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探新路 力促干训出奇效

时间:2019-05-13 03:2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模式探新路 力促干训出奇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模式探新路 力促干训出奇效》。

第一篇:创新模式探新路 力促干训出奇效

创新模式探新路 力促干训出奇效

摘 要: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广大基层干部的参与和素质的提升,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校作为培养农村基层干部主阵地的作用,创新干部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四川省安岳县委党校针对本地干部培训的特点和实际,作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1+5”模式干部培训法。

关键词:干部培训“1+5”模式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培训干部的主渠道作用,奋力提高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努力改变单

一、呆板的全天候灌输式、填鸭式、学究式、封闭式、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落后教学方法,真正达到培训内容与社会变化发展相融入、培训模式与教学目标相对接、培训手段与学员需求相协调,切实提升学员理论素养、增强学员执政水平、培养学员战略思维、提高学员驾驭发展经济的能力,中共安岳县委党校按照县委、政府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创新干部培训模式、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的要求,大胆开拓、不断创新,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成功地探索出了 “1+5”培训干部的有效方法,凸显了基层党校干部培训的新特点和新实效。

1、“1+5”培训法有效地转变了学员思维、激发学员潜能

“1+5”干部培训法的“1”,就是有效针对一个主体班干部学员开展培训,“5”是围绕这个主体班培训采取的五个教学模块,即专题讲授、课题调研、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成果彰显5个教学环节。

专题讲授包括县委党校教学和异地学校教学两部分。县委党校教学主要是党校教师对基本理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党性修养等为学员进行讲授,县级领导对市县重大决策及县上经济社会事务发展思路、工作部署进行分析讲解,部门专家对法律法规、专业技术进行传授。08年以来根据不同班次的对象,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常委及相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专家分别亲自为学员授课,让学员近距离聆听领导们对重大决策和部署的解析,使学员面对面地接受专家的技术指导;异地教学则是借助异地学校名师资源采取菜单式、选题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对学员进行理论素养和领导能力的提升。

课题调研是学员在学习期间分成调研小组,根据不同班次确定调研主题,针对本县实际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在把握实情,了解民生,发现优劣,探索路径上下功夫、潜深水。

能力提升是在县内学习、基层调研、异地培训和考察过程中组织讨论会、举办学员论坛,引导学员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思考、抽丝剥茧,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寻求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办法。

成果彰显就是学员调研小组撰写的文章和个人的学习心得,在班上作交流,经过教师点评、领导点拨、学员相互剖析,最后完善并编辑成集,报送县级领导及省市有关部门,分发到县直各部门、乡镇和参训学员,形成一次更大范围的交流,这既是对学员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员学习成果的展现,又是学员建言纳策的一个渠道。

“1+5”干部培训法实施,有效地实现了县委政府领导、组织部门提出的:干部培训要“带着问题入学、想着问题参训、纠正问题结业并促进今后的工作”的培训效果要求,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2、“1+5”培训法,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1+5”培训法无论是讲授专题的设置、调研课题的确定、调研文章的撰写,都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大大增强了培训的目的性、针对性。比如2008年11月―12月举办的以乡镇分管工农业副乡镇长为对象的科学发展观专题培训班,专题讲授选择了《“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对安岳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干部成长》、《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安岳工农业发展新举措》、《联动推进四川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专题研究》、《四川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等专题;参观考察成都市三圣乡、绵阳、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遂宁市创新工业园和中国西部物流中心、安居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最后学员形成的调研交流文章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安岳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安岳农村公路建设路径思考》、《安岳县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安岳县油坊村“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的调查分析》、《安岳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探析》、《浅析农村贫困党员的成因及扶助建议》,08年至今已编辑学员调研成果集13期,刊载学员或部门调研文章上百篇,这些文章立足于实践,又回到了基层,不仅对具体工作产生了指导作用,而且有的成为了县级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

3、“1+5”培训法,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

“1+5”培训法通过“请进来、沉下去、走出去”,将县级领导、部门专家请进到党校讲课,走出去到异地学校借名师教授给学员“充电”,有效地弥补了党校教师门类不全、专业不齐的缺陷;沉下去实地调研,走出去到异地成功的典型基地让学员“换脑”,极大地丰富了党校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县内县外、本地异地的优势得到了互补、资源实现了共享,比较好地解决了党校教师、设备、实践教学资源缺乏这一瓶颈问题。

4、“1+5”培训法,形成了参训学员对党校培训的重新评价

“1+5”培训法的五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学员所处的场景都不同,都贯穿了情景互动,从而消除了学员的“学习疲劳”。专题讲授中教师与学员间的互动,课题调研中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能力提升和思维拓展中学员与学员的互动,成果交流中学员与点评者的互动,使得整个培训寓教于景,趣味横生。让学员吸收了新知识、增长了新认识、开阔了新眼界、树立了新观念、拓宽了新思路,使学员真正感受到党校的培训有学头、有收获,实现了由学员 “厌学、应付学”到学员“愿学、乐学、善思”的转变。正如一些学员在谈培训感悟时说:“现在的党校培训不再是简单知识的灌输,也不是短暂能力的培养,而是创新理念的渗透、创新思维的塑造”、党校学习是“在教学互动中深化认识,在交流碰撞中增长见识,在考察调研中提升能力,我们不仅收获了欢乐,收获了情谊,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智慧和能量”。

第二篇:创新破僵局 改革探新路

创新破僵局 改革探新路

发布人:李雄鹰 所属机构:水利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5-07-07 15:29

——隆德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除弊布新释活力放红利

合理的农业用水价格是保障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挥效益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农业节约用水的必要手段。长期以来,隆德县一直低价供水,致使群众节水、惜水意识比较淡薄,加之县内水资源先天不足,灌溉设施滞后,“跑、冒、滴、漏”等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用水效率低下、用水管水机制不活的僵局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今年以来,隆德县紧抓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以“改革落实年”为契机,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增强农业效益为核心,积极探索,创新突破,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逐步建立起“定额供水、计量收费、累进加价、协会管理、节水奖励”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模式,有效促进了水资源高效利用,不仅降低了农民水费支出,而且达到促进节约用水、保障灌溉工程良性运行的目的。

——明确任务,试点推进“改”。试点项目区东起隆德县沙塘镇十八里村,西至神林乡辛坪村,涉及沙塘、神林2乡(镇)12个行政村,控制灌溉面积2.28万亩。该试点区主要以加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推广农业节水措施为重点,按照“节水有奖、浪费惩罚,试点先行、平稳推广”的原则,通过改革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到户和定额管理、用水终端计量到户,完善农业水价政策,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培养农民用水缴费的理念,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引导农民合理灌溉,激发农民种植高收益、低耗水的作物,优化产业结构,达到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溉工程良性运行,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试点改革工作启动后,隆德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此项改革从组织领导、责任分工、水权分配等方面工作作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了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

—夯实基础,系统联动“推”。把节水工程建设作为推进水价改革的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筹措和资金整合方案,形成了中央投资、地方配套、群众自筹的多层次、多渠道节水灌溉投入机制,特别是在县财政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每年安排水利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节水工程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灌区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新采购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1套,实时、准确监测机井用水量、用电量、土壤墒情、用户信息、种植情况等各项信息,并全程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基本实现适时适量、科学高效灌溉用水。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渝河灌区沙塘神林片区累计铺设连通管道10.88km,更换田间滴灌带620公里;新建各类闸阀井10座,建设干支管节点计量控制室27座,安装智能水量控制箱387套,农业水价改革基础进一步夯实。

—布新机制,多措并举“创”。一是实行分类水价执行标准。在项目区内按粮食作物、一般经济作物、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三种类型在终端用水环节实行差别化水价,即:按照初步测算结果,粮食作物终端水价执行标准为0.31元/m,一般经济作物终端水价执行标准为0.408元/m,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终端水价执行标准为0.687元/m。核定的水价既不给群众带来经济压力,又提高了水费收入,促进了工程的良性运转。二是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以灌溉定额核定的计划水量作为第一量级,对下一量级的用水量,按1:1.5:3的原则,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超定额累进加价按照作物的用水量级划分,按不同级别确定加价幅度。用水量小于第一量级按确定的供水价格收取,用水量在第一量级和第二量级之间的按加价10%收取水费,用水量在第二量级和第三量级之间的按加价30%收取水费,用水量在大于第三量级的按加价50%收取水费。三是制定水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实行计量收费,抄表到户,开具税务局印制的专用发票收取。水费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使用民主决策制度和水费公示制度,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审计局对水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3

33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规范水费收缴使用和管理行为。四是实行节水补贴和奖励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从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收入、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供水利润、县级财政配等途径筹集节水奖励基金,对节水突出的用水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对水管工作突出的水管单位进行经费补贴。

—完善模式,创新体制“管”。进一步完善了农民用水协会和合作组织建设,实行“水管单位+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小组+用水户”和“水管单位+土地流转经营户”的灌溉管理模式。项目区现已成立4个农民用水协会和3个用水合作组织,并下设用水小组,负责灌溉管理、工程管护、水费征收等工作管理;用水小组设水管员1-2名,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水利灌溉设施的维修和管护,实现了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人维修。同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下发了《隆德县水务局水利水保工程管理权属划分的通知》,并委托宁夏煤炭勘察工程公司,对项目区灌溉水源完成了确权划界,做到工程产权明晰、四至清楚。同时,对每个工程与管理单位签订管护合同,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

隆德县农业水价改革的推行,进一步促进了全县水资源的合理配臵,群众的水权意识和水商品观念逐步树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转变,达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互利共赢。预计试点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亩均可实现节水10立方米,年累计节水28万立方米,节约用水成本14万元左右;如此项工作在全县范围推广,预计每年可实现节水112万立方米,节约用水成本56万元左右。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坚持推进节水工程建设,是农业水价改革的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业是耗水大户,以往漫灌、渠灌、管灌等低效灌溉模式,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而加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精准化推进智能监管,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降低农业用水成本的有效举措,也为农业水价改革提供了基础和“硬件”条件。

启示二:坚持实施用水计量机制,是农业水价改革的关键。用水计量是否准确,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和实际负担,因此量水设施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按量计费后,群众的节水意识提高了,田间管理显著加强,用水户能自觉把“水”当成“钱”来管理,真正做到了用“明白水”,交“放心钱”。启示三:坚持维护群众切实利益,是农业水价改革的核心。水价改革牵扯到千家万户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持改革的平稳推进,是水价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在改革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自始至终把减轻群众负担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以此赢得群众的拥护,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启示四:坚持落实节水补贴政策,是农业水价改革的保障。探索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能充分调动起用水户节约用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满足区域内农业用水的前提下,对节约的水量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转让,既可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臵,又能减轻财政负担,有利于推动水价改革的持续推进。

第三篇:市审计局运用“党建+”模式 力促审计工作创新发展

市审计局运用“党建+”模式 力促审计工作创新发展

市审计局以党建为统领,将“党建+”模式运用到局机关各项实际工作之中,形成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的双融合、双提升的党建新格局。

一、运用“党建+审计业务”,筑牢理想信念,提升审计效能

1、积极促进党建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

党组书记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党组成员树立“党内职务是政治责任”的意识,齐心协力抓党建。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抓班子、带队伍、有作为、敢担当。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着力构建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深化责任落实和压力传导。

2、全面落实教育管理考核制度。

认真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严格抓好领导班子***、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的落实;严格主题党日、党员教育等制度,努力实现组织建设规范化、党的活动经常化、党内生活制度化。

3、积极推进党建促业务提效。

制定了《临时党支部管理办法》,探索“临时党支部+审计组”模式,凡派出审计组中有3人以上的都要成立临时党小组,审计组长必须由党员担任,作为临时党小组的第一责任人,对审计工作全过程负责,为主审负责制提供政治保障,实现审计工作推进到哪里、支部建设就跟进到哪里。

二、运用“党建+审计队伍”,强化监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党建+审计队伍”模式,打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

廉洁的高素质审计队伍,为依法履职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注重队伍思想建设。

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早读微党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抓好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勤政廉政的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更好履行新时代审计工作职责和使命。

2、提升审计队伍形象。

以“审计先锋”党建品牌为载体,通过七一表彰、演讲赛、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等系列活动,形成了比、学、赶、超浓厚氛围,进一步将党员的党性锻炼实践在审计事业的服务中、岗位上、形象上、创新上,不断提高审计监督与服务水平。

3、抓好廉洁从审制度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始终贯穿到审计过程、审计程序、审计结果等审计全过程中,制定《风险防控手册》,紧盯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制度落实,防范审计风险;加强外派审计组审前教育、审中督查、审后回访制度,严格遵守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通过推送警句格言、廉政箴言等,实现廉政教育常态化,树立审计铁军形象。

三、运用“党建+审计文化”,凝神聚力促发展

以党建文化引导塑造审计文化,突出审计特色,营造廉洁忠诚担当的干事氛围,将党建“文化力”转化机关建设的“发展力”。

1、精心打造“六廊两厅”党建阵地。“六廊”即六个文化长廊,由112块展板组成,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内容涵盖了生态文明建设、党建文化、廉政文化、审计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教育。通过文化长廊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得审计干部在每日繁忙的工作中接受启迪和警示,接受文化的熏陶,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两厅”即党建工作展厅和廉政文化展厅,目前设计工作已经完成,正在有序推进。

2、开展审计特色文化活动。由于审计人员经常外出审计的时间特点,开设了“学习教育在审计项目上”、“悦读人生”、“审计微课堂”等,同时,在树审计理念、扬审计精神、传审计文化方面,开展了“我与审计同成长”

等系列特色活动,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双提效。

第四篇:创新模式 整合资源 力促中国智慧城市梦想起航

创新模式 整合资源 力促中国智慧城市梦想起航

回首2013,对于“智慧城市”这个新名词而言,可谓十分火热。国家相关重大政策陆续出台,国家领导对智慧产业高度重视,各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智慧城市试点活动、会议论坛层出不穷,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日益高涨,整个中国似乎陷入了智慧热。2014年作为智慧城市落地的元年,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的不断推进,无论是:顶层设计、标准体系、信息孤岛、总体建设目标与思路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四大方面,对2014智慧城市发展进行预测分析!

一、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2013年11月17日,在经过一年的市场调研及分析,在第十三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上,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起草的《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正式发布。

“标准体系框架包含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建设与宜居、安全与运维、产业与经济5大类标准,分4个层次表示,涵盖16个技术领域,包含101个分支的专业标准,总体涉及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共3255个。”

由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因此,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必然不可让智慧城市“千城一貌”,而是以适当的尺度,既让智慧城市建设有规矩可循,不至于造成资源浪费和方向错误,又能让各个的智慧城市拥有其地域特色,符合本地民情,促进本地发展。

政府是智慧城市成功落地的保障,这方面,政府有两件事要干:

做好顶层设计

尽管第三方企业和机构会有很多顶层设计的所谓标准,但政府及相关机构才是顶层设计的引导者。现在顶层设计是比较时髦的词汇,用朴实的语言来讲就是自上而下资源的有效整合,整体有效的规划,实现路径统一的谋划。也就是,从一开始做需求时,我们的计划、路径就要清晰可达。我们一直希望,在智慧城市领域,国家能够有统一的顶层设计,否则就会乱象丛生。事实上,在智慧城市建设前期,确实出现了一些乱象,很多地方宣布已经实施智慧城市了,去评估的话还属于数字城市阶段,无线数字城市阶段。

优化智慧城市标准和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智慧城市平台体系设计不应过于复杂。有些企业已经拿出非常复杂的评判标准,却让人不敢苟同。就像评价一个人一样,由于评价指标过多,那么这个人永远得不到优。智慧城市也是如此,对于各地而言,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差异化的,是与其城市的定位密切相关的。举例来说,上海的智慧城市和兰州市的智慧城市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两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不一样、历史背景不一样、城市定位不一样,为什么要做成一样,怎么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智慧城市呢?因此,行业中提的标准有些不是可行的。所以,当看到政府已经在推动智慧城市标准设计,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期待。[page]

二、智慧城市建设要落地可持续性进一步落实!也许有些读者会拿智慧城市与前些年的四万亿工程相类比。虽然万亿规模起步的智慧城市整体盘子相比四万亿规模的基建工程虽然仍有较大差距,但毕竟也是同一量级的大项目。但,因此就两眼放光,想削尖脑袋跻身智慧城市建设大军就大可不必了。对此,笔者向来是不遗余力地泼凉水。

毕竟,人家那四万亿是中央拨款为主,地方参与为辅助。可这智慧城市资金,从何而来?哪怕咱们地方政府不差钱,在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上马大开大合的投资工程能乐活几年?早晚被揪出来的事情对嘛。况且,地方政府哪怕有钱没处花,也不会投资所谓全无回报的投资。

因此,有关智慧城市产业的真相是:如果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那么智慧产业只能是空谈、空建,是昙花一现,是空中楼阁,是无根之木。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尽管智慧城市有政府鼎力支持,但是如果不能转化为有利于人民、社会、经济的正能量,不能以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实现投资与回报的平衡,那么这短期内带给百姓的福祉将很快随着资金链的中断而中途早夭。这,就是是智慧城市落地中的最大难题。

如何,才能找到有利于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模式,如何,才能找出适合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当下,国内已经有193个城市进入智慧城市试点,此外,还有百余未通过试点申请但已经启动智慧城市实践的城市,这三百余智慧城市,如何找到适合它们的发展模式,谁,又能为它量身定做符合地域特征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 如果现在有人说,他有办法,你和我,任谁也不会相信。

业内专家认为:智慧城市本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实践根本难以把握智慧城市建设的脉络,积累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的操作经验。只有在实践中获得正确经验后,我们才有会有在相似环境下的经验复制和推广可能。中兴通讯也是在数年内对智慧城市的各个垂直领域内进行了大量实践后,才逐步将智慧城市建设步入正规。

三、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总体思路进一步明确!

从宏观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建设核心目标有三个:保民生、维稳定、促增长。按照整体规划,这三个维度目标将共同勾画出“美丽中国”的旖旎图景。

可是,在具体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偏重和先后之分的现象就会十分的明显。由此,专家学者在智慧城市全国试点之初,就适时提出了:要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思路,在重视社会管理的同时,绝对不可以轻视公共服务的理念。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相比业内人士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情万丈,为何民间舆论始终存在质疑?有评论人士吐槽:好个智慧城市,且看万亿工程上马后,烂皮鞋、毒胶囊、地沟油、三鹿奶、雾霭天、就医难还在不在!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的关键是惠及民生,打造健康、快乐、智慧的生活,才是百姓对智慧城市的最大期待。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人。智慧城市的一切目标都是使城市中的人有更大、更好的体验、更多的幸福感、更好的幸福感受。

“为了使人有这样好的体验,必然要做好两个基础:环境和产业。这两个是以人为核心的基础。我们认为,做好智慧城市,尤其是让智慧城市在中国成功的落地,也是我们体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

上文中提到的环境指的是公共安全、环境、环保、医疗、食品、教育等一切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智慧行业,因此,要让智慧城市真真切切的具备落地能力,单凭产业之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公共安全、环境、环保、医疗、食品、教育等一切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智慧行业的整体提升与发展,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景才会更进一步![page]

四、智慧城市技术、信息孤岛、资本难题进一步解决!从权威机构、行业媒体、专家学者对智慧城市产业的分析与预测,智慧城市作为一个上万亿规模的产业,不是哪家企业就可以独享的。理由很简单,智慧城市涉及到从感知层到网络层,再到平台层,最后到应用层共计四层架构。单单应用层的智慧城市行业细分就有包括:平安城市、智慧交通、食品安全、智慧医疗、应急联动、电子商务、智慧园区等十余个;平台层则涉及数据支撑、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融合数据库、能力引擎、开放环境、运营支撑等众多系统;网络层则包含了物联网、互联网、通信网,以及有线、无线、3G、4G、5G、LTE等多种网络环境;感知层更将覆盖物联网传感层的全部体系。从智慧城市建设三大平台和行业细分,我们能够清晰得看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只有参与其中的企业不断壮大与技术革新,智慧城市得整体技术水准才能迎来更大的突破!庞大的智慧城市体系,谁来建,怎么建? 尽管政府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提出了整体方向,但不可能涉及过多的细节,因为智慧城市庞大的技术体系与各地不同的智慧城市诉求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是难以用过于细化的条条框框约束的,这也同样意味着,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将更侧重技术指导和管理约束,而涉及具体的方案与技术实现细节,更多需要依赖具体的解决方案商,一家,几家,甚至数十家共同参与实现。正如我们上面列出的智慧城市复杂而庞大的技术体系,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作为支撑,是根本难以实现的。哪怕能做到局部,也往往难以顾及全局,若是如此,岂不是又犯了早年在数字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其频频出现的各业务系统缺乏横向交互的“信息孤岛”老毛病。

另一方面,除了技术,资本在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少研究者所忽视的。由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属于万亿规模得大项目,但主要资金还是源自地方,甚至是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厂商。这就意味着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必将复杂与多样性。这方面,业内专家和学者也曾经探讨过智慧城市建设的七大模式:

1、运营商建设和运营

2、政府牵头BOT模式

3、政府和运营商共同投资

4、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

5、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

6、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

7、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和运营

可以看到,尽管政府独资是业界认为最容易落地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但对于涉及到如此科技密集、对民生有诸多诉求的大型项目,运营商、第三方的参与其实非常重要,甚至它们在程度上有助改变智慧市建设究竟是政绩工程还是民生工程的属性定位。另外,以运营商和第三方为主体的运营方式,对于智慧城市项目的运营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也会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从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长远角度来看,上述模式中,2、3、7三项或是既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又具有智慧城市建设切实可执行性的选择。这里所指的第三方,特指三大电信运营商之外,具备智慧城市建设资本和运营能力的厂商或财团。由此可见,当前的智慧城市产业环境下,没有强大的资本整合能力,是玩不转智慧城市的。

在党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推动下,中国智慧城市以前所未有的稳健,迈入2014。如果说智慧城市在2013年是星星之火,那么,在2014年,将是我国面进入智慧城市落地的星火燎原之年,历史的大幕将由此拉开。

(来源:物联中国,2014中国智慧城市梦想起航 产业发展现状预测分析,添加日期:14年01月17日)

第五篇:抓问题 探新路 谋长远 开阳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抓问题 探新路 谋长远

——开阳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贵阳市是中央明确、全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开阳县作为贵阳的县级城市,以实施民生工程统揽社会管理全局,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三大抓手”顺民意,科学探寻社会管理之道

开阳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核心手段,科学确立抓认识、抓方法、抓机制“三大抓手”,有力推进了社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1、抓认识,民生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开阳县坚持从认识层面下功夫,明确了加强社会管理的三个要点:首先,与经济建设相比,民生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十二·五”规划中,开阳县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届时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4500美元,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其次,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是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开阳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但历史形成的一些老矛盾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改革发展中又不断出现新矛盾。如因构皮滩电站建设和工业园区搬迁,这些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为搬迁群众带来了利益,促进了新型工业化和

城镇化进程,但也因部分群众失去土地、缺乏就业技能等原因,导致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最后,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近年来,开阳县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为加强社会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物质上基本已由“有”与“无”的矛盾转变为“多”与“少”的矛盾,群众对平等享有、平等保护、平等参与、平等选择、平等竞争、平等发展的期待越来越强烈。因此,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必须充分体现公平正义。

2、抓方法,同时做好社会管理的“加减法”。一方面,做好“加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开阳县致力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入了更多的资金用于社会建设。“十一·五”期间用于民生的支出就达1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40.8%。并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满意在贵州·文明在开阳‟”、“十大真情人物”评选等传统美德弘扬活动,并将“美德弘扬工程”纳入“十二·五”十大民生工程系列,切实营造社会建设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另一方面,做好“减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以“定分止争”为目标,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定出台了《开阳县“十二·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要点》、《开阳县创建“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实施方案》等文件,与16个乡(镇)和县直相关单位签订了《创建“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责任书》,并将“平安建设工程”纳入“十大民生工程”范围。

3、抓机制,着眼于构建社会管理的长效措施。加强社会建设,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机制。一是创新社会管理措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会管理措施也必须跟上。在这方面,开阳县有很多好的做法:如楠木渡镇以“抓房东,管房客;抓雇主,管雇工;抓市场,管商户”的工作思路,将流动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有机结合;冯三镇积极探索利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推进“流动妇女之家”建设;二是夯实社会建设的基层基础。2008年以来,通过广泛推广“两规六制三保”工作机制,一大批基层党员能人脱颖而出,108个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多数是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民营企业负责人等,并建立和完善了村级社会管理制度380余项。通过构建农村党员干部保障体系,解决了他们基本生活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了政治待遇,增强了工作责任感。三是完善社会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用抓经济建设的劲头抓社会管理,制定了《开阳县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开阳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开阳县创建“平安建设先进县”目标任务分解表》等强化社会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并总结出了“一查、二纠、三反馈、四通报、五跟踪检查”的社会管理工作督查机制。

二、“十大工程”得民心,夯实社会管理保障之基

“十一·五”期间尤其是2008年以来,开阳县以“十大民生工程”统揽社会管理工作,效果显著、成就斐然。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也成为 3

了县委、县政府不断集中民智、凝聚民力、赢得民心的过程;创新社会管理的丰硕成果,更见证了县委、县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深情厚谊与和谐局面。

1、“学有所教工程”,切实解决“上学难”问题。“十一五”期间,共投入资金1.76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54所,“两基”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自2006年推行“两免一补”政策以来,累计为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补助1777.14万元,惠及62970人次;积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累计为贫困大学生贷款1024.1万元,惠及贫困大学生2097人次;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2005年以来资助贫困学生14300余人次,受助金累计617.3万元。

2、“劳有所得工程”,消除群众“饭碗”之忧。“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793个,城乡统筹就业370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4%以内,开发公益性岗位1338个,返乡创业2752人。自2009年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新增创业实体3294户,带动就业4178人。举办专场招聘会100余场,促进就业11000余人,杭州朝阳轮胎、长兴电池、贵阳轴承厂、老干妈公司等用工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成为我县比较稳定的劳务输出地。

3、“病有所医工程”,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从2006年的74.42%提高到2010年的97.45%,群众得到补偿近1.2亿元,群众满意率从2006年的75%提高到98%。惠民医疗政策覆盖100%的困难群众,惠及25000余人,为困难群众减免医疗费77.3 4

万元,为58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317个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惠及36万人。新建村卫生室43个,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4个,新建县级医院业务综合楼2个,群众看病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

4、“老有所养工程”,让老年群众颐养天年。2008年6月,全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正式启动,并于2009年被列为全国新农保试点县。截至2010年底,全县共参保144000余人,为应参保人数165758人的87.14%,征缴参保资金1.17亿元,享受待遇38914人。制定了《开阳县在职村(社区)干部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村(社区)干部参保1453人,办理退休领取养老待遇451人。企业职工参保率达82%,缴纳社保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标准由2005年的人均每月不足500元提高到2010年的1400元以上。

5、“住有所居工程”,让广大群众“俱欢颜”。“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25亿元,开发房地产90多万平方米,分别是“十·五”期末的1.5倍和1.38倍。建成经济适用住房30多万平方米,对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2005年的29.9平方米增加到38.69平方米,全面完成10981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6、“居有所安工程”,构建“和谐开阳”。深入开展“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和禁毒斗争,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3年居贵阳市之首。注重加强以 5

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全县108个村23个社区居委会均组建了专兼职联防队伍,共有联防队员655人。如金钟镇、高寨乡充分发挥村治保委和调解委的作用,形成了“治安中心户长”、“户户联防,联户联防”的治安模式。毛云乡各村成立了义务巡逻队,实行“五户联防”、“十户联防”责任制。同时,不断提高灾害预防、应急救援、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7、“困有所助工程”,建立完善惠民帮扶机制。2010年成功申报了贵阳市“二星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全省率先实行县派驻乡(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16个乡(镇)中队全部挂牌,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延伸到了到基层,成立了17个区域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42个基层企业调解组织。2005年以来共为企业解决纠纷45件,成功调处劳资纠纷50余起,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稳步推进“148”法律援助专线工作,司法援助5600余人。

8、“幼有所爱工程”,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深入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将留守儿童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帮扶网络,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代理父母”活动,发动教师、乡村干部、关工委(关协)、“五老”成员等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积极开展金秋助学、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慈善助学、走访留守儿童等系列帮扶活动。

9、“境有所美工程”,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集中组织开展“绿丝带”志愿者服务活动3200场次,组织了2.3万余名志愿者参与整治 6

“脏、乱、差”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三创一办”工作,志愿者年人均服务时间达7天以上。以新农村示范点和清龙十里画廊沿线为重点,大力加强景观绿化、公路绿化、庭院绿化和经济林建设;加大违法违章建筑拆除力度,拆除县城违法违章建筑14000余平方米。

10、“需有所应工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充分发挥“百姓—书记县长交流台”的作用,2010年收到群众来件511件,办结482件,办结率达94%。投入1000余万元建立了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受理各类代理事项10100余件,办结9878件,办结率达97.8%,群众满意率达99%。

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进入“十二·五”后,在强力推进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大背景下,开阳县进一步拓宽了“十大民生工程”的内涵和覆盖面,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就业增收、扶贫济困、普教优教、健康服务、养老敬老、城乡安居、平安建设、文体共享、整脏治乱、美德弘扬“十大民生工程”。我们坚信,只要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增福祉,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就一定能够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航道上走得更顺、跑得更稳、飞得更高!

三、“七大转变”启示深,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开阳县近年来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具体而言,我们有如下体会和启示:

1、由政府主导型向公众参与式管理转变。引导公众个体和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政府可以集中力量处理群众和第三方组织不容易或者无法处理的重要社会问题。比如,开阳县实施“居有所安工程”的“户户联防,联户联防”模式,就是充分发挥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动作用。充分发动“五老”成员等,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这也是推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

2、从运动式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突击式”整治虽在短期内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却不能治本。开阳县在社会管理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或政策文件,并探索出“一查、二纠、三反馈、四通报、五跟踪检查”的社会管理工作督查机制等,这些都无疑是促进社会长效管理的创新举措。

3、从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的源头管理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在问题源头上寻找良策。如开阳县通过做好“加减法”,就是要从源头上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和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幼有所爱工程”可以说是“学有所教工程”的补充,做好了留守儿童的工作,可以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并维护社会稳定。

4、从“面向问题”管理向“面向对象”管理转变。问题的背后是“人”,只有把“人”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能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因此,要通过实施“就业增收工程”,让“人”安居乐业;要通过实施“普教优教工程”,提高劳动者素质;要通过实施“文体共享工程”和“美德弘扬工程”,提高 8

“人”的综合素质,切实营造遵纪守法、诚信友爱、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氛围等等。

5、从单一职能部门管理向综合集成管理转变。许多社会问题需要多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实现高效管理。开阳县在2011年的“一抗三保”工作中,气象、交通、供电、供水等部门及时按照既定预案、相互配合,组织党员突击队128支1.2万人次参与抗灾救灾。投入1000余万元建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并充分“百姓—书记县长交流台”以及“511”全程为民服务代理工作机制等的作用,打破了部门之间的隔阂和界限,优化了事务管理流程。

6、从以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的管理向以法治手段为主的管理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这方面,开阳县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深入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法律知识竞赛、开通“148”法律援助热线、“法律进校园活动”、残疾人法律援助活动等,广泛宣传《人民调解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贵阳市应急知识手册》等法律法规知识,营造了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7、从以堵为主的管理向堵疏结合的管理转变。很多社会问题越是堵,越是起相反作用。相比之下,疏导更能解决问题。如“百姓—书记县长交流台”的作用之一,就是“活血化瘀”疏解百姓情绪,给群众提供表达各种愿望、感情的渠道,让老百姓心顺、气顺。

下载创新模式探新路 力促干训出奇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模式探新路 力促干训出奇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