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与信息技术整合总结

时间:2019-05-13 03:5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课与信息技术整合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课与信息技术整合总结》。

第一篇:数学课与信息技术整合总结

数学课与信息技术整合总结

汪清县第四小学校

化树山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所以我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教育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其为小学数学教育服务。在日常教学和实验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建构策略

1、知识引入策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我们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例如:在教学《字母表示数》时,课前搜集了一些用字母表示的事物,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事物的优点是简洁明了,从而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其次,用学生熟悉的儿歌,让学生感知用字母表示数也有上述特点。再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先动手操作,感知由一长方形形通过转化得到平行四边形,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转化的理解。

2、能力培养策略

在整合中还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中高段以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向交流,自主学习为主。鼓励学生用所学的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与小学数学学科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

3、效率优先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还应注意形式灵活,效率要高。在教学中使用哪些信息技术,到底是用传统的小黑板等教具,还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都应该以我们的教学目标来决定,而不是图新鲜,搞花架子。例如,在教学《方程》时,如在课堂上进行天平实验,既浪费时间,效率又低。在教学前,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了其他班级实验时的照片,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观察,引导

学生直接进行讨论与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和提高学生学习实效。

1、突破教学难点,让思维“活”起来。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从而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例: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之和。走了5分钟,有5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之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2、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数学内在价值。

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意识地集中组合,沟通儿童生活的源头活水,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起来也感到亲切、自然、轻松。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加强知识的建构,可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总之,在教学中对学情要有充分的预设是必须的,对教材的正确解读是必要的,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关键的,三者兼顾,找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契合点,才能提高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性,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添上点睛之笔。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整合案例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初中数学九年级)灯光与影子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教的是九(1)班和九(3)班,共92人。虽说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但这两班的学生基础较差,各方面能力都很一般。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灯光与影子.首先,经过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体会灯光下物体的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其次,通过观察、想象,能根据灯光来辨别物体的影子,初步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然后通过实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要注意将视点、视线、盲区和盲区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体会灯光下物体的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想象,能根据灯光来辨别物体的影子,初步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区别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的投影. 过程方法:通过实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

情感价值观: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能根据投影判断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

教学难点: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

六、课时设计: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看过皮影戏吗?你知道什么是皮影戏吗?皮影戏是怎样演出来的呢? [生]看过.是人们把做成的人物用小棍系起来,然后人们指挥这些人物去做各种动作,并通过灯光把影子映在布景上的一种戏.

[师]对.皮影戏是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曲.表演时,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银幕上,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剪影,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皮影戏的原理实际上就是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银幕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见有关灯光与影子的实例.比如,在灯光下,做不同的手势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手影. 上面我们说的皮影与手影都是在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灯光与影子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灯光与投影》。

(二)探索发现、总结归纳 1.中心投影的含义. 课件出示:“做一做”

取一些长短不等小棒和三角形、矩形纸片,用手电筒(或台灯)等去照射这些小棒和纸片.

(1)固定手电筒,改变小棒或纸片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2)固定小棒和纸片,改变手电简(或台灯)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学生先想象一下.小棒和三角形、矩形纸片在灯光照射下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 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一齐动手来实践一下,然后大家互相交流自己总结出的结果.再讨论一下,手电筒或台灯发出的光线与太阳光线是否相同? 探照灯、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个点发出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2.由实物与影子确定路灯的位置

刚才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了灯光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发出的,由此可知,在同—灯光下物体的影子与物体上对应点的连线肯定过灯泡所在位置,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做—下练习。

确定下图中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

3.议一议(区分是太阳光线还是灯光光线)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光线与灯光的光线,请大家互相讨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区分它们?

因此在判断是太阳光线还是灯光光线时,只要看光线呈什么形就可得出结论. 议一议

(1)下图是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的影子,请在图中画出形成树影的光线.它们是太阳的光线还是灯光的光线?与同伴进行交流.

(2)下图的影子是在太阳光下形成的还是在灯光下形成的?画出同一时刻旗杆的影子(用线段表示),并与同伴交流这样做的理由.

4.站得高,看得远,意思就是站得高,看到的范围比较大,那么,当你站在楼房的二层时,你能否把一层的景物尽收眼底呢? 小明和小丽到剧场看演出.

(1)坐在二层的小明能看到小丽吗?为什么?(2)小丽坐在什么位置时,小明才能看到她?

(3)小丽坐在8排与13排之间,即图中的视线之内,小明才能看到她.

从上面的例题中看,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小明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5..做一做,课件出示:

如下图,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

(1)客车行驶到某一位置时,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的部分是如何变化的?(2)客车行驶到上图的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 议一议:

当你乘车沿一条平坦的大道向前行驶时.你会发现,前方那些高一些的建筑物好像“沉”到了位于它们前面那些矮一些的建筑物后面去了.这是为什么?先想一想,再与同伴进行交流.

八、课堂练习 图(1)表示一个正六棱柱形状的高大建筑物,图(2)是它的俯视图.

(1)小明站在地面上观察该建筑物,当他在什么区域活动时,他只能看到其中一个侧面?请在图(2)中画出他的活动范围.(2)当他在什么区域活动时,他只能同时看到其小两个侧面?(3)当他在什么区域活动时,他只能同时看到其中三个侧面?

(4)他能同时看到该建筑物的四个侧面吗?

九、布置作业,链接生活 P131习题4.4 1、2

十、附录:

1.长短不等的小棒,三角形、矩形纸片,台灯或手电筒.

2.教学用书和教学课件

十一、自我问答:

这堂课的整体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加上又和学生的生活常识和观察是分布开的,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活动从而猜测出影子的变化特征,再加以验证。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合作,互助学习为主的课堂结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探究欲望较高,是接班以来最成功的一节课。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由实物与影子确定路灯的位置,区分是太阳光线还是灯光光线。通过实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利用课件使教学内容直观,学生便于掌握,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由实物与影子确定路灯的位置,区分是太阳光线还是灯光光线。通过实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得到了很好的整合。

第三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上好小学数学课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上好小学数学课

王 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教育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及学习方式会产生重大影响。要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的变化,就要充分实现由助教为主转向以助学为主的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最有效的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优化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这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很高的。信息技术是我们的好帮手。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上把握不好。我在设计这一部分课件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在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延长及把线段两端延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用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信息技术,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当学生思维受阻或反思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展示知识的结构,变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特别是在学生“顿悟”的一刹那对思维的发展最有效。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验平台,供其实践操作、探索、发现。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推导公式时,除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摆得出计算方法外,如何利用一个梯形的切拼,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教学的难点。我们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方便地表现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的手段把梯形转化为已知的基本图形,进一步的理解梯形面积计算方法,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梯形面积公式的认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演示可把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图形动态化,使概念形成的过程直观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形成全过程。

三、搜集信息,丰富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余地。善加利用,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综合优势,特别是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觉同时接受刺激,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一定会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例如学习了圆周长后,上网搜索祖冲之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同学们兴趣盎然,方知世界之大、之绚丽多彩,受到了美的熏陶的同时,更加激发了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了资源共享,它彻底打破了学校教学方式的束缚,使我们的教学既可以实施个别化教学,也可以实施合作教学,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站上储存的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等内容,每一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有目的的选择学习。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培养了学生的搜索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能力,又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课堂上,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和黑板、粉笔一样,只不过现代化水平高一点,因而,教师在讲课中不要完全依赖计算机,不要把课堂变为课件展示。所以,任课教师在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除了在课件上下大工夫,让课件尽量符合本节课的要求,能解决教学难点之外,还应在教学基本功上多钻研,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课在教学水平方面上一个大的台阶,而让计算机课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另外,计算机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此难点内容的实质所在,彻底掌握此知识点,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脱离课件后仍然能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生活因网络而变得精彩,学习因信息技术而更轻松。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旺盛的活力,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必将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只有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学生,实现培养会终身学习的人才。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第四篇:数学课改总结

数学课改总结

新课程改革给我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教学气氛浓厚、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先导,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以新课改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转变观念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前提,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工作中始终把师资培训与新一轮课改同步推进,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及时将课改的有关内容纳入继续教育的范围。

二、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引导教师把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转变学习方式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1、建立适合课改的教学方式。(1)备课。

①改善教案编写方式。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②恰当处理好教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课程,而应成为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我们在实验中的做法是:当教师认为教材上提供的情景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或者有了比教材更有价值的主题情景时,可以更换主题情景。

(2)上课。

①情境化的教学。新课程的情境创设已不是课始、课终的“调味”品,而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味”。“主题图”是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我们在实验中总结出解决的办法是:一是给“主题图”编个故事。方法有:

1、以童话为载体编故事。如教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老师编了“小猴过生日”的童话故事来进行有序教学。

2、以“重大事件”为载体编故事,如教学“认识钟表”以“神舟6号”发射为载体。

3、以“身边事例”为载体,如“高矮”以班级学生“争高矮”为例。二是静态“主题图”动态化。

②生活化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3)作业。

一是活动式作业。一册数学有许多活动式练习题,包括说和动手做的两种。这种作业我们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二是需要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作业(如算式类)要求做在作业本上。三是不便抄写的题,直接做在课本上,教师直接在课本上批改。四是许多班级尝试做一些特色作业。

(4)考试。

着力进行考试评价改革。新一轮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这学期期未学生成绩=过程性评价(30%)+终结性评价(70%)。评价的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着客观、公正、发展的目标评价方法和原则,本评价方案将采取学校、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每类评价各制定具体的、易于操作的相关评价指标,分别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等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2、建立适应课改的学习方式。《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适应课改的学习方式。①建立“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②建立“动手实践,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操作实践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操作实践的材料。③建立“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达成有效提高合作交流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提出要求。合作交流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时还要发给“合作交流学习卡”。第二个环节,汇报交流。教师要适时介入,使合作学习的成果或得到肯定、或提出质疑、或提供示范。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

3、边实践、边学习。这学期我们科组上了许多汇报示范课进行课,而且组织教师评课,使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

三、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心。

2、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课改的先进典型。

3、深化教学研讨活动,切实提高研讨实效。

4、加强数学学科实验总结。我们要求教师加强课改实验过程的记载,随时记下课改进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并经常梳理和小结写成“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

第五篇:信息技术使小学数学课更精彩

信息技术使小学数学课更精彩

迁安木厂口镇北营小学 刘秀芬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一切有条件的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使教与学的效率得到提高。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颇尝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中的应用的甜头,想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一吐为快与大家共享。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多种感官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变抽象为具体,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响,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其形、声、光、色并茂,更易于学生的接受,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于唤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以应用如下动画进行导入:绿草如荫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狮子伯伯当裁判,小猴、公鸡、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身边。裁判首先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数起,小猴、公鸡、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再回过头来继续从小猴数起,数5、6、7、8,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比赛时,我报出一个数。这个数该数到谁,谁必须马上回答‘是我’。”接着,比赛开始,只听到裁判刚报出“19”,小狗马上接口:“是我,是我。”“25”,小猴又及时地接上“是我”。“34”,则是公鸡在喊“是我”。每一次回答都是那么干脆、敏捷,而且都得到了裁判的充分肯定。小动物们的反应如此之快简直令小朋友们惊呆了:“它们可真聪明啊!”“它们是怎样很快做出判断的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本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学生的多种感官被调动,学习兴趣被激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突破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主动探索,尝试解决------这一过程的设计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此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学生掌握起来总是有一定困难。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了王华和李诚分别站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边闪两下,强调这是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这是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每分钟或每小时行程的阶段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这是相遇)。

又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观察手中的实物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教学容量

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交流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归纳反思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使学生思考形成共识,以完成知识形成条理化、系统化。在这一环节中,信息技术更可以在展身手了。

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圆的形成过程:一根绳子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把其中一个小球固定不动,甩动另一个小球,使其作圆周运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圆是怎样形成的?请用数学的观点来说说:这个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看到两个点、一条线;一个固定不动,另一个点环绕着固定的点运动„„最后形成了一个圆。”有的说:“固定的点与运动的点的距离是不变的。”„„这样将演示、观察、操作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圆有了一个形象的感知,而且渗透了“在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一个圆的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打下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学生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同时浏览课件“跳动的圆”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具体生动的多了。

(四)、优化了练习,深化了学生思维

练习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体现。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设计一些变式练习和一些开放式的练习,以唤起学生创新思维。

如“有余数的除法”,在学生掌握本课内容后,教师出示课始的画面,让学生说说小动物们是怎样做出判断的,接着让他们一齐参与小动物们的比赛,同学们在一片“我说,我说”声中,学习兴趣高涨。最后,小花猫也来参加比赛,数到几由同学们自己来当裁判,学生参与的气氛尤为浓烈,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这样,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学生在课后的思考与争论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

总之,教师在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制作或下载图文声像俱全的课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下载数学课与信息技术整合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课与信息技术整合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2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 大树完小 罗先萍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中的探究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中的探究 [论文摘要]通过《圆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探究浅析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功效和实用意义,进一步拓展延伸,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平时的......

    2014春数学课教学总结doc

    五(2)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一学期来,本人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教育教学精神,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学......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 新课程改革给我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教学气氛浓厚、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提......

    十一月份数学课改总结

    十一月份数学课改总结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

    东市街小学数学课改总结 新课程改革给我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教学气氛浓厚、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兴趣有了进......

    三年级数学课改总结

    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七年级数学课改总结

    七年级数学课改总结 一年来,我通过不断努力,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