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育已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实际工作,本文针对学案导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与分析。学案导学教学法自问世以来,广受教育者关注,并在其指导下进行了多项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但大多数都是基于中学及大学阶段,并没有关注小学的研究。文章在前人提出的教学模式基础上,针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较为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年的教学活动实践,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果。
【关键词】 小学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越来越深入,对于英语的掌握要求也越来越高。十年课程改革对英语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育部,2011:12)。然而在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还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普遍存在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发展能力,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满堂灌”、“注入式”等落后的课堂教学方式、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学校过于强调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只重视教师“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致使教育内容单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效果差。
因此,改革显得十分紧迫。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策略是以“学生为本”,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始终是师生互动、和谐发展的基石。教案不能满足现有课堂教学的需要,学案的提出,源于“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精神,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学,这是新课改的精髓。学案导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我校虽然是农村学校,但是经过十年来学校同仁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新时期里,我校正处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近年来课程探索改革基础上,我校立足教育教学实际,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开展学案
导学教学法教学教研活动,制定并实施了《学案导学法实施方案》,制定了适合学生特点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顺学而教、研学促教”的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学案导学模式
五要素学案导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概括地说,外语教学法的相关学科有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以及它们的分支学科,也包括哲学上的方法论、认识论等。学案导学法的教学主体论的内涵包含了自主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以及有意义学习理论(袁惠娟,2011)。学案导学法以上五者为依据,结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构建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为了检验立体化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笔者从任教的两个平行班中选择其中一个做试验性教学。本班学员40 人,其均为五年级在校学生。教材是广东开心版小学英语第六册,共十个教学单元,并有配套的课文光碟。笔者在学案导学法的基本要求下,结合第六册的课程要求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在基础模式上的再创造。其主要的课堂教学理念是: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知识体系庞大,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读训练、听说训练、写作训练等。听说读写要形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长年累月的长期积累运用,才能有所提高,增强英语知识的感悟。我们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检测的三段式来实现对每单元的学习感悟。
1.用于课前预习
“先学后教”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是在学生知识建构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是让学生感知知识点关键一步,在学案导学中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通常学案在前一天发给学生,一方面通过学案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及新旧知识的联系,解决要学些什么知识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学案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科学地发现、探索、获取新知识,指导他们学会阅读、学会整理、学会迁移、学会探索、学会总结,解决如何去获取新知识的问题,在预习中进行学法指导。如在“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课前预习的“学法指导”中,我结合课文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布置了以下几个任务:1)拼读新单词和理解重点词组;2)复习所学关于天气的单词以及询问回答天气的句型;3)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了解澳大利亚天气特征。通过这些任务的布置与完成,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用于课堂合作探究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合作探究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为前提,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探究教学活动。它能有效地改善探究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探究效率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的合作这个阶段是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重难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合作探究式”,是一种活跃思维比较有效的形式,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摆脱思维的僵化。它代替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在传授新语法点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模仿,不再是一味听讲;教师进行点拨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授。由于探究的主要问题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争先发言、各抒己见,甚至对教师的结论也敢加以补充、否定。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学习精神得以发挥,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学案中所设计的导思题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只提示学习思路、明确学习目标。老师没有立即加以解答,这就促使学生边学边思,展开思维,积极思考,变被动为主动,但是有很多问题学生限于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无法解决,他们就会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听课,更加积极主动用脑。学案将整节课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整个学习过
程,这样既培养了分析综合能力,又培养了主动思维能力。同时学案还节省了学生课堂记笔记时间,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用于检测与反馈
检测与反馈包括当堂检测和课后反馈两部分“在这个阶段,学生在前面两部分的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的反复运用和巩固达到对知识的迁移。当堂检测以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运用”知识要在运用中体现其价值。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升华。学案中设置的练习题要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参考答案,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落实答题的规范性。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矫正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在学生自学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课堂检测题,对一些学生已知或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弄懂的知识老师只需一带而过,甚至大胆不教,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精讲。而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来。教师要及时汇总,针对问题进行疏导。老师在当堂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巡视辅导能力较弱的学生,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课下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纠正学生中出现的偏离和失误现象,实现教学最优化"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矫正之后,还可补充拓展练习题,能动地向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
三、结束语
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农村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的讨论环节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作个别化的督促与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有机结合在一起。学校内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如何将学案导学法引入到小学教学中是将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尝试。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1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Z].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袁惠娟.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11
第二篇:导学案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学案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一.导学案设计
设计好“导学案”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以下做法: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指导纲要,即“导学案”。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前复习与回顾”、“新知导学”、“新知探究”、“巩固训练及达标检测”等,根据每单元谈论话题的不同可以灵活掌握内容设置。特点是:让学生结合导学案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导学案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导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导学案中学习目标体现三维性: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通过了解知识结构来实现的,应在导学案上明确体现,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去落实。而能力与德育目标虽然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与体现,需要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
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在老师设计一个知识结构框架的同时,适当留出部分内容,由学生尝试着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
(二)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导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通过小组的自主合作形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 向 老师质疑。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并逐渐的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
(三)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像理化生学科是和人类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自然科学,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设计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及时小结反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还要有一部分,就是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指导。这样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五)课堂检测——注意知识的运用与升华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检测题目,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依据以上方法和要求,“导学案”就可以编制成功了。“学案”提前下发,可以使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能预先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的链条,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学生依靠自己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进行初步预先消化。学生暂时不能理解和解决的真正疑难问题留待课堂学习。课堂45分钟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学习,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恰当的质疑。进而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在自学时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预先得到这些问题反馈,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第三篇: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
一、“学案导学”的基本概念
近年来,我们市里教师们开始流行利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研,那什么是“学案”呢?“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对教师而言,它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舞台;对学生来讲,它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和集体合作的能力,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有效地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体系。教师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学案预习,了解和初步掌握课本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对疑难问题的积极思维、探究和讨论,对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就有了共同的、感兴趣的话题,这就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时空余地。从教师的角度上看,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采用交流研讨、成果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启迪创新;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挥。
与过去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学生需要自己学习,自己思考,在课堂上阐述自已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有时还要自己动手实践,课堂变成了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的精髓在于“学案”加“导学”,它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而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案”的编写
(一)学案的编写。
学案教学中,学案的设计是关键,学案设计是实施学案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质量的学案是成功实施“学案导学”的基础。根据“学案”的理论依据、核心理念和课堂教学原则,在充分了解学情、吃透教材、理解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及实施要求和学生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素编写成“学案”。其内容及模式
1、三维目标 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地写在教学案中,使学生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明确学习目标,并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学习活动。
2、重点难点 指出本课时中的教学要求,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学习的方法。
3、预习模块 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是以学定教的基础。复习梳理学习本节课需要的基础知识,自主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采用填充、图表、练习等各种形式。
4、教学模块 落实以教导学之精神,进行课堂主干知识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体现,要精讲精评,短时高效,教学设计思路要清晰、贴近学情并符合认知规律,重在解疑释难、导学启思、解决问题。
4、精练反馈 设置部分习题,难度较低,目的是巩固课堂知识,落实基础。这也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效果的所在。
5、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知识要点、重要的方法及教学思想等
6、拓展延伸 此环节是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发展学习的过程,它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拓展延伸的内容,要分层设置,分层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创造性,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拓展运用。
7、课后作业 把握层次性、针对性和适量三个原则,精心设计课后练习题。这些习题要涵盖主要教学目标,难度由小到大,题量适度,以确保作业的效度和信度,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8、教、学后记 教师教的心得及其修改、补充;学生学习心得、体会或错误订正等。
(二)学案编写原则。1.主体性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主动求知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例,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人”。
2.探索性原则。
设计的学案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关键在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否有探索性。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创新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案设计也要强调内容创新,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
4.灵活性原则。
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发展性原则。
学案不应是教师“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专利,而是无条件向学生开放的,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和谐共振的学习方略。这样,学生与老师的思维相互碰撞,融会贯通,不断发展。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依案预习,指导检查。
教师首先将编写打印好的“学案”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案”为依据,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整理”部分。在预习中获取基本知识,体验成功,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认真指导、督促、检查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整理”部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己获取部分知识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组织讨论、精讲点拔。
上课时,教师应检查学生完成“学案”预习的学习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就“阅读思考部分”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引导、点拔、答疑,教师针对学生讨论、回 3 答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搜集、整理信息,进一步调整确定精讲的内容,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教材难度较大的问题或学生一时半会很难弄清的问题,或带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学生一时还不能有效掌握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重点讲解,抓住要害,理清思路,以问题为突破口,使重点得以解决,难点得以突破,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反思领悟、能力训练。
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学习、讨论、讲解,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小结,把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回顾学习目标,检查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同时通过“学习训练”进一步使知识、能力得到深化,使知识得到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完成能力训练的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程度,反馈下一步教学的要求。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学案导学”应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任何方法都不能简单地搬用,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学案的使用也是如此,教师应通盘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学案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条。传统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期望学生按预定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这是课堂教学悲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死的”学案变成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活的”教师学生。事实上,名师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在多变的教学情境中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以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运用学案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应了现在学生的特点,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要求。这是教学领域一种新的创新,也是向高一层次进军的开始。
第四篇:学案导学模式初探
导学案模式初探
学案,简言之,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案的设计结构主要包括三部分:学习目标、自学流程(自学指导、平行训练、合作探究等)、达标测评等几部分,在备课时根据需要可对其进行适量的调整。时间安排上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这样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利于课时目标的实现。
首先必须说一下学案与教案的区别:从设计的理念、角度和针对性等方面,学案与教案都有一定的区别。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思考和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学案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以及学习活动过程。而教案则是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方案。教案中主要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学的环节,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虽然教案中也有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但表现不够突出,体现不够充分,整体上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线。此外,学案与教案还有以下两点区别:一是教案为学生提供的是一种接受知识的“跑道”,而学案为学生提供的则是一种自主发展的“通道”;二是学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完整过程,包括了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学习环节,而教案则只是体现了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一个学习环节。所以,学案定出的是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而教案定出的是教案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案的设计,是“学案导学”的关键。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要:(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2)要有启发性。(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4)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份好的学案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学案的理念:
“学习目标”,为使教学过程有更准确的针对性,要求教师将《课标》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等,这样的目标既准确又具有针对性,学生带着这样的目标去学习,有助于他们对 课本重点、难点的把握和认知。对于学案中学习目标的确定,严格按照课标的标准,既不增加难度,也不对其随意的删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确定学生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新的教学理念告知我们:因将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学习与思考,要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但问题是什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明确的、顺利的、高效的进入到自学状态中去呢?用学案导学,关键是“导”,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要求,为学生指定学习内容、限定学习时间、明确学习方法、指明达到什样的程度。教师要在自学指导中明确的告诉学生在多少时间里,采用怎样的有效方法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以及最终需要达到的标准。自学指导中的“导”,是学生进行高速、高效学习的指向标,只有“导”的明白、准确,学生才能顺利的进入自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优秀学案应该达到这种水平:老师不说一句,学生也能够按照要求按部就班学习,并能够检测自己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缺陷,从而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我们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传授,这才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东西。
“平行训练” 即针对学生自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教学的节奏,这部分练习以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为主,所选题型以平行性、基础性的练习题为主,侧重双基知识的检测。训练时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任务,确实有困难的可借助课本、小组内学生或老师。此部分的讲评以教师针对个别题的点评为主,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教师可快速通过。
“合作探究” 它是在学生对学习目标要求的内容进行了有效掌握之后,通过平行训练测试的情况下,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具有一定难度,侧重于学生能力考察,适合学生小组合作互助方式解决的题型。
合作探究部分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围绕课程标准和重难点设计,有一定的开放性、层次性、联系性。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学生在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等。讲评时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观点为主,教师适当时进行引导和点评。
“达标测评” 这是学案的最后一部分,时间设定为10分钟,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检测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效果。题型设定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既要有侧重知识掌握的基础性练习,又要有侧重 2 能力方面考察的题型,鼓励教师多设计历年各省市中考中与本节课有关的考题,提前使学生感受中考、面对中考。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
1、课前
将编写打印成册的“学案”分发给学生 , 一般一个章节装订成册为一套“学案”或单张单页地分发给学生,在上课前学生完成某一个“学案”的课前准备,复习旧知与预习感悟;为此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指定的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学案预习新课内容的问题,能回答的回答,不能回答的就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教材,尝试解决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就把问题交到学习小组,小组共同学习——交流、探究、归纳。还要求学生尝试完成课内达标题目。小组再把小组的疑难交到科目代表处,科目代表把班级的疑难交到任课老师。
2、上课
(1)、导课:可先有教师引课 , 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说明学习本节课的背景与实际意义以及重要作用。然后将课前统计的疑难问题展示出来,分组讨论探究。
(2)、探究:指定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并对结果展开讨论。主要针对问题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展开讨论 , 并且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或由数学教师启发、引导 , 最终使问题圆满得以解决。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 , 也是高潮之一 ,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 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 都来探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对问题的研究、讨论 , 最后准确解答。对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出现的新思想、新思维或是求异思维都应给予肯定 ,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3)、精讲与总结:教师根据探究情况,对本节内容进行引导或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项 , 并且对解题分析、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步骤等作示范性讲解或引导,不在多 , 而在透。同时在讲解过程中 , 学生已经学会的或学生已经讲明白的 , 就不再重复讲解。教师要在讲解上下工夫 , 要能够根据课堂上的进程及时调整精讲的内容。要及时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 突出重点 , 突破难点 , 把教师在这一环节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到位。
(4)、训练巩固培养能力:“基础与达标”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 , 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结果,或在课上也可留一点时间让学习小组对完成的情况进行交流 , 然后再推荐一名学生回答结果 , 教师及时给予评判。然后 , 进行能力训练 , 调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 , 对疑难问题 , 或由学生讨论完成或作为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加以突破。
3(5)、课堂小结: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小结 , 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小结时 , 可由学习小组进行简单的交流 , 回顾学习目标 , 检查目标是否达到 , 还存在哪些问题 , 如何解决 , 从而进一步完善学习效果。
(6)、布置作业。由于学案中已经设计了一部分基础训练题、能力训练题(这些题也可以吸收课本中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等), 故课后可留少量的作业 , 作业主要是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一定要按书面表达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完成。同时要求学生自学完成下一单元的“学案” , 为下一节上课作充分的准备。
实行学案导学几点建议:
1.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教师乐教、善教,学生活学、会学。促进全体发展,关注个体提高。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加深了师生情谊。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第五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进展浅议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进展浅议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内容分析法对学案导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学案导学的概念,阐述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重点探讨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同时也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云计算技术解决相关问题。将云计算技术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相融合,为该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案的呈现形式多元化,打造个性化数字课堂,促进中小学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学案导学 中小学 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C
Do 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201
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推进,学案导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现如今许多中小学都在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导促学,自学与指导相结合的独特模式。笔者使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进展进行探究,为今后该方向的研究提供参考。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基本概念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呈现方式是学案。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编写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学案作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的学习载体,目前有多种形式,如:纸质学案、电子文档、网页等形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课程改革和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近些年,不同的研究者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虽然各自对其定义不同,但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如:齐近好指出,所谓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王国英认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由教师编写导学案,学生提前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课堂上根据导学案相互讨论,合作探究,若有疑难点,再由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意义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对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本身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教育者而言,该模式丰富了当前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课堂中课堂枯燥乏味等问题,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学习者而言,该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中真实地感受合作、学会合作。以“导”促“学”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思考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国内学者已经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和客观地对学案导学近几年发展进行分析,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从2003年至2014年11月以“学案导学”为主题进行搜索,共搜索到1230条,其中硕博类文献:144篇。经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对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内容做了归纳,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模式本身的研究、模式实践与反思和问题策略的研究。
阶段一,模式本身的研究。这一阶段处于研究初期,研究者根据教育教学的现状,主要针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模式的构建和运用方式等模式本身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如:范增民在2003年便开始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对该教学模式特征的总结、实施原则、实施过程的阐述,针对该模式给出具体的案例进行详尽分析并提出该模式需要加强之处。綦桂杰在2003年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中学数学学科相结合,针对学案编写的原则和操作环节两个方面给出了详细的方案。这一阶段研究者对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究还处于研究初期阶段,了解和运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成为研究者研究的主要目的。
阶段二,模式实践与反思。在这一阶段,研究者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分析和自我建构基础上,重在针对某个学科在课堂中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及反思,包括该模式实施的方法、导学过程、学生反馈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究。如:秦雪丽在2010年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实践,重点总结了该门课程实施学案教学的注意事项。在层出不穷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中,一些学者在实践反思后为适应不同的学科需求,基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基础上与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整合。如:王强在2012年对比分析了“学案导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两种教学模式,在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案导学、合作助学”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阶段该教学模式与学科本身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反思。研究者为了构建合理而高效的课堂,对该模式进行细致的推敲并进行了实践,并随着实践范围的扩大,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发展是本阶段的突出特点。
阶段三,问题策略的研究。此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者对该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策略研究。如:赵勉在2014年围绕数学学科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学案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学生通过学案学习的高效性以及教师引导的合理性等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数学导学案的编写、学生使用数学导学案的学习和教师使用数学导学案的教学三个方面对“学案导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给出相应策略。本阶段的研究者经过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尝试后,总结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给出合理化的解决策略,以对该模式完善和创新。
综上三个阶段,研究者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到课堂实践,再到对该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提出相关策略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此同时,对于该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所具有的应用潜力和积极效果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通过对该模式研究进展的研究,发现对于学案呈现形式这一方向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对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学案形式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云计算为学案导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供学生学习的学案以纸质学案为主,在课堂中纸质学案作为学生的学习载体进行学习,这种形式虽然能够基本满足教学内容的要求,但是对于学习内容的呈现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是极为不足的。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打造新型数字化和个性化课堂也是未来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
近几年,云计算技术发展迅猛,云计算技术所具有的开放性、可靠性、经济性、服务机制用户透明化等优势为许多领域提供了方便。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通过运用云计算辅助平台,把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相结合,将以往形式单一的纸质学案以视觉元素丰富的网页形式呈现出来。凭借云计算平台所提供的应用软件和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教育者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自己独特的学案导学教学平台,解决了学案形式单一化的问题,同时具有其他教学平台不具备的优势,使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更具实际意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虽然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但是该模式的研究目前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当教育者开始对新的技术关注并思考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相融合时,更加新颖和个性化的学案形式将应运而生,为课堂教学带来巨大变化。因此,我们相信在这些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努力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发展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l】齐近好.中学学案导学法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8):16-17.【2】王国英.高中历史“学案导学”模式下的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8.【3】范增民.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38.【4】綦桂杰.“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23.【5】秦雪丽.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54―55.【6】王强.“学案导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2:13.【7】赵勉.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