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加工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机械加工技术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组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改革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制定本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假如把学校比作工厂,那么毕业生就是学校生产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合格与否由用户检验,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厂企业,录用中职毕业生后希望他们的成长周期尽量缩短,以提高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学生能否适应这种要求,能否尽快地熟悉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与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直接相关。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的困境,必须结合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为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和岗位(群),突显学生能力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根据教学现状我们觉得开展“一体化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需要,是发挥中职学校课程资源优势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在机械加工专业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课题,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发生根本改变,实现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目标任务。
所谓“一体化”教学法,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法是复合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应结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巡回指导法,提问法及多媒体演示教学方法等。
“一体化”教学法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二是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注重感知、操作,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学习阶段 只有学习,才能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育人理念,专业组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和各类专业进修。
1、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组织专家来校作有关讲座和报告。
2、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到网上收集课题和课件,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以自学为主。
3、进行校内、外交流探讨活动。教师与教师之间,专业组与专业组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相互探讨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4、进行各项专业技能学习
加强教师技能学习可利用校园网资源进行组内学习,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到相关学校进行取经学习,还可到国外进行培训等。
二、准备、试点、探索阶段
1、专业负责人要做好本专业教学指导和支持服务的整体方案。
2、相关人员要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建设好实训场所。
3、教研组长要做好本课程教学指导整体方案,编制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辅导资料等,编制课程教学实施细则(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4、做好课程教学活动安排(师资培训 教研活动),做好本课程资源建设(教材、教参、课件等)。任课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授课。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试题库,6、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任课教师要既能上理论又能实践操作,要求人人都能成为“双师型”教师。
在作好上述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试点探索。
三、“一体化”教学法实施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认为要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首先建立一体化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然后是培养“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我校在推进一体化教学方面的具体做法是:
1、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牵扯面很广,决不是几个人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将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一方面,一体化教学的阻力主要来自教师长期以来养成的教学习惯。另外,学生本身对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十分关键的。为此,在教师层面,我校首先展开一体化教学的座谈会、研讨会。充分认识到职校教学要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没有活力。改革怎么改?一体化教学是方向。通过研讨,教师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把一体化教学提高到关系学校和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对待。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理念,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层面,在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通过就业形式教育,企业信息反馈,历届毕业生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明白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而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2、创建适合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使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先进教学理念,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校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综合实训场所,把车工、数控、钳工、焊工均建设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
3、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我校采取理论教师下工厂企业工作,实习教师学校采取优化师资配置,将部分专业课理论教师充实到实习教学中去,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让教师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同时也提高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把教师分成多个子模块组,要求教师首先做到模块式“一体化”。合理安排模块教师的搭配。原则上是师傅型教师+理论教师或业务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另外,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技能。随着进一步深入推进一体化教学,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还在加大。
4、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
过去,职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我校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决定从根本上扭转理论与实习脱节的现象,开展一体化教学。制定适合本校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定位,编写适合职业中学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
5、实施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一体化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单靠先进的设备和教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学校非常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形成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推进一体化教学。具体的措施有:
(1)推行项目教学
聘请专家到我校进行项目教学指导,对专业教师开展项目教学培训,促使老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2)利用案例教学
要求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等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法,强调呈现案例时的注意问题而呈现案例;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指导学生写好案例报告;教师设计评价表册与测试题目等步骤进行分析论证,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案例教学法在全校各专业得到广泛使用。
(3)扎实开展场景教学
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专业技能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岗位实际运用能力。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场景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运用好模拟教学
利用仿真软件为专业课程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训学习环境,采用模拟教学,让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学习实训,进行多次训练设计过关后,才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敬业精神。
(5)实施岗位教学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岗位教学,按照工位定岗定员,按照企业上班进行“三班倒”,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适应岗位、选择岗位,从而为提高“一专多能”的学习兴趣,抓住就业机会。
学校将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制定各专业培养计划和培训计划,实行“订单”培养;加强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实训校本教材;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利用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检验学生掌握技能的能力,企业用人情况检验学生职业能力,从而围绕市场需求办学,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培养一大批综合素质好、实践动手能力强,就业有优势的毕业生。
四、总结改进阶段
1、加强硬件环境建设。硬件环境要和谐,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教室。专业教室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氛围,专业教室内分为实训教学区和教学研讨区两部分。实训教学区提供学生操作演练的实训设备,设备要与实际生产保持同步,或有一定的超前性;教学研讨区是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学生讨论的场所,并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2、建立以“技能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毕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确立以“专业基础课”为依托,培养本专业的技能型人才。专业组要制订各专业课程的基本技能达标要求。教学文件要匹配为提高一体化教学效果,学校要制定一套适合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建立相应的技能等级和考核制度。
3、实现“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为培养学生广泛的专业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的择业面和社会适应能力,任选课打破专业限制,学生自由参加选择,实行“学分制”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尝试实行弹性学制。
4、加快教师教学模式的改进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进行听评课、说课比赛并进行一体化教研研讨活动完善教学模式。选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实习,增加动手能力,到企业、学校参观学习,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思路,为今后的进一步改革打下基础。
5、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担任一体化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在职进修,特别是针对性较强的专题进修,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目标努力。
总之来说“一体化”教学适合于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实现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第二篇: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宝地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研组
宝地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一、本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自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出符合21世纪发展新需要的、具备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会用、能用、管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即会用:从人才自身的角度出发,应具有必备的知识和和教育部制订的有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律和人才市场规律,以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改革中重点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较强的能力;能用: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出发,能为企业所用;管用:从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出发,能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价值)。
二、本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1、改革教育观念。改革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建立21世纪需要的、符合中职教育规律的、科学的、先进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计划体制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转变,由重学科体系教育向突出能力培养的观念转变。
2、改革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途径。改革现行脱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主动适应机加工行业需要,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体现高职教育基本特征,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要深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利用我专业的技术优势,走学产研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之路,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同步或交替训练,真正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三、改革任务和内容
1、改革教学内容。改革现行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和陈旧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重组和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重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2、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过去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学为主、老师辅导、多媒体课件教学、实践教学以及“主题式”、“任务式”教学等灵活多样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现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探索建立有利于培养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
3、改革教材建设模式。改革过去那种建设周期长,品种单一,不能很好适应形势发展及地区特点的教材模式,建立既有全国规划教材,又有适合本地区特色教材和自行开发的各种培训教材、讲义,具有规范、灵活、多样,符合中职教育要求的教材建设模式。
4、改革考核、评估体系。改革以知识继承为主的、只注重书本理论内容、单一的课堂考核体系,建立新的、开放式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既考理论,又考实践,探索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的考核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特别要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引入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
四、具体实施措施
(一)、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模式与考核体系。
1、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实施
1)、改革课程设置,实现课程内容重组。为了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需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体系的“三段模式”,调整课程设置,对课程内容实现整合与重组。
2)、改革教学方法,实施“互动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自主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课前应围绕课程教学大纲与要求,精选教材,编写教案,收集有针对性的案例,选择课程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建立反映知识点、能力点的问题群。
3)、积极开展现场教学。机加工专业课大多数直接联系各种机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安装调试、故障诊断及维修,这些课按传统的教学形式,用传统教学手段,达不真实直观的效果,教师讲不清,学生犯迷糊。在本次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把课程的部分内容教学移到机器现场,实施现场教学。
4)、实施多媒体教学,扩大课堂信息量。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较复杂的图形特别多,教师若按传统方式,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则既不能
仿真,又无法扩大信息量。由于图形板书浪费不少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效率较低。本次教改实施要求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原理等),先后都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压缩理论教学时间,用于实践教学,或者学生自我发展,使培养的学生更具有本专业特色。
2、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施
1)、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和质量。重视实践教学,构建和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建立与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不完全依赖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和质量,并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制度引入实践教学环节。
2)、改毕业设计为“专业实践”和“毕业顶岗实习”。
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要强调教学的内容和素材尽可能来自生产一线,创造工程实践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二要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针对当前人才市场需求,就业方向,企业对毕业生具体能力要求,进行“专业工程实践”和“毕业顶岗实训”,同时将部分学习内容分解提前到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中去,从而取代了传统的“毕业设计”。
3、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与实施
1)、理论教学的考核:建立以综合测试、答辩、口试与笔试等方式相结合的新型考试模式,减少传统闭卷考试的比重,使考试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加符合改革后的教学新要求。逐步建立“免修”制度,编制主干课程“考试大纲”,学生可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学习方式,通过考试即可获得免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以考助学”的目的。同时又能满足不同层次生源学生的学习要求,使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选修相关的课程或参与学院和系里的学产研工程实践。
2)、实践教学的考核:
分为操作技能考核与项目设计、项目制作评判式考核两种。操作技能考核:要求学生通过本院自行设定的各种技能考核项目。或者通过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考核。
(二)、坚持学、产、研相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紧密联系生产企业,建好校外实训基地。
走校企合作、学产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形成学产研结合的有效培养机制。让学生参与教师承接的对外合作项目或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工作,如:课题开发、外协加工、数控化改造、技术培训等。建立校内校外互补的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跟班进行加工生产实习,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完备、稳定的实训场所和生产一线的实践课题。
2012年4月
第三篇:机械加工专业自荐信
机械加工专业自荐信范文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中专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于福建铁路机电学校(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铁路分部),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的推荐自己。
21世纪呼唤综合性的人才,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很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学习成绩良好。我热爱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在校期间,学习了机械制图、CAD制图、机械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钳工工艺学、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设备概论、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维修电工、电器及pLC空制技术等等丰富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在课余学习了计算机知识,能熟练使用网络,快速的在网上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并且在学校电子阅览室担任网管员。于05年担任校学生会劳动部部长,在班内也是以自荐的形式一直担任团支部书记一职,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工作能里及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敬业。我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脚踏实地努力的办好每一件事。
在日常工作中,我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我追求“三明”(聪明、高明、开明)、“四人”(人格成熟、人性善良、人文深度、人情练达)的崇高境界,以智、仁、勇、精来严格要求自己,我为人诚实正直,能与人融洽相处,共同进步。我 兴趣广泛,参加各种活动如打篮球、打乒乓球等,让我认识了不同性格的朋友,更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养成的严谨塌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自己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为贵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2005年校五四表彰我获得了《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优秀团干》荣誉表彰,2006年校五四表彰获得了《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优秀团员》荣誉表彰、获得了校《三等奖学金》获得了校学生会《劳动部部长聘书》。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惧怀逸兴思斗志,欲上青天揽日月”
期待您的反馈!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0*年*月**日
第四篇: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职业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借鉴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引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建立以专业培养目标为职业定位,参照对应的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进行职业分析,结合专业岗位群的特点,以职业活动为中心,以职业技能为主,以职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和组织教学。
一、指导思想
1、以能力为本位,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以就业为导向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方案。
3、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结合专业要求,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实现专业教学内容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4、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根据区域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适应专业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探索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建立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具体内容 1.学习多种教学模式,博采众长,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模式的种类(1)发现模式
按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的教学理论,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性,不少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经常在一些思维价值较高的课例上,运用发现模式进行教学,基本程序是:
创设情境——分析研究——猜测归纳——验证反思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研究问题的方法,但是相对来说教学进度较慢,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种教学模式整体或部分地在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2)自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各地创造了多种自学模式,它的基本程序是:
布置提纲——自学教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自评反馈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对语言的阅读、理解、交流、运用能力。对于阅读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自学模式十分有利。
(3)掌握模式:
按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的教学理论,注重反馈和评价作用.当前,不少地区使用的目标教学模式属于此类,基本程序是:
目标定向——实施教学——形成性检测——反馈矫正——平等性检测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目标和评价,注重把教学过程分解,有利于加强基础,防止分化,在师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适应性更强。
2、综合、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立足整体,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模式来说也是这样,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应当有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过程。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本身就是创新和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熟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吸收其它教学模式的优势,开拓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手、脑并用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学生关键能力的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建立课程模块化、项目化是课程体系,学生通过模块课程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他们形成相关技术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相对完整的工作项目,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终促成由动作技能、实践性思考、态度、价值观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技术实践能力的形成。
1.设计好项目教学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或具体项目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学与做融为一体。
2.利用好案例教学 要求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等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法,强调呈现案例时的注意问题而呈现案例;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指导学生写好案例报告;教师设计评价表册与测试题目等5个步骤进行分析论证,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案例教学法在全校各专业得到广泛使用。
3.扎实开展场景教学
有计划的组织旅游与酒店服务专业学生赴景区、酒店的工作场景进行专业技能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岗位实际运用能力。供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场景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运用好模拟教学
利用仿真软件能为工科类专业课程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训学习环境,采用模拟教学,让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学习实训,进行多次训练设计过关后,才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敬业精神。
5.实施岗位教学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岗位教学,按照企业工位定岗定员,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适应岗位、选择岗位,从而为提高“一专多能”的学习兴趣,抓住就业机会。
四、阶段性成果
(一)形成针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二)以项目化、模块化为结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三)开发了针对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和讲义。
(四)根据教材编写课件,制作教学录像,整理实验手册
(五)组织学生用业余时间实训参与机房管理和维护。
(六)联合大同鼓楼电器城、大同爱尔传媒广告公司等一批优秀的公司,为学生岗位化的实践基地。
第五篇: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行业从事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维修与检查;另一类是汽车服务与营销。这两类工作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因此,在培养汽修专业人才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关键能力。不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对教学模式做了很多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专业教学中。笔者将这些研究成果加以整理,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并结合新的职教理论,总结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并就该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本文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行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六点措施,针对当前中职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可行办法。
一、建立实际工作情景的教学场所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基于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教学场所也应由传统的课室向具有鲜明工作特色的实训车间或一体化教学场所转移。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场室是以汽车各系统或零部件为实体的学科实训场室,这些设备主要满足了学生对汽车各系统或具体零部件的结构认识、原理理解、拆装检修技能训练,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故障分析能力、故障排除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与技能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建立起符合汽车
维修实际情景的教学场所,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特色的实训场室,以培养学生的各项动手能力。
二、实施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模式 汽车维修的工作过程是发现故障,判断故障性质,制定维修方案,实施维修方案,检验维修效果,以及对维修过程进行反思的系列活动。它要求维修人员能在行动过程中构建出一套自身独有的工作知识体系。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是以汽车系统结构认识、汽车系统原理理解、汽车部件拆装检修、汽车故障排除思维训练为主的平行学科知识储备教学,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无法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职业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实际工作任务设置汽车故障排除的教学项目,通过真实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协助学生排除汽车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关键的操作技能、维修技巧及关键知识予以指导,学生则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行动知识体系,从而获得关键能力。
三、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绝大部分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采用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由于部分教师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致使在一体化课室里仍出现“先理论传授再进 2
行实践”或者“先实践再开展知识教学”的现象。这样做表面上看似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实则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应在汽修专业的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并结合使用项目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法都是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教会学生掌握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以及评估学习效果和构建理论与技能的方法。同时,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较好选择,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编写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材料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授课是教授书本上的显性知识,以学生储备知识的多少为评价标准。而职业教育的特性要求,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注重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能否按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编排教学材料,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材料应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特征,将传统的学科知识按照工作过程的行动知识体系进行编排,在编排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避免编写出的教学材料只是工作过程的顺序而已。
五、帮助学生适应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方法 3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课程教学,课堂的中心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景也是模糊地存在。这一教学模式,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文化基础薄弱的职校生,势必行不通。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但这种基于实践工作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一直接受掌握的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学生在初期接受时会产生不适应,甚至不明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仍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指令,不会对学习过程作出积极主动地响应,这将导致学生在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后产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知识的获取量还不如传统教学的多”的看法。基于此类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使其能够较好地适应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六、建立评价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我国基础教育考试大多采用的是结果评价体系,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知识的储备情况,这种评价方式的确能一定程度地激励学生,但其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应有以下的突破:首先,将由教师主导的单一评价转变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三维立体的评价模式,其中应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做的努力作为评价的重点;其次,改变学习结果评价模式而转向专注学习过程的
评价模式,重点评价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识、习惯、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最后,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转向对其工作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为完成各工作项目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科学、行动是否规范、计划是否周详等。值得注意的是,职校生对于这种新的以工作过程为主的评价体系仍然很陌生,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以便其更快地适应新的评价方式
简而言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优势教学模式,它打破了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关键能力起到了显著作用,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由知识储备向提升工作技能的大转变。
山西省长治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王 瑞 洋 2010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