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感觉》说课
《画感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三课,这是一堂表达抽象感觉的课, 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感知觉”的体验和描绘,与第一册《画声音》、第二册《画味觉、画嗅觉》、第三册《画触觉》、第十册《画性格》、第十一册《画情绪》形成一个完整的 螺旋上升体系,同时也为《点线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本课注重美术抽象绘画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用点、线、形、色进行形象化表达。二 目标制定
根据对学习内容的脉络和学生认知起点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1.认知领域:学生认识自己的各种感官,了解自身的感知能力。知道不同的点、线、形、色,可以表现不同的感觉。
2.操作领域: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来表现各种感觉,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大胆作画能力。
3.情感领域:体验游戏活动的各种感觉,体验美术造型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保护感官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一定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学难点:表现的感觉要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并感受到美。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在学生的体验感悟,第二课时重在学生的创作实践。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实物、图片等,并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水粉或水彩、毛笔、油画棒等工具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画声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知觉的体验和描绘。他们的认知活动有如下特点: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逐渐发展。首先表现在感知觉的选择上,学生逐步学会了使自己的感知觉符合预定的学习目的。但在感知觉的持续性上,还不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的去感知和观察某一事物,所以教学手段的趣味性是开展教学的前提。我在课堂上由旧知引申到新知,拓展学生的感知觉的进一步认识。尤其是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协调,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儿童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四、教法、学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因此,我预设的教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交流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预设的学法是:学生通过赏图、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方法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丰富和生成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充分、全面发展,这样让儿童让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学习内容,比老师的说教更具有影响力。五、教学流程
新课标提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四大版块:一.创设情境,“感”“知”迁移;二.体验感悟,合作生成;三.欣赏佳作,激情创作;四.多元评价,拓展升华。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感”“知”迁移
一上课,我就用直观生动的动画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轻柔的声音、激烈的声音、清脆的声音及相应的背景画面,同时出示表现不同声音的画,让学生在欣赏中回忆一年级所学《画声音》的内容,如混乱的线条可以表示出吵杂声,鲜艳的色彩可以表现激烈等。这样既是对旧知点、线、形、色表现感觉的复习,也是对新知的铺垫;同时明确感觉的来源听觉(耳),由此揭开课题。
第二版块:体验感悟,合作生成
我首先出示各种实物图片,帮助学生找感觉,提问学生:看到了辣椒、葡萄、苹果、药片等,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观察、联想,从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来感觉并进行讨论,然后尝试用色点、色线、色形等绘画形式表现。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感悟“视、味觉”,培养他们独特的个性思维,让学生了解到感受相同的物体可以有不同的感觉,相同的感觉也可以用不同的画面来表现。
达·芬奇认为视觉是人的心灵与外界沟通的要道,是最准确的感官。这样的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联想力,并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还挖堀了课程资源,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
接着,我针对二年级学生不能较长时间持续的感知和观察的特点,设计了游戏教学。让学生进行转圈、击掌、摸一摸、猜一猜等活动,引导学生说出头昏、手麻、柔软、热、硬、光滑、疼等感觉。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内在感觉和外在感觉”。因为在游戏兴趣的驱使下和游戏氛围的作用下,学生就会更乐于对游戏教学内容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更勤于对游戏活动所产生的相关问题的思考,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寻找其他感觉进行讨论交流, 拓展思维、合成“感知觉”。使他们认识到:感觉不光是内在的视觉、触觉、听觉及外在的机体觉、动觉等,还可以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如考试不理想后出现的郁闷、天气突变引起的烦躁、看到环境破坏引起的悲伤等等,这都是一种感觉。了解到感觉是看不见的,他们是心中的图像,增强学生保护感官的意识。在这环节我还特意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物海豚的面画,一幅是海豚在蓝蓝的大海中戏耍!一幅是海豚在被污染的大海中痛苦挣扎!学生们看后,幼小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意识到生态环境破坏的弊端,由此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这一版块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即“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重点培养了学生创造美——创造生活的美!(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第三版块:欣赏佳作,激情创作
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在这个环节中,我有意识的选择抽象派大师(毕加索、德库宁)等以点线形色表现感觉的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中真切的体验蕴含于画中的境界和情思,艺术的奥妙所在,美在哪里,表现的意义是什么。从而激起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我提出创作的要求:通过小组合作,自由选择冷、热、闷等感觉进行大胆想象,创作表现。
新课标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这样设计,既省去了临摹的种种禁锢,又使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创作表现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孕育了学生独创性的艺术思想。还培养了集体协作意识。
第四版块:多元评价,拓展升华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学生创作完毕,我会让他们展示作品,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体会。然后学生欣赏交流评价。在尊重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我再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对学生的建议、批评,解释理由。最后进行拓展:让同学们为作品配上一段文字,表达感觉,进行感觉的升华体验。在这个环节中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美术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预测
课堂教学重要的不仅是教师的精心设计,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善于利用在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契机,课堂教学应该具有很强的适时性和灵活性。
1、这节课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觉,从中激发积极的情趣,思维的积极性和独特性得以充分体现。在课堂中我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交往、思维、情绪和生成状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尽量不被教学预案所左右,使教学更具活力。
2、课堂中我会用心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营造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气氛,如在学生的创作练习中,要大力表扬画面独特的学生,对不完善的画面要加以补充,为每个学生表达或展现自己创造机会,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第二篇:画感觉说课稿
画感觉说课稿
画感觉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画感觉》,感觉看不见,却可以体验,不同的感觉可以用鲜艳或灰暗的色彩,轻盈或沉重的点,松弛或强劲的线,整齐或怪异的形来表达.在这里就《画感觉》一课分教学资源开发、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三个版块来进行说课,敬请指教。
第一版块: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画感觉》是2年级第3册第14课,本课内容虽然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画声音》、《画味觉、画嗅觉》、《画感觉》、《画触觉》、《画情绪》、《画性格》等,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学生及媒体分析
低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色彩基础,感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精彩有趣的课件有助于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认知领域:认识感官,了解感受能力。
2.操作领域:能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觉。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大胆作画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怎样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画感觉。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范画等。
学具准备:颜料、毛笔、油画棒、牙刷等。
第二版块: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自然、语文、音乐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师生共同欣赏,共同合作,共同游戏,建构起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由静变动,新颖活泼。
2.激趣引新,变幻无穷。
3.个性发展,启迪创新。
二、说学法
1.通过玩、唱、看、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
2.倡导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不但能画而且能画得精彩”。
第三版块: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快乐之旅
1.先和孩子们一起玩“画鼻子”, 游戏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有的同学能画得如此准确?玩得很开心吧?你怎样把这种开心的心情告诉给别人呢?同学们可能会说出各种方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两幅作品,说说看他们是如何表现各自心情的。学生开始从触觉、视觉等多方面初步体验“感觉”一词,作品欣赏使感觉由抽象表现转为具象表达。)
2.初步了解这种表现形式后,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游戏时的轻松心情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吧! 把口袋里装满喜欢的色彩和线条,开始出发!(学生铺好纸张,备好毛笔,油画棒等准备即兴发挥)
3.我们穿过了公园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了一片草地上,(教师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如手势引导低年级学生充分想象)小脚丫踩在小草上会有什么感觉呢?(学生会说痒痒的、刺刺的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突然电闪雷鸣,(声效)雨点打湿了衣服(好冷),怎么办?让我们请来光芒四射的太阳吧,(师生齐喊)雨过天晴,太阳露出了笑脸,花儿也散发出甜甜的清香。(虽然是涂鸦,作品还是在学生们的想象中新鲜出炉)
4.这次的快乐之旅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啊?(学生们会结合自己的作品畅谈自己对线条、色彩的不同感受。有的线条流畅舒缓,如行云流水;有的线条刚强有力,如铁划银钩;有的线条潇洒奔放,自由快乐;因为我开心,所以我用了粉蓝色、嫩绿色,因为我兴奋,所以我用了红、橙、黄等等色彩。这些作品及作品解读充分展现了孩子们单纯可爱质朴的心田。快乐之旅开启了想象的门,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唤起,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点、线、面及色彩与“感觉”做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5.到了揭示课题的时候了:感觉在我们心里,虽然看不见,但我们依然可以把它画出来(板书:画感觉)
二、情趣示范、合作体验
旅游之后让我们放松一下,来听一首爱的主题歌(师生合拍共唱)。在这充满爱的世界里,爱会是什么颜色?有的说:爱是红色的,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时,我们会骄傲地大声呐喊:“祖国我爱你!”。爱是白色的.,因为新娘穿着圣洁的婚纱。爱是黑色的,那是大地母亲的颜色。爱是绿色的,大树和小草都显得那么可爱。爱是蓝色的,当夜幕降临,母亲亲吻孩子的额头,轻轻地道声晚安:“我的宝贝!”,我说,爱是五彩的,就像好吃的波板糖,甜甜蜜蜜。没有声音的爱又是如何表达?在学生思考交流的时候,老师走到座位前轻轻拥抱学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情感的交流瞬间得到升华,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表达爱的感觉:这不是牙刷吗?原来废弃的牙刷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呢,吹画好玩又漂亮,揿手印的吹泡泡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呀。
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喜怒哀乐,冷热酸甜,人类正是拥有了这些感觉,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始操作练习)
多次的体验和感受交流使学生的感觉由体表转向了内心。对于低年级学生有着示范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对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三、多维评价、个性表达
1.自评、互评。
把自己的画给好朋友或周围的同学看,自己说说较精彩的地方,再请看的同学谈谈对画的感觉。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作者对自己的感觉各种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色彩,点,线,形元素组成的画给观者的感觉,这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
2、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 “你的画别有特色”、“我看到你的画从心底里感到了甜丝丝”等,我相信这些激励性的评语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总结拓展:感觉不但能画出来还能表现得很美、很有艺术感,瞧这些大师们的作品精彩之作。(图片欣赏)
感觉是多方位多角度的,热爱生活,你会有更多的感受,感觉又是很奇特的,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场合给人不同的感觉,如一块冰冬天给人冷的感觉,而在夏天就给你凉爽的感觉,你能用今天学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吗?
课外拓展让学生积极地去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参与探索过程。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体验为灵魂,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探索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两次作业的设计和引导,潜移默化地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优美的诗句也在告诉我们,感觉无所不在。
画感觉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画感觉》,感觉是看不见的,却可以体验,不同的感觉可以用鲜艳或灰暗的色彩,轻盈或沉重的点,松弛或强劲的线,整齐或怪异的形来表达。在这里就《画感觉》一课分教学资源开发、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三大版块来进行说课,敬请指教。
第一版块: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画感觉》一课内容虽然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画声音》、《画味觉、画嗅觉》、《画感觉》、《画触觉》、《画情绪》、《画性格》等,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学生及媒体分析
低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色彩基础,感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精彩有趣的课件有助于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认知领域:认识感官,了解感受能力。
2、操作领域:能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觉。
3、情感领域:以明锐的目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和创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怎样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画感觉。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范画等。
学具准备:颜料、毛笔、油画棒、牙刷等。
第二版块: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自然、语文、音乐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师生共同欣赏,共同合作,共同游戏,建构起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由静变动,新颖活泼。
2、激趣引新,变幻无穷。
3、个性发展,启迪创新。
二、说学法
1、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玩、唱、看、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
2、倡导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不但能画而且能画得精彩”。
第三版块: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快乐之旅
1、先和学生一起玩“画鼻子游戏”,(让学生真正开心起来)你们玩得开心吗?为什么有的同学能画得这么准确呢?你们能把开心画出来吗?说说看。(学生初步体验“感觉”一词)
2、下面让我们带着这样轻松开心的心情去散步好吗?把口袋里装满你喜欢你色彩和线条,开始出发啦!(学生铺好纸张,备好毛笔,油画棒等)
3、我们穿过了公园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手势)来到了一片草地上,小脚丫走在小草上会有什么感觉呢?(学生会说痒痒的、刺刺的)突然打雷了,(声效)雨点打湿了我们的衣服(好冷),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把太阳公公请来吧,(师生齐喊)哇!太阳露出了笑脸,花儿也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作品在学生们的想象中新鲜出炉)
3、这次的快乐之旅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啊?(学生们会结合自己的作品畅谈自己对线条,色彩的不同感受,充分展现了个性。快乐之旅开启了想象的门,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唤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与“感觉”做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4、揭示课题:感觉在我们心里,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却可以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和形状把它画出来(板书:画感觉)
二、情趣示范、合作体验
1、旅游回来让我们放松一下,来听一首好听的歌(师生合拍共唱),这首歌带给我们什么感觉?(神奇、美妙、欢快)你怎么来表现这些感觉呢?(让学生互相说说)
2、想知道老师怎么表现吗?请学生帮忙吹几个泡泡吧!教师在这里设计悬念,学生会想老师画感觉怎么会吹泡泡呢?原来肥皂水颜色吹出的泡泡黏在纸上能得到一种特别的效果,教师再利用油画棒结合点,线,面画出精彩的范作(投影出示)你们也来试一试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练习,教师提醒大家可以借助各种工具,甚至是手。)
音乐使师生情感得到共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新课标的倡导理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有着示范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这时学生的感觉由体表转向了内心,感觉的体验得到了升华。
三、多维评价、个性表达
1、自评、互评。当学生基本完成作品时,让他们把自己的画给好朋友或周围的同学看,自己说说较精彩的地方,再请看的同学谈谈对画的感觉。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作者对自己的感觉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色彩,点,线,形元素组成的画给观者的感觉,这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
2、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只要有一点进步我都给予鼓舞和评价:“你的画别有特色”、“又进步啦”、“我看到你的画从心底里感到了甜丝丝”等,我相信这些激励性的评语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总结拓展:感觉不但能画出来还能表现得很美、很有艺术感,瞧这些大师们的作品真够味。(图片欣赏)
感觉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你还能体验到别的感觉吗?感觉又是很奇特的,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场合给人不同的感觉,如一块冰冬天给人冷的感觉,而在夏天就给你凉爽的感觉,你能用今天学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吗?
课外拓展让学生积极地去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参与探索过程。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体验为灵魂,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探索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两次作业的设计和引导,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
画感觉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画感觉》,感觉是看不见的,却可以体验,不同的感觉可以用鲜艳或灰暗的色彩,轻盈或繁重的点,松弛或强劲的线,整齐或怪异的形来表达.在这里就《画感觉》一课分教学资源开发、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三大版块来进行说课,敬请指教。
第一版块: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画感觉》一课内容虽然笼统,但它并不孤立存在。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抓住了与同学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画声音》、《画味觉、画嗅觉》、《画感觉》、《画触觉》、《画情绪》、《画性格》等,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考虑到低年级同学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掌握,而是要求同学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大胆表达自身独特的感受。
二、同学和媒体分析
低年级同学具备了初步的色彩基础,感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精彩有趣的课件有助于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认知领域:认识感官,了解感受能力。
2、操作领域:能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自身的内心感觉。
3、情感领域:以明锐的目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和发明,激发同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提高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怎样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画感觉。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范画等。
学具准备:颜料、毛笔、油画棒、牙刷等。
第二版块: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包括了自然、语文、音乐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师生一起欣赏,一起合作,一起游戏,建构起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由静变化,新颖活泼。
2、激趣引新,千变万化。
3、个性发展,启迪创新。
二、说学法
1、充沛考虑同学的兴趣,通过玩、唱、看、猜等同学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
2、倡议合作,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身的感受,相信自身“不但能画而且能画得精彩”。
第三版块: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快乐之旅
1、先和同学一起玩“画鼻子游戏”,(让同学真正开心起来)你们玩得开心吗?为什么有的同学能画得这么准确呢?你们能把开心画出来吗?说说看。(同学初步体验“感觉”一词)
2、下面让我们带着这样轻松开心的心情去散步好吗? 把口袋里装满你喜欢你色彩和线条,开始动身啦!(同学铺好纸张,备好毛笔,油画棒等)
3、我们穿过了公园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手势)来到了一片草地上,小脚丫走在小草上会有什么感觉呢?(同学会说痒痒的、刺刺的)突然打雷了,(声效)雨点打湿了我们的衣服(好冷),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把太阳公公请来吧,(师生齐喊)哇!太阳露出了笑脸,花儿也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作品在同学们的想象中新鲜出炉)
3、这次的快乐之旅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啊?(同学们会结合自身的作品畅谈自身对线条,色彩的不同感受,充沛展现了个性。快乐之旅开启了想象的门,同学的创作激情被唤起,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运用点、线、面和色彩与“感觉”做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4、揭示课题:感觉在我们心里,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却可以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和形状把它画出来(板书:画感觉)
二、情趣示范、合作体验
1、旅游回来让我们放松一下,来听一首好听的歌(师生合拍共唱),这首歌带给我们什么感觉?(神奇、美妙、欢快)你怎么来表示这些感觉呢?(让同学互相说说)
2、想知道老师怎么表示吗?请同学帮助吹几个泡泡吧!教师在这里设计悬念,同学会想老师画感觉怎么会吹泡泡呢?原来肥皂水 颜色吹出的泡泡黏在纸上能得到一种特别的效果,教师再利用油画棒结合点,线,面画出精彩的范作(投影出示)你们也来试一试吧.(同学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练习,教师提醒大家可以借助各种工具,甚至是手。)
音乐使师生情感得到共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新课标的倡议理念,对于低年级同学有着示范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对同学个性和发明精神的培养。这时同学的感觉由体表转向了内心,感觉的体验得到了升华。
三、多维评价、个性表达
1、自评、互评。
当同学基本完成作品时,让他们把自身的画给好朋友或周围的同学看,自身说说较精彩的地方,再请看的同学谈谈对画的感觉。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作者对自身的感觉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色彩,点,线,形元素组成的画给观者的感觉,这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
2、每个小朋友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褒扬,只要有一点进步我都给予鼓舞和评价:“你的画别有特色”、“又进步啦”、“我看到你的画从心底里感到了甜丝丝”等,我相信这些激励性的评语能让同学变得更加自信!
总结拓展:感觉不但能画出来还能表示得很美、很有艺术感,瞧这些大师们的作品真够味。(图片欣赏)
感觉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你还能体验到别的感觉吗?感觉又是很奇特的,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场所给人不同的感觉,如一块冰冬天给人冷的感觉,而在夏天就给你凉爽的感觉,你能用今天学的方法表达出自身真实的感受吗?
课外拓展让同学积极地去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参与探索过程。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体验为灵魂,让同学在各种游戏中探索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两次作业的设计和引导,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展开活动,使同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
第三篇:《画感觉》反思
《画感觉》教学反思
感觉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它是我们心中的图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那么如何把这一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事物,让学生易懂易学呢?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在教学实践中,我就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创设生活情景,让浓浓的生活气息带给学生学习的情趣,让美术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深入学生生活,唤起学生的情趣,从课堂走向生活,又从生活回到课堂,留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自由空间,学生尽兴感受,一个个创意接踵而来,课堂教学真正进入理想的境界。
课的导入部分,由生活切入,为学生建立起对新知“画感觉”的亲切感。我先让学生感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由图片导入,春天的绿色,万物复苏,夏天中各种美丽的色彩,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寒冷······等等,很多很多的感觉和色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出现,这时,让他们说说他们对一年四季的感觉,谈谈那个季节里有哪些颜色,分别体现了什么?我想通过他们最为熟知的季节变化来找他们的感觉,大概有个初步的认知。接下来我再让学生们初步尝试,试着来画画这四季中一个你最喜欢或是印象最深的一个季节。初步尝试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无从下手,不知该怎样表现,这样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师在这时,将色彩和感觉的融合,用老师的范画和一些作品进行讲解,什么样的色彩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不同的点、线、面更能体现什么意思和思想在里面,把他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经过2次反复的的尝试,学生终于体会了感觉要怎样来画了,这时要求学生画出自己最深刻的感觉,先小组讨论,好的感觉温馨、幸福、快乐、开心,不好的感觉郁闷、疼痛、苦恼等等······讨论过后进行绘画、创作。最后让学生我自己的作品贴在前面的展板上,让他们参观,互评。
这一课完成时,我看见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的感觉,体会了感觉和色彩的联系。这也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在今后的日子里,学生就会用这种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了。
第四篇:画感觉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这次青年教师展能课教学内容是“用线条、色彩画感觉”,对象是五1班学生。
本课主要是学习以线条与色彩进行造型表现的基本知识,其教学难点体现在:如何运用恰当的颜色和线条来表达感觉。
在整个教学实践中,我突出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重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审美教育贯穿于课堂中。
(1)创设情境。通过激情的音乐导入,大大激发学生要认识线和色彩的欲望,也充分
体验曲线给人的自由活泼的美感。
(2)医生是如何判断病人健康的心脏,波折线还是直线表示,认识到波折线上下起伏的节奏感和音律感觉。边分析找出了直线、曲折线、波浪线,听音乐感受线。丰富视觉,听觉,律动经验。
(3)学生在我出示的线材作品中边观察,通过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用线的扩展与重复,重叠与交错,粗细与轻重,深浅与疏密的不同感觉表现不同的事物。引导孩子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及表现力,初步了解线的表现方法。
(4)用颜色与感觉对应连线的方式来启发同学对色彩的解读,抢答气氛相当活跃,认
识各种各样的颜色包含的感情,欣赏作品并初步感受色彩的美感,培养他们的感受体会能力。了解不同色彩在不同的心情下解读也不同。
(5)四张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自主创作能力并起到参考作用
本课也有很多不足,学生对线条的情感感受体会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运用线条的排列组合来表达情感。如:曲线的柔软、温柔、流畅、舒展以及折线的坚硬和扎手如何具体构图有节奏的排列??如果我能在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线条的性格和如何有序的排列组合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更出色。这节课我在展示作品、评价学生上做得很不够,在学生创作中,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时间不够,在部分学生完成作品、汇报作品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讲解自评互评的作用。篇二:《画》教学反思 1《画》教学反思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这一课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诗文。
教学时,我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法进行检
查反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用生字卡片请学生抢读。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图文对比,感悟诗句的内容。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引导朗读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让他们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就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从而培养他们注意学会倾听的能力和良好的评价能力。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课后的几对反义词,用音节把它们写下来,再说说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反义词,学生说的很多。最后用了十几分钟指导写了两个字。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在教学识字时,我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篇三:《装饰画》教学反思 《装饰画》教学反思
《装饰画》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即熟悉又陌生,他们虽然在生活见过,却很少仔细观察过,因而在课堂上我把观察、感受作为本课的重点。如欣赏部分,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一些各种形式的装饰画,再加上上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供学生欣赏。通过学生直观的观察、触摸感觉各种材质的形态、色彩、肌理等特征,更进一步了解到合理的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装饰画的确感觉很美,学生眼界大开了,思维打开了,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他们都能积极的举手发言,积极讨论发表个人的看法与设想:“利用什么废旧材料制作什么、利用材料的什么特征来创造什么样的装饰画。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课堂结构严谨、清晰、层层推进。先让学生了解、观察身边的废旧材料,如:铅笔屑、废纸团、果皮屑等,再来出示欣赏利用这些材料制作出的装饰画,感受只要会应用材料特点、图案设计比较新颖,都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美的效果,以身边的看不起眼废旧材料来引到一些其它材料的边角余料,如果做有心人,这些材料会做得更精美、更漂亮。在作业部分,我打破以往美术作业的模式,将独体完成的作业改成合作完成的作业。首先让学生举手谈一谈自己准备了哪些材料,是如何应用这些材料的特征,设计制作装饰画,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大家谈一谈,如何应用大家准备的材料来进行创作更好、更美的装饰画,这样由个人设计,到集体出谋划策,完成更好的作品,这样即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发挥了集体协作的意识,课堂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由抽象认识到具体的认知规律。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启发,诱导为主,注重学生学习的探究和合作,如在观察、分析各种废旧材料的形态、色彩、肌理等特征时,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你对哪些废旧材料感兴趣?利用它能制作什么内容的装饰画?“这样的方式激活学生思维,诱发积极的言语应答。
探究性学习是本次课学习的主要方法,怎样利用材料设计什么内容的装饰画是他们很感兴趣的内容,在他们眼里装饰画是很美的,怎么可能是一些废旧的材料呢?在学生观察分析中,我把材料分了一个类别,在黑板上展示了各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让学生对照性的观察分析,制作出漂亮的装饰画,这种边观察、边分析、边讨论学生都能全心地投入,主动地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的效果也比较好。
通过教学实践,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觉到现代美术教学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通过探索、交流、表现、评价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开展美术活动,鼓励探索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增长才干,发展个性。篇四:《我的画》教学反思
《我的画》教学反思
一、成功的喜悦
1、激发兴趣,自主读文。
为了能激起学生的自主读文的兴趣,教学伊始,我问学生: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想画什么?接着,我就和学生一起绘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秋天里走一走、看一看。学生兴趣盎然。接着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课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找好伙伴商量,还可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这样,通过营造开放宽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读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学生有了认知的激情,就会自主参与,寻求新知,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再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怎样记住的。然后我学着杨昱婷老师的教学生字的方法,把字剪成桂花、苹果、梨、枫叶的形状,让学生贴到相应的位置上,这样既增加了学生识字、记字的兴趣,又增强了识字、记字的效果。
2、美读课文,读中感悟。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感悟,自主地从课文中找出自已想学的内容,多读多想;自主地讨论、交流,自觉地练习运用在精读课上学会的一些读书方法探究课文,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读自悟,主动发展。例如:读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后,我问学生:大自然的地毯怎么画?你则呢知道?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画一画。然后再出示这一段再读,问学生读后有什么感觉?哪儿最美?学生说:“一抹金黄最美”。“那么什么是一抹金黄呢?”学生都不理解,我又适当引导:想一想秋天的草坪是什么样子的?有的说:“是黄色的。”有的说:“是一半绿一半黄的。”我及时点拨:“一半绿一半黄的草坪就像是染上了一抹金黄。”学生在自己的发现中完全了解了“一抹金黄”的意思,根本不用老师解释。再如:你还喜欢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有的学生说喜欢星星。我知道了他不明白课文中的“星星”就是成熟的果子。我就让他读一遍:“课文中说星星在什么地方?”“果林 里。”“果林里有星星吗?”“没有。“那会是什么?”“那是梨子、苹果熟了。”学生又在我的引导下明白了文中的“星星”是什么。
二、不足的惋惜
学习完课文内容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讨论:你喜欢秋天吗?喜欢秋天里的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都说喜欢,但却说不出秋天都有什么景色。也许现在还没有真正到秋天,学生以往没有注意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我觉得今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学生的评价还显得不够到位,如他读的声音太小,读的没有感情等。今后应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评一评成功之处,不足在哪里,并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学生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会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审美情趣,使纸面上的静态内容跃出教材,转化为符合儿童个性特点的动态表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篇五:《画一画》教学反思 《画一画》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本着以下几个要求:
1、正比例是研究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
2、知道正比例是一种怎样的图像。
3、我们为什么要认识正比例图像。
我总是在想学生学了这节课到底干什么用?——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必须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体会到它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的便利。既然是探索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所以在画图像时,我只提供学生方格纸。具体方法自己去思考。其实画图像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利用图像解决问题,这点往往把学生难住了。我只提示“找到直线上的一点不就找到了„„嘻嘻”,意犹未尽,既给了同学提示,又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在利用图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着重让学生利用图像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体会认识正比例图像的好处,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第五篇:《徐悲鸿画马》说课
《徐悲鸿画马》说课
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徐悲鸿画马》是鄂教版第三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名人故事”为话题,从小故事中,感悟他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提问的品质。《徐悲鸿画马》讲的是徐悲鸿画马的故事,课文先介绍了徐悲鸿;接着讲为了画好奔跑的马,他是怎样细心观察、刻苦学画的;再讲徐悲鸿画马终于成功了;最后介绍《奔马图》。故事内容比较通俗易懂,文中对《奔马图》的介绍,语言形象,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徐悲鸿为了成功下尽了苦功,学习他的认真刻苦,执着追求的精神,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培养语感,让学生懂得不管学什么都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2、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几”。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徐悲鸿获得成功的原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徐悲鸿在成功的路上付出的艰辛。
教学难点:体会徐悲鸿为了成功下尽了苦功,学习他的认真刻苦,执着追求的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 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围绕“功到自然成”展开,采取引导法,以“徐悲鸿为什么能成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读文释疑,然后组织学生通过重点词语,想象画面,与文本、人物对话,最后,以图片、声效激情,让学生情感与文本发生共鸣,升华。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复习旧知(字词)质疑激趣,——深入学文,朗读感悟——回归主题,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复习旧知,质疑激趣
低年段识字是首要任务。在开课之初,我就检查上节课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随后,根据板书回顾前学内
容,顺势质疑:“徐悲鸿为什么能获得成功?”让学生有目的、有兴趣地读课文,初步感知徐悲鸿成功的原因。
2、深入学文,朗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低年段“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
在第二自然段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评读、换词、想象画面抓重点词语,体会徐悲鸿是怎样仔细观察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用“因为„„所以„„”关联词再说第二句,让学生感受徐悲鸿为了仔细观察是多么的不顾一切,进行语句的训练;以联系上文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徐悲鸿观察的难度之大,所下的功夫之深,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当学生情感深入文本时,我设计“你想对徐悲鸿说什么”,实现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激发学生对其执着精神的敬佩之情。
通过由词到句到情的层层递进,徐悲鸿为了成功不懈努力的形象赫然眼前,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水到渠成,学生以合作学习,自读自悟的方式就能体会到徐悲鸿在画马时的勤奋刻苦。
3、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功到自然成”是全文的文眼,前面两个自然段都是对其具体的诠释。在教学中,我请学生先读一读,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情感去读,例如:读出徐悲鸿在追寻成功中所下的种种苦功,读出像那样徐悲鸿下足了工夫就一定能成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要注重教学上的直观性。课文中对于《奔马图》的描写言简意赅,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我以作品展示、比较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奔马的一泻千里、势不可挡,进而用朗读表达出来,学会以读传情,以情促读;用马蹄的声效让学生感受其蕴含的“巨大的力量”,进而感悟徐悲鸿身上“催人向上”的精神,升华情感。
4、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段要“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布置学生回家读《王羲之练字》的故事,一方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是课文内容的延伸,让学生从名人的成功中感悟到“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本文资料来源:语文资源网 http:///
本文配套优质课视频:教视网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