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时间:2019-05-13 03:2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第一篇: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题记:杜郎口现在可以说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但心中一直有个疑惑,这把火能烧多长时间?对于语文学科而言,长期存在“火力不足”或者说“动力不足”的问题。以至于有人发出了“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感叹。怀着这着疑惑,更是怀着敬佩之情,我来到了杜郎口中学“淘金”,现场感受到了来自原野清新自然的风,没有酸气,没有迂气,有的只是课堂灵动的鲜活,有的只是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扎实训练,从精彩的互动中我们看到了老师的从容和学生的自信,触摸到了陶醉母语的审美欣喜,也着实感受到了创意和创新之美,而这一切,都是现有体制框架内,在非优质资源的农村薄弱背景下实现的,因而更感觉杜郎口的大语文教学模式具有原生态的真实魅力。因此,想通过“探秘”来试图探寻庐山真面目,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仅仅是一家之言,杜郎口中学的大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中提高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阅读写作效率低下“耗时”局面。杜郎口中学的大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广大普通学校来说,更具现实意义。

一从课堂的教学流程审视,乱而有序,动静结合,打乱了主题预设的常规设计。

如果你键入杜郎口这三个字,百度搜网中就会跳出40000多个相关信息。你到杜郎口中学参观,给人的感觉不象一个学校,而是到了一个风景区。数辆豪华大巴一字排开,每天到这里取经的老师络绎不绝。教室全部是开放的,听任你随意参观,老师转教室听课就像农村赶集一样方便。每个教室都没有讲台,学生座位是点阵式的,最富有特色的四周全部都是黑板。

这一切,只是杜郎口学校的表象。就语文学科而言,其所实行的大语文开放式教育模式才是实质性的精髓,简而概括,就是乱而有序,动静结合。

1、乱而有序,课堂气韵流畅,重点突出。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就是语文学习需要静默和慎独,阅读和写作都强调个性化,如果你走不入作者的心灵深处,你就不会有“感明花溅泪”的感叹,如果你缺少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那么你的文章也肯定是索然无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堂的氛围应该以静为主,让孩子有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而杜郎口这种卖场式环境,孩子能静下心来慎独吗?

在纷乱的课堂中,我一直累索着这个问题。在公开组织的展示课上,学习的是朱自清的《绿》。上课的初始环节,孩子们纷纷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有的写朱先生的生平,有的默写绿的相关片断,有的则把摇头晃脑的把得意之作写到黑板上。小小的黑板上顿时绽放出了朵朵书法之花,底下观摩的老师掌声如潮。学生那一手漂亮的好字,出手不凡。网络的普及正在侵蚀着传统语文基本功的阵地,学生失语失字现象已经成为专家的高度的重视。但没有想到,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书法功夫着实了得。再往下听,更是敬佩。和我们传统意义的公开课模式不一样的是,老师看起来只是个摆设,而学生自始至终活跃着,探索着,争鸣着。有的时候两组意见不一致,还发生了激烈的论争,用刀光剑影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散文以意境见长,《绿》是朱先生婉约景致散文的巅峰之作,不反复诵读怎能领会其精妙的所在。于是躲在暗处的老师终于得以一露风采,但也只是一句话:“请各小组出两名选手,朗诵文中你们最喜欢的段落”,于是乱糟糟的教室立即安静下来,当音乐声响起,学生也仿佛进入了角色,真情的投入了朗诵,虽然普通话还不太标准,但是情感却是真挚的,从中可以看出朗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是到位的,确实也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雅致的景地,都在那富于颤音的诵读里陶醉了。正在陶醉之际,又一组不同的风格的朗诵仿佛把你带入了另一片天地中。那情形就如同进入了桂林的刘三姐对歌台,虽然是同一篇文章,但不同的小组品来却是别有一番滋味。每组学生读完后,马上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点评者的语言亦是标准的鉴赏语言,从修辞、重音、表达、情感等各个方面自由赏析,很有些嚼头。纵观整个语文课,不见了老师卖弄式的表演,没有所谓设计好的精彩环节,而是学生比舞式的亮相,你来南拳,他扫北腿,刀光剑影中,闪烁出的却是智慧的光茫,而学生的人文底韵也就在这亮相中尽显无余了。我约摸算了一下,一堂课45分钟,老师导入语和控制语仅仅用了5次,耗时3分钟。学生自由板示5分钟,自由赏析展和相应点评30多分,而这一课的重点部分也就在赏析中尽收入囊中了。如果不是亲临杜郎口,还真不知道语文课可以这样上。反思我们的语文课,虽然也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老师的主导环节还是课堂的主旋律。通常的评判一堂课是否精彩,主要取决于老师环节设计是否严密,而学生的精彩也只是在于预设环节中的精彩,象这样完全性的让学生放开,还似乎还不多见。

我们对于阅读课的处理分为精读课和泛读课、赏析课三类,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也有着不同性质的要求,但仔细分析起来这些要求,每一篇课文的探究练习的题型设计也都是大同小异,没有质的区别。因而,杜郎口学校在课型设置上也就大胆的放弃原有课型,而统一的改为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这一课型也就是展示课,而展示的内容也就是文本探究的重点。

听杜郎口语文教研组长介绍,他们对现代文阅读课落脚于规范性的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

虽然说现在的语文试题越来呈现出多元化、实践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但就其本质而言,多元化也好、实践化也好、个性化也好都只是具体的题目内容的不同,归根到底离不开规范的阅读和规范的表达这两条主线。同样拿这堂展示课来说,学生虽然说各自发表对文本的看法,但是点评者却都是从规范性的阅读和表达这个环节进行的,展示和点评的结合,恰巧体现了个性化和规范化的相互统一的原则。从这个原则来审视这节课,其本质便从看似繁乱的表相后展现出来,整堂课依然没有背离个性化和规范化相互统一的原则,和传统的语文阅读课相比较,只不过是个性化和规范化两个方面的表达都是由学生来实现罢了。

2、动静结合,课堂节奏变化,富于乐感。钱梦龙先生一直主张诗意的上语文课。我所理解的诗意的语文,不仅仅是浸润文本自身所蕴含的内在美,而且整个课堂也要呈现出一种变幻有度,错落有致的跳跃美。传统语文课都是几个常设的几个环节,而杜郎口中学因为课堂完全让给了学生,因而课堂进程环节不可能预设,在客观上也就具有诗创作形态中灵感突来的形态,老师如果能够顺势而下,那么课也会很容易出彩。看过杜郎口学校的一些语文教学实录,都呈现出一种跳跃之美。学生的动表现在个性展示上,学生的静表现在倾听,动静结合表现在点评环节中,而跳跃则表现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上。笔者在听《幽径悲剧》一课时,当同学们都沉醉于季老那优美的语言时,一位同学谈起了他的感受,他认为季老哭藤和黛玉葬花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富于新意的论点一下子开掘了老师的思路。老师果断结束赏析环节,转而提出:为什么黛玉要葬花?花和藤分别代表了什么?看来学生们对黛玉葬花这段经典的故事情节还是很熟悉的,因而也就转尔探索起花和藤的寓意来。由于黛玉葬花和季老哭藤之间在情感这个环节存在共通之处,学生的整个阅读结构发生质的变化,直接切入主题!越过了作者的叙述,探索起古藤和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上来。当时老师也是灵机一动,又提出了如果把古藤比喻成一个人,那么根据文本的描述,古藤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形象呢?最终经过小组探究,古藤也逐渐幻化为一个清朗古俊富于爱心的君子形象。季老是个重感情的人,这可以从文本强烈的富于情感的字眼中可以感受到,他的这种感受也正是把古藤当作了自己的知己,因而才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一个意外的个性感受,改变了整个课的探究进程,达到了以藤喻人直接效果,很富于新意,摆脱了传统处理流程中沉闷的环节。(沉闷的原因是因为季老的散文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看似平淡的后面蕴藏着对世事的看法,需要反复揣摩,而学生对于这种返朴归真的技法一时领会不了,因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沉闷。)老师迅速捕捉出这个意外的闪现,使整个课堂充满了一种明丽的人情美,课堂也摆脱了沉默环节。2006年8月5日,“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第22界年会”上,杜郎口中学何海燕老师讲的《中秋咏月诗三首》,本来这些相思的诗是很婉约的,但整个课堂却成了热闹的海洋,唱歌的,跳舞的,朗读的……甚至还有一段“卿卿我我” “缠缠绵绵”的情歌表演。本来老师的流程设计是以静为主,但是学生却为之动了感情,一时间那涌动的相思情感如同决堤的大海,因而整个静态的课成了动态的课。本来40分钟的课,一下子延长到60分钟。按音乐界的说法,这叫旋律富于变化,而富于变化的旋律也使课堂充溢着一种诗情美。大悲大喜,大放大收,任何奇迹和意想不到的都可能在课堂出现,这难道不是一种另类的诗意美吗。

二、从课堂的文本解读方式审视,以全程探究和备课相结合为主要方式,替代了问答式个案群体反馈固有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是杜郎口学校教学模式的浓缩式提法,落实到语文课堂上,笔者认为其精髓应该是文本处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研究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始点,在听课时,我们惊奇的发现学生也在使用教参。按常理说,学生是不应该使用教参的,好象学生一使用教参就违背了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很多语文老师在处理教材时也经常碰到这样的困惑,教参面面俱到,条条是道,学生一看教参,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因而对于学生使用教参是大多持一种反对态度的。相比较而言,杜朗口学校这种开放的教材研读模式体现了一种宽容和更高意义上方法启发式原则。余文森教授说过,一个人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强,初中阶段,只需要老师教授50%的知识,另外的50%完全可以凭学生的自学获得。杜郎口学校的预习课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文本研读课,而且这种研读是以全程探究和备课相结合为主要方式进行的,其理论运行基础是建构主义。

随意走进杜郎口学校的语文课堂,你会发现学生的预习本内容和教师的教案有某种相通之处,有目标予设、文本分析和探究练习等内容,而且予习内容用蓝色,而在课堂上的探究结果要用红笔记录下来。这一细节其实是建构主义在细节上的一种表现。语文的阅读是一种泛式阅读,阅读方法的迁移写作能力的提高都不是靠背教参的正确答案来形成的。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这是杜郎口学校基础理念之一。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老师的文本知识优势也可以说是荡然无存,这给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师生同步的情况下,老师必须走出文本,在和学生的共同解疑中捕捉富于个性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常规非同步背景下的教学目标确定有着本质的区别。杜郎口课堂教学目标是师共同备课过程所形成的个案性的目标,具有针对性和随机性,闪现着蕴含丰富教育生成性的智慧。在这个共同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中,透射着宽容和尊重。教参上一些资料性和程序性的知识在常规单向的流程中是教师授课的重点,学生通过教---学----练这个环节掌握,一堂课时间显的很紧张。学生之所以互动有限,源头性的因素是程序性和资料性的知识灌输量过于密集。事实上,这些资料完全可以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老师的知识垄断完全可以变成承包责任制,让学生自由去耕种。

学生充分占有教参资料是实现向研究式探究方向转变的基础,杜郎口学校的预习课其实是研究课,这种课型确保了学生自主性的落实。虽然从预习本上看,学生的探究还大都停留于简单的照搬状态中,但学生从中掌握了大量的相关信息,这个停息点的获得是通过自主阅读实现,而不是通过教学环节实现的,从效率的角度上本身就进了一步。反过头来,审视传统的语文预习流程,不过是字句清障和内容温习,这只是简单的局部的知识预热。由此我想起了新近管理学流行的“微波炉效应”,没有微波炉的时候,食物预热往往很费时。但微波炉的出现把预热时间缩减到最短限度,因而没有必要再准备煨汤用的老炉。笔者认为,教参的作用相当于微波炉,能发挥效应就让其发挥最大效应。在听课时我们发现,苏教版的《语文学习报》也在学生当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多元化的预习课是精彩展示课的基础。在和杜郎口学校语文组座谈时,当有教师直击这种拿来主义是否有利于孩子的独特思维的形成这个问题时,作课李老师坦然回答说:“语文学科首先是个蓄水池,先注进去水再说。”我们姑且把这种理论称这“注水”理论,很朴素,却道出语文教字的本原。山东省教科所陈培瑞研究员谈到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把类似这种“注水”理论称之为洋溢着浓郁的乡村气息和独具特色的“山菊花”和“农家菜”,十分形象。

很多听课的老师大都没有见过预习课的运作流程,因而普遍存在的担心是,如果学生泛泛的实行“搬来主义”,那么岂不是成了徒有虚名的建构,如何才能评价其中的效果呢?在看似充分自主的形式面前,是否还存在控制机制呢?

三、从流程效果控制体制审视,完成了从教师的单向控制评价到多向中心控制评价。

教学是一种有控制的认知行为,无论杜郎口在教改形式上如何更新,也不能背离控制论和系统论的普遍原则。从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观点看,杜郎口的自主学习模式从传统的教师的单向控制到多向中心控制,学生认知活动的思维活跃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放任自流,相反却由于出现了多元化的控制中心,在单位时间内出现了高频次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外在表现工或许看似无序,其实却是通过是有序的竞争手段提高了整体课堂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学生主体的作用面的发挥却受到限制。比如说诵读在体会美文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运作环节中却只能让一个学生来操作,其他学生只能当听众,再精彩也是个性的精彩,这正是主体作用无法真正得以发挥的体制性制约因素。语文教学很强调一种氛围的浸染,这种氛围的浸染不能仅凭老师一个人“忽悠”,也不能维持类似“二人传”来实现。而杜郎口的中心学习组的组织形式却有效的解决了主体性作用面狭小的问题。

杜郎口的学科运行基础中心学习组,这个组织具有合作探究、集体控制和相互点评的功能,和语文理想课堂所追求的精彩和高效完美对接,成为落实课标的有效载体。知识体系目标的落实在小组通过自行钻研教材就能完成,小组长通过组织集体讨论拿出最佳答案,体现了个性和优化的有效统一,情感目标在展示环节中可以完成,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点评环节中可以体现出来,从这个对应关系可中可以看出,中心学习小组在各个环节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而组长的直接调控功能则决定着这个小组的效率发挥。

在听课时,我对组长作用的发挥很是关注。在板示环节中,组长对课前重点进行组内点评,并负责给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在展示环节中,组织本组有最佳展示,在点评环节中负责对其他组进行客观评价,此外组长还承担着对预习作业质量监控和反馈课的初级水平测试质量把关,可谓重任在身。从控制论角度讲,这些小组长事实上承担了控制中心的职能。老师通过这些分设的控制中心行使协调职能,很轻松的就能达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情景教学和角色再现是近年来在文本个性化有形化解读方面的主要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新课标落实的创新形式。情景教学和角色再现本身所具有创意性的延展性,使之成为语文优质课的主要课型结构,一些有创意的新颖的优质课的构架都采用了这两种组织构架。但在常规教学中,这两种创意性构架的教学组织形式却不容易推行。原因很简单,学生无法在常态下进行组织发挥。但这个难题却在杜朗口得有化解,几乎所有的展示课都有情景教学和角色再现的活生生的鲜活运用。学生通过原点研究已经把一些资料知识大致掌握,但语文是关于情感的课堂,仅仅掌握一些肢离破碎的表态的词句点对于学生而言是无助的。在听何海燕老师讲的《中秋咏月诗三首》,学生的情景再现之火爆之动情之热烈,可以说触及心灵。学生从文本出发,谈及自己对于亲人的思念,诗是静态的,但罹却是活跃的。课时一直延长,同学们情不自抑,在如潮的澎湃的倾诉中,中秋咏月这个传统的文化经典也就融入了孩子们的记忆之中。可以看出,孩子这意外的出色表演其实就是建立在严格有序的组织运行基础之上的。当情景教学和角色再现成为一种常态,学生的情感体验之丰富也就蔚为大观。当孩子们从容的以直击状态和文本进行对话时,当孩子们跳入文本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当孩子位跳出文本谈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之时,其实他们已经把自己给融入语文了,这种状态是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就会显著上升,而这恰好从完善组织基础的层面解决了长期以来中语界一直争论不休的纯文本和泛文本之争。

四、从阅读写作势能积聚的角度审视,以常态性的阅读写作为切入点,重在形成文化底韵。

杜郎口是个寄宿制学校,有相对充分的时间保证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时间。很多老师对杜郎口乱轰轰的表演仍然持反对态度。因为语文从本质而言,还是个性化的阅读和写作。合作探究不能替代慎独和慎思。此次杜郎口中学之,也希望看到他们慎独和慎思,这毕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

下午在听初三课时,发现这里“黎明静悄悄”。教室里没有教师,学生都在安静的看书,时不时还在作摘抄笔记。看看学生读的书刊很杂,大部分是纯文学性的报刊杂志。初三是决战致胜的一年,竟然没有想到这里的还有一个休闲的所在。每个学生都很投入看书,听课的老师见此情景,也知趣的走开,不忍心打扰他们。

我随意翻看一位同学的积累本,一下子惊呆了。清秀端正的字迹抄录着文质兼美的散文,一股清新的原野之风迎面扑来,让我从另一个侧面认识了杜郎口学校的大语文教学,不是仅仅搞流程方面的改革,也给学生留下了一片竹林让学生滋养心灵。我忽然发现,学生的动情,学生的妙语,学生的论争,都是靠大剂量的阅读和写作来滋养的。

很少有学校能象杜郎口学校这样从容的安排这样的文学芳草地。虽然接近中考,但他们每天还是设立了专门的阅读课来保证营养的补充。相对于预习课和展示课而言,阅读课很轻松,但同学照样很投入,静谧也是一种美丽。就拿那位同学的积累本而言,如此工整,如此精美,可见学校的阅读课是作为常设的课型来进行的。

教研组的李老师还告诉我说,中午吃完饭后的一个小时时间,尽管是休息或者说是自由活动时间,但学生还是很自觉的把这段时间辟为阅读和写作,在自由发挥的空间内放飞灵魂。中午的教室内,你很少见到喧哗的景象,静静的读书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优秀的风景。

我非常赞同韩军老师的“举三返一”的观点,而杜郎口的阅读课正是“举三返一”的操作形式之一。虽然课标规定语文课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是由于人文性是个相对隐性的东西,而工具性是显性的东西,因而很多语文老师自觉不自觉的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工具性的知识表述,而对于泛式的阅读倒持一种小家子气。

杜郎口阅读课没有统一的格式限制,但大部分同学阅读文章都是千字文,摘抄积累本也都是千字文的积累,这固然是出于应式的准备,但从写作的本源来看,千字文恰恰是写作基础训练的最主要形式,抓住了千字文的读写,并且进行长期训练,大可以布局谋篇,小可以词句赏析,学生都可以游刃有余的对付。相比之下,城市里举办的所谓作文提高班,着眼于写作点技巧的提高,把写作肢离为所谓的公式加运用,那样只能破坏了学生的灵感,从根源上讲,这是破坏学生的整体写作审美能力。

杜郎口在预习课和展示课中还有一个常设的环节是小写作,这个小写作就是让学生抒发下对于文本的感受和理解,紧密结合文本。这个小环节是针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而设置的。学生的鉴别能力对于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尤其重要。阅读教学的效果的低下主要是学生的鉴赏能力不高所致。杜郎口中学随堂设置的小写作拓展,不是随意所性情拓展或者叫个性抒怀,而着眼于对教材本身的理解,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久而久之学生的鉴别评价能力也就出来了。

五、从语文学习的本源审视杜郎口中学的大语文教学模式,达到了务实经济的效果。

杜朗口中学的大语文教模式是在师资力量、办公条件较为薄弱的农村学校原生态的自发形成的,是通过现有教育资源内部整合所达到一种现实高度,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和可借鉴性。从语文学习的本原看杜郎口中学的大语文教学,把语文课型、组织运行和能力提升融为一体,从课型设置上看,功能设置转换为流程设置,从单点设置转变为线型设置,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从组织运行上看,变点面控制为多元控制,强化了生成精彩出现的频率,教师预设化评价自然转型为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能力提升的角度而言,杜郎口的语文教学用注水来形容很贴切。他们利用现在资源开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在实现手段上也尽量做到丰富多彩,听说读写,样样俱全,学生有充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去享受语文的愉悦,去展现语言的魅力,进而形成一种可贵的人文自觉。

多年以来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状态,就是对于教材过于细切,使语文课成为技法解剖课,老师成了手术师,学生成了二手手术师兼被解剖对象,只是被动的按照教参规定的目标行进,这种行进着实没有一点美感,久而久之,感性的灵性的语文也就成了一场消耗战,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审美冲动也就给磨损了。杜郎口学校的大语文教学模式

充分赋予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预定的目标限制,也没有评价限制,你看不到老师舞动的手术刀,老师穿梭于小组之间,宛如挥动智慧生成的拂尘,学生可以不接受拂尘的指引,也可以拿过拂尘自己挥舞,在这样的课堂空间里,个人的文才得以充分释放和张扬,借用气功理念,这样的课堂就是“气场”,学生置身这样的课堂里,相互启迪,相互碰撞,更多的审美创意在碰撞中发生,而不会发生磨损。而且其他文科也都是都处于学生主动的读写状态当中,无形中丰富着语文的内涵,事实上达到了生活的处延就是语文的外延这大语文教学境界。

杜郎口学校的大语文教学模式是从实践中摸索出的,富有原生态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但也应该清楚的看到,不能盲目的以形似去套学这种模式,而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否则有可能出现画虎不成反成犬类。一是老师如何把握好放的度。老师少参予并不意味着不参予。由于探访时间所限,笔者还无法界定出老师的指导的度在哪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是充分调动起来了,但老师的主体作用却似乎消退了。文学是人学,语文老师本身就是一本独特的人格教材,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人文浸养和教材浸养作用一样,但在杜郎口模式中似乎无从体现,这对于学生的人格教育是否存在缺失。二是大语教学模式耗时较多。对于一般走读性学校来说,如此的耗时是无法实现的。三是预习和展示环节的点评质量控制。预习环节中的原点教研如果缺乏有效控制措施就会变成原样照搬,自主学习成为自由学习。展示环节的点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学习功能组数目众多,老师评价作用的重要性还没有显现出来。

第二篇: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校本教研学习资料之三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杜郎口中学的大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中提高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阅读写作效率低下“耗时”局面。杜郎口中学的大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广大普通学校来说,更具现实意义。一从课堂的教学流程审视,乱而有序,动静结合,打乱了主题预设的常规设计。

如果你键入杜郎口这三个字,百度搜网中就会跳出40000多个相关信息。你到杜郎口中学参观,给人的感觉不象一个学校,而是到了一个风景区。数辆豪华大巴一字排开,每天到这里取经的老师络绎不绝。教室全部是开放的,听任你随意参观,老师转教室听课就像农村赶集一样方便。每个教室都没有讲台,学生座位是点阵式的,最富有特色的四周全部都是黑板。

这一切,只是杜郎口学校的表象。就语文学科而言,其所实行的大语文开放式教育模式才是实质性的精髓,简而概括,就是乱而有序,动静结合。

1、乱而有序,课堂气韵流畅,重点突出。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就是语文学习需要静默和慎独,阅读和写作都强调个性化,如果你走不入作者的心灵深处,你就不会有“感明花溅泪”的感叹,如果你缺少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那么你的文章也肯定是索然无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堂的氛围应该以静为主,让孩子有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而杜郎口这种卖场式环境,孩子能静下心来慎独吗?

在纷乱的课堂中,我一直累索着这个问题。在公开组织的展示课上,学习的是朱自清的《绿》。上课的初始环节,孩子们纷纷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有的写朱先生的生平,有的默写绿的相关片断,有的则把摇头晃脑的把得意之作写到黑板上。小小的黑板上顿时绽放出了朵朵书法之花,底下观摩的老师掌声如潮。学生那一手漂亮的好字,出手不凡。网络的普及正在侵蚀着传统语文基本功的阵地,学生失语失字现象已经成为专家的高度的重视。但没有想到,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书法功夫着实了得。再往下听,更是敬佩。和我们传统意义的公开课模式不一样的是,老师看起来只是个摆设,而学生自始至终活跃着,探索着,争鸣着。有的时候两组意见不一致,还发生了激烈的论争,用刀光剑影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散文以意境见长,《绿》是朱先生婉约景致散文的巅峰之作,不反复诵读怎能领会其精妙的所在。于是躲在暗处的老师终于得以一露风采,但也只是一句话:“请各小组出两名选手,朗诵文中你们最喜欢的段落”,于是乱糟糟的教室立即安静下来,当音乐声响起,学生也仿佛进入了角色,真情的投入了朗诵,虽然普通话还不太标准,但是情感却是真挚的,从中可以看出朗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是到位的,确实也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雅致的景地,都在那富于颤音的诵读里陶醉了。正在陶醉之际,又一组不同的风格的朗诵

仿佛把你带入了另一片天地中。那情形就如同进入了桂林的刘三姐对歌台,虽然是同一篇文章,但不同的小组品来却是别有一番滋味。每组学生读完后,马上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点评者的语言亦是标准的鉴赏语言,从修辞、重音、表达、情感等各个方面自由赏析,很有些嚼头。纵观整个语文课,不见了老师卖弄式的表演,没有所谓设计好的精彩环节,而是学生比舞式的亮相,你来南拳,他扫北腿,刀光剑影中,闪烁出的却是智慧的光茫,而学生的人文底韵也就在这亮相中尽显无余了。我约摸算了一下,一堂课45分钟,老师导入语和控制语仅仅用了5次,耗时3分钟。学生自由板示5分钟,自由赏析展和相应点评30多分,而这一课的重点部分也就在赏析中尽收入囊中了。

如果不是亲临杜郎口,还真不知道语文课可以这样上。反思我们的语文课,虽然也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老师的主导环节还是课堂的主旋律。通常的评判一堂课是否精彩,主要取决于老师环节设计是否严密,而学生的精彩也只是在于预设环节中的精彩,象这样完全性的让学生放开,还似乎还不多见。

我们对于阅读课的处理分为精读课和泛读课、赏析课三类,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也有着不同性质的要求,但仔细分析起来这些要求,每一篇课文的探究练习的题型设计也都是大同小异,没有质的区别。因而,杜郎口学校在课型设置上也就大胆的放弃原有课型,而统一的改为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这一课型也就是展示课,而展示的内容也就是文本探究的重点。

听杜郎口语文教研组长介绍,他们对现代文阅读课落脚于规范性的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

虽然说现在的语文试题越来呈现出多元化、实践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但就其本质而言,多元化也好、实践化也好、个性化也好都只是具体的题目内容的不同,归根到底离不开规范的阅读和规范的表达这两条主线。同样拿这堂展示课来说,学生虽然说各自发表对文本的看法,但是点评者却都是从规范性的阅读和表达这个环节进行的,展示和点评的结合,恰巧体现了个性化和规范化的相互统一的原则。从这个原则来审视这节课,其本质便从看似繁乱的表相后展现出来,整堂课依然没有背离个性化和规范化相互统一的原则,和传统的语文阅读课相比较,只不过是个性化和规范化两个方面的表达都是由学生来实现罢了。

2、动静结合,课堂节奏变化,富于乐感。钱梦龙先生一直主张诗意的上语文课。我所理解的诗意的语文,不仅仅是浸润文本自身所蕴含的内在美,而且整个课堂也要呈现出一种变幻有度,错落有致的跳跃美。传统语文课都是几个常设的几个环节,而杜郎口中学因为课堂完全让给了学生,因而课堂进程环节不可能预设,在客观上也就具有诗创作形态中灵感突来的形态,老师如果能够顺势而下,那么课也会很容易出彩。看过杜郎口学校的一些语文教学实录,都呈现出一种跳跃之美。学生的动表现在个性展示上,学生的静表现在倾听,动静结合表现在点评环节中,而跳跃则表现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上。笔者在听《幽径悲剧》一课时,当同学们都沉醉于季老那优美的语言时,一位同学谈起了他的感受,他认为季老哭藤和黛玉葬花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富于新意的论点一下子开掘了老师的思路。老师果断结束赏析环节,转而提出:为什么黛玉要葬花?花和藤分别代表了什么?看来学生们对黛玉葬花这段经典的故事情节还是很熟悉的,因而也就转尔探索起花和藤的寓意来。

由于黛玉葬花和季老哭藤之间在情感这个环节存在共通之处,学生的整个阅读结构发生质的变化,直接切入主题!越过了作者的叙述,探索起古藤和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上来。当时老师也是灵机一动,又提出了如果把古藤比喻成一个人,那么根据文本的描述,古藤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形象呢?最终经过小组探究,古藤也逐渐幻化为一个清朗古俊富于爱心的君子形象。季老是个重感情的人,这可以从文本强烈的富于情感的字眼中可以感受到,他的这种感受也正是把古藤当作了自己的知己,因而才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一个意外的个性感受,改变了整个课的探究进程,达到了以藤喻人直接效果,很富于新意,摆脱了传统处理流程中沉闷的环节。(沉闷的原因是因为季老的散文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看似平淡的后面蕴藏着对世事的看法,需要反复揣摩,而学生对于这种返朴归真的技法一时领会不了,因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沉闷。)老师迅速捕捉出这个意外的闪现,使整个课堂充满了一种明丽的人情美,课堂也摆脱了沉默环节。2006年8月5日,“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第22界年会”上,杜郎口中学何海燕老师讲的《中秋咏月诗三首》,本来这些相思的诗是很婉约的,但整个课堂却成了热闹的海洋,唱歌的,跳舞的,朗读的……甚至还有一段“卿卿我我” “缠缠绵绵”的情歌表演。本来老师的流程设计是以静为主,但是学生却为之动了感情,一时间那涌动的相思情感如同决堤的大海,因而整个静态的课成了动态的课。本来40分钟的课,一下子延长到60分钟。按音乐界的说法,这叫旋律富于变化,而富于变化的旋律也使课堂充溢着一种诗情美。大悲大喜,大放大收,任何奇迹和意想不到的都可能在课堂出现,这难道不是一种另类的诗意美吗。

二从课堂的文本解读方式审视,以全程探究和备课相结合为主要方式,替代了问答式个案群体反馈固有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是杜郎口学校教学模式的浓缩式提法,落实到语文课堂上,笔者认为其精髓应该是文本处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研究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始点,在听课时,我们惊奇的发现学生也在使用教参。按常理说,学生是不应该使用教参的,好象学生一使用教参就违背了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很多语文老师在处理教材时也经常碰到这样的困惑,教参面面俱到,条条是道,学生一看教参,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因而对于学生使用教参是大多持一种反对态度的。相比较而言,杜朗口学校这种开放的教材研读模式体现了一种宽容和更高意义上方法启发式原则。余文森教授说过,一个人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强,初中阶段,只需要老师教授50%的知识,另外的50%完全可以凭学生的自学获得。杜郎口学校的预习课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文本研读课,而且这种研读是以全程探究和备课相结合为主要方式进行的,其理论运行基础是建构主义。随意走进杜郎口学校的语文课堂,你会发现学生的预习本内容和教师的教案有某种相通之处,有目标予设、文本分析和探究练习等内容,而且予习内容用蓝色,而在课堂上的探究结果要用红笔记录下来。这一细节其实是建构主义在细节上的一种表现。语文的阅读是一种泛式阅读,阅读方法的迁移写作能力的提高都不是靠背教参的正确答案来形成的。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这是杜郎口学校基础理念之一。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老师的文本知识优势也可以说是荡然无存,这给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师生同步的情况下,老师必须走出文本,在和学生的共同解疑中捕捉富于个性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常规非同步背景下的教学目标确定有着本质的区别。杜郎口课堂教学目标是师共同备课过程所形成的个案性的目标,具有针对性和随机性,闪现着蕴含丰富教育生成性的智慧。在这个共同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中,透射着宽容和尊重。教参上一些资料性和程序性的知识在常规单向的流程中是教师授课的重点,学生通过教---学----练这个环节掌握,一堂课时间显的很紧张。学生之所以互动有限,源头性的因素是程序性和资料性的知识灌输量过于密集。事实上,这些资料完全可以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老师的知识垄断完全可以变成承包责任制,让学生自由去耕种。

学生充分占有教参资料是实现向研究式探究方向转变的基础,杜郎口学校的预习课其实是研究课,这种课型确保了学生自主性的落实。虽然从预习本上看,学生的探究还大都停留于简单的照搬状态中,但学生从中掌握了大量的相关信息,这个停息点的获得是通过自主阅读实现,而不是通过教学环节实现的,从效率的角度上本身就进了一步。反过头来,审视传统的语文预习流程,不过是字句清障和内容温习,这只是简单的局部的知识预热。由此我想起了新近管理学流行的“微波炉效应”,没有微波炉的时候,食物预热往往很费时。但微波炉的出现把预热时间缩减到最短限度,因而没有必要再准备煨汤用的老炉。笔者认为,教参的作用相当于微波炉,能发挥效应就让其发挥最大效应。在听课时我们发现,苏教版的《语文学习报》也在学生当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多元化的预习课是精彩展示课的基础。在和杜郎口学校语文组座谈时,当有教师直击这种拿来主义是否有利于孩子的独特思维的形成这个问题时,作课李老师坦然回答说:“语文学科首先是个蓄水池,先注进去水再说。”我们姑且把这种理论称这“注水”理论,很朴素,却道出语文教字的本原。山东省教科所陈培瑞研究员谈到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把类似这种“注水”理论称之为洋溢着浓郁的乡村气息和独具特色的“山菊花”和“农家菜”,十分形象。

很多听课的老师大都没有见过预习课的运作流程,因而普遍存在的担心是,如果学生泛泛的实行“搬来主义”,那么岂不是成了徒有虚名的建构,如何才能评价其中的效果呢?在看似充分自主的形式面前,是否还存在控制机制呢?

三、从流程效果控制体制审视,完成了从教师的单向控制评价到多向中心控制评价。

教学是一种有控制的认知行为,无论杜郎口在教改形式上如何更新,也不能背离控制论和系统论的普遍原则。从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观点看,杜郎口的自主学习模式从传统的教师的单向控制到多向中心控制,学生认知活动的思维活跃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放任自流,相反却由于出现了多元化的控制中心,在单位时间内出现了高频次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外在表现工或许看似无序,其实却是通过是有序的竞争手段提高了整体课堂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学生主体的作用面的发挥却受到限制。比如说诵读在体会美文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运作环节中却只能让一个学生来操作,其他学生只能当听众,再精彩也是个性的精彩,这正是主体作用无法真正得以发挥的体制性制约因素。语文教学很强调一种氛围的浸染,这种氛围的浸染不能仅凭老师一个人“忽悠”,也

不能维持类似“二人传”来实现。而杜郎口的中心学习组的组织形式却有效的解决了主体性作用面狭小的问题。

杜郎口的学科运行基础中心学习组,这个组织具有合作探究、集体控制和相互点评的功能,和语文理想课堂所追求的精彩和高效完美对接,成为落实课标的有效载体。知识体系目标的落实在小组通过自行钻研教材就能完成,小组长通过组织集体讨论拿出最佳答案,体现了个性和优化的有效统一,情感目标在展示环节中可以完成,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点评环节中可以体现出来,从这个对应关系可中可以看出,中心学习小组在各个环节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而组长的直接调控功能则决定着这个小组的效率发挥。

在听课时,我对组长作用的发挥很是关注。在板示环节中,组长对课前重点进行组内点评,并负责给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在展示环节中,组织本组有最佳展示,在点评环节中负责对其他组进行客观评价,此外组长还承担着对预习作业质量监控和反馈课的初级水平测试质量把关,可谓重任在身。从控制论角度讲,这些小组长事实上承担了控制中心的职能。老师通过这些分设的控制中心行使协调职能,很轻松的就能达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情景教学和角色再现是近年来在文本个性化有形化解读方面的主要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新课标落实的创新形式。情景教学和角色再现本身所具有创意性的延展性,使之成为语文优质课的主要课型结构,一些有创意的新颖的优质课的构架都采用了这两种组织构架。但在常规教学中,这两种创意性构架的教学组织形式却不容易推行。原因很简单,学生无法在常态下进行组织发挥。但这个难题却在杜朗口得有化解,几乎所有的展示课都有情景教学和角色再现的活生生的鲜活运用。学生通过原点研究已经把一些资料知识大致掌握,但语文是关于情感的课堂,仅仅掌握一些肢离破碎的表态的词句点对于学生而言是无助的。在听何海燕老师讲的《中秋咏月诗三首》,学生的情景再现之火爆之动情之热烈,可以说触及心灵。学生从文本出发,谈及自己对于亲人的思念,诗是静态的,但罹却是活跃的。课时一直延长,同学们情不自抑,在如潮的澎湃的倾诉中,中秋咏月这个传统的文化经典也就融入了孩子们的记忆之中。可以看出,孩子这意外的出色表演其实就是建立在严格有序的组织运行基础之上的。当情景教学和角色再现成为一种常态,学生的情感体验之丰富也就蔚为大观。当孩子们从容的以直击状态和文本进行对话时,当孩子们跳入文本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当孩子位跳出文本谈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之时,其实他们已经把自己给融入语文了,这种状态是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就会显著上升,而这恰好从完善组织基础的层面解决了长期以来中语界一直争论不休的纯文本和泛文本之争。

四、从阅读写作势能积聚的角度审视,以常态性的阅读写作为切入点,重在形成文化底韵。

杜郎口是个寄宿制学校,有相对充分的时间保证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时间。很多老师对杜郎口乱轰轰的表演仍然持反对态度。因为语文从本质而言,还是个性化的阅读和写作。合作探究不能替代慎独和慎思。此次杜郎口中学之,也希望看到他们慎独和慎思,这毕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

下午在听初三课时,发现这里“黎明静悄悄”。教室里没有教师,学生都在安静的看书,时不时还在作摘抄笔记。看看学生读的书刊很杂,大部分是纯文学性的报刊杂志。初三是决战致胜的一年,竟然没有想到这里的还有一个休闲的所在。每个学生都很投入看书,听课的老师见此情景,也知趣的走开,不忍心打扰他们。

我随意翻看一位同学的积累本,一下子惊呆了。清秀端正的字迹抄录着文质兼美的散文,一股清新的原野之风迎面扑来,让我从另一个侧面认识了杜郎口学校的大语文教学,不是仅仅搞流程方面的改革,也给学生留下了一片竹林让学生滋养心灵。我忽然发现,学生的动情,学生的妙语,学生的论争,都是靠大剂量的阅读和写作来滋养的。

很少有学校能象杜郎口学校这样从容的安排这样的文学芳草地。虽然接近中考,但他们每天还是设立了专门的阅读课来保证营养的补充。相对于预习课和展示课而言,阅读课很轻松,但同学照样很投入,静谧也是一种美丽。就拿那位同学的积累本而言,如此工整,如此精美,可见学校的阅读课是作为常设的课型来进行的。

教研组的李老师还告诉我说,中午吃完饭后的一个小时时间,尽管是休息或者说是自由活动时间,但学生还是很自觉的把这段时间辟为阅读和写作,在自由发挥的空间内放飞灵魂。中午的教室内,你很少见到喧哗的景象,静静的读书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优秀的风景。

我非常赞同韩军老师的“举三返一”的观点,而杜郎口的阅读课正是“举三返一”的操作形式之一。虽然课标规定语文课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是由于人文性是个相对隐性的东西,而工具性是显性的东西,因而很多语文老师自觉不自觉的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工具性的知识表述,而对于泛式的阅读倒持一种小家子气。

杜郎口阅读课没有统一的格式限制,但大部分同学阅读文章都是千字文,摘抄积累本也都是千字文的积累,这固然是出于应式的准备,但从写作的本源来看,千字文恰恰是写作基础训练的最主要形式,抓住了千字文的读写,并且进行长期训练,大可以布局谋篇,小可以词句赏析,学生都可以游刃有余的对付。相比之下,城市里举办的所谓作文提高班,着眼于写作点技巧的提高,把写作肢离为所谓的公式加运用,那样只能破坏了学生的灵感,从根源上讲,这是破坏学生的整体写作审美能力。

杜郎口在预习课和展示课中还有一个常设的环节是小写作,这个小写作就是让学生抒发下对于文本的感受和理解,紧密结合文本。这个小环节是针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而设置的。学生的鉴别能力对于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尤其重要。阅读教学的效果的低下主要是学生的鉴赏能力不高所致。杜郎口中学随堂设置的小写作拓展,不是随意所性情拓展或者叫个性抒怀,而着眼于对教材本身的理解,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久而久之学生的鉴别评价能力也就出来了。

五、从语文学习的本源审视杜郎口中学的大语文教学模式,达到了务实经济的效果。

杜朗口中学的大语文教模式是在师资力量、办公条件较为薄弱的农村学校原生态的自发形成的,是通过现有教育资源内部整合所达到一种现实高度,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和可

借鉴性。从语文学习的本原看杜郎口中学的大语文教学,把语文课型、组织运行和能力提升融为一体,从课型设置上看,功能设置转换为流程设置,从单点设置转变为线型设置,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从组织运行上看,变点面控制为多元控制,强化了生成精彩出现的频率,教师预设化评价自然转型为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能力提升的角度而言,杜郎口的语文教学用注水来形容很贴切。他们利用现在资源开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在实现手段上也尽量做到丰富多彩,听说读写,样样俱全,学生有充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去享受语文的愉悦,去展现语言的魅力,进而形成一种可贵的人文自觉。

多年以来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状态,就是对于教材过于细切,使语文课成为技法解剖课,老师成了手术师,学生成了二手手术师兼被解剖对象,只是被动的按照教参规定的目标行进,这种行进着实没有一点美感,久而久之,感性的灵性的语文也就成了一场消耗战,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审美冲动也就给磨损了。杜郎口学校的大语文教学模式

充分赋予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预定的目标限制,也没有评价限制,你看不到老师舞动的手术刀,老师穿梭于小组之间,宛如挥动智慧生成的拂尘,学生可以不接受拂尘的指引,也可以拿过拂尘自己挥舞,在这样的课堂空间里,个人的文才得以充分释放和张扬,借用气功理念,这样的课堂就是“气场”,学生置身这样的课堂里,相互启迪,相互碰撞,更多的审美创意在碰撞中发生,而不会发生磨损。而且其他文科也都是都处于学生主动的读写状态当中,无形中丰富着语文的内涵,事实上达到了生活的处延就是语文的外延这大语文教学境界。

杜郎口学校的大语文教学模式是从实践中摸索出的,富有原生态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但也应该清楚的看到,不能盲目的以形似去套学这种模式,而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否则有可能出现画虎不成反成犬类。一是老师如何把握好放的度。老师少参予并不意味着不参予。由于探访时间所限,笔者还无法界定出老师的指导的度在哪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是充分调动起来了,但老师的主体作用却似乎消退了。文学是人学,语文老师本身就是一本独特的人格教材,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人文浸养和教材浸养作用一样,但在杜郎口模式中似乎无从体现,这对于学生的人格教育是否存在缺失。二是大语教学模式耗时较多。对于一般走读性学校来说,如此的耗时是无法实现的。三是预习和展示环节的点评质量控制。预习环节中的原点教研如果缺乏有效控制措施就会变成原样照搬,自主学习成为自由学习。展示环节的点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学习功能组数目众多,老师评价作用的重要性还没有显现出来。

(此文于零七年元月份《语文学习报》头版三期连载

第三篇: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

余红梅

(一)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内涵剖析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的前一个三是指,课堂教学的三大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即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大容量:即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快节奏:即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后一个三是指三个模块(或三种课型),即预习、展示、反馈。预习课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

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展示课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反馈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六是指展示课的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二)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价值解读

1.关注生命、关注实践的教育观。

在杜郎口中学的一间教室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是老百姓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天天盼我们成才,我们拿什么报答他们?争气!杜郎口中学正是基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提出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为一生发展奠基。无论考上学的,还是考不上学的,我们都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适应社会的竞争。杜郎口中学摆脱了单纯追求掌握课本知识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了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操练场。

2.主体自主发展的学生观

为了落实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杜郎口中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一是学生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学生要从哪些材料中学习,学习什么,自己有要主意,自己来作主,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二是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使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三是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生

成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像把东西从一个容器里倒入另一个容器的简单做法。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这一学习观做出了很好的诠释。杜郎口中学关注生命、关注实践的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化的建构学习创造了条件。杜郎口中学从课堂预习模块开始,就十分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构建。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在学生自学文本的基础上,师生、生生共同讨论生成的,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常常因此而改变。在展示、反馈模块,也常常因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第四篇: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介绍

“三三六”模式的基本描述之一

课改近十年来,杜郎口中学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沉淀,逐渐提炼升华出一套具有鲜明杜郎口特色的教改体系,可称之为“杜郎口模式”,或称为“三三六”模式。

“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一、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小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产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倡导全体参与体验;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二、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三者的辩证关系是:预习包括知识构建、储备、搜集信息及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三维目标,它是展示课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绝不进行展示,预习具有基础性。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与检测,目的是通过全员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让同学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具有激励性。反馈,是对展示过程中的死角进一步解决,保障人人达标,具有保障性。预习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是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预习模块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老师联系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场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中统一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通过自主学习与组内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各学习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本课学习目标,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长时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学习重点、难点的把握,都已经相当熟练。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之后,教师将重点、难点的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然后在班上进行综合。学生在对文本思想内涵与情感的体验中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以诗词、朗诵、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形式,个性化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收获。对于一题多解的学习内容,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找到各种简便易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大开阔了解题的思路。

预习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创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发新的学习目标。

这个过程既有自主学习、自悟,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文中的一朵小花,引发出了几十种观点及情绪的联想,其中有喜有忧、有爱有恨、有怜有憎;学生们又运用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对一朵小花进行表述,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展示环节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主要进行“展现提升”与“穿插巩固”的工作。展示课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学生先就自己的预习展开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的“一条 1 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打个比喻,就像学生食堂的打饭窗口一样,一个窗口,一排好长的队伍,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吗?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的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十几种、几十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在展示课中,教师更多地体现了导演的特点,教师既是课堂中平等的一员,又有着特殊使命,他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学生展示的机会,尊重、鼓励每个学生,及时根据课堂展现与互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确保课堂展示的正确方向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尽力达到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鼓励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他组的。练习方式也丰富多样: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可以趴在地上扎堆,也可以蹲在地上用粉笔在地板上演算。脑、眼、耳、口、手并用,思维活跃,方法灵活。通过反馈课的检测练习,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内,一般每组只完成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与我们通常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和反馈模块都占用正式课时,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杜郎口中学没有自习课,所有的课都是“正课”,即便是一般学校有的早读,也全部是由语文和英语老师轮流着上课。在这里,我把杜郎口中学 “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四、“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具体操作流程

1、预习课

在杜郎口学校有这样一条规定: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同样,没有预习好的课也不能上,预习要至少占到课堂的百分之七十。可见,预习课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重要。在预习课中,教师首先分发预习学案,学案的内容包括:预习重难点、预习方法、预习提纲、预习反馈、预习小节等,在课堂中的一般操作如下:第一,给学生五至七分钟的阅读文本知识的时间,在阅读文本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自己独立阅读,小对子比赛读,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读,也可以到黑板上把重点知识标注下来,还可以到教室外面去,几个同学在一块交流、板书,还可以到其他小组去,甚至有的同学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上网查阅资料,利用图书室的图书查阅资料等等。第二,小组长带领组员进一步细化预习提纲上的知识点,并对课本上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疑,教师穿插其中,解疑解惑,指导学生。学生也可以自由发言,向同学、老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大约五分钟的时间,第三:结合预习提纲,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为下面的预习展示做准备,大约三分钟的时间。第四:学生以组为单位,把自己组分配到的任务进行文本知识的讲解、分析、拓展,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大约十五分钟的时间,第五:学生做一些典型题目进行预习反馈,反馈一般以题目的方式进行,可分为基础闯关和能力升级两部分。学生可以到黑板上板式,也可以是小组长进行抽查,教师抽查等等,并及时公布反馈的结果,对个人、小组进行评比,一般用五至七分钟时间。第六:课堂小节。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还可以提出 2 不同的见解,发表不同的看法,师生共同互动。最后,教师综合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做好预设。

2、展示课

即展示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规律进行提炼提升,一般是遵循展示课上的六环节来完成的,先说一下展示内容的选取,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体现在预习提纲上的多数是能力升级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展示的问题不是预习提纲中的所有问题,二是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展示过程如下:

(1)预习交流(一至二分钟)。目的是巩固解决问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为学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一般这样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将展示内容中体现的重点知识点,给学生2-3分钟的讨论、交流时间,外黑板检测A或B组同学。

(2)确立目标(一分钟):基本知识巩固之后,教师据此说出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展示课上的目标与预习课上的目标不完全不同,展示课上的目标除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更侧重的是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以让学生形成技能和技巧。

(3)分组合作(6-8分钟):教师将本节课需要展示的问题分给六个组,然后每个组长负责再将任务分给组员,组员分工合作,一般分配原则是:中下游学生讲解、分析、优生点评、拓展,学会把题目、分析、重难点(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等),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①各组任务尽可能的均衡,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的多少应根据题目的难易来确定,如果此题目有不同的做法,或能够根据此题目进行拓展或延伸,或能够进行变式训练,一般是两组一题,如果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少,规律和方法较少则一组分一个题目。②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时间限制,学生就会有紧张感,行动起来会迅速一些,在课堂中经常采取评比、报道的方式,根据各组同学完成任务的快和慢,版面设计的美观情况对各小组进行排序,并加相应的十分、八分、六分、四分、二分、零分等。

(4)展示提升(20分钟):通过分组合作对问题的再交流,学生对本组的问题进一步的理清思路,加深了理解。展示的过程是,一般是从一组开始,到六组顺次展示,也可以从六组开始,对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说出此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解题关键点、易错点、总结的规律,或由此题进行知识拓展、变式训练等,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同学或教师给予解答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增强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及精彩性,教师们通常采取各种评比方式,比如小组内全员参与的加五分;有开场白、过渡语的根据精彩性加五至十分;能主动参与其他组的分析、点评的加十至二十分,能利用不同形式如顺口溜、小品、歌曲等加二十至三十分等等。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序,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表扬或鼓励。

(5)穿插巩固(三分钟):学生展示完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组没有展示的题目进行疑难交流,重点是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帮扶或检测。

(6)达标测评(5分钟):可以是学生谈收获,大致内容为“通过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向其他同学请教”等,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设置几个题目或问题进行单独抽测并及时反馈课堂效果。

3、反馈课

新授课的反馈,一般当作下一节预习前的一个环节,教师抽取上一节课展示不理想或重、难点题目,反馈偏科生及待转化生的掌握情况,也可选取与其相类似的题目,考查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目的是查缺补漏,促进提高,是促优补差的一种好方法,注意:相邻学生之间不完成相同的题目。各小组长上黑板上对自己组的板演同学分板块进行指导,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学生反馈完后,点评自己组员的板演情况,教师对于出错多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强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进一步训练、强化一节课,或进入下一节课的预习。“三三六”模式的基本描述之二:

“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其基本框架如下:

一、杜郎口中学教改的课堂体系:

课堂时间模式:10+35(师10分钟,生35分钟)课堂组织形式: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参与。

二、杜郎口中学教改的实践特点

1、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明确持久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语言习惯等,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2、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

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有真情、真趣、真意,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能够确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形成持久的情感内驱力,从而有利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3、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

教师宽容和鼓励学生不合常规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师、不唯书、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改革立足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三、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者必须融入教育对象中,避免师生精神和情感的分离。

尊重是办好教育的前提,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同学们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其“天赋”所及的领域最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平等民主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保障。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组织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教学要正确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创设学生人人参与的教学情景,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并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尊性、创造性,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的内容有不同的体验、认识、选择、评价、重组和整合,真正把知识变为自己的一种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并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鼓励学生在任何场景里进行争辩,争辩可以相互学习,可以开发思维,可以喻事明理。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都愿意成为主角,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的场景与舞台。

“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

四、杜郎口中学课堂评价标准的演变

1999年秋,杜郎口中学针对“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进行了课改,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教师上课要求:

课堂气氛:微笑授课;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

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 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学生课堂活动量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为优,30分钟以上为良,29分钟以下为一般。

教师基本功要求:讲普通话;板书条理,能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备课要求: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实施措施,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教案的现象。

业务学习要求:学习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重点是课堂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及学生的课堂的表现。

学生课堂表现十六字要求: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2000年8月,学校规定各班悬挂大幅字板,将“十六字要求”扩充为:

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枪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

2005年3月,杜郎口中学出台了对教改的提升意见: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撞击、智慧火花进溅、学生灵感的生发,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憧憬、盼望和最美好的、最有诗情画意的东西。

杜郎口中学多层面开展了课堂推动举措,如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普通教师的达标课;较弱教师的过关课;整改教师的提高课等。

五、学校课堂教学必须体现的特点

1、在参与中学习

课堂采用“小主持人制”,由学生替代教师组织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知识点以及解疑、评价,甚至课堂板书也全由学生完成。课堂充分激活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积极的能动性。

取消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名学生的统一要求和统一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都拥有发言权,都能得到锻炼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评选朗读秀、写作秀、小勇士、小斗士、小闯将、常胜将军、创新健将、奇思异想智多星等,激发学生提问、讨论、练习的课堂参与率。

2、快乐地学习

“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

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的兴趣点,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化知识。

杜郎口的课堂结构呈现形式的多样化,运用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这一境界。

3、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要掌握“学习方法五字诀”:读、思、问、议、评。

读:学生会读书;思:会思考,边读书边思考;问:对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会质疑;议:讨论时会说出自己的见解;评: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哪些是对,哪些是错,能加以区别。

4、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

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5、多层次对课堂把关

a、学校调度课。对各学科进行不定时抽听课,以便了解各学科的进展情况。b、学科的促进课。对每一学科或单听或集体听课,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c、年级的督促课。对本年级稍弱教师,年级主任请 5 骨干教师一起听课,加强指导,确保每个教师提升。d、班主任的坐班保底课。杜郎口中学的班主任不仅管理本班学生,还对本班的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并记入考核中,所以班主任对促进教师的上课技能起一定作用。e、考评组的考核课。学校考评组负责对教师的考核,每学期至少两次对每个教师听课打分记入考核。

6、结对子工程

基于教师教学思想、业务水平、专业知识、课堂技能的差异,杜郎口中学推行骨干教师与薄弱教师结为帮扶对子,提出了工作的价值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求变,只有求变,才能提高,个人进步是最大的成绩这样的理念。

7、取消讲台,搬走讲桌

教室不设讲台、讲桌,从形式上是“剥夺”了老师专门说教的场所,可是从意义上说就是质的飞跃。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里真理的垄断者、是非的仲裁者,更不是一锤定音的“最高指示”者。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讨论、争论,甚至相互学习,既能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关爱,感受到贴心的激励,又易于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8、取消作业,设置预习笔记、双色纠错本

作业看似是一种巩固性手段,其实质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的延续,严重制约着学生课堂的自主性、自觉性。改作业为增设预习笔记,让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体会,让学生把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养成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会、学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又因通过搜集信息、整理重组这样的过程,更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为展示课做准备。

双色纠错本,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的,遇到有疑难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记录整理,这些问题一般要在课堂上完成。解惑的方式有多种,比如是自己进一步探索中发现的,有时是借助同学完成的,也有时是直接请求教师的帮助。

9、主题班会,专题校会

每周例行的班会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同学们交流学习体会,介绍各自学习的方法。专题校会是师生围绕课堂改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辩驳、各抒已见的交流平台。

10、建立互访互学机制

初一新招的学生,开始的两周,不是让其尽快进入上课状态,而是首先组织他们到初

二、初三各班中去体验和感受。即便是平时,各班也经常性地派代表到其他班级“访问”;教师之间时时交流,互相听课、评课,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五篇:杜郎口教学模式三三六

“三三六”或“10+35”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

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学生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达到三维目标。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充分引导学生,营造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课堂流程编辑

预习课

预习课是杜郎口教学模式的预习模块,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起点。

在杜郎口学校有这样一条规定: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同样,没有预习好的课也不能上,预习要至少占到课堂的百分之七十。

在预习课中,教师首先分发预习学案,学案的内容包括:预习重难点、预习方法、预习提纲、预习反馈、预习小节等,在课堂中的一般操作如下:

第一,给学生五至七分钟的阅读文本知识的时间,在阅读文本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自己独立阅读,小对子比赛读,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读,也可以到黑板上把重点知识标注下来,还可以到教室外面去,几个同学在一块交流、板书,还可以到其他小组去,甚至有的同学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上网查阅资料,利用图书室的图书查阅资料等等。

第二,小组长带领组员进一步细化预习提纲上的知识点,并对课本上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疑,教师穿插其中,解疑解惑,指导学生。学生也可以自由发言,向同学、老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大约五分钟的时间。

第三:结合预习提纲,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为下面的预习展示做准备,大约三分钟的时间。

第四:学生以组为单位,把自己组分配到的任务进行文本知识的讲解、分析、拓展,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大约十五分钟的时间。

第五:学生做一些典型题目进行预习反馈,反馈一般以题目的方式进行,可分为基础闯关和能力升级两部分。学生可以到黑板上板式,也可以是小组长进行抽查,教师抽查等等,并及时公布反馈的结果,对个人、小组进行评比,一般用五至七分钟时间。

第六:课堂小节。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还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发表不同的看法,师生共同互动。

最后,教师综合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做好预设。展示课

展示课就是展示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规律进行提炼提升。一般是遵循展示课上的六环节来完成的,先说一下展示内容的选取,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体现在预习提纲上的多数是能力升级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展示的问题不是预习提纲中的所有问题;二是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展示过程如下:

(一)预习交流(1~2分钟)。目的是巩固解决问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为学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一般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确立目标(1分钟):基本知识巩固之后,教师据此说出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展示课上的目标与预习课上的目标不完全不同,展示课上的目标除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更侧重的是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以让学生形成技能和技巧。

(三)分组合作(6-8分钟):教师将本节课需要展示的问题分给六个组,然后每个组长负责再将任务分给组员,组员分工合作,一般分配原则是:中下游学生讲解、分析、优生点评、拓展,学会把题目、分析、重难点(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等),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①各组任务尽可能的均衡,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的多少应根据题目的难易来确定,如果此题目有不同的做法,或能够根据此题目进行拓展或延伸,或能够进行变式训练,一般是两组一题,如果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少,规律和方法较少则一组分一个题目。②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时间限制,学生就会有紧张感,行动起来会迅速一些,在课堂中经常采取评比、报道的方式,根据各组同学完成任务的快和慢,版面设计的美观情况对各小组进行排序,并加相应的十分、八分、六分、四分、二分、零分等。

(四)展示提升(20分钟):通过分组合作对问题的再交流,学生对本组的问题进一步的理清思路,加深了理解。展示的过程是,一般是从一组开始,到六组顺次展示,也可以从六组开始,对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说出此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解

题关键点、易错点、总结的规律,或由此题进行知识拓展、变式训练等,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同学或教师给予解答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增强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及精彩性,教师们通常采取各种评比方式,比如小组内全员参与的加五分;有开场白、过渡语的根据精彩性加五至十分;能主动参与其他组的分析、点评的加十至二十分,能利用不同形式如顺口溜、小品、歌曲等加二十至三十分等等。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序,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表扬或鼓励。

(五)穿插巩固(3分钟):学生展示完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组没有展示的题目进行疑难交流,重点是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帮扶或检测。

(六)达标测评(5分钟):可以是学生谈收获,大致内容为“通过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向其他同学请教”等,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设置几个题目或问题进行单独抽测并及时反馈课堂效果。

反馈课

新授课的反馈,一般当作下一节预习前的一个环节,教师抽取上一节课展示不理想或重、难点题目,反馈偏科生及待转化生的掌握情况,也可选取与其相类似的题目,考查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目的是查缺补漏,促进提高,是促优补差的一种好方法,注意:相邻学生之间不完成相同的题目。各小组长上黑板上对自己组的板演同学分板块进行指导,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学生反馈完后,点评自己组员的板演情况,教师对于出错多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强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进一步训练、强化一节课,或进入下一节课的预习。

成功解析编辑

形成背景

杜郎口教学模式创造出了教育教学的奇迹,使得差点儿被撤并的、一所农村教育教学双差校问题校起死回生。

杜郎口中学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的初级中学,1996年时,该校以乱闻名,面临即将被撤并的窘境。1997年始,在崔其升校长带领下,该校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原来全县倒数一二名上升到前三位,一跃而成茌平县初中教育教学的“东方明珠”,连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聊城市把杜郎口中学树为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校,被山东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

该校改革采取了一种先动根后动梢的正常程序,从改革评价方式为先导,考核教师以课堂教学的优劣作为根本依据,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重要指标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人数除以班级总人数的比例。基于“教育即解放,释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先后提出了“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辩论热烈,争问

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敢下桌讨论”等标准,由此改革教学模式,逐步完善为“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目标由师生共同提教师初稿,学生补充出),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其改革教学的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据此提出了“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模式特点

1、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特点

①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

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②“先学后交,当堂达标”。

“先学后交”与“先学后教”音同字不同,“交”是更宽泛的“教”,体现了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交叉学习。

教室都是方阵式排位,四桌8人一组,没有散兵游俑,没有孤兵作战,没有“独立思考”(开小差),且平行分组,均衡搭配。

③目标性、目的性强。

有预设目标,有预习提纲。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精髓。

④课堂评价直接实际,导向明确

用学生每节课参与的人次数(参与度)来评价本节课!

⑤学生建立“一帮一”学习制度。

共同捆绑记分!形成“共同体”!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

2、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角色转变

①黑板是学生的,甚至地板也是学生的(大片大片地写出来交流);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是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是学生的。

②营造真正“三动”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③真正落实“三讲三不讲”。

④教师:“退居二线”——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杜郎口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低效课堂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后者的课堂多是教师表述的课堂,甚至是表演的课堂,学生不痛不痒。虽然讲的很到位、很清晰、很精彩,但真正听懂(注意力能集中起来且能跟上你的思维)的只有一半,一半中听了能记住的只有一半,记住的一半中能重述和再现的只有一半。多讲的弊端在于:大部分时间被一人充斥,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实践训练,没有进行自我加工、重复加工和深加工。一句话,或没有留下烙印,或留下了但不能翻刻出来。课堂是要讲的,不讲不成课。但怎么讲?尤其是讲多少?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

讲也是学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成为几乎唯一的方式,学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尤其应探究主动学和自己学有机结合的方式。

3、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精神支柱

①励志:激发斗志、鼓舞士气、树立信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最大保障。(有氧学习)A:是让本次自己不理想的成绩再次重演,还是将不服输的志气转为行动?

B:中考,离我有多远?(时间)我,距中考有多远?(实力)

C:别人都在进步,你还在等什么?

②敬业:取得教学成绩的基本前提(主动工作)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课本,一个教室。艰苦环境,简陋设施搞改革。

A:几乎无奖金。

B:公示栏:每天公布上课情况、晚自习情况。

C:支 撑: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

③总结:校本提升(享受荣誉)

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形成经验,不断地推出成果。

模式启示

1、课堂能改,必须改。

2、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杜郎口经验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大多数讲课的是学生,给学生解答题的也是学生,老师只是起到了组织和点拨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其学习的潜力也会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是快乐的,就会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 “要我学”为“我要学”。

3、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我们原先总认为有些知识点太难,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或者有些要求太高,学生做不到,但杜郎口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老师的指导到位,有些不可能的事情也会成为可能。

4、课堂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采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并不像有些老师所认为的那样,老师不用讲了,上课轻松了,实际上,老师的备课量应该是加大了,老师更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准备教材的难度、深度方面需要老师考虑周全,另一方面备学生的难度加大了,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预见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把握住教材的深浅,学生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出现了大大超出教材难度本身的话,应当策略地给其纠正,如果重点不清、概括性不强的地方,老师应当适时地进行归纳补充。另外原先课堂的时间主要是按照老师的讲课来定的,但是现有的模式更需要多考虑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学生讲解要简练、明了,更要求老师教给学生方法,收放要得当,逐步养成好的习惯。

5、每堂课最后,应当增加一项成果分享,也就是说对于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将本组讨论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向全班作汇报,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学会“善思”,又激起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的积极性,逐渐养成勇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6、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表现,在班级中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固定人员,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好差结合,好帮差结对子。尤其充分关注后进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后进生出头露面,使他们逐步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慢慢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下载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语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语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学习心得(含五篇)

    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石桥镇圣泉九年制学校王随社45分钟时间,三尺讲台,,让在座的30、40人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把自己的亮点展现出来,无论如何似乎不大可能,人有各......

    杜朗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

    杜朗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基本模式包含“关注个体差异;鼓励主动参与;促进和谐发展”三项课堂教学要求;“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备课•预习;认定目......

    教学改革培训资料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

    解读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课堂模式】“三三六”或“10+35”模式。“三三六”教学模式是根据课堂特点、模块划分和课堂展......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

    观看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后的心得体会 白泥中学科学组 化学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伴随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课堂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体现着以学......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探讨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探讨 看了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录像片,感到特别新奇,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们,你讲、我讲......

    学习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学习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有幸与六月一日到二日参加了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教学专题培训会,听取和学习了杜郎口中学副校长张代英老师做的关于杜郎口......

    杜郎口教学模式(原稿)

    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 实施合作探究有效课堂模式 尊敬的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们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两节公开课,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第一部分:介绍杜郎口教学模式;第......

    杜郎口教学模式

    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杜郎口中学经过长期的艰难探索,教改之路逐步明晰,教改经验逐步成“熟”,教学模式逐渐成“型”,被推崇为全国农村教育的样板,成为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