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主题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课题总结)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主题课程教学整合有效途径
[摘 要]:现阶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存和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依然是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最佳技术手段,尤其是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幼儿在的主体地位。因此,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模式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主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主题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课程教学;整合
近年来,全球教育都在改革,而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则是一项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们以往学习和交流的时空界限,有利于提升人类的能力及其作用的发挥。毫无疑问,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流,其核心内容是信息技术与主题课程教学的整合。因此,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主题课程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其整合的有效途径,以便促进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顺利实施。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主题课程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革新,人们开始意识到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而这一切对信息技术提出了一定要求,即应用计算机辅助幼儿学习。在我国,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起步晚,又缺乏幼儿学习软件,当前大多数幼儿园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但是许多教师以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CAI完全一样,似乎只要将多媒体或者课件运用于课堂中,就完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它不但反映了广大幼儿教师根本不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而且表明了他们没有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仅是一知半解而已,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还是以“讲授型”为主,未改变教学方式。实际上,“整合” 的实质与落脚点需要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新型教学结构1。因此,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主题课程教学整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主题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2.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素材资源相当丰富,比如:真实照片、生活场景、逼真的音响效果为幼儿营造了一种生动的感觉,不但开拓了幼儿眼界,而且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比如:音乐活动“在农场里”,但是带着幼儿去农场体验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可以通过设计课件模拟农场景,也能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深刻感觉2。与此同时,以多媒体形式动态呈现故事内容,其中角色的喜怒哀乐时刻都牵动着幼儿的心,有助于幼儿的移情,激发幼儿故事创编的热情;在媒体素材中,幼儿在与媒体的互动间不知不觉地将其内化,既能获得美感,又能丰富知识。实际上,可以用(图1)的设计思路展开整个幼儿信息化教学活动。
陈晓丽,张庆秀.探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电教.2010,(10):47.周菊芳,徐玲芳,蒋晨.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0):82.(图1: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2.2运用信息技术激发自主探索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自主探索,有利于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主题课程的整合,从而使幼儿融入自主学习的良好天地3。比如:开展主题活动“报纸”中,幼儿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下载资料;外出参观时,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等,这些方法能激发幼儿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把采集来的资料整理到各自的小组资料库里,亲自利用电脑编排小报等等4,这些活动表明了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教学工具,可以促使幼儿自主学习,同时还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全新平台。
2.3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互动交流
幼儿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相互发表和交换意见,有利于增强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在整个探索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作用,将信息技术有效地传授给幼儿,以积极的心态提示和帮助幼儿5。
2.4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重难点
多媒体设备具有反复、动态呈现的特性,可以让一些枯燥、难以了解 345 茅红美,陈群波.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模式与策略初探[J].网络科技时代.2007,(23):69.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2).万玉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12).的事物,以深入浅出、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6。比如:重叠关系是美术教学的难点,幼儿容易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两件物品重叠现象,却很难理解绘画上面的两件物品甚至更多的重叠问题,对于幼儿的难度不言而喻。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重难点,演示小鸟出现,从纸上飞入,鼠标点在小鸟身上,并随意地把小鸟放在树的任何位置,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小鸟在大树不同位置的停留,使幼儿观察到小鸟遮盖大树的不同部分,为其绘画创作提供了经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主题课程,相关人员要积极地投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中,只有不断学习和总结,才能提高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整合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上,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主题课程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一定会丰富并扩充幼儿园课程,一线幼儿园教师必须勇于创新,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晓丽,张庆秀.探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电教.2010,(10):47.[2]周菊芳,徐玲芳,蒋晨.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0):82.[3]茅红美,陈群波.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模式与策略初探[J].网 6 陈晓丽.探寻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的关键[J].教育信息技术.2009,(12).络科技时代.2007,(23):69.[4]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2).[5]万玉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12).[6]陈晓丽.探寻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的关键[J].教育信息技术.2009,(12).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工作总结
课题工作总结
《新课程标准体系下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技术整合的深入研究》课题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今教育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因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而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实践内容,它能促进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深刻变革。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研究,是课程整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尝试,是一个学科教学中全面整合信息技术的实验。它将对其他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提供诸多可借鉴的经验。
研究过程:本课题在2006年已开展了一年的研究,今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根据课题立项时的计划,今年的主要工作是将第一年实践出的有效整合方式、有效整合技术应用于每一次课中。为更为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需要建设校本学科资源库,因此,今年的课题研究重点就是建设校本学科资源库。商品化的资源库有很多,但它们往往只是将大量的、有用无用的资源呈现出来,并未能教学的需求进行优化,使得每一次课能方便地使用,并且这些资源库内容往往也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变化。通过今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高度整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掌握了高质量快速制作课件的方法和多种工具。
校本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程,需要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完成。因此,课题组在组长的规划下进行了分工:组长玉以戎负责课题全面工作,着手准备课题研究报告的的撰写,规划校本资源库以及参与部分课件及资源的准备工作;熊桥胜负责高
一、高二年级新课的课件制作的组织工作;吴筇负责会考总复习部分的课件制作组织工作;陈明菲、陈伟鹏负责配套课堂练习素材资源的准备工作,并参与部分课件制作工作。由于我校人事的变动,本最终课题组成员变成了5人,因此使学科校本资源库建设比预期需要更多的时间。在课件制作上,不断突破技术难关,筛选出了各类课件制作最有效的工具软件,使得课件水平得以提高。在配套课堂练习素材资源的选择上,尽量采用优秀文化和本地文件作背景,也要选用当时的热点事件及文化作为素材资源,使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素养都得到培养。
存在问题:由于课题组人员发生变化等原因,使得学科校本资源库建设未能按计划时间完成,现在仍处于结题准备工作阶段。由于信息技术课非高考学科,学生和学校的关注度不够,致使学科校本资源库的利用率不高。信息技术课面临广西2007年更改教材,学科校本资源资源库应变和适应能力面临考验。
2007年7月1日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1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果了,真的感叹:时间你走得好快!回过头来望望,想想这一个学期我真的做了好多事情,不论是工作中还是自身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充实了许多,增长了不少人生经历。
一、教育教学方面
从开学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套严谨的工作计划,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需要自己去努力的,就是本学期内一定要把七年级的课程备好,并制作课件以便上课的时候能更直观形象的将每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的操作步骤完整的展示给学生看,让教学过程更直观更简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确实,这个学期我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现在的七年级学生大部份已熟练掌握电脑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当然还是有少数几个学生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似乎有些惧怕去驾驭这些电脑,这点在下学期是我必须要去努力攻克的难点。
二、管理工作方面
作为学校唯一的信息技术课教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员,不论是电脑的常规维护还是各种材料的填写、整理,都需要我一个人自己亲历亲为,再加上这个学期正好赶上国家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检查,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完好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这些设备三年来的各种使用,维护记录材料的完善,更是让我忙得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不过,凭着我对这些设备的了解以及几年来所做的一些工作,我还是按时按量地完成了任务。这些年来我的努力工作还真的是没有白费,值了。
三、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不同于传统的`课程,它的更新速度快得实在让人不敢怠慢,只要你有稍微的不留神,你绝对被抛得远远的,而且你永远无法追赶上它的脚步,所以对于我来说,不断地接受新知识,不断地在日常的设备维护中积累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不论是看电脑杂志,还是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我都非常认真,更甚者,我会不断地去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或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掌握它们的操作方法,使用技巧。这对于平时的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对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今后,我还将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增加实践经验,努力在业务水平上能不断进步,不断更新。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努力学习更多新知识,并传授给学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的进步。
3、在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多实践,多尝试,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实践都能有所收获。
4、多阅读相关杂志,多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
以上是本人在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总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我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像、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为目标,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2
本期我担任七八年级计算机教学工作以来,由于校属于农村性质中学,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小学,小学阶段的他们很少接触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因此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结合实际情,我设计出了一套适于我们学生自身的教学工作计划,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与不足,为了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出符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每节课做到有备而来,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以直观有有效的教学方式讲解,积极做好课后记录、信息反馈、课前复习等细节工作。
二、增加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认真较好的使用普通话教学,使讲解更加清晰、条理、生动起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做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精讲精练。同时,在每一节上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在教学理念和技能上有疑问的地方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或上网互动学习,多了解征求别人的意见与方法,同时,多听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争取下学期工作更好的开展。
四、积级推进素质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与培养。
五、存在的不足。
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不够系统,再加上学生们的年龄小,自律能力不是太好,所以在抓好纪律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相对来讲预先预备的教学内容的进行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都有待改进。
总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以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技能学习上,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促进自己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3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三年,我们信息技教师首先接受了新课改理念的洗礼,认真解读和领悟了新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树立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并以新课程为指导,努力改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在以促进学生能力为中心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实践中我们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过去教师授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唯一目标的传统模式,变为更多关注学生学会了多少,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信息技术学科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理论知识是非常.本文.由方的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理论知识点,学生不但学的很乏味,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记忆了。我在教学中就.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完成答题就会出现flash小游戏,分数越高,游戏越好玩,学生们为了能玩上更好玩的游戏,就认真答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自然掌握了理论知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从上学期开始结合我校生源少、基础弱的问题,在初一年级开展了一系列教改实验。引入“洋思”“黛溪”中学的成功经验,以新的教育方式、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师生关系非常.本文.由方的融洽,与以往的初一年级相比,精神面貌好,学习氛围浓。
我们还组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开展教学评析活动,组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意图,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情景进行诊断性研讨,老师们根据新课程理念,联系自己的教学经验,互相争议,碰撞交流,共同提高。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的下.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个过程之中,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关注学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带动学习方法的生成;教学效果是否使学生学有所获等。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的做法,即读一本教学理念书,上一节示范课,定一个研究课题,写一篇论文、反思或报告,做一个课件,引导老师从一个个单项任务中去落实科研工作,形成“工作——反思——改进”的研究习惯。
我们相信,在新课程改革中,通过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学校领导的不断努力,教师们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必定使我们乘着课改之舟,乘风破浪,一定会早日到达胜利的彼岸。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4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三年,我们信息技教师首先接受了新课改理念的洗礼,认真解读和领悟了新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树立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并以新课程为指导,努力改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在以促进学生能力为中心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实践中我们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过去教师授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唯一目标的传统模式,变为更多关注学生学会了多少,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信息技术学科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理论知识是非常。本文。由方的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理论知识点,学生不但学的很乏味,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记忆了。我在教学中就。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完成答题就会出现flash小游戏,分数越高,游戏越好玩,学生们为了能玩上更好玩的游戏,就认真答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自然掌握了理论知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从上学期开始结合我校生源少、基础弱的问题,在初一年级开展了一系列教改实验。引入“洋思”“黛溪”中学的成功经验,以新的教育方式、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师生关系非常。本文。由方的融洽,与以往的初一年级相比,精神面貌好,学习氛围浓。
我们还组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开展教学评析活动,组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意图,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情景进行诊断性研讨,老师们根据新课程理念,联系自己的教学经验,互相争议,碰撞交流,共同提高。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的下。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个过程之中,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关注学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带动学习方法的生成;教学效果是否使学生学有所获等。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的做法,即读一本教学理念书,上一节示范课,定一个研究课题,写一篇论文、反思或报告,做一个课件,引导老师从一个个单项任务中去落实科研工作,形成“工作——反思——改进”的研究习惯。
我们相信,在新课程改革中,通过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学校领导的不断努力,教师们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必定使我们乘着课改之舟,乘风破浪,一定会早日到达胜利的彼岸。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5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情况,我一直认真努力备课、上课,认真学习,做好计算机管理的工作,并尽己所能协作其他教师的工作,总体来说是收获颇多,也在不断积累自身的经验和提升自我修养。现将一个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
下学期学习的内容包括两个:word软件和excel软件的学习,同时它们也是中考必考的重点和难点,操作练习的要求较多,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生对信息采集、编辑、加工与处理、运用的能力。所以,我从备课到授课下足了功夫。
1、备课
因为有了上个学期的学习经验,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开学初,认真写好教学计划,写好教案,平时认真备课及课后再备课。首先,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找到解决难点的方法。其次,准备教学素材。新课引入环节中,多次使用对比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素材主要包括:文字、图片。当学习excel时,我会把表格做美化,再下发下去给学生练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逐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搭配能力。同时,根据课前课后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2、上课
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由于基本所有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所有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检查学生机的运转情况,有问题的.及时解决。授课基本都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学生自己或小组无法解决的困难,可以问老师;老师在学生操作完成后进行点拨和精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上,鼓励学生互帮互助,让已经会了学生帮助后进生,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操作技能,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课后对授课情况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信息技术设施管理
每天都做好机房设施情况登记、各种材料的填写。对于设施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得当,使设备能完好地运行。因为本学期涉及信息技术考试,所以对学生机进行更换系统、重新加载还原软件,但是部分机子的开机还原问题还还没有得到切实地解决。为此,下学期的工作就是寻求一个较好的还原软件,使学生机能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服务。
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
工作中我能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地学习习惯的培养。
由于本学期涉及的动手操作要求比较多,即使教师已经细致、认真地讲解过,仍然有部分学生很难掌握,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就需要多一些耐心和指导。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使学生在良好地教学氛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余,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向其他教师学习教学教法,了解学情,认真做好活动笔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阔自己的视野,加强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修养,经常阅读职业道德的书籍、教学管理方面的书籍,用自身所学制作站,努力为学校教育服务。
三、不足之处与努力方面
1、希望有机会可以开展课外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二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尝试把平时所积累的经验写出来给大家分享,即形成教师日志,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涉及到绘画、电子作品制作课程时,希望能展开一些作品展览活动,展现学生风采,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校园良好氛围的建设。
信息技术的教学应与时俱进,联系当下社会,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使得信息技术教育面向未来。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师专业能力也是我奋斗的一个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6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电脑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电脑室只能开放一个月,但由于教学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没有办法上机,缺少实践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_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人如初一不少的.学生电脑打字速度,电脑知识水平的很大的提高。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如家访等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运动会工作等等。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7
一转眼,两个月的培训就要结束了,还真有点舍不得。在这两个月里,虽然在紧张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余,还得趴在电脑前认真地学习专家引领性的视频或文本资料,或是完成一些培训的作业,几乎可以说是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回想起本次培训中自己收获与进步,觉得累得值得,因而又对这次培训倍感珍惜。
首先,必修课的学习让我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以前听说过微课程,以为微课程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小段,通过培训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竟是井底之蛙。现在我不仅明白了什么叫微课程,知道了如何设计和制作微课程,更明白了微课程在未来学习中的重要性,也激起了我认真学习和培训的热情,以使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不远的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以之外,我还学到了图片、音频、视频的一些使用技巧,学会了制作精美、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并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自己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良好。
其次,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比如何时使用,以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等。清楚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能第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楚了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如何设计才能行之有效,清楚了多种形式的媒体各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发挥各自最大的优越性,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通过观看优秀课例,使我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理解得更深刻。
第三,明白了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最后,在辅导教师的帮助下,在和同组教师的互研讨中不断成长进步。组内教师对我提交的教学设计给予了真诚的评价和帮助,他们为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使我能不断完善进步,在和同组教师的互助研讨中,我学到了很多解决教学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良好办法,可谓收获颇丰。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真正读透了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了解了一些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既然参加了培训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就要把学习的内容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力求能够让信息技术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8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终可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从而将会大大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学科教育己成为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
1、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课题能否成功的引入,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事物来引导他们,如在教五年级制作多媒体作品,我问学生,你们想不自己创作出一份“能说会道”的多媒体作品呢?我选择了学生们喜欢的四大主题学生兴奋的说当然想了!授课完成后,选择了一些学生喜欢旅游的地方,如广州长隆,香港迪士尼,揭阳风景等,筛选了一些学生喜欢的图片,制作了封面,导游图,介绍各相关景点资料,封底等,当我用电脑绘制了一些自选图形,学生可能都掌握,但她们并不知道电脑成自选图形还可以组合成导游图时,当我给学生演示后兴奋得直拍手,都激动的说原来电脑还有这么多秘密,看着学生那一张张可爱的脸蛋,一双双求知的眼神,我心里也好激动。还有在教Excel软件时,我先把自己做调查旅游意向统计表给学生看,根据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统计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收集了各类动画图片,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方便使用有趣图片、进行交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
2、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如在教学五年级学生如何上网查找资料时,我先到语文老师那里了解了一下课文中需要的学习资料,如《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我教学生在“百度”网里搜索关于“田忌”的图片、课文的生字,词语和词语解释等,有些学生搜到了大量的图片及文字材料,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语文,又学会了上网查资料,真是一举两得!学会了上网查资料的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已在网上查找资料,呵呵,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居然在“百度”网里搜索到了“连连看”、“对对碰”等等一些“在线小游戏,”在网上玩起了游戏了!我真是服了这些小机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作为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扩大、增强这一效果,当某个同学的作品比较完美时,借助多媒体网的优势,我通常会发到我的博客空间上,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并提出表扬和鼓励,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3、讲课内容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
计算机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word,FrontPage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等才能作出作品,长篇大论的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首先抽取精髓来讲,紧紧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讲FrontPage时,我首先用FrontPage做了一个网页作自我介绍,网页中使用了图片、文本、声音、动画等,而且告诉每学生只要能上网的电脑就能看到这个网页,展示完成时,他们很好奇,我就带领着他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图片的插入,然后要求他们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或是介绍自己班集体的网页,他们很快完成了,很兴奋,但是种种问题也出现了,为了让网页更为美观,错了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字色的怎么改变,超连接是怎么一回事,鼠标、时间的一些特效等等,有的同学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怀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都能随心所欲的制作简单的网页了。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9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三年,我们信息技教师首先接受了新课改理念的洗礼,认真解读和领悟了新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树立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并以新课程为指导,努力改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在以促进学生能力为中心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实践中我们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过去教师授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唯一目标的传统模式,变为更多关注学生学会了多少,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信息技术学科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理论知识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理论知识点,学生不但学的很乏味,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记忆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完成答题就会出现flash小游戏,分数越高,游戏越好玩,学生们为了能玩上更好玩的游戏,就认真答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自然掌握了理论知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从上学期开始结合我校生源少、基础弱的问题,在初一年级开展了一系列教改实验。引入“洋思”“黛溪”中学的成功经验,以新的教育方式、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与以往的初一年级相比,精神面貌好,学习氛围浓。
我们还组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开展教学评析活动,组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意图,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情景进行诊断性研讨,老师们根据新课程理念,联系自己的教学经验,互相争议,碰撞交流,共同提高。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关注学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带动学习方法的生成;教学效果是否使学生学有所获等。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的做法,即读一本教学理念书,上一节示范课,定一个研究课题,写一篇论文、反思或报告,做一个课件,引导老师从一个个单项任务中去落实科研工作,形成“工作——反思——改进”的研究习惯。
我们相信,在新课程改革中,通过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学校领导的不断努力,教师们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必定使我们乘着课改之舟,乘风破浪,一定会早日到达胜利的彼岸。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10
数字化信息高速、广泛传递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xx年9月前所使用《信息技术》初中课本是依据20xx年教育总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20xx年9月后所使用的新的教材是依据20xx年江苏省教育厅制订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组织编写的,不管是哪一本教材,都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生这门学科时更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型的学习研究环境,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要学会应用学到的知识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各项任务。于是我们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方案。
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更多的是指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在教学中通过活动设计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活动设计在于与生活实际应用相联系,不管是其抛出的问题还是解决的问题都要从生活中来服务于生活,让此课程的教学能完全穿插到生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充分体现课程的融合性教学。
从20xx年年底这个课题提出后至此已经将近二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二年的时间中本组成员在教学中不断通过实验法、调查法、抛锚法、总结法进行实验研究,将初一初二教材中的知识点化为各个情境活动来教学,与普通教法比较效果,进行总结探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研究过程我们把一些知识点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情境活动教学知识点,在不断的尝试中选择比较好的情境活动进行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总结如下:
一、设计活动要启发想象,唤起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电子报刊时,学生面对功能强大的Word软件,不知如何下手,我先发同学看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再让学生上网自己去看一下,找一些自己喜欢的素材,然后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将有闪光点的作品通过电子教室演示给大家看,并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进行讲评,接着大家一起再试一试。几次下来,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参与意识,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冲破束缚,制作出有个性、与众不同的作品;同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敢于创新。例如,在我校的“艺术节”活动中为各种比赛设计海报;制作班级课程表等。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求新”的观点。
二、设计活动应以学以致用为基础,学生乐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一)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用”相结合
我们教师在掌握知识的要点后就要着手与设计一个可行而又使学生乐学的活动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快乐得学并学得更好。例如:在教鼠标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时通过动画“鼠标的一天”形象的演示鼠标的操作并通过让学生用“画笔”设计明信片,送给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此教学实验中有二名学生设计的家乡的图片在全国的电脑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制作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本班的秋游相册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二)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
学习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学生才会想办法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这说明,在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实用性,形成一定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在介绍了“电子邮件”一课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外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有的学生们在节日通过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了精彩的贺卡,有的学生还告诉我一些心里话。我收到后一一回信,信中写的都是赞扬、鼓励的话语,这在给他们以自信心和鼓励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形成了一个交流的新方式。在学习了Word后,我设计一个小报制作的活动,主题由学生来定,许多学生高兴地制作自己喜欢的小报,在制作的同时同学们不仅计算的操作能力加强了,还难过互评提高了审美力。学生学习新知的劲头也更足了。
三、活动设计中设计好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交互的氛围中,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活动“任务”设计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为教材中的每一模块设计一个活动,此活动中包含这一模块中的所有知识点。再针对知识点的多少有时要分成若干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每一课完成一个或几个小任务。例如学习Word这一模块时,我设计的大的活动是设计自己的一份小报,是要求每一位同学在整个学习完成时编制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但本章有以下多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4.自选图形、艺术字、文体框的使用;5.Word的表格功能。于是我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又分成不同的小任务活动方式来组织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在活动中尽量结合时尚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设计任务也非常重要。如在教学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时,我设计的活动是:运用这三者设计一个母亲节的礼物一张母亲节的贺卡,有些同学在卡上写下了对母亲的爱。由于学生学这个内容时刚好是母亲节前的一个星期,同学们在教师的提醒下很高兴有这样一份礼物给自己的母亲,在做好后让同学们发到学校的论坛上或发邮件给自己的母亲来送出礼物,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很快就掌握了各种对象的使用方法。
(二)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有层次,要注意渗透方法
活动设计要有层次,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学习“在PowerPoint制作秋游相册”一课时,我们的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了基本任务与选做任务。基本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在文件中插入多张幻灯片,在首页中起上标题,在后面的页面中放入秋游的照片;选做任务是:让学生试着做上些效果。学生制作出了很多具有个性的作品。例如,有位学生将照片经过了处理放上去,有圆形的等不同形状的,其中还配上了欢快的音乐,作品非常有创意。
(三)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也就是说要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国外将这种整合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例如,在教“上网收集信息”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苏州园林”课文引入,设计的活动是:“依照书上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从网上收集信息,然后利用Word组合成一篇图文并茂的介绍性的文稿来一下介绍著名的苏州园林,也可以介绍一处名胜古迹。”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
四、活动设计要兴趣引路,寓教于乐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一节课开始时的导语是很关键的。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充分发挥导语的激趣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作为计算机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求新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以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如发问式:你能自己组装一台电脑吗?你能把你对家乡的印象“放入”计算机里吗?你能用计算机制作一份礼物给你的母亲送上一份惊喜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去的新课的讲授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另外,还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语言,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自我介绍、用Flash制作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上课一开始,就应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适当运用游戏小软件,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单调的练习易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我们在活动设计中适当地采用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吃苹果这种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忘情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而教师如果让学生背诵、死记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键盘功能等,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所以正确引导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但电脑游戏软件的选择必须要强调趣味性、益智性和学习的功能,同时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
(三)课外活动中设计活动组织各类竞赛,发展学习兴趣
如我们去年课外活动中设计了一个正反方的辩论活动,一组是电脑的好处,一组是电脑的坏处,让学生通过收集材料,组织成电子作品表现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画图与电子刊物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答辩,效果良好。这学期我们正在组织开展机器人的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本来不喜欢程序的同学慢慢的对程序也充满了兴趣。学生参加了汉字输入、电脑绘画、电子报刊、机器人等比赛,成绩突出。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优秀电子报刊展示”、“网页制作比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也可把学生的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示,一段时间后,组织评比、总结、反馈,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了一个追赶的目标,是一种鞭策。
五、活动中要求全方位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我们的活动设计中做到精讲多练,并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寻求别人的帮助。还可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通常我们的活动中分成不同的小组大家协作完成任务。如在“小报制作”时,要让一个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小报是不现实的。因此,Word开始时我就布置学生可以四人小组方式组成协作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都能按自己的特长来完成作品,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Word学习完后通过网络在Word寻找所缺的材料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成电子小报。如机器人制作中学生们二人一组协调组装调试机器人。这种需要多人互相协调、一起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最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六、活动中及时评价,体验成功
教学中及时点评,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每个活动后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作品展示时,即使是一个不理想的作品,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点评时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我们组内教师通过二年的时间在不断教学实践中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活动,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还学会制作了许多生活中实用的作品,给家人、朋友带来了快乐,拓宽了知识面,并获得了许多各类比赛的奖项,效果好。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11
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根据《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应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这是本学科的基本教学要求,也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
具体讲也就是:
1、计算机基础常识和简单操作;
2、操作系统简单操作与使用;
3、汉字输入及文字处理。学生具备了这个基础,就能获得计算机学科方面良好的主体结构,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但在教学实践中,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去帮助学生达到目的,现将本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总结如下:
(一)以“玩”促学
小学生对“玩”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选好入切点,让他们在“玩”中接触电脑,感知电脑,即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这样就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教学寓教于乐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指法》这节课中,一开始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是非常枯燥的,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不用说要求他们背诵键盘上的26个字母键。所以,在通过“CAI”软件游戏进行教学中,学生们一边击键一边念字母,这样可以使学生兴致盎然,个个跃跃欲试。从而,学生在玩“CAI”软件游戏中学到练习指法的要点。
(二)以“练”促学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效的练习,不仅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许多电脑知识是在反复、大量的使用练习中才能熟悉、体会、掌握的。如在学习汉字输入时,设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输入自己写的一段话,这样比输入书本上的一段话兴趣更浓,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输入”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实际应用汉字输入法及灵活处理实践中的细节问题,使学生在乐学、趣学中提高操作技能。
(三)以“帮”促学
所教的三年级学生在接受、理解一种新事物中总存在个体的差异,新的知识、概念,有些学生一下子就能掌握了,而有的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耐心启发和引导,那就需要“一对一”的指导,充分发挥“小老师”的骨干作用。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们思考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完成它。这样学生们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相互协调。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总之,要做好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应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为有趣生动。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12
如果说上学期对我校推行的PST课堂模式,我在理解上还是一知半解的话,那么经过本学期这两天的培训,使我对PST课堂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现在我可以自信地针对PST课堂说我们已准备好了,针对PST课堂今后将努力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堂教学
备课。“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备课室教学的开始。在备课过程中打破常规的备课方式,既要写教案又要写学案,也就是常说的备课也要备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就需要研读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教学方法,而备学案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课后反思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如果你花的时间认真写教学反思,那你很有可能成为一名教学学者”,这句话对我感触很大,对于教师而言,课后及时反思,并加以改正,是教学不断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杜郎口的老师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们却从来没有去重视它。在教学后,应该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认真反思改正,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
三.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及素质
现在处于信息时代,知识不断地发展完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学识来引导,看到杜郎口的老师在演讲台上滔滔不绝,讲的头头是道,如果换上我们站在演讲台上,面对这么多老师,将会是怎样的一番局面。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觉到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尽快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我会用我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13
本学期在学校计划的安排下,结合我校计算机的硬件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3、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学期末,我对各室的电脑等相关设备进行核查、登记,并做好责任人的签字工作。
三、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走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外,我们还担负着许多其它的任务。学校其它学科公开课的课件制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考点总结[最终版]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考点总结
1、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国际趋势:1)各国政府在其新出台的法规中都明确提出了大力开展信息教育的条款,并制定了相应教育发展计划。2)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到学科教学中。3)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改善
2、这些国际趋势对我国的启示:1)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化。2)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观。
3、课程理念的发展:从计算机文化论到信息文化论
4、高中信息技术新的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为: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3)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5、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景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层面。高中课程结构上,课标中规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具体包括必修部分:信息技术基础。选修部分: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
6、信息素养的定义: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它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从根本意义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进行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进行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去寻找信息,并如何去利用信息,他们能为终生学习做好准备,因为他们总能找到为作出决策所需的信息。
7、信息素养的界说:1)从教育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为在信息处理能力;2)从心理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该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3)从社会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为在信息交流;4)从文化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
8、信息素养解析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要与课程改革精神与课程标准的目标相呼应,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要方便教师理解和操作;
三、信息素养解析不针对具体点的教学内容,避免描述上的僵化,保证信息素养的普通性。
四、分解出的信息素养各个部分应具有相同独立的核心成分,具有与其他各部分不同的特征和价值。五,为使本解析对各个学段都可以使用,各条目只作绝对描述,不分等级层次。
六、嘻嘻素养是一个丰富的体系,包括多个方面和条目,他们本身都体现了不同的能力水平,也体现了人的智能的多元性。
七、信息素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各个部分都存在功能和水平上的分野,但同时又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对它的解剖是理论认识的需要,也是方便指导实践的需要。
9、信息素养的六个组成部分: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和符号。评价调控包括:要素评价、过程评价、个性化评价、调整控制。人际互动:表达交流合作。
10、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突出表现在两个维度的比较之中,纵向上市信息技术课程与以往计算机课程的比较,横向上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比较。第一,与计算机课程相比较,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由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转变为信息素养的培养,而计算机课程的目标——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一个方面,而且是较为基础的一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对计算机课程目标继承、超越并合理扬弃的结果。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要比计算机课程宽泛的多。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与计算机课程都不尽相同。第二,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比较。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比较,信息技术课程有以下特点:1)基础性。一方面,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应用乃至 1
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2)发展性。1,信息技术课程新,许多问题尚在探索之中;2,信息技术课程课程不断变化与发展。3)实践性;1,信息技术课程操作与知识并重;2,信息技术课程过程与结果并重。
11、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转变为信息素养的培养。
12、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具体建设可以使用双主体理论和“工作”主线思想作为其指导依据。
13、信息技术教育实际上成为两个部分的复合物,一个是大众文化取向的部分,一个是技术取向的部分。
14、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分类:史实、知识点、技术思想、知识体系结构组织、课案。
15、课案类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所熟悉的说课、教案或课例等,这部分内容设计的关键之一是要关注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另一部分是知识点呈现方法中与教学方法、环节相关的部分,即具体内容或者局部教学环节的处理办法。
16、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1)教学目标:在多元化和全面性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教学对象: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向;3)师生关系:建构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4)教学方法:以教学需要为中心;5)教学过程:贴近生活、探究学习和因材施教
17、信息技术教学原则:1)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2)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原则;3)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相整合原则;4)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原则
18、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与教的理论转换对教学系统要素(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规划的系统化过程。
19、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是指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20、讲授法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
21、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问题和内容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或辩论等,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以求明辨是非、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认识能力。讨论法的形式有:小组讨论、全班大讨论、辩论式讨论等。
22、讨论法的优缺点。优点:1)讨论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有助于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2)讨论有助于思想的转变。3)讨论有助于学生发展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缺点:讨论法也有局限性,比如讨论容易偏离主题;讨论易于流于形式,有些讨论表面看似热闹,但是并没有实际内容。在开展讨论法教学的同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的作用和应有地位,应协调配合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23、任务驱动中教学中的任务大致分为封闭型的和开放型的。
24、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指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5、基于问题的学习的优缺点: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合作交流。2)与学生的实践能力相结合。3)促进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4)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但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同样具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二是难于形成合适的问题。三是应用难度比较大。
26、Webquest学案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引言;2)任务;3)过程;4)资源;5)评价;6)总结
27、范例教学法就是以典型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
28、论述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应该是多方面的;其次、信息技术教师
素养是动态发展的。可将信息教师素养可分为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基本素养包括: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人格素养:1)厚德;2)理智;3)慈爱;4)上进。
二、信息技术教师的智慧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逻辑——数学推理能力;3)人际交往能力;4)自我意识能力。专业素养包括:
一、教育理论素养:1)多元智能理论与信息技术教育观;2)后现代主义课程观;3)建构主义教学观。
二、信息素养:首先应具备较为充分的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其次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再次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求新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开创新生活。
三、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包括:1)建立自然和心理环境的能力;2)教育信息处理能力;3)教育传导能力;4)教学模式方法与选择能力;5)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管理是教学的前提;其次,教师能够提出恰当的教学管理方法并予以实施。
四、研究创新能力:1)增强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2)恰当选用研究方法,科学解决问题;3)科学分析与处理资料,有效表达研究成果。
29、论述多元智能理论对信息技术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会在某种文化情境下被激发,去解决问题或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产品。这一理论为我们带来了新型的人才观。即我们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IQ,而是应该重视其MI和某些特殊的才能,运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上,可以改变教师对教学和学生成就的信念,教师会用心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专长,重视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多元成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多元智能理论是信息技术教师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可以灵活运用的理论依据,从而丰富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改变了传统各学科之间长期处于隔阂的状态,以及由于学科之间等级关系造成德对某些“主要的”智能的偏爱所导致的学生其他方面智能未能得到相应发展的现象,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发展其多方面的智能。30、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
31、随机进入式教学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32、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
33、课堂纪律差,怎么办,实验课堂中学生玩游戏、qq聊天、上网闲逛等情况如何处理?答:课堂纪律差,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扭转局面:1)吸引注意;2)制造竞争;3)促进学生自治;4)整合其他学科内容;5)利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弥补内容枯燥造成的纪律问题。实验课学生玩游戏聊天,应采取:第一,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第二,顺势调整,正确引导;第三,深层激发,提倡创造,例如和学生订立契约,若学生在学习时间玩游戏等做与学习活动不相干的事情的话,就要受到如增加其课堂任务等处罚;还如有的老师利用对媒体教学系统的学生屏幕检查功能和消息功能,给没有认真学习的学生消息提醒,都是一些比较好的方法。
34、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原则:1)评价功能立体化;2)评价标准多维化;3)评价主体多元化;4)评价方法多样化;5)评价内容全面化;6)评价结果的多维归因
35、表现性评价:是指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来表现出他们的理解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的评价。
36、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与功能:
一、作为课程内容,实现learning about IT之目的;
二、作为课程实施的中介,实现learning through IT之目的;
三、作为拓展课程资源,实现learning with IT之目的;
四、作为建构信息环境的一部分,实现了learning in IT之目的。
37、信息技术课程为主体进行课程整合的若干建议:1)在课程目标上,要实现信息素养与其他课程文化素养的协调发展;2)在课程内容上,要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要素和社会文化的联系与整合;3)在课程资源上:要整合各类教学资料、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设备和教学场所,丰富学生学习的养料。4)在教学环境上:要整合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环境,营造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氛围。5)在师生角色上:要厘清角色、融洽关系、重新建构、有机整合;6)在教学评价上: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评价的过程性、整体性和多元性。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总结
果布戛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训工作工作总结
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安排在2010年3月1日至6月25日完成,培训工作特作如下总结。
一、搭建理论平台,作好培训准备
1、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育理论学习,使教师们真正认识此次培训的重要性,为培训的顺利开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2、完善学校硬件及软件环境,为培训工作创造物质条件。
学校现在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教室,为教师开展课程整合培训提供了保障。
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和提高信息素养,是搞好培训的关键
1、提高教师的思想和理论素质。
思想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代化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用到教学领域,对教育教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唯有积极提高自身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能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在自学中,我们的培训方式。(1)全员性:要求全校教师必须参加自学。(2)全程性:在培训中,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应用于教育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3)校本性:在培训中,利用学校购买的实用教学资料,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办法,按步骤、分层次地组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集中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4)发展性: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使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工作进入了更高层次。
三、探讨崭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所有教师都能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也正是利用网络中形象生动的众多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教师从课堂中心退居为辅导者,为学生广泛地收集学习资料,做好学生学习的后盾。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的成果
1、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教师利用多媒体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图象给予学生鲜明的表象,使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进入活动状态,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
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这种欲望一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角色就从“权威”角色向“伙伴”角色转化,变“讲师”为“导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也就特别理想。
2、教师教学行为变得新颖而多样
利用整合课,能大大丰富教师获取的信息,网络资源经过教师的收集、分析、处理,可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获取本学科、本次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增强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使得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可以集众人的智慧和长处为我所用,从而大大提高备课、研究的效率,促进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随着课程整合不断深入为教师创造了更多校内外交流互学的机会,通过教学观摩、课件制作展示、个案剖析、论文交流等形式,我们发现教师.运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进行教育信息的收集、处理、检索、统计和分析等处理,大大提高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效率。
4、各学科教师共同成长
通过此次培训,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不断提高,一批业务精干、科研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师脱颖而出。
果布戛中学教务处
2010年6月25日
果布戛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9-2010学第二学期)
培 训 工 总 结
果布戛中学教务处
2010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