,完全使用汉语编写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也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对汉语词汇量少、不熟悉专用汉语(如数学用语、物理用语、化学用语等)的学生来说,会加重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负面作用。为使双语教育健康发展,要尽快解决双语教材的空缺问题。
4、不能忽视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作用其实是不能低估的。在第二语言教学上,许多第二语言教学法,包括一些最新的教学法大都重视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母语作为理解汉语意思的媒介,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懂得如何灵活运用。可以说,肯定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科学道理的。
四、结语
在强调多元文化的今天,针对如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持语言多样性的问题时,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人类学认为,学校教育只是主流文化实现其社会目的的最重要的场所,它不能代替其他文化适应过程,而是使这些文化适应获得升华,抽象为文化的现实方式。学校里将始终存在着跨文化冲突,同时也存在着主流文化对各种文化的整合。在民族学校,由于多元文化的复杂性,这种冲突和整合就表现得尤为强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中国,汉语是各民族相互交际的族际语,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少数民族来说,掌握和使用汉语的程度如何,已成为影响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否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以使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得以弘扬,也是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类总体进步所不可忽视的。因此,如何科学地理解双语教育的目的,如何为实现此目的采取合理方法等问题正在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只有科学地解决了这些课题,才能体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思想,克服双语教育中的偏见和狭隘,实施和发展更为开放、合理、和谐的双语教育及多元的文化教育。
[1]郭卫东.论双语教育的功能[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3)[2]王鉴.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及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出版社,2006,(2).[3]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发展规划处,2012
第四篇: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学习材料
3月3日
1、光绪Guāng Xù
2、甲胄jiǎ zhîu、梧桐wú tong
4、秋毫无犯qiū háo wú fàn 5、间歇jiàn xiē
6、味同嚼蜡wâi tïng jiáo là 7、陡峭dǒu qiào 8、荷尔蒙hã ěr mãng
3月10日
9雾凇wù sōng 10
颠茄diān qiã 11 熨帖yù tiē 猢狲hú sūn 13
图们江Tú Mãn Jiāng 14 恃才傲物shì cái ào wù
腭裂â liâ
16秃鹫tū jiù
3月17日 癞蛤蟆lài há ma 18
惴惴不安zhuì zhuì bù ān 19 髋关节kuān guān jiã
20繁文缛节fán wãn rù jiã 21 咋舌zã shã
22裘皮qiú pí
23沟壑gōu hâ 24 日臻完善rì zhēn wán shàn
3月24日
25恽代英Yùn Dài Yīng 26 矫揉造作jiǎo rïu zào zuî
27镪水qiāng shuǐ 28 炉箅子lú bì zi
29分道扬镳fēn dào yáng biāo 30 黑曜石hēi yào shí
31攥拳头zuàn quán tou 32 黏稠nián chïu
3月31日
33三聚氰胺sān jù qíng àn 34 暴殄天物bào tiǎn tiān wù
35拾掇shíduo 36 束河Shù Hã
37瓮中捉鳖wâng zhōng zhuōbiē 38 驽马nǔ mǎ 39曾国藩Zēng Guï Fān 40 枭首示众xiāo shǒu shì zhîng
4月7日
谥号shì hào 42 襁褓qiǎng bǎo 43核苷酸hã gān suān 44 溘然长逝kâ rán cháng shì
摩羯座mï jiã zuî 46 陀螺tuï luï
桀纣Jiã Zhîu 48 馥郁fù yù
4月21 49 斧钺fǔ yuâ
貔貅píxiū
51汗水涔涔hàn shuǐ cãn cãn 52 尥蹶子liào juě zi 53万目睚眦wàn mù yá zì 54 嬷嬷mï mo
55神龛shãn kān 56郫县豆瓣Pí Xiàn Dîu Bàn
第五篇: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使用80种以上的语言,分属五大语系: 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24个少数民族使用33种文字,来源有:古印度字母、叙利亚字母、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以及独创字母等。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的特点和类型
(一)两个主要特点:普遍性、不平衡性
普遍性:指不管是哪个民族,人口多的或人口少的,内地的或边疆的,都存在双语问题。不平衡性:指不同民族的双语状况存在差异。◇全民双语:如基诺族◇大部双语:如彝族、哈尼族◇少部双语: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二)我国少数民族的语文教育大致 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种是从初等教育始到高等教育全部使用汉语文教学。另一种是开展本族母语和汉语文的双语教学。属于前一类型的,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1、无本民族文字的民族 回、瑶、土家、黎、畲、高山、东乡、土、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阿昌、普米、怒、德昂、保安、裕固、独龙、基诺等
◎有的已全部转用汉语:如回族◎有的已大部转用汉语:如土家族、仡佬族◎有的是部分转用汉语:如阿昌族、普米族、羌族
2、虽有文字,但文字不通用的民族,全部或部分从初等教育起就使用汉语文教学。纳西族:虽有过东巴文、哥巴文,但未能广泛推行使用。
水族:在历史上有过水书,也只有少数人能使用。
建国后新创或改革过的文字,也因各种原因(如方言差异、杂居等),有些也未能在这个民族中广泛使用过。如壮、侗、哈尼、苗等民族的新文字。
3、杂居地区的民族
◎在有条件的地区,如民族学生相对集中、有懂本族语文的教师,小学初级阶段使用母语辅助汉语文教学等,汉语文教学大多与同类汉族学校保持相同、相近的水平。
◎但也有一些地区由于语言障碍或其他原因,教学水平一般不及同类的汉族学校,升学率和巩固率都偏低。
属于后一种类型的双语教育,是有通用民族文字的民族
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傣、傈僳、景颇等民族。
即使是同一民族内部,也由于不同地区的差异存在不同的类型。如蒙古族中小学的三种类型: ☆以蒙语文为主,加授汉语文 ☆以汉语文为主,加授蒙语文 ☆全部使用汉语文授课
这一类型的双语教育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民族语文为主,兼学汉语文
指从初等教育到部分高等教育都以学习民族语 文为主,大部分课程都使用民族语文授课,汉语文 仅作为一门课讲授,等到民族语文有了一定基础后 再学习汉语文。我国北方几个有历史悠久的文字的 民族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二)以汉语文为主,但也学民族语文
指从初等教学到高等教育都以学习汉语文为主,但在初等教育则以学习汉语文为主。我 国南方一些有本族文字的民族均属这一类型。
如: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景颇族、傈僳族
三、中国少数民族双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 怎样切合实际地、科学地认识少数民族 双语的重要性?◇ 出现了所谓的“三语”新概念、新问题。
◇ 教学法问题◇ 要大力加强语言对比研究
(一)怎样切合实际地、科学地认识 少数民族双语的重要性?
对双语的重要性,一直存在两种认识:
一是忽视母语的应有作用:
二是对少数民族掌握汉语文的重要性估计不足。
双语理论建设,是当前双语教育研究必须 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关系,应坚持语言和谐的理论,既看到母语与通用语的相互竞争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互补的一面,做到母语与通用语的和谐是有可能的。语言和谐有利于民族和谐,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出现了所谓的“三语”新概念、新问题。
“三语”,就是少数民族除了学习母语和 汉语外,还要学习外语。
(三)教学法问题
中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长期以来普遍使用传统语言教学法:翻译法、直接法、对比法。
但不同民族在使用中又根据本族具体情况又有不同的创造。
如何根据不同民族的实际,创造适合其语言特点和文化特点的教学法,是我国实施双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后的路子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