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有感
读《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有感
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 张海辉
感谢钟校长给我们青年教师寒假学习买的好书,我读的是《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这是汪秀梅老师所著。这本书是汪老师以现代文和古诗词两种体裁的课文形式,将自己近几年研究的课堂教学案例,阐述怎样让语文阅读教学更有效。提升教学能力的十种读诵模式:主线贯穿式、课题统领式、自主开放式、读写规范式、目标板块式、传统讲授式、附文助读式、对比参照式、以读代讲式、轻吟浅唱式,其相互独立,也相互交融,且每个模式都列举了课例,用实例说话,深入浅出地阐述各个模式的关键,让读后我益匪浅。
我觉得在我践行“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的阅读教学教学理念时出现了一点偏差,走进了朗读指导的误区,朗读是把书面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情感是灵魂、是动力是有声语言的不竭源泉,而声音外在的表达的形式。好的朗读要做到的:理解作品---具体感受---行之于声-----及于听众。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渗透指导方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教学部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手段。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的指导,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环节。但是不能把阅读教学变成单一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要让朗读为提高有效的阅读教学服务。
我想在这学期的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学习王老师的让阅读教学更高效的策略:
一、走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误区。
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策略:
1、深刻体会文章情感,理解感受,披情入境。
2、准确把握外部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3、巧妙的渗透指导方法:理解作品,把握基调。品词析句,巧抓关键。发挥想象,再现情境。示范朗读,引明方向。重点放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的目标的策略。
我想在语文阅读教学的之中读诵模式中,好好学习汪老师的案例和理论,特别是在案例中的引导学生朗读的一些问题,有浅入深,将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与思想、悲伤与欢愉的文字与学生分享,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文字的感受、对世界的感受,并最终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感的形成。
通过读《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一书我给自己确定了这学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目标:汪老师提出的1、主线贯穿和课题统领式、自主开放式、读写范例式、目标板块式、传统讲授式、附文助读式、对比参照式、以读代讲式和吟浅唱式,慢慢的把在具体案例中学到的用在我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最后还是谢谢领导谢谢大家。
第二篇:读《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有感
读《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有感
邓凯芳
《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一书是汪秀梅老师所著。本书中,汪老师以现代文和古诗词两种体裁的课文形式,将自己近几年研究的课堂教学案例,归纳为上篇(主线贯穿式、课题统领式、自主开放式、读写规范式、目标板块式)和下篇(传统讲授式、附文助读式、对比参照式、以读代讲式、轻吟浅唱式)10种模式。这10种模式都以读诵为主,其相互独立,也相互交融,且每个模式都列举了课例,用实例说话,深入浅出地阐述各个模式的关键,让读者受益匪浅。
附文助读就是在学习一篇文章时,辅以其背景、作者、主题等相关联的资料或文章,让学生进行延伸阅读,延伸阅读的附文不是教学的内容,仅是为要学习的课文提供辅助的理解材料,从而提升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这种认识既包括内容理解和言语表达,也包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这种模式既适合古诗词教学,也适合现代文的教学。这一模式就用《鸟的天堂》一课为例,在教学时联系巴金先生之前写作的相关作品,加以了解作者创作此文的背景,读诵此文时就自然会体会到作者对自己氤氲其中的南国风物的独特情感。而对于语言精练的古典诗词来说,体会其身后感情或深远意境,往往是感于诗外,受于诗内,因此,附文助读对古诗词教学来说尤其重要。书中所列举的《忆江南》的教学,以一首词引出一组词,另外还带出诗人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把一首词置于作者一组诗中。这样就从多层次上吸引学生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所展
示的各种精神活动。附文助读,教材外的几篇诗词帮助学生对原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仅读出了江南的美景,更体会到了诗人“忆”的三个层次,即忆景、忆事、忆人,这正是《忆江南》寥寥二十几个字所表达的浓厚深沉的江南情结。对于阅读和生活体验较少的小学生来说,附文助读不仅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必然积累其阅读量。
第三篇:浅析怎样让家长会更有效
浅析怎样让家长会更有效
教书数十载,开了四次家长会。每次开会前,我都会请教有经验的前辈:家长会上说什么,怎么开这个会。接着着手写十几页的发言稿,做好课件,对着发言稿反复翻看ppt。家长会上我滔滔不绝,一个半小时下来,说得口干舌燥。可是结果呢?不写作业的学生依然如故,行为习惯差的孩子照旧,更有家长留言——老师说得笼统。收效甚微,甚至无效,心中一阵拔凉。我反思着:这是为什么,怎样才能让家长会开得更有效果呢?在这两年的总结与学习中,觉得以下几方面至关重要:
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开家长会不能像例行公事,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都被读稿子花去了。要真正地利用起这一个小时的与家长面对面的时间,说点家长想要听的,做点家长想要了解的,平时看不到的,或者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所以,为了确立主题,有必要在会前做一些调查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情况的调查。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日常表现以及各科成绩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针对不同的类别,制定不同的对策;另一方面是对家长情况的调查研究,要研究学生家庭特点,这样,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到完美的结合。为了增进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还可让家长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让他们畅所欲言,可以在会前布置学生回家把家长的一些困惑或建议写下来交与老师,不写姓名,我再在会上逐一反馈,使家长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我也能真正听到家长的心声,真正和家长得到沟通。
布置会场是会前准备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家长会会场的布置要明朗、温馨。黑板上要工整书写家长会的主题,不宜只写“欢迎家长”或“***班家长会”的字样。最好是老师指导学生装饰,以热烈喜庆暖色为主。因为明朗的会场才会换来家长明朗的心情,温馨的环境才会营造坦率真诚的氛围。一学期召开一两次家长会,给家长的感觉要好,让家长更感到自己的孩子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学习,心理上产生亲近感。所以,教室的卫生质量一定要高,地面干净,窗明几净,桌椅摆放整齐。另外,播放几首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使家长会的氛围更加融洽,同时凝聚人心。如果是周末开家长会,一般应在前一天下午放学前就做好这项工作,切忌仓促行事,家长陆续到来,师生才急忙的布置会场、清扫卫生。
二、变换形式,注重互动
传统家长会,往往是一个人“讲演”、一群人“旁听”。形式单一,缺乏互动,家长听完就悄悄离去,只有几位家长留下了解情况,最后收效也不大。因而,开家长会时,家长只处于被动的“听”的位置是不可取的。家长会的定义是“学校同家长联系的一种方式”。而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要促使家长与教师互相理解和支持,使学校与家庭“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
新模式的家长会就在向这个目标靠拢。新的形式就来自于、取决于新的观念———家长应是教师的合作伙伴。在新的观念下,家长会可以成为一座心与心之间的桥。尊重、平等、合作,体现在家长会的全过程:家长会前,老师已经就会议内容、开法征求过家长(有时包括学生)的意见,精心设计的邀请函说明了会议的主题;会中,老师有意识地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家长甚或学生,让他们成为家长会的主角,这样家长们可以有机会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转变对孩子关注的角度,有机会倾听其他家长的教子经验与困惑,还可以有机会与孩子面对面地交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评价班级的教育工作。
“尊敬的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入学半个学期了,有什么变化吗?他们适应中学的生活了吗?欢迎您本周五来学校坐坐,看看孩子们的表现,与老师和其他家长谈谈您的困惑、您的教育体会和您的经验。” “家长同志: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您一定非常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孩子长大了,在家肯定会有与以往不同的表现,您可能也会有些问题想跟别人交流。请您本周三在百忙中抽时间光临学校,参加我为您和孩子组织的座谈会。希望您带来宝贵的教子经验,与大家分享。” “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已经一天天长大,正在一步步迈入青春期。这是孩子一生中成长最快、也是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为了帮助您的孩子更好地度过青春期,我们决定首先为家长开设青春期教育讲座。我们分别在本周四下午3点、周五下午3点等待女生、男生家长的到来。
这是几份面目全新、带着几分温暖与体贴的家长会通知。它们不再是往日学校、教师板着脸对家长下的命令了。教师要在会前通过这张通知把家长会的内容告诉家长,让他们有备而来,而且时间还可以有弹性。
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唱”独角戏“,到教师、家长或者和学生共同唱一台戏;开会时不再是老师站台上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外,成为永远的”缺席被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还请学生讨论决定。
例如:
交流式:就教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理论探索,或做个案分析,或开经验交流会;
对话讨论式:就
一、两个突出的问题进行亲子、师生、教师与家长的对话;
展示式:展览孩子的作业、作品、获奖证书或学生现场表演等,让家长在班级背景中了解自己的孩子;
专家报告式:就学生入学后某个阶段或某个共性问题,请专家做报告并现场答疑,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联谊式:教师、家长、学生相聚在一起,用表演等欢快的形式,共同营造和谐的气氛,增进感情和了解;参观游览式:学生、家长、教师一同外出参观游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促进沟通。
比如:家长会是从一个名为”盲行“的游戏开始的:家长被蒙上眼睛,由不是自己孩子的学生搀扶走过一段有障碍有转弯的路程。在行走过程中,不能用语言交流,只能以动作暗示。这个有趣热闹的游戏给家长会营造出了气氛后,老师亲切道出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的初衷:请家长体验在黑暗中被搀扶行走的心情,让学生体验搀扶的艰难——这是一次部分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的家长会,”这些孩子目前就像在黑暗中行走,需要亲人的扶助,孩子和家长双方都要互相体谅。“这就是本次家长会的主题。接着,老师拿出15分钟请家长和孩子倾心交谈。之后有几位学生站起来主动谈了自己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家长也纷纷检讨了自己过去不当的教育方法。家长会的最后,老师请每一位家长给自己孩子写下一句赠言,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对这样的家长会,家长们感觉既轻松活泼,又有严肃的主题,形式又新又好;学生们反映这次会后,对学习的认识比以前深了,有了一些自觉性,希望以后多开。
再如:班里出现了考试作弊问题,需要家长配合教育。有一位老师没有像以往那样批评学生或找家长,而是不动声色地让每个学生养一条小金鱼,一周后开家长会时带来。面对一桌子的鱼缸,老师说,”我们今天要搞一个金鱼的评比。但不是比谁的鱼大,谁的鱼漂亮,我们是要比谁的鱼的的确确是自己养的。“在一片愕然的目光中,老师引出了诚实的话题,请家长和学生共同进行讨论。赵老师是要用这种特别的讨论式家长会,使问题更平和而积极地解决: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对诚实的认识,还要使父母们意识到”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应该首先关心孩子的人格塑造,与老师共同引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讨论后的发言中,家长们再三表示了对孩子品德的要求与希望,反思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忽略之处。老师在最后总结时点题:”刚才同学们都与父母进行了交流,我相信你们肯定向父母做出了后半学期的保证,而且你们一定是慎重提出的,负责任的......“最后,所有家长和学生一起分享了”诚实是金“等赠言。一次本来可能会充满火药味的家长会,以这样的形式给了家长和学生提醒和教育。
三、家长会要开成培训会
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可以大大促进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做这项工作,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办好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教育协会。从而使我们的班主任在对学生家长的家教方式和家教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详细设计出辅导家长的工作日程。
2.注意典型引路。一些优秀家长的家教情况是最生动的教材,最易为其它家长学习仿效,让他们在家教协会里介绍自己的家教经验,班主任也可以帮助这些家长总结经验。
3.把学生心声反馈给家长。理解孩子,这是优秀家长必备的心理素质。在家长会上,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与互动,让家长听一下孩子们的心声,会给家长的心灵以极大的触动,自觉改正一些不恰当的家教方式。
4、让家长明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他的学生分成了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以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结果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由此可见,真诚、坦率、得体的赞扬鼓励能够创造奇迹。正如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的那样:”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的确,在我们的日常教育过程中,恰如其分的赞扬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会有自己开家长会的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愿我们为了每一个孩子,能想得更多做得更好,认真对待每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会取得最佳效果。
第四篇:怎样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怎样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效性,另一个就是课堂上学生学的有效性,对于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效性,大家研究的比较多,但我们的课堂已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以学生学的有效性为主,教师教的有效性为辅。
在课堂上,学生如何学习才是有效的呢?作为教师又应如何调控指导呢? 我认为要想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学习,作为教师,就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与指导。
一、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习得,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获得了收获知识的工具,一旦学生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即使没有教师教,学生也会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二、学生针对每一天的学习内容要有针对性的预习,教师要做好任务布置。一节课45分钟,时间有限,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别,课堂上教师不能面面具到的讲,最有效的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做有针对性的讲解,只有学生自觉地认真的预习,才是有效的预习,持之以恒,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教会学生预习的要点及方法,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
三、集中学生注意力,力求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短时高效。
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少讲,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学习探索,遇到每个学习的知识点,教师要限制学生学习的时间,要求学生在限制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给定的时间不要太长,只要中上等学生能完成即可,有没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再给少量时间,让他们集中精力再试一次,这样,在一次次的锻炼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短时注意力就会加强,学习效率才能提高。每次的学习任务一定要限时限量。这种限时限量的学习方法尤其适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四、不随意延长课堂学习时间。保证课堂教学健康。
随意过分延长课堂时间,对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破坏性作用,也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学生讨厌任课教师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的学习,就是低效,对有些学生来说甚至是无效的,而且浪费了时间。
要想课堂教学有效,学生必须学的有效,一切教学的有效,都是围绕学生学习的有效展开的,任何脱离了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就是只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无效研究。
第五篇:让作文教学更有效
让作文教学更有效
——小学语文专题研讨之五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2、学生不会积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作文教学的要求,更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真正想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才能做好作文。那么,怎样才能逐步实现这一作文教学目标呢?
一、腹有诗书文自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胸藏万汇凭吞吐。”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胸藏万汇”,必须把大量的词汇识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如果把它们藏在笔记本里,那就难以应用了。作文就是用文字说话,作者通过它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的物品。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发容易。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培养他们的阅读水平。
而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读书成长袋即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又有学生参加活动的录音,还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要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除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之外,还要在读写结合上花大的气力。
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就像人体摄取营养,储存能量那样。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吸取养分。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这一切,对于写无疑是不可缺少的;读可以帮学生见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造成的难以亲自耳闻目睹的东西,使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读可以让学生接触许许多多的文章样式和品种,它们能为写提供良好的方式和借鉴,更何况有的文章就是在传授写作的原理和方法,告诉读者写作的规律和途径。
但是,读要靠写来促。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跟学了数理定理再去解答习题大不相同,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对词语运用、篇章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像秦牧那样先有一篇文章的初步构思,再去阅读,广泛搜集有关材料,丰富文章的内容。这样,以写促读,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读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为了写去读别人的东西,就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来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叔本华说:“这样的读书可以教导我们如果发现自己的天赋,也可以借以培养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光彩。
二、题有生趣心自动
学生们的写作潜力能否被开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教材中以什么题就以什么为题,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划一。因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而并非“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如:《一件苦笑不得的事》《我和小树一起长》、《新的高度跳过去了》、《小飞机上天了》比起《一件事》、《植树》、《跳高》、《航模表演》就显得具体、形象,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儿童作文的动机有较强的诱发力。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由于学生对此类素材已有感知,加之对童话、寓言和科幻故事是他们喜闻乐见的,让他们去编写诸如《黑猫警长的新发现》、《狐狸送礼》、《小丸子有了新妈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重归于好》、《空气的声声哭诉》、《病菌,不许你来探访!》等。这些题目很容易让孩子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正如叶圣陶所言:“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
三、情有感触言自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只有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才能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说:“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如此看来,活动是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所在。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
如:让学生介绍怎样去自己家这么一篇作文,若只是按一般的教学,要求学生把地址,路线,交通工具等说清楚,学生往往很容易草草了事。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则使我们大受启发:
老师说:每一个同学都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近来,我突然萌发一个愿望,开始它只在我心里一闪,像交响乐中极不引人注意的音符,仅发出微弱的音响;现在这音符发展了,强烈了,壮大了,终于成为激烈的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时时在我心里激荡。可是,我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说,您说呀!”大家叫起来。
“我非常非常想去你们家玩。”学生听了,个个流露了出“欢喜”的神情。“可我怎么寻找你们的家呢?”正在学生为难之时,老师说:“我有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不知你们……”还没等老师说完,他们就热情地吵断了老师的话语。于是,老师便趁机在黑板上写下《老师,您这样寻找我的家》。他们恍然大悟,随即便摸纸拿笔,跃跃欲试。老师又进一步提出要求,说:“同学们该不会乱写一气,故意让老师找不到你们的家吧?到时,我按你们指点的路线寻找,丢失了,以后你们就没有语文教师了。”一阵欢笑过后,大家在轻松、激动、兴奋的心理情绪支配下动笔了。
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发现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学生就是这样极其乐意地开始了介绍。在这种高昂的情绪中,他们也必定会想法设法让自己的语言详细、具体、明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开始了真切地表达。
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情感是真实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汩汩如泉,“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习作自然而又真实。
四、学有所用笔自勤
美国的一位名叫德优的女教师,面对班上混乱局面,微笑着布置给同学们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作一份口头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的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
其实,作文不应该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我想,与各门学科结合起来,这是完全行得通的,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学生在上了科学课后,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有关情况,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科学现象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组织材料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讨。学生上了数学课,让学生好好体会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会学生学习重难点的,练习是怎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推理解决问题,把自己求知的过程和巩固新知的过程写下来,这不仅是次绝好的思维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听课品质,深入领会到作文的作用,为学生写科学论文作好准备。同样,上音乐课,把听到的各种声音写下来,把自己听到的每个音符、每段旋律的感受写下来。美术课是关于线条和色彩的,是强化规范训练学生视觉的最好途径。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一起训练学生观察形体、色彩能力,并使这种能力自觉地迁移到写作中来。体育课需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教会学生练习各种运动方式,语文老师也可和体育老师一起,让体育老师讲清运动的具体动作后,让学生说一说,再做一做,加深印象,然后作一次小练笔,描写一下体育课所掌握的一次运动是如何进行的,按顺序地说清每一个动作及要领,进行中有何得失,有什么感受。
把写作任务交给全体教师,是习作教学的新理念。语文教师若能与大家一起合作,把各个学科整合在一起,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作文教学将散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五、文有好评劲自足
特级教师管建刚认为“作文课主要有两个表现形式,一为“指导”,二为“讲评”。他崇尚讲评,“讲评”重于“指导”。他认为上讲评课,要研究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的最为有力的起点。讲评课是研究学生作文后的一个最好表现形式。“讲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将作文读一读,教师讲一讲,评一评。“号”过“脉”,得出诊断结果,再开处方,这药就能下得准,就能药到病除。讲评课,还要“练一练”。教师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点,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或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这样的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学生也有心理认同感。这样的训练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写后教”,“以写定教”。
真正的“评讲课”,是一次性的,是“班本化”的。研读这个班的这次作文,只能在“这个班”上“这次课”。这节课只能在这个“班”上,绝不能搬到第二个“班”,上第二次。讲评课,是典型的“班本化”教学。校本培训最能发展教师,而“班本化教学”最能发展学生。
总之,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才是有效的作文教学。
(作者介绍:郧西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教科室主任,省市小语会会员,十堰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中心研究组、郧西县小学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
(校对:张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