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西街中学“五环节教学法”自学-出示学习目标
西街中学教研材料
西街中学“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指导
第一环节自学环节 自学环节包括:
课堂导入-----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预习----教师指导四部分
第二部分 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区别: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是指导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教师自己给自己看的,面对的对象是教师本人。认真研读要讲授的内容之后,我们就要思考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要培养学生什么,最终让学生具有何种能力能解决哪些问题,显然,此时完成这些目标实现的侧重点在教师,因此这时把目标定义为“教学目标”更加恰当,“教学目标”实质是教师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课堂要完成的任务和要求。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遵循这条线备课,会让一节课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明朗起来。
“学习目标”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需要达到的学习程度。“学习目标”是教师给学生看的,面对的对象是学生。导入新课后,就要出示反映本节课学生学习内容的目标。目的是要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时的目标应该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给学生看的,所以要尽量做到通俗易懂、明确且能检测。
虽然“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表达的意思殊途同归,但两者第三周“五环节教学法”之《自学》解读二第 1 页 1 共 2 页 西街中学教研材料
语言的表述具有本质的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之间交流的思想表达,其语言可以高屋建瓴,可以抽象,;而学习目标是展示给学生看的,所以其语言表述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阶段和特点,要通俗易懂。学习目标的出示方法:
1.开门见山法。对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理解的学习目标,可以通过教师简单的谈话或适当的情境引入,直接了当地亮出学习目标,让学生第一时间清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需要达到的要求。
2.分步出示法。相对于学生来说陌生的、不容易理解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分步到位、有层次的亮出,并视情况对学习目标作具体解释。分步出示的目标,通过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的教学,达到学生对目标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提升。
3.首尾呼应法。在教学基本结束进行课堂小结时,再次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总结梳理知识框架、发现升华知识规律。
2011-9-6 西街中学教研室
第三周“五环节教学法”之《自学》解读二第 2 页 2 共 2 页
第二篇:1西街中学“五环节教学法”自学-导入
西街中学教研材料
西街中学“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指导
西街中学教研材料
3、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收获丰收的喜悦。教育家 2 西街中学教研材料
富有创意的开讲,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智慧,使之善于思考问题,并能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因为教师有重点地导入新课,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集中探索知识的本质,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精彩的导语具有思维的定向性,让学生尽快把握思维中心,围绕教学内容开动思维器官,积极思考,探微知幽。
7、确定全课基调。
高尔基曾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 3 西街中学教研材料
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用类同的、学生较为熟悉的已有知识类比导入。
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动手实践导入法
亲动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
西街中学教研材料 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实验导入法
演示、实验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实验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课堂导入注意事项:
1、语言要简明扼要,切中课堂主题,切忌长篇大论。
2、课堂导入时间大约为2——3分钟。切忌时间过长。
第三篇:目标驱动五环节教学法
目标驱动五环节教学法(或模式)
高新区第二小学
学校中“学习”的本质:是在老师的介入下,学生自主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
生命化课堂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分享、评价活动的学习。也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所遵循的是“目标驱动五环节教学模式”。生命化课堂规范流程:教学目标(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任务单(个体——再小组或全班——个体)——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自己完成——小组交流(检查)、重点班内强化——个体完善;
合作探究:自己完成——小组交流(组长组织)——学生理解完善。
归纳梳理:学生展示、补充——教师引领学生生成准确、完整地知识——学生完善。
巩固应用:自己完成——小组(或班内交流)——学生完善。拓展提升:自己完成——小组(或班内交流)——教师引领提升 强调:双色笔(改错)、完整、成学习资料等。
第四篇:语文自主性学习“五环节”模式教学法
一、理论依据
师生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即从早期的“传道受业解惑”的信息单向传递,到当代普遍认同的师生双向互动,再到今天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的过程体验、情感体验。世纪初期,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四观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 力的新的教学观点,即“确定问题情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学校出现了“发现式学习”,其理论基础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其核心是提倡发现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认知的过程。20世纪20年 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创立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这些理论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性,主张知识信息的获得靠学习主体(学生)主动 探索。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关 于问题的意义。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托美斯也认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表现在爱提问。陶行知说得更直白,发明万万 千,起点在于一问。目前,教育界的有的同行认为,教学不是解决老师的问题而是学生的问题,学生不能被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连环套似的问题牵着走。严格 意义的学习自主应体现在从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索、解决的整个过程。
二、“五环节模式”的内涵
实 施自主性学习,关键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学虽无定法,但也有法。任何教学都反对机械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但并非没有模式,也不是不要模式。有的专家就呼吁,语文教师要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语文教学模式。而在这方面,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魏书生的语 文自学法,洪镇涛的八字教学法。无疑是探索语文教学模式的典范。
在实践过程中,本着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指导思想,从四个方面体现学生的自主。即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探索的“五环节模式”为预习感知——定向立标——自学讨论——汇报矫正——质疑评价。
1、预习感知
预习感知教材,既为教学做铺垫、做准备,又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和“顿悟”能力。这是发现问题的阶段。我在实施过程中,舍得花时间,对于学习一篇新课,除了布 臵课外预习以外,更在课堂上还时间给学生,让学生预习。一般在第一课时,花绝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读,或默看,或朗读。读的过程中,自行解决字音、自形、词语,包括一些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初步扫除障碍。预习要求勾画、圈点、旁批,感知课文,发现问题,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这一环节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感知情况,悟的结果。不管谈什么,无论从哪个方面作评价、谈看法,都行,只要有话来说。比如教学《项链》一文,预习感知后,有的学生说,玛蒂尔德为了一夜虚荣,竟付出十年代价,可悲,不值。有这点认识,也是这一环节的收获。
2、定向立标
改变由老师设计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的做法,让学生设计并提出问题,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任务,探索的方向。预习感知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可让学生个人或小组提出,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把这些零散、琐屑的问题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合并、整理,形成几个 问题,并按照一定的关系排序。以后的学习讨论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基本懂得,但需要总结的、评价性的问题,这是关于 “怎么样”的问题;二是学生不懂的、需要分析探讨的探究性问题,这是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定向立标的要求,最终形成的问题不宜琐碎,有一定的概括性,有 评价、探讨的价值,要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文体特点,教材的编排体系等。而这些,需要老师的“导”,交给学生设计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 力。
重视学生问题提出,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目标、探究的方向,这是与许多老师的做法不同之处。做到这一点,学生的学习才是完整的自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更好地得到培养。
3、自学讨论
问题的设计、目标的确立,只是解决了要做什么的问题。自主性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核心是解决问题,而实施自主的关键是把做的这一过程放给学生。
第 二环节结束以后,把确立的问题作为学习任务、探究的方向,安排学生钻研学习、尝试解决,便开始进入第三环节。一般在第二课时。自学形式多样,根据课文特 点,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也可以个人独立学习。在后面环节中,学生是否有话来讲、有疑来辩,取决于这一环节。所以这一环节必须落实,不流于形式。其 间,老师的任务也在于“导”。老师要巡回指导,可参与到学生小组中去,点拨,启发。教师的作用,重在学习方法上的导、牵、引。如怎样从课文中找依据,言之 有理还要言之有据,而不主观臆断;怎样从表象推究本质等。老师切不可先入为主抛售观点。
4、汇报矫正
本 着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的原则,让学生大胆地来讲,讲结论,讲答案,讲思路。学生的讲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够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可以让别的学生、小组 发言争辩。在“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接近客观的结论或认识。这是“做”的过程的继续和延伸。老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当好主持人,而不是评委,不要简单地急于下 结论,草率地评判学生讲的对与错,是与非。但不要忘了,关键时候还是要拉一拉,扶一扶,“该出手时就出手”。
5、质疑评价
所确立的问题,虽然来自学生,但是经过了筛选、合并、整理,最后形成的问题并不能囊括学生所有的问题。学生心中可能有问题,有疑惑,有还没有讲到的问题。教学要集中解决主要的问题,也应该解决看似不重要的问题。所以,最后一节课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解答。
评价,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从知识、学习方法、人生道理等角度,谈自己学了本文以后的看法、收获、体会等均可。
三、“五环节模式”的特点
语文自主性学习“五环节模式”,从问题的形成到解决,自始自终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开放性。一是教学目的要求的开放性。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由老师“精心设计问题”,甚至照搬教参教案上的目的要求的做法。问题的产生、任务的确立来自学生。二是答案、结论的开放性。不以教师的答案惟其答案,不以教参的标准惟其标准,结论、答案多元化,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当然,也要注意把学生的结论 尽量引向“客观”。
2、过程性。即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不只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仅以得出结论为宗旨,更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从问题的产生到结论的形成。重在学生的过程体验,彻底改变教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法,和学生只是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的学法。
3、探究性。问题的结论、答案没有唯一,师生的回答没有绝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允许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争辩质疑,在探讨的过程中尽量使结论客观、正确。问题暂时得不到统一意见的,允许存疑。
4、主体性。问题的产生到解决都由学生自主,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四、师生定位
“五环节模式”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确立目标、解决问题、寻求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课程处理形态。它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为基础,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此模式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很重要。
1、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主体性角色定位
在 此模式中,学生被真正臵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目标、探究问题的提出者、设计者、探究者、实施者、评价者。他们的自主性、能动 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保证其自主性学习内驱力的根本。学生主体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学目的任务不事前由老师设计,而由 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在预习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问题,以此作为学习的目标、探究的方向。第二、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个人或小组在阅读、钻研、合作、讨论的 基础上形成认识,的出结论。
第三、学生讲解问题。让学生来讲,讲答案,讲结论,讲思路,讲依据。第四、学生评价问题。对学生的讲解、汇报,让别的学生来评判、争辩,逐步的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2、教师的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定位
自 主性学习不是放羊式学习,不是放任自流一盘散沙。教师不是无所作为,教师的作用在于“导”,而学生自主性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老师的“导”。对于“五环 节模式”而言,老师的“导”体现在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导向、导学、导讲、导评。第一、导向。对学生零碎琐屑的问题,毫不相干的问题,缺乏系统的问题,引 导学生筛选、归并、整理、排序,成为体现教材体系、反映文体特点、适合本文重难点的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性问题。第二、导学。教师参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学习,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第三、导讲。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依据,从背景材料中求帮助,使讲解尽量客观全面,言之有理而又有据。第四、导评。指导评价不简单肯定 或否定,不非此即彼,而应多方面、多元化,辨证的评价同学的发言,肯定其合理的因素,弥补完善不足之处。
五、评价策略
以自主性学习为主导的“五环节模式”为教学,为教师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此模式的指导思想、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和形成的结果,笔者认为评价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念。多鼓励、肯定其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闪光之点,多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习的热情。
2、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的组内评价,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评,以及老师的点评,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构建。
3、评价此学习模式的完美性,不仅重视结果,更应重视其过程性。包括学生个体在探索过程中的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等。
4、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评价不能只看解决问题和课文的那个“答案”本身,而重在于过程中透露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思路、方法,在于他们自主精神的体现、能力的培养、未来的发展。
第五篇:五环节教学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
五环节教学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
---谈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法
塘沽滨海中学 季春霞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人才竞争的时代,谁拥有了人才,谁就会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教育实现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其中最关键一点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文所指的主要是从:看、听、思、说、写这五个环节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数学教学 主动学习
古希腊有位名家以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由于长期以来过分关注了学生的共性,过于强调统一,搞大统一、一刀切的流水作业,不仅把学生的头脑当成一个个容器,并且是把他们看成是大小相同的容器,于是注入式、填鸭式教育便堂皇举之。而其结果却是大大封杀了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方式,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令人欣慰的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秉持多元价值标准,而不是整齐划一标准,它所倡导的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其中明确提出了“数学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这些数学教师应该彻底屏弃“以本为本”的错误观念,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摆正“全体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提倡人才发展的非同步观,确立数学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自己的路。因此,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师生间的平等自由;老师不再把主要精力花在传授知识上,而应该花在帮助、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能自主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练习,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学习,努力实现教学互动的和谐发展。
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我觉得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是在每节课中从以下五个环节着手调整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看
(一)学生看。每当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教师都应当引导学生去看教材,主要看(1)数学史教育(这将有利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塑造);(2)数学的应用价值(这将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3)数学问题的开放(这将有益于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看教材的过程中体会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教学内容的层次、知识面、与其他学科或其他内容彼此间的影响,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看教材的过程首先就能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知道自己所学的并不是一个枯燥的数学问题,而是将来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可操作知识。
(二)老师看。这里又要从两个角度来阐述,其一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看好内容能否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从而决定是否有补充内容的必要,其二是在学生看书的过程中,老师同时看学生,看学生对哪一个环节的知识深感疑惑。做到两看后,老师心中有数,及时调整教学角度而避免一味地按照自己空中楼阁设想的学生的疑惑点进行教学。
二、听
此处的听并不是指让学生一味地听老师的讲授,而是重点指老师学会听学生的。过去的教学中,讲课过程中几乎都是教师一言堂,而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也就是自己正在学得几乎没有什么反馈,这样就形成一种误区,好像课讲完了但一到效果检测时就发现问题多多。为了在新课程中避免过去的误区,老师一定要学会听,听学生看书时的讨论(教学设计时预设的学生易错处、需要灌输的思想方法上、对所看内容的审美观点上等等),听学生在自己讲授内容时的效果反馈(在题型转换变式处、在学生易满足处等),这样既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上进心理的发展、数学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高尚情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也能注意到一小部分学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我这个知识点不会老师就能讲解,那么这节课我就不会有有疑惑的知识了,我能学会这节知识并可以运用它了,进而对自己的学习树立很强的自信心,这样也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
三、思
教学中,教师总是有一种想法“我要抓紧时间才能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授完毕,中间不能有浪费时间的环节”,这时一旦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分析不到位老师马上就取而代之将自己的东西灌输下去,不可避免的就又变成填鸭式了。这时,我们老师就必须要记住,教学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学习并且学会知识,那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想好、在看学生对知识的疑惑时就要设计好、在听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时就要落实好将时间充足的留给学生,留给学生一个可以细致全面思考这个问题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开动自己的思维,进而有创造的分析问题。只有让每一个不同程度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知识面考虑分析问题,才能在一节课中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四、说
此处的说指的可不再是教师的说(讲课),而是指让学生说(反馈自己的疑惑、感想)。学生结合自己在前边的教学中看教材、分析过程中有疑惑的知识点、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首先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将自己有疑惑的内容主动地说出来,给老师一个明确的反馈在哪些知识中需要老师解惑;其次针对自己的疑惑,可以在老师给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内与小组内的同学一块交流,提高自己与同学互动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就是在老师分析讲解问题的过程中与老师有一个教学互动,包括与老师交流完成问题的完整解答,包括对老师所讲解的知识、过程提出自己新的或是更加简便独到的见解。只有在不同教学过程中大胆表现自己,努力做到乐于并有能力帮助他人解疑;敢于并善于向他人请教;说话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善于说服他人;能形成一个自觉的学习合作体,才能使自己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五、写
数学教学效果最严谨的反馈当属数学解题过程书写的严谨性了,所以一节课是否有效果、效果是好或是不好一般最好的体现就是学生所书写的解题格式过程了。这样,每节课老师都应该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动笔整理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学生动笔整理出老师答疑的部分环节、自己结合听课收获独立完成课堂巩固练习等,然后通过老师在全班展示或是经过老师的个别指导,进一步补充完整、进一步提高这节课的收获,只有经过这一环节学生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学会了一节课,一个知识点。
“爱全人类容易,爱每一个学生难,爱每一个学困生更难。”这里主要还是教师首先要有一个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因此,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请让我们一起从“爱每一个学困生”开始,从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入手,只有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国家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有一个本质上的改变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