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语文论文中心

时间:2019-05-13 03:5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理念下的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语文论文中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理念下的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语文论文中心》。

第一篇:新课标理念下的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语文论文中心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语文-论文中心

baiduwenku

安徽砀山铁路中学语文组 杨岗

[摘 要]: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为作文的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到勤积累而厚积薄发;善创新而别有洞天。

[关键词]:新课标 积累 创新 人文素养 语文素养

[前 言]: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众多的老师和学生。各种作文选、作文指导等刊物满天飞,让众多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第一线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这里笔者不拙简陋,姑妄言之,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指导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明确的具体的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传统的中学作文教学过程,通常是老师讲得多、讲得深、讲得透,等老师作文指导结束,学生已经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焦点。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课程标准对当前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传授知识为本,或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或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或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新课标理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①。

“语文素养”中的“养”字,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持续的自主发展作用,对应了叶老“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的“养成”思想。它的形成不是单纯“教”的结果,更不是一种终结状态,而是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课程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同父母给的手足之于生命①。

语文新课标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①这告诉我们,写作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表现。因此,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就写作论写作,而应是既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培养语文素养,又要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新课标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①

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的弊端就在于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讲授内容陈旧老套,规定了条条框框,学生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会、见解以及感情态度得不到重视,也没有表达的机会,学习过程中只有被动的接受,没有思考。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丧失了独立学习的能力,熄灭了探索的动力与兴趣,最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新课标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研究和关注学生在什么样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陶行知说过:“与其把学生当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宝库和宇宙之宝藏。”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说,发展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一定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求异性、独创性。引导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与实践,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见解。这样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

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美国出版的一本《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介绍过一个实验,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差不多,而又读又写则能使写作能力的提高事半功倍。只是读,就大大有益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包括读在内的多途径的语文素养的培育,一定能使写作能力的发展水涨船高。语文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

1、勤积累。

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积累。这里既有语言积累、生活积累、还有情感积累。

(1)、语言积累。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语言的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相反语言积累贫乏,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的积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课本在书前“说明”中指出:“多数课文后面介绍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或小资料,小言论,小趣闻等),以便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随便读读,不检查,不考试。” 确实如此,课本的大多数课文的后面,都有一段被学生称为“花边文学”(放在小花方框中)的文字。如在《紫藤罗瀑布》后有一段唐弢关于生命的名段;《梅岭三章》后加上了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名句“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在每一篇古文后基本上都有典故,可以丰富我们的古文化知识。这些语言知识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已足以应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

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真所谓是“就地取材”。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才能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才能文思如泉涌,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生活积累。

宋朝著名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实践。学诗如此,学文何尝不是?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

生活的一大内容是读书。美国的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中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 ⑥从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道路。不少的现代作家随身带着一个素材本,随手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为日后写作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据说,清代的蒲松龄在 自家门口专门设置了一家茶亭,欢迎过往客人前来饮茶休息,听他们谈奇闻轶事,为写作《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因而对生活“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清王夫之的《姜斋诗话》),这些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情感积累。

语文素养,不仅包含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伴随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发展的过程而孕育,并随着发展。情感,不仅是热爱母语的情感,还有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还有人类共同的高尚的情感,如富有同情心、爱心、真善美等。陶行知说:“千教教人求真,千学学做真人” ④,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真人,从童真的角度去看世界;在阅读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在指导表达时,既要指导学生做到表达语言流畅,又要表达真实的情感,真诚的态度和人文价值观。情真始能意切,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纷繁生活。

“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也无法感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语文的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唐代是人元稹说:”每公私感愤,道义激扬,朋友切磋,古今成败,日月迁逝,光景惨舒,山川盛事,风云景色,当花队酒,乐罢衰余,悲欢合散,之预疾痒穷身,悼怀惜逝,凡所对遇异于常者,则欲赋诗”,⑧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揭示了写作的心理体验,即在生活中每有情感“异于常者”,便抓住不放,便想写诗。他在多种生活景象中,无不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积累多了,写诗情感就多了。人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平时积累了这七情,写作事便能根据需要自然的流淌。这样的文字,是浸透了感情的文字,也是有生命的文

字。

“无情未必真豪杰”平时对观察的事物付与浓烈的情感,付与真情,深情,深情,纯清,至情.写作时就能情真意切,字字动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只要作者情感的积累丰富,写作是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如杜甫对诸葛亮十分景仰,写过不少专门颂扬诸葛亮的诗,其中的一首《蜀相》,更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尤其结尾那堪称千古绝唱的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把诗人对景仰者的极度的痛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泪满襟”的“英雄”是谁?回答不难,首先应该是诗人自己。

同样,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感人至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试想,如果没有这浓浓的真爱深情,只怕很难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章来。

事实告诉我们,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就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甚至让作品富于永久的生命力。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一词,虽不着一“情”字,然词情采毕出,情味无穷;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一词,虽未言一“愁”字,然谁不知词人的满腹的“愁”滋味呢?李辛二词何以取得如此的艺术效果,其中之一是情感使然,是情感的魅力所致。⑧

完成语言积累、材料积累、情感积累需要依赖两条:一是深入生活,心入生活,是为开源;二是阅读,广泛读书,是为引流;两者结合就是传统经验的“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精神的继承与弘扬。积累愈厚实,写作就愈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了。

二、善创新。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逆向思维法,即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一反传统看法,想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运用逆向思维审题构思,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班门弄斧,通常用来比喻和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敢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人。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班门弄斧又何妨,这种胆识和魄力不正是改革中每一个成功者所必有的吗?”这样的见解常能使人耳目一新

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新课标强调,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说,发展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一定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求异性、独创性。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贯彻的:

首先通过课文训练。例如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文提问 “最严厉的‘三味书屋’有值得歌颂的吗?”大多表示不值得。理由是‘三味书屋’是封建教育制度的象征,不值得歌颂,应该批判。这时,我就让学生阅读“第二次行礼时”到“博学的人”,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段话是褒还是贬。有的学生马上醒悟是赞扬先生的。于是我又因势诱导:“先生是封建制度的宣传者,但是他在执教中有值得赞扬的一面,例如‘有戒尺不常用’,这就表现了他的进步与开明,可以赞扬。”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如此一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于分析事物的两重性是逆向思维训练,再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谁最聪明谁最愚蠢?皇帝大臣是否愚蠢,为什么?经过讨论,皇帝大臣并不愚蠢,只是因为他们昏庸虚 伪才造成他们的愚蠢。讨论中逆向思维活跃,讨论的结果,主题明确而

清楚。

其次、指导写作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例如上完《皇帝的新装》时,我要求学生把皇帝在大臣们簇拥之下游行之后的情况,写一篇后续。并要求学生把皇帝写成更加残酷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现皇帝有所悔悟。结果有一部分学生以此发生了逆向思维,写出皇帝由于此次所受欺骗及羞辱。回宫后,痛定思痛,励精治国,变成了一个令人敬重的皇帝。这是逆向思维的一大成效,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开拓精神的发挥。

指导学生学会在主题思想上的创新。主题在文章中具有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是文章中的核心及最本质的东西。主题的创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产生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要破除流俗的观点和自己的单纯的主观认识,“发前人所未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主题创新。

在命题作文中,同一题目可以写成不同主题的几篇文章,原因就在于对这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如《滥竽充数》,从结果入手,可以谈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而贻笑天下;从原因入手,则可以谈齐宣王搞大锅饭,未建立严格的人才考核制度。又如以《雪》为题:从雪的颜色可以赞美雪的洁白无暇、一尘不染;从雪的作用可以赞美雪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从雪的覆盖大地可以批评雪的虚伪懦弱,即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的污秽;或者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木萧条。再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篇作文的主题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一种对科学、真理执著追求永不妥协的精神的体现。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有人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作为挡箭牌,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建

议,这显然是错误的

(2)发散思维训练

多向思维方法,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四个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人看出了圆的光滑无棱,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线组成,有人看出了半圆的方圆兼济,有人看出了不对称图形独到的美……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有人看见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要鼓励学生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自己的眼睛,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用善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人生。下面是一篇多向思维的训

练材料:⑧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供料作文贵在立意新,而新的立意的来源是多角度地分析材料,挖掘出材料中隐藏的含义。一般地说,写供料作文时所给的材料的含义不止一个,是否能写出新意,就看是否能多角度地分析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出材料的含义。这则材料中,分析的角度可以有四个:a卖马者、b伯乐、c买马者、d骏马,从这四个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不同的内

涵。

a卖马者。应该说这个卖马者非常聪明,当他发觉自己的马难以卖出去时,便去请来伯乐,结果马价增加了十倍。这说明他有对商品进行包装、宣传的意识,酒好也怕巷子深,经商者这种包装、宣传意识一定要强烈。如果不是推销员假装失手打破一瓶酒的话,或许中国的茅台就不会那么快进入国际市场,原因正在于此。从这个角度可确立中心论点

为:“酒好也怕巷子深。”

b伯乐。马还是那匹马,但伯乐去了一次之后价格就上涨了十倍,幸好这是一匹好马,如果是匹劣马,伯乐的一世英名岂不要因此付诸东流。中央电视台某位著名主持人曾给某产品作过一次广告,产品的销售量一时上升了很多,但后来证实了该产品属伪劣商品,该主持人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大打折扣。因此,名人一定要慎于言行。

c买马者。同样一匹马,先是三天无人问津,只因为伯乐来看了一下,价格就涨了十倍,买马者的心态可见一斑。同样的马,花少量的钱就可以买到,却等到伯乐来了、价格上涨之后才买,让人费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名人广告,购买者该何去何从,一定要考虑清楚,否则就会犯和买马者同样的错误,贻笑大方。千万不能盲目崇拜。

d骏马。马虽是骏马,但也只有在伯乐来了之后才显示出自身价值,马虽好,仍需识马人。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没有徐庶的走马举荐,又怎得刘皇叔重用?美玉虽好,如果没有卞和的冒死相献,是不会被世人认识和了解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实中还有众多的“千里马”在等待着“伯乐”的发现。马好仍需识马人。

只要能抓住材料中所提出的各个因素,从各个因素的角度对材料作整体分析,写出新意应不是难事,多试为之。

只有在课堂上多设置这样的题目,鼓励学生多练习,多思考,才回有更

多的创新。

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产生优秀的佳作新人。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断地创新,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

量。

创新的另一个个途径是要通过想像能力的培养,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合乎事理、情理。想像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作文创新的主要途径,也是克服思想、思维、思路之定势,打破呆板、僵化之旧模式的主要方法。别林斯基说:“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像。”鲁迅在创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常常是“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神思飞动,纵横驰骋,没有了束缚、羁绊,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以及自身积累了的知识,几者融会一处,展开想像的翅膀,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使作文具有创造性。

但想像并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生活为基础。想像的丰富与否取决于对生活的观察和对宇宙万物的思考。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高分数,对外界事物知之甚少,生活底蕴极为贫乏,那么,其想像力也必然十分苍白。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只有认真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地表现生活。

想像必须合乎事理情理。放飞想象力决不是让学生毫无根据地肆意发挥,如天马行空,无所羁绊。事实上,想象是不能离开生活的。因为想象用来制造新形象的表象一一是人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来源于生活。而且情境的创设和事情的每一步发展都必须符合客观生活发展的规

律。

想象的基础是生活,想象的灵魂是真实。善于想象,就是让想象出来的虽然是现实生活中不曾有过的、虚假的东西也让人看不出丝毫破绽,因而乐于接受和认同。可见,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必先丰富自己的生活积

累。学生简单的生活轨 迹注定了他们在短期内很难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但是,生活的积累并不一定都是生活实践的总结。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广泛地阅读、收看电视、聆听广播等各种途径方法采集大量的现实和事实,并将其牢固地表征于头脑当中,这同样也是生活的积累。亚里士多德在《记忆与回忆》一书中说:“记忆和想象是心灵的同一部分。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如果作为原材料的表象贫乏单一,想象就不可能创造出丰富多彩、品种齐全的产品。反之,如果表象在头脑中积累得越多,那将极大扩展想象的范围,丰富想象的内涵。

例如我们布置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这个想象作文题目,我发现了学生思路闭塞,而且缺乏理性思考。这种现象其实不足为奇,学生的头脑被拘束在教材和相关的辅导材料上,基本上没有器官移植、基因转换、信息革命、臭氧层空洞、太阳能汽车等事物表象,自然思路闭塞,无法放飞想象力的翅膀。在科技进步、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和教材所传递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的,必须广泛地汲取各种信息,不管是人文科学的,自然科学的,还是社会科学的。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充分放飞想象力的翅膀,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个性的光辉在自己的作文中尽情的闪耀。

总之,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任何的偷懒和投机取巧都是要不得的,没有深厚的生活和学习积累,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的。作为教师更要把握好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指导学生写作,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写作技能。

参考书目及网络:

① 语文教育资源网《语文课程标准》

② 摘自《陶行知全集》第452页。

③ 摘自中学语文第3册

④ 摘自《陶行知全集》第452页。

⑤摘自《文学写作手册》艾芜著 第36页

⑥ 摘自《读书》1997年6期23页

⑦ 摘自《创造的儿童教育》第536页。

⑧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12期

作者邮箱: DSTZTHB

江苏省镇江中学 陈乃香

说明:本系列稿共24讲,2005年1月6日开始在资源网上连载

【要义解说】

独辟蹊径,是指立意角度打破由习惯或经验形成的心理定势,打破思维的模式化,抛开审题立意的第一思维,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或者是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去立意,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做到浅中求深,旧中求新,正中求反。

【策略解读】

1.引申法。在原来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运用纵向思维,由表及里、由果及因想一想,凡事都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结果看到原因。一是扩展地想,运用横向思维,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想一想,就可以拓宽思路,从时间到空间,从古今到中外,再看看社会,看看自己。这样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就可能提出别人未曾提出的观点。

2.逆视法。在思考话题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从作文的题目、选材、立意等方面打破常规,得出全新的见解。如面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话题,有考生写《答案未必是丰富多彩的》;面对“心灵的选择”话题,有考生写《放弃的智慧》。逆向思维,能使读者从中获得教益,获得出奇制胜的效果。运用逆视法,应注意三点:一是要讲究科学态度,要防止对陈旧观念、贬义成语的简单随意翻“新”,更要反对故意编造荒诞的情节;二是要讲出道理来,肯定或否定某个看法,要理由充分,符合逻辑;三是要注意思想性,国家尊严、民族信念、基本道德规范等,都不可胡乱“反弹”。

3.辩思法。即辩证思维,就是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既全面又周密,既深刻又辩证,避免出现过于偏激、片面的情况。如以“勿以恶小而为之”为题写文章,主体部分可分三层:小恶也是“恶”,是恶即不可为(事物的本质);小恶不改,会发展为大恶(发展的观点);不仅不能为恶,还应该为善(联系的观点)。这样就能这篇文章既丰富、深刻、新颖、又充满辩证色彩。

【例文解剖】

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2004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寻找人文

春光乍现,阳光迷人,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街头迷乱缤纷的广告,电视上朦胧而膨胀的炒作,似乎到处都充满了商业经济的活力,荡漾着

新新人类的“人文素养”。

老板目光尖锐,认清商业的缺陷,硬逼着我设计出几则具有文学素养的广告,以取得耳目一新的效果。苦于读书时没有好好记那些诗词歌赋,想了半天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真是悔不当初啊!

走出门,飞车来到郊外,寻找那接近真实世界的精神感悟。沿着青春的石子小路踱着,突然发现前面有一条隐约若见的缝儿,若隐若现地传来了似尘世闹市般的嘈杂。我好奇地将脚抬起伸向那条缝隙,恍惚间自己变小了,来到了那高大而窄小的石隧前。只见两壁上镌刻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十四个大字,在隐幻地闪烁着。

转身闪进石隧。寻寻觅觅间,眼帘突然闯入了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街道两旁的房屋都带着历史的风味,亭台楼阁,深府大院,街市上,人们都开着废气漫天的怀旧老爷车,穿梭在这片古老而安静的建筑中。那些曾令人敬畏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刹那间变得黯淡无光,成了

人类虚伪空洞的附属物。

踏上商业街,一色的落地玻璃打造,灯光明亮,无不显示出经济发达的旋律,而且每家店面的广告标语也颇有“特色”:“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喝粥”,这是一家名为“灯火阑珊”的粥店的广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为一种醒酒药量身定做的宣传语;“剪不断,理还乱,请到神剪理发中心来”,这是理发店的广告……就连让人远远瞥见的灯红酒绿之处也打出“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大张条幅给那些整日沉迷在醉生梦死中的人们以理直

气壮的理由。

我看见那些曾经纯洁、幽远的思想与为国为民壮志满怀的高尚情怀在商业与人们空虚的思想下被扭曲、遗忘,变得低俗不堪。人们自以为聪明的头脑追求着近乎浮躁而功利的生活,将历史的厚重深远的人文统统打上了浅薄而喧嚣的烙印。

这一刻,世界似乎倒流了几百年。我跌跌撞撞地走出这城市。出口处,也有一大张条幅语在隐约闪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金钱享此

生。我无奈,落荒而逃。

我交不出带有“文学素养”的广告,但我交出了一份辞职报告。我不忍给中国闪亮的精神财富抹上商业欺骗的色彩,这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不是给我们后辈子孙用来糟踏的。

解剖:本文机明之处就在于能独辟蹊径,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似真似幻的世界,以荒诞而圆熟的手法,温委而含蓄的文字,深沉而内敛的感情,给我们的社会敲响了一记警钟: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千万

不要忘记精神家园的建设。

人文的失落和沦陷是整个民族的失落和沦陷,是整个社会的异变和悲哀,作者用光怪陆离的文笔描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假想的人文失落的社会,但带有现实社会的影子。寻找人文,人文在哪儿呢?这不能不让

人沉思,让人警醒。

第二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研究

摘 要:

面对当今社会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也做了多次改革,然而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教学、口语习作教学的基础,最新的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于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识字写字教学部分作了变动,实行“识写分开”,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字,其中2500会写。在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要求“多认少写”。所以,老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变化。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特别是具备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开放视野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我认识到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时代在识字写字教学上要有所创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标;识字写字教学;方案

目录

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要求的变化…………2

(一)调整识字量

(二)重视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四)教学方法创新

二、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现状

(一)、书写姿势不规范

(二)、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意识

(三)、追求形式,识字写字训练没有实际效果

三、识字写字的教学建议、方案

(一)、培养识字兴趣

(二)、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

(三)、培养正确书写姿势

(四)、教学形式多样

(五)、及时巩固 参考文献

一、引言

小学课程进行了多次改革,识字写字教学也随着进行了改革,二、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要求的变化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多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针对很多方面做了较大调整变化,认真研究学习新课标对于改进教学、推进课改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而在“识字写字教学”的部分主要有一下变化:

(一)、调整识字量

义务教育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2500个左右会写”这个整体要求不变,但各个学段“会写”的字数有变化。也就是说,第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数减少,第一学段减少200个,第二学段减少400个,第三学段则增加400个。

调整之后各学段的“会写”字任务更能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有利于更好的完成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识字教学任务偏重,特别是“会写”的任务偏重。因为,在字的音形义里面,字形教学为主要矛盾/新课标调整后,减少了第一,二学段的“会写”任务,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有很多时间做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而第三学段,学生已经基本熟练地掌握了偏旁部首/汉语拼音/间架结构/查字典等等,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增加一些“会写的教学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负担不重,还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重视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汉字也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标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第二学段(3~4年级),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第三学段(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新课标在三个学段都提出了让学生掌握独立识字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喜欢学习汉字的愿望。上课的时候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用适合的方式来学习汉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可以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当我们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识字就不再是那么乏味的事情了。

(三)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在新课标里,强调了“写字姿势要正确”。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划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教学建议部分,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端正、正确、整洁。书写姿势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方法创新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识字写字的要求应该不同。语文教学在不断改革,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新课标更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明白在新课改中要做什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进行创新教学。用同一方法去教学是不能把识字写字教学搞好的,所以在课堂上要有创新意识。这里的创新就是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创新。所以在新课改的课堂上要有创新的胆识。课堂上有“不确定性”,这是创新的土壤,课程的可变性的东西太多了,课堂教学毕竟不是公式,它具有不确定性。每个教师也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语言、教学切入点。教师教学时的再创造是学生想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只给学生做引导,引导学生去想象、探究,教师只是点拨一下,留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再去创造。“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相互进步,教师不要当教学的支配地位,教师可以从教学上解放出来,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新课改教师要有“下岗”意识,让学生觉得教师在课堂中越来越不重要了,这样就很好,以学生为学习的主导。

三、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现状

很多小学生书写姿势不正确,现在好多小学生高度近视,那么小鼻梁上就架着一副沉重的眼睛。然而,翻开学生的作业,我们可以发现,错别字很多,语句不通顺也是常事。字词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大家也都很重视,但为什么效果不好呢?对于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的教学情况我做了如下总结:

(一)、书写姿势不规范

现在很多小学生不能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有的坐得不正,有的趴在桌子上,脸几乎贴到书本上了。距离“三个一”的要求相差甚远,总之,与最初使用铅笔时形成的习惯、定势等有关。其实大部分学生书写姿势不好是因为他们平时根本不顾自己的书写姿势,日久天长,就形成了不良习惯。没有一个正确、规范的书写姿势是不可能练好字的。学生在书写时,有的趴在桌上,有的斜着身子,有的翘二郎腿,有的死拽着笔等等。这既影响他们的写字质量,又非常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视力下降,而且写出的字一笔一画呆板。不能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导致字迹太潦草,卷面不整洁,不爱惜、不会妥善保管工具等等。

(二)、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各个年级都有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而有一部分教师还是喜欢先教拼音,再分析字形,然后给每个生字组词,最后布置抄写生字等的练习。还有的让学生拼音、分析字形/组词造句。这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的现象很常见,学生学习除了教材就是辅导材料,这样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地“上学听课——回家做作业”被动思考,被动学习,不仅老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几乎都被扼杀了。

究其原因,是教师常年受应试教育影响比较深,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意识薄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总之,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种照本宣科、闭门教学、不照顾学生的实际,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再加上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僵化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不好,就算老师罚读罚写,学生还是会厌学,甚至逃学,又何谈提高教学效率呢?

(三)追求形式,识字写字训练没有实际效果

现在很多的公开课上依然有追求形式的,为了体现课改,课上得花里胡哨。有些学生熟悉的内容还在组织学生积极的讨论,有的在课堂上做游戏,而做的游戏与课程内容联系并不紧密;还有的课做的非常好,但有很明显的“做课”痕迹,而识字写字教学却一晃而过。学生甚至张冠李戴,将这个字音读成那个字音。不按笔顺规则,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字形对了就行了,不会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以及基本功训练,所以,学生书写的作业字迹潦草。这些教师对于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意识薄弱,并没有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实质。如今社会,创新能力非常重要,而创新能力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如果只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热烈,那么创新能力也成为空谈了,也就是说,从只重知识传授走到了忽视基础知识教学的极端。学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把创新能力和基础知识分裂开来,重视基础很重要。

四、识字写字的教学建议

五、(一)、培养识字兴趣

俗话说“学之者不如知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也”。学生有了兴趣就等于开了个好头。所以,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效果,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能够快速激起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星”时,在投影仪上显示星星闪烁的画面,与此同时播放配音: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星姥姥,谁能念好我的名字星(xīng),我就和谁交朋友。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星”的读音。同时,展示和星星交朋友和星星眨眼睛的动画,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想跃跃欲试。再比如,在认识“青”与“三点水”、“日字旁”、“目字旁”、“言字旁”、“虫字旁”、“竖心旁”等偏旁组成新字时,运用多媒体演示“青”与这些偏旁的组合,同时解说:“青”见到了这么多小伙伴非常高兴,热情地和他们握手,还和小朋友们合影呢!你们看,大屏幕显示“青”与偏旁组合成的新字,然后让学生猜这些新朋友的名字。这样,教师运用多媒体的功能营造了有趣、温馨的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二)、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写字方法非常重要,因为教给了学生正确的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比如,字音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根据偏旁猜读音,如“情、据、苍、抱、固、消”等字,都可以根据它们的偏旁读出读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根据偏旁读字音,如“讨”,偏旁是“寸”,可它读“tăo”,不读“cǜn”,再如“例”,偏旁是“列”,可它读“lì”,不读“liè”。而这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在字形教学中,可以利用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料”时,可以用这样的顺口溜“今天上集,买米一斗”;在教学“思”时,可以用这样的顺口溜“虽有十个口,却有一颗心,心在田下头,偏爱勤思考”;在教学“灭”时,可以用这样的顺口溜“火上盖个盖,一盖火就灭”。只要我们教给学生方法,学生一定会进行拓展举一反三。

在字义教学中,很多字和他们的意思相关联,如“恨”的部首是“忄”,它的字义与心情有关,“论”的部首是“讠”,它的字义与语言有关,再如“捎”和“梢”,都读“shāo”,但“捎”的部首是“扌”,显然它的意思与动作有关,“梢”的部首是“木”,它的意思当然与树木有关。

识字写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勤思考,发现许多有趣的识字方法。我们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就能让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

(三)、培养正确书写姿势

第一,按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拇指、食指指肚捏住笔杆的下端前侧面,中指的侧面在笔杆的内侧面抵住,三指握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笔杆倾斜靠在虎口处。握笔时笔尖距离捏笔的手指约一寸左右。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示、儿歌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要领。第二,指导学生用正确的书写工具。低年级学生应该用铅笔,而中高年级可以用钢笔书写。第三,尽量避免学生过早用笔。让家长意识到过早用笔的危害,和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习惯。第四,训练强化,形成习惯。上好写字课,做好检察、监督,老师还可以每天检查学生的书写姿势,选出班级书写姿势最规范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还可以让各科老师一起努力监督,强化训练。总之,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每一个老师的努力,又需要整体的力量,这样才能制造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来促进习惯的养成。

(四)、教学形式多样 1.谜语识字

小学生喜欢猜谜语,教师要是把识字内容编成谜语,让学生通过谜语识字,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尖”时,可编成:上面小,下面大。教学“岁”:山边夕阳在下沉;教学“七”,十字翘起了小尾巴;教学“明”,日月同辉等等。这样运用谜语识字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2.故事识字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更爱讲故事,所以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鼓励学生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的时候练习用。在学生讲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比较熟悉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作比较。还有在学生看故事书时,学生可以学习新词和巩固学过的生字,这样学习生字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在无意中学习了生字,还学会了怎么样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这些生字,还做到了知识的迁移。

3.配“画”识字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帮学生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给生字配上“动画”。

比如,在学习“打、跑、跳、拍、扫、刷、端”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给生字配上动画,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4.生活识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汉字,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意识的留意生活中的生字,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将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吸收各种信息,拓展想象空间。所以,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5.游戏识字

学生喜欢玩游戏,游戏更是很常见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比如,通过玩字卡的游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人一张,不会的在小组间交流讨论,在组长的带领下,找出难认字卡放在一边,然后相互之间考字卡,自己不会的向别人请教,然后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收字卡,可选一位学生把字卡随意发给多个同学,然后该生读生字,手拿所读字的字卡的同学要快速将字卡贴在黑板上,然后大家齐读生字。总之,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游戏,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6.添笔画

一个字加一笔或者减一笔会出现不同的字。比如,“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好几个字(电、田、白、目)。7.掌握汉字规律

利用汉字规律指的是字的提示性暗示,会意字的想象解说,形声字的表义性来帮助学生识字.例如:在教学“休”字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一个人靠在树上休息。在教学象形字“水”、“田”、“火”的时候把字和图联系到一起,这样帮助学生识字/记字/解字。再给学生演示这些字从象形文字演变到今天的字的过程,有些字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形声字占汉字的90%以上,是汉字的主要群体。汉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为学生识字识字创造了极大帮助。此外,还可以带学生制作偏旁及表义表。渐渐地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偏旁的表义后,对形声字的学习也轻松了。

(五)、及时巩固

在学生学好课本的同时,教师可以考虑拓展学生视野,利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外资源,不仅让学生学得快乐,还要学以致用。例如,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平时多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在电影、商标、电视、电脑、广告、招牌、宣传标语中主动识字。汉语是母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可以有很多机会接触到汉子:同学、亲人的名字、家中物品的的包装等,汉字无处不在。平时引导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如:上学路上,留意路上的路标、广告牌等等;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作业本,相互认识同学的名字;家里很多物品的包装上有很多字等等。当他们能够读出这些字的时候,他们一定会非常兴奋,相信他们一定乐此不疲。到了第二学段,第三学段,学生已经有相当的识字基础,这个时候应该指导他们多看课外书,收集一些小故事,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写解说词,也可以给报刊投稿,纠正不规范用字等等。识字教学中,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这样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不但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在他们不断的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三篇:人文教育理念下小学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未来。相对应而言,小学的教育需要有和谐、协调、均衡有序的环境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只有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和谐的管理办法,才会形成教育内部的和谐,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人文主义教学下的小学教育特点

一是以人为本。“以人文本”是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部分,教育者要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管理中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是以师生为本,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需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促进师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校领导要理解和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合理需求和自主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作为教师,则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和成长。二是综合管理。在社会上的每一个团体都需要用制度来约束,教学团体也不例外,但是对于学校及班级的管理,不可生硬而强制,需要采用双休的管理方式,即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刚性管理是以工作为中心、强制性的需要学生和教学遵守的教学制度,是硬性的规定,强调规章制度管理的模式,具有不可逆性。而柔性管理是以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为前提的,以激励的方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积极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人本教学理念下的教育管理中我们需要柔性管理,需要校长、教师运用品格、情感等因素,与学校职工、学生平等地交往,以激励的方式,让他们从内心信赖、认可自己。

二、教学理念下小学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是精心设计,明确教育目标。设定目标对于管理效率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教育的管理应该从学校和班级以及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目标制订计划和制度、标准等,建立以中心班子成员为核心的决策层、指导层以及具体的操作层三个层面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操作人员在对此管理教学的执行中要使学校及师生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而在这个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环节都应当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尽可能地将学校的前景意愿、教师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意愿形成“共同愿景”,发挥共同目标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作用,最终实现教育管理的和谐高效。二是率先垂范,发挥教师影响。在学校,教师是接触学生最多的人,所以应以自身的具体行为为学生作表率,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积极发挥个人影响力,使学校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和谐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从中汲取养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学校工作,并结合班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反馈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来解决问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教师要提高管理的艺术。在管理中,教师要严明自身的管理思路,对于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场合和时机指出,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积极寻找解决措施,化解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最后,教师要注重对学校制度的解读,教师要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是教学开始的基础,但是同时,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校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此来提高自己对班级的管理行为。最后,积极对学生表扬鼓励,通过写表扬簿、光荣榜等,激励班级的学生,从而形成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垂范,在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使教师受到熏陶,学会自律,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三是平等民主,正确处理班级事务。

平等民主是人本管理的基石和必由之路。因此,在教育管理实际工作中,不论是校长处理学校事务,还是班主任处理师生关系,都应秉持民主平等的理念。具体到教育管理中,无论是从教师评优、福利分配、晋职到班干评选、三好学生评定等都应采用公正民主的做法。由于不同的学生个人差异和能力有所不同,其成绩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强调公正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尽可能地为每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对其学习中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鼓励和肯定。班级事务处理中多听取学生意见,保证各项事务处理得公正,以理服人,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四是投入情感,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教育工作是爱的工作,是人与人之间爱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教育管理中,教师应注重情感的投入,在管理中融入爱与责任,体现“人文关怀”。

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教师可多使用“你的看法如何”“我们一起做”“谢谢你”“我也有错误”等充满人情味的话语,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理解的认同。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多关注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关心其心理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班级内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互相尊重、信任、理解的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班级氛围,使学生信赖教师。总之,小学教育管理中应积极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周兴静.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浅谈.读写算,2015,(01):106.

[2]陈小玲,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读写算,2007,(10):26.

第四篇: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精彩导读:新课程要求我们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首先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是自己的理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摘要: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学生的成长认知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一位合作者与引导者,而不能是导演或灌输者。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师生关系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沿用了多年的教学大纲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国家课程标准被推到前台。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成为当前一线中学政治教师思考的重点。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以下两个问题思考:

1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过程

1.1教师中心主义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问题。教师把课堂当讲堂,甚至是个人上演独角戏的舞台,教师按剧本“教案”上演“课本剧”,教师是演员兼导演,学生是观众和道具。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牵着走。师生活动是以短平快的问答为主,一切按事先预定的路线推出,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课毕,学生满载着麻木与标准答案走出教室。而政治课堂上空洞的理论,干巴巴的说教令学生厌倦。

1.2教学只重结果而轻过程

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只面向结果,而轻视甚至忽视学习过程。所谓的面向结果就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寻已有的说明、已有的结论及认证、已有的答案等活动来做为教学过程的第一任务,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也是以学生接受了多少的知识为依据。只重视结论、不重视过程的教学忽略了学生思维,单纯以为教学无须学生动手和动脑,只需要听讲和记忆,把知识掌握了就可以了。于是便出现了掌握了知识却不知道知识是如何得来的,不去研究、思考、评判和推理知识的现象。这种枯燥乏味的背诵、题海训练,脱离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的有机联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使得学生越来越背离课堂。

1.3重教书而轻育人

传统政治教学过程仅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人格的提升。传统教学以政治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教学重教书而轻育人,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它把教书看为本职,不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形成,致使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和形成良好人格的过程。单纯强化和注重学科知识,缺少对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无法体现人存在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以政治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活动困于固定、狭窄的认识主义的框框之中,片面的要求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却

不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挫折、意志、信念等内容的追求。

2新课程的中学政治教学过程

2.1中学政治教学过程的本质

新课程的提出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强调教学就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老观念,把教学过程的实质变为如何体现人的生命价值,把课堂教学的活动拓展为讨论、合作,体现了个人与集体及社会的不可分割性。超越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的认识。

首先,新的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教学是掌握政治学科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认识,更是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是展现人生命价值的过程,是体验对生命内涵的过程。其次,教学过程的表现形式是师生沟通互动,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互助合作的目的就是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好的相遇,以达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最后,这种互助合作式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平等的师生对话。平等的对话,不单是教学的活动方式,也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互助合作就意味着心灵的敞开,个性的张扬;对教师来说,互助合作就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待,不单单是关注事物现象,更是要关注现象的实质,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人类与社会与世界能否和谐共同发展。

2.2新课程教学过程的操作

2.2.1发挥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首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任何一种课本,特别是国家同意审定的课本,其一般性、普遍性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发展,往往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学情、教情,进行本土化、校本化的改造,该舍的舍去,该加的加上,不能照本宣科。其次要据本地的资源和环境,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造。尽管目前的政治教材在编写中尽可能地选用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能有的材料,但对于有些地区来说,仍然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或者有更好的替代材料。

2.2.2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

教学过程实现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往互动,这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平等对话。要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师要做到:首先,要确立师生双方的主体地位。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是知识传递的关系,而是有着共同话题的对外关系,在对话中师生进行着知识为智慧的交流、精神为意义的沟通,师生双方都是完整的人,以整体的人格相互影响。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的过程,实现人格交融的过程。其次,师生相互尊重和理解是对话的基础。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互相激励,尤其是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个性给予理解和肯定,对不同的学生要做到一分为二的看待,教师对学生不要单纯空洞的说教,要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实的意愿,要做学生的倾听者。教师要为学生展现个人独特的个性提供一个空问,让学生有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不同生命的价值都能够得以实现。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和价值示范。在师生平等沟通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种引导,学生就有可能会偏离主题,甚至产生负效应。教师的示范作用、合作品质等对学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2.2.3加强书本知识,同生活与实践经验的联系,从“书中学”到“做中学”

教育的长远利益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不能单看的成绩。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靠死记硬背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与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与技能取得的高分决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含金量也绝不是一样的。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要求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2.2.4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变“教书”为“铸魂”

新课程要求我们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首先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是自己的理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其次,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传统教育只注重学习结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欢乐愉快的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其乐融融、非常有积极性的。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上的学生则是一种冷漠呆滞、愁眉苦脸、非常消极的态度。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因人施教、用心施教。公务员之家:http://

2.2.5形成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体系,建构开放、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首先是要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本地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水准来确定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适宜的方式方法。突出师生活动的多样性,教师与学生的组合、学生与学生的组合等以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其次是教师努力把教学课堂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场地。新课堂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运用知识的反思与归纳,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这种开放式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活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变重知识的接受为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学习;变单一的认知性学习为多维体验性学习;变机械决定性学习为互动的交往性学习。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精神享受,当成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最后是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产生美好的生命体验。教师要把那些能落实三维目标的因素和不可测得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好的生命体验。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濮阳县实验小学

李笑利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及趋势,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一直到六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和精读课文开始不相上下。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略读课文的教学在一线教师中一直都是颇具争议的,在我们周围的学校,约有38.6%的教师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有15.4%的老师认为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一样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也就没什么区别,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于是略读课文教学中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以至于规定的一个课时的教学根本完成不了该课的教学;又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也有48.4%的教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在实际的教学中,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我们认为这样的略读教学都是不可取的。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在略读教学的课堂实践中,存在着以下几点误区: 误区一:按辔徐行地精读

由于教师们对于“略读教学”的理解还不透彻,不知应怎样引领阅读,不知应从何教起,加上公开观摩活动、教学评优活动、互听 互评研讨活动中都很少能听到有关略读课文的教学,所以许多一线教 师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等同起来,略读课文的教学与精读课文 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面面俱到,篇章结构精雕细琢,按辔 徐行地精品细读。误区二:走马观花地泛读

目前,不少教师曲解了课标对略读课文的要求,即把“粗知大 意”曲解成“不求甚解。”所以,在教学思想上产生“略读课文教学 只要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不需要“咬文嚼字”的误区;不敢引导学 生有选择、有重点地精读品读;在教学手段的采用上,往往是走马观 花的泛读。其结果是教师对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指导蜻蜓点水,学生对 阅读的内容不求甚解,学生略读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误区三:按图索骥地问读

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 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 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但是,有不少教师对 略读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模糊不清,对阅读提示的作用和目的浑沌不 明,错误地以为只要根据提示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想一想、读一读、答一答,就完成了略读教学任务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逐一回答,学 生亦步亦趋地问读,宝贵的教学时间在师生的按图索骥中白白地浪 费。

误区四:信马由缰地自读

许多教师对略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加上长期 以来,略读课文都不列入考试的范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许 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很不重视,略读课堂往往开放无度:有的教师 带着学生策马文本匆匆一读,有的教师干脆退让一边,一言不发,任 由学生信马由缰地自读。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室书 声琅琅,学生议论纷纷,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其实这是一种 无目的、无组织、无效果的自读。

当前,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遭遇的困惑,更多地体现在略读教学的流程上。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中又缺乏略 读方面实际操作方法的理论参考。因此,略读课教学法的研究势在必 行。于是,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展开了略读教学的课题研究。首先我 们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预计突破的难点

基本内容:研究探讨略读课教学法的类型,课堂结构模式及策 略。预计突破的难题:

1、课堂教学方式单

一、呆板的难题。

2、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3、探究略读课教学的模式及策略。

三、实施方案与做法。

(一)起始阶段

1、调查研究当前略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学习新课标,了解教育形势。

3、确立研究课题。

4、制定工作方案。

(二)实施阶段

1、根据调查分析制定主要策略,开始实施计划;

2、集中分散学习,课堂探究;

3、课型展示,存入档案盒。

(三)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库,展示档案盒。

中期成果:课型展示,撰写论文。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通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及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对略读教学从教材 及教法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走出误区

首先,我们认真地研读了《新课标》和《教参》,弄清了略读 与精读的特点与不同: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 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见,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精读的特点“纤屑不遗”,也就是对阅读材料作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略读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就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因此,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教学要求完全不同,略读课文在内容理解上的要求要低于精 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字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在教学方法上,教 师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所以,略读课文教学不能字词句段篇章结构全盘按辔徐行地精品细读,应做到“教须略,学应丰”,应体现“重在导,贵在用”,应 注意“精有度,详有则”。

那么,略读就等同于走马观花地泛读呢?其实,略读课文并不 排除精读。我们通过研究得出以下观点:略读课文教学的整体感知阶 段要求“略”,只求尽量快地尽量多地略读浏览,搜集信息,多角度、多方位地粗知文章大意,对全文形成一个比较粗略的整体认识。

重点感

悟要求“精”,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重点精读的内容不求多,每课适宜一二个:时间比例不宜大,一节课把握在十五分钟左右。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重点部分,提出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指导学生细读解疑,方能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绝对不能定位为不求甚解的“泛读”,走马观花地“浅读”,应做到“略”中有“精”,“简”中有“详”,“粗”中有“细”。

针对略读教学中按图索骥问读的现象,我们研究出以下策略: 把略读课文教学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回答阅读提示的问题上是远远 不够的,单单采用问读的方式是呆板的。教学时一定要找准力点,抓 住主问题,做以“读”中有“问”,“问”中有“思”,“思”中有 “悟”,“悟”中有“述”,让学生在“读”与“悟”、“问”与 “思”的过程中学会略读方法,发展略读能力。教师应提倡个性化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去读懂课文,应该把课堂中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用于自读、批注、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略读教学也不是让学生信马由缰地自读。略读课文教学要突 出“略”教“丰”学的特点是非常正确的,但“略”教不等于不教,“丰”学不等于全程自学。叶圣陶先生曾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 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可见,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略读教学 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不仅要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 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掌握略读方法,培 养略读能力。因此,略读课文教学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和控制,在 教学前,教师可先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自读;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应把准教学重点、难点及讲解的突破口,设计好课堂教学 方法、程序,充分体现出教师主导的作用,真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口诵、心惟、眼看、脑思培养学生浏览、默读、跳读等略读方法,发展学生检索、提取、概括、表述等略读能力。做到层层有指导,层 层有要求,层层有目的,层层有侧重,做到“学”中有“导”,“愤” 中有“启”“悱”中有“发”。

(二)探索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略读课文教学应该怎样开展呢?在略读课文 的教学课堂中采用什么教学模式才是最有效的呢?为了提高略读课 文的教学效率,我们以“自主探究 适度引导”为理念对略读课文的 教学进行了尝试。

常规模式:导学目标—回忆学法—运用学法—辅导反馈;变式:

(一)强调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

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思;

二读—自主品读,批批画画;

三读—交流收获,适度引导(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可以是好 词好句,可以是文章的写法,可以是读书方法);

四读—积累语言,引导拓展。

(二)自主探究

适度引导

(1)先导感知课文——抓课前,学生自主预习

(2)精导理解课文——抓课堂,学生自主感悟

(3)后导拓展文本——抓课后,学生自主运用

(三)审视“自主探究

适度引导”在提高略读课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反思 构建“自主探究适度引导”这一模式在略读课文中的运用,可以让我们老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教师的指导精简而有效,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传统的略读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一句话,学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教师是“授人以鱼”。学生不会利用参考书,也不会向老师提出教科书以外的问题,因为他的学习是被动的,是别人给予的,他没有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学习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认为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构建“自主探究适度引导”这一模式,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师的“精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形成潜在的以及可见的学习能力。构建“自主探究 适度引导”这一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能力和特点设定自己的目标,自我管理,自我监控,通过一次次的成功来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并逐步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自身就是学习的主人。可是,在实际的略读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会遇到一些困惑和困难。如在迁移学法、巩固写法这一环节中,往往会有一些学困生由于自身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程度问题而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在感悟文本中有时会因为一些优秀学生在小组中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而让一些后进生间接减少了思考的机会,这些学困生对教师而言是遗憾的,因为这会助长他们的懒惰之心。但是不管怎样,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是轻松快乐的,一些优秀的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验到领航者的成就感和成功者的喜悦,后进生在这轻松的氛围中也会激起自己的求知欲和树立起自己对学习的信心,会觉得学习有趣多了,于是会在优秀生的带动中进入课堂,并主动学习;对那些懒惰的学困生,教师还要运用有效的竞争机制和奖励来让他们积极参与课 堂。这样,就能形成有效的略读教学课堂。学生如果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管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学生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激起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会逐渐提高了。这样,就可以实现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和达到教材的编写意图。

综上所述,教师在这一模式中牢记自己的指导地位,利用略读课文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体,也才能有希望达到叶老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 界,真正达到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在人教版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的105篇课文中,略读课文 53篇,占50.48%,可见,略读课文教学对小学高年级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对略读课文教学仍然很难取舍,经常像精读课文一样进行词句品析、朗读感悟、人文熏陶;还有的小学高年级老师认为学生有了中年级略读课文学习的基础,把略读课文当作学生自学或做为课外材料阅读,因此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领会略读课文教学的编写意图,整体把握略读课文的教材特点。为了更好地把握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的“度”,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中年级(三、四年级)略读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阅读能力,我选择了“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践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引领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把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学会略读。

二、课题的研究概念概述

“小学高年级”,指义务教学阶段小学五、六年级。“略读”,《阅读辞典》(李德成主编)中指出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略读课文”,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它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一种编者根据学生学习需要人为确定的一些课文。

“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是指老师在学生具备初步掌握略读课 文学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下载新课标理念下的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语文论文中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理念下的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语文论文中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理念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理念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海口市琼山府城中学王俊生 【摘要】新课程体育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doc】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教学方式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

    创新教育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体育课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上体育课可以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学习到有价值的体育知识。因此,体育教学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这样才能发挥体育课的价......

    走进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关注细节,成就精彩 ——走进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断更新与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造性地工作,让学生学习生活充满朝气,课堂教学兴趣盎然。......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摘 要:什么是生命?生命科学给出了一个确定的答案:生命就是有生命的物体。那生命教育又是什么呢?1968年美国一位学者在他的《生命教育》一书中......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要彻底摒弃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束缚,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关注学生学习方式......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的阅读观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的阅读观 摘要:学习语文重在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与不断付出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八年级语文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李秀荣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