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快乐 享受快乐(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3:5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验快乐 享受快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验快乐 享受快乐》。

第一篇:体验快乐 享受快乐

体验快乐 享受快乐

是的,快乐对我们的生活多么重要!每天面对一大群孩子,工作的特殊性常常使老师的情绪变化很大,也很容易把来自家庭和生活的苦恼带进课堂。但一个老师的心情不仅仅属于自己,还会辐射到几十个孩子。不快乐的老师很难培养出快乐的学生。不快乐的老师本身也很难享受美好的生活。把快乐带给孩子,教育原本是一种享受;把快乐带给孩子,我们的世界才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瞬间和不可复制的幸福体验。

少先队是广大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她更应该把“创造儿童快乐,追求儿童幸福”的口号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她更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成员快乐不快乐,满意不满意。

一、快乐目标的设定

1.快乐目标设定的载体

作为快乐目标的载体,应融队员身心发展的心理需要和时代对队员素质的要求于一体,并能在不断传递过程中带给队员快乐与追求。比如:中队公约、行动口号、中队名称、中队标记(吉祥物)、中队自编的队歌以及板报、队角、自设奖章等,都可以成为快乐目标设定的载体。

2.快乐目标设定的原则

(1)目标应满足成长需要。凡是符合少年儿童的成长愿望,满足他们某种强烈需求的目标,总是能极大地调动他们为达标而奋斗的积极性。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触摸儿童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才不会把你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个对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看守人。”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告诉我们,孩子是具有个性、富有生气、充满活力的人,他们的话语、行为都反映了自己的愿望和心理。

(2)目标应激起情感体验。从我校五(5)班“绿茵中队”的快乐目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五分享:

分享自主的快乐;分享给予的快乐;分享沟通的快乐;分享挫折的快乐;分享友谊的快乐。

四心情:

让我们永远保持着乐观的心情;

让我们永远洋溢着快乐的表情;

让我们永远拥有助人为乐的热情;

让我们永远释放勇往直前的激情。

(3)目标应贴近现实生活。目标应是看得见、摸得着、贴近队员生活实际的东西,并能诱之以行,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如以下快乐公约:

快乐需要制约:遵守学校各项常规,做合格的小公民;

快乐需要友谊:让我们手牵手,建立深厚的友谊;

快乐需要奉献:献出自己的爱心,换来喜悦的果实;

快乐需要自主:我们是小主人,自己的事自己做;

快乐需要满足: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合理的愿望;

快乐需要乐观:把一切不顺心的事抛在脑后。

为此,作为辅导员要关心、了解孩子们平时的生活,快乐目标的设定首先就着眼于队员的生活,从而真正走进队员的世界!

(4)目标应体现鼓舞激励作用。把达标生动形象地同某种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收获结合起来,能起到最大的教育效果。

以上四条,可以说是快乐目标设定的基本原则,四者之间有机统一,体现出了目标的艺术性、实效性和整体性。快乐目标以队员们的发展需要为圆心,以辅导员的引领为半径,共同画出“快乐之圆”,让队员们成为快乐目标设定和实施的主人。

3.目标设定的特点――体现“四性”

首先要有童趣性。快乐目标要充满少年浪漫的色彩,引导少年儿童满怀兴趣地追求、探索、学习、活动,积极地实现他们自己的目标。其次是发展性。快乐目标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因为它需要大家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才能达到,但是过了这段时间,随着目标的一一达成,新的目标也应逐步提出,以此引导队员们为达到新的目标而奋斗。另外,目标的设定应循序渐进,不断向前运动,不断发展变化。不仅为实现今天的美好,还要为明天、后天更美好的目标而努力,这样的目标才会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再次要体现互补性。快乐中队的形成首先需要有共同一致的,大家都为之奋斗的目标。由于中队存在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为此,目标的设定应有机地整合两种群体的优势,不断协同互补发展。最后还要体现差异性。快乐目标的设定首先就要从真正走进学生世界开始。了解他们的差异,体现他们的差异,承认他们的差异,在设定目标时,给予其引导,促进其发展。

二、快乐生活的创设

1.以兴趣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产生快乐的源泉。所以,我们将“组织快乐学习”的切入口落在“学习兴趣”上。以“兴趣”为首,探索适用于所有学生,并能引导队员快乐学习的有效策略。

2.以自主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快乐活动

“自主”是个性解放、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将“活动自主”作为切入口,尽量提供学生自由创造、自由探索、自由设计、自由交往的“自主空间”,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快乐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以自主性、选择性、民主性为教育特点的“菜单式”活动形式;第二,一系列主题活动。

3.以团结友爱为核心,创建快乐中队集体

友爱,是儿童最基本的人性需求,只有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孩子们才能得到快乐的发展,它是创建快乐集体的首要标准。快乐中队创建包括:第一,以友爱团结为核心,制定中队目标、组建中队组织机构;第二,以友爱自主为动力,开展中队活动;第三,以友爱信任为纽带,改善中队辅导员与队员关系;第四,以友爱尊重为驱动,形成中队凝聚力与向心力。

4.以民主为核心,营造快乐家庭

民主的家庭教育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所以,在快乐家庭的营造过程中,“尊重”、“平等”、“信任”、“交流”等都是重点。快乐家庭营造包括:第一,家长教育观念倾向及其对策;第二,“亲子活动”等沟通交流手段;第三,家庭教育中的快乐激励;第四,“快乐墙”、“快乐报”、“快乐帖”等营造快乐家庭的计策。

快乐是一种心绪,是情感上的愉悦;快乐是一种体验,是发自内心的快活。快乐是一只吉祥的鸟儿,能在心灵的枝头唱出婉转优美的歌;快乐是一支悠扬的乐曲,会在心田深处舒缓地淌过。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地度过自己的金色童年,快乐地实现自己的七彩梦想!

(责任编辑:李雪虹)

第二篇:体验乡土生活 享受闲暇快乐

体验乡土生活 享受闲暇快乐

传统的乡村教育体系正包含着以书本知识为核心的外来文化与以民间故事为基本内容的民俗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外来文化的横向渗透与民俗地域文化的纵向传承相结合,学校正规教育与自然野趣之习染相结合,专门训练与口耳相授相结合,知识的启蒙与乡村情感的孕育相结合,前者的不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后者来弥补。

――刘铁芳

春种?耕耘

如今,“农村小学生闲暇生活指导”已经成为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的一张独特的名片,成为这所乡村中心小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这所百年老校实现“谷底腾飞”新的生长点。一所地处苏中的农村小学,在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等“软实力”的提升从而找到自己在区域教育格局中应有的位置;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到位,教育装备的日益改善,学校发展如何凭借地域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学校发展新的跨越,实现整体办学效益的显著提升。“教育服务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课程”,我们认识到,学校唯有在课程上做文章,才能形成独特的自我。十余年来的坚守和前行,最终我们对“普通农村小学在课程建设的道路上能有多大作为”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立足乡村着眼闲暇的突围之路,是当初我们直面发展难题遭遇教育现实困境之后的自然选择。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们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闲暇时光越来越多,一年中,双休、节庆日,以及寒暑假,累计可达160余天,加之“五严”规定的实施,学生拥有了十分富足的闲暇时间。马克思说“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负担轻了,闲暇时间多了,如何享用这笔财富,孩子们心中有些茫然。他们有的父母进城务工,成为“留守孩”,有的父母文化素质不高,不懂得管教。在闲暇时间里孩子常常无处去,无事做,无人管。调查显示,79%的学生觉得“双休日很无聊”。闲暇生活一旦缺少了及时、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极易惹事生非,沾染恶习,以至成为“迷途的羔羊”。这些表面上属于学校教育时空之外的问题恰恰是当今农村小学教育所面临的普遍困境。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闲暇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农村”与“闲暇”相融通,紧扣农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消闲,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早在1997年我们已经敏锐地洞察到对学生进行闲暇生活指导的重要性、必要性,便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指导的责任。

对农村孩子的闲暇生活以何种方式进行指导?指导些什么内容?如何组织假日小队开展活动?如何开发利用农村闲暇生活指导资源?如何建设辅导员队伍?如何评价活动效果?“农村小学生闲暇生活指导”是一个几乎空白的领域,诸多的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尤其是没有可以“拿来就用”的具体实施方略,十余年来,我们以“农村小学生闲暇生活指导”申报了多轮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课题研究方式的引领下,在摸索中不断前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十五”期间,闲暇生活指导活动由龙头试点班级到全面铺开,由学校单枪匹马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由个人闲暇到小队合作,由课堂上的剪剪画画,到基地内栽栽种种,趟出了一条颇具农村特色的闲暇指导之路。“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已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大力开发“农村小学生闲暇生活指导研究”校本课程,从“探究物质世界”、“置身劳技领域”、“漫步乡村田野”、“走进娱乐天地”这四大领域开发出了数十个可供学生和教师自主选择的“活动菜单”的同时,也总结出农忙时节“帮一把”、试验田里“学一招”、走访村民“长一智”等活动模式。我校在各年级中每周专门安排一节“闲暇指导”课开展闲暇生活指导工作,以期通过课内影响课外,通过学校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在闲暇时间里,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符合自己当时内心感受和需要的活动及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自由地、独特地、真实地、完整地表现主体的自我。因而,闲暇活动既是发展学生多种能力,提高修养的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希望在农村中长大的孩子,能在内心里多多少少留下“农村”印迹,我们希望受“农业”生产濡染的孩子,能多少留存一些“农业”情绪,我们希望这些农民的后代能多多少少留住一些质朴的“农民”情怀。

夏熟?播种

几年的摸爬滚打,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把农村闲暇生活指导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打造出了一项又一项精品活动,每项活动都让学生兴奋一阵子,受用一辈子。“看到的理解不深,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我们遵循在实践中体验的育人原则,同时汲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精髓,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成立闲暇小队:“异质交往”是校级“闲暇生活指导”贯彻的重要理念,我们根据学生居住情况,突破班级界限,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与自己情趣相投又住得较近的小伙伴自由组合成小队。每个小队的成员都有当队长的机会,谁设计的小队活动方案被大家认同,本次活动的“小队长”标志就挂在谁的胸前。“闲暇小队”遵循以下原则:①组建原则:情趣相投,聚散自由。②管理原则:自主自理,师长参谋。③活动原则:因地制宜,因人而师,因趣而学,因乐而动。④与学校同步原则:主动沟通,共同协商,步调一致。指导教师是小队的合作伙伴,只作参谋,不作决策;只作点拨,不发议论,负责必要的安全保卫和突发事件的处理。闲暇小队的成立,使学生人人有表现的舞台,个个有锻炼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闲暇12多:我们在活动中总结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十小”活动,即:“小游戏”、“小巧手”、“小百灵”、“小天鹅”、“小家务”、“小雷锋”、“小观众”、“小读者”、“小编辑”、“小收藏家”等。并在实践中提升为“自主闲暇十二多”:即“好身体多练,好家务多干,好书报多读,好电视多看,好节目多演,好制作多玩,好文章多写,好信息多传,好朋友多交,好事情多办,大社会多访,大自然多探”。

乡土生活体验:我们立足农村,紧扣一个“农”字,挖掘农村资源,利用农家生活,利用乡土特色,利用地域优势,利用人文资源,利用民俗风情,引导孩子们闲暇时间里到广阔的农村天地中去体验。

体验一:欣赏优美的田园风光。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闲暇时间里,老师和孩子们手挽手奔向广阔无垠的原野,看田间绿波翻滚,观坡上花红草绿,望天空星月云彩,听溪中碧水潺潺,闻树上鸟鸣虫啾,吸林中清新空气,嗅坛中扑鼻花香,享受拂面清风……春天踏青,夏季游泳,秋天摘果,冬日堆雪。孩子在尽情玩耍中,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体验二:品尝劳动的快乐滋味。春种、秋收是农村最繁忙的时节,闲暇假日小队活跃在村野田头,他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后勤小队”负责给田里忙碌的大人们准备饭菜。孩子们挽袖系裙,淘米拣菜,杀鱼切肉,点火添柴,烧汤炒菜,齐心协力,忙得不亦乐乎。熏黑的脸上荡漾着笑容,新奇欢快的心情和灶膛里的火苗一起越烧越旺,越窜越高……“运输小队”送水,拿袋子,运谷子,“看护小队”在晒谷场上赶跑偷食的鸡鸭鸟雀,学着大人的样子不时翻晒谷子。孩子们不光在农忙时节“帮一把”,还到试验田里“学一招”。农村孩子家中都有责任田、自留地和家前屋后的空闲地,他们人人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几平方米土地,学种植,学田间劳动,松土、施肥、浇水、除草、嫁接,品尝着劳动的滋味,体验着劳动的快乐。

体验三:回望家乡的悠久历史。家乡海安是苏中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名人荟萃,底蕴丰厚。“回望家乡历史”活动中,孩子们走近历史,走近名人,了解到五千三百年前,“青墩人”便在这片水草丰茂、糜鹿成群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辛勤劳作,出土的那一件件匠心独运、古拙奇特的劳动工具,闪烁着远古文明智慧的光芒;认识了在这里兴修海堰,造福百姓的宋代名臣范仲淹;戎马一生,情系江海的大将粟裕……这里有“联抗”的历史,有“七战七捷”的丰碑。“爷爷?联抗?我”活动中,孩子们去拜访亲历过“联抗”战斗的李爷爷,听他讲述英雄的传奇;去曲塘中学内寻访“联抗”纪念碑;去曲塘油厂古银杏树下重温陈毅元帅动员演讲的往事……

体验四:认识农村的飞速巨变。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道路宽了,超市多了,家用电器全了,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农家小别墅更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分展现出焕然一新的时代气息。“走进农家”、“曲塘新貌”活动中,孩子们从自家餐桌上的变化、家用电器的数量、交通工具的种类来认识今天农村生活越来越富足,从街道的宽度、楼房的高度来认识小镇的变迁。工业园区、蔬菜大棚、特种养殖场、休闲农庄、邮电大楼、有线电视转播站,都曾留下孩子们寻访的足迹。活动汇报时,孩子们还畅想未来,想象的翅膀带着美好的憧憬和一颗颗纯真的童心飞向明天……

体验五:感受纯朴的民俗风情。传统的村落居住,使得农村人特别注重邻里、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的节日,不仅有元旦、五

一、国庆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都成了孩子们闲暇时间进行探索研究的大课题。“民俗探寻”活动中,孩子们查资料,访长者,做花灯,包粽子,煮汤圆,吃杨柳摊饼,贴春联,编“春节”专题小报,出“端午”相关小册子,收集农谚……农村男婚女嫁的热闹、移风易俗的新鲜事,也曾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欢乐。

秋实?收获

收获的日子总是快乐的。历经了冬的耕耘,春的播种,“闲暇生活指导”活动结出了累累硕果,我们品尝到了农夫般收获的喜悦。

收获一:充实了生活,提升了品质。孩子的假日告别了空虚,告别了无聊,不再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他们的闲暇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闲暇的计划性明显增强,懂得了如何充实、有价值、快乐地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即便是“留守孩”,他们也融入到闲暇假日小队之中,参与活动,参与实践,实现了自我的充分发展,闲暇品质得到了提升。

收获二: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美的事物给人以美的享受,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愉悦了孩子的身心,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五年级的陈宇阳同学在她的《乡野日落》中写道:“……我从没见过落日是这样红,红得令人眩目;也从没有感到田野竟是这样美丽迷人,在这浩瀚的天地间,我不由感到大自然多么伟大壮观。我的心被深深陶醉了!”清新纯朴的民风滋养了孩子的心灵。四年级金同同学拾到名贵手机后,毫不犹豫地通过学校转交给失主,失主给予的酬谢一分也不收。孩子们在实践中认识着美、欣赏着美、感悟着美、表现着美、创造着美,形成了丰厚的美的积淀,并使自己的语言美起来,行为美起来,心灵美起来。

收获三:培养了能力,掌握了本领。实践出真知。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了不少本领,练就了勤劳的双手。他们在学校中是老师的小助手,搞卫生,出板报,护理花草树木,布置教室环境,不再袖手旁观,而是大显身手。在家里不再是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是爸妈干家务干农活的小帮手,拖地、煮饭、洗碗,样样拿手,甚至还是栽花种草、干田里庄稼活的行家里手。家长感慨地说,孩子接受了闲暇生活指导以后真的大变样了!

收获四:学会了给予,懂得了奉献。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了给予,懂得了奉献,体验到了助人的快乐,拥有了一颗充满爱的美好心灵。他们把爱播洒在班级,为班上的小伙伴补习功课,共同进步。他们把爱播洒在校园,一草一木都去精心呵护。他们把爱播洒在家庭,母亲节里妈妈会收到孩子的礼物。他们把爱播洒在社区,陪孤寡老人聊天,净化美化社区环境。他们把爱播洒给远方的朋友,在给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时争先恐后。孩子们成了播洒爱的使者。

收获五:体验了成功,享受了快乐。闲暇的核心是快乐与自由。“家校联系卡”挖掘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汇报交流课,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搭建的“大舞台”,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孩子们产生了积极向上的信心,为良好个性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加速了自我成长,为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收获六:激发了情感,坚定了信念。“今昔对比话农村??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爱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留下红色烙印重走联抗之路”……一系列闲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多难兴邦的无畏精神,守望相助的公民意识,以人为本的民生意识,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

冬藏?展望

南通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南通市“闲暇与语文”课程建设特色学校、南通市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雏鹰闲暇活动特色中队……一块块亮闪闪、含金量颇高的奖牌,是我们开展“农村小学生闲暇生活指导”十余年来不断的收获。《让“闲暇”与“教育”联姻》、《生活教育理论与农村小学生闲暇生活指导研究》、《闲暇活动应紧跟课改的步伐》、《让我们去构筑自己的“试验田”》、《闲暇生活指导中家庭教育力的提升》、《开展闲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寻农谚知农情爱农村》、《干农活话农事悟农情写农作》等三十余篇省部级报刊上发表的论文伴随着我们探索“农村小学生闲暇生活指导”前进的脚步,《“失败”的秋游活动》、《难忘的闲暇活动交流课》等上百篇发表的学生习作,水乡龙舞、二胡与花鼓等文艺节目的成功演出汇集出孩子们成长的足迹,见证着孩子们成长的历程。

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课程服务?课程改革一定程度地给了学校在课程管理、开发和实施上的自主权。立足乡村实际,充分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生产,关爱生命,农村的小学教育理当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方面有所作为。农村小学生闲暇活动的开展可以弥补当今中小学生教育“脱离生活、脱离生产”、“重理性、轻体验”的现象,应更加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农村小学生闲暇生活指导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农村天地,促进学生主动去重拾父辈、祖辈、世世代代经历过的乡村生活的记忆。孩子们动手、动脑、回归生活、回归农村的过程,也是我们这所农村小学对“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具有生存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自食其力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一命题所作的有意义的诠释。

(曹春华,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226661)

第三篇:体验习作生活享受作文快乐

体验习作生活享受作文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情趣,享受到作文快乐,才是真正的作文。许多时候,人们把作文当作一种考试的功利,把写作当作一种技能来练习,致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一个怪圈,教师说难,学生说难,家长说难,人人谈作文变色。其实,学习写作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体验的过程。只有体验到习作过程中的乐趣,享受到了习作过程中的快乐,作文教学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19次提到“体验”。在新课程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到体验的愉悦、探究的魅力,生命的活力,对话的激情,生活的乐趣,交流的开心,发展的进步,个性的张扬,合作的快乐„„

一、在习作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生活是生动具体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的习作素材。生活是开放的动态的,它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背景。文章是生活的反映,也是情感的载体,习作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的过程。只有把生活的情趣和乐趣在作文课堂中展示出来,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积极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学生才能爱作文,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有话巧说,有话趣说。比如指导学生习作的观察中,经常开展一些习作素材体验实践活动,以丰富写作的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用五官去观察,用大脑去综合,用心去体验,用笔去描绘,才能通过作文教学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作文倡导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同以前教学相比,作文在开放活动中学生个性会得到积极发展。在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我认为加强对生活活动过程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让学生在活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能力,提高习作的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在习作中体验探究的魅力

探究性习作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充分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培养学生习作的良好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极大地满足和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我们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写一些探究性的作文,譬如指导学生养几只蚕,探究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写一写“春蚕的生命过程”;研究蚂蚁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写一写“蚂蚁预报天气”的秘密;探究蜜蜂和蝴蝶采花的不同,写一写蜜蜂和蝴蝶的童话等等。这样的系列作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的魅力。比如春天来了,组织学生到校园,到郊外去“找春天”。看一看春天有哪些景象。想一想哪些是书上没有讲到的,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都—一记在你带的小本子上。然后回到教室,让同学们说一说春天有哪些特点:有的说,春天果树开花了,有红的、粉的、白的;有的说,花丛中有许多小蜜蜂,在辛勤的采蜜;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的南方飞回来了;还有的说,农民阿姨和叔叔在田里辛勤地劳动呢!再议一议提出的问题。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对联等内容,画一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最后做一做:回到家后,可以将自己采集到的动物、植物做成标本;可以用你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贴在纸上,再用水彩笔进行修饰点缀,做一份漂亮的贺卡;还可以以春天为主体,做一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把画好的画,拼成的图案,做好的手抄报,带到班里贴在墙上,装扮一下自己的教室。也可在精心制作的贺卡上,填上最衷心的祝福,送给最敬爱的老师、知心的朋友。通过这样作文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中是美的,人的劳动是美的。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生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生就会针对特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这样做,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生与师、生与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探究的魅力。

三、在习作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习作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和过程。小伙伴常常会出现合作的天才、辩论的高手,出人意外的妙语连珠。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寻找最佳的开头方法”、“交流最有趣的精彩细节”、“研究某人(老师、亲人、同学等)的特点”、“文章门诊部小专家会诊”等一些生动有趣的合作作文的尝试,指导小学生互写评语,互相批改,积极合作。我们还可通过接龙作文、系列日记、当小记者小编辑、编小手抄报的方法,让小组之间展开某一专题文章的竞赛。笔者曾经尝试过“话题接龙”日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就是在班级分成三、四个大组,一组一个日记本,一人一篇,一天一篇,一周一个话题,一个话题进行一次展览评比。“日记”的内容可编可抄,“接龙”的话题可以自选,“接龙”的顺序可以自定,“接龙”的日记可以合作写成,一开始可“一条龙”话题续接,过一段时间可以是多“龙”齐舞(分小组举办接龙比赛),“龙飞凤舞”(男女生混合“双打”)、“画龙点睛”(评论作文)、“描龙画凤”(给作文插图)等等。通过这样的开放式的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小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四、在习作中体验交流的开心

习作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过程。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交流,多向交流,多层面交流。比如经常指导学生练习写一写“老师(校长、爸爸、妈妈、某作家、某记者、某主持人、某同学、朋友等),我想对你说”,也可以老师和学生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与同学们交流习作的心得,探讨开头和结尾的方法,交流精彩片段的写作体会,谈论生活中新鲜人和事,共同观察和体验某一景物、某一事件,在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多向交流讨论。您看,我班的作文经验交流会又开始了。小学生葛星这样介绍他描写大风的经验的:我在观察一次刮大风之后写了—篇作文──《风》,武老师夸我写的好。当时,大风吹得我几乎站不住脚,更不用提睁眼睛了。可是好奇心促使我把眼睛眯成一条缝,来观察大风中的景物。小树东倒西歪,像是不停地给狂风鞠躬,求它饶命,沙上、纸屑、草棍满天,这使我想起家里的鱼缸,日久不换水,跟现在的天空差不多。可见,认真观察不但能发现并抓住事物的特征和细节,而且能使情动辞发,因而,观察在作文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再看教室里的同学,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灰尘,像涂上了一层蜡,身上也都落满了一层尘土。对这一观察所得,我用了“咱们都成了士人了”这句话来形容比喻,觉得既实际又妥贴。通过仔细观察,我抓住了风的一些特征,当天晚上就把这些写下来,写得很顺利。我的观察日记是这样的:这不,刚才还是好好的天气,可是眨眼间,仿佛有人惹了老天似的,它竟然大发雷霆。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尘土飞扬。树干“呜呜”响,电线“呜呜”叫,可怜的小树被大风猛烈地摇晃,东倒西歪,有的还被折断了。墙角的垃圾、纸屑、草棍都被卷到了空中,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摇摇,上下翻飞,整个天空就像长时间没换水的鱼缸被搅动了一番,杂物飘忽不定,一片浑浊。教室里更是一片昏暗。沙粒、尘土从窗隙钻进来,弄得同学们的脸上都挂满了灰尘,身上也都是尘土,一个个都变成了“土人”。同学们互相看着,不禁笑了起来。黑板上的字模糊不清,花花点点,老师没法讲课。风呼啸着,撞得教室的门“啪”直响,还不时从门缝中挤进一些沙土和杂物。哼!风,我讨厌你!通过民主的开放的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了开心和愉悦,体验到了情趣和思维,体验到了心灵与心灵的共振„„新课程的习作教学,应该更激扬地呼唤对话,应该更挚着地开拓对话,应该更巧妙地开展对话,将旺盛的生命力融合在亲情浓郁的对话里。

五、在习作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作文呼唤新颖有趣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传统的习作教学评价往往以习作目标作为依据,因此采用的是一种结果性评价。但这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等的培养,忽视了学习成绩背后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作文教学是以过程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作文的评价形式,是多几把评价尺子,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增加评价的尺子,就是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尽显青年蓬勃的个性之美。作文的评价应尊重学生人格,扬长补短,鼓励冒尖,凡是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都可以被评为好。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评选本次习作的最佳开头人、最佳结尾人、最佳细节人,最佳字体人,最佳构思人,最佳态度人、最佳情感体验人等等,最佳越多越好。做到人人参与,既是评价的裁判,又是被评价的队员。一次演讲要评出最佳选手,一次观察赛要评出最佳细心者,一次辩论会要评出最佳辩手。作文评选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由于评价尺子的增加,评价过程的开放,人人都有被评为好学生的可能。总之,作文教学的多种评价尺子,不同侧面的评价应组成一个开放而民主的评价体系。通过富有情趣的评价使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六、在习作中体验个性的张扬

作文提倡自由写作,张扬个性,体验情趣。文章是极具个性的产物。没有个性便没有作文。写作应当是“自鸣天籁”,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只有自由,才能写出个性,才能抒发真情,才能“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因此,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抒真情,讲真话,写个性。比如:每到开学之初,我就让学生拾撷起假期生活中一页页值得回忆的美好片断。把在假期中听到的、看到的、做过的事情在班里相互交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也许是一段真实的经历,也许是一段美丽的传说„„在这种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可以了解许多风土人情,会有许多的感人体验和收获。然后,用一段话把自己的小故事再写下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且开阔了眼界,达到了情感交流、资源共享。需要说明的是,在活动前,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习作是一种体验的生活,是一种开放的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是一种合作的生活,是一种精神的生活,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是一种创新的生活。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过程中体验习作的生活乐趣,享受精神生活的情趣,学生的习作才能走向个性化、多元化、自由化、生活化,学生才能热爱作文渴望作文,才能体验到作文的情趣,享受到作文的快乐。

【上一

第四篇:体验快乐

小学“零距离”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11-11-25

费县南张庄乡中心小学作文课题组 执笔:王景龙 张用会 刘竟伟

一、课题的提出: 1.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2.基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3.基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的作文训练因缺少整体性和系列性,导致教师习作教学随意性很强,从而使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的问题突出。因此,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让他们体验作文的快乐;尝试构建快乐的小学梯度作文训练模式,加强小学作文的整体性与序列化,从而让作文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在习作中提高表达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4.基于学校作文教学特色创建的需要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2000-2003年我校沈建琴、李琴、王平宏、计利珍、顾瑞芳等五位老师参加了园区为期三年的市级课题《小学作文与创新教育》,主要加强作文教学中 “创设生活情境,优化语言表达训练”的研究。2005-2007年我校计利珍、王平宏、金萍、沈建琴四位骨干教师参加园区区域省级课题《遵循思维规律,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加强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确定各年级段学生作文训练内容,从而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2005-2007年我校近十七位语文骨干教师一起进行学校申报的区级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生活作文能力的研究》,加强将生活作文融入课堂作文教学之中的研究。2006年至今金萍、许梅芳等老师研究区级个人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这些习作课题的研究,为我校教师作文教学积累了一定经验,许多老师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均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的实践研究”课题,能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并努力将作文教学创建为学校的一个特色。

5.专家研究的情况。

近几年,李白坚的新体验作文、吴立岗的素描作文及田荣俊的小学作文训练“整体序列化”体系、路清俊的作文梯度训练法都进行得十分成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结合实际情况,采各家之长,我们提出了“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的实践研究”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1.体验快乐:是指学生通过在“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的教学方式中感受与体验作文的快乐。即在习作前的活动中亲身体会活动带来的轻松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与欲望;在习作过程中能以我手写我口,从而产生一吐为快的感觉;在习作后通过多方评价与多形式展示与发表学生习作,让学生感受习作进步与成功带来的欢愉、自信及成就感。

2.梯度作文: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生活内容、学习内容的特征,构建小学作文整体序列化训练体系,形成螺旋式循序渐进的六个梯度。低、中、高年级分别以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想能力、描写能力、审美能力为目标,先从童话、诗歌教学入手,逐渐过渡到写人、记事、状物、写景作文的训练,进而开展实用文体的教学,努力做到科学全面,整体有序,重点突出,训练合理,使学生逐步从乐写,会写到善写。

三、理论基础:

1.以愉快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理论为基础,让每一个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享受习作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是以人的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为基础,以自我主动学习为特征,这种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我国古代孟子曾提出“自得”的观点,认为“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些都说明写作教学要以人为本,要让学生自己经过学习、探索来获得新的知识。

3.系统论的创始人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说:“一般系统论是关于‘整体’的一般科学。”因此,整体的概念具有系统论的性质、原理。小学梯度作文的实践研究应以系统论的原理为指导。

4.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写作教学的目的。充实的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5.此外,日本教育界的生活作文理论、李白坚的新体验作文理论、吴立岗的素描作文理论及田荣俊的小学作文训练“整体序列化”体系、路清俊的作文梯度训练法等都将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四、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旨在通过对低、中、高年段学生生活内容、学习内容、思想实际的了解和研究,初步探索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快乐的梯度作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的习作从被动、无奈走向主动和快乐,尽显童心童语,童真童趣,使作文成为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成为师生有趣的快乐体验,从而彻底改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被动局面,并努力将作文教学创建为学校的一个特色。

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进行五个子课题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一:小学梯度作文训练序列的研究(组长:计利珍王平宏)

以提高学生习作表达能力为核心,根据各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结合语文教材,学生生活等构建适合我校师生操作的梯度作文训练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尝试用“一体两翼式”习作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一体”指教材习作与平时练笔合为一体。“两翼”指课内学习方法,课外加强序列训练,进行专题系列作文的练习。让学生在 “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子课题二:快乐作文的理念与策略研究(组长:沈建琴 沈慧菊)

加强快乐写作理论的学习与搜集,形成适合我校学生快乐写作的系列策略,让学生在写作实践的整个过程中体验到参与活动,表达自己,获得赏识后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与信心,提高其习作能力。

子课题三:低年级学生作文创想能力的实践研究(组长:张喜萍 李琴)注重学生创新与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大胆自由地创想提高写作兴趣,进行自我表现,从而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学生以写童话类习作为主。子课题四:中年级学生作文描写能力的实践研究(组长:陆萍红 许秀玲)

注重学生描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细致、有序的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细微的差异和变化,把握事物的特点和本质,并进行自我表现,从而提高构段的能力。学生以写素描类作文为主。

子课题五:高年级学生作文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组长:金萍 许梅芳)

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引发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写出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从而提高谋篇布局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表现与评价等综合能力。学生以写话题类作文为主。

子课题六:小学调查作文的实践研究(组长:王平宏)

开展扎实的调查作文的实践研究,建构适合1-6年级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调查作文课题系统, 探讨调查作文教材编制的方法与规律;发掘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调查研究课题和优秀的学生习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建设提供充实的素材。

五、研究对象及主要方法:

研究对象:本校一至六年级各两个班学生。主要方法:

文献资料法。研究国内外作文教学的改革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理念,汲取精华,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

行动研究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提出问题、收集与讨论信息、拟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总结等,使课题研究保持健康前进的方向。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明确一般规律与特殊个案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经验总结法:研究者结合研究实践,根据课题特点和课题进展情况,认真积累素材,及时总结得失,并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总结提炼,逐渐形成研究结果。

六、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作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无论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流程指导,还是就某个年级段或某项具体内容的指导,都必须强调整体性,不能随意割裂。

2.渐进性原则。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呈螺旋式循序渐进的。我们在构建梯度作文训练体系及训练内容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各年级学生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衔接,又要注意到难易层次的安排,从而利于学生习作能力递进式发展。

3.序列化原则。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是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内容环节构成的,听、说、读、写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但这些能力的发展并非齐头并进的,必须分项训练,在一个阶段中重点培养一个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步骤,有重点,更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

4.愉悦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愉快地教,学生才能愉快地学。教师要通过丰富生活内容帮助学生搜索和提炼写作素材,用富于感染力的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师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教与学的美感和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5.体验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6.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梯度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7.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七、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8月)1.形成课题思路,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2.组建课题组,明确课题分工。

3.制订课题实施方案,请专家论证方案后修改。制订子课题工作计划,加强快乐写作理论的学习与搜集,初步形成快乐写作的系列策略;初步形成以表达能力为核心的作文梯度训练目标与实施方案。

4.组织并启动教师培训方案,组织教师根据作文教学新体系编写作文教材,设计教案,为整体方案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2月)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月): 1.实践课题实施的操作思路,积累组织基本材料。

2.六个子课题广泛进行实践操作,包括研讨课、沙龙、案例分析等,定期交流,组织分析研究。

3.六个子课题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各自总结出理论收获,取得一定的研究成绩。

4.形成中期报告,组织课题中期汇报。第二阶段(2009年3月——2010年12月)1.在中期鉴定的基础上,修订实施方案。2.六个子课题加强融合,形成有机整体。3.撰写相关论文,汇总实验材料,做好结题准备

(三)结题鉴定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1.撰写结题报告,整理编印小学梯度作文校本教材、教师论文、教案、随笔集、学生作品集。

2.接受专家评估验收。3.做好实验成果的推广工作。

八、研究的主要成果

第一,精心打造快乐的梯度作文课堂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低、中、高年段学生生活内容、学习内容、思想实际的了解和研究,初步探索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快乐的梯度作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的习作从被动、无奈走向主动和快乐,尽显童心童语,童真童趣,使作文成为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成为师生有趣的快乐体验,从而彻底改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被动局面,并努力将作文教学创建为学校的一个特色。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尝试以开放的心态,崭新的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开放的作文课堂,实践新颖的评价方式,精心打造快乐的梯度作文课堂。

(一)、创编训练序列,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感受快乐

作文先要解决写什么教什么的问题,巧妇要有米才能做成饭。为此,我们在正式开展课题实验之前就进行了子课题一“小学梯度作文训练序列的研究”,结合子课题三“低年级学生作文创想能力的实践研究”、子课题四“中年级学生作文描写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及子课题五“高年级学生作文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目标,集各家所长,精心创编了学生作文的训练序列。在这个序列的内容安排上,坚持两大原则:一是用好课本教材,充分挖掘课本资源;二是开发校本习作教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1.用好课本教材,挖掘课本资源

作文教学不能离开教材,我们现在所教的苏教版国标本内容丰富,强化生活与实践,教材中有许多可以成为我们习作的资源,充分利用好教材,开发教材这个资源,活用、巧用是我们的宗旨。所以在本序列训练中,除了选用语文课本上的习作教材外,我们还选用了教材中的课文、口语交际、学与做、语文综合学习等资源作为学生练笔的内容。

譬如:二年级上册中“写事”单元要求用几句话写一件事,我们就安排了这样几次练笔。1.做做写写:结合练习1口语交际《学会祝贺》内容,写自己怎样做一张贺卡;2.看图写话:利用练习3中“说说写写”内容,写写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同学做些什么;3.用好练习5中“做做写写”内容,跟妈妈到菜市场去买菜,要求同书上。4.跟家长去逛书店,写写你看到了哪些书,你买了什么书。前面三次练笔材料都来源于课本。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能够用好用足人手一册的教材资源,操作方便;二是有利于老师平时结合课例进行教学,将读与写,说与写,做与写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巩固与深化了所学内容;三是充分利用语文课内的时间进行练习,不加重学生负担。2.开发校本教材,丰富教学内容(1).设计内容突现快乐

有研究证明,“以类别为载体,以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为依托,分解各类记叙文的基本写作要求,明确每个年段的能力训练重点,从而有序地构建小学作文的能力目标序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读写实践中螺旋式提升写作技能,自由、自如地进行表达。”小学生习作主要是写反应生活的记叙文,生活作文中涉及的面无外乎写人、写景、写物、写事等。因此,在各年段,我们都安排了这四大类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创想能力特别好,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我们开辟了低年级写童诗与写童话两类。而根据教材的特点,中高年级应用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较多,所以结合教材,在这两个年级段里放入了应用文与研究性作文两大类。这样,学生每学期至少要练到这六大类的习作(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在六大类的选材上,即写作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力求做到“易”与“乐”。也就是所选的内容是易于师生操作,易于教师设计教案学案,易于学生动笔表达的,是师生都感兴趣,学生体验后乐于表达的。

以一年级上册为例,我们安排了以下六个单元内容,让学生在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练笔中感受写话的快乐。

第一单元“写人”,要求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与家人,感受家庭之乐:①自我介绍(《练习1》口语交际要求);②介绍你家里每个人的姓名、年龄和工作;③你最喜欢哪一位亲人?为什么?④你的亲人中最有趣的是谁?他怎样有趣?⑤写写家中某一个人的某一坏习惯,并说说可以怎样能让他(她)改变。

第二单元“写景”,要求用一两句话写课本中和生活中景象,体会赏景之乐:①结合《识字3》看图写公园景色(用上《识字3》中部分词语);②结合《识字5》看图写海边景色(用上《识字5》中部分词语);③结合《识字6》看图写城市景色(用上《识字6》中部分词语)。

第三单元“写物”,要求用一两句话写自己的玩具,体验游戏之乐:①你家里有哪些玩具,选一些写出它们的名字;②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③写一写某样玩具的具体玩法。

第四单元“写事”,要求用几句话写清楚自己或别人做的一件事,品味做事之乐:①结合《练习2》中的“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今天用手为自己做的某些事。②写写自己今天用手为别人做的某件事。③写写爸爸或妈妈用手为你做的一件事。

第五单元是童诗单元,从仿入手,让学生在仿写中感受创想之乐:①仿照《练习2》中“读读背背”写一首小诗;②仿照《家》写一首同题诗;③仿照《大海睡了》写小诗《大海醒了》;④仿照汪静之的《疑问》写同题诗。⑤自选内容写小诗。

第六单元是童话单元,也是从仿入手,让学生在仿写中感受创想之乐:①仿照《秋姑娘的信》第2至4自然段,续写一两句话,写出秋姑娘还把信写给谁,写了什么内容。②仿照《北风和小鱼》第1自然段,续写一两句话,写出北风还吹向谁?它们表现得怎样?③根据《练习6》中“学用字词句”要求,先涂色再填词,再看图说一说,最后用几句话写童话故事《小蚂蚁过河》,要求用上所填的五个词语。④用几句话续编《龟兔赛跑》。⑤自选内容编个童话小故事。

不难发现,我们每一个主题单元的练笔选材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课本,安排的内容都能让学生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为了方便操作,我们还就每一单元第一篇练笔进行详尽的教学设计,在设计中就教学的每一板块写出明确的设计意图,咬定“容易”与“快乐”两座青山不放松。在课题正式实施也就是2008年9月前,我们课题组成员利用暑假将所有序列的教案都备好,以便课题组老师开学后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实践研究。

(2).训练序列讲究梯度

我们的作文训练序列是有梯度的,在这儿的梯度分三个方面。

一是训练目标有梯度。一方面是整个六年的训练有个梯度。各个学期的训练目标有所不同,呈螺旋型提升趋势。

二是训练过程有梯度,每个学期的每一单元训练中的三到四次练习也呈梯度状态。比如说二年级下册“写人”单元训练主题是——用几句话写一写“我班之最”。围绕这一点我们安排了四次练习。在这四次练习中,第一次要求老师备详细的教案,要求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并在课内完成;后面几次练习基本上是用所学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次式的练习,并且努力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是儿童的快乐也有梯度。根据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作文快乐分为三个层次。低年级让学生在写话中享受自由创想的快乐;中年级让学生享受发现本质的快乐;高年级让学生享受审美愉悦的快乐。具体如下:

低年级注重学生创新与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大胆自由地创想提高写话兴趣,进行自我表现,从而提高写话能力。学生以写生活、写童诗、童话为主。

中年级注重学生描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细致、有序的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细微的差异和变化,把握事物的特点和本质,并进行自我表现,从而提高构段的能力。学生以写素描类作文为主。

高年级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引发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写出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从而提高谋篇布局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表现与评价等综合能力。学生以自由选材、写话题类作文为主。

(二)、创造开放课堂,在多样的方法活动中体验快乐

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让课堂开放起来,让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开放的大作文课堂中享受作文的快乐。

1.教学方法形式多。有感兴趣的材料并不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还得进一步在操作上花力气、有突破。因此,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我们提倡“活动化、趣味化、体验化、多样化”,努力让学生在多形式中体验快乐,如:说与写结合、听与写结合、画与写结合、读与写结合、玩与写结合、操作与写结合、吃与写结合、观察与写结合、想象与写结合、采访与写结合、调查研究与写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中快乐地写作,在快乐中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以四年级上册为例,六大单元中有看老师表演小品后写人物动作的,有创设找红笔的真实情境后写人物活动的,有看录像后写动物活动的,有带学生到校内真趣园实地观察后写动态景物的,有组织各类比赛后写活动场面的,也有给亲朋好友写信后邮寄出去的,还有利用春节搜集春联、研究春联的„„采用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观察、体验,获得真切感受,而后尽情抒写,一吐为快。

2.指导过程有梯度。

对学生的习作指导一般分三个步骤:一是作前指导,二是作中指导,三是作后指导。而先放后收,是作文教学的一条规律。正如南宋诗人谢枋得所说:“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

通过研究,我们一致认为习作指导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作前指导重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话与习作的欲望,打开思路,指导宜粗不宜细,旨在让学生按习作要求及时书写,感受到快速写作、一吐为快的快乐。作中指导带有明显的指导意义,重在发现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宜细不宜粗,及时评价,及时修改,让学生体验到不断提升的快乐。作后讲评主要是本次习作的全面展示,重在肯定,重在激励,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与进步的快乐。

3.习作日记同步走。

黎锦熙先生曾说:“日札胜于作文”。叶圣陶也说:“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惟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说的是要多练笔,按照一定的方法科学地练笔。

日记教学一直是我校习作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多年的实践让我们感受到日记是一种很好的书写生活的方式。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困惑。老师们觉得一些语感与积累较好的同学日记水平就高,而且越写越好。而另一些同学则写来写去写不好,写了一个学期水平也没什么大提高。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因为写日记是自由的,无序的,无序的练习不容易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

因此,我们树立大作文观,提出“提笔即是作文时”,将梯度作文的序列训练与自由日记打通。在进行序列训练时,在保证主要训练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提倡老师能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当时实际情况在内容上作相应的调整,写作就像写日记一样自然,写当时发生的,写正在进行的。同时,每个序列的最后几次练笔让学生根据大目标自由选择内容写,尽量写当天或最近的所见所闻所感。此外,我们要求教师时时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点拨学生发现生活材料,而后自由抒写。实践证明,习作与日记结合,课内与课外同步,规范与自由相融,这是让学生两条腿走路,因此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4.有效阅读来提高。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既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更为学生“落雨”布下了一朵朵云。譬如,日诵古诗与名言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积累,使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跳跃着“名句典故”,可谓“文化味”浓厚;每学期邀请全国知名作家来校讲学,让学生与作家零距离,既学到了习作的好方法,又燃起了学生成为“小小作家”的欲望;组织师生共读佳作名著并书写阅读报告,开展班内校内 “阅读之星”“书香之班”的评比,学生浸润在名著美文之中,对其写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还每年举办读书节活动、100小时阅读大赛;经常写读书笔记,摘抄剪贴佳作,做美文赏析等。可以说,打造“书香校园”对有效实施本课题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5.精彩活动促发展。

开放的课堂是生动的,活动的作文是精彩的。

在我们的课题实践中,我们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期“训练儿童在知觉、观察中,调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使他们逐步做到能广泛地、灵敏地感受生活,使他们的大脑中具有一个情、声、色、味、形俱全的立体的客观世界,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作文材料库房。”

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练习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内心抒发情怀的需要,这是我们研究的目标。为此,我们根据各个年级段孩子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梯度、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如:每年五月的作文节各班开展不同的作文活动,比如2009年的作文节我们就以“快乐”为主题写作文节的活动,可以写作文节开幕式上的活动,可以写各班的作文游戏活动,可以写作文节中自己当服务工作人员的快乐等。由于每个班每个年级所开展的活动不同,所以写出来的“快乐”也各不相同。而2010年的作文节,我们的主题又变成了“写作,让生活更美好”,通过编写班歌、编写作文剧等形式,将写作与活动紧紧融合在一起。每学期至少一次的作家进校园活动;每年出版一册《小荷尖尖》师生美文集,每学期编印《小荷》报刊,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文字变成铅字后的成就感;打造学校的小荷尖尖作文博客圈,进行师生优秀博客评比;当场写话比赛、作文大赛;千人同写日记活动、小荷文学社活动、各年级的作文调查活动;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自创诗歌朗诵,中年级学生进行作文剧表演,高年级学生进行散文朗诵;优秀习作日记本评比、活动创意设计,写一写外出游玩的建议,给校长的一封信,各类小报设计评比等等。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自由、自主、快乐地写作,在玩与写的过程中发展了习作能力。

(三)、创新评价机制,在多元的品评方式中享受快乐 1.改革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对学生的作文成绩通常以等级来评定,许多老师批分严格,有的学生甚至一个学期都得不到一个“优秀”,这无疑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儿童作文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胜心、求成欲、威望需要是儿童作文洞中的重要成分。这是一种追求他人对自己尊敬并希望获得他人赞扬与肯定的成就动机。它实质上是一种取得成就和获得在集体或朋友中的威望的一种需要。”

为此,我们大胆改革习作评价方式,实施让学生快乐作文的“2+2策略”,即改变作文批改方法和形式的2大提倡,提倡新的评价方法——“等级+附加分”,提倡新的批语形式——“批语”变“心语”;拓宽讲评渠道的2大途径,课堂共享——“作文一品香”,网上交流——“小荷尖尖”作文博客圈。

“等级+附加分”:指出“等级”要舍得给“优秀”,附加分可以根据年级的不同分别用星或笑脸、大拇指等标志性的图案来表示,以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绩。我们指出,老师在具体操作时也可以打破“等级+附加分”的评价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如低年级的老师就用星数和漂亮的印章来评价,星数上不封顶,下有保底,写得特别好的地方加盖学生喜爱的可爱印章,从而激励孩子不断进步。同时,加入“自评”与“家长或朋友评价”栏目,打破老师是唯一评判者的传统格局。

“批语”变“心语”:改变传统习作中空洞俗套的评语,取而代之的是一句句充满鼓励的心里话,具有指导性的真诚中肯的建议:“你写的这篇文章我读了很感动。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词‘以情动人’。作文也好,做人也罢,‘情真’最重要。”“好!继续努力!不久的将来,你会是一个小作家!”“我很欣赏你文中的人物对话,简洁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如果加上适当的提示语,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态,也许会更传神。”同时,也鼓励学生将习作与家人和伙伴进行分享,并邀请他们为作文写上评语。这既增加了学生习作的成就感,同时也强化了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作文一品香”:每周至少两次评讲学生习作。主要品评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每次讲评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次推出一到两位作文进步大的同学,称之为“作文黑马”,对他们进行热情洋溢的,甚至“夸张性”的赞扬。一学期,每位学生至少被表扬一次,以此让每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小荷尖尖”博客圈:这是我校建立的两个展示学生习作的平台。一是每个班级内的“小荷尖尖”作文展示板,要求每位老师及时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与日记以原稿形式展示,高频率地更新。二是在网站上建立的学校“小荷尖尖”作文博客,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习作上传到相应年级的栏目中,老师、同学、家长,甚至陌生人一起参与点评,这种开放式的评价方式让同学们更多地感受到了作文的快乐。许多学生因此纷纷自建博客,不断发表新作。

我们就是通过以上方式,将评价贯穿在日常的写作教学和活动过程中,使写作评价日常化、通俗化、动态化,采取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信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抒写表达,在快乐中习作。

2.自创习作本。

根据大作文观理念,我们提出作文无大小作之分,因此,取消了原来的大作本与小作本,自创名为《脚印》的活页习作本。学生把一学期凡是动笔写的东西全部放入这一本“脚印”中,如:训练序列规定文章、自由日记、美文摘抄与赏析、测验或考试时作文等等。一学期下来人人拥有了一串属于自己的“脚印”。到学期结束时,我们又指导学生把它变成一本“书”,从封面制作到扉页介绍,到后面的目录,文章的分类排序、后记撰写、装订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孩子们在自己的书里,留下了一个个成长的脚印。每当打开这本独一无二的书时,每当品味着自己的一篇篇大作,欣赏着老师、同学与家长的赞扬与鼓励时,孩子们怎能不为自己的点滴成长感到快乐呢?

第二,课题研究给学校带来的全方位发展。

1. 校园作文特色日益凸现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加强了校园作文文化氛围的建设: 增建了作文长廊、小荷日记馆、班级作文尖尖展示板、小荷尖尖作文博客等,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汇编了“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训练序列”校本教程《快乐作文 七彩童年》六学年共十二册,并发给全校语文老师一起学习与参考。

设计并编印了学生作文册子《脚印——我的习作文集》,实验班的每一个学生已将五个学期以来的日记、课题组研究习作、美文赏析等装订成册,并加工美化,人人拥有了五本属于自己的“书”。从2009年下学期开始,我们还在自愿原则上吸纳了部分非实验班老师共同使用这本习作本。

编印了作文专刊《小荷尖尖》

3、4。作文专刊《小荷尖尖》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获得小学组社团类“最佳社团二等奖”。

小荷文学社再获“苏州市十佳模范文学社团”称号。

校本作文教程《快乐作文 七彩童年》获中国教育学会校本教材一等奖。2.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速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来校讲座,老师们经常上研讨课,经常撰写习作教学论文,高频率的研究活动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队伍快速发展。

教师作文专题研究论文、文章发表与获奖大幅增长,课题组成员虽然仅十多人,但研究本课题以来发表习作研究文章共44篇,获奖共45篇。

在课题开展以来的三年内的各级各类学科荣誉评选中,课题组的计利珍老师在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一轮教学实验中被评为先进个人,沈建琴老师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授予“教科研先进个人”,沈建琴老师、金萍老师被评为“园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王平宏老师被评为“园区语文教学能手”“园区教科研能手”,沈慧菊老师被评为“园区教科研新秀”。

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老师不怕教作文了,并在作文教学中品尝到了快乐。印象最深的是,在园区对我校的语文专项调研中,总有几位老师准备习作课。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上作文教学公开课省级4节,市级1节,区级6节,校级20节。高频率的开课既提高了我们老师的习作教学水平,也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3.学生习作水平大幅提高

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较快,2008年至今参加区级以上各类作文竞赛获奖与发表文章3000多人次。在“姑苏晚报·世茂运河杯”第八、九、十届作文大赛中获特等奖的就有100多人,在园区学校中首屈一指。在《姑苏晚报》《苏州日报教育周刊》上也常见我校学生的习作。

在一次次快乐的作文活动中,在一次次获得成功和被肯定的愉悦中,学生们写作的兴趣愈来愈浓厚。

4.学校知名度逐年提升

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好评,各大媒体多次报道。凤凰语文网、《七彩语文教师论坛》、《姑苏晚报》、《城市商报》以及苏州电视台都有关于作文研究活动的相关报道,大大提高了学校作文教学的知名度。

南京凤凰母语研究所在充分了解本课题实施情况后,诚挚邀请我作文课题组加盟他们的课题研究,并将本课题的第二子课题“快乐作文的理念与策略研究”纳入他们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母语教育研究》的研究序列。2010年11月,我校作文课题组受南京凤凰母语研究院的邀请,赴金阊实验小学参加全省作文教学研讨会,在会上作了名为《快乐作文,托起生命的灵动》的专题成果介绍,获得了本次大会成果推广一等奖。

还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张荣华副教授有感于我校作文教学研究的浓浓热情,特意把我校作为她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子课题《现代化小学语文课程建构:小学调查作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基地,也就有了本课题的第六个子课题《小学调查作文的实践研究》。第三,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1.“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训练序列”六学年十二册虽已完成,但部分教案带有编写者极强的教学个性,不利于一般语文老师学习操作。所以,接下来要进一步修缮校本作文教程的内容,把更多新的成功案例充实到教程里面,同时相配套的,易于操作的课件也需进一步充实,以方便大家使用。

2.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习作兴趣的确高涨了很多,但学生习作效率并没有完全成正比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速度和长度进步了,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还差强人意。

3.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浓了,习作量也跟着上去了,但作为批阅习作的老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了不少。如何使教学作文的老师同样快乐起来,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袁浩 宁益民著:《解开儿童作文的奥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陈大权:《加强习作规划,促进课程建设》,《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1年第2期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版

第五篇:在体验中享受习作的快乐

在体验中享受写作的快乐

新课标提倡作文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的生活挂钩,还学生作文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用充满个性的语言,写真体验,抒真感情,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真、童趣。其实,学习写作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体验的过程。只有体验到习作过程中的乐趣,享受到了习作过程中的快乐,作文教学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需要。

一、感悟生活,体验积累的快乐

生活是生动具体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的习作素材。生活是开放的动态,它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背景。文章是生活的反映,也是情感的载体,习作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的过程。只有把生活的情趣和乐趣在作文课堂中展示出来,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积极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学生才能爱作文,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有话巧说,有话趣说。比如我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观察中,开展一些“买一次东西砍一次价”、“我长大了”

等实践活动,以丰富写作的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用五官去观察,用大脑去综合,用心去体验,用笔去描绘,才能通过作文教学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例如:黎佳乐在习作《我的第一次》中写到她是一个不爱说话又胆子很小的女孩,平时都是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买东西,可是今天爸爸妈妈却对我说:“佳乐你今天给我们下楼去买包子好吗?”听完这话后我很想告诉爸爸妈妈我不行,可是……(因为这对于一个胆小又不爱说话的我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最后我还是答应了爸爸妈妈并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下楼去买包子,来到店里看见人很多这时我的心更乱了,就像怀里的小兔七上八下不知该怎么办;我刚想说阿姨我买……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这时我听见心里的我再说:“佳乐你能做到,你是最棒的,相信自己。”我又一次来到店里鼓足勇气说:“阿姨我买两笼……纯肉的包子,”说完这句话后我深深的吐了一口气,阿姨笑嘻嘻的对我说:“小朋友你等一会,我去给你装。”拿上包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从心底里为自己鼓掌。通过这篇孩子的习作我仿佛看到当时那一幕场景,这就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所以这篇作文生动、淋漓尽致。在后面一次我和她妈妈谈起这篇习作时,她妈妈说她当时一直就跟在后面,作文中写到的正是她当时所做的。在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我认为加强对生活活动过程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能力,提高习作的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感悟生活,体验探究的魅力

探究性习作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充分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培养学生习作的良好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极大地满足和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我们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写一些探究性的作文,指导学生探究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写一写“可爱的小白兔”等等;这样的作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的魅力。比如春天来了,让学生利用休息日,到郊外去“找春

天”,看一看春天有哪些景象,想一想和冬天有什么区别;再感受一下春天,在郊外放放风筝;然后再回到课堂,让学生说一说你观察到得春天有哪些特点:有的说春天的迎春花开了,有粉的、白的;有的说柳树姑娘的纸条抽出了新芽;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南方飞回来了;还有的说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来看看美丽的世界!再议一议提出的问题。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歌,画一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最后做一做,可以用你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贴在纸上,再用水彩笔进行修饰点缀,做一份漂亮的贺卡;还可以以春天为主体,做一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做好的手抄报,带到班里贴在墙上,装扮一下自己的教室。也可用美丽的语言来描述春天;通过这种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中是美的,人的劳动是美的。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生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生就会针对特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这样做,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生与师、生与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探究的魅力。

三、感悟生活,体验交流的开心

习作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过程。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交流。例如经常指导学生练习写一写老师、爸爸、妈妈、同学、朋友、家人等,把自己心里话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心里的秘密;也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直接表述自己的心声。

在生活中体验快乐,在习作中享受快乐,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趣情境,扩展学生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既激发其兴趣,又激发其感情,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过程中体验习作的生活乐趣,享受精神生活的情趣,学生才能热爱作文渴望作文,才能体验到作文的情趣,享受到作文的快乐。

下载体验快乐 享受快乐(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验快乐 享受快乐(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勤奋工作 享受快乐

    勤奋工作 享受快乐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个人工作总结姓名:许瑞明勤奋工作 享受快乐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肥城市老城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学校 许瑞......

    体验快乐作文(合集)

    精选体验快乐作文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

    体验快乐作文[精选合集]

    【精选】体验快乐作文3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还是对作文一筹莫......

    快乐体验、快乐学习

    快乐体验、快乐学习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

    在工作中体验快乐

    在工作中体验快乐 一、理念记心间,工作大胆干 我们是高收费的民办学校,班级学生情况千差万别,有些学生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较多的学生却是我们常提到的“问题生”,比如:有的来自单......

    快乐的体验

    快乐的体验 快大茂镇中心学校 四年一班:王楚涵 “五一”过后,一个春日融融的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到广场参加一个“爱我县城,保护环境”志愿者活动。 出发时,我手里拿了一块抹布和一......

    义务劳动 体验快乐

    义务劳动 体验快乐 在岳村镇矿区小学西1500米处,镇政府建了一个敬老院,里面住着一些孤寡老人和五保户。他们缺少孙儿绕膝的天伦之乐。 为了让这些老人享受到做爷爷奶奶的快乐,......

    体验成功喜悦 享受习作的快乐(五篇)

    体验成功喜悦 享受习作的快乐 情绪心理学认为,快乐是人类最主要、最普通的情绪 ,是人们获得精神享受的主要来源。无论对个人生活而言 ,还是对社会群体生活而言 ,它都是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