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地理学科中考应考教学规划策略

时间:2019-05-13 03:5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地理学科中考应考教学规划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地理学科中考应考教学规划策略》。

第一篇:2014年地理学科中考应考教学规划策略

科学总结 高效备考

—201

4年九江市地理学科中考应考教学规划策略

九江市教科所 程红

一、2014年九江市地理学科中考应考的教学规划策略

2014年是我市地理学科首次参加江西省中招统一考试,由于地理科目分值少(30分),课时少(据了解我市绝大多数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每周开课1课时,下学期每周含辅导课2课时),而考试范围广,知识容量大,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帮助学生扎实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便成了地理复习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下面就目前我市中考地理复习谈谈应考的教学规划策略,供教师们参考。

1、认真研读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地理学科说明,明确考试内容,确定复习方向。

我们在展开复习之前,应该透彻研究省地理中考说明,领会命题原则和要求,明确考试内容,确定复习方向。省中考地理的考试范围是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有关知识。如:(1)地球与地图:①地球与地球仪;②地图。(2)世界地理:①海洋与陆地;②气候;③居民;④地域发展差异;⑤认识区域(建议世界地理认识区域暂时不上的内容有:亚洲的人文环境、东南亚、印度、俄罗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巴西等6个分区)。(3)中国地理:①疆域与人口;②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③经济与文化;④地域差异;⑤认识区域(建议中国地理认识区域暂时不上的内容有:香港和澳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长江沿江地带以及走向世界的中国)。(4)乡土地理:①了解江西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周围的邻省;②认识江西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③举例说明江西经济发展的优势;④在地图上指出江西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⑤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能对江西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科学合理的制定复习计划,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根据省中考说明的考试范围,各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在明确总体的复习思路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以及阶段性复习目标。

第一阶段:基础梳理。(时间:九年级上学期至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前)

要求老师对照省中考考试说明帮助学生对所有的考点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总论部分的教学,选择有代表性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区分区,与此同时再辅以适当的练习和专题进行训练,以讲带练,以练促讲。

建议:九年级上学期

复习内容:七年级上、下册。

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共15-16课时)

具体课时分配建议如下: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共3课时)

第一单元 地球(2课时:第一章地球的形状、大小与地球仪,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二单元地图(1课时:第三章地图)。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共9课时)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1课时:第四章海陆分布,第五章海陆变迁);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2课时:第六章多变的天气,第七章气温与降水的分布,第八章主要气候类型);第五单元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1课时:第九章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聚落);第六单元 认识大洲(1课时:第十章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七单元 认识区域(2课时:第十二章中东地区,第十三章欧洲西部,第十四章极地地区);第八单元认识国家(2课时:第十五章日本,第十六章美国,第十七章澳大利亚)。

专题训练:共3--4课时。

九年级下学期

复习内容:八年级上、下册。

课时安排:每周2课时(含辅导课,共17-18课时)

具体课时分配建议如下: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共10课时)

第九单元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2课时:第十八章疆域与行政区划,第十九章人口与民族);第十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自源(2课时:第二十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十一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十一单元中国的经济发展(2课时:第二十二章中国的交通,第二十三章中国的农业、工业);第十二单元中国的地理差异(2课时:第二十四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十五章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第二十六章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第十三单元认识省级区域(1课时:第二十七章北京、第二十八章台湾);第十四单元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1课时:第二十九章珠江三角洲,第三十章黄土高原)。

第四部分 江西乡土地理(2课时)

专题训练:共5-6课时。

第二阶段:进行专题复习,重点突破。(时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以后至5月底之前)

在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以后至5月底之前,根据省2014年中考考试说明以及省最新中考信息,认真组织好专题复习,如地球与地图专题,世界地理专题,中国地理专题,江西地理专题等,复习方式因时间有限,可采用以讲、练专题卷的形式,来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第三个阶段:查缺补漏。(时间:5月底至6月中考前)

本阶段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模拟考试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试卷分析,复习反思,找出不足,加以弥补。

3、认真做好2013年省中考地理试卷的分析工作,把握命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2013年省中考地理试题设计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15小题,共15分;非选择题3小题,共15分。从知识点看,“地球和地图”约占20%,“世界地理”约占30%,“中国地理”约占40%,“江西乡土地理”约占10%。试题突出主干知识,不过分追求知识覆盖率,难度适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为5:3.5:1.5),难度设计为0.59。整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

4、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复习的主人。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复习的目的自然也是让学生学会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如帮助学生制定复习计划,教给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记忆的方法,读图用图的方法。此外注重方法指导还包括对学生应考技能的指导,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应考技巧,如怎样合理分配时间,怎样正确使用地理语言,怎样审题读题,怎样防止错别字的出现等,在平时检测中及时总结提醒,避免考试失误的出现。

5、注意关注时政热点,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省、市中考地理试题在创设问题情景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都注意提供涉及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的背景材料,以引导学生将知识重组、整合成有机的社会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国情、乡情,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最新前沿的地理知识和信息动态。

6、强化地图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013年省中考地理试卷图表有10幅,类型多样,如:等高线地形图、景观图、交通图、示意图等,地理图表在试卷中占据版面和考分的比重大,足以引起我们对其教学的高度重视。在复习中,应把尽可能多的地理知识内容落实到地图上,最大程度地使用地图,使图的形象逐步深入地印在学生脑海之中,形成“思维地图”。

7、了解中考的评卷方式特点,强化对学生进行卷面、答题程序、表述的规范化训练,关注细节,提高学生的审题、答题技能。

8、科学合理的使用省中考复习资料。如省中考说明(命题的依据);省中考复习用书,省、市中考专题卷及模拟卷(命题的参照)等。

二、2003—2013年中考地理命题的简要回顾

(一)地理纳入中考,使我市地理教学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体现在:

1、改变了我市县(区)部分学校以及广大农村中学地理课的开设形同虚设的现象。

2、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强化了我市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了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4、有利于加强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以适应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

(二)试卷特点

1、试题设计“稳中求变”。

“稳”:a、试题紧扣教材重点和考试大纲;

b、注重检测学生的初中地理基本知识;

C、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地理技能。

“变”:a、适当增加了与高中地理关联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考查;

如主要考查地球、地图中的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地球公转、五带的划分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相对高度的计算、实际生活中地图的选择与运用等知识,世界地理中的重要地理事物名称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等知识;

b、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的理念。

2、试题题型多样、层次丰富。

2013年地理试卷共设计有选择题15分,综合题15分。综合题包括读图填图,知识能力检测填空,简答等。从识记、理解、应用多层次,全方位考查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能力的应用。

3、试题呈现方式活泼、关注现实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试题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地理环境问题入手,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试题体现了地理中考的功效:如甄别、激励、选拔等功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引导学生掌握“终身有益的地理”,试题命题方式活泼,创设的情景学生熟悉,素材来自于日常生活,情景丰富,适合初中学生考试心理需求,体现了课改要求,密切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4、重视了对地图的考查,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

近些年九江市地理中考试题地理图表8幅左右,2013年更是达到12幅,图中涉及的读图、填图以及无图考图题的分值历年都在28分左右,占地理试题总分值的80%。且涉图题中所隐含知识信息量较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图、填图能力和空间概念。

5、知识分布较为全面、合理,难易程度较为适中。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地理事物分布识记不清。

主要体现在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清,表述不清,记忆不够牢固。

2、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

主要体现在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够扎实,地图知识薄弱,空间再现能力差。

中考试题地图部分知识检测一直是重点,亦是历年中考复习的重点,但部分学生或因投入不够或因能力不够、或因信心不足而使地图部分得分率始终不高。

3、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欠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

中考试题中,有部分检测知识要求知识跨度较大,考查知识面较广,要求学生能较好的全面掌握知识才能作出正确解答。

4、审题不清,表达不准,错别字太多。

网上阅卷主观题答题,要求学生必须按试卷上的题号在答题卡上相应答题区域进行作答,书写不得超出该题答题区域,但阅卷显示还是有少数学生答题错位,或在同一小题填空出现错位现象。

第二篇:中考数学试题特点及应考策略

.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2006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从试题结构到内容设计,图文并茂,别具匠心,堪称经典优秀试卷。不难看出中考命题专家的聪明才智和渊博学识。试卷既重视知识的考查,更重视能力的考查。试题涵盖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有概率”三个知识领域内容,其分值分别为80分、51分、19分,各占总分值的53.33%、34%、12、67%。试卷在内容上突出了对“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基本图形的性质”、“图形中的基本关系”、“统计的应用”、“概率的计算”等核心知识内容的考查。其中,“方程与不等式”的题目分值占到25分,涉及“函数”的题目占了33分,涉及“基本图形的性质”及“图形中的基本关系”的题目占了51分。在能力考查方面,试卷较为重视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变换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美妙的图形蕴涵着重要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现实化的问题情景考查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的重要理念。

2.注重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考过程中数学素养的考查

数学解题过程是个体的思维能力作用于数学活动的心理过程,是思维活动。考生解题的切入点不同,运用的思想方法就不同。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应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中,如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2006年中考数学试卷既突出考查了学生在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的观察、思考、语言表达、归纳猜想、逻辑证明等数学素养,又考查了学生的函数思想、对称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重要数学思想。对引导初中数学教学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突出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数学价值观,注重了创新

试卷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要求,突出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数学价值观。试卷注重对从现实问题抽象到数学问题进而予以解决问题这一重要素养的考查,注重了考察通性通法,没有冗长的计算,没有繁难的推理论证,但不失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思维内涵。试题刻意创新,注重开放性与探索性,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思考、应用的空间。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自然,真实,又具有时代气息。

二、对2007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肤浅看法

中考数学试题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基本原则,考试内容上不会有大的变化,不再追求面面俱到,重点内容重点考,删减的内容不可能考。在重点考查数学知识

与技能的基础上,依旧注重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应用性考查,关注学生对获取数学信息能力,数学交流能力,以及“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的考察。在题型设计、情景安排及问题设问方式等方面仍然会有更多的创新,开放型、应用型、信息获取型、实际操作型、规律探索型等新问题依旧是试卷的核心组成部分。总体上在题量和难度上应该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出现旧题、偏题,怪题。一般会延续这几年的命题思路,重视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灵活应用数学,重应用、重能力、重创新,实现和新《课程标准》的有机整合。

三、对2007年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1.合理练习,求精勿滥

首先,不搞题海战术,精做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复习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要找自己的问题并切中要害。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突出重点,主要热点、突破难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

题以便更好的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其次,一定要认真参考《考试纲要》,认真做一遍去年的最好是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和《纲要》中的样卷对中考试卷难度设置,整体要求各类知识点的分布,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哪些知识点适合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哪些知识点适合出现在压轴题中?新课程理念具体通过那些类型的问题体现?特别建议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参考中考试卷和样卷,反思自己当时的复习内容。防止走偏,做无用功。随时、及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2.敢问,好问,善问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中考需要全面、扎实的知识,力求做到一个“懂”字。复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件好事。对问题要敢问、好问、问老师,问同学,想办法解决它。当然还要善于问,要三思而后问。一旦你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你的水平会有一个很快的提升,你的自信心也会

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3.理方法,悟思想,发展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复习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重视记忆基础知识,重视解题。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和整理。这是学生复习中成绩总是上不来的根本原因之一。实际上,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应该对每一种思想方法的实质,它所适用的题型,包括解题的步骤都要熟练掌握。

4.强化反思总结,注重错题分析,扬长“改”短,提升学力

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反思总结。一个知识块复习结束后,就要问自己,复习效果怎样?进步了没有?还存在什么问题?解题小结一般可以通过问自己一些问题来完成:自己以前是否接触过类似的问题?我在解题过程中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解题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哪些步骤容易出错?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该问题的难点何在?我是如何突破的?如果交换这个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仍然成立吗?我在解题时有哪些缺点?等等。最好把解题中的心得体会简要地写一下。要把解题效果最大化。尽量做到“举一反三”。要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与弱点,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最好能有一本归纳错题的小册子,随时记录,随时整理,随时翻阅,温故而知新。

5.调整心态、增强信心、不言放弃,每天有一个好心情

人的情绪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整学习心态,每天保持好心情。开朗乐观地面对和善待你身边的人和事,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另外,要注意劳逸结合,切勿开夜车,打疲劳仗。要科学用脑,维持大脑的良好功能。

条件开放型是指结论给定,条件未知或不全,需要探求与结论相对应的一类试题。解决这种类型的开放型问题的一般思路是:由已知的结论反思题目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即从题目的结论出发,结合图形挖掘条件,逆向追索,逐步探寻,是一种分析型思维方式,这类开放题在中考试卷中多出现在填空题。

第三篇:中考地理学科

中考地理学科“选择题”解析

【原创】 【命题素材资料】

处理百度搜索图片:

【命题依据】

一、教材内容:

1、《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P82“卞卡一家”、P86“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P8“北方地区”。

二、课标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初中)》2011年版 中国地理部分: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经济与文化·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四)地域差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三、《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地理)》及《考试说明》要求: 本题命题考试目标属于能力理解层级,考纲和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从教学内容建构意义。2.6比较——查明两个(或以上)客体、事件、观念、问题和情境等之间的异同。本题考查内容1是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从地形、气候、水系、植被、自然资源等方面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掌握其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2.6】;2.7说明——能够建构或运用因果模式。一个完整的说明包括阐明某一系统中的主要部分是什么,它们之间如何发生变化等。本题考查内容2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②季风气候显著(包括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特殊天气、洪涝灾害)【2.7】;本题考查内容3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7】

【命题内容】

一、考查知识内容及能力要求、难度、价值:

1、第一题考查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受寒潮影响最小的是—青藏地区。要求学生说出主要特殊天气—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属于理解说明层级的要求。难度较小。试题价值有一定的区分度。

2、第二题考查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上极不均匀以及北方地区水土配合不协调的特点。要求学生比较四大区域的水资源地区分布及水土配合情况对农业、工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综合分析比较,属于理解比较说明层级的要求。难度中等。试题价值区分度适中。

3、第三题考查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要求联系实际比较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的地区差异,属于理解推断层级要求。难度中等。试题价值区分度较高。

4、第四题考查我国主要地理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要求学生了解四大区域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并懂得区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不同,属于理解推断比较层级要求。难度较高。试题价值区分度高。

二、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1、答案:D ;分值:2分。

第四篇:地理学科三年规划

地理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一)主要的优势

1.教师关系融洽,能充分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研讨气氛浓厚;有集体备课的优良传统。

2.教师互补性强,在教法、科研、基本功、命题、感染力等方面各具特色,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全体成员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运用方面积极性很高,并且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素材和技能经验。

4.教师对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非常熟悉,纪律观念强,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责任感。

(二)问题和不足

1.面对地理新课程改革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论和技能;在探究性教学上还需要多下功夫,教学生有用的地理。

2.组内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更新完善,要提高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程度,尤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方面,需要在技术和理论上做进一步提高,特别需要专家的指导和引领。

3.教科研方面的团队合作有待加强,在选题方面需要关注随着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新形势下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境、要善于发现一些普遍性的焦点问题和领域。

二、教研组规划指导思想

在全面贯彻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地理学科的三年发展规划。要做到:努力营造高效课堂,精心编写导学案,积极探索自主模式,力争创造科研成果。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自身的全面提高,加强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顺应学校发展的良好态势,乘势而上,在立足现有的条件和设施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创造潜能,实现共同发展,力争有所作为。通过实践反思唤醒主体意识,通过同伴互助达到共同提高,通过广泛学习实现专业成长。

三、教研组规划目标

通过学校的支持和全体地理教师的艰苦努力,巩固现有的优势基础,使教研组的软、硬件能同步提高改善;加强与各学校同行广泛的交流合作,突出环境教育、自主课程和校本地理三个建设特色,3年内力争使我校地理教研组在全市同学科具有一定教学实力和影响力。

四、教研组三年建设项目

(一)教学常规目标

1.每学期认真制定教研组计划并严格落实;各备课组要有学期计划,教学总结,做好各年级年级的资料共享与教学心得交流。

2.同步完成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和常规检查工作;组内成员每学期“开1节公开课,做2个小项目研究,读3本教学参考书,做4个集体备课教案,写5编有质量的教后反思,每月至少听3节课。

3.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定时、定点、定主题,做好公开、研讨课的材料保存和备案,并做好各项工作的详细记录;公开课教案必须精心设计,有思路有反馈,限期上传共享。4.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分段制定好各年级的学科教学总目标,提高课堂效率,把教学质量的落实立足于平时日常教学。5.收集、关注会考的变革动向。

6.整理登记现有的挂图、仪器、标本、光盘等教具,根据需要逐年补充,提高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实物等直观教具难以替代的作用。参加研讨会,尽量将有关资料带回共享,外出学习必须在教研组内作书面汇报。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

1.教师积极完成业务学习,认真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和外来专家报告。

2.每学期教研活动安排一些课程理论、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的专业学习交流活动。

3.在导学案制定基础上,每位教师要不断总结,积极改进,用三年的时间研究教学,分阶段实施,在三年内逐步将教学资料整理成册,形成有体系的校本课程。

4.全体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继续教育,所有教师要完成继续教育和通过相关的专业技术考试。

(三)教科研目标

1.每学期初在教研活动中商讨交流教育科研动向,为组内教师的教科研选题拓展思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小课题和小项目研究,上报教科处。

2.教科研工作要围绕课改进行,以“校本教育,科学自主”为抓手,围绕地理课堂的有效性,面向高考,脚踏实地进行研究。

3.在组内教师间强化教科研意识,写好教学日记,留下个人发展的成长记录,也为课题研究积累素材资料。

4.鼓励、动员教师参与学校、区市、国家刊物组织的教科研评选活动,广泛收集各相关教学刊物的投稿、征文信息,每学期组内教师力争保证有1-2篇高质量的论文产生。

(四)地理活动和课程开发目标

1.每学年组织一项学科特色的地理活动(地理小报、地理征文、地理知识竞赛、野外考察、天文小组等); 2.结合与学科相关的热点问题或高考信息,每学年针对学生举办1-2次学科专题知识讲座;

3.强化全组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运用网络素材和典型案例编写一些补充材料,鼓励教师结合乡土地理和身边地理环境的特点,制作并使用各类原创素材,从教学实践中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丰富地理教学的课程资源,并做到资源共享。

4.通过需求调查及可行性分析,大致从学科延伸、乡土地域、活动实践、人文视野、网络学习等方向切入,如:旅游地理、城市地理、中国的边界问题、现代地理学、思维技巧、地理摄影、网络地理学习资源评价、地理热点问题讲座等,在3年时间里,教研组努力为学校开发1—2门门拓展性的校本课程。

五.三年规划保障措施

1.通过教师的再学习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内在的自觉性是一切创造活动与成功的基础,教研组的成功建设也离不开这一点,组内要营造“比学赶帮”的教学气氛,通过各类活动,加强沟通,形成一个和谐向上的教研集体。

2.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计划的落实和检查,每学期对组内备课本和小题题进行检查,同时要求备课组不定期对自编练习实施自查。

3.立足已有的条件,需要全体成员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在经费、管理、宣传、教师的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一系列鼓励和支持;计划将学校下发的备课组经费提出一部分用于组内科研奖励。

4.经常对照规划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困难,寻找解决途径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五篇: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应考策略探析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应考策略探析

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那么,中考复习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呢?笔者试图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探索思考,谈点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研究考查目标。明确教学思路

不少教师对综合性学习所采用的复习方法仍然是“题海”战术,搬来中考试卷不厌其烦地又练又讲,却忽略了对命题依据和意图的研究,致使学生陷于迷途,到头来一头雾水,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以试题为中心,对学情置若罔闻,造成无的放矢,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此应从研究“课程目标”“评价建议”人手,明确测试目标要求,再去分析综合性学习在中考试题中所呈现的基本形式,如材料话题探究、活动设计、名著阅读、语境表达、情境体验等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型试题设置的角度和测试的目标及其体现了“课程目标”“评价建议”的哪些要求。之后应对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进行诊断,摸清并分列难点类型和薄弱环节,从而为明确复习方向、突出训练重点、制定复习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必要前提,使我们的复习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肯綮。

二、总结活动经验教训,提炼规律方法

1.总结分析活动开展和选题设计的成败得失。首先,要丰富社会生活知识,引来源头活水。从中考试卷中可以看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视野狭窄、社会知识缺乏。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结合的,要引导学生去观察、体悟和发现:要关注社会焦点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节日习俗等多种资源,增加知识文化积淀。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每日新闻播报”“每周国内外大事述评”“节日日记与习俗探究”“地方名人胜迹寻访”等内容的交流展示活动,为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开辟了有效途径。其次,要精选材料与话题。要改变教师在活动选题方面的主观、片面倾向,重视趣味、家乡、家庭、学校话题,还要关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生情感、心灵话题。而能否选取具有含金量、多元性的话题材料是能否设计出理想题目的基础和关键,决定着试题质量的高低。例如2008年山东省中考第6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务院办公厅决定,从2008年开始。将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等传统节日改为法定节假日。请以其中一个节日为话题写一段话。要求:引用相关诗句:写出有关的习俗及内涵;语言简明、连贯;字数80字左右。此题话题丰富宽泛,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节日,展示的独特体验和个性特长:而“引用相关诗句”“语言简明、连贯”的要求,则对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出了挑战,也营造了创新的机遇,能科学甄别出学生的不同水平。再次,要优化活动设计。应科学把握难易度,特别应避免肤浅无效问题的出现,提高过程设计的质量。例如有的教师考查名著阅读。答案不外乎名著名称、作者、内容概要、人物形象,学生不读名著照样能对答如流。2008年山东省中考试题是将名著阅读放在一篇论述汉字艺术之美及对其他艺术形式影响的文章中进行考查的:第⑥段中,作者说《水浒传》呈“水脉系结构”。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这道试题不但以考查结构特点为突破口,跳出了肤浅、机械考查的窠臼。而且解决了客观

考查学生是否真正阅读的难题,还设置了一定的表达难度,只有将“水脉系结构”的形象描述与学生阅读体验有机结合才能正确作答,这就对教学和复习作出了科学导向。要领悟答题技巧。首先,要重视审题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反对直接从问题入手按图索骥的做法,倡导在通读试题作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认真思考,谨慎作答。要有一个“有什么”“问什么”“考什么”“怎么答”的思考过程。其次,答题力求全面中肯。要正确分析话题、材料和题干要求,不能顾此失彼,以偏概全;不违背活动情境,牵强附会;不空洞笼统,言不达意。

三、突出“语文”立意。力求多维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的基本特征是“综合”,具体表现为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及其他学科的综合,学习方式、教学目标等语文内部的综合。

语文内部不管是大小综合,既要突出语文立意,过程扣紧语文主线,测试目标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同时在设题上应重视各种测试目标的多向分布,要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避免题意的单一和重复。例如为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班上要开展一次“走进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可设计这样几个题目:(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人,请写出要举行的两个活动项目,并说明活动目的。(2)为了明确练习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3)同学小刚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也写得不太好,看到你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他说:“要是我的字也能像你写得这么漂亮,那多好啊!”你听后可以这样说:“——。”此题三个活动就分别着眼于对学生“活动设计、理解认识”“书面表达”“语境口头交际”以及“创新思维”等多种语文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考查维度的多元取向。

在跨领域综合的过程中,需要寻找不同种类和性质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走进绘画艺术殿堂”活动,教师设计的题目有:概述自己了解的绘画知识;介绍一幅熟悉的画作:赏名画。谈感悟。这个案例像是绘画欣赏活动,而非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出在教师没有去寻找绘画与语文的“综合点”。这里的综合点应是二者均为作者反映生活、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只是手段不同,语文用语言文字,绘画用线条、形状和色彩。因此,绘画的内容可以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表达。语言文字的内容也可以转化为绘画的传达。这里就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文字传达绘画所表现的意境等。可引导学生探究朱自清的散文《春》与钱松嵒的画作《春潮》表现的是同样的内容,为什么给人带来了迥然相异的审美感受,这样的手段和手法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慷慨地“为他人做嫁衣裳”,否则,苦了自己,别人是不会对我们的付出说半个谢字的。

四、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探究生成1.要为学生创造发现探究的机会。中考复习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将探究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研究话题、情境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问题,并采用个性方式探究,获得有价值的感悟,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因此,既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又要启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社会风气、文化教育以及品德修养等领域和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关于环境问题,可以提供类似材料引导探究:材料一,近四十年来,中国冰川面积缩小了3248平方公里;材料二,2000年6月,受气温影响,西藏易贡藏布发生冰碛湖特大溃决型洪水,使川藏公路全线中断,冲毁通麦大桥等桥梁10余座,同时印度境内发生同样灾害造成30人死亡,100人失踪,5000人无家可归:材料三:

根据科学预测,海洋水平面上涨速度不断加快,在不久的将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岛有15%将被海水淹没,沿海城镇也将受到被海水淹没和侵袭的严重威胁。可设置如下探究题目:(1)阅读这三则材料,你从中发现了什么?(2)思考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公益广告的形式给人类提两条建议。题目设计为学生问题探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背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2.要为学生切身体验搭建平台。提高综合实践水平还要靠切身体验,应让学生通过独立构思、小组合作、竞赛展示等方式,确定活动目的,设计活动过程,研究活动方法。让学生参与实践,亲历体验,归纳总结。没有这个基础和过程,学生就难以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必然会出现“头重脚轻”“眼高手低”的问题。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与社会热点焦点密切相关且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失时机地营造体验探究的情境氛围。如2008年“5.12”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们包括教师和学生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语文教师适时开展了“心系灾区,与你同行”体验探究活动,设计的活动题目包括:(1)请制定一个专题的活动方案;(2)截至5月31日本地区已接纳灾区学生190余名。你所在的班也迎来了一名灾区学生,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写一个简短的欢迎词;(3)请你在捐给灾区中学生的物品包装盒上写一句最能表达自己心声的话。捐赠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素材“从学生中来”:题目设计着眼于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到活动中去”。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感悟、方法的启迪,体验越多越充分,内化也就越深越有效。

3.将活动探究贯串于整个语文教学中。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之外,还应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构建独立或互相联系的活动载体,将学习纳入活动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锻炼思维,发现创新。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拟人手法感知科学现象、科学原理;设计“游览”活动,“解读”写景状物或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就课文中激烈的矛盾冲突或精彩细腻的描写进行角色体验和欣赏评价等。比如学习《小石潭记》可以设计“游潭”“赏景”“悟情”三个活动引导探究。“游潭”,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用简笔画勾勒出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线路图,理清思路:“赏景”,学生做导游向“游人”描述小石潭中及周围景物特征:而“悟情”则以作者身份陈说坎坷经历,解读小石潭“境”中之“我”与“有我之境”,这样,阅读教学就带上了活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的鲜明特征。这就从崭新的角度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在立体互动的情境氛围中去探究和感悟。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思维活力,开辟了语文学习的崭新天地,又能使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学习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从而形成推动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可持续发展的合力。

下载2014年地理学科中考应考教学规划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地理学科中考应考教学规划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应考策略发言稿

    古诗词鉴赏分类及应对策略 ―――― 鲁权屯镇中学张新文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

    地理教学学科工作总结

    地理教学学科工作总结 地理教学学科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7个班的地理课教学。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

    地理学科教学总结

    地理学科教学总结 地理学科教学总结1 经过一学期的初一地理教学,我发觉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兼有社会......

    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地理学科教学设计模板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重 点 教学方式 教 具 难 点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

    地理学科教学总结

    地理学科教学总结 地理学科教学总结1 一、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3)、(4)和(10)班地理课的教学工作任务。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

    地理学科教学随笔

    如何上好初中地理,使教学更有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是我担任地理教师以来一直思索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内容庞杂,从地......

    地理学科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地理学科的教师,从教九年来,有得有失,感受颇多,地理学科教学反思。很多教学环节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

    2012年中考动员会地理学科发言稿

    2012年库宗桥镇中考动员会地理学科发言稿 聂超凤 各位领导、同行: 大家好! 今天有幸站在台上面对各位行家里手发言,感到诚惶诚恐。认真地回忆反思过去的地理教学工作,有如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