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环六步教学法研修报告
三环六步教学法校本研修总结
三环六步教学法是我们陕西省礼泉县实验中学李子君校长在研究和借鉴了国内不同教育教学方法基础上,结合我校师生实际,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的研究成果,荣获省级荣誉和奖励。
我在反复认真学习了三环六步教学法之后,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自己所在班级已经实行了两年多,经过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觉得三环六步教学法很是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水平,便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环是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六步是指预习检测,形成问题支架;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问题并做出回答;教师适时点拨;课堂检测,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我严格按照三环六步教学法要求,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再针对学生预习内容提出问题,对学生预习进行检测,并适时点拨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然后师生总结所学教学内容,最后布置作业。
通过三环六步教学法反复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三环六步教学法的可行性以及学生逐渐地运用它来进行自如的学习活动,收效显著。在具体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将每一节课内容通过两三个问题交给学生分析讨论,虽然刚开始进度有些缓慢,但每一节课都保证了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学生的预习能力、阅读能力、朗诵能力、概括能力、写作能力都不同程度得到增强。
拿预习来说吧,在未进行三环六步教学法之前,学生预习形同虚设,上课还是老师一言堂,学生根本没有主动学习,而实行了三环六步教学法以后,学生基本上都能积极预习课文内容,课文中的生字词基本不用老师再做讲解,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先行解决,上课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等等也可以通过预习由学生解决,老师只是通过预习检测一下就可以了。
因为上课学生要回答课文有关问题,所以上课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积极阅读,课文内容在老师逐步传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已经掌握,不需要老师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对知识进行满堂灌,而只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去做出解答,学生自然而然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只是引导者。
面对浩瀚无边的知识的大海,任何人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全部掌握,我们作为老师,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的机器,而应该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引路人。因为,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校的三环六步教学法经过我在研究、学习并实践应用中让人越来越驾轻就熟,获益无穷。在此,我诚挚地感谢三环六步教学法的发明者李子君校长以及支持者杨增理校长,我相信,在我们三环六步教学法的指引下,我校各科老师的校本研修一定会百花争艳,硕果累累。
陕西省礼泉县实验中学
邹芝婷
三环六步教学法校本研修总结
邹
礼 泉 县 实 验 中 学
芝
婷
第二篇:“三环六步”反馈教学法
“三环六步”反馈教学法
“三环六步”反馈教学法,是特级教师杨新华在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学理论,虚心学习各地教改经验,从自己教学实际出发,逐步摸 索出的具有自己特色的阅读教学法。
“三环六步”反馈教学法,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坚持抓好三个主要环 节,即引导学生个人自学、启发学生集体讨论和辅导学生练习总结。这三个 环节又都分成两步进行,使教学成为“引导自学—检查、评讲—启发讨论— 讲解、评议—练习订正—辅导总结”六个基本教学步骤。“三环六步”给学 生安排了一个科学的阅读认识过程:先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弄清方向,质疑问难;再是精读课文,深入思考,释疑解难,掌握重点;最后巩固练习,订正改错,总结升华,发现规律。每个环节的第一步着重于教师引导启发学 生进行阅读实践;第二步则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前一步的教学效绩,利用教学 反馈调控教学,促使下一步的教学能够有的放矢,确有成效地扩展和深入。这样,以教学反馈为纽带,使三个环节、六个步骤紧密衔接,连续进行,构 成有机整体,形成一个输入、变换、储存、反馈强化的完整信息过程,使教 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教学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保证在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第一环节:引导学生个人自学
这一环节包括引导自学和检查、评讲两个步骤。1.引导自学
每篇课文的教学起始,根据单元的基本功训练重点和具体课文的特点、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编拟出自学题。在高年级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认 真阅读课文的同时,参看本单元《读写例话》,促使学生明确本单元语文基 本功训练重点,初步形成单元整体认识,让学生尽可能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目 标、内容和要求,加强学生自学意向和有意注意,充分发挥自学潜力,对学 生实行定向控制和定度控制。
一般情况下,要及早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地图和其它资料公布在教室
里,或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的电影、电视节目、画册、课外读物等,创造自学 环境,发挥无意识心理倾向的作用,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兴趣、情感,造成相应的积极、活跃的心理状态,实行定势控制。
引导自学中,教给自学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边读边思边动笔”,要
求学生自学时先在书上圈点勾画,再写出自学笔记;针对自学任务进行具体 学习方法的辅导;让学生质疑问难,把提出问题作为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任 务。
教师引导之后,就要在课堂上留出相当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教师要对自 学做周密的安排,包括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阅读几遍课文,每次阅读应完成 什么任务,从而进行量和质的控制。在学生自学时注意个别辅导,帮助差生。2.检查评讲
自学结束后,认真检查分析。其主要方法:一是课堂上当众抽查;二是 发动学生互查;三是收回自学笔记,全面浏览、分类摘要记录。
检查后,进行评讲,适当组织学生评议,促使学生改进以后的自学,培 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以便自我调控。在此基础上,要及时修改教学设计,对下一环的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
引导自学并认真检查评讲,既是使学生能按课本编写意图学习,做到和 教师同向、同题、同步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根据学生阅读能力、思维特点 开展教学,使教能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必要步骤。第二环节:启发学生集体讨论 这一环节包括启发讨论、讲解评议两个步骤。3.启发讨论
启发学生讨论,首先要确定好讨论的题目。讨论的题目应是自学题的深 化和学生自学中有普遍性的疑难。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善 于把学生提的问题纳入讨论之中,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 理解课文,掌握训练重点。讨论一般按下面的程序进行:
(1)启发思考。包括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必要的复习和交代;教 会思考的方法;留出适当的准备时间等。在启发中要根据学生情况提出对 “听”和“说”的一些要求。“听”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不仅注意听老师的讲 解,而且认真听同学的发言,要能抓住重点并能判别正误,还可以用笔记下 别人发言的要点;“说”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语句通顺、准确、简明有条理,发音清楚、宏亮,坚持讲普通话等。
(2)发表意见。鼓励发表不同意见,避免发言重复;对于难度较大的题
目,为了使发言充分,思考成熟,意见相对集中,有时采用先小组议论,后 班上讨论的两步进行。
(3)展开争论。对不同意见,让学生弄清分歧所在后,放手让学生争论,畅所欲言。在上述过程中,除了学生离题太远或只是简单重复别人的意见需 要引导或提醒外,教师先不表态,以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创造思维的机会,也有利于诱发学生暴露思想深处的疑虑和错觉。
(4)引导点拨。在争论比较充分,学生言无不尽或形成僵局或处于愤悱
状态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引导点拨,促使学生认识过程的完成。这是运用 反馈,随机调控。
4.讲解评议
讨论结束后,要做好小结和评议。一是充分肯定学生的认识成果,归纳 启发,做必要的讲解;二是引导学生回顾思维过程,对学习方法进行小结,以加强科学思维的自觉性;三是组织学生对讨论发言状况,包括内容和语言 两方面,进行评议。小结和评议不必等全部讨论完毕进行,而应在一个大的 问题讨论结束后随即进行,以便更好地发挥及时反馈的作用。
启发讨论,要努力使读和思、说和听的训练统一起来,促使学生认识、思维、语言同步发展。这一环节较之上一环节在形式上要活跃得多,在内容 上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教学任务应在这一环节内基本完成。
第三环节:辅导学生练习总结 这一环节包括练习订正、辅导总结两个步骤。5.练习订正
一是处理课后的练习。由于在引导自学和启发讨论的过程中,注意溶入 练习的内容,最后水到渠成,学生一般已不需要再做,做也费时不多,错误 较少,既可当堂订正,也可在老师查阅后视情况一课或一单元进行一次讲评,订正;二是结合基本功训练重点适当补充一点听、说、读、写的小练习,促 使学生学用结合,举一反三,发挥创造性。如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写一
篇春游短文,学了《蟋蟀的住宅》写一篇观察小动物的日记。练完之后,多 由老师组织学生互相评议。这是与作文教学和课外活动相配合进行的。6.辅导总结
辅导学生自我总结是对整个教学效绩的反馈和强化。首先要让学生畅谈 收获,进而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即回顾收获是怎样一步步得来的,从而提 高科学思维的自觉性。辅导总结还应留出时间答疑,解决学生个别性问题和 新产生的问题,弥补教学中的疏漏。
定期让学生总结和介绍学习经验、学习方法,请学生对自己教学提出意 见和建议。这可以说是一种延时反馈了,这对教学方法的宏观调控具有一定 的意义。
“三环六步”反馈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对于不同课文,应该有所区别,体现出不同的教学特点。一般地说,讲读课文应比较完整地使用,但其总体 安排和各环节的时间分配还必须因文而异。对于阅读课文,“三环六步”有 的可以合并进行。如二类课文的引导自学,有时便可以改为由学生共同讨论,拟出自学提纲;总结也可以在全单元学完后,纳入单元总结之内。三类课文 甚至可以简化为“安排自学,检查评议”两个步骤。
以反馈为生命线的“三环六步”反馈教学法,既注意安排科学的教学程 式,又反对死板、僵化,特别强调教学的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三环六步” 反馈教学法是以追求教学的科学性和教学的艺术性完美统一为其目标的。
第三篇:高台二中“三环六步教学法”简介
高台二中“三环六步教学法”简介
“三环六步教学法”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在原宣化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原合黎初中“一引二导三思”课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演化形成“三环六步教学”教学模式。
“三环六步教学法”图解
“三环六步教学法”,以分层教学思想为技术指导,运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和“少教多学”的教学原则,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不断规范、总结的具有课改推进性、实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就是在“导学法”提倡的“低起点、小跨度、大容量”原则的基础上,设置的“自学、展示、反馈”三大环节。六个步聚: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研讨、质疑点拨、总结归纳、检测达标。
第一步:明确目标。(1分钟)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自主学习。(9分钟)自学前教师出示自学提纲,指导自学方法,明确自学要求。学生带着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独立自学,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做上标记,有待交流解决;教师通过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提问、检查自学作业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后教做好准备。
第三步:小组研讨(7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四人合作、交流、研讨;教师通过巡视、倾听、质疑、询问、提问、上堂板演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发现、搜集、整理学生研讨过程中存在的共性疑难问题,引导全班学生研讨(群学),教师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第四步:质疑点拨(12分钟)引导学生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答疑;教师答疑、点拨、更正、补充。
第五步:总结归纳(3分钟)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教师只作更正和补充。
第六步:检测达标(8分钟)学生当堂练习,教师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归纳订正。
“自学――展示――反馈”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生生研讨、师生研讨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学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〇一四年七月十一日
第四篇:三环六步教学策略(范文模版)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三环六步式”教学策略
围绕我校的“奠基成功人生”这一办学理念,我校正在全校高初中部试行并逐步推广“三环六步式”教学策略。该策略的宗旨有二:其一在于学生通过自主的学和教师的导,能够获得成功感并进一步提升其学习兴趣。其二在于教师通过教,能够迅速提升其教学能力、教学业绩和教学技巧并获得教学的成就感,现将该教学策略简介如下。
一、“三环六步式”教学策略出台的背景
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本教学策略试图把赫尔巴特的教师主体论指导下的四段式教学法和杜威的学生主体论指导下的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和体验式教学法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使传统教学的精粹和新课改背景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达到共生共荣,打通传统教学的单一教师主体模式和新课程背景下单一的学生主体模式的沟壑,在单元课时的教学中,实施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双主体的侧重不一。在探究合作环节强调以学生主体为重,在归纳总结环节强调以教师主体为重,在巩固反思环节则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并重。
二、“三环六步式”教学策略阐释
(一)“三环六步式”教学策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有效教学的内涵
(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学生主动建构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建构主义反对过于简单化地处理学习内容,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同时,建构主义强调在学习中应让学习者试着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他们认为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的对象不可能达到科学家那样高深,但在学习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却是一样的。因此,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因为在学习者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学习者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甚至要写出书面的提纲。一方面学习需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理解他人的解题策略,并不断比较和优化。这些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必要环节,教师必须给予时间上充足的保障,这样知识建构的质量才会提高,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编排座位,每个学生被安排安静地坐自己的座位上,努力地理解黑板、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材料,这使得学习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相互存在竞争的活动。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编排成一些工作小组,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孩子们会十分乐于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形成 一个小而精的工作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从理论上讲,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是随着小组人数的扩大而减少的。
(4)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要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教师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过程。
(5)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对该学科的知识脉络和总体框架有全面的了解和清晰的把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首先掌握学科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学科理论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技巧,而这一切则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巧妙点拨、精当的讲解、简要的归纳、适时的警示息息相关。
(6)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人甚至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作为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指标。
(7)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综上所述,有效教学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如何理解教学的有效性
通常我们谈到教学是否“有效”,首先想到的是教学是否有效果,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成绩考得怎么样”。教学效果确实很重要,这是社会、学校、家庭给老师下达的“硬指标”,也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一杆秤。其次,“有效果”相对于教学,从教师的本位出发,我们想到的是是否顺利地完成教学设计、效果好不好。这两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却绝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第二点。老师们在关注“效果”的同时绝不能忽略另外两个相关问题:第一,你用了多少时间才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有没有侵占学生过多的时间致使其疲于学习,有碍其身心健康?第二,你的教学是否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行事的思维方式产生积极的作用?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在生活和社会中是否有“再学习”的能力?以上两个问题简言之,即为:效率和效应。“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内容,达到的教学效果,通常是短期的。“效应”是指学校教育对学生产生的长期乃至终生的影响效果。效率和效应,既是显性的,又是隐性的。“学得好”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学得快”,并且“学以致用”,教学才能真正有效。教育也就达到了培养人、造就人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
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二)“三环六步式”教学策略及其运用
1、“三环六步式”教学策略的构成框架。该教学策略是以课时教学案为载体,课时教学案主要是由预学案、研学案、固学案、练学案、思学案五部分组成。该教学策略由探究合作环节(主要是由学生通过自学独立完成预学案的问题设计和师生共同探究完成研学案中的问题和学生中生成的问题两步构成)、归纳总结环节(主要是由教师对体系的归纳和对易错、易混淆知识点的强调以及对常用的方法、技巧的提炼两步构成)、巩固反思环节(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固学案的练习以及师生的点评和教后反思、学后反思两步构成)。并采用 “211”的模式(即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以学生主体为重的探究合作,用10分钟时间教师对体系进行归纳和对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指点迷津,用10分钟时间学生完成限时练习和教师评讲练习。反思环节由教师和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的反思应建立在学生的反思基础之上)来提高课堂效益。“211”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相对时间划分,是一种概念,而不是对课堂时间的机械界定。教师应以问题情景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方式产生新旧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参与、在主动建构中提高课堂效益。限制讲的时间并不是不讲,而是要精讲,教师的讲授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要更新一个讲的理念:变先讲后练为先学后讲,让学生体验由确实如此到原来如此的心理转变;要找准四个讲的时间:导学引入时、诱导点拨时、提练升华时、效果回授时;要明确三大讲的内容:学生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要讲、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所以然要讲、学生能举一但不知如何反三的要讲。
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有多种,但核心是讨论。其目的是学生主体进一步理解掌握基本概念,进一步探讨学习方法,初步获得对基本知识重新建构的能力。要组建学习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练习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最好途径,是学生进行信息转换的过程,也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读到某件事,你能记住10%;听到某件事,你能记住20%;看到某件事,你能记住30%;连看边听某件事,你能记住50%;说某件事,你能记住70%;做某件事后,你能记住90%。减少讲与听,增加读与做是课堂教学新模式最鲜明的特征。练习从表达形式上来说,有口头的、有笔做的;从内容表现上来说,有铺垫性练习(预习及引入部分)——要渗透实用性,有巩固性练习——要加强应用性,有发展性练习——要增强实践性、有开放性练习——要注重创造性。
2、如何编制五案
传统的教案往往是讲案,虽然要求教师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但实际往往并非如此。老师大多是站在教者的高度去编写教案、组织教学、测重考虑的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常常是自编、自导、自演;学校要求学生要有预习,但往往是学生没有预习的时间、不知道预习的方法(一次调查表明仅有50%的人偶尔预习)。编写五案,就是要求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成为导演和演员的关系,就是要求老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策划设计出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方案,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杜绝教与学的两张皮,实现由“教案型”向“教学案型”的擅变,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又要体现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为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要大胆地增删、编辑单元课时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的自学起到导和助的作用。
(1)“五案”的四步编写程序
五案的编制过程应是突出个人能力和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编制的五案既要体现共性,同时也要张扬个性。切忌不通过集体备课、不落实个体消化、不进行个性链接,拿着别人编的五案就去上课。学校要求教研组应提前一周作好五案编写安排、提前二天编好五案、教师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五案编写四步程序为:个人轮流主笔→集体讨论修订→骨干把关审核→个性链接补充。(2)“五案”的五大编写区别
不同的学科因为内容不同、特点不同、功用不同,所以编制时必须紧扣学科特点,既体现共性,又显现学科个性;不同的课型由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环节等的不同,也应有不同的要求,目前我们仅仅针对新授课的编写模式,希望老师们探讨其它课型的编写模式;由于教案、学案、练案各自所具备的鲜明特征,因而五案的编写既要与他们有区别,同时也要能将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起到各自应有的作用。五案应区别于教案、区别于学案、区别于练案、区别于学科、区别于课型,要体现融合,立足学科,区别课型,努力做到学科化和个性化。
(3)“五案”的10项基本内容 五案应包括: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网络架构、学法与学习策略指导、课前预习导引、情景创设引入、问题或方法自主探究与讨论、知识升华提炼与示范、课堂练习与反馈、教师个性链接(教师教学后记)、学生的个性链接(学生的学后反思)。
3、怎样使用五案
五案是师生教与学的载体、是学习的路线图、是导向知识彼岸的航标,正确使用好三案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保证。
(1)课堂前移,暴露问题——落实预习环节
五案提前一天下发,学生利用学科自习家庭自习进行预习(确保10—15分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由小组长收集,由科代表随作业本一起上交给老师(可设计专门的预习问题卡),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对三案再作调整,以学定教。这样,学生胸怀目标(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带着预先学习的经验和问题、憧憬着对问题解决的成功体验、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来到了课堂。
(2)设计情景,激发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
一勺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它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在目标的引领下,在认知冲突的激发下,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以小组(4—6人左右)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检查。老师要鲜明提出讨论内容、确保讨论时间、指导并提炼问题结论。探究与交流期间,教师要巡视指导,主动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4)精讲点拨,归纳总结——讲教师该讲的
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 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从个性到共性,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共同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当堂达标,迁移训练——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进行效果回授,有必要时补充补偿练习。(6)课后反思,自我监控——撰写学习反思和教后反思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是有效性的六个有效指标之一。每天新课预习前学生要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书面反思性总结,明确掌握的和有疑问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和弥补;进行教后反思,能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只有思想上的统一才能带来行动上的一致
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是进盛中学教学的一条基本方针。但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缺乏对这个方针的深刻认识,还停留在“时间加汗水”的做法上。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我们管理者组织宣传方面的、有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方面的、有老师教学方面的等等。本次“三环六步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既是当前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对“三环六步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证明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应该不容怀疑。但在老师们当中对探究式与接受式,有模与无模等的关系还存在一些疑虑,制约着思想上的统一,有必要进行一下沟通。
1、探究与接受,仅是教学方式不同,不存在谁优谁劣。
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特点是影响学习方式多样性的主要变量,这些变量本身又由多个变量构成。学习目标包括身心素质的各个测面,如情感、态度、价值观、言语信息、智慧技能、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创造力等;学习内容有学科之分语文、数学、外语等,有从知识形态之分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 识,有从信息加工方式之分的分析理解(认知性内容)、整体感悟(体验性内容)等等;学习者特点包括年龄、经验、认知方式、学习倾向性等等。学习目标的多面性、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学习者特点的个别差异性必然导致学习方式必然的多样性。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学习方式中的两种不同方式而已,接受性学习从目标看比较适合语言类学科、从内容看比较适合陈述性知识、从学习者特点看比较适宜已有一定相关知识经验的学生。多年的传统使得我们比较适应接受式教学,这样能够控制教学进度,控制课堂,完成教学任务。探究式对应的是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但我们往往认为是“花哨”的东西,只适合公开课、观摩课,它使我们控制不了进度,控制不了课堂,有时学生突然冒出的问题甚至让我们难堪,因而探究式教学并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真正认可。但对于自然科学类学科、语言类学科某些知识的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还要靠探究式。
2、有模不能唯模,有模要走向无模。
谈到模式,有人就会认为是因循守旧,会认为教学将受到束缚,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模式有时就是规矩。推行课堂教学模式对青年老师来说,无疑可以加速其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它给你树立了一个标杆,让你能有比较、能有反思,无疑对自身教学风格的形成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无模时要有模,有模到成熟阶段时不能唯模,要跳出旧模,形成无模也就形成了个人教学风格。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然而,我们眺望着理想的高地,我们不屈服于现实。我们也会有暂时的休憩和沮丧,但我们永远怀着找寻精神家园的冲动,且行且思,渐行渐近!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
第五篇:浅识“一案三环六步教学法”
浅识“一案三环六步教学法”
平罗七中
杨静
本学期我校大力推行“一案三环六步教学法”,尽管现在九年级主要是复习课,但通过听七、八年级教师的示范课,我对“一案三环六步教学法”也有了自己粗浅的认识。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围绕“三个环节、一条主线”,寻找“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目的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一案”指的是由备课组教师共同编写的导学案。上课前教师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并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导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三环”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导、学、练三个环节。这也是教师起引导作用的关键。“六步教学法”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步骤,具体环节在运用的过程中各教师有所不同。通过听课学习,我觉得“一案三环六步教学法”体现了如下的教学理念:
一、注重预习。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导学案中,这也可以称作课前预设。预设是一样的,但学生的预习结果却是不一样的。教师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通过回家自学,在课前预习时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为老师提供了课堂讨论和拓展的空间,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解决疑难的问题。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体现对学生自学的指导。导学案要给学生出示完整的以问题为主的自学指导,并从提问题的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自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是自主的、合作的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互动”的基础。
二、注重互动。这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对导学案的“自学”,大家都有许多的“问题”需要交流,这时,老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相互问答,互通有无,优势互补。通过“生生互动”,一般的“问题”大都可以解决,余下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在“师生互动”时让老师和全班同学帮助解决。整个环节教师要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要保证学生有看书时间,保证学生有思考时间,保证学生有讨论时间。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们也可以尝试“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三、注重训练。这体现在对课堂练习和课下作业的设置。在作业设置中,要尽量找一些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试题,或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设计的高效练习。“当堂训练”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发散性思维原则;二是量力而行原则。选练题目要适度、适量。适度就是难易适中,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所谓适量就是作业总量以学生在15分钟内能完成为限,又不偏少。三是针对性地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选练题目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
四、注重质疑探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从何而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老师提出问题再灌输给他们,要好得多。”传统的课堂导入常常是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课堂练习多是由教师出示题目,教师评价;教师预设的问题多,生成的问题少,常常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而课改我们也可以尝试把上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导入由学生提出问题,而后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课堂练习也可以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小组设计。
五、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
我国很早就有学者强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就是最好的方法。同样我们可以指出: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才是最好的模式。在用“一案三环六步教学法” 组织课堂教学时,并不是说每个学科、每节课都严格应用这种模式。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灵活运用。每一门学科、每一位老师、每一节课都可以发展出各自的“变式”。比如:语文、英语的“自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读”。
经过一学期的听课学习,我明白了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带着爱和责任。这份爱和责任需要勇气,需要付出,需要坚持。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再实践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找到自己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浅识“一案三环六步教学法”
平罗
杨七 中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