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辈互评 创新型作文评价策略新举措
同辈互评 创新型作文评价策略新举措
摘要: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难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更是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在继续夯实英语写作准确性的基础上,要反映出一定的交际能力与语篇技能,以适应英语教学国际化、实践化、应用化的课改要求。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评价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引入多元评价。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同辈互评,实施创新型作文评价策略新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关键词:高中英语 同辈互评 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121-01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高中英语教学活动基本的四个版块,其中“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更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形象折射。遗憾的是,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写作能力不高一直是制约我们英语教学水平提升的瓶颈。新课程背景下,课改活动呼唤着写作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强调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于是,同辈互评评价策略应运而生。1
诞生背景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无非是教师全批全改,或者抽查批改。教师是作文评价的唯一执行者,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这种单
一、机械的评价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消耗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它忽视了学生在作文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只强调了写作活动的结果,却没有注意学生的写作过程,对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摄入的情感、态度、心理、意识更是无从评价,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英语素养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改革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随着课程改革活动的深入进行,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评价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人,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非智力因素的进步。于是,同辈互评作为一种创新型的作文评价策略便受到了高中师生的一致推崇。Tusi和Ng指出,同辈互评让学生从一个写作者变成了读者,在帮助同辈认识写作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的同时,还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与主动性。2
行动方案
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英语作文同辈互评教学活动也是如此。笔者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在组织同辈互评的过程中总是要特别强调遵守互评标准,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评价之后要完善修正,保证互评效果落在实处。2.1制定互评标准
教师在同辈互评之前,做好互评标准的制定工作,有利于让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心有所系,评有所依,提升互评效果。笔者给学生制定的互评标准包括单词拼写、语法运用、内容表述、逻辑性、创新性、书写程度等几个方面,分A、B、C、D四个等级,最好的A级要求学生注意到单词要拼写完全正确,语法结构要非常丰富,有着深刻的思想性,结构性,逻辑性强,并且无论在表达方式,还是思想流露方面要有独特的见解,能给人以一定的启迪。对于书写要求也要注意到,因为这也是写作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2.2小组总结互评结果
在同辈互评体系中,小组结合组员相互评价的结果,要总结出本组成员的综合情况。包括优秀组员在作文中出现的佳词妙句,典型的作文不足,病句修改等等。甚至还可以出示小组成员的综合评价等级结果,并对小组成语附上希望寄语。2.3同辈互评要强调激励性
在同辈互评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同辈的优点,发现同辈的长处,并能够使用激励性的互评技巧激发同辈的写作兴趣,即使是存在的不足,也要艺术性地提出,以使得自己的评价效果最大化。譬如,一名女生在给同辈的作文评语中这样写到:Glad to see your improvement in writing,but I don’t know what worries you so much.If you don’t mind I want to share all with you.I really want to help you.看到这名学生的批语时,笔者内心非常感动,不仅仅是学生互评过程中的认真,更在于学生间的关爱与温情,还有他们那个年龄段可贵的真诚。可以说,从同辈互评的评价策略中,我们不仅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对于学生整个的人文素养、综合能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2.4注重评价之后的修正
相比于教师的“一言评”,同辈互评学生更容易接受,由于学生不同的个性化评价语言,还使得整个的英语作文评价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自然也不乏知识层面的真知灼见。在同辈互评之后,教师要有效把握学生的认知态度,积极组织学生修正不足,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一名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Though we were tired,but we felt happy.We have spent a meaningful day.在同辈互评之后,他马上删去了but,并深刻记住了一点: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可以不用but。3
效果反馈
笔者在实施了一段时间同辈互评的评价策略之后,作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发现它带给了学生写作教学极大的变化。有调查显示,同辈互评前后,学生在“表述有逻辑性”,“善于运用主旨句”等几个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进步。当然,同辈互评带给学生的变化还不仅仅是这些,更多地,学生们开始积极讨论写作技巧,留心写作内容,还是想办法让自己的英文表述更地道,更幽默,更有感染力。而这些,是笔者在没有实施同辈互评评价策略之前远不敢想象的。并且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同辈互评将带给写作教学更多的惊喜。
总之,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培养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我们教师就首先要创新教学策略与模式,给学生做出一个表率。同辈互评,需要我们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紧接着的,必定是英语作文教学的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参考文献:[1].李爱英.同伴互评反馈机制: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创新机制[J].当代教育论坛,2011(08).[2].李丽萍.高中学生英语作文互评的效果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8(12).
第二篇: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说明(范文)
附件1:
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说明
一、评价指标
创新型企业评价采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见表1)。
评价时,按企业规模和技术密集度分类评价。
二、门槛条件的设置
申请评价创新型企业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
1.区分企业类别,研发经费强度须达到一定标准(见表2);
2.过去三年内须有发明专利申请;
3.过去三年内须推出过新产品(工艺、服务)。
表2创新型企业评价研发经费强度门槛条件
②X的取值按企业所在行业平均研发经费强度情况分别为{2.0,1.0,0.5,0}。
三、指标解释
(一)关于定量指标
1.研发经费强度
研发经费强度是指研发经费支出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反映企业在资源配置上对技术创新的侧重情况。
研发经费支出包括研发经费的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研发经费的内部支出是指在考察期间内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中用于内部开展研发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实际支出。包括用于研发项目(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研发活动的管理费、服务费、与研发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以及— 2 —
外协加工费等。不包括生产性活动支出、归还贷款支出以及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外单位进行研发活动而转拨给对方的经费支出。
研发经费的外部支出是指在考察期间内企业委托外单位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R&D活动而支付给对方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
2.千名研发人员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数
千名研发人员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数是指企业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数与千名研发人员数量的比,反映企业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握状态。
研发人员是指在考察期间内企业科技人员中参与研发项目研究、管理和辅助工作的人员,包括研发项目(课题)组人员、与研发项目(课题)活动有关的企业科技行政管理人员和直接为其提供服务的辅助人员。
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数是指在考察期间内企业作为专利权人拥有的、经国内外专利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数量。
3.新产品(工艺、服务)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新产品(工艺、服务)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是指企业新产品(工艺、服务)销售收入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反映企业收入构成和获取利润的来源。
企业新产品(工艺、服务)的销售(营业)收入包括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收入的总和。新产品(服务)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服务),或在技术规格、零件和原料、合成软件、用户体验或其他功能特性等方面比原有产品(服务)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服务)的质量、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服务)。新工艺指采用技术上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包括产品的交付方式。生产方法包括通常用于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技术、设备和软件。这些方法涉及设备、生产组织的变化。
上述新产品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对于提供单一产品、工程或服务的企业,可计算由于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而新增的产品或提供的工程、服务的销售(营业)收入。
4.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企业增加值与企业全体员工数量的比,反映企业创新的综合经济效益情况。
(二)关于定性指标:创新组织与管理
主要包括创新战略谋划、研发组织建设、知识产权管理和创新文化建设等内容,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综合反映企业着眼长远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依存情况。
第三篇:浅谈作文评价策略
浅谈作文评价策略
传统的作文评价束缚了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缺乏科学性。改革作文评价模式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从给赏识性分数、拟赏识性评语、设赏识性奖项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型作文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大家商榷。
习作评价是习作过程中及其重要的环节,在评价文章的实践中学得习作之法,激发习作之趣,历来受到大家的重视。然而,纵观现行的作文评价方式,似乎谁也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些颇具讽刺性的矛盾:一方面是教师一厢情愿、用心良苦地批改;一方面是学生对着密密麻麻的批注改等闲视之,不以为意。教师与学生的反差叫人痛心不已!笔者认为,传统作文评价方式的积弊主要有:
其一,教师把认真与苛求混同,使习作与名作错位。在作文评价中,许多教师无视学生特点,对学生习作要求过高,吝于鼓励,以为自己的“严格要求”就是认真对学生习作,把认真与苛求混同,把学生当作家看待,使得习作与名作产生错位,结果常常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其二,教师义正言辞的戕伐,使学生丧失了原始的表达意愿。经常见到教师皱眉审阅学生习作,然后批上:“词不达意,修改”;“内容空洞,补充”;“离题万里,重写”。看着学生们抓耳挠腮,愁眉不展的神态,我们猛然间理解了“巨笔如椽”的另一种意义——笔重千斤啊!有的学生甚至患上“作文恐惧综合症”。所以,有人尖锐地指出“作文——作坟”,作文成了埋没灵性,戕害精神的坟墓。这就类似古人所说的,非人磨墨,墨磨人也,作文竟然成了一种心灵的折磨,生命的折磨。
归而结之,学生作文趣味的败坏,作文教学的失败,一定程度上可归咎于传统“挑刺”式的作文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应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作文进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乐音。
一、给赏识性分数。据我所知,大部分语文老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要么将学生的作文评为不同的等级,要么打一个七、八十的分数,能上九十分的多为极少数特别优秀的作文。这样的打分方式只能激发起少数人,打击了大多数。我在教学中改变了这种做法。我觉得每个学生的文章,只要是认真写的,都会有可取之处,我会给80分以上的高分。稍好一点的,则在90分以上。每次作文训练我都会确定一 个主要的训练点,只要学生在这一点上达到了要求,又注意了前期训练的各个点,我都会给予很高的分数,出色的作文我会给予满分。我常对学生讲,中高考满分作文的获得并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只要你坚持努力,在中考或高考中获得高分就像我们平时写作这样简单。有的学生作文我还会给以趣味性打分,如“96-8+5”,然后在下面加以说明,“打96分是因为这篇文章给人的整体感觉特别好,”-8分“是因为我们这一次习作有”语言要有趣的要求“你还没做到,”+5分“是因为你的结尾有创新,读来让人回味无究。每个学生拿到本子首先看的是分数,较高的分数首先树立起的是学生写作的信心,每个学生都有种感觉,作文不难写,这也是我们为人师者首先要做的第一步,而充满趣味性的打分常常让学生更明白自己优点在哪里,失误又在何方,明确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二、拟赏识性评语。对于写得比较精彩的文章,教师要拟定有针对性的评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评语中,我以表扬为主,尽量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如:感人的事例、优美的语言、精巧的构思、甚至准确用了一个成语,一个句子用了修辞手法都成为我表扬的原因。在批语中,我常常很深入地阐明我的看法,坦诚表明我所认为的精彩之处及原因,这样的批语常常是有感而发,它是温馨的情感互动,是深刻的思想启悟,是触摸、涤荡学生心灵的一湾活水。学生看到这样的批语总是感慨万端,将写有我批语的作文本视为至宝。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我也从不姑息迁就,因为时间一长学生也会在表扬中麻木,况且他们的文章中的确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提出缺点是非常必要的。只是我提出的方式是充满期待式的,如:“文章第二段的描写我总感觉不够生动,你再读读,感觉一下,我想如果运用语言描写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你试着改一改,期待着你的修改稿成为最出色的。”在我的期待中,学生的改文往往亮点迭出,异彩纷呈,很多出乎我的意料,在一次次这样的修改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习作兴趣也增加了。
小学作文评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 2011-07-11
来源: 论文在线
【摘要】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过程的延续,是师生之间探讨写作规律、展开心理对话的有效手段,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当前小学作文评语状况,以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笔者参与设计了《小学作文评语现状调查表》,在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郑州市、周口市、永城市、虞城县等六所小学的二十个班级开展了调查,共搜集1245 份小学作文评语,建立了小学生作文评语语料库,并和数十位语文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关键词】 作文评语 对策研究 学生作文 小学生 作文主体 小学语文教师 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习作 语言
一、小学生作文评语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许多教师重视作文教学,但是他们大多致力于作文命题和作文教法,对作文评语重视不够,这也直接导致小学生作文评语存在着诸多问题。
1.1 语言形态的失效
从调查结果看,教师的评语经常处于失语状态,即缺乏与学生对话的平等的、平和的语言状态,这既不符合新课标精神,也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式雷同,语言简单
有的教师在写评语时,懒得动脑筋,评语都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例如,“中心突出,语句流畅”、“内容充实”或者“结构不合理”、“选材不恰当”、“描写不具体”等等。这样的评语概括性很强,但是缺乏启发性和实际的指导意义,使学生摸不着头脑。还有些教师把批改作文当成负担,总是应付了事,在学生精心完成的作文后面简单批个分数,或者以“阅”、“好”、“较好”、“认真”等来替代评语。语言过于简单化、雷同化,这既是教师缺乏创造力、责任心的体现,也反映出他们看不到个体的差异性,因而也就无法利用个性化的评语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2)用词武断,缺乏宽容
有些教师的评语过于武断。比如,很多作文本上写着:“离题万里”、“你太粗心了”、“中心不突出”、“一窍不通”等语句,但没有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更没有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因而注定是要失效的。小学生初学初练,缺点、毛病自然很多,然而很多教师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往往站在成人的高度甚至从文学创作的高度加以评论。在小学生作文评语中,表达否定意思的句子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诸如:“细节描述不生动”、“没有按要求写”、“层次不分明”等语句比比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持续的努力总是得不到回报时,他必然会选择放弃。因为“脱离学生实际的挑剔,过多的指责,只能如凉水浇身,改不了小学生习作的落后状况”。[1]
(3)重文轻人,舍本逐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而教师写评语时,通常只看见学生的作文,却忽视了作文后面站着的鲜活的人:只就学生习作活动的结果即作文的好坏进行评价,却没有涉及作文的主体,尤其是对作文主体在作文过程中的活动没有做出合理的分析;只是对一个静态的文本进行分析,不能深入到作文主体的内部,有舍本逐末之味。在搜集到的作文评语中,“该文……”“本文……”的表达方式非常普遍,而谈话式的“你……”则较少运用。其实,“文如其人”,文章所表达出来的问题,也就是写作者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想切实解决文中所存在的问题,还得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教师在写评语时,要假设正在和一个活生生的人交谈,推心置腹地帮助他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2 语言与文字的缺陷
(1)缺乏文采
一条好的评语应具有文学色彩,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义,让学生带着欣赏的态度去阅读领会。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不乐意看,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所调查的资料中,有些教师写的评语老是干巴巴的几句话,如“记叙不具体”、“写景没能抓住特征”、“结构不完整”等,这些话如白开水般无色、无味、无趣,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更不能 产生师生情感的共鸣。
(2)语言不规范
小学语文教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直接推行者,然而调查发现,小学生作文评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
“开头写的不错”、“过度不够自然”。(错字)
“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多读、多练!”“结尾觉得和文章没有关系。”(病句)
“精彩的心理描写。让文章更加生动!(错误的标点)
除了错字、病句、标点错误以外,还有很多评语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避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作文评语的语言规范问题。
二、优化小学生作文评语的对策与建议
1.客观定位教师在小学生习作评价中的“角色”
在作文活动中,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切磋习作、交流思想的有效方式。教师应把握好评语的“度”,确立好自己在评语中的“角色”。
(1)“领路人”
小学生刚接触作文,不免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入门,做一个“领路人”。教师应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规定和要求,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到好处的点评与指导。一是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二是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习作的亮点。但是切不可把“领路人”定位于“训导者”,在评语中出现过多的“应该怎样”与“不能怎样”,传递出太多不满和批评的信息,让学生茫然而不知所措。
(2)“军师”
“军师”,就是要求教师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既要为学生写好作文献计献策,又要做好学生的助手,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竭尽全力。教师要把写作文评语看成是一项和 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活动,并对学生的需要和关注做出反应, 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充分发展。如一名学生在作文里写道:“今天爸妈不在家,我玩了两个小时的网络游戏。爸妈回到家,把我好一顿训斥。唉!太苛刻了,我渴望自由……”教师评语是这样的:“孩子,爸妈并非是在剥夺你的自由,那是他们对你的呵护,慢慢地,你就会理解父母的。老师相信你今后会克制自己,少玩游戏的!因为你本来就是很优秀的孩子。如果还有些想不通,找老师谈谈好吗?”[2]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学生的价值取向上,负责地充当起“军师”的角色,以真诚的建议帮助学生确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
(3)朋友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作文是思想的真实表达,是师生间书面的对话。要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师就应该以朋友之心态、知己之情怀,接纳学生的情感流露,蹲下身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平等交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和亲近,也就为今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
2.遵循作文评语的写作原则
(1)差异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同一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同一阶段能力不同的学生,写出的作文都会不一样。教师的评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学生、每篇文章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意见,把作文评语写得清楚明白,避免格式化的语言和较笼统的套话,做到有的放矢,让所有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2)赏识性原则
茅盾读小学时,作文曾得到老师的高度赏识:“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 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3]这几句不经意的赞赏评语,给了茅盾极大的信心和鼓舞,坚定了他今后写作的决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4]在作文评语中,教师要尽量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从字词句到节段篇,只要有一点新内容、新思想、新见解,都要予以肯定,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如“你善于抓住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生动有趣,你真了不起!”“你看,文章多美。开头简明扼要,中间详略得当,结尾恰到好处,令人不忍释卷!”如此热情洋溢的评语,怎能激发不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呢?
(3)情感性原则
在心理学中,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作为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是一种促使人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由此可见,教师在评语中表现出的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学生自我实现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传达对学生的感情,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赋予极大的爱心和包容。如“这样优美的作文,只有整齐的文字书写方可与之相配,你认为呢?”“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这句话太长了,用标点把它分开就更好了。”等等。这类评语从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出发,以商榷或关爱的口吻来写,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也带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4)规范性原则
教师在写评语时应注意书写规范、书面整洁等问题。首先,教师要注意评语的书写位置:字、词、句等方面提出具体问题时,应采用眉批的形式,写在正文的右边;若是从总体上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应采取总批的形式,写在正文后,开头空两格,内容多的要分段。切不可随心所欲,想写哪儿就写在哪儿,对作文本造成“红色污染”。此外,评语语句要通顺,字迹要尽可能工整,以免增加学生阅读困难。
(5)文学性原则
干瘪无味的作文,教师不喜欢读,同样,干巴巴的作文评语,学生也不愿读。要 让评语吸引学生,教师首先要起榜样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自己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耐人寻味。教师的评语文采飞扬,除了给学生美的享受,更会给学生榜样的力量,增加他们对作文的热爱。但教师也要把握好度,牢记评语的阅读对象是小学生,要考虑他们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3.丰富作文评语的主体与载体
(1)学生成为评语写作者
让学生扮演评语写作者的角色。他们不仅可以对自己的文章畅所欲“言”,而且可以对教师的评语评头论足,这样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又能及时反馈作文教学信息,为下一次作文教学提供一些依据。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在发表看法的过程中,为把看法表述到位也需要开动脑筋,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写作训练,能够为作文活动增加附加值。
(2)作文评语形式多样化
根据小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评语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发展:可以是语言的,可以是图画的,或者是图文结合,或把评语写在卡片上,或制成“作文成长记录袋”的形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邮件、博客、论坛等超文本以其便利快捷的优点成为现代人重要的交流工具。作文评语的写作也应顺应时势,通过网络搭建新型的作文评语交流平台,获取更广泛、更客观的作文评价。
作文评语虽小,却能上承“指导”,下启“修改”,成为作文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纽带。随着新课改的继续推进,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用爱心和智慧引导学生在写作的乐园里徜徉。
改革作文评估方法 解放小学语文教师
关于怎样进行作文评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当我们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一定感到十分亲切。是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比较软化的作文评估要求,其意义不单是给学生的作文评估以更为正确而科学的方法,而且还是在给语文教师们“松绑”和“减负”!在为语文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进修学习而努力。
小学教师许多时间都花在批改作文上,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作文教学上的诸多问题,使得学生们的文章千篇一律,而我们的小学教师也就在做着卓别林拧螺丝式的机械而重复的劳动--其中的枯燥、无奈和精力浪费,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多少年来,谁也不敢动一动。
你不改或者少改作文,教研组能通过吗?教导处能通过吗?校长能通过吗?上级的教研员能通过吗?因为似乎自古以来做语文老师就得改作文!这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我最近在苏北泗洪演讲,讲到作文批改问题的时候,就有一位女教师激动地站起来说:“李教授,我们都知道作文批改中有许多重复而无效的劳动,除了改出一些错别字,就是写一些颠来倒去的评语。我用了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批改作文!我今天也不怕得罪领导,我敢说,我都改得快要发疯了!”她的话,引起了全场几百名听众的共鸣。
其实,学生作文水平乃至整个语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的是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准和文字鉴赏水平、课堂调度能力和循循善诱艺术,作文的书面批改只占很小的部分。而以上的“水准”和“水平”、“能力”与“艺术”,则是必须靠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提高才能达成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可见教师本身水平的重要。然而多少年来,我们很少探讨作文课应该怎么上,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攫取写作素材,应该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却将所有的作文教学都“押”在作文评改这一方小小的土地上了!
很多家长,甚至不少校长,评估教师的业绩不是看他课外学习是否认真,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效果是否显著,而是以改了多少作文本,以是否“精批细改”为准则。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师们也以为作文改得多,改得仔细才是工作积极,于是,一个个埋头在学生的作文本里!这对教师是多么大的延误!
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之乎中,取法乎中,得之乎下”。我们的语文教师没有时间读大学问家们的文章,没有时间学习时事政策、电脑英语,全部或者大部分的精力却花费在“学习”学生们的“著作”上了。教三年级的教师永远阅读三年级孩子的“著作”,教六年级的教师永远阅读六年级孩子的“作品”,教师的水平岂能提高?教师的水平上不去,要教好孩子,岂非缘木求鱼?
提高教学水平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腾出时间,特别是腾出教师们批改作文的时间来让老师们学习进修!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极为软化的作文评改要求,就是为教师“减负”开出的一剂对症药方!是的,“精批细改”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做法,但是,这种做法在21世纪的今天是否值得提倡,值得讨论? 首先,某些“精批细改”的做法,减损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以改错别字为例,批改作文时,教师往往要在错别字旁边画一个“U”型框框,然后由学生订正。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是在提高教师自己识别错别字的能力,学生并没有在识别错别字上得到任何的学习和训练。从整个教育背景上看问题,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的错误,善于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问题,才是对他们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和“学会学习”的技能的训练--我们应该将孩子们放到地面上让他们自己学习走路,不要老是“抱”着他们。
第二,许多小学教师自己并不经常写文章,对于文章的构思、生成和写作不熟悉,却要在修改上把关,往往会出现隔靴挠痒的情况。如果教师水平不高,把好的作文说成了坏的,把对的改成了错的,那才叫适得其反呢!
有一本《小学生达标作文选》,小学生写道:在航模比赛的时候,当看到自己的小船和另外一个同学的小船并驾齐驱时,急得“手心里直冒汗”。而教师的点评却是:“应该描写的是人的脸而不是手„„手心怎么会冒汗?”
不能描写手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著名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中,就用了十几页的篇幅描写一个赌徒的手!手心就不能冒汗吗?无论生理学还是我们自己的感受,都将否定以上说法。你们看,这是多么可怕的误导!可惜据说还是一本比较权威的书籍!
最近看到上海有一本杂志的第11期的“作文导航”栏目,在指导初中生写作文时告之:要“1.巧设悬念:对人物的特点不预先作评述„„2.欲扬先抑:可以穿插“我”的心理活动„„3.前有伏笔,后有对照„„”我不理解,这是在教作文呢?还是在教写小说?!是在教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口”呢?还是在教他编造情节?!
第三,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除非是投稿文章,或者毕业论文、硕士博士论文,一般千字以内的课堂习作,以教导学生一气呵成,不作大的修改为好。这样做,一是为了应试,平时改惯了,考试行吗?二是为了提高自信心,一篇千字文章,一稿二稿地改,文章是似乎改得好些了,但是自信也越来越少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比较软化的作文评估要求,不但注意到了避免以上三个问题,还顾及到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能感到成功的快慰。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作文,确实还像刚学走路的孩子,有不少缺点甚至错误,但是,总应该以鼓励为主,表扬为主,千万不能求全责备,千万不能使他们害怕。任何课程,一旦使学生害怕了,那就坏了--害怕是厌学的先导。
当孩子们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本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做教师的小时候的体会难道已经忘却了吗? 更重要的是,在许多时候,小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想像力已经大大地跑到文字表达前头去了,而他们语言文字的“建筑材料”则相对贫乏,严重滞后,驾驭文字的能力也相对稚嫩,所以,就必然会有词不达意、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对学生的文章自作主张地用我们成人的理解进行体无完肤式的修改。
小学生,无论就其观察事物的视角还是理解事物的方式,都与我们成人大不相同。他们的视角和方式未必就是错的,未必就无可取之处,恰恰相反,有时他们的视角和方式表现出一种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就像孩童的图画和字迹一样,只是我们这些肉眼凡胎的成人尚无法窥见其中的奥妙罢了。
所以,一旦用我们成人的眼光去删改孩子们的作品,往往不能很好地传达他原来要表达的思想,而是强加了我们通过他们词不达意的文字所猜测的成人性的理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抛弃或者改换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换取教师的欢心,这是最糟糕的事情,这也是一些少年老成、四平八稳的文章反而并不可爱的原因。
现在,软化的作文评估,不对学生的文章作明确的是非定夺,而是更多地采用疑问式、商量式、建议式、比较式的评估方法,也许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形成他们的写作个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极大的帮助。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非常宽松的评估手段,也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把作文评估卡得那么死,非要那么的量化,非要那么一分半分地抠,非要把学生分一个高下三等不可。而要让学生尽量淡化对分数的注意,强化对写作本身的兴趣和信心。特别是在平时作文训练的时候,因为不是选拔考试,所以就更应该教育和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每一次的作文训练、作文评改,其目的仍然是一种“诱导”,诱导学生写得多,写得好,诱导他们产生兴趣,坚定信心,使他们感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样,才能在考试和运用时充分发挥和大胆创造。今天,新的科学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出台,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自己能否充分理解,并在实践中体会执行,而其中关键的关键,又在于校长。无锡市清扬中心小学张赛琴校长在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后完善了一系列的方法,现在,他们学校的语文教师只需要、也只允许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将全班的作文批改工作完成了,为该校语文教师的自学进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以为,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做法,值得学习提倡。
第四篇: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文章标题: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创造性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在我园开展已有3年多了,在不断的探索、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亲身体验到这项课题给我们幼儿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老师创设了发展的空间,给孩子带来了成长的快乐,也使我们幼儿园飞速的发展起来。能培养创新型幼儿,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而在我们努力培养创新型幼儿同时,也对
幼儿园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否培养出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挑战。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培养创新型幼儿的同时,认识到创新型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如何培养创新型教师有哪些策略呢?
一、为教师搭建感悟的支点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我们要给教师一个支点,那么她就会发挥它惊人的力量,那么这个支点是什么,我认为它就是一种导向,在刚开始《创造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时,有很多教师常常会陷入到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的困惑中,在设计活动中也常常会“卡壳”,不知该怎么设计、不知该怎么开展活动、培养孩子创造力该从哪入手,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哪些地方是优点,哪些地方该创新。搞的教师经常不知该如何开展活动,那么这就需要管理者及时给它一个方向,给它一个支点,适时的一种引导,指引她们如何进行设计、如何开展活动、如何搞课题研究等等,我想正确的导向会引导教师少走弯路,成长会更迅速。
二、为教师辅就施展特长的舞台。
《纲要》强调对幼儿要实施因人而异的教育,事实上对教师而言,也是如此,在细心观察中,发现我园教职工每个人所表现出的性格、行为是迥然不同的。在她们的身上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亮点,我们就以教师这个特长为点充分挖掘其特长,不断完善其特长,形成每个教师自己的特色,使教师更具个性化,并依据每位教师的特长,在幼儿园内部进行自主分工,把幼儿园整体工作细化,具体分为艺术中心、美术中心、教研中心、资源中心等。每个中心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配合的。每个中心做好的只是设计工作、完成工作是由全体教师负责,通过这样具体的分工,使每位教师在带好自己班的同时又能兼多职,使每位教师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也发挥了教师的整体运作中的群作智力,让教师通过这个舞台能充分的展示自己,找到自信,创新的完成各项工作。
三、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是创新型老师成长的关键,但什么样的学习使老师获益更快,成长更迅速呢,管理者就要给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育机构中存在的是上下级管理与被管理、学习与被学习的关系。原有的学习模式还是以每周的定时定点的学习为主,学习内容也是由专人专门选择的。这样的学习不能满足教师的各方面的需要。而教师的学习也是被动的,教师之间也是比较孤立隔离的,没有机会彼此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沟通。新《纲要》中提倡“构建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我觉得在幼儿园里也应该建立一种管理与被管理,学习与被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我园,我们特别支持教师之间非正式的学习。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学习机会,每个人都具有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不同层次的领导者也都要善于发现和鼓励教师的各种非正式的学习行为。如教师从别人那里获得信息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就是在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启发和创造自己的做法也是种学习、老师思考和尝试新的探索,即使没有成功也是在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断观察和引导教师们相互学习并对他们的成果和做法及时给予肯定,奖励和展示交流,形成老师同事之间随时都能提供支持鼓励和示范的学习氛围,也使教师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在教师不断的学习的同时我们还为老师制定了四种学习能力:(1)发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三)调查和研究的能力;
(四)展示和表达的能力。这四种学习能力,缺一不可,缺少其中的某一方面,都不能使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有教师很愿意看书,读了很多书,都不会分析整理,为我所有,因此她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有的教师学习研究了很东西,都不善于表达和展示,因此她的学习鲜为人知,知识没有变成自己的。充分调动教师的各种学习要素,即鼓励她们多获取信息,还要求他们学到的东西,讨论分析整理思路,并在实践中调查,研究和论证,形成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做法,让教师在这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的学习。
四、为教师构建自主发展的空间。
在我园,教育管理中我们特别支持老师的自我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他们分布在不同的管理层上,发挥着各自的管理功能,构成一个协调统一,相互影响的管理体系,让教师成为管理的主体;成为幼儿园不可忽视的管理力量;成为幼儿园与社会、家长、幼儿交流的窗口。我们提倡教师根据本班的特点开展形式
多样的家长工作,不断缩小幼儿园与家长社会的距离。另外,我们在让教师了解本园发展目标和宗旨的基础上,给教师开设了三个允许,允许他们根据本班幼儿实际,自行研究,设计适合本班教学实际的课程计划;允许他们建立相对稳定而有单性的,弹性的活动日程,在时间分配上作出弹性的安排;允许教师依据主题活动目标和自己的特长,班级的需要而布置合理的环境。这
三个允许让教师更加富有创意的开展工作。同时[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我们还特别注意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与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教师进行自主研讨,自我展示,每学期我们都有多种形成的教研活动、反思交流会、课题研究总结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教师获得单独学习而得不到的东西并使教师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教师在这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中,创造性的成长。
五、给教师提供资源、资讯的支持与服务
《纲要》中强调教师的自主探索,而这种探索需要一定的支持与服务。作为管理者,要了解教师的学习需要,广泛收集信息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与技巧,帮助教师“从学会什么——弄明白什么——学以致用——找到意义。”
(1)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师成长提供保障
教育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也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教育行为,观念的调整与更新,需要从学习在中积累获得。没有丰富的书籍资讯启发教师和孩子的探索、创造,教学活动犹如无米之炊显得毫无底气。所以,在我园,我们为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参考书、工具书、网络资料途径等,以便丰富幼儿园软件资源,为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新思路,为教师观念的转变提供新思想。
(2)为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给予支持与服务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作为管理者的另一项重大任务就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在我园。我们经常鼓励教师参与各种学习,及时的肯定教师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要创设各种机会,让教师走出幼儿园,接触外界多种信息,以点带面,在园广泛推广。每学期,都不定期的安排教师到省、市各大园参观学习,管理者对教师的支持与服务要建立在对教师工作的随时观察与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园领导要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到班级中真正了解教师需要什么,做到有的放矢,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
《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策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第五篇:小学生生作文互评互改策略探究
小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策略探究
武鸣县锣圩镇锣圩小学
潘英妮
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过去的习作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重视的是习作前的写作指导,会用专门的一节课进行习作指导,然而等学生写完了之后,因工作忙,未等批改完,下一次的习作内容又要写了,只好简单的写个评语,打个分数了事,对于习作后的评改只是几句话进行总结。学生似懂非懂,泛泛而过。一种新的习作评改理念随之展开,我也尝试着让学生进行互评互改习作。通过实践,我收获许多,现谈谈自己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互改习作的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习作互评互改的常规要求。
1、让学生明确习作评改的重要性。
学生未接触过自评互改的作文批改方式,如果在组织批改前没有对学生进行互评互改重要性的思想教育,学生未必能接受,在之后的批改过程中也不会认真对待。因此我在第一次组织习作互评互改时,我采用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作家曹雪芹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但仍“增删五次,披阅十载”而创作了“读来字字皆是血”的《红楼梦》;作家托尔斯泰脍炙人口的作品《复活》,小说自1889年一直写到了1899年,六易其稿,历时十年。小说出版后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通过学生熟悉的作品和作者的写作过程,体会作家“站着写作,坐着修改”的真实体验,让学生明确了习作互评互改的重要性。
2、明确每一次习作评改标准和要求。
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修改习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评改标准和要求,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因此在每一次的习作评改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定出评改的标准和要求,以求评改时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对于习作评改的标准,我分为两大项,第一项是“常规要求”,这一项要求是每一次习作都必须要修改的内容,如修改错别字、圈画出好词好句、字数充足、字面整洁、书写工整、修改标点符号、结构完整、符合题意等;第二项是“本次习作要求”,这就根据每一次习作的不同要求而定,如写场面的要求要用到“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人的作文要写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要求;写说明文的习作就要求使用说明方法等。
平时我要求学生准备三种笔,黑色墨水的钢笔(用来书写习作)、蓝色圆珠笔(自改与自评)、红笔(互改与互评)。这样可以区分出哪个地方的修改是作者本人的,哪个地方是其他同学帮助修改的。不管做什么事情,认真地做起来会事半功倍,如果不认真对待,走过场,评改的至始至终都不会有任何的收获,因此每次习作评改时,不管是何种形式,都要强调学生要做到认真负责,让学生将心比心,爱护别人的作文本,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在别人的作文本上随便写写或乱涂乱画。评改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评改的认真态度做一个评价,可以是小组长评,同桌评,自评或者教师评。可以采用语言评价,也可以用选择得星数,或者让小组写一份评改的情况小结。这样杜绝学生在评改过程中的随意性。
3、统一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
指导学生运用作文评改的方法先学习作文的自我评改,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各种标准的修改符号,此项的训练可以从段落的修改进行教学,通过修改病句或病段,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几种修改符号,为习作评改时使用统一的符号做好准备。
二、课堂评改形式多样化。作文互评互改就是要改变教师批改习作的单一模式,要想让学生对评改习作也感兴趣,教师平时也要注意课堂评改形式的多样化。下面谈谈自己在评改时常用的几种评改形式。
1、自评自改。
这是每一次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后,学生自评互改的第一步,每个学生再次拿起自己的作文大声地朗读,感受自己所写的作文是否语言流畅,是否生动优美,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进行修改的,边读边动笔进行修改,也可以读完后再进行修改。时间大概为十分钟。
2、同桌互评改。
学生自评作文后,同桌互相交换习作进行互评互改,评改过程中按归评改标准和要求做好修改,写好互评评语,给出评价等级或分数。
3、小组四人轮改。
教师可将本班的学生随机或好差分组,每个小组四个人,设好小组长,小组调换修改习作,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修改,组里的每个同学都要单独轮改四本作文,写好评语,然后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四本作文进行讨论,评出写得最好的一篇,参与“十佳作文”的评选。
4、好差一对一交换互补批改。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习作写得比较好和比较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组合。写得好的同学着重帮助写得差的同学修改作文,并耐心地对他进行辅导,使差生可以从写得好的同学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差生修改优生的习作,主要是圈画出好词好句、写得有特色的地方,学习习作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此种形式的批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批改的意义,对于评价要视一对一的合作情况而定,只要有进步,能互相帮助,都可以给好评。
5、自由组合交换互评改。
让学生在本班的学生当中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对好的朋友或最有竞争的对手等进行评改,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评改的兴趣更加浓厚,可以给一个好朋友改,也可以给几个好朋友改,经过实践,学生最喜欢这种评改形式。有时教师也可以规定,每一篇习作至少要有两个同学评改。通过学生在教室里互动,学生评改的热情更加高涨,收到的效果也不错。
6、学生专家组成员评改。
教师可从班级中抽出五到十个优秀学生做为专家组成员,培养他们的评改能力,使他们优秀于其他学生,教师可让学生专家组成员评选出每次习作的“十佳习作”和“进步习作”,并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进行展评,让专家组的成员对习作进行鉴赏、修改和评价,通过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学生向他们学习。
三、注重评语的指导。
学生互评习作时,可以写眉批、旁批和总批,指导写批语时要强调学生批语的准确性,着重指出哪里需要修改,应该怎样改,改什么,达到什么效果,不必须仔细地代替进行修改,而是把修改的权力还给习作本人。
指导学生写总评时,评价要客观,语言要委婉,要以诤友的形式,先写习作的优点,再谈自己对于习作的修改意见,而且要让学生明确:所写的评语要简明扼要,提倡写一句话评语,要让作者本人乐于接受,而且能给予鼓励,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的兴趣与作文能力。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在你的作文不仅结构完整,还会运用好词好句,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希望你再努力加油!”
四、注重成果展示。
1、制作班级《绿芽习作芳草集》。
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选出十佳习作和进步习作,将这些习作输入电脑后进行编辑,制作出本班的习作芳草集。制作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也可以是半学期,也可以每一次习作做一期。芳草集里还可以收集学生写得好的好句和好段进行汇编,写上作者的名字,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学生的作品入选芳草集,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有条件,可以印发给学生和家长。
2、分组制作简报。
组织本班的学生分组若干个小组,小组内互相欣赏、发表评论,将本组的习作汇编,制作简报或手抄报,组长组织组员推选优秀习作,优美段落、精彩句子和书写工整、有进步的同学,然后把这些内容收入到小组简报中。同学们兴致勃勃编起了简报,还为本组的简报起了好听的名字。当看到自己的名字或习作的内容被选入简报中,学生们甭提多高兴了。教师再将每个小组的简报张贴学习园地,展示过后再装订成册。
3、上传习作网页。
学生的习作通过班级习作芳草集和简报,阅读的人也是相当的少,我们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免费网站或博客开通一个《绿芽习作芳草集》的网页,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和优美段落、精彩句子上传到网上,让更多的人阅读和参与评论,这样学生不仅有了荣誉感,而且还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讨论交流,不断进步。
4、向学校广播室或优秀作文刊物推荐习作。
写得好的习作,教师可向学校广播室推荐习作,使习作能在校园中传播。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向一些优秀的作文刊物投稿,使习作能发表于优秀作文刊物。
总之,小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的教学指导过程不是一个教师单向指导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形成一定的评改能力,提高习作水平的过程。习作互评互改的策略也并非只有这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究,一定能让学生在习作互评互改中体验到习作的快乐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