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方法研究个人第二阶段课题研究总结
本课题经过第二阶段的深入实践研究,实验目的更加明确了,实验过程更加有序了,实验方法更加科学了,实验效果也更明显了。现将课题第二阶段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阶段实验目的
1、进行习作评价策略的研究,提出适于小学生的多元化评价。
2、让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形成自主鉴评习作和自能修改习作的能力。
二、实验对象 本班的所有学生。
三、实验过程
1、确定习作评价的重点:(1)充分准备习作评价方案
要提高习作评价的质量,教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习作讲评方案。在每次习作讲评前,先重温习作的要求,然后细细审阅每一名学生的习作,紧紧围绕习作要求及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要求,对每一名学生的习作细致分析并作简单的记录。接着,整体分析学生此次习作的优缺点,总结习作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个性问题单独交流。而习作中的共性问题就是习作讲评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围绕讲评重点精心选取典型的习作个例,为讲评提供实例。最后,将依据习作的特点精心设计评价的流程,将学生在习作实践中的优缺点,提到习作规律的高度,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掌握和运用。在这一阶段,教师只有对全班学生的习作了如指掌,才能准确把握讲评的重点,才能为提高习作讲评实效提供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在讲评过程中,应该把“是否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重要标准之一。既要关注学生作品中字词句的精彩之处,也要关注学生习作中流露出的情感的脉络,思想的火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看待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2)合理安排习作评价时机
合理安排习作评价时机,能为提高习作评价的实效提供有力保障。有些教师把习作讲评放在习作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样不妥,因为学生的习作已经尘埃落定,讲评的意义不大。习作评价应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始终。具体来说,在习作前,让学生先写好习作提纲,针对习作提纲进行初次讲评,这样能够把好选材关,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一部分学生少走弯路、错路。在学生依据提纲进行初次创作后,我进行细致审阅,针对共性问题设计讲评方案进行二次讲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领悟自己习作的优缺点,进一步完善习作,提高习作水平,又为教师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率,减轻了教师后期的批阅负担;在二次讲评学生自改之后进行三次讲评,重点评价改进的程度,这是一次欣赏性讲评,它有利于学生体验习作的成功和乐趣,也有助于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2、习作评价形式:
本阶段的课题研究主要采取五种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写作文,更要教学生改作文,培养学生自主鉴赏的能力。那么学生怎样评价自己写的作文呢?我给学生准备了《习作评价表》。在这张表上,我从易到难列出十条要求:(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几个(4).有几处病句(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7).看文章的选材(8)、看内容是否具体(9).看表达方式(10).看语言是否通顺、准确。每一条要求下面按不同档标明分值。学生对照着这张表可以很方便的给自己打分。
2、学生互评 让学生互相修改也是一种很好的批改方法。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会理解得越来越深刻。①通过朗读,发现句子不通、停顿不当、乱用标点、字迹含糊、错别字等毛病;②反复阅读,找到文章结构、材料组织、内容中心、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问题;③写好评语,注意眉批与总评的结合,先写眉批再写总评。
3、小组批改
四个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批改四人作文。先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师要求评论优劣,写出评语。评语内容分为“常规内容”和“特定内容”。“常规内容”是每次作文都应有的共同性内容,如主题正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书写整洁等。“特定内容”指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特点所提的不同要求。如写说明文时,就要求写上:①内容、语言是否符合说明文特点;②说明是否清楚、具体;③说明顺序是否合理。批改后,要签上批改者姓名,以示负责,也便于教师检查。有时,还要填写“作文批改报告单”,报告单内容有下列几项:①作文题目;②批改小组人员;③共同的优缺点;④值得老师表扬的地方;⑤值得大家引以为戒的问题;⑥典型的错字、病句。教师可以根据报告单内容检查自改情况并讲评。
这样通过不同层次的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对自己习作的正确认识,督促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监控,逐步养成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的好习惯,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全面、快速、健康地发展、成长。
四、实验的阶段成果
1、老师集体讲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小组评这四种评价策略的研究。
2、在这一系列的评价策略的研究中,不断地完善《习作评价表》。
3、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初步形成了自主鉴评习作和自能修改习作的能力。
五、努力方向
虽然第二阶段的课题实验已见成效,但仍有不足之处。我还将不断地完善《习作评价表》,形成一套易操作、较科学的小学习作评价标准。让学生依据《习作评价表》,形成自主鉴评习作和自能修改习作的能力。
2017年12月18日
第二篇:作文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第二阶段计划
《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第二阶段个人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我校课题组成员将按照“建学习型组织,做研究型教师”的精神,大力倡导“科研兴校,教科主导”的思想,深入、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抓实基础,不断学习,善于总结,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夯实我校的教育科研基础,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贯彻落实课题的实施中,第一阶段师生对课题研究认清了形势,理清了思路,为使课题《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方法研究》得到全面实施,使学生习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结合我校实际拟定第二阶段实施计划:
二、课题: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方法研究
三、课题实验班级:五年级
四、课题实验时间: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五、实施过程:
1、在第一阶段实施的基础上,强化管理、注重过程。
2、实施小组围绕课题开展公开课、优质课评比,通过听课,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把探讨的好的建议延伸到课堂上,以便提高课堂教学。
3、加强对实验班学生的管理,实验教师根据探讨的课题模式,结合实际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从而推动实验课题的实施。
第三篇:作文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第三阶段个人计划
《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方法研究》课题第三阶段个人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在贯彻落实课题的实施中,第一阶段师生对课题研究认清了形势,理清了思路,为使课题《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方法研究》得到全面实施,使学生习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结合我校实际拟定第二阶段实施计划:
一、课题: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方法研究
二、课题实验小组:
三、课题实验班级: 3、4、5、6年级。
四、课题实验时间: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五、实施过程:
1、在第一阶段实施的基础上,强化管理、注重过程。
2、实施小组围绕课题开展公开课、优质课评比,通过听课,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把探讨的好的建议延伸到课堂上,以便提高课堂教学。
3、加强对实验班学生的管理,实验教师根据探讨的课题模式,结合实际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从而推动实验课题的实施。
2017年9月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定稿)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第五个反思总结
1.高中信息技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认真评价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评价包括三部分:㈠ 信息意识;㈡ 信息能力;㈢ 信息道德。2.李冬梅老师在她的专题讲座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过程性评价策略与方法”(视频)中,把过程性评价应该遵循的八个原则归纳为:⑴ 及时;⑵ 明确有效;⑶ 针对性强;⑷ 具体明确;⑸ 频繁;⑹ 公正公平;⑺ 积极;⑻ 面向全体。
3.专题讲座中李冬梅老师举了一个《第 6 课第二章信息获取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自助游计划》的例子,请你举一个适合你的学生的关于“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的学生实践作业的例子(简述实践内容与要求及呈现方式与要求即可)。
答:例子:山西省盂县藏山旅游景点之行
实践内容与要求:1)目的地:山西省盂县藏山旅游景点:赵氏孤儿的故事。2)人数:学生5人以内3)交通工具自定,旅游时间都定为周、日。4)日程安排,一天以内,不耽误时间。5)根据日程安排穿插新广场消夏晚会,野餐活动。6)对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想,预带工具等等。7)撰写计划过程。
呈现方式与要求:1)呈现方式一律用word或PowerPoint,可包括图片欣赏等等。2)景点介绍可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加以叙述。3)旅游主题,设计思路等均是让这次出行成为一次成功的旅行。设计美观,合理。
4.你看了李冬梅老师“把巩固性作业放到课堂上来,每个模块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 10 ~ 15 个实践作业,每个实践作业用时 60 分钟。实践作业采取成就性评价,要求应用当堂所学内容创设并解决实际问题,开放主题,只提出实践上的要求,配以评价量规,依据评价量规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的做法后,有什么感想?你自己今后有什么打算?
答:看了李冬梅老师的评价策略,觉得非常到位。但是觉得具体实施起来,一定非常繁琐,但教师就是在繁琐中把工作细化,让学生学有所获,想到这儿就能平静下来,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出来,设计实践作业,并进行成就性评价,还要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要求,更贴近于学生掌握知识,更贴近于学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让学生真的学有所获。以后,我会以李冬梅老师为榜样,以这些策略为基础,一步步的落到实处,让学生真的学有所获,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它实际上是通过这些策略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想我以后会完成的更好,把课程进行的更加精彩。
第五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总结(范文模版)
《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总结
实施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课堂是否遵循教学规律,优化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能否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等合理性;是否有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特别是促进了学生达到进步和发展;是否有效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符合社会和学生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有效率,相对于师生的教学投入,师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尽可能大的、理想的。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校于2012年9月参加了《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课题实验,在此之前发现许多师生对课堂教学评价不够重视。因此,在实验中我们注重优化教学环节,提出了“三环教学”模式,我们力争做实做好每一个细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培养,提高有效课堂评价,促进师生双边活动效果,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自我校申报《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后,首先在校内建立了以校长为实验课题领导小组组长,由副校长为执行课题研究组副组长,以及全体骨干教师为组员组成的实验课题小组。同时,为保证实验课题,小组力求做到: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状况;做到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做到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课题工作组要在单元、学期、分别进行交流。要求实验班的教师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做好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验边学习边总结。同时还设立了课题奖励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我校课题研究处于严格管理当中,也是课题小组成员凝聚成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二、强化理论学习积累,提高科研质量
要想顺利地实施本课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建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发展融洽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无拘无束的表现自我,乐于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里积极思维,积极表达,积极创新。
三、突出培养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掌握,促进师生养成研究问题习惯。
首先,从课题实验教师的实验课中,能够把握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每节课的教学老师们都力求做到: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正确评价促进发展。重视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不仅注重言语点评,还有 除言辞外,还包括形体的语言。如教师的某个表情,一个眼神能够让老师做到坚持实施,是研究问题的前提。
(1)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3)能够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能够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能够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课程评价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大胆地联想、推测,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应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 “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而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评价起点低、目标小、评价勤、反馈快,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上不吝惜表扬——教学评价以鼓励为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良好的情绪能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这时人的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率高;而情绪低落时,则思维迟钝,记忆困难,学习效率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自始至终注重语言的鼓励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激励每一个学生。老师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良好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要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争取通过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
物理课年轻的王爱双教师上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数学对学生的情况了解得越透彻,即时评价越到位,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适当的夸大性的褒奖、表扬,会对学生起到一个心理暗示:我很聪明,我有发展前途,我可以做得更好,将来我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的大声赞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位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值得我们学习。
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也碰到过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突然举起了手,可是让她发言她却什么都没说出来。我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如果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我采取的不是鼓励而是严厉的训斥,相信今后很难再看到这位学生举手发言了。
又如:课堂上,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可能会出错,老师是批评、指责,还是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学生的错误呢?学生说错了,如果你能说“说错是正常的,没关系,再说说看”,你就会收获惊喜——说错的孩子不仅仅可以改错,而且会想出你意想不到的答案。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位学生的回答,老师没有指责,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把数学教学当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备好教案,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公开讲课、听课、说课、评课,从研、讲、听、评中推敲最优教案。
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才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习的需要,学生才能真正调动学习潜能,进行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确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尊重、热爱、信任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关注,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挖掘出创新的潜质。、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绝不包办;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
4、通过多种练习,不但锻炼了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升华。、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课题研究成果
在一年多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解决问题过程的经历,学会一些常用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反思解题过程,通过解决问题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整合,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使解决问题达到最优化。
六、研究步骤
两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按以下三个阶段来完成:
(一)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参加省的统一培训,组建课题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
2、对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形成了前测分析报告,了解和掌握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存在的问题,确立我校实验方法。
(二)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1年10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公布实施方案,落实实验任务。
2、实验具体实施并召开阶段回顾及总结会,交流实验成果。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1、撰写科研课题总结报告。
2、召开课题结题会,推广研究成果。
开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研究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有责任优化教学环节,学以致用。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实验与研究》的探索与完善,勇于实践,打磨细节,超越自我,让课堂绽放精彩!
“初中生学科素质发展课堂表现评价方法与工具研究”实验方案 寿光市稻田镇田马初中课题组
2007年11月15日
一、实验背景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不少教师、家长仍以单纯的分数来评价学生。我们知道,单凭分数并不能说明一个学生的优劣,因为分数并不能完全而准确地体现学生的成绩,只以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未来或命运是不公平的。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实施中学生学科素质发展评价是适应新世纪实施创新教育要求的评价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研究和探索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离不开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多年来,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对学生整体人格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我们的实验旨在以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表现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课堂上学生表现与行为作一系列研究,从而为学生学科素质发展评价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实验现状与创新点
课堂教学研究与学生的课堂教学表现研究一直是教学改革的关注点,特别是我们目前开展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表现,教师注重从学生掌握学习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的课堂教学观念;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确立了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加强。课堂表现评价研究的创新点表现在:一是评价的各种方法都强调了评分标准的广泛性,而不是轻而易举地做出好或不好的评判。二是在评价中它发现和辨别的是学生的强项而不是弱项。三是它使用标准参照而不是常模参照或自我参照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之间不再进行互相比较。四是它公开了表现性标准,使所有的人——学生、教师、家长——都知道优秀的含义和成功的要素,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指导和调控的作用,融评价与学习与一体,使学生们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真正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实验研究的内容
在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中,我们实施即时评价的方式,主要由小组长或小组记录员负责登记,评价结果的构成来自任课教师、小组成员和学生个人,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来使用。即时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一种从学生主体出发,尊重并鼓励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坚持正面引导,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最基本原则是:依据多元智慧理论,尊重个体差异,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我们认为,即时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学生参与主动性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们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2、学生的课堂纪律性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多少年来,课堂纪律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尺度。然而,这一做法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冲撞。现代学校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讲课是以学生为对象,学生并非局外人。因此,不要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鼓励提问,允许插嘴。学生如主动提问、质疑,提出与教师相左的见解,教师应当高兴;对于学生插嘴,也应当采取宽容态度。学生插嘴,并不是“不尊重教师”、“破坏课堂纪律”的表现。并不是有了安静的课堂,就意味着有了一堂好课。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如果教师把这看作是妨碍教学,以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
3、学生的学习合作性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据专家分析,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即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在这里,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它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4、学生在思维水平上的表现
我们认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应当被教师的教学计划所控制,被教师的要求所制约。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实现一体的过程。在落实新课程目标的课堂里,当教师把过程还给学生的时候,一堂课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已经远远不是在备课的时候就能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的,它需要循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或者情感的波澜,以自己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环节,三步、五环、七程序已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思维是不是真正被激活,课堂里有没有充满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息。
5、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的表现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获得成功感,是否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了自信心也是评价情感与态度的重要内容。因为无论哪门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因此,就必须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剖析。学生在课堂中最主要的情绪表现为好奇和焦虑,好奇是由新异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唤醒水平或认识冲突的探究倾向,即个体有一种“发现的渴望”;焦虑是对没有明确结果的恐惧和担忧,当感觉到不能胜任任务,同时又体验到成绩的要求与压力时就产生焦虑,焦虑相伴以紧张和恐怖情绪,过高过低的焦虑都对获取知识有害,因为它会使学生产生逃避目标的倾向,而中度的焦虑加好奇才是学习的最佳心态。
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课堂评价的重点,课堂评价的方式有个人自我评价、集体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1、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思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取得的成绩以及需要帮助的地方。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他们的自评,了解学生以及学生对待他们自己学习成果的态度。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提问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经历,帮助他们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①在阅读过程中碰到了生词怎么办?②在开始读一篇短文之前,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③在阅读过程中,你是否会停下来检查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理了解文章的内容?如果遇到困难,你通常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④在下一周,你给自己设计了什么样的阅读目标?
2、小组成员相互评价
对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有效评价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为它需要同学间的合作来完成。例如:我们可以让几个学生评一个学生,每一个评价者为某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写评语,重点写优点与改进的建议。反过来,被评学生将根据同学和评语写一个总结,确定自己的改进目标。
课堂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的过程。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个小组成员共同达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实现目标。组员间要有足够的交流和良好的沟通,通过检查组员合作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可能不断改善组员之间的互助关系,使他们作为集体的一员或为完成任务而努力,或代表小组为展现小组的成功而骄傲。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小组合作表现评价标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
①全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发表意见,提出建议;②能互相倾听和尊重对方意见,给予他人发表意见的机会;③能合作完成小组任务;④能按时向全班报告和展示完成任务的结果。
3、教师评价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都必须与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在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时,教师的作用是多层面的;他要示范学习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当学生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他还必须给予指导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的目的,评价学生的进步,抽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给学生提供反馈意见。对于学生已学到的知识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办法,教师应提供全面综合的信息。
四、课堂表现评价的基本方法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那么,应该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在课堂及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并通过评价来提高那些被评价者的表现,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呢?近年来,表现性评价已成为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常用的一种方法。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对学生在真实情景下运用知识和技能能力的一种评价方式。它能够测量出纸笔测验所不能测量出的技能,包括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间内容整合的能力,以及决策、交流、合作能力等。(张向葵、吴晓义,2004)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评价方法的新型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融评价与学习为一体,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万伟等,2004)这种评价主要要求学生完成某种任务,并从学生在完成任务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来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强调将理解与技能应用于真实世界情景中的真实问题。它不仅是评价的工具,更是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仅是评定成绩;其根本点是力求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测量出学生的行为表现,是真实性评价的一种形式。
表现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
2、评价包括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测查;
3、评价方法与教学结果、课程内容有机地整合;
4、评价方案的设计取决于评价目的;
5、有效评价的关键是教学任务和预期的结果间良好的匹配;
6、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评价学生表现的标准;
7、评价能为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教师可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决策。
运用表现性评价的主要方法有:
1、观察记录法(observations):Jill Bartoli 和Marton Botel 指出:“如果我们关注的是学生本身,那么最有效的评价就是在对学习起关键作用的情景中观察学生。” “我们可以用许多种方法评价学生:我们可以观察他们所做的,听他们所说的,看他们所写的,以及分析他们所创作的。任何可以觉察到的行为都适用于评价。”(George Hein)观察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工具,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行为并有效地把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和学期的等级评定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日常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表现样本法(performance samples):表现样本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有形”产品或作品进行评价,比如学生的作业、笔记或作品。可采用整体评分规则(holistic rubric)和分项评分规则(analytical trait rubric)来进行评价。目前教师们常用整体评价法,即对学生的作业打一个分数或等级。这种做法对学生的指导性较弱,缺乏对成果的优点和缺点的详细分析,不能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该从何处提高,起不到诊断作用。在教学中,分项评分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效果。
3、过程评价法(process assessment):过程评价是用来揭示学生对一个过程或一个任务的掌握及完成情况,比如英语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性任务评价,因为口语交际能力所要测量的应该是学生运用语言与人进行交往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测量是无法通过简单的纸笔测验完成。学生需要通过外在表现来显示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能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知识,并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档案夹(即学习档案袋portfolio):学习档案夹记录学生长期的学习情况,它特别适合在文化上处于劣势的学生。因为学习档案夹评价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与常模相比时他们的不足,尤其是较低的测验成绩。成绩上处于劣势的学生通过档案夹所受到的肯定反馈将使他们把评价看成是积极而非消极的行为,使他们乐于接受评价,乐于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档案夹的内容可以是学生的作品,各种观察记录和评价表,以及学生自我成长经历中有意义的实物。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设计两类学习档案夹,一类关于小组活动,一类关于个人成长。教师负责小组类,学生个人负责自己的档案夹。在小组类中主要有小组的作品及活动观察记录。在个人类中除了学生的作品外,还有每次教师检测后对学生的要求及建议。教师阶段性针对学习档案夹中的问题进行检测,这既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学会判断与反思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又可以给教师提供学生学习发展情况的信息。同时,在家长会和期末时举行“学习档案夹展示会”,让学生有充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也让家长看到孩子学业的收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实验组织
“初中生学科素质发展课堂表现评价方法与工具研究”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郑建业
副组长:丁文波
学术秘书:王晓燕
主要成员:韩春艳
殷象起
李德泉
孙春健
杨奎春
郑玉军
刘德营
韩国柱
六、实验阶段设想与预期目标
我们的“初中生学科素质发展课堂表现评价方法与工具研究”实验计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实验启动阶段(2007年):建立课题领导小组,进行课题规划,在总课题组指导下制定本课题的实施方案,邀请专家与领导对课题实验小组成员与教师进行研究方法的培训学习等,全面启动实验研究。实验预期目标是制定好实验方案与实验计划,初步制定好初中生学科素质发展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08年):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在实验班级全面开展实验活动,组织实验领导小组成员与全体实验教师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听评课交流、与外实验学校交流等活动,在实验的开展过程中继续抓好实验教师的业务培训,增强实验效果。实验预期目标是初步建立初中生学科素质发展课堂表现评价体系,编写实验教师论文集,向寿光市教科研中心和总课题组写出阶段实验报告。通过开展实验,进一步转变教育的课堂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改革师生课堂教学的评价理念。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9年):在继续深化推广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对初中生学科素质发展课堂表现评价方法与工具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将实验成果以报告形式上报寿光市教科研中心和总课题组,并在全市推广。实验预期目标是编写专著《对初中生学科素质发展课堂表现评价的探索》,从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中学生学科素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