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完成)
绪论
生物学教学论是专门研究生物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生物学教学论的课程目标:
1.具有广博而深厚的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 2.热爱学生、信任学生 3.掌握生物教学的规律和技艺 如何学好生物学教学论: 1.重视生物学教学论理论知识的学习2.主动参与各种实验、实践活动 第一章 生物课程论
生物课程论主要研究生物课程编制的理论,即完成生物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完成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等教学文本。
新世纪生物课程改革的目标: 1.促进课程功能发生变化 2.促进课程结构发生变化 3.促进课程内容发生变化 4.促进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5.促进评价方式发生变化 6.促进课程管理制度发生变化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并能够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去。科学素养不仅应该包括对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该包括具有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是指学校、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教师都应该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在学校都能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以提高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3.面向全体学生也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求。
5.“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还反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等)。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结构: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三个模块。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衔接的关系:
1.必修模块选择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生物2:遗传与进化”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生物3:稳态与环境”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每个选修模块则的分别适合于不同的学生进一步选修: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适合于高中毕业后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适合于高中毕业后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第二章 生物教学方法论
教学方法是一种科学方法,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生物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体现在许多方面:
1.教学方法是实现生物教学目标、完成生物教学任务的工具。2.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约制。
3.教学方法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现代教学方法包含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教师的教法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学生的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发展个性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教与学的方法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式的整合。现代生物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异性
2.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触教学的情意性 3.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4.重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5.教育方法趋向系统化 现代生物教学方法的分类: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验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等。4.以引导发现为主的方法
言语讲授和有意义学习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等手段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则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讲授法)是生物教学中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和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二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设计要清晰、精炼、准确、生动。
谈话式教学法(谈话法)又称答问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有计划、有目的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师生间相互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谈话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谈话设计。
二是要面相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参与的机会,避免仅提问成绩好的学生。三是善于提问,善于启发引导。
讨论式教学法(讨论法)是指在问题引导下,在教师主导下的以生生、师生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的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准备。
二是讨论时要对学生启发引导。三是及时给予评价。
发现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的基本程序: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总结交流 发现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揭发学生的智慧潜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2.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自信心。3.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思维、形成探究的态度。4.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正确使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是: 1.慎重选择需要用发现法解决的问题。
2.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3.要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重要思维环节。4.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造课堂教学的自由氛围。
程序教学法是指教师有序地选择生物教学信息,逐步地呈现教学内容,有效地控制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和能力,按程序进行独立的、个别化的学习来获取生物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法的优点: 1.能够提高学习效率。2.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3.反馈及时。
4.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5.降低学习中的错误率。应用程序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1.精心编制程序作业。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3.提供及时的讲授和演示。4.要适时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5.及时反馈。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基本程序:
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讨论、网上交流)→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练习评价。
教学方法的优选与组合是指根据相应教学阶段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可能性寻找一种或几种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配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3.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5.依据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条件。第三章 生物教师论
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某一科学科教学的能力基础,是教师为完成特点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意识性行动。
教学导入语言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四种:“开门见山”式、“承前启后”式、“以问致思”式、“高度概括”式。讲授教学的语言要求:科学性、启发性、逻辑性、教学性。课堂小结的语言要求: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相对完整、回味无穷。课堂提问技能:
1.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1)设计的问题要言简意赅。(2)设计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3)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4)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2.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1)提出问题时应该表述清楚。(2)提出问题后应稍微停顿。(3)指定回答后应适当引导。课堂教学演示技能:
1.课堂教学演示教具选择和组合的基本要求:(1)演示教具的科学性。(2)演示教具的必要性。(3)演示教具的实用性。(4)演示教具的立体化和动态化。(5)演示教具的模式化。(6)演示教具的系统性。2.课堂教学演示教具的基本要求:(1)演示教具应当最佳时机及时出现。(2)演示教具应有指导性语言的配合。(3)演示教具应该面向全班人人可见。(4)演示教具应将来龙去脉指点清楚。(5)演示教具应该注意操作的精确性和教育性。课堂教学板书技能:
1.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1)教学板书的直观性表现为文图并茂。
(2)教学板书的条理性表现为层次分明、脉络清晰。(3)课堂教学板书的多样性表现为教学板书形式上的多样性。(4)课堂教学板书的启发性表现在打破板书由教师一手包揽的局面。2.课堂教学板书的基本要求:(1)教学板书应该书写及时。(2)教学板书应该字迹工整。(3)教学板书应该美观大方。课堂教学变化技能: 1.变化技能的一般要求:(1)教学变化应该目的明确。(2)教学变化应该因“需”而变。(3)教学变化应该运用适度。2.各种变化技能的要求:(1)目光的变化。(2)面部表情的变化。(3)身体动作的变化。课堂教学反馈的技能:
1.课堂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及时性和准确性。2.获取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的基本技能:
(1)获取反馈信息的视觉技能和方法:察言观色、检查作业。(2)获取反馈信息的听觉技能和方法:①注意提问回答的激励。
②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
③注意提问回答的确认。
生物学实验是指根据实验目的,实验者运用实验仪器、设备及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特定的实验条件下,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获得各种生物科学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生物学实验的功能:
1.生物学实验具有丰富人的感性认识功能。2.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理论赖以产生的基础。
3.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4.生物学实验是检验生物科学知识真理性的依据之一。
生物学实验类型: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定性实验、定量实验、模拟实验。生物科技活动的类型:
1.根据活动内容分:观测考察型活动、实验操作型活动、栽培饲养型活动、参观访问型活动、竞赛游艺型活动;2.根据培养目标分:训练实践技能的活动、指导探索的活动、独立探索的活动。
教学设计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定义。狭义的教学设计一般是指经验式教学程序的编制、安排等工作。广义的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理论,探索、规划教学过程,通过评价以求得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的特征:指导性、统整性、可行性、创造性。生物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1)学习任务的分析;(2)学习者分析;(3)确立作业目标;(4)教学策略的方法和制定;(5)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6)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①学生行为的评定;
②教案或教学材料的评价。
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把握学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2)处理教学内容,高瞻远瞩(3)客观地分析教学问题 生物备课的基本原则:(1)树立正确的课程观(2)以课程标准为知道(3)以学生为中心 备课的程序和步骤:
(1)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2)全面熟悉教材。(3)充分了解学生。
(4)列出各个教学事件赖以完成的媒体教材及活动。(5)撰写教案。备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创新
(2)注意德育思想和生物学史知识的渗透(3)注意教学中渗透学法的指导
生物课堂教学的特点:互动性、认识性、生成性、科学性。
课堂教学要注意的问题:关注目标、规范语言、及时评价、把握节奏。课后反思:(1)反思成功经验
(2)反思失败的原因和不足之处(3)反思教学机智(4)反思学生的变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和学的方式。1.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1)生物课程需要与信息技术整合:生物课程具有很强的生命性、实验性、现代性、广延性。(2)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生物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
2.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意义:促进生物教学的终身化和个别化、现代化和共享化、趣味化和高效化。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模式:“讲解演示”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线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的生物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和教学理论(有意义语言接受式学习理论、构建主意学习理论和主体-主导教学理论)。
生物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型研究和开发性研究。
生物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考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分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课题的实施:
1、确定研究课题
2、指导研究方案 简单题:如何选择课题? 第四章 生物教学评价论
20世纪前半叶泰勒明确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1971年美国学者格朗兰德提出“教育评价等于教育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价值的判断”。教育价值是指教育活动满足社会群体或个体的需要,因而教育价值包括“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教育的个体价值”。
教育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反思功能、记录功能、鉴定功能和选拔功能。教育评价的类型:
1.按照评价的功能分: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2.按照评价形式划分:笔试测验和实作评价。
3.按照评价目的划分:配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4.按照评价的侧重点划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5.按照测量标准划分:标准参照性测验和常模参照性测验。发展性评价的特征:
1.已被评价者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2.发展性评价对被评价者发展水平的认定,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被评价者的后续发展,而且对被评价者学习状况的描述是被评价者主动参与并认可。3.注重过程评价。4.关注个体差异。5.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信度原则、效度原则、客观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和理论诠释性原则。学生生物学学习评价的准备:钻研课程标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方法和策略,选择评价工具。生物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表现记录、活动产品分析、作业法和评议法。生物学命题原则:命题取样的代表性、命题难度的适当性、命题语言的明晰性、命题答案的惟一性和开放性和命题目标的多维性。生物学试卷常见题型:
1.选择题:(评价客观、准确、快速,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判断能力)
题干文字简洁、用词准确、科学性强。备选答案要形式上尽可能一致,各备选答案要相互独立,彼此有一定干扰性;文字要精炼、科学,让学生一目了然;正确的备选答案要有惟一性,不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2.判断题:(判断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和鉴别能力)
题意应该明确清晰,使学生容易理解;避免死记硬背,或检测不重要的记忆;避免使用否定式;试题语句要简洁,语法要正确;此外除非概念之间有因果联系,否则试题中不应该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3.填空题:(测量学生对基础知识,特别是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应该题意明确,句法完整,答案要惟一,避免在题目的其他部分暗示答案。4.填图题:(考察学生构建于表象基础上的思维、应用等能力)5.配合题(连线):(用于评估学生鉴别科学知识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6.简答题:(考察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能力,以及设计、语言表达等能力。)命题应该用词准确,语言完整,逻辑严密,题意清晰明确,使学生能迅速把握题目要求。题目中要避免出现明显提示性的词语。主题范围宜小,题意要尽量集中。
7。实验分析题(实验题):(考查学生运用生物科学原理,对实验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能力)8.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发散性思维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评价等能力)中学生物学考试命题的趋势:(1)注重命题的综合性(2)增加命题的开放性(3)增加命题的探究性(4)重视命题的实验性(5)重视考查生物学观点 授课质量评价的方法:
1.根据评价理念划分:实证性评价方法、思辨性评价方法、人文式评价方法 2.根据结果的形式划分:定量评价方法、质性评价方法
3.根据评价的主体划分:自我评价法、管理者评价法、同行评价法、专家评价法、学生评价法 4根据获取评价信息的方式划分:资料法、问卷法、观察法(听课法)
授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效果。授课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专家意见平均法、特尔裴法、秩和运算法、模糊统计法、层次分析法 第五章 生物课程资源论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 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1)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丰富学校的生物课程资源;
(2)除了挂图、模型、动画等资源,校园中的生物以及学校购买的生物材料也是重要的生物课程资源。(3)学校要对校内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使用效率。2.积极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 3.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4.广泛利用媒体资源
5.利用无形的生物资源(学生的生活经历及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
无形的课程资源是指非生物化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生物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大题): 1.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的整合 2.校内和校际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3.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的整合
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1、优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方法:(1)深度开发生物教科书资源
(2)布置好生物实验室,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3)建设好、管理好生物园(4)开发好家长和学生的隐性资源(5)建立利用社区资源的良好机制(6)参与开发生物课程的信息技术资源
动态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交往产生的资源。动态生成资源具有潜伏性、即时性、动态性等特点。
教师与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1)在不断学习中激发自身的灵感(2)通过转变角色激活学生资源(3)在师生的对话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补充题目:
第一章 生物课程论
掌握:
1、新世纪生物课程改革的背景:
(1)时代发展引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1世纪发展需要高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2)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学校教育课程的知识本位倾向,表现为学校教育的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学科中心。○2传统的应试教育实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落实。○3生物科学发展迅猛,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不能与之适应。○
2、新世纪生物课程改革的目标:
(1)促进课程功能发生变化,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2)促进课程结构发生变化,新课程重视不同课程的独特价值和各学科课程的相互联系和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的发展。
(3)促进课程内容发生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再轻视学生的经验、现实生活、现实世界。
(4)促进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促进评价方式发生变化,关注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期望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重视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成长记录。
(6)促进课程管理制度发生变化,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地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初中阶段生物课程的结构:“植物学”、“动物学”、“人体生理卫生”和“细菌、真菌、病毒”以及”遗传、进化和生态”等五大部分。
4、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结构:必修(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选修(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5、科学素养概念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对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二是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的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熟练掌握:
1、中学生物课程的课程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2)“面向全体学生” 的理念(3)“倡导探究性学习” 的理念(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2、科学素养概念:指了解并能够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最基本含义: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得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去。
3、探究性学习概念: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基本特征为“活”与“动”。“活”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活动的生成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地动手动脑。
4、自主学习的概念: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案例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的分析:P22页
5、初中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1)知识目标:
初中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获得“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等知识”,还要获得“生物技术”等基础知识;初中课程标准不仅要求知道知识的应用,而且要求知道“可能产生的影响”; 初中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促进生理健康发展”,还提出“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初中课程标准不仅提出“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提出“知道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与大纲相比,初中课程标准更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关注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现,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的课程价值。(2)能力方面
初中课程标准不仅首次提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且明确而完整地提出“科学探究”的内涵,并进一步提出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要求“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而且要求“分析和解决某一些生活、生产或社会问题”(3)思想情感方面
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的重要性;突出“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是培养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学会健康生存的必要前提。
6、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P31
7、影响中学生物课程目标的因素:
(1)社会发展的需要(2)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3)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
名词解释: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2.教学策略; 3.教学技能; 4.导入技能;5.提问技能;6.讲解技能; 7.板书技能;8.生物模型; 9.生物标本; 10.科学素养;11.生物科学素养;12.教学目标; 13.教材与教科书;14.直观教学。简答题:
1.在生物新课标中体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2.讲解技能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 3.简述探究教学的基本过程? 4.简述强化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点。5.简述建构主义的的知识观和学习观。6.生物学课程有什么价值? 7.简述说课、授课及备课的异同。8.简述备课的依据。材料分析题
1.上课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一位平时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举手,老师请他回答,他站起来,可什么也不会。老师问他:“不会,为什么举手?”他说:“同学们老说我不敢回答问题,我也想举一回手,没想到,老师偏偏叫了我。”下课后,老师和他约定:“以后你不会的时候就举左手,当你会的时候就举右手,我准叫你。”老师的理由是,既然学生站了起来,就要让他体体面面地坐下去,以使他充满自信地又一次站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不被大家留意却又不可小视的规矩,那就是上课发言的“举手”,你认为需要改变吗?
2.王老师在课上完了之后问学生“听懂了吗?”“听懂了”同学们齐声回答。“还有谁不懂请举手。”全班静悄悄的,学生A的手稍稍伸了一下很快就又缩了回去了,细心的老师还是发现了,他温和地说:“你哪里不懂,没关系,讲出来。”该同学怯怯地站起来叙述着,老师一边鼓励学生大声点儿,一边走过去俯下身听,很耐心地又讲了一遍,最后对这位学生说:“请坐,以后要注意听讲。”
请问,你对该教师的行为有何评价?
第三篇: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20160612
1、生物学教学论:
2、课程标准
答案: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科学素养
答案: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4、生物科学素养
答案: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科学态度
答案: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6、创造力
答案:它指的是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的、新的、前所未有的认识或创造。
7、导入技能
答案: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
动方式。
8、教学语言
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和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
9、提问技能
答案: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10、变化技能
答案: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
11、强化技能
答案: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12、演示技能
答案: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13、结束技能
答案:是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来结束教学活动的方式。
14、课堂组织技能
答案:在课堂上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15、合作学习
答案: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16、科学探究
答案: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17、直观教学
答案: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18、直观性原则
答案:是指利用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19、探究性实验
答案: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试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20、模仿式实验
答案:是指教师一边讲解试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边听边看,并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验。
21、演示实验
答案:是配合讲授或课堂讨论,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的实验。
22、教案
答案:是教师时是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
23、实作评价
答案:是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境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
24、诊断性评价
答案:这类评价旨在发掘、鉴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或教学缺失,供调整教学方案参考。
25、形成性评价
答案:这类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
26、常模参照评价
答案:是指在某一集团中,以这个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来评价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评价。
27、生物教育科学研究
答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教育理论为依据,用教育科学方法对生物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
28、教学反思:
29、教学技能: 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基础,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30、档案袋评价:
31、说课:
32、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二、填空题
1、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生学习的成果,是用(行为动词)描述了学生学习后学习行为上的变化。
2、生物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3、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10个主题,并选择了 人与生物圈 作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4、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出发点和 依据。
6、课堂教学的导入都有相似的结构: 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指引----建立联系。
7、在课堂口语中,对词汇的要求是:规范、准确、生动。
8、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 互动 的重要教学技能。
9、讲解的首要目的是 传授知识,使学生了解、理解和充分记忆所学的内容。
10、变化技能是把学生的 无意注意 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
11、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 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12、语言强化是教师运用 语言,即通过表扬、鼓励、批评和处罚等方式来强化教学的行为。
13、演示是由 教师 很规范的操作来完成的,学生可以学到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
14、写在黑板正中的板书称主板书,写在黑板一侧的板书称 副板书。
15、板书的类型有:提纲式、表格式、图示式、综合式、计算式等。
16、结束技能的类型有: 系统归纳、比较异同、集中小结、领悟主题、巩固练习等。
17、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18、探究教学中可以根据活动情况把探究活动分为: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和 实验式 探究。
19、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 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
20、实验课教学一般是由组织教学、指导性谈话、学生实验操作、教师现场指导、实验小结等环节构成。
21、演示实验的主要 操作者 是教师,学生只是观察。
22、教学主线由知识结构的主线和__教学目标_______ 的主线共同组成。
23、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可分为 效标参照评价 和常模参照评价两种。
五、简答题、论述题
1、简述课堂导入技能的主要目的
答案要点:(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使学生了解要做什么,应达到何种程度
2、简述构成教学语言的诸要素 答案要点:(1)语音和吐字
(2)音量和语速
(3)语调和节奏
(4)词汇
(5)语法
3、简述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1)科学性
(2)教育性
(3)针对性
(4)简明性
(5)启发性
4、简述提问技能的要点 答案要点:(1)清晰与连贯
(2)停顿与语速
(3)指派与分配
(4)提示
5、简述教态变化的诸方面 答案要点:(1)声音的变化
(2)目光接触
(3)面部表情
(4)头部动作和手势
(5)身体的移动
6、简述强化技能的类型 答案要点:(1)语言强化
(2)标志强化
(3)动作强化
(4)活动强化
(5)变换方式强化
7、简述运用演示技能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1)针对性和目的性
(2)适用性和鲜明性
(3)示范性和可靠性
(4)演示和讲授统一性
8、简述板书的功能及运用板书技能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1)优化理解教学内容
(2)强化信息的记忆(3)增加教学的趣味
(1)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板书(2)要注意启发性(3)要注意条理性(4)要注意简洁性
(5)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
9、简述结束技能的类型 答案要点:(1)系统归纳
(2)比较异同
(3)集中小结
(4)领悟主题
(5)巩固练习
10、简述课堂组织的主要目的
答案要点:(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
(3)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1、指出教师专业十方面的基本教学技能 答案要点:(1)导入技能和教学语言技能
(2)提问技能和讲解技能
(3)变化技能和强化技能
(4)演示技能和板书技能
(5)结束技能和课堂组织技能
12、简述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 答案要点:(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13、简述备学生大体包括的内容
答案要点:(1)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
态
(2)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涉猎(3)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4)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14、简述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教材,具体要做的几个方面
答案要点:(1)从整体上领会教材的设计思路
(2)从结构上分析教材的教学主线(3)从内容上分析教材的逻辑系统
(4)从学生的学习需要上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
(5)分析教材联系实际和育人的因素
15、在设计教学时间时主要应考虑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1)整体时间分配
(2)课时分配
(3)保证学生实际学习时间(4)增加学生专注学习的时间(5)防止教学时间的遗失(4)联系自身发育实际(5)联系社会问题实际
17、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8、教育评价的功能。
19、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16、分析教材联系实际的因素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案要点:(1)联系大自然实际
(2)联系日常生活实际(3)联系农业生产实际
20、试论一个具有生物学素养的人应能表现出的具体特点(试描述一个具有生物学素养的人)答案要点:(1)他应能理解生物学原理和概念,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
(2)他应能对科学探究和生物的多样性等问题有正确的态度,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知道生物学对个人的重要作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他应能对自然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能在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上做出个人或社会决策,能应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21、在新课程背景下你打算怎样进行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答案要点:(1)增加和更新实验内容
(2)适当设计具有探究性的试验(3)开展以实验组织教学的研究
(4)创造实验条件,改变生物实验物质条件不足的状态
22、谈谈你是如何利用课程资源的? 答案要点:(1)学校资源
(2)社区资源(3)家庭资源(4)媒体资源
23、对于新教师来说,编写教案是应注意哪些?
答案要点:(1)教案必须在深思熟虑之后才撰写,切不可盲目拼抄别人的教案
(2)编写教案需要一个构思谋划-编制提纲-书写详案-试讲修改-完善实用的过程
(3)教案一般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活动安排、教学用具、教学方法、课时安排、内容要点(板书设计)、教学进程、教学后记等(4)每位教师的教案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
(5)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固守教案的程式不变,要根据课堂实际发生的教学事件灵活调整使用
24、备课的主要内容和程序(具体备目标、备内容、备方法(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备学生、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案等详细内容)
25、授课质量评价标准。
第四篇: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章节说明及自学练习题: B 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构成。
(二)填空题 C 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 D 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课程和 课程。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 和 两部分内容,A 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其中前一部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B 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C 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知识点。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D 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进展中的重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课时分配。《 》,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
7、关于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
4、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生学习的,是用 描述学生学习后学习行B 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为上的变化。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C 课程总目标代表了课程设计者对本课程的认识、理试性的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念、期望、和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教师应注意到的不言、、和实施建议。同方面。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 个主题,并选择了 D 具体目标专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应达到的作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标准。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
8、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和。(出发点、依据)A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忠于教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材,不能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
个层次来表述,一是课程,二是课程的。B 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
9、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又是目标和内容要求。
学生学习的。C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10、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 的理念、课程目D 教科书是在学科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
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
(四)多项选择题 和。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三)单项选择题 A中学生物学课程从性质上来讲属于学科课程。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课程。
A 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C中学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B 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D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选修课程。C 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E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综合课。D 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全体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A 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生物科学素养。B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初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B 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体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C 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高中阶段为选修课。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D 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E中学生物学课程应体现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A中学生物学课程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B 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B中学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C 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动。高中阶段为选修课。D 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
A 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E中学生物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科课程。程文件。
4、课程标准是
B 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A《课程计划》 的最高要求。B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C 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C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课程文件。体详细的规定。D《教学大纲》 E教学的具体内容的规定。D 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是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A 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建议。主题构成。B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 求。C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思维方式、科学C每个中学生物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是一套探究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D 确认和表述问题、提出假设、为检验假设寻找证据、D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得出结论。E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们是
6、生物课程标准 A 强烈的好奇心、正确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
A是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制定的详细的课程计划。B 假设、观察、实验 B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课程C 解释、测量、数据分析 中的学习成果。D 实事求是的态度、大量的参考资料、定量化的分析
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具体的学习内容。
4、中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科学素养理念的提出是在 D包括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A 20世纪60年代以前 B 20世纪70年代初期 E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C 20世纪80年代以后 D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5、对科学素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7、关于生物课程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正确的是 A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A前言:简要阐明了编写者的写作意图,为生物学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设计定了基调。B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在不断变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它化,不同时代人们对它的解释有所不同,而同一时代,不同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的机构、组织和专家对它的解释则是相同的。
C内容标准:共选取了科学探究、人与生物圈、生物的C 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对科学知识、多样性等10个主题。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在已有基础上D内容标准都是用清晰的行为动词描述的行为目标。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E实施建议:主要建议课时的分配。D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
8、属于我国7~9年级生物学课程总目标的是 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A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义。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A 具有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要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求。C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B 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中学毕业生一定要以科学或工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程技术为职业。用。C 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科学素养应该有相同的要求。D 掌握基因工程等生物学技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D 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E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参与社会各种活动的能科学情感。力。
7、我国将生物科学素养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并
9、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能力方面具体目标包括 将它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
A思维习惯 B实验操作技能 C科学探究技能 A 1980年 B 1990年 D获取信息的能力 E思维能力 C 2000年 D 2001年
10、关于生物教科书的描述正确的是
8、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能够在A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工具 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B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 A 强烈的好奇心、团队合作、创造力、科学的思维方C教学内容的载体,它包括了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法 科知识、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知识的深度、呈现方式以及B 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编写思路等。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D教师不可选择、不可变动的教学内容 C 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的方法、E教科书的编写在很大程度上,受编写人左右 诚实的学习品质
第二章: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D 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诚实、合作、顽强的学
(二)填空题习精神
1、自然科学包括 和 两部分,前者是相对稳定
9、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的研究结果及由此构成的知识体系,后者是科学家们在A 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探索自然奥秘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及科学家们在思考程,知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和解决问题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B 科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
2、自然科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纬度构成:科学是一个知识体性和稳定性。
系、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是一C 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它能够为一切问题提套、科学要与 相互作用。供全部答案。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就是假设、D 科学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和。以恒定的模式发生和发展,只要通过认真系统的研究都
(三)单项选择 可以被认知。
1、关于自然科学有关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0、学生科学探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科学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精确的测量、观察与实验。A 科学探究通常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B 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C 自然科学是指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各种活动。D 科学工作定量化的特点将科学与数学结合在一起。B 科学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
2、自然科学主要的四个维度是 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探究A 定量化、观察、实验、科学过程。的态度、方法和思维。B 精确测量、认真观察、精确实验、数据统计分析。C 科学探究就是要学生掌握科学家们探究的方法,开 辟人类新的知识领域。
D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11、下面的叙述中,属于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的是
A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认出哪些是生物学的术语和概念,并能将这些术语与自然界中的现象相对应。但他们仍有错误概念,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也很不准确。
B 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生物学词汇,对术语的定义表述也很准确,但大都基于记忆。
C 学生应能理解生物学的概念体系,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知识和技能,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
D 学生理解生物学素养在诸多自然科学中的地位,知道生物学的发展史和生物学的本质、特点,理解生物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多项选择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要把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课程来对待。
B生物教学中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C生物教学中需要讲授、演示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科学内容,但不需要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
D生物教学中,应开展探究性学习,逐渐取消其他学习方式。
E生物教学中应重观察实验,以学生亲自观察实验获得知识为主。
2、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靠的是科学家的努力,而不是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依赖于精确的测量
B观察与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
C科学理论只有当它们被实验反复证实之后,科学家们才会接受
D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得到积累 E科学就是指科学家的科研成果
3、科学的本质和特征包括
A定量化 B定性化 C观察与实验 D科学过程 E重复实验
4、关于科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是一个知识体,这个知识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但不会增大。
B科学和技术密不可分,它们有着相同的特点和追求 C科学是一套研究方法 D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E科学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的成长和发展根扎于社会之中
5、学生应掌握的自然科学核心的基础内容包括
A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运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B学生以在校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C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
D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E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6、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A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B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C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
D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E从不与他人合作,事事坚持独立的能力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素养是我国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B我国最先使用了科学素养的概念。
C生物科学素养概念的确立,使世界范围的生物课程改
革走向深入。
D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较低的水平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E我国在2000年将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
8、科学态度包括
A好奇心 B思维力 C诚实 D合作 E创造力
9、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世界不可以全部被认知
B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 C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D科学不能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 E科学能够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将其作为学习科学的方法
B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指导那些“精英”在课余时间内进行探究
C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在课外活动课中进行
D学生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E科学探究不是仅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1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
B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处于这种连续变化的不同位置
C一个学生有没有生物科学素养,可以看他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多少和年级的高低
D多维的生物学素养是一个学生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和水平
E为学过生物学知识的人其生物学素养只能为零 第三章: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二)填空题
1、在心理学领域,围绕学习过程中知识如何获得、行为如
何改变的问题,形成了两大体系的学习理论,即 和 的学习理论。
2、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首次用实验而不是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学习问题,是学习理论的一大超越,也为后继 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范式。
3、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而 理论则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4、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 律和
律。
5、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6、强化可以分为 和 两种类型,前者可以理解为机体希望增加的刺激,后者则是机体力图避开的刺激。
7、斯金纳继承了华生强调的科学、客观和预测等心理学传统,采取以动物实验为依据的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的研究取向,参照桑代克的学习原理,创立了 学说和 理论。
8、斯金纳把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称为,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称为。
9、斯金纳提出了 教学的概念,并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并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积极倡导 教学运动,此运动给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影响。
10、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D 小步调教学原则和强化学习维的本质是 和 性的,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
7、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最为重视的有 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A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11、讲解式教学是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B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有组织的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向学生讲解。在实际教学的C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过程中,讲解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提供 和呈D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 现。
8、关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描述正确的是
12、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发生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A 强调学习过程 B 强调外在动机
学生表现出一种 的倾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C 强调信息的储存 D 强调教师指示性的的语言内容和自己已有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倾向,二是 信息 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实
9、按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质性联系起来。A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
13、皮亚杰学说是当代 理论的重要来源。皮亚杰认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的相互作B 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42 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1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 向学生的传C 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递,而是学生 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象,防止过早语言化。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D 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竞
15、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争。
是一种、一种假设。检验科学知识的标准是
10、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看它在 中是否可行、是否起作用。A 在接受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
16、概念转变理论就是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 是如给学生的。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是把教学何转变为 的理论。概念转变被认为是科学内容加以内化,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热B 在发现法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点。而是在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因此发
17、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对 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
性、新概念的合理性、四个条件。C 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D 发现学习不是机械学
(三)单项选择习。
1、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三大理论是:
11、讲解式教学是
A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A 渐进分化和整和协调的教学方法。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B 是学生机械接受性学习。C 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B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D 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向学生讲解。C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布鲁纳结构主义课
12、讲解式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 程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A 渐进分化、整合协调 D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B 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新材料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C 提供先行组织者、整合协调
2、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D 呈现学习新材料、整合协调 的启示
13、先行组织者是指
A 新的学习与原有的学习没有太大的联系。A 教师; B 学生; B 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C 和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性材料; 的使用有利于教学。D 学习材料 C 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
14、讲解式教学要遵守的原则是 D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A 渐进分化、整合协调 B 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必要性。学习新材料 C 提供先行组织者、整合协调 D
3、桑代克在1913年所做的一个经典行为主义的实验中,用呈现学习新材料、整合协调 的实验动物是
15、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狗 ; B 猫; C 白鼠; D 鸽子 A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共同点:以客观主义认识论
4、桑代克提出的一系列的学习律包括 为基础,认为世界是现实的、外在于学习者的。A 准备律、近因律、效果律 B 频因律、准备律、效果律C B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对知识的本质、组成、来源、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D近因律、频因律、练习律 发展及应用不具有共同的假定。
5、桑代克的试误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C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都试图分析、分解并且简化学A 按照准备律,预先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习,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一个心理准备,或者创设让学生感到满意轻松的心理环境有D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着冲突,但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共同之处。
B 按照效果律,惩罚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惩罚
16、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比奖赏的效果更有力。A 科学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C 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B 科学教育对培养人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D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起着关键作用。必要性。C 科学教育改革是本次教育改革的焦点。
6、下面与斯金纳无关的叙述是 D 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着眼于培养科学精英。
A 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17、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源主要来自于 B 量力化教学原则和直观教学 C 程序教学 A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杜威 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B 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思想、皮亚杰学说。
C 布鲁纳经验性学习、皮亚杰学说、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D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皮亚杰学说。
18、建构主义认为
A 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检验科学知识的标准是看它在实践中是否可行,是否起作用。
B 科学知识是对客观实在的精确反映,是经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获得的。
C 学习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结果,学习者是被动的吸收者。
D 学习者在教学前对所要学习的材料一无所知。
19、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突出特点是
A 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B 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C 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独立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D 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自己为中心,注重独立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20、建构主义的教学强调
A 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B 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C 从教师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D 从教师者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独立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21、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四个条件是
A 对新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B 对新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C 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D 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四)多项选择
1、对教育影响最大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
A巴甫洛夫-华生的强化理论 B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
C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D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E桑代克的强化理论
2、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
A效果律; B练习律; C近因律; D准备律; E频因律
3、按照华生的观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要学习某种动作,就要经过多次联系,形成连续动作的习惯
B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C学习者的年龄、练习时间的分配、过度学习等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
D过度学习会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
E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学习
4、桑代克总结的学习规律有
A效果律; B练习律; C近因律;
D准备律; E频因律
5、按照桑代克的观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学习方式与动物完全相同,其基本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
B刺激与反应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 C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 D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强弱与反应后获得的奖惩有关 E不知道结果的练习,更有助于学习
6、斯金纳创立了
A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B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 C强化理论 D试误理论 E发现学习理论
7、斯金纳认为
A机体一定需要接受明显刺激才能形成反应 B机体不一定需要接受明显刺激才能形成反应
C机体产生的反应可分为:应激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 D操作性反应可以用来解释基于操作行为的学习,如写字
E增加正强化或减少负强化都能促进机体行为反应的频率增加
8、与斯金纳有关的内容是
A强化教学原则 B概念图教学策略
C程序教学运动 D及时反馈原则 E直观教学原则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理论推理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研究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研究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的内因,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
E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E发现学习和意义学习都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1、发现学习强调
A学习过程 B直觉思维
C内在动机 D信息提取 E信息储存
12、按照布鲁纳的观点,下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A要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主动发现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先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解释的非常清楚
B教师从事知识教学,要配合学生的经验将教材进行适当组织
C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表征方式
D教材难度安排不需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 E教师从事知识教学,不需配合学生的经验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学习就是意义学习B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
E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
14、下面内容与奥苏伯尔相关的有
A渐进分化 B整合协调 C讲解式教学
D先行组织者 E实验式教学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 A 获得反馈信息 B 引起学习动机 B建构主义理论是建筑学上的专用术语 C 明确学习目的 D 激发学习兴趣 C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全新的思想
2、不属于课堂教学导入应用原则的一条为 D建构主义理论就是皮亚杰学说 A 示范性和鲜明性 B 目的性和针对性 E建构主义理论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C 趣味性和艺术性 D 关联性和启发性
16、属于建构主义观点的描述有
3、教学基本语言技能不包括的要素是
A科学知识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A 语音和吐字; B 音色和音域; B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C 语调和节奏;D 词汇和语法 一种假设。
4、一个人的能力与哪个因素无关
C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A 知识; B 体力; C 智力; D 财产 己的知识过程。
5、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D学习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原则是 的作用。A 科学性和学科性 B针对性和生动性
E学习者的建构过程,主要是同化和顺应。C 多样性和强化性 E 简明性和启发性
17、建构主义强调
6、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错误的表述是
A学习者的经验 B以学习者为中心 C学习情A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B 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C 境 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D 能力的形成比知识的获得要快
D互动的学习方式 E教师的作用
7、课堂提问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18、概念转变理论 A 检查学习,巩固知识 B 激起动机,建立联系
A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的经验研究之上 C 传授知识,形成志趣 D 明确目的,形成概念 B建立在认知科学关于儿童错误概念的经验研究之上
8、与课堂提问的要点不符的是 C试图理解和解释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 A 清晰与连贯 B 停顿与语速 D试图解释和理解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现有概念的 C 提示与评价 D 阐明与补充 E试图解释和理解错误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现有概念的
9、讲解法的优点在于
19、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 学生有直接的感性认识 B 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
A对错误概念的不满 C 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D 有利于记忆 B对现有概念的不满
10、下列各项中与讲解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C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D现有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善于组织和示范 E错误概念的不合理性、不可理解性
11、不属于变化技能的类型为
第四章:教学基本技能 A 教学媒体的变化 B 教学环境的变化
(二)填空题 C 教态的变化 D 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1、在课堂口语中,对词汇的要求是:规
12、应用变化技能的原则并不强调 范、、。A 针对学生的特点 B 引起学生的注意
2、变化技能是把学生的 注意过渡到 注意C 注意反馈和调节 D 与其他技能的联接 的有效方式。
13、强化技能的类型有
3、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A 氛围强化 B 服饰强化 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C 环境强化 D 动作强化
4、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14、演示技能的十项要点不包括 和 的变化。A 能动能静 B 现象明显
5、写在黑板正中的板书称,写在黑板两侧的板书C 示范准确 D 便于观察 称。
(四)多项选择
6、板书的类型有:提纲式、、图示
1、课堂教学导入的应用原则为 式、、计算式等。A 示范性和鲜明性; B 目的性和针对性;
7、板书的类型有:、、图示式、综合式、C 趣味性和艺术性 计算式等。D 关联性和启发性; E 教育性和强化性
8、结束技能的类型有:、、集中小结、领悟主
2、教学基本语言技能包括以下诸要素 题、巩固练习等。A 语音和吐字 B 音色和音域 C 语调和节
9、结束技能的类型有:系统归纳、比较异同、领悟主奏 题、、等。D 词汇和语法 E 音量和语速
10、课堂讨论的方式主要有:全班讨论、讨论、专
3、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题讨论和 讨论。基本原则是
11、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提问、A 科学性和学科性 B 教育性和针对性
讲解、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个C 针对性和生动性 D 多样性和强化性 E 方面的技能。简明性和启发性
12、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教
4、课堂提问起着以下作用
学语言、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A 渗透思想教育 B 检查学习情况 C 促进思维发展 个方面的技能。D 巩固所学知识 E 运用所学知识
13、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教
5、课堂提问的要点在于
学语言、提问、讲解、变化、强化、结束、课堂组织十A 提示与评价 B 阐明与补充 C 停顿与语速 个方面的技能。D 清晰与连贯 E 指派与分配
(三)单项选择
6、讲解技能的类型可分为
1、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A 问题中心式 B 描述式 C 解释式 D 原理中心式 E 倡导式
8、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
7、讲解技能的要点在于 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A 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 B 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 C
9、科学不仅是,也是过程、、态度、注意演示技能的运用 创造力、应用等的综合体。
D 注意板书技能的运用; E 注意强化技能的运用
10、科学不仅是知识,也是、方法、、创
8、变化技能的目的在于 造力、应用等的综合体。A 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三)单项选择 B 创造引起学习动机的条件 C 丰富学习环境
1、概念图的特征表现在 D 利用多种传输通道传递信息 A 概念图不包含交叉连接 B 概念图不包含具体事例 E 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 C 概念图是按递进的形式表现的 D 概念图表达的9、在变化技能中,教态的变化包括 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 A 思路的变化 B 身体的移动 C 声音的变化
2、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中不包括
D 目光接触 E 面部表情的变化 A 教师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
10、变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为 B 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A 提倡有意识的变化; B 变化要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C 学生要克服依赖别人的心理 C 变化技能的应用要有分寸; D 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D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间的联接要自然 E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变化技能
3、在合作学习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强化技能的类型有 A 学生之间积极主动互相依赖 A 演示强化 B 语言强化 C 动作强化 B 不需要每个成员都负责任
D 活动强化 E 标志强化 C 十分需要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
12、强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为 D 学生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A 强化要有目的性; B强化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C
4、在发现式探究教学中 强化的方式要单一D 强化的手段要多样; A 教师用准备的教具进行演示; E 使用强化技能要恰当、可靠 B 教师注意告诉学生怎样操作或观察什么
13、运用演示技能的要点是 C 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是开放性问题; A 安全第一 B 操作迅速 C 示范准确 D 教师让学生单独进行探究发现
D 现象明显 E 便于观察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该
14、板书设计的目的是 A 要求学生及时表达 B 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A 提示重点 B 展现教学内容结构 C 启发学生思考 C 要求学生进行眼、手、脑并用
D 强化记忆 E 检查学习效果 D 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观察过程
15、结束技能的类型有
6、以下体现STS教育特点的词汇中,不正确的是 A 巩固联系 B 领悟主题 C 集中小结 A 概念领域 B 创造力
D 比较异同 E 系统归纳 C 过程技能 D 模拟描述
16、课堂结束技能的应用原则是
(四)多项选择 A 要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B 要注重培养学
1、概念图的特征表现在 生的技能 A 概念图包含具体事例 B 概念图讲求递进关系 C 要适当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 C 概念图包含交叉连接 D 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运用 D 概念图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 E 注重深化重要的事实、概念和规律 E 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
17、应用课堂组织技能的目的是
2、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 A 组织维持学生的注意 B 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 A 可以作为竞赛的工具; B 可以作为学的工具; C 加强学生的进取心 D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C 可以作为教的工具 D 可以作为选拔的工具;
E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E 可以作为评价的工具
18、课堂管理性组织包括
3、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 A 指导性组织管理 B 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 A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C 诱导性组织管理 D 课堂秩序的管理 B 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E 启发性组织管理 C 学生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
第五章 教学策略 D 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E 小组中成员的竞
(二)填空题 争显得突出
1、在概念图中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 和连
4、积极主动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的良好方法,这种依赖表接线上的 表示。现在
2、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 的工具、A 同伴之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B 学习资源应该共享 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C 组内竞争,组间合作 D 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
3、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有三种基本的模式:一是竞争,二E 小组成员只有互助才能互利
是,三是。
5、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负起责来是成功的关键,应采取
4、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以下措施
划、、和表达交流 A 小组人数越多成员的责任感越强
5、科学探究通常包括:、、B 不必考虑成员的能力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C 要求成员互教互学
6、探究教学中可以根据活动情况把探究活动分为: D 要求成员向小组或全班汇报工作
探究、推理性探究和 探究。E 指派一名成员做检查督促者
7、观察是指利用、、味、嗅、触五种感
6、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A 设计教学活动 B 预计教学可能发生的困难 C 帮助学生分组 D 观察学习活动的进行
5、生物挂图的特点是 E 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A 可将生物复杂结构简约化 B 可将抽象过程形象化
7、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有 C 可呈现生物内外部联系 A 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D 能准确规范地表现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 B 使学生自己努力解决问题 E 容易表现立体的、活动的事物 C 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
6、直观教具在课堂上往往用于 D 让学生参与高水平的科技活动 A 揭示复杂机理 B 突破教学难点 E 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C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8、根据活动情况可将探究活动分为 D 设置悬念 E 巩固知识 A 创新式探究 B 自主式探究 C 发现式探究
7、在生物教学中,使用教具时应注意 D 实验式探究 E 推理性探究 A 学生是否注意到教具 B检查演示的环境条件
9、美国基础科学课程计划认为,科学过程技能包括 C出示教具的程序 D 出示教具的时机 A 观察和分类 B 测量和推论 C 预测和交流 E 教具的完好程度 D 假设和解释 E 实验和控制 第八章:中学生物学实验
10、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用的交流工具和技巧主要有
(二)填空题 A 图表 B 方程式 C 语言文字 D 符号
1、从学科特点上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 学实验、E 模型 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和分类学实验。
第六章: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
2、从学科特点上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
(二)填空题 学实验、学实验和 学实验。
1、直观即感性认识,是具体、直接、生动的事物作用于人
3、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包括 目标、目标和的感官所产生的、和表象。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
2、实物,是生物活体,具有、、生
4、生物实验中的情感目标由低到高可分为、接命性的特点。受、、满意等层次。
3、直观教学是发展学生 能力、能力、5、实验课教学一般是由组织教学、指导性谈话、、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的过程。教师现场指导、等环节构成。
4、生物教具中的替代物指的是无须 的、6、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只的物体。是观察。
5、教具的组合方式有 和 两种。
(三)单项选择
6、每种直观教具都有自身的 和,不存在一种
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优于其他教具的教具。A 是生物学科应培养的特殊能力 B 是学习生物
7、简易生物教具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的教具。C 在初中阶段已相当完善 D 只能在实验
(三)单项选择 中得到培养
1、以下哪一项不是直观教学的优势表现在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实验操作技能目标 A 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B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A 学会观察,实验后进行记录、绘图、测算、统计、分析 知识的理解 B 能把所学知识归纳、综合,提出自己的见解 C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D 有助于学生形C 会使用常规生物实验仪器、器具进行实验 成抽象思维 D 会采集、制作生物标本
2、合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根据是
3、教师控制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
A 教学内容和教具价格 B 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C A 知道实验课题、过程和结论 B 不知道实验过程和结论 教学时数和学生年龄特点 D 教学时数和教具价格 C 知道实验课题、结论而不知道过程 D 知道实验课
3、简易教具应具备的特点不包括 题、过程而不知道结论 A 时效性强 B 设计新颖
4、在学生独立实验的主要环节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C 推广快捷 D 材料易取 A 组织教学 B 指导性谈话
(四)多项选择 C 演示实验 D 学生操作
1、直观教学的优势表现在
5、下列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 A 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A 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B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B 演示技能是学生小组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C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C 演示技能是学生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D 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 D 演示技能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E 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6、下列与演示实验基本要求无关的叙述是
2、实物是生物活体,它的特点在于 A 讲清演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A 真实具体 B 不受生态保护的限制 C 容易控制 B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D 能反映生物的一些可见形态和功能 E 有生命性 C 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D 方法要科学、操作要规范
7、下列不属于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的是
3、生物标本的特点是 A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B 唤起学生学习动机 A 不易失去真实色泽 B 常带有非真实性的特征 C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D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C 不易控制 D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四)多项选择 E 真实反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
1、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有
4、生物模型的特点是 A 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 B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A 是进行实验的首选材料 B 立体感强 C 提高多种能力
C 可以拆卸重组 D 细微之处演示效果好 D 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E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E 可以作为全真替代物
2、从学科特点看,生物学实验一般分为 A 形态学实验 B 探究性实验 C 解剖学实验 有较强的创造潜力,学习成绩有波动的学生属于下列哪种学D 分类学实验 E 生理学实验习类型
3、生物实验课前应做的准备有 A.合作型 B.介入型 C.竞争型 D.逃避型
A 最好选取活的、新鲜的材料 B 检查实验设备用具
6、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谢、矿质代谢,是植物新C 配制出药品 D 预设多种实验方法 陈代谢的几个要素,对它们的分析为 E 进行预试 A.因果分析 B.要素分析 C.层次分析 D.网络分析
4、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7、水分代谢—植物水分代谢—植物吸水—渗透吸水,显示A 组织教学 B 指导性谈话 C 学生实验操作 了知识的哪个方面的分析
D 教师现场指导 E 实验小结 A.因果分析 B.要素分析 C.层次分析 D.网络分析
5、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
8、不属于家庭学习资源的是 A 从生活中提出探究课题 A 实验室与图书馆 B 家禽与家畜 B 使学生明确目的方法和步骤 C 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C 家长与亲戚 D 花园与宠物 D 引导概括规律 E 用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9、不属于社区学习资源的是
6、模仿式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 A 报刊与杂志 B 田间与山丘A A 教师对每一步骤提出要求 C 动物园与植物园 D 良种站与养殖场 B 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操作
10、态度和交往目标一般采用下列哪项评估手段 C 教师加强检查和讲评 D 学生主动地做实验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观察学生的行为 E 要求学生熟练、快速地操作
11、教师解释探究的程序并阐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概念属于第九章: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探究训练程序的哪一阶段
(二)填空题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1、教学是一种复杂而又细致的创造性工作,目标指向性、12、准备道具,布置舞台是角色扮演程序的第几阶段
__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性是生物教师活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动的重要特征。
13、生物学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
2、由于组成教学活动的诸因素是在不断 着的,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和
所以教学活动是一个__________系统。A 导言 B教学进程 C 教学板书 D 教学设计
3、教学成功的基础建立在教师备课工作的规范化、________
14、下列哪项不属于知识性目标动词 化、________化之上。A.描述 B.识别 C.列出 D.关注
4、当代教育设计理论家罗伯特·M·加涅大力倡导教学设计
15、下列哪项不属于技能性目标动词 的一个最基本的,既A.体验 B.模仿 C.运用 D.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哪项不属于情感性目标动词
5、学习任务不仅蕴涵着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A.参加 B.阐明 C.交流 D.认同
包括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的17、“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属于表述教学目标时的哪个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方面的变化。要素
6、教学主线由____________ 的主线和______________ 的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主线共同组成。
(四)多项选择
7、分析教材是一个反复研究、逐步深入领会教材精神实质
1、下列哪几项为备课的意义 的过程,要注意走出“______________”的误区,按照A.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课程标准和学生的 灵活地处理教材。B.B.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
8、检测的目的不只是给学生评等级,还包括确定学生的C.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成功 D.教学目标的指向
_________,以便查明教学的薄弱环节和疏漏之处,为E.教学经验的借鉴 教学补救提供。
2、下列哪几项属于备课的依据
9、生物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教学时间是影A.教学的预见性 B.教学的计划性
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也是重要的C.教学对象的需要 D.教材内容的规定 ______________。E.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10、教案只能反应出对实际教学的___________,因此在应
3、备课的内容和程序通常包括下列哪几个方面
用中不能_________教案的程式不变,要根据课堂实际A.备学生 B.备任务 发生的教学事件灵活调整使用。C.备目标 D.备检测 E.备过程
(三)单项选择
4、下列哪项属于学习任务的知识领域
1、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是 A.内化成个性品质 B.记忆信息,理解概念 A 有针对性、有鲜明性 B 有随意性、有趣味性 C.运用规则与原理 D.掌握策略与方法 E.C 有组织性、有计划性 D 有过程性、有完整性 模仿动作与整合动作
2、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的备课理念
5、下列哪项属于学习任务的态度领域
A 以学生为中心 B 以书本为中心 A.记忆信息,理解概念 B.有意接受与主动反应 C 以课堂为中心 D 以教师为中心 C.内化个性品质 D.提倡团队精神 E.模仿动作与整合动作
3、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包括哪方面?
6、教学难点是根据学生对知识心理理解的便利与否以及学A 经济的需要 B 情感的需要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确定的,确定难点应从下列哪几个方面C 应用的需要 D 求知的需要 考虑
4、天资过人,不服输,有争先的强烈心理愿望,强烈的自A.知识的深度 B.教学的重点 尊心导致心理脆弱,对学习成绩的看重往往忽略其他方面的C.学生的接受能力 D.学生的活动能力 E.关键性知识 发展,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类型
7、下列哪项属于课程资源的有形物质资源 A.合作型 B.介入型 C.竞争型 D.逃避型 A.教具 B.家长的态度 C.学生已有的经验
5、对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对某一单科有偏好,常不满足D.仪器设备 E.教材 于常规教学内容,不屑于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有钻研劲头,8、下列哪项属于课程资源的无形人文资源 A.教材 B.学生已有的经验
1、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 C.家长的态度 D.仪器设备 E.科技馆 A 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9、常见的教案形式有下列哪几种 B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
A.文字式 B.表格式 C 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 D 诊断学习困难,C.程序式 D.图文式 E.综合式 激发学习动机 E 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10、下列哪几项是教学目标包括的主要要素
2、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A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常模参照评价 B 配置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C.行为条件 D.行为客体 E.表现程度 D 形成性评价 E 终结性评价
第十章:生物教育评价
3、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二)填空题 A 常模参照评价 B 实作评价 C 纸笔测验
1、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可分为 评价和 D 形成性评价 E 效标参照评价 评价两种。
4、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三)单项选择题(无)A 依据教学目标 B 兼顾多重目标
(四)多项选择题 C 采用多元方法 D 重视反应过程 E 善用评价结果
《生 物 学 教 学 论》
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二、填空题:
1、(分科、综合)
2、(必修、选修)
3、(《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4、(成果、行为动词)
5、(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6、(10个、“人与生物圈”)
7、(出发点、依据)
8、(总目标、具体目标)
9、(书籍、工具)
10、(课程标准、教育方针)
三、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A
5、A
6、B
7、D
8、A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ADE
3、ABD
4、BC
5、ABCD
6、BDE
7、BD
8、ABC
9、ABCDE
10、AC
五、简答题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且能够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生物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对日后必须要面对的与生物相关的问题。适当介绍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产业和职业,为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
六、论述题
1、为什么中学阶段要开设生物学课程? 答:要点:
(1)生物学课程的性质。
①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②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它不仅有一个丰富的知识体系,也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些途径和方法。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③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①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②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且能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去获取、判断、筛选和利用信息,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③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生物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和挑战,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对日后必须要面对的与生物相关的问题。基础教育中的生物学课程虽然不是职业教育,但也适当介绍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产业和职业,为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
(3)课程设置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2、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4、创造力:创造力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如科学家的发明)。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它指的是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的、新的、前所未有的认识或创造。
二、填空题:
1、(静态、动态)
2、(研究的方法、技术和社会)
3、(观察、实验)
三、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B
6、A
7、D
8、B
9、C
10、C
11、B
四、多项选择题
1、AB
2、ACD
3、ACD
4、CDE
5、ABCDE
6、ABCD
7、ACD
8、ACDE
9、BCD
10、DE
11、AB
五、简答题
1、科学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答:(1)定量化。科学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依赖于精确的测量。(2)观察与实验。观察和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
(3)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预期的要求是出自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预期要经得住实验的检验。(4)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5)科学过程。有人将科学过程纳为一系列有逻辑关系的工作步骤:如确认和表述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为检验假设寻找证据;根据证据来评价假设,如有必要并对其修改;得出结论,并将结论应用于解决相似的问题之中。
六、论述题
1、试论科学素养与生物学教学 答:要点:
(1)科学素养的概念: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物,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2)中学生物学课程肩负着培养所有学生生物学素养的重任。①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活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②生物科学素养的不同水平:肤浅的生物学素养、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结构化的生物学素养、多维的生物学素养。
(3)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谈谈自己的操作建议)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2、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3、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4、准备律: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这被称为准备律。
5、练习律: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这被称为练习律。
6、效果律:刺激—反应联结的增强或削弱与反应后获得的是奖赏还是惩罚有关,称为效果律。
7、操作性反应:斯金纳把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
8、应激性反应:斯金纳把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引发的反应称为应激性反应。
9、概念转变理论:是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10、错误概念: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已往的学习中形成了的那些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经验的理解。
二、填空题:
1、(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2、(桑代克、学习理论)
3、(行为主义学习、认知主义学习)
4、(频因、近因)
5、(频因、近因)
6、(正强化、负强化)
7、(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强化理论)
8、(应激性反应、操作性反应)
9、(程序、程序)
10、(映像、图像)
11、(先行组织者、学习材料)
12、(意义学习、学习内容)
13、(建构主义、主体与客体之间)
14、(教师、建构自己的知识)
15、(解释、实践)
16、(先前概念、科学概念)
17、(现有概念、新概念的有效性)
三、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A
6、B
7、B
8、A
9、D
10、A
11、D
12、B
13、C
14、A4
15、B
16、D
17、B
18、A
19、B 20、A
21、C
四、多项选择题
1、BCD
2、CE
3、ABE
4、ABD
5、BCD
6、BC
7、BCDE
8、ACD
9、BDE
10、BDE
11、ABCD
12、DE
13、CDE
14、ABCD
15、AE
16、BCE
17、ABCD
18、BC
19、BC
五、简答题
1、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1)学习是从原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到建立新的刺激-反应关系,表示新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的。(2)刺激-反应联结理论说明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3)频因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4)近因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5)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渡学习和集中学习。
2、发现学习主要有哪些特征? 答:(1)强调学习过程。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2)强调直觉思维。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像和图象性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3)强调内在动机。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布鲁纳认为,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竞争作为主要动机,还不如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
(4)强调信息提取。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提取。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材料之前,脑海中的相关概念有多有少,存在个别差异,新知识的学习则是在这存在个别差异的先前概念之上。(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科学的概念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再构建自己的意义。(3)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学习的发生在于解决认知冲突或不平衡的认知结构所发生的改变。个人的学习是新旧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有效。(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科学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与教师、学习素材以及学习伙伴的互动来进行。
4、建构主义教学观主要强调哪些方面? 答:(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教师应认真考虑学习者先前的知识背景,呈现的教学内容应在学生可能的建构区范围之内。(2)角色的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适时创造机会由学生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再构建自己的新认识。(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教师要注意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布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及思考。
(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5)重视合作学习方式。
注重师生之间、学习伙伴之间充分的沟通互动。
5、建构主义理论给生物教育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答:(1)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2)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3)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4)把生物教师的素质提到应有的高度;(5)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
6、概念转变的条件是什么? 答:(1)对现有概念的不满;(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3)新概念的合理性;(4)新概念的有效性。
六、论述题
1、试论建构主义理论与生物学教学 答:要点:
(1)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②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者的经验、注重以学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③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从学者的经验出发、角色的调整、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2)建构主义理论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①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② 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③ 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④ 把生物教师的素质提到应有的高度
⑤ 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的
(3)生物教学应如何进行(谈谈自己见解)。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的概念转变? 答:要点:
(1)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和解释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2)概念转变的条件: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3)生物教学中前概念及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分析(理解的偏差、遗忘、日常生活经验等)(4)具体教学中可采取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2、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和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
3、提问技能: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4、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
5、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6、语言强化:是教师运用语言,即通过表扬、鼓励、批评和处罚等方式来强化教学的行为。
7、标志强化:是教师运用醒目的符号、色彩对比等各种标志来强化教学活动的行为。
8、动作强化:是教师运用师生之间交流动作来强化教学的行为。
9、活动强化:是教师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相互影响来强化教学活动的行为。
10、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 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11、结束技能:是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来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
12、课堂组织技能:在课堂上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二、填空题:
1、(准确、生动)
2、(无意、有意)
3、(语调、音量)
4、(节奏、速度)
5、(主板书、副板书)
6、(表格式、综合式)
7、(提纲式、表格式)
8、(系统归纳、比较异同)
9、(集中小结、巩固练习)
10、(小组、辩论式)
11、(导入、教学语言、)
12、(提问、讲解、)
13、(演示、板书)
三、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D
5、C
6、D
7、A
8、D
9、B
10、D
11、B
12、C
13、D
14、A
四、多项选择题
1、BCD
2、ACDE
3、ABCE
4、BCDE
5、ACDE
6、ABCD
7、ABE
8、ABCDE
9、BCDE
10、ACDE
11、BCDE
12、ABDE
13、ABCDE
14、ABCD
15、ABCDE
16、ACDE
17、ABCDE
18、BD
五、简答题
1、简述课堂导入技能的主要目的。答:(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2)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作鼓动、引子和铺垫;(4)使学生了解要做什么,应达到何种程度。
2、简述构成教学语言的诸要素。答:(1)语音和吐字;(2)音量和语速;(3)语调和节奏;(4)词汇;(5)语法。
3、简述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答:(1)科学性;(2)教育性;(3)针对性;(4)简明性;(5)启发性。
4、简述提问技能的要点。答:(1)清晰与连贯;(2)停顿与语速;(3)指派与分配;(4)提示。
5、简述教态变化的诸方面。答:(1)声音的变化;(2)目光接触;(3)面部表情;(4)头部动作和手势(5)身体的移动。
6、简述强化技能的类型。答:(1)语言强化;(2)标志强化;(3)动作强化;(4)活动强化;(5)变换方式强化。
7、简述运用演示技能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答:(1)针对性和目的性;(2)适用性和鲜明性;(3)示范性和可靠性;(4)演示和讲授统一性。
8、简述运用板书技能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答:(1)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板书
(2)要注意启发性;(3)要注意条理性;(4)要注意简洁性;(5)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
9、简述结束技能的类型。答:(1)系统归纳;(2)比较异同;(3)集中小结;(4)领悟主题;(5)巩固练习。
10、简述课堂组织的主要目的。答:(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2)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
(3)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1、指出教师专业十方面的专业技能。答:(1)导入技能和教学语言技能;(2)提问技能和讲解技能;(3)变化技能和强化技能;(4)演示技能和板书技能;(5)结束技能和课堂组织技能。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2、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3、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4、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教学模块: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单元。
二、填空题:
1、(连接线、词)
2、(教的、学的)
3、(独自工作、合作工作)
4、(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5、(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6、(发现式、实验式)
7、(视、听)
8、(嗅、触)
9、(知识、方法)
10、(过程、态度)
三、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C
5、C
6、D
四、多项选择题
1、ACDE
2、BCE
3、ABCD
4、ABDE
5、CDE
6、ABCDE
7、ABCDE
8、CDE
9、ABCDE
10、ABCDE
五、简答题
1、简述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答:(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2)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3)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4)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
2、简述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 答:(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六、论述题
1、你认为生物教学改革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答:要点:
(1)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完善教学评价手段;(4)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2、探究性教学的难点在哪里? 答:要点:
(1)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解和认可;(2)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熟练操作;
(3)探究性教学内容的选择;(4)探究性教学与教学时间的矛盾;(5)其它方面。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2、生物标本: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或部分的生物体形态
3、生物模型:是模拟生物体的结构特点人工制成的实物仿制品。
二、填空题:
1、(感觉、知觉)
2、(真实、具体)
3、(观察、操作)
4、(加工、现成)
5、(横向组合、纵向组合)
6、(优点、缺点)
7、(构造简单、经济实用)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四、多项选择题
1、ABCE
2、ADE
3、DE
4、BC
5、ABCD
6、ABCDE
7、BCD
五、简答题
1、简述直观教学的优势。答:(1)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形态学实验:是以研究生物体的外部形态为目的的实验。
2、解剖学实验:是解剖动植物体,研究其内部器官、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的实验。
3、生理学实验:是研究动植物体以及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的实验。
4、分类学实验:是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来判断它在分类系统中的位置的实验。
5、验证性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授知识,后组织学生实验,用实验结论来验证已学过的知识的实验。
6、探究性实验: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7、模仿式实验:指教师一边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边听边看,并模仿教师的示范而进行的实验。
二、填空题:
1、(形态、解剖)
2、(生理、分类)
3、(认知、情感)
4、(注意、兴趣)
5、(学生实验操作、实验小结)
6、(教师、学生)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C
5、A
6、C
7、C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CDE
3、ABCE
4、ABCDE
5、ABCD
6、ABC
六、论述题
1、在你校,生物实验课的开设还存在哪些困难或不足? 答:要点:(1)教学经费问题;(2)学生人数多与实验室少的矛盾(3)课时不够;(4)教师重视不够;(5)其它方面。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2、学习环境: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和人际交互的组合。
3、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
二、填空题:
1、(有组织、有计划)
2、(变化、动态)
3、(合理、有序)
4、(理念、为学习设计教学)
5、(情感态度、价值观)
6、(知识结构、教学目标
7、(以教材为中心、学习需求)
8、(学业表现情况、依据)
9、(因素、教学资源)
10、(预测、固守)
三、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B
7、C
8、A
9、A
10、D
11、B
12、C
13、B
14、D15、A
16、B
17、C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CDE
3、ABCDE
4、BCD
5、BCD
6、ACD
7、ADE
8、BC
9、ABCDE
10、ABCE
五、简答题
1、简述备课的依据。答:(1)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2)教学目标的指向;(3)教学对象的需要;(4)教材内容的规定;(5)教学经验的借鉴。
2、学生的学习需要大体有哪几个方面? 答:(1)求知的需要;(2)情感的需要;(3)表达的需要;(4)应用的需要;(5)预期的或未来的需要。
3、简述备学生大体包括的内容。答:(1)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况;(2)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3)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4)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4、简述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教材,具体要做的几个方面。答:(1)从整体上领会教材的设计思路;(2)从结构上分析教材的教学主线;
(3)从内容上分析教材的逻辑系统;(4)从学生的学习需要上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5)分析教材联系实际的因素和育人因素。
5、分析教材联系实际的因素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1)联系大自然实际;(2)联系日常生活实际;(3)联系农业生产实际;(4)联系自身发育实际;(5)联系社会问题实际。
6、生物教师在备目标时的几点要求是什么? 答:(1)要全面;(2)要明确;(3)要难度适中;(4)要便于检测;(5)要有弹性。
7、对教学时间的设计主要考虑哪几方面。答:(1)整体时间分配;(2)课时分配;(3)保证学生实际学习时间;(4)增加学生专注学习的时间;(5)防止教学时间的遗失。
六、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利用课程资源的? 答:要点:(1)广泛搜集文字、图片资料;(2)网上查询;(3)注意积累;4)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媒体资源。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实作评价: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
2、诊断性评价:是鉴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或教学缺失,供调整教学方案参考的一种评价方式。
3、形成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的一种评价方式。
4、效标参照评价: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方式
5、常模参照评价:是指以某一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来评价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评价方式。
二、填空题:
1、(效标参照、常模参照)
四、多项选择题
1、BCDE
2、BCDE
3、AE
4、ABCDE
五、简答题
1、简述教学评价的目的。答:(1)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2)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3)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4)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第五篇:生物学教学论专题
《生物学教学论专题》试题
一、简述题(每小题8分,7小题共56分)
1、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教师是是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也 是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担负着培养人材的任务。因此,生物学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学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和思考。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职业上的许多其他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
(2)了解学生;
(3)有广泛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4)有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知识技能;
(5)有教育事业心和改革精神;
2、评价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答:学生评价具有多重功能,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有促进学生发展、鉴定水平、选拔淘汰三大功能。
(一)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这是生物新课程学生评价中非常强调的基本功能。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调节功能。
(4)激励功能。(5)反思功能。
(二)鉴定水平的功能
所谓的鉴定功能是指学生评价可以对学生与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作出区分和认定。
(三)选拔淘汰的功能
所谓的选拔淘汰的功能是指学生评价可以为选拔优秀者,淘汰不合格者提供依据。
3、程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
即彻底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把达到智育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分成许许多多分离的小题目或称步骤、并且把它们按照逻辑的顺序排列起来,这叫程序化。
(2)减少线索原则
为了使学生容易做出必要的反应,程序开始时,要提供丰富的线索,叫提供线索。
(3)即时确认原则(及时强化原则)
第一步正确后(反应正确后),要向学生告知正确的结果,就是立即给予强化。
(4)自定速度原则
学生用适合自己速度进行学习(反应)。
(5)验证学习原则
教师要记录学生的一系列反应,对不是加以说明或解决。另一面,也可以根据记录,修改程序。
4、发现教学可分为哪几个层面,试简要比较其异同。
答:依据生物知识的层次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发现法教学分为三个层面。
(1)听课中的发现——第一层面
这一层面是教师在叙述,演示教学中,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初中生物课的教学多适用于这一层面。例如我用常温实物投影仪演示蚯蚓运动的实验,同时演示蚯蚓体壁挂图,这时再用提示语让学生自己发现出蚯蚓运动原理。
(2)教师控制下的发现——第二层面
这一层面是教师控制下的发现法教学,即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作业,事前教师不告诉学生将有什么结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但发现的过程严格地置于教师的控制下,分段齐步前进,最后教师给每位学生的结论做出评价。例如发给每名学生一条活蚯蚓、玻璃板、甘油和马粪纸等物品,让学生观察蚯蚓在光滑面和粗糙面上运动的原理。这一层面多适用于初、高中生物的观察、实验课的教学。
(3)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发现教学法——第三层面
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是“高档次”的,探索的内容比较系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很少讲述,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获取教师安排的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组组合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认知理论在教学中的集中产物,它比控制下的发现法又高级一步。为了培养具有发明创造的人才,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 握科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探索态度,掌握科学地研究方法。这也正是实施素质教育在生物学科中的真正体现。例如,高中生物中有关“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知识的比较教学,把学生组织进实验室。发给学生两种细胞分裂的装片,让他们自己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然后学生书面绘制出两种细胞分裂类型的比较图。这样学生通过独立发现、得出课本上没有给出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教学适用于高中生物教学。
5、举例说明生物学基础知识中,事实、概括、应用三者的关系及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意义。
答:在生物界几百万种生物和它们表现出来的庞大而复杂的现象面前,人类智慧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能在掌握大量 事实(现象和对象,变化与发展)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对照、分析、综合,进行集中和 概括。在概括的基础上,再去掌握更多的事实,修正已有的概括,提高概括的抽象性和容纳量,产生近
期乃至遥远的目标,使知识永远延伸发展下去。生物学的教育也要与此相似:教师向学生传授精选出来的基础知识,其结构必须包括事实、概括和 应用 三部分,形成归纳与演绎的反复循环关系。如果教给学生大量的事实而不概括,表面看,—课接一课,似乎也是一个系统,实际.它是一些现象的罗列,这样的知识是无用的,极易忘掉。“ 就会象杂乱无章地埋着各种东西的仓库、这里连仓库主人也什么找不到。”同样、缺乏足够事实为依据的概括,就会成为概念的空壳,不能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无法去理解它。只得被迫背诵空洞的定义或叙述文。“就象商店一样,它的每个柜子部贴着商品的标签,但是,柜子里却是空的”。但是,有大量事实为根据的概括,如果不能应用,也不会有什么价值,学生知道几十种鸟,井概括出鸟的特征.但不能判断一种他不知道的鸟的心脏、泌尿生殖系统的特点,这就是不会应用的例子。不去应用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被动,心理上产生静上因素,淡漠感,最后把它忘掉。总之,事实、概括和应用是缺一不可的。它们组成了一个“知识系统的三角形”
6、复习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1)加强记忆
(2)加强理解改善知识质量
(3)把知识应用于实际
7、比较生物标本和模型在生物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作用。
答:(1)标本的制作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标本的制作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3)模型的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新的学习方法。
二、论述题(共15分)
你对生物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是怎样理解的?你怎样评价我国目前中学生物教育的现状?
答:生物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中学必修的基础课程大约有上百年的历史。近百年来,特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生物科学与技术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并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生命科学成为公认的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头科学。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也随之而不断地改革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生物课程采用学科中心范式,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和完整,忽略了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为
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使得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1],生物课程失去了它独特的学科价值。“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生物课程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加强生命关怀。
三、论述题(共15分)
有人认为,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教师就应该主动放弃讲授法。简述你对此有何看法?试对叙述—演示教学法的优点、不足及基本原则进行评述。
答:
所有的课全采用讲授法是不可取的,“一刀切”地运用探究教学也是我们要避免的。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一个适用空间的局限,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能一统天下。学生对某一个话题一无所知的话,也就不可能做相应的思考,更谈不上探究了。因此,教师要寻找到探究的切入点,与不同的学习方式相整合,精心布置课堂情境,使学生能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教学中并不能说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好,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不好。方法只是手段,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念。
(一)演示教学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优点
1.有利于学生系统、高效地掌握知识。它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大量的而且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另外就是老师经过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包括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使学生在不仅掌握大量系统化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另外就是讲授演示法对于教学设备的要求比较低,所以就比较经济实用。再有就是可以发展学生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和从教师语言当中获取知识的这种习惯和能力。
2.有利于教师驾驭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发展层次不一样,学习水平、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应用讲授-演示教学法有利于老师调控整个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演示教学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讲授和演示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一般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这对于优秀学生来说,显然处于“喂不饱”,而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则感到吃力。
2.学生单向的接受知识,过于强调知识结构,对于学生思维这种活动就会起到一定的限制的作用。在授课的时候,主要是老师活动为主,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应用题(共14分)
生物学新课程提倡生物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有位教师说“厨房就是实验室”。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设计一组“利用自家厨房,开展生物学探究”的实验。要求结合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说明设计思路和大致过程。答:中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多年来笔者在怎样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其中指导学生“利用自家厨房, 做好生物学实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我觉得这位教师的说法很正确。
在厨房里, 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做很多植物学实验。如在讲有关植物种子的内容时, 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着自己发绿豆芽、黄豆芽和麦芽等。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可以认真地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 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有关区别。学生还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或根据教师的要求, 对种子的萌发条件进行探究性实验。豆芽、麦芽生长出来后, 可要求学生留一部分继续生长, 以便观察其根的生长情况, 并作为后来“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的实验材料。又如, 学生平时吃到的往往是切碎、煮熟的海带等, 在讲“藻类植物”时, 可以让学生亲手清洗海带, 以便认真观察认识其形态、结构等。另外, 还要求学生平时多帮家长洗、削、切各种蔬菜、瓜果等, 可以观察认识有关植物的各大器官的形态、结构, 为学好课本知识打下感性认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