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议“分层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分层教学”
楚雄州元谋县物茂乡小学
康燕萍(***)[内容摘要]: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是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存在差异的事实,着眼使各层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都能学有所获的课堂策略。分层教学具体包括:对学生科学地分层并实施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等,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应有的数学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充分地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 差异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新课程理念。即“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同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村庄,故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当中就表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即:约有五分之一学生不需要老师多讲,就能掌握所学知识,一节课下来迫于纪律的约束,老老实实陪着读书,浪费了许多时间;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老师讲能听懂,自己学,就较为困难。其余的学生学习数学较为困难。面对这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如果我们的教学采用一刀切的原则,势必就会造成好的学生得不到培养,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时,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前提。要做好分层教学,前提是教师对学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等方面都要有一个细致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情况,私下把学生分为好(A)中(B)差(C)三类,当然这种分类应该是模糊的,不公开的,只是存在于老师的心目当中,并不要向学生宣布,更不能以此来安排学生座位。以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班级的团结。把学生分好类后,课堂上就可以分槽喂养了。
二、实施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分层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备课,每节课不是备三个教案,而是在一个教案里分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要求不同,主要体现在目标、例题、练习、作业的分层。目标分层的原则是:适宜低起点、多层次、有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要求。教学时,要以C组学生能“吃得了”、A组学生能“吃得饱”,B组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为原则。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留有余地;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C组学生及时辅导,在全班学生都能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冒尖露角,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2、教学内容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根据我们的实际,我们的施教的原则是:对C层学生采用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对B层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小部走,抓反馈,以基础知识为主,并将知识适当迁移,还能协助优生一起督促学困生学习;对A层学生采用小综合,主动走,促能力,要求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并能做好学困生的辅导老师。
3、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目标的实现,总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要以C组学生能“吃得了”,则以“扶”为主,“扶”中有“放”; A组学生能“吃得饱”,B组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为原则。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留有余地;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C组学生及时辅导,在全班学生都能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冒尖露角,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练习设计,评价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1)分层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处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要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进行铺垫。老师的提问是很有艺术性的,问得太难学生答不上,最后老师自问自答,课堂沉闷,问得太简单,学生得不到提高,也觉得没意思,课堂显得没有深度。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难易适度的问题,要让他们想一想能够得着,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到桃子”。还要跟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他感兴趣的问题,调动他的积极性。想像力非富的学生多提猜测性的问题,理解力较强的学生多提逻辑思维性的问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多提概括性的问题,胆小腼腆的学生多提书上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成绩较差的学生多提基础知识概念性的问题„„等等。好的问题能让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学有所得。因此在设置提问时要分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至六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2)分层评价课堂提问。
在课堂提问中,我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又增加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我也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嗯”、“是吗”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请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
(3)分层布置作业练习。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很大,“学困生”的人数相对很多。所以,课堂上教师一般都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学困生”身上,而忽视了大部分“学优生”和“中等生”,使他们在“倍受冷落”和“简单乏味”的数学学习中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发展的良机。为此,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①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选做不同的练习。课堂练习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又有提优补差性质的,同一练习内容,可分层要求。既有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练习题,也有适合中等水平学生的练习巩固题,又有适合较低水平的放缓坡度题。我们首先把练习进行分层,根据练习的难易程度分成三类:第一类,基础题;第二类,拓展性练习题;第三类,综合题;要求C层学生完成“基础题”;B层学生完成“基础题+拓展性练习题”;A层学生完成“基础题+拓展性练习题+综合题”。
②课后作业分层。
首先建立弹性作业制,把作业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的设计和要求是采取“同”和“异”的原则,同:作业规范、整洁、格式等不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按照标准去做,基本的练习都要做。异:C层学生要完成基本练习;B层学生除完成基本练习以外,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做一些较高要求的作业,A层学生在完成基本练习的过程中,并加以变形和拓展。(4)有效地进行分层辅导。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对A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特长,A层同学间开展数学对抗赛;同时使他们成为一名数学“小教师”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最后采用校内校外结合,教师与家长取得共识,相互配合,共同落实教学要求。让每一类学生都摆正位置,在学习“最近发展区”学有所得,尖子生尽其所长,后进生打好基础,各类学生各得其所,信心足,动力大,迅速地提高了教学质量。(5)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等生精益求精,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而分层评价尤为重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升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
当然,小学数学教学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对学生分层前,要做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理解分层的出发点是为了确保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歧视,在人为地制造“差距”,以免“学优生”“骄傲不前”,“学困生”及其家长“自卑不满”。
2、对学生分层时,不能仅以分数作为划分依据,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兴趣、潜力等各方面的因素,而且不能一层不变,要做到“能上能下”,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3、在分层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状况、接受能力等情况,制定好不同的教学计划,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经过实践检验,分层教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必须加强各种变量的研究,从学情研究到课前辅导;从集中讲授到分层点拨,再到个别辅导、小组合作;从分类布置作业到分类检测,一直到分层评价,要使各环节协调使用,环环相扣,这样才能使这种教学方式逐步完善。
康燕萍,女,汉族,1980年10月16日出生于楚雄州元谋县清河康加村,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2003年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且一直任教数学。曾被评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个人撰写的论文在云南省获得二等奖.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中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参与中求体验、在和谐中求进步、在合作中求创新。
第二篇: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熟悉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分清层次
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并在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
二、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整体把握《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弄清本节课的重点、要害、难点以及本节课的目标;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分别拟定基础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紧扣大纲和教材,全体学生都要把握的识记、理解和初步应用。中层目标是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把握的较简单的综合应用。发展目标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才能把握的较复杂的综合应用。三类目标之间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关系,后一层次包含着前一层次的要求,是基于前一层次而确定的。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层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层次安排是固定的,但每个层次的学生是不固定的,对目标选择不当的学生,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另外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三类目标的界定并不十分明显,甚至合二为一。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步到位的方法,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沿着知识发展的阶梯拾级而上。教学时,要以C组学生能吃得了、A组学生能吃得饱,B组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为原则。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留有余地;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C组学生及时辅导,在全班学生都能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冒尖露角,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三、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保证。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层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策略,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1、教学内容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所以同一教学内容,对C层次学生一般以识记,模拟为主,而A层次学生则可适当地将多知识点综合在一起,以理解创造为主。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对C层次的学生只要向他们讲清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B层次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转化思想教学,了解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并把握这一方法.对A层次的学生可补充例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答,培养A层次学生理解创造力。
2、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目标的实现,总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方法。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对A组学生与B组学生是以自学、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完成每节课所规定的任务。对C组学生是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启发诱导,必要的讲解,学习新知,理解把握所学知识。前者是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指导时采取引导着走,放开走的方法。后者则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指导时可采取领着走,扶着走的办法,从而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贯穿课堂始终。如:在教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把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练习设计,评价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1)、分层设计课堂提问
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
在课堂提问中,我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又增加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我也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嗯、是吗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请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
(2)、分层布置作业练习 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设计练习时要遵循两做三层的原则。两做是指练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组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可做为选做题。这样可以使C组学生有选择练习的机会,A组学生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还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做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同样予以加分鼓励。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学困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3)、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其目的是查缺补漏,同时更要做好学习暂困生帮助工作。因此,我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后进学生学习爱好入手,对后进生耐心辅导,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体会到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恢复自信心,以我也能行逐步克服潜意识中失败者的形象,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逐步克服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逐步形成学习自觉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中等生的辅导,我注重启发他们的思维活动,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等生我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融汇贯通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辅导形式上,我坚持做到四结合:一是集体与个别相结合,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辅导,个别性的问题单独指点。二是讲解与自学相结合,教师在讲清知识要害要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读书,寻找有关知识,启发学生个人钻研,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三是课内与校外相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习题课内解决,如课内来不及解决的问
第三篇: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罗延平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为班级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统一授课的效率低而感到无可奈何。而现在我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主要是在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应有的数学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充分地发展。
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而素质教育又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我认为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分层教学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分清层次
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并在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随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解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跨进优生的行列,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
二、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整体把握《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弄清本节课的重点、关键、难点以及本节课的目标;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分别拟定基础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紧扣大纲和教材,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识记、理解和初步应用。中层目标是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掌握的较简单的综合应用。发展目标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才能掌握的较复杂的综合应用。三类目标之间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关系,后一层次包含着前一层次的要求,是基于前一层次而确定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层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层次安排是固定的,但每个层次的学生是不固定的,对目标选择不当的学生,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另外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三类目标的界定并不十分明显,甚至合二为一。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步到位的方法,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沿着知识发展的阶梯拾级而上。教学时,要以C组学生能”吃得了”、A组学生能”吃得饱”,B组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为原则。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留有余地;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C组学生及时辅导,在全班学生都能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冒尖露角,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三、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保证。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层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策略,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1、教学内容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所以同一教学内容,对C层次学生一般以识记,模仿为主,而A层次学生则可适当地将多知识点综合在一起,以理解创造为主。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对C层次的学生只要向他们讲清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B层次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转化思想教学,了解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并掌握这一方法.对A层次的学生可补充例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答,培养A层次学生理解创造力。
2、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目标的实现,总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方法。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对A组学生与B组学生是以自学、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完成每节课所规定的任务。对C组学生是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启发诱导,必要的讲解,学习新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前者是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指导时采取引导着走,放开走的方法。后者则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指导时可采取领着走,扶着走的办法,从而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贯穿课堂始终。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练习设计,评价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1)、分层设计课堂提问
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
在课堂提问中,我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又增加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我也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嗯”、“是吗”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请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
(2)、分层布置作业练习
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设计练习时要遵循”两做三层”的原则。”两做”是指练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组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可做为选做题。这样可以使C组学生有选择练习的机会,A组学生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还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做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同样予以加分鼓励。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学困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3)、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其目的是查缺补漏,同时更要做好学习暂困生帮助工作。因此,我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后进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对后进生耐心辅导,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体会到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恢复自信心,以“我也能行”逐步克服潜意识中“失败者”的形象,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逐步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学习自觉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中等生的辅导,我注意启发他们的思维活动,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等生我注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融汇贯通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辅导形式上,我坚持做到“四结合”:一是集体与个别相结合,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辅导,个别性的问题单独指点。二是讲解与自学相结合,教师在讲清知识关键要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读书,寻找有关知识,启发学生个人钻研,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三是课内与校外相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习题课内解决,如课内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可安排在课外补救,或通过第二课堂适当延伸补充,开阔知识视野。四是校内校外结合,教师与家长取得共识,相互配合,共同落实教学要求。
(4)、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等生精益求精,保护学习暂困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而分层评价尤为重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习暂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升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
总之,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舒展,使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
第四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实施有效分层评价的探索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特别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开展了“分层教学”的课题研究,教师就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效的分层评价作了有益的尝试。
一、在学习知识中 有效分层评价
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学中发现,尝试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获成功。对于未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学生的解题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份,教师应该尽量发现其错误中正确的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尤其在分层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明确哪层学生达到哪个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学习中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成A﹑B﹑C三层。A层指基础层学生;B层指稳定型学生;C层指提高层学生。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教材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每个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在分层教学中多处实施分层评价。在验证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中,由C层同学带领BC层学生一起看媒体自学,并完成学习单。学习前对各层次学生提出要求:A层:根据资源信息,阅读表述。B层:选择资源,学习表述。C层:自选资源,探究表述。这样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C层同学在得到结论验证的同时又得到了数学语言表述和归纳的锻炼;学困生可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在网络资源的辅助下,学会倾听,学会观察,从而获得知识。教师依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评价,对于各层学生的回答做出肯定判断,这才是对学生一个公平的诊断。这样,教师既掌握了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度,又及时促进了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否则,让A层学生回答BC层学生的内容,学生不仅不会,更会因为老师的否定降低学习热情,甚至畏惧该部分学习内容;而让BC层学生回答A层学生的内容,虽然答对了,但没有提高思维力度,同样降低了学习效率,对于这样的评价都是低效的。
又如《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一课,该内容选自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重难点是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自主探究出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方法,并在实践比较中选择最优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在探究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先出示一组算式:2×3=()、20×3=()、200×3=()口答之后,让学生列竖式计算:200×3。A层有位同学这样列式:(如图1)班上有部分同学“哄”地发出嘲笑声。这时我问:看来大家挺有意见,是吗?你能说说对或者错的理由吗?学生纷纷举手在一次次辩论中,得到结果(如图2),答案是正确的,方法是对的,并使计算简便了,同时得到计算方法:计算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先将零前面的数先乘再添上零;……。教师及时肯定小结:是呀!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时,将零前面的数先乘,再看因数中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这个本领,已经被大家领会,还真行呢!同学们在判断他人正确与否时,先要想一想他是怎么想的,不仅要发现他人解题中的错误,而且要发现其中正确的成份,你们说是吗?我想:这样处理,发挥了BC层同学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辨析的能力,又给了A层同学学习自信,不会畏惧在课堂上答错题,保护了这一层学生渴望知识的欲望。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二、在实践练习中 有效分层评价
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实践运用中进行分层练习,在完全达到预设目标的同时,提出高一层次的要求,既满足优等生需要,也拓展了其他层面学生的知识面。根据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分层练习环节,因此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要分层评价,通过分层评价环节,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学习检测。对于A层次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B、C层次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例如《垂直和互相垂直》,该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是学生在认识了直线、线段、角,会度量角、画角的基础上教学的。具体学习: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以及垂线、垂足等概念。教学目标:知道相交、交点、互相垂直、垂足等概念含义。并能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能根据图形特点或利用工具正确判断2条直线(或线段)是否互相垂直。能在一张纸上折出2条互相垂直线的折痕。在练习中进行了分层(见图3),5幅图从简单到变式,再拓展,通过情境演示学生知道可将直线延长并相交,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评价中,教师明确第1,2题是人人掌握的,所以请A层学生回答,满足该层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要对答对的表示肯定;第3,4题是BC层学生的,是就上两题的变式题,评价时就目标明确了,当然A层学生也可能答对,那么老师要及时表扬,给予鼓励;第5题是提升题,由C层学生回答,教师起点拨引导作用,评价时尽量让学生表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和数学表述能力。而这些练习都考虑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各层次学生只要跳一跳都能再上一级。结果是第一、二、四题学生的回答正确率是100%,第三、五题由于学生需要能够判断并能将直线延长后发现互相垂直的关系,所以满足了思维较强的学生需要,回答正确率是75%。从数据上看出每一位学生在实践操练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在延伸拓展中 有效分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无处不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固然有巨大影响力,但是作为同龄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同学之间的评价朴实、真诚,发自内心,学生也乐于接受。通过学生的评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合作、竞争的意识,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例如《轴对称图形》,该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的知识。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能辨别轴对称图形,并会画出对称轴。教师在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设计了拓展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创造一副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运用65个小配件在网络画板上创造出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在评价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师作出不同的评价。对于A层学生主要落脚于创造的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否掌握对称的概念;BC层学生不仅讲评对与否,更注重评价创造的轴对称图是否美丽,由于评价的侧重点不同,使得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各不相同,使个性充分展示出来,学生配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在数学上创造美,体现美,欣赏美,课堂气氛愉悦,轻松,师生情感互动。使指导方法与张扬个性得到统一。
又如《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新教材第二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兑换,掌握最简单的兑换方法。该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简单的人民币的兑换方法。人民币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看起来学生应该掌握,但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学生对面值较大的人民币认识得较多,对面值小的人民币认识得少一点,为此,在拓展中,我创设超市选购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拓展应用已有经验,在亲身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简单的人民币的兑换方法。出示商品(见图4),问:如果你们小组有5元钱,你们想买什么?买完后还剩下多少钱?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游戏开始了,学生纷纷用自己学会的方法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这个问题,小组间的活动十分激烈。有的说:买1只面包、1根火腿肠、1只橘子,还剩1.7元;有的说:买3支糖还剩2元;还有的说买1根火腿肠、1只橘子和1瓶橙汁正好用完等等。在评价中,教师明确这部分知识不一定有层次区别,因为它更突现对实际生活知识的渗透。讲评前教师深入小组学习中,了解学生的动向,以便评价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由于是小组合作任务,教师必须点评每位组员的表现,以此激发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初步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更在游戏实践中掌握人民币的兑换方法,展现学生个性创新思维的能力,并让学生在实践购物中应用所学知识,将选购、计算、合理、正确的理财概念合而为一,使人人都有收获,人人得以认同。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的创造力和潜能是巨大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和挖掘,这需要教师在课程标准全新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单一的评价机制,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有效的分层评价,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
第五篇: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倡导下,分层教学的理念引起了越来越多小学英语教学者的关注。
一、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的个体,其心理发展决定了其学习方法各不相同,学习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程度有深有浅。这种心理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注意力等。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小学牛津英语教材具有“弹性要求”,使之“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为分层教学在把握教学目标上提供参考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统一阶段,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
笔者认为,与显性分层教学相比,隐性分层教学更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隐性分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逐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备课的分层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外地学生较多,有一些学生智商较低,加上家庭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英语这门学科,学生感到难,没有兴趣,成绩提高缓慢。笔者所执教的年级是三年级,人数较多,有近20位学生暑假里已接受课外英语培训班的学习,英语知识相对较为丰富,接受能力也较好;其余将近40位学生从未接触过英语。班级的分层也由此形成:对英语有浓厚兴趣、英语学习习惯良好、有较好基础的的同学为A层;能较好地适应英语课堂教学的学生为B层,;对班级中少数几位英语学习有一定困难,按部就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尚有差距的学生为C层。笔者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了这三类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了合理的分层教学,兼顾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首先分层定教学目标,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激发求知欲。比如,B层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运用并有知识迁移能力即可,而A层学生则要求达到将知识上升到熟练运用,并能加以拓展。所以我们依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在备课时,突出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围绕主体参与这个中心,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可能做到使C层学生“跳起来摘得到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例如:在教授3B Unit 11 Do you like…?时,要求A层学生除了能拼写四会单词外,有选择性的拼写其他运动类单词,并且能对教师所给的图进行自如的对话表演,用所学句型及单词编写小诗;要求B层学生在完成共同基础目标时,能作适当的发挥和想象,如:I’m Yao Ming.I’m tall.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I’m happy.…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等;要求C层学生能熟练的拼写四会单词和朗读课文,能和同伴进行简单的对话。在完成共同基础目标时,让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并着重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2、授课的分层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合理分层,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1)操练分层,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操练中设计不同档次的操练,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选择练习。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小学英语口语的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是非常必要的,应该提供给每一层学生活动的机会,特别是应多给后进生活动的机会。例如在教学3B Unit 5 Plus and minus时,要求C层学生能根据出示的数字卡片快速的说出英文;B层学生则要加上“plus”“minus”如:What’s ten plus five? It’s fifteen.A层学生则要用陈述句来表述,如Five plus six is eleven.课堂的操练是检验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因而有必要设计不同档次的操练,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选择练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接受能力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待后进生应多一些耐心与爱心,多一份表扬与鼓励。(2)活动分层,以个体学习和小组互助形式相结合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课题提问时,监视要依据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3B Unit 7 I’m hungry时,笔者通过“What’s this?”要求C层学生看到卡片能直接用句型“It’s a hamburger/hot dog…”读出新授单词;通过“What would you like?”要求B层学生能用简单的话语“I’d like a hamburger/hot dog…”巩固联系新授单词;对于A层学生,则要求他们能用较复杂的句型“Can I have some hamburgers/…?”向教师提问;如果学生能用正确的英语提问,教师就奖励相应的食物卡片,并用“Sure, here you are.”礼貌应答,以巩固新授词。这样的活动要求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3)小组合作分层,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合作学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深化,可使学生互相受到启发。笔者有意将A B C三层学生安排在一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组各司其职,共同参与课题活动,享受合作的乐趣。在活动中设立多种奖项更能激发所有学生的活动热情,如“最佳表演奖”“最有创意奖”“最具合作精神奖”等。组内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有效地克制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提高了学生成绩的合格率和优秀率。
例如,在复习动物类单词时,笔者有意设计了一个表演的环节。为了让各层的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笔者的安排和提示下,A层学生负责描述animal,B层学生负责用简单的句型进行说明,如:You’re big.I’m small.C层学生则负责表演。整个表演过程中,组员之间合作默契,每个学生都把自己当作小组活动的重要一员。表演结束后,很多小组成员都得到了奖励。每个学生都为参与这次比赛而兴奋不已!
3、练习的分层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练习主要是听、说、读、演、唱。但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他们每天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要求A层学生能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表演所学内容并做一些创造性的改编;要求B层学生能达到基本要求,能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并尝试表演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要求C层学生认真跟读课文录音,发音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评价分层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成功的满足,就会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精神。学生也是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成功的机会,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情绪。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看待成功和为学生提供了多少成功的机会。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的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允许学生参与评价,同时采取动态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既对自己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在课题中,教师的鼓励无疑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但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于A层学生,他们平时表现较好,乐于开口,在他们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只用“Thank you.”来肯定他们的回答;而对于那些平时羞于开口、基础较不扎实的C层学生和部分B层学生,教师应抓住时机用“Good/Very good/Wonderful.”等评语进行表扬,以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争取更大进步。
分层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分层是为了无层”,这是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它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我们不能照搬照套,只能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和探究,力争新的突破。谈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青铜中心小学
乐
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每位教师所期盼的教学境界。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的教育环境、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应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某个统一的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超额完成任务,事实上这在课堂教学中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英语教学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难把握和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常出现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中间部分的学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习惯于满足现状,导致不管哪一类学生都很难从学习中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学质量难以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这就迫切需要英语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分层教学的产生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每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又由于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同一年龄的学生,在心理发展速度和面貌上又具有显著的不同,形成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这些差异,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区别对待,既争取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培养目标,也有利于造就一批优秀的学生。分层教学正是在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分别教学的要求下产生的,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分层教学更注重实际,进行分层优化,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分层教学就是一种在集体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策略,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优势
1.分层教学,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分层教学将成绩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层次,因此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使他们体会到学习中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减少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2.分层教学,有利于合作互动学习。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分层教学后,学生的语言基础、接受能力、表达能力相对较接近,因此在做口语练习时彼此合作融洽,被动尴尬的局面甚少,学生会逐渐克服胆小、害怕、自卑的心理,并敢于开口、乐于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口语练习与表达的质量较高、次数较多。因此,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轻松愉快、高质量的相互学习机会。
3.分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教学赋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力图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相互启发、相互合作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习动力,拓宽交流范围,扩大信息交流量,使每个学生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自主性。
4.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把素质相近的学生划到一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且把它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细节中,这样一来,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的采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等更加优化、更具有针对性,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三、英语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而传统的“教学进度划一,教学内容划一,授课方法划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降低了英语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需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1.学生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的学生划分为A层;将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中等水平,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划为B层;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欠佳,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的学生划为C层。
2.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
3.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所在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A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完成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A层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B层:抓实英语基础教学,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鼓励B层中部分学生向A层移动。
C层: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如对单词、对话的朗读,对单词的记忆。同样鼓励C层中部分学生向B层移动。
4.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渠。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梯度。对于A层学生要设计一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对B层学生,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意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于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关键在于培养学习的兴趣,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因此设计的问题要简单,梯度要小,让他们尝到成功感,从畏惧、厌烦学习转到愿意学习上来,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5.分层辅导。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B、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演唱英语歌曲比赛等,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6.分层次布置作业,切实提高学生成绩。分层教学对小学英语中的词汇、对话等教学内容,不能采用“齐步走”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A层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记熟单词和句型,并会做扩展活动;对于B层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记熟单词并会进行替换练习;对于C层学生则只要求他们适当掌握单词和句型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查,对于超额完成任务的学生予以表扬。
7.分层进行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都具有良好的功效。因此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提问、操练、讨论环节还是在作业和测试环节,教师都要进行及时的评价。在坚持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同时采取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如关于“唱英语歌”,要求A层学生能唱一首学过的英语歌曲,很流利,允许老师提醒一个单词,允许唱错一个单词,允许语音一、二处不准确;要求B层学生能唱一首学过的英语歌曲,比较流利,允许老师提醒两个单词,允许唱错2-5个单词,允许有少量语音错误;要求C层学生能唱一首学过的英语歌曲,允许不太流利,允许老师提醒一个语句,允许唱错句,允许语音不够准确。对于达成本层目标,特别是取得进步的学生教师应该加以鼓励。这一评价体系打破了原先只有优等生才能获得好成绩的传统,使得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层面上都能体验到成功,得到老师的好评,从而激发起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总之,由于学生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分层教学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课堂教学的原则,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谈小学英语中的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产生必要性。
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根据我校私立学校的特征,插班生较多,学生参差不齐。为了克服这种弊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博采众长,形成了“年段分层,分类指导”的分层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又在班级框架中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分层教学实施以来,我们通过不断思考实践,逐步完善和改进,及时反馈、对比,适度渐进,现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明确、易教授知识的方案,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二、分层教学的优越性及其可行性。(一)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生的作用。(二)分层教学和可行性。
1.因材施教理论。小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2.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指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其基本要求是(1)小组中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东西,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3)各小组成员必须为提高组内共同的学习效率而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实质上是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异质同组组合,加强相互沟通,共同学习,以弥补分层教学在学生“学”方面表现的不足。
三、英语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几点做法。(一)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分层。
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也有良莠不齐。我校是把学生分成ABC三个班级,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训及辅导。
A班的同学,成绩相对来说较为突出,但自主性强;B班学生,相对来说较为安静,学习能力较为弱,对教师的依赖也很多;而C班的学生,则是一些新同学和能力不太理想的学生。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我们一起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并共同讨论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A班学生是由笔者执教的。我在大的要求和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又采用了有针对性教学方法,相当于内部分层。例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效果大部分不那么明显,我在小范围内把他们分在一起,鼓励他们与活泼的学生竞争,同时,我又要求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使他们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二)英语课分层教学大致实施过程。
1.英语课的层次化。在备课时,要突出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围绕主体参与这个中心,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可能做到使差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而在我校同年段分层的情况下,我们教师的任务分工则不同:A班教师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唱演评,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B班教师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唱演就可以;而C班学生,教师首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做一些听说读唱演活动即可。
2.授课的层次化。做到对A班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班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班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练习、反馈检测的层次化。我校学生并不是所有英语的作业都要求做,我们除在ABC班分层外,同时在各班内部也分层。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班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班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班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组织指导学生加强学习合作。
合作学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深化,可使学生互相受到启发。各组长要及时检查各组员的练习、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师则要对各英语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检查督促和指导,介绍先进小组经验,组织协调各组间关系等。同学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有效地克制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提高了学生成绩的合格率和优秀率。A班同学,我还采用了互助组的方法,会的同学帮不会的,优秀的同学帮较差的,不同组之间的竞争等等。
总之一句话,小学英语分层教学在我校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会不断研究和实践,争取对各层次的学生都达到最满意的效果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