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创意写作教学培训体悟

时间:2019-05-13 03:4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创意写作教学培训体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创意写作教学培训体悟》。

第一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创意写作教学培训体悟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创意写作教学“种子教师”培训会体悟

昨日听了吴小军校长《阅读经典书籍,书写精彩人生》的报告会,我深受触动。吴校长要主持副校长的行政管理工作,竟然还担任着班主任,兼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初一给我的感觉:时间怎么忙得来,能够抓得来学生成绩和学校校园生活琐碎吗?这也是大多其他听课老师想要询问的。

时间是固定的,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吴小军老师是怎样把学生培养的那么优秀呢?我也是带着好奇心听吴老师娓娓道来。吴老师谈到语文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和写作。学会阅读要多读,学会日常阅读;学会写作要多写,学会日常写作。吴老师引用了一个案例:1997年,吉林市丰满区教育局决定全区小学毕业班来一次统考,这一考不要紧,考出了个令人注目又令人吃惊的问题——全区3000多名毕业生,语文前17名的学生都是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的,而且,班里的其他学生排名也很靠前!杨巧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她平时几乎没有上过什么公开课!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人,怎么能教出语文成绩这么优秀的学生?匪夷所思!省教研室派人去调研,杨巧云老师说:六年来,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的读课外书;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六年来,她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作文,使学生养成了读写的习惯,这是最大的彩!吴老师说语文学习,不要让学生重复无聊的语文学习,生字词语学校里掌握,多给学生单独写日记,写作时间,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候,尽量不要给学生们改得太多。吴老师还引用了莫言先生谈女儿的一个故事“我读过我女儿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作文,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倒是她遵照她的中学老师的嘱咐写的那些对她的考试毫无用处的随笔和日记,才多少显示出了一些文学的才华与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真实感情。”吴老师告诉我们,学生写作,不要刻意去把句子结构定得板板整整,主谓宾定状补,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吴老师谈自身的教学经历,也使我学到了很多,阅读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参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一道一道训练题做出来的,关键是兴趣的形成和习惯的培养。哪种不懂笔墨不读书的所谓经验,哪种所谓批注式的阅读方法,也都不是普遍真理。

2018.4.26

第二篇:核心素养培训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活动培训心得体会

李家庄小学 赵鹏程

本次培训是由小店区李家庄小学的校长郑龙生和教导主任吴晓艳为全校老师进行的培训。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有科学性,富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出了现代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教师应在教育实践中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教师再也不是仅仅传授知识了,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在全体学生面前,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每节课都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虽然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是通过学习,我还是觉得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好的教学方法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争取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我们的传统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第三篇: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

1、概念: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

2、内容: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简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

3、语文素养和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区别: 语文素养泛指一切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包容性大,外延广。

4、关系: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居于首位,它和其它层面是各自独立、相互依存。

具体解释

1、语言建构与运用: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起来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态度。

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历程

语文课程目标:

早期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简称“双基”)

之后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称:“三维目标”)

现在是: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简称:“四维目标”)

第四篇: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

摘 要:21世纪的孩子是聪明能干的,他们不缺物质,却缺精神——人文素养的匮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目标的要求。我们应“以人为本”,从小学抓起。本文以反思《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剖析教材、发掘人文素养的因素,课堂讲究艺术实施人文教育,从课堂中来,到生活中去,以达到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素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上学期,我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深深体会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目标的要求。21世纪的孩子是聪明能干的,他们不缺物质,却缺人文素养。这成为语文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语文学科教育,既教书,又育人。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新课标》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可见,“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语文的第一个特点。

人文素养是一个广义的说法,其内涵十分丰富。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之后,语文知识内化在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修养,如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语文教学的存在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匮乏,具体表现在目光短浅、自私自利、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等。可是,平白的说教,学生是听不进去的,不如以教材中的人物事件为切入口。我们的语文教材汇聚了古今中外优秀篇章,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大千世界,有血有肉的社会人生。所以我们应该在语文教材中发掘一切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因素来有目的地进行教育。

反思我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注意利用文章中的徐霞客这个至今仍有影响力的人物事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下面谈谈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学方法上贯彻人文精神,教学评价倾注人文关怀。以期达到《新课标》中“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要求。

一、剖析教材,发掘人文素养的因素

教材中很多课文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感染人,渗透到读者的心灵,使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里面负载的人类文明的成果,显示出了丰富的情感及深邃的思想,有其鲜明的人文色彩。深入挖掘文本中蕴涵的人文美,对学生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会有较大的启发,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精神成长将有重要的作用。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总写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写成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第二自然段讲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考察祖国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间历尽艰辛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第三至五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写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第六自然段总结了徐霞客一生游历的价值,高度评价了他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课文内容真实,结构清晰,文辞优美,插图形象,感召力强。这篇文章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徐霞客淡泊名利,潜心学习,大胆怀疑,锲而不舍,游历探险的科学研究精神和献身考察事业的精神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的学生追求物质享受,怕苦怕累,不爱动脑筋,徐霞客身上的这些精神正是学生所缺乏的,需要学习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和感召学生向徐霞客学习。备课时我预设教学的亮点:

1、运用动画、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徐霞客“奇志、奇举、奇书”梳理,明白徐霞客是位奇人。

3、通过朗读指导,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二、课堂讲究艺术

实施人文教育

新课程的改革凸显了人文主义精神,注重生活体验,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情唤情,意图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美好情感,从而熏陶学生性情,“润物无声”地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朱绍禹先生说过,“教材可能是一个人一生中接触的最重要的读物,它的力量可能影响着受教育者一生的思想和行动”。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在课堂上实施人文教育,一步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一点“语文味”来。

(一)从兴趣入手,使学生走近徐霞客

1、动画导入。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看动画片了,而且好奇心大,喜欢什么事要知道个究竟。一开始我用动画片引入,在动画片中是介绍徐霞客事迹的后面部分——徐霞客探茶叶洞。一个不畏艰险、求真求实的徐霞客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很快就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了解徐霞客的兴趣。

2、图片展示。出示徐霞客行走路线的地图,让学生知道徐霞客行走路途遥远——理解“走了大半个中国”。再出示徐霞客走过的名山大川的图片:黄山、泰山、长江„„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徐霞客徒步走了三十多年,多么不容易,靠的是多大的毅力与决心。学生为之震撼:多么了不起的徐霞客啊!

(二)品词析句,让学生“潜心会文本”

1、运用不同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如“卓尔不群”,通过徐霞客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文人对比来理解徐霞客确实与众不同,甘愿舍弃追求“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功名,淡泊名利;“九万里”通过化抽象为具体——围绕地球走一圈再加一万里来理解徐霞客走的路途艰辛遥远;“锲而不舍”,在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来理解:同伴舍他而去,身无分文,谁都会停下来回家去,可徐霞客却仍然坚持。

2、交给学生学语文的一些方法,例如:抓总起段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借助插图很轻松地解决了难理解的词语的含义。对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三江五岳,横跨了16个省份这些语句,学生难理解,我出示地图课件,通过对比明朝地图与徐霞客的旅游路线,使得学生对“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了半个中国大陆”。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对徐霞客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通过理解重点的词句,我们就更熟悉徐霞客了,更被他的精神所折服。

3、发散思维,合理想象。如引导学生在探究徐霞客夜以继日历尽千辛万苦一个环节时,引导学生看插图,图上的情景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个小片断啊!激发学生想象,在徐霞客长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中,他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可能失足滚下山,弄得遍体鳞伤;可能找不到野果子,饿得发晕;可能大雨倾盆,浑身湿透而生病。可能误入兽窝,险些成了野兽的美餐。教师在整理总结学生的回答,点拨提升,引导学生体会到,不求功名,立志考察的徐霞客,的确是历尽千辛万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这是一份多么执着的毅力。

(三)感情朗读,走进徐霞客的心灵 通过理解课文,我们知道徐霞客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感情朗读是最能带动学生入情入境。朗读的形式很多的,如开课时的自由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个别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比较充足的读书时间。这篇文章言辞很美,指导朗读方面我做新的尝试。就是往评价朗读方面去想。“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这一类的评价,令我们只见其表,不见其里,而至于“为什么不错”“哪里不错”学生是没有办法得知的。这种简单而笼统的评价模式,对于每一次接下来的朗读者来说是模棱两可的概念,学生无从“发力”,自然也只是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前一个同学的朗读语调、语气、节奏、感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于是,在指导朗读句子“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时,我就用我“只听到一万里”,到“我听到行程有八万里”、“足足九万里”来评价,我看到学生笑了,从他们的笑声后我听到学生的朗读一步步提升了。然后在朗读中我说“感到长风吹来”、“看到云雾飘来”把学生引到文字里面,融入大自然当中。感情朗读中使人体会徐霞客的虽孤单寂寞,但为了追求梦想而乐在其中的豁达情怀。学生反复阅读,逐渐被徐霞客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

(四)资料补充,升华学生的情感。

学生在结合事例谈到徐霞客探寻的两处山洞时,及时补充资料说,徐霞客为了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学生对徐霞客的印象更加深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而后,老师又出示《徐霞客游记》课件,展示徐霞客的伟大成就。补充资料,介绍了“徐霞客旅游节”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更鲜明地体会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三、以点到面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叶老说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每一篇课文不过是一扇扇窗子,好教师经由这扇窗,擦亮学生的双眼,让他们看到窗外更美的风景。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渗透两个方面“人文性”:

1、立下雄心壮志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

2、徐霞客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本书,还有他的精神。与徐霞客对比,你有那些地方要学习的?让学生谈收获,把徐霞客的精神迁移到自己的身上。

在我们的教材中,五壮士的勇于献身、桑娜的勤劳善良、守林人的默默奉献;李白的飘逸浪漫、杜甫的忧国忧民等等都闪耀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芒,都能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长江之歌》《三峡之秋》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只有一个地球》《黄河之水天上来》告诉学生保护环境迫在眉睫。这都是我们教材中人文素材。广泛的积累学习,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有裨益。

四、从课堂中来,到生活中去,内化人文素养

理论要结合实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把在书本上学到别人的精神内化成自己的素养,在日常行为作风上表现出来。

(一)课外延伸活动

学习课文后,我不敢怠慢,马上举行“我和徐霞客比一比”活动。让学生把徐霞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在生活中体现出来。要求学生最少学习一种徐霞客的精神放在学习、生活上来比较,一周后写学习总结,在班会课上把自己的事例展示出来。

(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是为了不教,授给了学生“渔”的本领,就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领悟。教材中课文的数量始终是有限的。如果语文学习只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上,“肚子”还不够“饱”的。新课标要求小学生的阅读量达一百万字。诵读经典诗文、名家名篇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篇章,往往倾注着作者深厚的的感情:或热爱祖国,或感悟人生,或歌功颂德„„应该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人文素养的教育。另外,号时代脉搏,不与时代脱节,值得关注一些紧贴时代的报刊杂志和名人传记,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

(三)生活实践 内化人文素养

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实践生活结合起来,更能折射出人文精神的光辉。教师要精心安排学生的课外活动。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如“学会感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文明之星照我前进”、“敬老爱幼”、“吃苦算什么”等,然后以口语交际、习作、表演等的形式将具体情况汇报交流,及时鼓励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环保,学会吃苦。学生从一个个生活的实践中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自己的责任,也因此在这些活动中得到成长。

另外,厚积薄发,我们也应该重视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个人品德素养方面注重自我学习和提升。有了这个前提,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能够洋溢着人文气息,并能在教学中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而言之,中国文化作品浩瀚如海,是巨大宝库,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源泉,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提高。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课堂联系社会生活,语文的人文教育就会无处不在。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着眼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潜伏学生心底的人文素养闪亮起来,更好的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语文学科真正为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服务,使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进取,从而创造更美好人生,建设更和谐美好的文明社会。-

第五篇:语文核心素养

感悟经典里的语文素养

在当代这样一个电话逐渐代替私人书信、电视日益代替读书看报的社会里,人们慢慢地觉得,阅读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人们对阅读的重要性开始怀疑,尤其对经典阅读的重视程度正在急剧下降,它对平时阅读教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正日益加深着这种危机,当前的阅读教学正潜伏着危机一一人们对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的重视程度正在急剧下降。然而语文高考的阅读内容,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大多是‚速成式‛的‚短平快‛,与经典相去甚远,这更加速了这种危机的到来。旧有的应试教育体系和语文考试模式,‚不考就不教不学‛的功利主义不断滋长和蔓延,更为阅读危机推波助澜,它的直接负面作用就是导致学生少读经典,甚至不读经典。这对语文教育来说,真是致命的一击,对学生真是致命的伤害,其实,阅读危机‛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新课标以语文素养的培养为核心,将语文素养视为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核心理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适应 21 世纪社会发展所需必备素质的人才。而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语文能力包含其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比语文能力要广泛得多。课程标准的制订者认为:‚课程标准中采用‘素养’一词,还有这么两层意思:一是将‘素养’理解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认为基础教育中各个阶段的‘素养目标’是有层次差别的。至于大家为什么不用‘素质’而用‘素养’,可能是因为‘素养’一词,较之‘素质’更具有‘后天的教养效果’的意味。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尤其不能忽视对经典的教学。

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视阅读经典为浪费时间的无用功。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由于它以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方式触及、和表达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以引发人们思考,从而为现状做出改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人难以超越,甚至无法超越。对人类具有永久的魅力,它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在岁月的摔打中历久弥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它永远不会过时。在当今世界上,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不管学习何种母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离不开阅读经典,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学生都概莫能外。一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可以反映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依附于语言文字得以继承和发展。没有传统的文明不成其为文明,没有经典的文化也不成其为文化,经典是文化之母,传统的毁灭就是文明的毁灭。经典的丢失就是文化的丢失。民族文化就蕴涵于民族的语言文字之中,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厚的民族精神的积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是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的;拒绝阅读经典的人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文化底蕴。很难设想,一个对唐诗宋词极少涉猎的人会成为大诗人、大词家。任何一个真正的创造者。他们的共同点是善于在传统经典中吸收充足的养料作为创新的源泉。作家王蒙的话指出:‚从根本上说,母语是进修外语的基础,外语是学好母语精通母语的不可或缺的参照。‛语言文化,内涵非常复杂,大致说来,就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精神文化遗产,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别,即文学和典籍。在语文学科,民族文化主要表现为民族的文字文化和语言文化。

对‚语文素养‛的阐述,对经典的呼吁,广大师生都应该对此拥有足够的重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进一步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标准针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又作出了如下的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个解说中,显然‚能力‛仅仅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形成、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含义,简而言之即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关心学生眼前水平的提高,又要着眼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文学和典籍方面的修养,在吟诵经典书籍中咀嚼中国汉字,在感悟汉字的过程中理解中国的文化。这是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丢掉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自身的悲哀,也是人类文化的损失。同理,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内容在与时俱进,加强时代性,满足社会实际需要(实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其经典性,提高课程的文化含量。

参考文献:

[1][2][3]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 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 纲汇编:语文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59,543,550.

[4]韩雪屏.语文素养的 ‚冰山模型 ‛[J].语文教学通讯 2002(9).【5】倪文锦.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课程教材教法 【6】李易峰.论语文素养及其培养【J】学科教学

【7】魏本亚.高中新课标新在哪里 ?[J].语文建设,2004,(4).

下载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创意写作教学培训体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创意写作教学培训体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范文大全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 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社会必须有相应素养的人才跟进,国民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关系我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代教育界面对的课题。因此,在新一轮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范文合集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 现阶段,我国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主题从“三维目标”逐步转向“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选择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但是语文核心素养一旦形成......

    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核心素养培训总结4篇篇一我认为教师有爱心是师德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责任,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同时思想品质,学识,能力要不断提高。一、教师要热爱学生建立......

    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在本次核心素养培训中,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标准以及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在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我......

    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2018年厦门市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学科核心素养专题 2组罗海燕研究总结 在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进 有幸来到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参加培训,认真研修了各位......

    核心素养培训体会

    努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切为了孩子终身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实施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2016年7月22日—24日,根据学校安排,我们四位教师与校长一起参加......

    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宜君县高级中学 张俊杰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四十八中 蒋婷婷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词,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