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5篇

时间:2019-05-13 03:0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

第一篇:小学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

【摘 要】对话不仅是人们彼此之间借助言语达到交流思想、促进理解的一种行为方式,而且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一种精神与原则。小学课堂教学对话包括教学主体与课程文本的对话、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对话、教学主体的自我对话三种类型。有效课堂教学对话要求重建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尊重差异、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与技能。【关键词】对话;教学对话;对话教学

小学课堂教学对话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台,走到孩子中去,蹲下身来,与孩子双眸对视,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理解、学会欣赏,成为孩子们的真心朋友。它给学生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学生说的是自己真实的感受,说的是自己真实的发现,说的是自己心里想说的真话,回归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自然、真实的状态。在教师的热情、真诚、宽容、负责中,学生的智慧在闪光,思想在升华,情感得到滋润,个性得到发展,生命更加精彩。

一、小学课堂教学对话的含义与特点

(一)含义

我们可把对话界定为“人们彼此之间借助言语,以达到交流思想,促进理解的一种行为方式”。简单地说,对话就是一种“有意义的交流”。简单一点地理解,我们可以将它视为发生在教学过程或教学情境中的对话,即教学过程中主体(生生,师生)之间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交往与互动。(二)特点

作为一种教学精神,教学对话是指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与课程文本、与自我之间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立场上,借助语言(相互诉说、倾听、辩论和质疑等)

或非语言符号等载体而实现的智识共享、双向理解和意义创生。

二、有效课堂教学对话的策略

(一)重建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

由于受赫尔巴特和凯洛夫教育思想以及传统伦理文化等的影响,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常以权威者和社会代言人自居,学生则成为教师可以任意支配、“雕刻”和“塑造”的客体,师生间是命令与服从、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由此,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独白”,学生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严重受阻。要使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自主建构知识和创生意义,必须解构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非人性化的师生关系,并重建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1.信任

师生间相互信任,是教学对话的先决条件。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孩子的心灵。有个学生抱歉地说:“老师,我结尾写的有点潦草。”老师则表示:“草稿可以潦草,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学生进一步坦言:“是作文写得潦草,不是字写的潦草。”老师则体谅地说:“如果说潦草的话,那不能怪你,因为时间来不及让你思考。多可爱的孩子,非常懂事!”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在老师的课堂里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因此,要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教师必须首先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信学生能提出创新性的见解,相信这些能力并非自己或少数精英学生才具有。离开了对学生的信任,教学对话“就无可避免地退化成家长式操纵的闹剧”。如此,师生间有效地进行教学对话就有了坚实基础。2.平等

平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师生言说权利的平等。二是师生认知的平等。可以说,师生虽然在认知水平上并非处于同一层次,但他们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对于知识世界、人生意义的建构和阐释,双方各有特点和所长,而且,学生正处于成长之中,其

认知发展的空间远大于教师。当然,学生在教学对话中也可能提出一些错误认识,但我们应该承认错误也会给课堂里带来新的认知。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有一个学生说:“1/2和1/2米是一样的。”其他同学都笑了,老师将一根手指放在嘴前说:“嘘,这位同学你来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你觉得一样呢?”学生说:“对于一米长的绳子来说,它就是一样长的;对于大于一米长的绳子来说,1/2就比1/2米长;相反则小。”班级里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灌输、移植知识的角色,其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二)倾听学生

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对话,教师不仅要归还学生的言说权利,而且要乐于和善于倾听学生的言说。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我们必须改变教师对学生倾听之缺场或失当的现状。1.鼓励并尊重学生的畅所欲言

鼓励学生敢说、想说,允许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是教师乐于倾听学生的基本表现。切忌教师强行终止学生的言说行为,更不能以嘲笑、讽刺和侮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的言说。教育者必须始终彻底地放下高人一等的架子。因为除了专制的要求以及傲慢的讽刺,再也没有什么其他厉害的手段更能把青年人正表现出来的判断压制在萌芽状态,再也没有什么比‘你懂什么?这方面你还太年青!’这样的嘲笑否定更有害的了。而正是在教师的宽容、理解和善待之下,学生才变得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才变得主动地无保留地向教师诉说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也才能真正地明了学生的心里世界。2.真诚、健全地倾听

教师对学生的言说一定要真诚地倾听、健全地倾听。为促进教学对话的有效开展,教师必须真诚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悬置起来,做到“暂时性的自我隐蔽”,从而努力地进入学生的视界以真正了解或接纳其思想、观点。如长时间地注视学生;在学生表达观点的过程中保持安静;当学生表达清楚某个观点时做出表示理解的反应,或者点头赞许,或者借助“噢”、“嗯”、“原来是这样”等语词;在学生的表达告一段落时,重复其观点的核心内容,或者鼓励学生继续表达以使其观点更加深入等等。所谓不健全倾听是指“教师只倾听能满足自我需要的声音。”这是一种“歧视性”倾听,其表现为有的教师要么倾听那些符合自己想法、符合教材教参标准答案的学生言说;要么倾听那些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言说。真正有效的教学对话要求教师真情真意地倾听学生,健全地倾听学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倾听每一种观点和见解,真正做到声声入耳,句句扣心。3.欣赏地倾听

欣赏地倾听指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过程中始终怀有一颗欣赏之心,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及时肯定、赞许和褒奖学生。卢梭曾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欣赏儿童的观点,布伯对话哲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就是“肯定他者”。教师在倾听中懂得欣赏和肯定学生,不仅有助于形成对话精神,促进教学对话的有效进行,而且也有助于使学生学会相互欣赏和相互肯定。因此,教师在倾听学生时,应多用鼓励、肯定的语言,少用负面、否定的语言;多看到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少指责学生的问题与不足;多想想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少用学生当前的行为来全盘否定他。在这种相互欣赏和肯定的宽松氛围中,将激起每个学生表达和思考的欲望。如此,教学对话将有效展开,进而使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意义创生成为可能。

(三)尊重差异 提倡多元、尊重差异,已成为后现代思想的重要特征。对话作为后现代思想的重要构成,同样要求尊重差异、鼓励多元。教学对话亦如此。教学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排除异己,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珍视和保留差异。目前,一些教师以为,教学对话就是要达成一致意见。这是对教学对话的误解。教学对话不仅要在异中求同,而且要在同中求异。正是在各种差异的较量中,对话才具有生产性,思想和意义才得以创生和建构。那么,教师在教学对话中如何做到尊重差异呢? 1.不把先在结论带入教学对话

教学对话允许学生有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发表意见的自由,允许学生有不接受教师或其他权威的意见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教师的先在问题不应该泛化,在一堂《夸父追日》的课上,教师在导课时注重说了本课主要讲了夸父执着与献身的主旨,结果整堂课都在围绕着这样一个硬性的话题讲述着。一般而言,对于对话所涉及的问题,教师事先已有了结论。但不管这种结论是前人或同时代的其他人所提供的,还是教师在教学前自己探索的,也不管它们在教师看来是多么地确凿无疑,教师都要学会将之暂时悬置。否则,教师就会有意无意地将学生引向自己持有的先在结论,从而限制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广阔性,影响更好的问题答案的产生和知识意义的建构,甚至排斥其他正确的问题答案和知识意义。2.鼓励多种观点间的辩驳

面对学生和自己提出的多种观点,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其中的任何一种,不能用诡辩的技巧代替为真理进行的真正的辩护,而应以理服人,应让自己与学生一样,各自运用自己的洞察力、分析力,使各种观点在民主平等的碰撞和交锋中“越辩越明”。对于各种不同的观点,如果确实都是合理的,就应该允许学生各自保留和坚持自己的观点。对于在对话中观点被彻底驳倒的学生,教师也应鼓励他们坦诚地面对自己。一个学生说:“13÷3=4„1也可以得3„4。”结果班级乱作一团,有的觉得对,有的觉得不对,老师适时的说:“看来同学们也弄不懂了,那现在分成两组,认为对的在左边,不对的在右边,然后说出你们的想法。”经过同学们的激情讨论,一致认为前者对,理由是在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商,本来老师要讲的结论,不用多说同学们就自己理解了,真是一举两得啊!3.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人知识

个人知识是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个人建构。”例如,对于“雪融化了是什么”这一问题,教师的回答是“水”,有的学生回答是“春天”。教师的回答只是遵循客观的物理规律,而学生则将时序变化作超级链接后得出结论。学生的这种个人知识尽显其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极强的创新能力,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消极的言行否定之,而应表现出前述的“欣赏之心”。

(四)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与技能

除了重建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和尊重差异外,教学对话的有效开展还需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提升学生的对话技能。在笔者看来,教学对话活动对学生对话意识和技能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反思和创新。因此,教师应逐步使学生养成倾听的意识、表达的能力、批判反思与创新的精神。

1.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表达的技能

表达是教学对话的基本要素。教师在教学对话中下放言说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善于表达的技能,是很有必要的。在《花的勇气》的一课中,老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升华到了生命的意义时,突然有一个学生举起手,老师说:“要学会尊重人哦,一定要等讲话的人把话讲完了在表示你的意见。”老师示意让他站起来时,学生却脸红了,老师面带微笑看着他并鼓励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打断您。”老师说:“没关系,你能这么说老师觉得很欣慰,你不但不生老师气,还承认错误,你已经很勇敢了。”同学们为他送去了勇气的掌声。学生又说:“学完这一课,让我想起来一位哲人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决定它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它的宽度。’”班级里再一次想起了热烈的掌声。2.培养学生乐于和善于倾听的习惯

在教学对话实践中,当教师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言说习惯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不少学生不爱也不知如何倾听他人的言说。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虽争相发言,但他们却各说各的,互不倾听、互不交流。只是一味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总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的学生不在少数。殊不知,在教学对话中,倾听也是其责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表达技能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倾听。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耐心倾听,不随便打断说者;倾听时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倾听中学会归纳说者的主要观点和立场;倾听中善于吸取与自己有差异的独到见解;有时倾听需做必要的记录;倾听中可通过点头、微笑、提问、解析、安抚、意译等方式对说者积极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意见反馈等。3.培养学生批判、反思和创新的意识

只有建立在批判、反思和创新思维基础上的教学对话,才能产生有创建性的观点和见解,才能达成知识意义的创生和建构。在《蘑菇该奖给谁》的课上,同学们经过仔细的思考纷纷决定把蘑菇奖给和马赛跑的小兔,可就在刚读完这篇课文时,同学们都还觉得应该把蘑菇奖给跑第一的那只小兔呢,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是在倾听,没有做过多的说明。最后老师让同学们想象小兔妈妈会把蘑菇奖给谁,同学们续写这篇课文,有的同学写的特别好。这就能充分说明,在教学对话中,如果教师自身都不善于表达、乐于倾听,不具有批判反思精神和创新意识,又怎能期望其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良好和出色呢?!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已不再是乱花渐入迷人眼。教育者们更近一步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实质是为人的发展服务。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包括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设计的各种有效提问。我们既要注意研究教师对课堂问题的精心设计,即提问的次数,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等等,还要留心来自于学生的发问,利用这些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理解力和善于发问的能力。

一,提问的次数要得当

教师的提问要抓住点,例如:趣味点、深入点、困惑点、空白点等处将问题设计得精而准,不能在一堂课上频频发问,以多取胜,更不能问过算数,问题要有准确性、针对性和思维性。如果将真问题和假问题一股脑的堆给学生,一堂课几乎被问题囊括,那么学生的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就会产生倦怠感,思维反倒处于麻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提问的内容要精心设计

随着把培养思维、开发智力做为教育目标以来,课堂提问优化设计已经做为一门专门的教学艺术,受到教育专家和广大教师的重视,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已经成为每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技能。

1、围绕教学目的设计提问。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作为实现语文教学整体目标手段之一的课堂提问应该能使学生激起情趣,理解内容,发展智力,受到教育。问题设计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想错了’中的‘你们’指的是谁?他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说他们这样想是‘错了’?”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全面阅读,把课文中的内容连贯起来思索,从而理解方志敏的好品质,体会出文章的中心,达到教学目的。

(1)、提问的内容要有思维价值

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些精于设问之道的名师

常常能独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具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点。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凡卡》一文时,围绕凡卡的信爷爷能否收到这个中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联系爷爷的处境想一想,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能不能改变凡卡的处境?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显然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它们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提问要明确具体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穷人》一文时,先问学生:“对课文用‘穷人’作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桑娜是穷人,所以用‘穷人’作题目。”“因为桑娜收养的是穷人的孩子,所以课文题目叫《穷人》。”显然,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存在困惑。于是,教师接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桑娜,为什么不用‘桑娜’为题,而是用‘穷人’呢?谁能从课文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细想一想,找到答案呢?”这样的问点明确具体,学生经过思考后有所悟:“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他们都是穷人。”“课文叙述的事情都发生在穷人之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追问:“作者描写这些穷人,叙述穷人之间发生的事,为的是什么?”此时,学生恍然大悟:“为了歌颂穷人的高尚品质。”

2、提问要立足于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关键是我们教师应抓住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文章深邃意境中写到的情节往往是作者情感愿望寄托的载体,应设计问题重点研究。再如有些文章的关键句,往往是文章和思想有机组成,在教学中可在这样的地方涉及提问,使学生掌握内容,明确思想。如教学《长城》一课时我针对关键句“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设计提问”“什么是奇迹,为什么说长城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学生通过读文、讨论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了长城高大坚固不但是一个奇迹,在没有吊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就靠无数肩膀无数只手修建成了万里长城,它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更是一个奇迹。如此读、思、议,学生不仅了解了万里长城,更会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也就突破了。其实,难和易往往是相对而立的,也是因

人而异。只要能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其难也易了。

3、结语留疑

就是在结束授课时提出问题,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这也是我们经常用的,最后的问题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见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布疑(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提出来了,学生急欲知道究竟,教师却不要着急,甚至有时还预示着多种答案,使学生暂时处于莫衷一是的境地,直到问题解决了,学生才放下这颗心,但教师又来一问„„就这样,在设疑和释疑的矛盾运动中讲完一堂课.有时临下课再提一个问题,以起到“且听下回分解”的作用。听这样的课,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总之,课堂上的问题设计一定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更为学生所喜爱。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还是孩子们探索知识的有效手段。我们在不断研究教师提问的策略之余,还要关注学生的质疑为课堂带来的生机。后者属于课堂生成,却是课堂的精彩组成,是教师有效提问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激疑,而且要积极提倡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向教师提问比老师提问学生更有意义,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作用更大。学生在学习中疑问的多少,正是他们思维能力强弱和探索程度高低的标志。这正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手段之一,也是实现师生角色互换的途径之一,1、立足于自我困惑。

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提出。它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学生提出:(1)课文主要写的并不是爬山虎,为何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2)让我十五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夏天变长了。是什么意思?(3)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是什么意思?(4)作者为何两次描写满墙的爬山虎?

2、钟情于千千情结。

情感总是与认知相互交织在一起,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或是喜悦,或是悲伤,或是痛恨„„教师应善于捕捉契机,引导学生抒怀。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心潮澎湃,有的说:“我十分激动!”有的说:“我悲痛万分!”有的说:“我惭愧极了!”有的说:“我无比痛恨!”我紧接着有引导:“你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又投入了积极的思考之中。

“构建有效的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艺术,提问策略,也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即积极主动学习,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探究中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辩论,把辩论放到与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引导学生质疑,大胆提出问题,就会使学生的的思维迅速发展,为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由衷的欣赏,与学生一起诚意的探讨,就会像一味催化剂,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反应,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实践,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提问要领,切实掌握提问策略,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并有意注意学生的发问,质疑,从中找出切入点,更好地完成三个围度的目标。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句话不仅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同时也指出了阅读教学的途径,即通过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实现。这种“对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心扉的基础上达成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如何领会对话教学的实质并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一、搭建平台,平等对话,营造融洽氛围

民主的课堂首先是要容忍学生出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实践地位要得到落实,就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扬“善讲、善问”是容易的,而真正蹲下来听学生那些奇谈怪谈却是不容易的。作为小学生,他们受知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有一些奇思怪想,是正常的。所以,教师应该善待这些有怪想法的学生,努力营造一种言者无过、善言有功的民主课堂氛围。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课堂语言的规范性、艺术性,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感。现在,我尽量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在情感上与学生拉近距离。比如,尽量避免出现口头语,多用“请”、“我们”等文明用语,尽量弯下腰来和他们对话,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学生确实因此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愿意提出问题,愿意与老师交流。

二、创设多彩的对话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悦,并在入景动情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1、创设多媒体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并提供对话的素材。如在教学《儿童和平条约》时,上课伊始,我便给学生们看伊拉克战争时儿童和非洲饥饿的儿童图片。学生亲眼目睹了战争给儿童带来灾难,饥饿给儿童带来痛苦,儿童渴望和平,向往和平,学生说话的欲望也就油然而生了。

2、创设活动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方式,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回到自己的祖国去》时,我采用了让学生“演一演”的办法来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在共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学生在练习时,把华罗庚回自己祖国去的决心表现得惟妙惟肖。在表演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助,既对同学的表演指出了不足,也对课文有的更深的理解;既实现了文本对话,也实现了生生之间的对话。

3、联系生活,拓宽对话的广度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唤起他们的生活记忆储备,帮助学生提炼生活经验解读课文。如在教学《寓言二则》中“滥竽充数”这一课时,我抓住课文主要一句“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芋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鼓”、“捂”动作词理解“装腔作势”的词语,再让学生演一演南郭先生吹竽的样子更深理解词语,从而我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我们每天早上做操,有些同学就像南郭先生这样“装腔作势”混在队里瞒天过海。再让学生自由畅所欲言,积极发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行有效对话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及语文课本的对话,消除原有教学中的障碍,使语文老师知识能够更加快速、畅通的实现相互的传达。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以语文课本为核心,积极探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 韩朝平余荣军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和谐的生态课堂。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只有通过深入课堂进行调查,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才能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据,指明方向。

2、有效性数学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所以我们将通过对教师观念的相关性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提问艺术。

4、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的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的“启发式”教育理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告诫他的学生的一句话,道出了他所主张的“学思结合”教学思想。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这便又是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相机提问。因此,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多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可以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能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班级教学的动态环境中、实践中具体研究如何转变学习方式;

(2)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学习方式转变的文献进行学习和探讨,以促进课题在我校的深入发展;

(3)案例研究法:对教学中转变学习方式而取得成功和失败的相关案例予以研究和探索,从而建立富有实效的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五、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按三个阶段逐步展开。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主要工作:

(1)申报课题,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4)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

2、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3年1月)主要工作:

(1)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3)召开课题研讨会,举行教学沙龙活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

3、总结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主要工作

(1)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后测)。(2)撰写研究报告。

(3)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六、课题研究人员组成及分工

姓名 韩朝平余荣军 职 称 中高 工作单位及职务 森达实验学校校长

学术专长 教育管理

课题组中的分工

课题负责人 负责课题指导

负责课题指导

负责课题申报、研究及结题报告的撰小高 森达实验学校教科室副主任 数学教学

写 森达实验学校

王吉明 曹兆文 夏玉良 徐友萍 李文娟 陈步珍 小高 小高 小高 小高 小高 小高

数学教学

教导主任

森达实验学校总务主任 数学教学 森达实验学校教导副主任 数学教学 森达实验学校数学教研组长 数学教学

森达实验学校教师 数学教学 森达实验学校教师 数学教学

负责各阶段的计划与总结 负责课题经费的筹措与管理

负责课题的调研、整理资料

课题会议记录

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存档

负责研究报告的形成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在进行这项研究之前,课题负责人及所有课题组成员都曾参与了县思者足音《有效提问—引领有效课堂的翅膀》的校本教研研讨,其沙龙纪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上发表,对课题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课题负责人有能力承担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都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他们的参与是对本课题的有力支持。

2、我校拥有一支强而有力的数学教师队伍,全体数学教师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完整的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精湛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以及健全的生理心理素质,教科研意识强烈,有敬业精神。另外,还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观念新颖,在市、县各类评优课中屡获好评的优秀骨干教师,他们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3、本课题理论框架论证较为充分,研究设计较为严谨,这是我们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参与课题的老师对自己的课堂将进行录音、分析,逐步建立资料库,拟对数学课堂中的提问环节进行具体研究,以便于找出现有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课堂效益。

4、本课题由教师团队共同完成,合作与分工明确。并于2011年2月——2011年6月结合教学经验,寻找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设计了可行性报告,制订了实施计划;于2011年7月——2013年1月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对课题进行全面的验收评估。

第五篇:《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佛山市“中小学有效教学研究”专项立项课题

《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 许贤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教学行为指的是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教学行为分为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感需要教师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老师来指导,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老师来提高......所以只有增加课堂有效的教学行为,减少无效(低效)的教学行为,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据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与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

1、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行为及策略,促进教师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2、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3、通过探索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与策略的研究,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

4、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相关的校本资源,更好的促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2、国内外研究探索的现状及主要做法。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

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

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行为。(共十种)

1、教师语言:规范、简洁、幽默、有趣、生动,富有意境,体态语言美。

2、课堂气氛:和谐。

3、关注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客观对待每一位学生,保护与张扬学生的个性。

4、教师情绪:学会自我控制,不在课堂上发脾气,学会忍耐。

5、教学内容与目标:提炼备课内容,立足课文备课又能脱离课文执教,在大脑中形成清晰教学框架,能抓住目标与要点。

6、教学方法:有效、多变、新颖,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7、教学评价:讲究艺术,及时、适可、有针对性、有效刺激,能促进知识的生成。

8、教学机智:富有教学机智,及时捕捉教学资源,处理好课堂生成知识。

9、课堂调控:合理调控“听、读(看)、思、说、练(用)”过程,让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自主建构。

10、课堂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研究内容。

要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要使学生发挥课堂主体精神,使课堂成为师生勃发生命溢彩的精神乐园,要着重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目标制定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和调控等功能,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2、教学预设的有效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预设就是指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要心中有学生,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发,要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积极创设条件。

3、动态生成的有效性。

如果说预设是枝,那么生成是叶,二者相辅相成。有枝无叶不丰,有叶无枝不实。有了精心的预设,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而生成有效的关键因素是要求教师做到目中有人,做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一举一动。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要通过多

元的课堂评价,树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教师用自己的智慧与学生的思维轻轻碰撞,才能产生静池中的

一缕缕波纹,或激起一阵阵浪花。课堂生成的价值,就在于让课堂荡起理性的清风与诗般的涟漪。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动态过程的有效。

三、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根据学情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目标指向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

目标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目标,也要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制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当然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各方面知识与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一般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这样可提高教学效率。

(2)目标确定根据学情而定。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情况各异,所以备课时要考虑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较高的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提出较低的要求,也可以由学生视自己的情况自定学习目标。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群体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都能得到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人而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恰当提出教学目标,以期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行充分、开放的预设。

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是进行充分的预设,没有预设的课肯定不会是一堂优秀的课。缺少精心预设的教学是不完善的,而不认真进行预设的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因此要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预设。

(1)钻研教材透彻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倡导教师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与水平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2)了解学生全面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会经常性地遇到被学生中涌现的意外问题而牵制教学进程,一时老师会可能很尴尬,究其原因,除了老师教学机智不够丰富

外,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不了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学生认知能力与实践基础的过高或过低要求,都可能导致课堂意外的发生。所以预设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

生活经验与实际认识水平,然后在这基础上预设教学板块与流程。如果教师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在开放性的预设中就要多考虑几套预案。只有在了解学生基础上的教学预案,才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与情感,学生才会反复地品味、琢磨和交流,才会产生出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才会有创造思维的闪现,才会实现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全发展。

(3)教学设计板块化。现在的课堂教学倡导开放、民主,所以板块化的教学流程比较适宜这样的教学。这里的板块化是指教学结构板块。一堂课总是有几个相对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教学结构,这些结构大多由几个或多个问题情境组成,这就构成了教学板块。然后就在板块的牵动下,由教师、学生共同商讨,以交往互动为主要方式确定教学思路,生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发挥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的整合优势,将培养目标整体推进。

3、坚持适度有意义的教师讲授。讲授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讲授的优点是教师能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还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教学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但要使讲授有意义,教师的语言必须要准确、简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逻辑性强,讲授的时间也不宜过长。适度的讲授中其实也有师生情感的交流,也有师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强化。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学习是否有意义,并不取决于教学或学习的方式,而决定于是否满足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只要教师正确、适度地运用讲授,它也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

4、构建生态、平等的教学过程。

(1)教学环境和谐化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像,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基决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

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

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2)教学过程生态化

钟启泉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注重课堂上即时生成的东西,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不管多么的正确或多么的错误,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料,我们教师要利用并开发好这些资源,努力追求教学过程的生态化。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胸有预期目标外,还可根据教学活动的变化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走向更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可从“学生的开口说话”中生成,找准起点,因人施教;也可从“学生的回答”中生成,由此及彼,趁热打铁,还可从“学生的提问”中生成,顺势延伸,乘胜追思,这样就有可能达到“无法预约的精彩”。

课堂上,我们不在于教师解开了学生头脑中多少个问号,而在于学生产生了多少新问号;不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多么严密,而在于是否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的探究欲。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获得知识的同时是否培育了足够的自信。要突破课堂中心的局限模式,向社会拓展,向生活渗透,向所有蕴含着真、善、美的文化领域开放。

(3)教学地位平等化。

我们的教师就是心肠太软,而对一篇篇意蕴丰富,情感灵动的课文,恨不得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和感受一古脑儿地传递、输送给学生,殊不知,教师头脑中的东西只不过是他从教参那里学来的,然后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已,所以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学生们的诉说,拼命地追求在他们认为无疑是标准的答案。然后居高临下地评价。但是在追求这正确的背后,教师却忽视了儿童的思想和情感,忽视了儿童是活生生的有着丰富情感的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这种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的做法,禁锢了多少鲜活的思想,泯灭了多少创造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把自己放在思想主宰、知识权威的神圣地位,试问,这样的课堂“对话”会产生心与心的交流吗?会有思想与思想的交锋吗?真正的对话首先要做到师生平等,教师要蹲下身子细心地聆听学生的声音,真正的教育应该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而

心与心的对话又必然从真诚的倾听开始。在蹲下身子的倾听中,我们将听到学生思想的“抽穗”,思维的“拔节”,情感“裂变”的声音,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

5、实施多元、有个性的评价。

(1)教学评价个性化。

课堂评价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有征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享受老师对他们方方面面的赞扬与肯定。

(2)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同时评价要注意适时、适度。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同时教师语言也要又幽默风趣,评在关键处,评在动情点,这种多元化的评价,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迅速升温,有利于更好的学习知识,增强实效性。

6、实施“教科研训一体化”的研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我校采取“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多元研训方式,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骨干示范、课例反思、校际联动、经验交流、教学沙龙、专题研讨、师徒结对、成果分享等系列研究活动,实现“人人参与,人人提升,人人成长”的培训目标,有效促进教师群体共同进步。

(1)开展“四课”研究,包括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反思课、新教师汇报课、课题实验教师研究课。(2)开展“主题合作式二次备课”,规范备课行为,提高备课的实效性。(3)实施“一课多反思”、“多课多反思”研究活动。(4)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实现师徒共赢。(5)课题组开展“三个一”、“五个一”活动,提升科研能力。“三个一”是指每周一研究(课题组成员自行研究),每月一研讨(课题组内集体研讨),每期一汇报(各课题组全面汇报和展示研究成果);“五个一”是指课题研究成果的积累与提升,主要包含有: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课例与录像、优秀课件与网站、优秀研究论文与报告、优秀学生作品集等;每学年整理研究成果,科研处进行检查,并评选优秀“专题研究”成果。(6)“内提外引”,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并邀请各级专家引领。(7)校际联动,开展专

题研讨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发现问题,2009年9月--2009年12月):(1)探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针对问题,提出研究课题。(2)列举有效课堂教学的十种行为。(3)拟订研究计划,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是建立机构(2010年1月--2010年2月)。

学校研究人员根据学校的教师情况,组织一批各学科的骨干教师为课题组成员。

3、第三阶段是学习的准备(2010年3月--2010年7月)。

主要学习和了解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以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教育发展的形势等。

4、第四阶段是设计和实施(2010年9月--2011年12月)。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有效教学行为,具体研究如何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者给予指导。

5、第五阶段是总结和反思(2012年1月--2012年7月)。

在总结反思阶段主要是认定成果价值,制定推介方案,及时在校内外推广,并做好课题反思总结、提升和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分工。

许贤苏:课题行政负责人,对课题进行全面的理论指导。

李佩球:课题常务负责人,对本课题进行理论和经验上的指导工作,并参与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

冯庆桂:课题常务负责人,负责本课题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提供艺术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原始素材,参与课题的实验,撰写实验报告与总结等。

邹淑梅:方案实施者,负责本课题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提供英语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原始素材。

谢伟洪:方案实验者,负责实验数据分析、整理,总结实验成果。

曾晓莉:方案实验者,提供音乐学科原始素材与实验成果。

许倩华:方案实验者,提供语文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原始素材,收集

整理课题资料。

陈志坚:方案实验者,提供数学学科原始素材与实验成果。

卢少芬:方案实验者,提供英语学科原始素材与实验成果。

刘少君:方案实验者,提供科学科原始素材与成果,协助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七、课题研究的经费分

配。

本课题学校拟准备6万元作为课题研究经费,在课题研究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约2万元,主要用于相关资料的购置及课题团队构建费用等。第四阶段课题设计与实施约2万元,主要用于课题组会议及课题研究时的相关费用。第五阶段课题总结反思与推广约2万元,主要用于课题的结题及对外推广费用。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论文集。

2、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录像、教学课件。

3、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集。

4、学生作品集。

5、形成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模式。

6、形成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方式与策略。

7、课题组活动图片集。?? ?? ?? ?? 1

下载小学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策略的研究

    数学子课题:如何组织和实施小学数学 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1、课程改革的背景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各种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2008.3----2009.1) 数学课堂新授部分有效提问的研究 玉泉河南小学 叶长生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共5则)

    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探究 喻茂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深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柳河县长青小学 付丽春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效率,确切的说是要在学生减负的前提下,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

    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策略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策略的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和实践意义 传统的课堂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形式单一,内容狭......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研究.5篇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研究 安徽省潜山县野寨中学储建中246309 评价是教学不可缺少的活动,评价具有调节、导向、激励、诊断、记录等功能,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摘要: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程,有效传递及反馈教学信息是需要实现的关键性目标,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为充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讨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知识与科技的日益更新,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进行得如火如荼。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