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子拜师公开课
人教版课标实验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乔村小学 王莉
教材解读:
一、走进文本
《孔子拜师》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精读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扇大门,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这篇课文是叙事性文章, 线索非常清楚。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里和动作的描写,来突出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文章中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不同形象,相同品质。一条是以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诲人不倦为暗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互为渗透。文章的语言朴实易懂,应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二、走进学生
本校开展经典国学诵读活动由来已久,经过浸润,对于孔子,学生早就熟悉。连续两年的国学积累,孩子们学习本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课前,我把我校的诵读活动图片和我校的校园文化照片一起呈献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由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本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课堂上,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广泛地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让学生走进孔子、老子。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解读文本。
我们学校的小学生,虽然从小在孔子的思想氛围中长大,但他们对孔子、老子的思想认识是肤浅的,本着语文课堂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及依据
(一)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规范书写“闻”等12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总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设计本教学时,以读为线索,把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行,并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努力做到文道结合。
四、教学重难点及策略方法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二)策略方法
1、理解词语多样化。
2、以读促悟、读悟结合,在读中完成对人物的理解和文本的理解。
对于词语的处理,我采用在情境中理解,在评议中感悟。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之中,不免枯燥、呆板。课堂上要为学生理解词语创设了一个贴切的情境、一个生动的语境和一个自由表现的环境。而读悟结合的方式更符合中年级小学生心理认知的特点,更能理解人物形象及内涵。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幻灯片。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初步体会人物品格。
3、争取书写本课的生字。
4、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生字。教学难点
1、概括本文大意。
2、完成课后活动。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课件出示请你欣赏。(出示图片1、2)他是谁?你了解他吗?(学生简单说说)
2、(出示图片3)师读。
3、孔子为什么能成为知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学的《孔子拜师》这篇课文里。
板书
17孔子拜师,齐读课题。
4、孔子拜谁为师?
板书
老子
在生活中,孩子、儿子、桌子、椅子的“子”我们都读轻声,孔子和老子的“子”我们读第三声,你知道为什么吗?“子”是人们对知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的一种尊称。所以我们称孔丘为孔子,称老聃为老子。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出示幻灯片: 自学课文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①过渡:许多同学们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②出示:
qiū
shòu
nà
mân
pâi 孔丘
传授
纳
闷
佩
服
jiān
háo
pú 日夜兼程
毫无保留
风尘仆仆 指名拼读,齐读。
你觉得哪个字的读音要提醒一下大家。
3、去掉拼音我们再来读读,看看能不能读准确。
孔丘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请教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迎候
毫无保留
传授纳闷
止境
品行
等候佩服
学问
敬重
不够渊博
3、词语读得不错,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请选择上面的词语来填空说说。
出示:___________年轻时就是______________的老师了。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_____________。于是,他决定去拜________为师。一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拜了老子为师。孔子随时_________,老子对他_______________。后来人们敬重他们的______和__________。
4、学习生字
①
学生自主识字。②
说说记住字的方法:
③
换部首、加部首、形近字的特点、编儿歌等。
5、指导书写
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6、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④
交流活动计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
3、读悟结合,体会人物优秀品质,理解“学无止境”的思想。
4、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
以读促悟,读悟结合。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
2、领悟“学无止境”的宝贵思想。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请看大屏幕。谁会读?(抽生)请大家仔细听。如果他读得对,你就跟读;如果有错误,请举手纠正。
1、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
远近闻名 2、有些纳闷
不够渊博
毫无保留
没有止境 3、传授
佩服
纳闷
止境
等候
迎候
拜访
拜见
1、你发现了吗?这些词语都是我们昨天刚学过的。它们出自哪篇课文?它们都来自于——(齐说)(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说。给“子”加点。)孔子的“子”在这儿读三声,在古时,子是对道德修养高的人的一种尊称。齐读课题。
2、说实话,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时,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孔子向谁拜师?孔子为什么拜师?(师板书:拜谁?为什么拜?)
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完想好后举手告诉我。
4、孔子向谁拜师?生齐答:老子。(边板书孔子、老子边说:)对,向老子拜师。为什么拜师呢?生答后,能用书上的句子回答就更好了。
5、出示句子:他总是绝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
二、学习第一段。
1、原来,他拜师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齐读这句话。(点红渊博。)什么是渊博?(出示课件渊,边说边点)老师告诉你,渊就是深的意思,比如渊奥,就是深奥;(再点课件博)博,就是很广的意思,比如广博。合起来,渊博就是——指(学问)又深又广博。正确。不够渊博就是——知识不够深、不够广博。谁觉得他不够渊博——他自己。孔子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在别人眼里,他渊博吗?何以见得?(课件出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生齐读。已经是老师了,而且还远近闻名。可见,在别人眼里,孔子的知识已经很渊博了,只是,他自己总觉得——不够渊博。所以,三十岁的时候,他毅然——(课件出示后面的话:读出来: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生接读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课件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点红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风餐露宿本来的意思是风里吃饭,露天睡觉。日夜兼程就是说白天黑夜都在赶路。齐读这两个词。透过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孔子——(可让5个同学说,也可表演。)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天上下着小雨,孔子在雨中行走,衣服都打湿了。
孔子饿了,只有便走边吃吃自己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冰冷的河水。太阳很大,孔子走得汗水不停地流,衣服都打湿了。在野外,孔子没地方住,只有靠着树枝睡觉。
天还没亮,孔子就已经出发了,天都要黑了,孔子还在走路。孔子在树林里走的时候,一不小心,树枝挂破了他的衣服。
(想象后)曲阜和洛阳相距千里之遥。(课件出示一幅图画)在那个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的上古时代,这上千里的路途,孔子也只能徒步行走。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把我们的体会送进去。谁来读?
读后点评:如生重读了几个月:几个月,终于走到了洛阳,时间多长呀!
如生重读了相距上千里:上千里的路堤相当遥远。
师小结:在去洛阳的途中,孔子可谓是历尽艰辛。
3、几个月的风餐露宿,几个月的日夜兼程。孩子们。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此时此刻的孔子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
生说:头发满是尘土、衣服也很脏,有的地方还被挂破了,胡子全都长出来了。师评价:有可能、嗯、想得真好。
这就叫——风尘仆仆(课件出示)。请在文中找到这个词,勾画下来。齐读两遍。
4、当风尘仆仆的孔子出现在老子面前时,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剩下的部分。读完后用横线勾画出描写孔子的句子。(边说边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
2、用横线勾画描写孔子的句子。)师巡视,(别忘了边读边想哦。)如有人画好,已经画好的和同桌小声交流一下。
5、谁先来汇报。你找到描写孔子的第一个句子是?
(1)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大概变红)
请注意这个词:大概。再读读这句话.(生读)你读出了什么?生:这是孔子的猜想。猜想的语气怎样读?谁来试试?
孔子凭什么来猜测这位老人就是他要拜访的老师呢?(课件出示: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生答:这是老人,和老子年纪相符;老人穿着长袍;头发白了,很有学问的样子。是老子的气质让孔子猜中的。
可见,孔子善于观察。他虽未见过孔子,却肯定他就是老子。所以疑问的语气却用了肯定的感叹号。(课件变红感叹号。)你能读出猜测中的那份肯定吗?
6、描写孔子的句子还有吗?(课件出示:(2)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言未发而礼先到。可见他——有礼貌、尊重老师。还能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生——他称呼老子为老人家、您、先生。对,言语有礼。板书:有礼 你能读出孔子的彬彬有礼吗?指导朗读。
7、直接课件出示: “你是——”
这话是谁说的?——老子。(课件出示后面的话: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老子在纳闷什么呢?别忘了刚才我们理解的风尘仆仆。他也许在想?——生:他是谁呀?他怎么会认识我呢?(师点评:真奇怪.)你能读出老子的疑惑吗?齐读:你是——孔子又是怎样表现的?
8、课件出示: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生齐读。
孔丘就是——孔子。课件出示: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联系上文,你知道吗,(出示课件:孔子名、字)仲尼也是——孔子。对,孔子、孔丘、仲尼就是一个人。孔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仲尼是孔子的字,孔丘是他的名。在这两句话中,孔子称自己为孔丘,是为了表示自谦。老子称孔子为仲尼。读读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1)老子称孔子字,表示很尊重他。为什么不叫孔仲尼,只称仲尼,表明老子喜欢他。年岁已高的老子却对风尘仆仆的孔子如此喜欢,还专门出城迎接等候孔子。(点红:迎候)老子真是一个——谦和的人(板书:谦和)你能读出老子的谦和吗?(2)生读出谦和后。老子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眼前这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就是孔子,他是多么意外呀!谁来读?
(3)读出意外后。老子亲自在洛阳城外迎接等待孔子多日,今日终于等到了孔子,意外之中,又有多少惊喜呀!谁来读?
9、最后一句描写孔子的句子是?
课件出示: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在老子看来,研究学问孔子不比他差,为什么还要拜他为师呢?在这句话中也有答案哟,你读出来了吗?
生答句子:因为老子——生接:学问渊博,而且,他总觉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老子的学问——渊博,跟老子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他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板书:学无止境)难怪,本已经远近闻名的孔子在三十岁时,仍然不远千里,拜师求学。
10、透过这些描写,我们体会了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在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老子亲切谦和。下面,让我们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再现当年的情景吧。课件出示:对话。只读一遍。
左边的同学读老子的话,右边的读孔子的话。注意,读出你对人物的理解。那孔子的学习是否努力呢?
11、表演读
教给学生行礼时的礼仪,请同学分别出演孔子和老子,展示拜师的环节。
四、学习第三段。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齐读。你又读出了什么?——孔子抓紧一切机会学习,勤学好问。从哪里读出来的?——孔子每天不理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板书:孔子
勤学 从这句话中,你又能读出什么?
——老子毫无保留地教导孔子。师说明他无私善教。板书:老子
善教 一个勤学好问,一个亲和善教,所以,直到今天,——课件出示
五、学习第四段 出示:最后一段。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佩他们的品行。生齐读。
六、领悟“学无止境”
1、孩子们,课文学到这,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要学习孔子勤学好问。
是的,孔子正因为勤学好问,一生都在不停地学习,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伟大成就。(课件出示画面:几个方面,加音乐,几幅图片,每幅图片配一句话:这是孔子周游列国,这是孔子在讲学,这是记录孔子的话编成的著作《论语》并出示《论语》中的句子)。这几句话都是孔子在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而在本篇课文中,孔子也用他拜师的实际行为告诉了我们一个宝贵的思想,那就是——学无止境。(板书:箭头。)
2、联系自己实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能体现学无止境的事例。老师在课余时间,报名学习驾驶技术,这就是不断学习。你能说一说吗?
七、布置作业
孔子学无止境的宝贵思想贯穿一生。他不仅拜过孔子为师,还拜过项橐、师襄子为师,学习各种知识。
1、请你搜集另两则孔子拜师的故事。1)孔子跟师襄子学琴。2)孔子拜项橐为师。
2、背诵《论语》中喜欢的句子。板书:
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勤学好问
谦和善教
学无止境
八、《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一、谈话导入,找准切入点。
在课前预习中,我要求学生充分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堂伊始,我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及时抓住有效的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相机导入,展开教学。
我个人认为这种导入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首先,教师必须对孔子、老子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教材的内容要吃透,力求在教学中能够运用自如。其次,时间上要有所把握,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了对主要内容的教学。
二、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之中,不免枯燥、呆板。本堂课中在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让学生懂得: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又比如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充满了趣味。
三、让朗读贯穿课堂的始终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如:轻声读、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等,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并在读中培养语感。
当然,这堂课中也存着在着许多问题:
1、解词方法还很单一,虽然也用了很多方法,但每次解词总是想提醒学生到词语手册上查,其实有些学生可以自己从字面上理解的,我应该把这些方法明确地告诉学生,让他们真正掌握学语文的方法。
2、这节课的重点虽然抓到了,但文章的中心——“孔子的好学精神”学生还体会不够深,应该在学生理解孔子拜师艰辛时,再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孔子的好学。
总之,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花哨的表演抓住人,而是努力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之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所说的: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入,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精彩。教师像一位引路人,你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我们走上讲台前,应该静心地把教材多读几遍,力求读得深读得透。多思考每篇课文怎么去挖掘它的语文特色,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简单的精彩。这也是自己今后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第二篇: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
第17课 孔子拜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
2、播放课件,设问,看了这段录像,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你还有补充吗?(看课件,初步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成就,并补充课外所搜集的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
3、看到这些你有怎样的感 想?(自由表达)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4、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思考,感知课文大意)
三、研读感悟
1、感悟孔子的品行
A引导,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思考问题)B指导学生自读画出的语句。(在文中标注自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明自己的感受。)
C指导班级交流读书感受,相机点拨。(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2、感悟老子的品行
A从这句话人看出老子是怎样的人?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毫无保留,说明了什么?(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你想对孔子和老子说什么?师生共同小结(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在课外积累有关孔子的名言。
五、作业:
1、抄词本,2、生字本
第2课时(评优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会用生字组词。教学重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师的这样一件事情,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请看课件。原来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他的名字为孔丘,但书本和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为何会称他为孔子呢?原来,在古代,“子”是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即是现在的老师,由此可见,孔丘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
二、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那你们有没有学过或者了解过孔子的名言名句呢?请举手发言。(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才能学习到新的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这两句是我们最熟悉的名言了)
2、孔子不仅这么说,而且他也是这样做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孔子拜师,请看听课文朗读,思考:孔子究竟拜谁为师?他为何要拜师?他又是怎样拜师的?一边听,一边思考。
3、听完,孔子究竟拜谁为师?老子,老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找词语。为何用“拜”这个字?可以用求师,认师吗?拜字含有崇敬,佩服的意思,所以不能换。
4、他为何要拜师呀?迅速找课文句子,词语。远近闻名——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与“远近驰名”是同义词。由此可见,孔子当时已经是一个很出名的教育家啦。那么为何要拜师呀?对啦,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他三十岁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去洛阳拜老子为师了。渊博——精深而广博,形容知识广且深,博学多才。可见孔子的谦虚。
5、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呀?孔子决意拜师。
6、孔子决定拜师后,他是怎样做的?怎样去拜师的?小声自读,找出句子,词语。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可见他拜师过程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说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但他有没有放弃呀?最后怎样?终于走到了洛阳。终于——表达了一种很开心,很高兴的心情。试造句。
7、孔子历尽艰辛,终于走到了洛阳,师生见面,有一段非常生动的对话,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其他同学认真看表演。(请大家快迅找出对话的句子,先看看)
8、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所以不能换。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2、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9、迎候:等待,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等待,但不表达迎接的意思。
1、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2、多谢老师等候。
10、“你是——”破折号:表示疑问,加强语气,回忆表演者如何表演的。
1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如何理解这句话,就是学无止境的意思,也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
12、总结,第二段主要讲了孔子拜师过程的艰辛,13、自从孔子拜师以后,孔子是如何学习的?老子又是如何教的?齐读第3段,找出重点词语,不离左右,随时请教,可见孔子的认真求学态度,而老子作为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毫无保留(全给别人,自己一点也不保留),传授,可见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无私奉献的品行。
14、我们佩服孔子和老子吗?为何呀?佩服他们的什么品行呀?孔子:谦虚,不怕吃苦,彬彬有礼,学无止境等,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无私奉献等
15、再回顾本课文所讲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
1、引导,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你知道哪些传统文化的瑰宝?(听讲解。思考)
2、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传统文化?(自由发言)
五、作业:导学导练,背:第69页的选做题。
板书:
17、孔子拜师
孔子 勤奋 真诚 谦虚
老子 永不满足 无私 尊敬师长
反思:
一开课对孔子,老子的人物交流为课文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对课题中“拜”字的理解很到位。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再通过读一读这些词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第三篇: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精选)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师:张梅
设计理念: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设计思路:
课堂开始,通过资料先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顺势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提醒学生仔细品读课文,细致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以及课文中重点描写的孔子和老子对话的部分,让学生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崇高品格。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就来穿越时间隧道去打开这扇门,认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板书:孔子)
1.我们来看一些资料对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做进一步的了解。2.那么,孩子们这就是孔子的画像。(出示:孔子的画像)
3.孔子受到后人广泛的尊敬。人们修建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的诞辰,有些地方就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那么今天将讲述他的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17、孔子拜师。1.生齐读课题。师:看老师写课题,“拜”右边是4横,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2.师:那孔子拜谁为师呢?生:齐答:“老子”。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预习了,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预习字词的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开火车)
出示词语:相距 学问 纳闷 止境 长进 请教 保留 传授 敬重 品行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光仆仆 迎候 拜访 拜见
师:读得真准确,那么,孩子们,你们注意观察红色的字,这些红色的字都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请你们仔细观察,有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提示大家的。(比如尘 迎)
师:其他的字我们在写字课时老师再一一讲解。
师:现在我们在一起读一读。(小老师领读。)读得很准确,相机理解词语大意,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读课文的情况。在读课文时要把这些词语读准确。
三、学习课文:
1.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同桌讨论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生回答()
2.研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3)请你用 “ —— ” 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描写孔子和老子的词语或者句子,回答问题。
问题一;师:孔子为什么拜师?
生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师:非常好,说明什么?
生2: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是谦虚好学。问题二:师:孔子是如何拜师的?
生: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回答正确,那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里。
问题三:师:从以下句子回答孔子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孔子不但有礼貌还谦虚好学。3.谈老子
老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很有学问、谦虚、爱护晚辈、诲人不倦。
四、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再深情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读出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1.生齐读;课文读到这,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已经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中,也正是因为他们(学无止境),他们才(学识渊博),得到了很多人的(敬重),希望同学们能够把他们牢牢地记在心里,去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五、作业超市: 背诵孔子的名言。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①决意拜师 →闻名
孔子 ②前往拜师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求知若渴 学无止境
③认真求学 →学而不厌 ④受到尊重
老子— 渊博、迎候、爱护晚辈 →诲人不倦
第四篇: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最终版)
17、孔子拜师
设计理念: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设计思路:
课堂开始,先让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关于孔子的资料,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顺势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接下来把最后一句话作为重点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交流: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得到?提醒学生仔细品读课文,细致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以及课文中重点描写的孔子和老子对话的部分,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并演一演,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崇高品格。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一、导入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就来穿越时间隧道去打开这扇门,认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孔子)
1、通过课前查资料同学们对孔子一又有了些了解,现在呢我们就来交流下。
2、学生交流对孔子的了解。
3、看来同学们对孔子的认识还真不少呢!那么,孩子们这就是孔子的画像。(出示:孔子的画像)
4、师: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课件出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二、初读课文
那么今天将讲述他的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读学习
17、孔子拜师。
1、生齐读课题。师:看老师写课题,“拜”右边是4横,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2、生再读课题。
师: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开火车)出示词语:相距
学问
纳闷
止境
长进
请教
保留
传授
敬重
品行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光仆仆
迎候
拜访
拜见
1、生开火车读词语。
师:读得真准确,那么,孩子们,你们注意观察红色的字,这些红色的字都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请你们仔细观察,那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提示大家的。(尘
迎)
师:其他的字我们在写字课时老师再一一知道。
师:现在我们在一起读一读。(可以打浪读。)读得很准确,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读课文的情况。再读课文时要把这些词语读准确。
1、指名分段读文。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真流畅,请同学们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范读。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1)师:想好就可以说。
生1: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师:他用一句简单的话谈出了文章的内容。谁还能自己说说?
生2:本文主要讲了孔子三十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历尽千辛万苦,到洛阳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2)同桌间互相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朗读感悟
(一)师:孔子历尽千辛万苦到洛阳去拜老子为师,那么孔子是怎样去拜师的?在课文当中就有一句话就写出了孔子去拜师时非常艰辛,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1、生: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2、师:在这句话中,有哪些词语,表明了孔子在路上是非常艰辛的?(出示句子)
3、交流。
(1)生:风餐露宿
(师随机板书)(2)生:日夜兼程
(师随机板书)
好了,孩子们,那么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看出了孔子这一路上是非常艰辛的。你们能想象一下在这几个月的路途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3)学生想象,填空。
相机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投影出示练习:(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孔子饿了就_______________。累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天黑了,孔子还_______________。正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现在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句子当中,再读一读。
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孔子步行去洛阳。在烈日炎炎的夏天,_______________。在秋风习习的秋天,_______________。在寒风凛冽的冬天,_______________。
4、(1)指名读句子。(师:听了XXX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孔子在路上的情景。谁再读一读,指名再请一名学生读。)
(2)再请一生读。(师:你强调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还读出了终于,让我们感受到了孔子这一路是非常艰辛的,那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要读出孔子不畏艰辛去拜师的精神。)
(3)全班齐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5、师:在洛阳城外……很有学问。
其实啊,这就是老子。(出示老子图片。)
那么孩子们对老子的了解还真不少。出示老子资料。
师:那么现在两位大思想家见面了,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在文章当中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就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出示对话)
(二)分角色朗读感悟。
1、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听了这段对话,你对孔子,老子有怎样的印象? 生:老子有学问。
生2:孔子有礼貌。(师:不错。)生3:两人谦虚 师:是啊,孔子和老子都很谦虚。同学们,当老子知道孔子要来的时候,他怎样做的?(师板书 老子,生一起说:迎候
相机板书)
师:好了,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现在分角色朗读,读一读,感受他们之间的礼貌,谦逊。(分角色读,一生读孔子,一生读老子,一生读旁白。)师:我觉得这三位同学在读的时候很有礼貌,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做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2、现在我们再去读一读这段对话,再次去感受一下两位大思想家的风范。这次我们在读的时候直接读他们说的话。谁来读孔子,谁来读老子。(1)生1 生2(师:他俩读得很流畅,如果这时加上一些动作来表演的去读那就更好了,再试一试,(2)生1 生2(做动作)师:哎呀,真不错。他们表演得可精彩了。掌声送给他们。
3、同学们,通过他们的对话,此时,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怎样的印象呢?(出示:从此以后,孔子是怎么学,老子是怎么教? 师:请同学们读出来。(从此,孔子……传授给他)
师:孔子怎么学?生:随时请教。(板书)孔子啊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而老子呢?他又是怎样教?生:毫无保留(板书)
师:老子面对这样好学的孔子,他把他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孔子,那么同学们,此时你一定又对老子和孔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吧?
生1:孔子专心学习
生2:老子诲人不倦。(就是不厌其烦的教他)
师:老子他在教学生的时候是那样的无私,孔子在学习的时候是那样的勤学
(出示:通过学习,老子和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老子:真诚无私 谦逊大度 诲人不倦 孔子:勤学好问 虚心好学 学无止境
4、师:老师用一副对联来表达对他的敬佩,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5、上联:孔子拜师学无止境。下联:老子授徒诲人不倦。横批:流传千古
四、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再深情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读出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1、生齐读;课文读到这,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一定已经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中,也正是因为他们学无止境,他们才学识渊博,得到了很多人的敬重,(板书:敬重)
2希望同学们学了这些,我们要牢牢地记住孔子,记住他的虚心好学,我们也要记住老子,记住他的诲人不倦,希望同学们能够把他们牢牢地记在心里,去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五、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课下抄写文中体现孔子好学的句子,感兴趣的同学背一背
2、搜集并背诵孔子的名言
第五篇:17.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课件出示插图)孔子正在向一位老者屈身行礼,他在做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
二、质疑问难,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题,师:孔子拜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了解哪些内容?
2、课件出示:孔子拜谁为师?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等等。师: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能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抓住重点,感悟文本。
(一)为什么拜师
1、师:孔子拜谁为师?(板书:老子)
2、师:孔子为什么拜师?答案在哪一自然段?请你读读相关语句。指名生读。
3、师:到底孔子是不是知识不渊博呢?你从课文哪里知道? 分别抓住“年轻、已经、远近闻名”见个词,通过朗读来理解孔子的知识渊博。
4、师:“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
小结:虽然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却还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要拜孔子为师。再读体会。
(二)怎样去拜师
1、师:孔子是怎样赶路?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释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课件出示曲阜到洛阳的地图。
3、同学们,从曲阜到洛阳相距上千里,想象一下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途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孔子又是怎样克服的?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孔子就靠这一双脚,坚强地走到了洛阳,这一路上
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
4、师: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5、朗读提示:从曲阜到洛阳相距上千里,高山险峻、天寒地冻、狂风暴雨、病痛缠身,孔子——(生: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6、师:孔子和老子相见后,又是怎样的一番情境呢?默读课文,要求用不同符号画出孔子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怎么说?
7、分角色朗读。
8、分角色表演,再现孔子当时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9、师:看到了他们见面的情景,听到了他们之间的对话,你们知道孔子拜师的真正原因了吗?(板书:学无止境)
10、师:“止境”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是()的。
11、师:正因为孔子渴求知识,不畏艰辛,老子才收下了这个徒弟,从此,学生——,老子——。齐读第三自然段。
12、师:正因为孔子和老子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师: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说说读后的感受。课件出示:我会写,孔子是一个()的人。老子是一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