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时间:2019-05-13 03:3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第一篇:探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探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阅读积累时期,语文群文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效果,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的意义,不断优化群文阅读的策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群文阅读的提出,为教育界尤其是小学语文学科带来了“光”。群文阅读,顾名思义,是几篇文章为一组的一种阅读方式。群文阅读不是没有规则的略读,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快速整合的方式阅读一组息息相关的文章。

一、构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 1、单元内主题相似文章的整合:现中国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本的编排都是一单元有四篇文章,是经过大型研讨整理的,主题相似,非常便于学生群文阅读学习,同时也有益于实现教学目标。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四篇文章的编排分别是:《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第一单元主题是“走遍千山万水”。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将《望洞庭》一课作为教学重点,分析讲解,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祖国的秀丽风景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然后将群文阅读应用于教学中,另外三篇描写景色和诗人情感的文章在学生的理解和阅读上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2、增加略读课文,培养阅读速度:由于小学一至六年级知识技能和阅读能力的差异,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会在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穿插一篇略读文章,而五、六年级则增加为两篇。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在阅读方面要求比较低,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在快速阅读的情况下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及略读方法是否准确。

二、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

群文阅读方便,灵活,并能在短时间内改善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故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学习非常有利。传统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分析题目、生字讲解、划分段落、分段精讲、总结。它是一种形式教学,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冗杂,兴趣减退,而且教学模式狭隘,破坏了文章整体的美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教师教学理念也在转变。

三、群文阅读的课堂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提出,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积极性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快速阅读能力方面、改变学生狭隘的思想方式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提升学生群文阅读质量,慎选阅读文章: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阅读能力的差异,阅读兴趣等来规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群文阅读的突出特点就是多篇文章的主题是否相似,教师必须提前把握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对文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避免群文的无序和杂乱,才能引导学生去阅读。为使小学生适应群文阅读方法,选取文章的数量,应控制在三到五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时,应根据教学进程来开展,群文阅读文章不一定要拘泥于教材,教师可根据选取的主题,拓展到课外阅读教学。

2、合理安排,提高群文阅读的价值: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群文阅读方式初次应用到教学中,教师不必过分总结强调文章思想、情感、结构等,只需要求学生阅读多篇已整合好的文章。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在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群文阅读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思路清晰、主题明确的阅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程度的发挥群文阅读的作用,学生就能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阅读。教师亦可指导学生总结群文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对文章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数量方面,经过学生逐日累增的阅读,思维敏感度和活跃度也会大大提升。3、善于设计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问答是任何课程课堂上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问答,教师能了解到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了解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学生对所授课程的掌握程度。为了促进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适当设置问题,问题需具有合理性,难度应随时调整。

4、培养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书本内容毕竟有局限性,涵盖范围小。将课外阅读引进班级,课堂,不定期按小组分类方式抽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评比奖励,并将优秀读书笔记展览与大厅,定期更换,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得到鼓励。还可以在班级里设计一本别出心裁的记录本,记录学生每月阅读量,营造持久的阅读氛围。日积月累的阅读能加深学生学习和写作的功底,会对群体阅读教学方式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

群文阅读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适当的引导、科学的提问,阅读气氛的营造,能够使落后的语文教学水平逐日提高。我们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跟进社会前进的步伐,适时完善和创新教学理念,使小学生语文的阅读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第二篇:浅议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浅议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泸州市古蔺县古蔺镇第二小学校 吴国梅

摘要:让群文阅读走进课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的精读教学模式,让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是新出现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它的出现不仅在教师群体中得到了重视和肯定,在教育界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内涵,而小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也能判断出这种新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是否可行。实践证明,这种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对小学语文的学习非常有效,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创新。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正文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势,更关注学生阅读的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群文阅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当一种新型模式被提出来的时候,讨论和尝试的人就会数不胜数。群文阅读的提出,为教育界尤其是小学语文学科带来了“光”。群文阅读,顾名思义,是几篇文章为一组的一种阅读方式。群文阅读不是没有规则的略读,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快速整合的方式阅读一组息息相关的文章。

一、构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

1.1单元内主题相似文章的整合:现中国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本的编排都是一单元有四篇文章,是经过大型研讨整理的,主题相似,非常便于学生群文阅读学习,同时也有益于实现教学目标。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四篇文章的编排分别是:《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第一单元主题是“走遍千山万水”。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将《望洞庭》一课作为教学重点,分析讲解,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祖国的秀丽风景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然后将群文阅读应用于教学中,另外三篇描写景色和诗人情感的文章在学生的理解和阅读上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1.2增加略读课文,培养阅读速度:由于小学一至六年级知识技能和阅读能力的差异,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会在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穿插一篇略读文章,而五、六年级则增加为两篇[1]。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在阅读方面要求比较低,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在快速阅读的情况下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及略读方法是否准确。2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

教育不是儿戏,新颖而合理可行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大纲里的重要内容,是影响中华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传统阅读方式不同的是,群文阅读方便,灵活,并能在短时间内改善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故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学习非常有利。传统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分析题目、生字讲解、划分段落、分段精讲、总结。它是一种形式教学,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冗杂,兴趣减退,而且教学模式狭隘,破坏了文章整体的美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能力。[2]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教师教学理念也在转变。3群文阅读的课堂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提出,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积极性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快速阅读能力方面、改变学生狭隘的思想方式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提升学生群文阅读质量,慎选阅读文章: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阅读能力的差异,阅读兴趣等来规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群文阅读的突出特点就是多篇文章的主题是否相似,教师必须提前把握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对文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避免群文的无序和杂乱,才能引导学生去阅读。为使小学生适应群文阅读方法,选取文章的数量,应控制在三到五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时,应根据教学进程来开展,群文阅读文章不一定要拘泥于教材,教师可根据选取的主题,拓展到课外阅读教学。

3.2合理安排,提高群文阅读的价值: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群文阅读方式初次应用到教学中,教师不必过分总结强调文章思想、情感、结构等,只需要求学生阅读多篇已整合好的文章。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在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群文阅读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思路清晰、主题明确的阅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程度的发挥群文阅读的作用,学生就能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阅读。教师亦可指导学生总结群文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对文章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3]。在阅读数量方面,经过学生逐日累增的阅读,思维敏感度和活跃度也会大大提升。

3.3善于设计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问答是任何课程课堂上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问答,教师能了解到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了解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学生对所授课程的掌握程度。为了促进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适当设置问题,问题需具有合理性,难度应随时调整。

3.4培养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书本内容毕竟有局限性,涵盖范围小。将课外阅读引进班级,课堂,不定期按小组分类方式抽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评比奖励,并将优秀读书笔记展览与大厅,定期更换,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得到鼓励。还可以在班级里设计一本别出心裁的记录本,记录学生每月阅读量,营造持久的阅读氛围。日积月累的阅读能加深学生学习和写作的功底,会对群体阅读教学方式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结束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阻碍了教育前进的脚步。主导与被主导之间的失衡,导致学生的阅读环境差,阅读速度低,阅读质量跟不上。群文阅读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适当的引导、科学的提问,阅读气氛的营造,能够使落后的语文教学水平逐日提高。我们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跟进社会前进的步伐,适时完善和创新教学理念,使小学生语文的阅读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作者:王兰英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赖昌伟.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学园,2014,27:126. [2]范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群文阅读教学[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1.

[3]江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教师,2015,13:42+50.

第三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教学?

说起阅读教学,老师们并不陌生,我们习以为常的教法便是一篇一篇地教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教师抓字词教学、抓课文分析、抓课后练习题。但是,很多学生仍然是阅读题不会做,习作语句不通,离题太远。这是因为学生阅读“量”明显的不足,加上花时多、见效慢的学习过程,造成了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单一。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众所周知,阅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紧靠课内阅读,远远达不到标准。语文课程的教学要从课内引向课外,引导学生用课内方法指导课外自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一定阅读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群文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教学,从原先的“一篇”到现在的“一群”,是由树人教育研究院在国内首先发起的语文课程改革。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这个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课堂里,让学生阅读的几篇文章,肯定不是随意放在一起的,这几篇文章有一个共性的依据,这个共性的依据就是群文阅读的“议题”。“一组文章”说明在群文阅读课堂中,教学文本不是一篇文章,至少要用到两篇,一般是三五篇。当然如果一节课,只出示三五篇课文让学生读读而已,只有阅与读,没有教与学,也不是群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系列文本,结合议题或者相关任务,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讨论、发现、练习。

二、如何确定议题组合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不是随意而定,议题的确定是有一定依据的。群文阅读教学,文章组合议题是多角度、多面化的。

1.我们可以把“作家”作为议题。例如: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白,我们可以再选几首李白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对比阅读,体会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之间关联,李白的形象就更加丰满了。在学习《七律长征》时,将《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放到一起阅读,结合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的情怀和抱负,走近诗人毛泽东。

2.我们可以把“同类体裁”作为议题。例如:把几篇童话故事放在一起,三年级上册的《去年的树》《牛肚子里旅游》,我们可以把“童话中有趣的角色”作为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丰富学生对童话形象的认识。

3.我们可以把“阅读策略”作为议题。例如:把《总也到不倒不了的老屋》《田鼠太太的项链》《不留余地的狼》《公主的猫》放在一起阅读,将“一边读,一边猜”作为议题,在讲精读课文《总也到不倒不了的老屋》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猜,归纳预测的方法,探后引导学生学习比较其他三篇文章,从而加强对这些预测策略的学习与运用。

4.我们可以把“写作手法”作为议题。例如:把《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三篇课文组合在一起读,拟定一个议题“奇妙的中心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了解中心句的作用、表现形式,学习抓中心句,学会利用中心句归纳主要内容。把《落花生》《白杨》《梅花魂》《桃花心木》放在一起读,学生就能找出文本中的写作手法上的特征----借物喻人。

5.我们可以把“人文主题”作为议题。例如:可以把“父母的爱”作为议题,把相关的文章放在一起读;可以把“快乐的童年”作为议题;可以把“珍贵的友谊”作为议题;可以把“美丽的大自然”作为议题。

6.我们还可以整合课本单元的课文,选择合适的单元主题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我们可以将议题拟定为“古诗词中秋天”。第五单元《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我们可以将议题拟定为“观察中的发现”,运用课本中的选文进行单元延伸、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三、如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温儒敏教师提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1+X”的办法。所谓“1+X”的方法,就是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文阅读的文章。温教授提到的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不谋而合。这里的“1”就是议题的生发点,它来源于教材;“X”是这一议题的补充文章。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呈现和运用这几篇文章进行教学呢?

1.一篇带多篇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最典型的一篇文章,围绕议题找出文本在思想内容或者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接着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其他几篇文章,发现它们在思想内容或者表达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概括这几篇文章的异同之处,达成共识。

2.群文共读

所谓群文共读,就是让所有的学生一次性读完所有的文本,然后开展文本之间的比较。在课堂上,首先,出示将本节课的阅读任务和所有文章一同呈现出来;接着,引导学生根据任务阅读群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概括这几篇文章的异同之处,达成共识。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求同存异”。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找出异同之处,最终交流、概括、整合达成共识。大部分群文阅读教学都遵循一个基本课堂教学流程:阅读、比较、交流、整合。

第四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摘要: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笔者也在这条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让学生在不同作者相同主题、同一作者不同文本、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的形式中进行群文阅读,旨在让学生在群文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收获。实践证明,这种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对小学语文的学习非常有效,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创新。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出现在语文教育中的新词语,“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学者赵镜中提出的,“群文阅读”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集中阅读、学习,最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学习探讨,达成共同认识的语文教学形式。“群文阅读”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尝试,也可以说是一种阅读方法的总结。由于之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单篇文章教学为主,而“群文阅读”则是同一题材或同一类型文章的教学,课堂教学比较集中,也具有概括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一种新型模式被提出来的时候,讨论和尝试的人就会数不胜数。

一、初探

1.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群文阅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中有三篇是写老师的文章,我把这三篇《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和同步指导中的阅读材料魏巍的《我的老师》组织起来,主题是“难忘的老师”。在连续的两节课80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完成四篇文章的阅读,并书面完成老师的两个阅读任务:(1)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喜欢的理由是什么?(2)在关于老师的记忆中,相信你也储存了许多珍宝,把你最美的记忆捧出来与大家分享。上课过程中,老师除了开头布置阅读任务、中途巡视学生阅读情况,教室里很安静,学生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记录、答题,也可以说是两节很清冷的课。课堂教学效果呢?我们来看看学生们的答案吧。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最喜欢刘老师,理由是他尊重每一个学生,心中没有“差生”的概念;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最喜欢孔子老师,理由是他教导学生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关于记忆中的珍宝,学生们或喜欢善良温柔、心灵手巧的赵老师,或喜欢有时严厉有时幽默却又和蔼的王老师,或喜欢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的陈老师,还有学生喜欢会讲冷笑话的孟老师。从学生对两个问题的回答看,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他们喜欢内心具有平等精神的老师,喜欢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学生们的语言是稚嫩的,但感情是真挚的。他们用带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记忆中的“珍宝”,那些教给他们真、善、美的老师,永远留在他们记忆的沙滩上。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和运用,只有能够举一反三,方能谈得上理解。”在这样的群文阅读课上,老师没有不停地追问,没有不停地对知识条分缕析,学生怀着对老师的思念,用各自的情怀保留了一种心境,成了一个精神丰盈的独立的个体。2.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

如果一开始以为群文阅读的课堂上只有静默地阅读和翻看,那想法必定有失偏颇,“教有千法,读为上策”,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的40分钟时间,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们体会语文的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选择和组合文章的能力,将文章进行筛选、整合,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外联系到生活。群文阅读对学生是新的挑战,对教师更是专业素养的提升。关于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我选了老舍的文章。在人教版的教材中编者一共选取了老舍先生的七篇文章,数目可观。包括《猫》《母鸡》《趵突泉》《草原》《林海》《北京的春节》《养花》,这些文章有写生物、写风景的,更有写风俗的,既保留了语言艺术的精华,又体现了语言风格的独特,是一笔丰厚的教学资源。在上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时,我把文章进行了融合,以同样出自《内蒙风光》的《林海》入题,抓住文本中“绿色”这一意象,为学生们呈现了《风景区》《五月的青岛》《非正式的公园》《济南的冬天》等一组文字,通过反复地朗读,巧妙地把时间交给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感受作者悦人悦己的“乐活”情怀。老舍先生对绿色的喜爱,正源于对生活的挚爱,那种随风灵动的色彩,将在六年级的学生心里留下重彩的一笔,为其在之后的学习中,对老舍文章主旨的把握,埋下伏笔,多一份笃定。我想,理解作者最好的方法,不过就是让学生在更多的文字对比中感知和升腾。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中指出,小学里的正当的文学教育,其中的一个作用是:唤起儿童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老舍语言的通俗易懂与幽默风趣把文学和儿童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老舍语言的诗性之美就可以唤醒儿童对文学新的兴趣和趣味。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老舍的文章当作一颗颗珍珠零散地教学,尝试从“单篇的精读”走向“群文阅读”,需要的就是老师下功夫地发掘和串联。这样,老舍的文章便成了一条光彩熠熠的项链,成为儿童感受生活、认识母语文字之美的开始。

3.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式群文阅读

六年级上册有一篇文学大儒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同为人母,初读之,已顿生感怀,再入文本,不觉泪眼婆娑,学生又有怎样的阅读体会呢?他们会如何感悟和表达?是想说说不出来的伤感,还是不知从何说起的忧戚?群文,给予了我方向。教学之初,我用心阅读了季老先生的《留德十年》,从中体会心有梦想的作者留德的缘起,追梦途中历经的孤独、战争和思念,《怀念母亲》正是其中的一个篇章,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恰好在季老先生《赋得永久的悔》中也充分地流露了出来。“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的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这简简单单却充满情感的内心独白,让六年级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思母之切”,也学会了情感的表达。一个平时淘气好动的男生不能自已地说:“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就只要在母亲的身边就好。”我至今仍然记得那堂课,在石进《一个人的时光》轻音乐的萦绕中,学生们读懂了母爱,读懂了一个游子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挂念和愧疚。不同文本中的情感复现,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精神内涵,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说“一个母爱缺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报终天之恨”。这其中深切的自责和悔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用爱的方式进行心灵的触碰。

二、收获

从课内的单元整合,以增加阅读的整体性,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到一篇带多篇,确定核心主题的“主题阅读教学”。再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走向更宽广的作者的内心、阅读世界的整本书阅读,这条路我们在旖旎中前行,沿途都是学生们学有所得的笑靥。想到朱永新教授的两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想群文阅读也因此彰显了它的魅力和意义。

1.从单篇走向整本书阅读

群文阅读就好比是一个能量巨大的磁场,它吸引着学生们踮起脚尖伸长脖颈,满是好奇心地想去作文的世界里一探究竟,比如上完《怀念母亲》,学生们被季老先生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所吸引,一个劲地问我:“老师,季老先生这么想念母亲,为何还要远走他乡?”“他在求学的时候,还有没有其他怀念母亲的文字?”当然,最好的答案在书籍里!我顺势把书放在讲台上,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前来借阅了。在这期间,他们经历的不是一个“被告知”“被接受”的过程,而是一次主动参与、寻求、探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增强。在兴趣的带动下,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最终得到心灵的张扬,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这必定促使更多的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顺更远。长此以往,也就不难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从自我感悟走向群体性分享

在班级中尝试过群文教学的老师,一定会发现,班上的学生慢慢地会更愿意把自我的感悟向同伴去倾诉和分享。他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狭小的空间、狭隘的品读,而是在书籍中寻求自己或者同伴的影子,随着书页的增加,学会体会他人的心智变化,自我的精神成长,读懂他人也更了解自己。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我,在书中发现自我,或检查自我。”在这种阅读期盼的带动下,班级的读书会也得以更生动地开展,想起之前《城南旧事》的读书交流会,班中涌现了多少个小英子啊,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围绕着“秀贞疯不疯?”“宋妈爱不爱栓子和小丫头?”“藏在茅草堆里的青年是不是坏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会惊讶于学生们读书的细致,那些细枝末节的线索全部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并透过英子的双眸,读懂了宽容,读懂了母爱,读懂了人性,读懂了善恶之间内心的挣扎,读懂了万事万物矛盾的存在!在群体的分享中,学会的是平时生活所不能教给他们的道理,或者说是平时生活中他们没有留意和察觉到的真谛。在群体的分享中,他们的思想更深邃,目光更长远,书香气更浓。

3.从单一积累走向多元化创作

教学久了,就会发现从来没有单独的读,也从来没有单独的写,写作往往是在阅读积累和言语表达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在群文的指引下,班级学生的写作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我出示了不同篇目中关于绿的描写片段。比如《五月的青岛》中“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短句的运用使得绿色富有跳跃的节奏感和语言的音韵美。《风景区》中“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画面的切换,给了人无限的绿意和身临其境的感觉。《草原》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比喻的方式,展现了水墨山水画一般灵动的色彩……在多篇阅读的基础上,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练笔的环节,写一写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抹色彩。跟以往单一的课堂小练笔不同,学生们学会了借鉴和积累,笔下的色彩更丰富,更有层次感。我不禁想,群文阅读单单只是丰富了他们的文字吗?这何尝不是在丰盈着他们的人生?

三、思考

1.群文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是确定教学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怎样根据适合的议题萃取相关的文章放在一起。怎样选取文本,多个文本怎样组合在一起呢?我觉得首先要遵循“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原则,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寻找课堂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结点,有效搭建学生生活与文本沟通的平台,把群文阅读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其次,选取群文要有线索及议题,就像“珍珠项链”那根丝绳,那根丝绳可以各式各样。基于教材的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等群文阅读教学,教材本身就有议题。而基于自我建构的群文阅读教学,则需要教师多角度确定议题,从而围绕议题精选文章。(1)从文章内容角度定议题。如把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二泉映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可以“读了课文,你的感悟和启示是什么?”为主要议题。以第一篇教学带后两篇,这样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2)从人文内涵角度定议题。例:以成长教育为议题,如“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议题,如“人与动物”“师生之情”群文阅读等。(3)从表达方式角度定议题。如:将《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等文章组合进行群文阅读,以“借物喻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要议题。在“议题”的确定上,应尽可能开放,涉及的面广一些,大一些,并且“议题”最好不出现倾向性的观点指向,这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都有话可说,给学生以最大的发挥空间。

2.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指向”是建构写作素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和谐统一的两个方面,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手段,那么写作就是目的。群文阅读只是写作能力中的一个因素,一个从多篇文章中学习和发现的因素,是一种手段和过程,提高写作水平才是目的和归宿。(1)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渗透篇章构思。群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习写作知识,要进入到实际写作的篇章构思,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段”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几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我们可以怎样构思,怎样行文。(2)群文阅读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写作实情。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了解学生阅读理解上的学情,同时也应该考虑他们写作实践中相关问题的状况。这样,在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才会切中语文教学之根本。(3)群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点面结合”。群文阅读中的写作知识传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在每一组阅读材料中要确定切合学生的“点”,重点剖析“点”,兼顾全篇及多个文本统筹规划。从整体层面,尤其是从写作素养建构的层面,思考、细化语文之写作教学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建构写作素养。

3.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必须拓展教学时空 群文阅读教学所呈现的文本多,同时又倡导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自主发表观点。阅读文本、交流讨论、自我反思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教学时间,如果仅用40分钟的时间显然是不合适的。我觉得宜推行60~70分钟的大课,同时进行课外阅读延伸。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自主,更愉悦地阅读、理解、质疑、发现,从而达到提升其阅读、写作能力的效果。综上所述,饶有趣味的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对不同作家、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多篇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为他们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我想群文阅读的价值绝不只是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对教学的主动思考和理念的自动更新,相信这种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会带给学生真实的惊喜,让学生成为有阅读情怀的鲜活个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崔峦《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解读》

3.冯学敏编《‚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4.冯学敏编《‚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反思》

第五篇:语文“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探微(精选)

语文“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探微

摘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新教育观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它的教学论依据、基本特征、实施策略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以“探究式问题导入——探究式问题设计——探究式问题解决”为基本流程的语文教学方法的实施与运用为核心,来培养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发展的能力。关键词:问题

探究

自主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工具和基础,也是人类文化思想的载体。语文教育承担着对人进行塑造,培养综合能力和品质,为其发展奠定基础的重任。基于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是全体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语文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获取知识,而是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语文的这种独特功能在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今天,应该表现为“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学突破传统上偏重知识的取向,不但要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使学生“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是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关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之相应,实施语文问题教学应是体现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敏锐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论依据 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视学而有疑,学而宜思。他提倡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虽然只有八个字,却深刻的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依次出现的两种矛盾心理状态以及正确处理矛盾的方法,生动的表现出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

语文问题教学的过程是对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体现与运用。教师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而进入“愤”的心理状态,教师适时提示;然后让学生继续认真思考,等进入“悱”的心理状态,教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问题柳暗花明,使学生豁然开朗。教师要善于使学生呈现“愤”、“悱”状态,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教师不强牵硬拉,不压抑束缚,不代为求得通达。

二、新课标下“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相对于传统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单纯的接受关系和只重学习结果,新课标下的中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显现出明显的自主性、创造性、过程性等特点。

(一)、自主性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自主的。语文问题教学在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问题教学离不开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问题教学激发着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新课标》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提出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实践”、“考察”等活动,重视学生的直接体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问题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用大脑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过程在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养成了他们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强弱对其主体性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语文问题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创造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有教师介绍,分析课文背景和作者,解释新概念,分析课文段落,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规律等,教学是教师自导自演的过程。学生细听并领会教师的讲解,通过记忆掌握新知识,通过模仿教师行为掌握新的活动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问题教学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窠臼。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产生问题意识进而提出问题,使学生创造思考的成果。“一切能考虑到从前没有被认识的事物的思维都具有创造性意义。”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而言,即使学生在思考,解决某一问题的活动中并没有什么新鲜见解,但如果能从他人的成果中获得某种启发,是自己的经验或学习方式发生哪怕是任何细微的增长或改善,都具有创造性的价值和意义。语文问题教学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建构、充满创造的过程。

(三)、过程性

布鲁纳说:“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传统语文教学只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也忽略了过程对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契机和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学生认识的角度、思维的方法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问题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情感体验、感悟的过程。甚至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从而有所发现和提高,有所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形成质疑探索的精神品质。所以,从语文教学效果这一角度看,过程性特征是语文问题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三、语文“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的支配下,师生为实现预期的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及所采取的行为的组合。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适当,对能否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问题教学中,教师首先运用一定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调整学生情感倾向和学习注意力;然后编拟出适当的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和矛盾,激发思考问题的兴趣;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师生、生生间进行合作交流,不同观点进行讨论争辩,解决问题;左后师生总结,拓展应用,巩固成果。整个过程包含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两大环节。(一)、问题提出策略

问题提出策略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调整学生情感倾向和学习注意力,让背后提出问题,或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而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矛盾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教”是为使学生最终养成独立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不许教的高境界。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经过老师的“教”。因此在问题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要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是学习能够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中发生,使学生情感的内部心理条件得以激发,达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共鸣,自然进入“愤”、“悱”状态,及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状态。

教师可以用来创设情境的手段方法很多,尤其是当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使得教学由静止而到活动,平面而为立体,单一而为多维,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整个课堂因而成为一个巨大的教学磁场。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感染下,自然会对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生发出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持久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与审美创造,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关键在于老师问题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让学生思考的同时朝正确的方向去探究,能否让学生与作者形成和谐的对话。在这里教师提出问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要有开放性。开放性问题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或一个思考性问题,要求学生理解和发现问题的不同内涵,寻求不同的解答思路和方法。语文是丰富多彩的,理解也应是多样的。(2)、要有启发性。问题应能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触动认知上新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引发或集中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思维、讨论的方向。要使问题具有启发性,不能只是追问,陈述事实,而要包含矛盾与逻辑推理。学生只有通过深入思考研究,其中的矛盾才能得以排除,必要时还要教师的点拨与指导。

(3)、难易适度,体现层次性,问题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设计问题应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其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都有所发现,从而激发与保持旺盛的求知欲。(4)、角度要新颖。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发的思维效果不同。设计问题注意变换角度,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使其具有新鲜感,有利于引起学生深思、多思的兴趣,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5)、数量适宜,少而精。教师要通过课文教学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形成。因此,问题应该是教学目标的转化形式和现实存在,问题的设计应该紧扣教学目标,做到数量适宜,少而精。(6)掌握提问时机。什么是最佳提问时机?最佳提问时机应该是孔子所说的“愤”“悱”状态。这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被激活,对教师的提问往往能入耳入脑,取得良效。

3、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古人说: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学生在文本阅读、自主探索和师生讨论中,随时会有问题自然流露。但更多时候,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的唤起和培养。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主动作业是满足学生自发兴趣的“卓越的、也许是无与伦比的途径”,而“如果要有能产生引起富有思想的探究的问题的情境,就需要有利用材料达到各种目的的主动的作业”。事实证明,只有在主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自动的提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才是多种多样的和具有独创性的。因此,教师必须提供更多的实际材料、更多的资料、更多的教学用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一旦产生了情感体验,学习就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成为他们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潜在、静态的问题意识才能外显化、动态化。

(二)问题解决策略

所谓问题解决策略是指在创设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后,师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前文已着重从教师教学设计的角度探讨了问题提出和解决的策略。下面着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1、学生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环节。教师向学生提供有关的背景和线索,但不明示如何解决问题和呈现问题的答案。学生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提供的相关内容,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与直觉思维,“披文以入情”,通过阅读文本突破语言层面的障碍,与作者产生情感心灵的共鸣,再现文本所呈现的情境与情景,在情感心灵受到熏陶的同时,感悟出语言背后的逻辑关系,形成对文本的多维感受和立体思考。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或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和文献,或到生活中调查研究等,由学生自己分析、整理资料,概括归纳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获得的感悟体验。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要学生自己积极动手,教师只起引导与调控的作用。使得学生的感悟体验水平和知识经验的联想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发展。

2、合作交流

有些问题自主探索就可以解决,有些则需要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是抽象的,而是通过活生生的实际锻炼取得的。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见解,但正确与否,这就需要大家互相讨论。在学生各自寻找证据后展开争论、交锋,在交锋、对峙中又各自受到启发,明辨真伪,判别优劣,从而补充、修正、巩固对问题的理解与解决。集体的交流活跃了,个体的思维受到刺激,又会进一步加深思考,提出一连串问题。经过讨论争辩、合作交流,学生许多创造性的观点和智慧的火花迸发出来,学生的知识得以互补、杂交,情感得以互激、升华,思维得以激化、深化,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得到发展。

3、师生总结,拓展应用

经过合作交流,各种不同观点和思想产生激烈碰撞,火花四溅。这时需要教师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明确有序。在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的同时,努力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实现对学习成果的迁移。总结拓展的方式有很多,要因内容、时间、学生状态等情况而异。

语文“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结合课文类型与学生的实际加以灵活运用,教师巧妙设立问题,推进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关键环节,加强引导和点拨,教学一定能够取得实效,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定能得到拓展。

参考文献:

1、吴秀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第198页

2、陈建伟,周小蓬《语文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30——33页

3、曹玥海,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58——61页

下载探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微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微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代诗歌的宝库有极其丰富的瑰丽珍宝。诗中情、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犹如天上璀璨的明星,闪发出迷人的光芒。长期以来,由于......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科学的阅读教学组织与教学方式。所谓群文阅读,即在小......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杨文忠 本文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摘 要】“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文章摘要:群文阅读,就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探索性地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章的阅读方式。准确把握群文阅读的特点,才能让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中摒弃......

    小学语文教学探微

    小学语文教学探微 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

    语文:群文阅读

    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成功教育”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语文课堂如何为孩子的成功奠基?语文老师如何引领孩子不断向成功靠近?怎样就是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那我们的课堂就要从引......

    群文阅读下的教学现状及阅读策略探微

    群文阅读下的教学现状及阅读策略探微 开封市祥符高级中学宋志刚 “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各国著名专家的热切关注,很多教育专家对群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