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作为一项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正在逐步推广,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正处于知识的探索、模式的摸索中,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进行全面的完善和积极的创新,为此本文就这一课题,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意义、原则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策略入手,对阅读教学提出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方法研究 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加阅读数量,可谓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提倡小学生进行多种类文章的阅读,从而能够大大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提升。本文在阐述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群文阅读的策略与方法。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的意义
阅读作为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在特定主题的引导下,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其他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在这种良性的积累中,他们会自觉拓展自己相关知识点的阅读量。如在开展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其中的《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邓小平爷爷植树》与《古诗两首》等,都是描写春天的变化、景物与人物的活动等。小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会结合自己对春天的直接感受,对文中与生活中的鸟语花香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情感。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在群文阅读的探索和实际应用中,必须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1.创新创意
要坚持创新创意的原则,就是要把创新意识和有效的创意都融入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去,让群文阅读能够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在创意中让学生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2.实效应用
要坚持实效应用的原则,所谓实效应用:实效就是要让群文阅读教学真正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的学习目的,达到懂得阅读、学会阅读的目的取得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成功。
3.以点带面
要坚持以点带面的原则,因为以点带面可以实现“一文带单元”、“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等多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发挥出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最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加以辅助,才能确保小学语文群文教学的成功。
1.把教学内容集中整合起来,实施一文带单元法
在实施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核心围绕。所谓核心围绕,就是要确定这一时期语文教学的中心和重心内容,然后挑选出有代表性的课文,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中,都力争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利用主题展开的方式来实施一题带多题、一文带单元等方法,来推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工作。除了围绕中心和选择主题,还要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就是要在每一个单元学习的过程中,挑选有代表性、学习实效性强的课文,作为群文阅读的“领路羊”,以这
一、两篇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代表,通过科学合理教学方法的应用,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一文带单元”的中心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识字五这一单元中,所包含的几篇课文,只要把《司马光》和《乌鸦喝水》两篇文章选择出来就可以,因为这一单元中的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性、知识性,司马光砸缸显现的机智,乌鸦喝水显现乌鸦这种动物的超人智慧,都要在阅读中让学生们切实掌握,为学习其他文章而打下基础。
2.把教材内外有效融合起来,实施一篇带多篇法
在推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过程中,在实施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教材内知识得以有效传授或者集中掌握后,就要想方设法地突破教材,在突破教材的把握上,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以课外文章为辅的原则,增加课内外阅读量,增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高效融合为一体的机率,在本文中提到的“一篇带多篇”基本上就是这个思路。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相关文章时,可以通过《蜜蜂引路》来引用课内外更多的动物方面的故事,让学生们通过群文阅读来掌握更多的故事,从而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在学习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时,同样可以带领学生们领略更多的课内外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丰富学生们眼界,增长学生们的文化底蕴智慧,比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都是丰富阅读内容的可选之作,在学习《丑小鸭》时,则可以适时地将《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国外童话著作引入进来,让这些著作丰富学生们的阅读范围,从而实现群文阅读“一篇带多篇”的教学和学习目的。
3.把阅读活动载体丰富起来,实施一本带多本法
为了有效推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进程,扩展学生们的阅读范围,丰富阅读形式,还可以从丰富阅读载体入手,多搞一些读书比赛,多举办一些读书活动。在阅读知识活动,阅读竞赛等载体中,一方面也是为了更有效地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具体形式把小学语文阅读载体真正地丰富起来,更加灵活推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让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真正地丰富起来。无一例外,在推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过程中,丰富教学和阅读载体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实施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时,实施“一本带多本”的方法和上述思路是一样的,但是要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要通过一篇课文或者某一个阅读知识点来融合和引出更多的读物,实现“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目的。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中学习《七律?长征》中,可以向学生们推荐《毛泽东诗词选》,在学习《天净沙?秋》等诗词的时候,向学生们推荐《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同样在五年级人物描写一组中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一类文章的时候,可以向小学生举荐少儿版的《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起到一本语文书带动多本名著,即“一本带多本”的目的。
诚然,在今后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还需要相关专家、学者的引领,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把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地开展下去,让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积极、更有效的作用,让群文阅读教学真正可以领袖群坤。
参考文献
[1]李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作文教学研究;2009(05).[2]姚婷;“群文阅读”――有效的阅读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3(36).
第二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教学?
说起阅读教学,老师们并不陌生,我们习以为常的教法便是一篇一篇地教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教师抓字词教学、抓课文分析、抓课后练习题。但是,很多学生仍然是阅读题不会做,习作语句不通,离题太远。这是因为学生阅读“量”明显的不足,加上花时多、见效慢的学习过程,造成了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单一。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众所周知,阅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紧靠课内阅读,远远达不到标准。语文课程的教学要从课内引向课外,引导学生用课内方法指导课外自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一定阅读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群文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教学,从原先的“一篇”到现在的“一群”,是由树人教育研究院在国内首先发起的语文课程改革。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这个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课堂里,让学生阅读的几篇文章,肯定不是随意放在一起的,这几篇文章有一个共性的依据,这个共性的依据就是群文阅读的“议题”。“一组文章”说明在群文阅读课堂中,教学文本不是一篇文章,至少要用到两篇,一般是三五篇。当然如果一节课,只出示三五篇课文让学生读读而已,只有阅与读,没有教与学,也不是群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系列文本,结合议题或者相关任务,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讨论、发现、练习。
二、如何确定议题组合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不是随意而定,议题的确定是有一定依据的。群文阅读教学,文章组合议题是多角度、多面化的。
1.我们可以把“作家”作为议题。例如: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白,我们可以再选几首李白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对比阅读,体会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之间关联,李白的形象就更加丰满了。在学习《七律长征》时,将《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放到一起阅读,结合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的情怀和抱负,走近诗人毛泽东。
2.我们可以把“同类体裁”作为议题。例如:把几篇童话故事放在一起,三年级上册的《去年的树》《牛肚子里旅游》,我们可以把“童话中有趣的角色”作为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丰富学生对童话形象的认识。
3.我们可以把“阅读策略”作为议题。例如:把《总也到不倒不了的老屋》《田鼠太太的项链》《不留余地的狼》《公主的猫》放在一起阅读,将“一边读,一边猜”作为议题,在讲精读课文《总也到不倒不了的老屋》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猜,归纳预测的方法,探后引导学生学习比较其他三篇文章,从而加强对这些预测策略的学习与运用。
4.我们可以把“写作手法”作为议题。例如:把《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三篇课文组合在一起读,拟定一个议题“奇妙的中心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了解中心句的作用、表现形式,学习抓中心句,学会利用中心句归纳主要内容。把《落花生》《白杨》《梅花魂》《桃花心木》放在一起读,学生就能找出文本中的写作手法上的特征----借物喻人。
5.我们可以把“人文主题”作为议题。例如:可以把“父母的爱”作为议题,把相关的文章放在一起读;可以把“快乐的童年”作为议题;可以把“珍贵的友谊”作为议题;可以把“美丽的大自然”作为议题。
6.我们还可以整合课本单元的课文,选择合适的单元主题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我们可以将议题拟定为“古诗词中秋天”。第五单元《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我们可以将议题拟定为“观察中的发现”,运用课本中的选文进行单元延伸、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三、如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温儒敏教师提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1+X”的办法。所谓“1+X”的方法,就是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文阅读的文章。温教授提到的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不谋而合。这里的“1”就是议题的生发点,它来源于教材;“X”是这一议题的补充文章。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呈现和运用这几篇文章进行教学呢?
1.一篇带多篇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最典型的一篇文章,围绕议题找出文本在思想内容或者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接着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其他几篇文章,发现它们在思想内容或者表达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概括这几篇文章的异同之处,达成共识。
2.群文共读
所谓群文共读,就是让所有的学生一次性读完所有的文本,然后开展文本之间的比较。在课堂上,首先,出示将本节课的阅读任务和所有文章一同呈现出来;接着,引导学生根据任务阅读群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概括这几篇文章的异同之处,达成共识。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求同存异”。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找出异同之处,最终交流、概括、整合达成共识。大部分群文阅读教学都遵循一个基本课堂教学流程:阅读、比较、交流、整合。
第三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摘要: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笔者也在这条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让学生在不同作者相同主题、同一作者不同文本、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的形式中进行群文阅读,旨在让学生在群文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收获。实践证明,这种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对小学语文的学习非常有效,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创新。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出现在语文教育中的新词语,“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学者赵镜中提出的,“群文阅读”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集中阅读、学习,最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学习探讨,达成共同认识的语文教学形式。“群文阅读”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尝试,也可以说是一种阅读方法的总结。由于之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单篇文章教学为主,而“群文阅读”则是同一题材或同一类型文章的教学,课堂教学比较集中,也具有概括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一种新型模式被提出来的时候,讨论和尝试的人就会数不胜数。
一、初探
1.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群文阅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中有三篇是写老师的文章,我把这三篇《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和同步指导中的阅读材料魏巍的《我的老师》组织起来,主题是“难忘的老师”。在连续的两节课80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完成四篇文章的阅读,并书面完成老师的两个阅读任务:(1)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喜欢的理由是什么?(2)在关于老师的记忆中,相信你也储存了许多珍宝,把你最美的记忆捧出来与大家分享。上课过程中,老师除了开头布置阅读任务、中途巡视学生阅读情况,教室里很安静,学生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记录、答题,也可以说是两节很清冷的课。课堂教学效果呢?我们来看看学生们的答案吧。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最喜欢刘老师,理由是他尊重每一个学生,心中没有“差生”的概念;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最喜欢孔子老师,理由是他教导学生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关于记忆中的珍宝,学生们或喜欢善良温柔、心灵手巧的赵老师,或喜欢有时严厉有时幽默却又和蔼的王老师,或喜欢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的陈老师,还有学生喜欢会讲冷笑话的孟老师。从学生对两个问题的回答看,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他们喜欢内心具有平等精神的老师,喜欢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学生们的语言是稚嫩的,但感情是真挚的。他们用带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记忆中的“珍宝”,那些教给他们真、善、美的老师,永远留在他们记忆的沙滩上。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和运用,只有能够举一反三,方能谈得上理解。”在这样的群文阅读课上,老师没有不停地追问,没有不停地对知识条分缕析,学生怀着对老师的思念,用各自的情怀保留了一种心境,成了一个精神丰盈的独立的个体。2.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
如果一开始以为群文阅读的课堂上只有静默地阅读和翻看,那想法必定有失偏颇,“教有千法,读为上策”,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的40分钟时间,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们体会语文的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选择和组合文章的能力,将文章进行筛选、整合,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外联系到生活。群文阅读对学生是新的挑战,对教师更是专业素养的提升。关于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我选了老舍的文章。在人教版的教材中编者一共选取了老舍先生的七篇文章,数目可观。包括《猫》《母鸡》《趵突泉》《草原》《林海》《北京的春节》《养花》,这些文章有写生物、写风景的,更有写风俗的,既保留了语言艺术的精华,又体现了语言风格的独特,是一笔丰厚的教学资源。在上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时,我把文章进行了融合,以同样出自《内蒙风光》的《林海》入题,抓住文本中“绿色”这一意象,为学生们呈现了《风景区》《五月的青岛》《非正式的公园》《济南的冬天》等一组文字,通过反复地朗读,巧妙地把时间交给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感受作者悦人悦己的“乐活”情怀。老舍先生对绿色的喜爱,正源于对生活的挚爱,那种随风灵动的色彩,将在六年级的学生心里留下重彩的一笔,为其在之后的学习中,对老舍文章主旨的把握,埋下伏笔,多一份笃定。我想,理解作者最好的方法,不过就是让学生在更多的文字对比中感知和升腾。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中指出,小学里的正当的文学教育,其中的一个作用是:唤起儿童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老舍语言的通俗易懂与幽默风趣把文学和儿童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老舍语言的诗性之美就可以唤醒儿童对文学新的兴趣和趣味。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老舍的文章当作一颗颗珍珠零散地教学,尝试从“单篇的精读”走向“群文阅读”,需要的就是老师下功夫地发掘和串联。这样,老舍的文章便成了一条光彩熠熠的项链,成为儿童感受生活、认识母语文字之美的开始。
3.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式群文阅读
六年级上册有一篇文学大儒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同为人母,初读之,已顿生感怀,再入文本,不觉泪眼婆娑,学生又有怎样的阅读体会呢?他们会如何感悟和表达?是想说说不出来的伤感,还是不知从何说起的忧戚?群文,给予了我方向。教学之初,我用心阅读了季老先生的《留德十年》,从中体会心有梦想的作者留德的缘起,追梦途中历经的孤独、战争和思念,《怀念母亲》正是其中的一个篇章,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恰好在季老先生《赋得永久的悔》中也充分地流露了出来。“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的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这简简单单却充满情感的内心独白,让六年级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思母之切”,也学会了情感的表达。一个平时淘气好动的男生不能自已地说:“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就只要在母亲的身边就好。”我至今仍然记得那堂课,在石进《一个人的时光》轻音乐的萦绕中,学生们读懂了母爱,读懂了一个游子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挂念和愧疚。不同文本中的情感复现,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精神内涵,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说“一个母爱缺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报终天之恨”。这其中深切的自责和悔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用爱的方式进行心灵的触碰。
二、收获
从课内的单元整合,以增加阅读的整体性,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到一篇带多篇,确定核心主题的“主题阅读教学”。再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走向更宽广的作者的内心、阅读世界的整本书阅读,这条路我们在旖旎中前行,沿途都是学生们学有所得的笑靥。想到朱永新教授的两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想群文阅读也因此彰显了它的魅力和意义。
1.从单篇走向整本书阅读
群文阅读就好比是一个能量巨大的磁场,它吸引着学生们踮起脚尖伸长脖颈,满是好奇心地想去作文的世界里一探究竟,比如上完《怀念母亲》,学生们被季老先生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所吸引,一个劲地问我:“老师,季老先生这么想念母亲,为何还要远走他乡?”“他在求学的时候,还有没有其他怀念母亲的文字?”当然,最好的答案在书籍里!我顺势把书放在讲台上,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前来借阅了。在这期间,他们经历的不是一个“被告知”“被接受”的过程,而是一次主动参与、寻求、探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增强。在兴趣的带动下,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最终得到心灵的张扬,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这必定促使更多的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顺更远。长此以往,也就不难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从自我感悟走向群体性分享
在班级中尝试过群文教学的老师,一定会发现,班上的学生慢慢地会更愿意把自我的感悟向同伴去倾诉和分享。他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狭小的空间、狭隘的品读,而是在书籍中寻求自己或者同伴的影子,随着书页的增加,学会体会他人的心智变化,自我的精神成长,读懂他人也更了解自己。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我,在书中发现自我,或检查自我。”在这种阅读期盼的带动下,班级的读书会也得以更生动地开展,想起之前《城南旧事》的读书交流会,班中涌现了多少个小英子啊,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围绕着“秀贞疯不疯?”“宋妈爱不爱栓子和小丫头?”“藏在茅草堆里的青年是不是坏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会惊讶于学生们读书的细致,那些细枝末节的线索全部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并透过英子的双眸,读懂了宽容,读懂了母爱,读懂了人性,读懂了善恶之间内心的挣扎,读懂了万事万物矛盾的存在!在群体的分享中,学会的是平时生活所不能教给他们的道理,或者说是平时生活中他们没有留意和察觉到的真谛。在群体的分享中,他们的思想更深邃,目光更长远,书香气更浓。
3.从单一积累走向多元化创作
教学久了,就会发现从来没有单独的读,也从来没有单独的写,写作往往是在阅读积累和言语表达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在群文的指引下,班级学生的写作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我出示了不同篇目中关于绿的描写片段。比如《五月的青岛》中“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短句的运用使得绿色富有跳跃的节奏感和语言的音韵美。《风景区》中“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画面的切换,给了人无限的绿意和身临其境的感觉。《草原》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比喻的方式,展现了水墨山水画一般灵动的色彩……在多篇阅读的基础上,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练笔的环节,写一写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抹色彩。跟以往单一的课堂小练笔不同,学生们学会了借鉴和积累,笔下的色彩更丰富,更有层次感。我不禁想,群文阅读单单只是丰富了他们的文字吗?这何尝不是在丰盈着他们的人生?
三、思考
1.群文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是确定教学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怎样根据适合的议题萃取相关的文章放在一起。怎样选取文本,多个文本怎样组合在一起呢?我觉得首先要遵循“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原则,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寻找课堂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结点,有效搭建学生生活与文本沟通的平台,把群文阅读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其次,选取群文要有线索及议题,就像“珍珠项链”那根丝绳,那根丝绳可以各式各样。基于教材的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等群文阅读教学,教材本身就有议题。而基于自我建构的群文阅读教学,则需要教师多角度确定议题,从而围绕议题精选文章。(1)从文章内容角度定议题。如把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二泉映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可以“读了课文,你的感悟和启示是什么?”为主要议题。以第一篇教学带后两篇,这样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2)从人文内涵角度定议题。例:以成长教育为议题,如“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议题,如“人与动物”“师生之情”群文阅读等。(3)从表达方式角度定议题。如:将《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等文章组合进行群文阅读,以“借物喻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要议题。在“议题”的确定上,应尽可能开放,涉及的面广一些,大一些,并且“议题”最好不出现倾向性的观点指向,这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都有话可说,给学生以最大的发挥空间。
2.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指向”是建构写作素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和谐统一的两个方面,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手段,那么写作就是目的。群文阅读只是写作能力中的一个因素,一个从多篇文章中学习和发现的因素,是一种手段和过程,提高写作水平才是目的和归宿。(1)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渗透篇章构思。群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习写作知识,要进入到实际写作的篇章构思,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段”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几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我们可以怎样构思,怎样行文。(2)群文阅读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写作实情。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了解学生阅读理解上的学情,同时也应该考虑他们写作实践中相关问题的状况。这样,在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才会切中语文教学之根本。(3)群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点面结合”。群文阅读中的写作知识传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在每一组阅读材料中要确定切合学生的“点”,重点剖析“点”,兼顾全篇及多个文本统筹规划。从整体层面,尤其是从写作素养建构的层面,思考、细化语文之写作教学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建构写作素养。
3.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必须拓展教学时空 群文阅读教学所呈现的文本多,同时又倡导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自主发表观点。阅读文本、交流讨论、自我反思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教学时间,如果仅用40分钟的时间显然是不合适的。我觉得宜推行60~70分钟的大课,同时进行课外阅读延伸。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自主,更愉悦地阅读、理解、质疑、发现,从而达到提升其阅读、写作能力的效果。综上所述,饶有趣味的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对不同作家、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多篇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为他们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我想群文阅读的价值绝不只是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对教学的主动思考和理念的自动更新,相信这种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会带给学生真实的惊喜,让学生成为有阅读情怀的鲜活个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崔峦《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解读》
3.冯学敏编《‚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4.冯学敏编《‚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反思》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群文阅读”有感
小学语文教学“群文阅读”有感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
王正芳
李瑛
摘 要: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它以有效教学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以文章组教学为方法,以学生主体为指导,希望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理解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提升文学修养。本文分析了在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群文阅读中的体验,讲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感受。
群文阅读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多篇相关联的文章进行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要求学生掌握对比归纳,综合分析多篇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文章的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
那么,在进行五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在教研组与其他老师的探讨获得经验,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
首先,我们老师必须弄清楚,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能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抛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方式,把更多的时间还给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实践的机会,从而进行真正的原生态的阅读,形成阅读能力。群文阅读,增加了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一定主题关联下的阅读内容,也为能更充分全面地训练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深入研讨文本、比较阅读、分析鉴赏等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群文的优势,更准确地定位阅读教学中师生的角色。不因为阅读的增加,而使教师“讲”和“导”的分量过度增加,而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群文阅读的主人,享受群文的“福利”。
其次,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不能走马观花。群文阅读,决定了课堂阅读量的极大增加,也让学生阅读和教学的难度大增。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群文教学时,为了展现教师的功底,减少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使阅读变为“走马观花”。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父母之爱”群文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学会看病》,这些文章情感较浓,难度较深。尽管如此,我并没有为了完成“教”的任务,而使阅读“流于形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前后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不同程度的阅读。有最开始的初读、中间的求同品读、最后的求异对比读。每一次读,层次不同、角度不同、重点不同,既有浏式阅读,又有品味把玩,使阅读既有质、又有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在阅读
实践中形成可迁移的阅读能力。
最后,群文阅读不仅要读,更要“品”。在长期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形成了较为保守的阅读教学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课文教学相比较,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阅读信息量、更广阔的阅读平台、更多的能力培养机会,因此,决不能为“教文”而教文。就拿上一段提到的这四篇群文阅读的文章,就是单篇文章远不能及的。从这组文章内容而言,4篇课文用不同的故事表现了父母之爱,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品味平凡的爱、伟大的爱。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求同”环节。从文章主题而言,虽都是爱,但父爱和母爱是不同的。一个是慈祥的母爱,一个是严厉的父爱。同时,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求异”的环节,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探究“爱”的不同。
总而言之,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把群文阅读有效地开展起来,真正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3]李开忠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学习周刊,2014(2)
[6]朱庆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例谈.语文学刊,2012(16)..
第五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遂宁市船山区城南小学 但秋
摘 要: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已逐渐普及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最重要的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的素材开发及如何在平时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确定素材,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节课时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并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和分析思考能力。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掌握生活化阅读的基本方法,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我结合我们教研组的经验和听我市优秀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发掘群文阅读的素材
群文阅读教学,必须要有主题地选取文章,并围绕这个主题把多篇文章集合在一起。我个人认为篇数不能太多,而人教版教材本身每个单元就有主题,结合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尝试,一般选择四篇最好。而所选的文章要有共同的议题。通过同时阅读多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需要教师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
1、从文章体裁角度定主题。
为了让学生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中的27课《陶罐和铁罐》,为了解决关于寓言故事的教育,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我就确定了寓言的主题,选取了《蚂蚁与屎壳郎》、《凌霄和月季》、《大轮船和小礁石》这四篇文章来进行教学,通过比较阅读,去发现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为平时生活阅读打下一个基础。
2、从人文内涵角度定主题。
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三单元《穷人》这课时,这单元是以心灵教育为主题,就可以同 时学习其它三篇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因为它们都有一个主题:如何帮助别人。通过学习,我们共同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并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并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美好情感。
3、从事件内容角度定主题。
为了让学生抓住诗人笔下月亮这一景物,体悟它在不同的古诗中所寄托的情感。在学习李白这一首思乡名篇《静夜思》时,就同时感悟学习杜甫《月夜思乡》、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李白《月夜思乡》、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五篇诗歌,抓住明月这一景物感知了不同古诗中明月这一传统景物,大多寄托着诗人思念的情感。
二、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措施
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现在已被许多老师所采用。我觉得要想使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群文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几篇不同文章的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我们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大致需要两个课时,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阅读速度的非常缓慢,如果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略读完4篇文章仅需一个课时,大大提升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因此群文阅读使原来的一节课一篇文章的变成了现在一节课4篇文章,但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从而影响教学进程。为此,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首先,将预习课文布置到家庭作业里去,并且还要让家长签字。其次,教师在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告诉学生预习的是哪几篇文章,并指导学生再搜集其他的相关资料。最后,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查资料和查字典的方式解决文章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等问题。
2、让教材充分发挥出功能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是一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为我们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主题是“走进鲁迅”,课文有《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2 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回忆性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学习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学习得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其中重点学习《少年闰土》。在学习前,要求学生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从而明白这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思想家、革命家,让鲁迅这一人物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3、让阅读材料成为探究学习资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等“阅读材料”。我们就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首诗歌的比较阅读中,大体把握诗意,发现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进一步了解诗歌,充分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为学生接下去开展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朗诵诗歌、写小诗集等实践活动打开思路。
三、群文阅读在教学中的价值
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小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对阅读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加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
教育部规定,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群文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读四篇左右的文章,并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也为达到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奠定了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将教学目标中所要掌握的内容从多篇文章概括出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文章之间的比较和总结,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还可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提高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学会快速阅读。新课标提出,第三学段学生默读一般课外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当前我们的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就要训练这种技能。平时一篇精读课文我们要教两课时,略读课文要教一课时,教师和学生都慢慢来,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为了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两节课讲一篇文章或一节课讲一篇文章的教学方式,通过群文阅读教学的一堂课讲解至少四篇文章,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读四篇左右的文章,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第三,强化主体,让学生读得更乐。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根据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预习完,很快阅读完,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屋次的掌握课文,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就被动地答、被动地听,完全缺乏主体意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降低。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当他们还想满足自己在某一方面知识上的需求时,便会主动地去阅读相关文章,这样就不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满足,而学生忙着进行阅读、思考、倾听等语文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从而为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得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而群文阅读教学打破了原来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地进行阅读变为主动的阅读,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为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新的教学空间,又为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还要注意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指导,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开学生的阅读思路,从而为以后的学习、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