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生一进入三年级,就普遍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学生从写话到写段,字数有所增加,还有从单纯的写话到一定的描写,语言上也有所提高。那么一涉及到学生作文教学,很多老师都普遍感到:新教材的作文难教!对于我来说,今年接手三年级,对作文教学也是无从下手!针对这个问题,我请教许多优秀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慢慢摸索,我沉下心来细细进行了分析原因,总结对策,以下是我的一些见解:
首先,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
由于现在的学生家长素质普遍提高,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逐渐提高。尤其对于作文这一块,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口成章,能写出优秀的作文,但是很多家长都报着成人眼光看孩子的作文,往往写了再撕,撕了再写,孩子被逼的口咬铅笔头,眼瞪天花板;有的家长看学生不动笔就“帮”了起来,家长说着,学生记着,这样做对孩子的写作水平又有帮助吗?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家长有这样的愿望,就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在孩子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要多和孩子交流,教他观察,教他描写,不要害怕他的文章中都是你的意思。孩子是无法自觉学会写作的,早期必须要指导,否则一旦他感觉无从下手,越写越怕,那就麻烦了。
1,家长要多买一些书,特别要买一套从写人到写事、写景比较全面的作文书,其中最好有好词、好句、好段的汇集,这样便于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翻查。订一些好的杂志,图文并茂的杂志信息量大,孩子很喜欢。
2,孩子的作文,时好时坏,有擅长有不擅长,都是正常的。家长不能急,不能和别的孩子攀比,家长的急躁很容易引起孩子对写作的畏惧心理。
3,喜欢写日记的就让他写日记,不行就周记,再不行就紧跟老师。家长以鼓励为主。写得再差的文章都有一两个好句子,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写作能力是靠培养的。常让他把看到的和听到的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多赞扬他顺便提一些建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3-4年级的习作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那么,结合教学目标怎样才能让孩子的写作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呢?抓住根本,培养素质,打牢基础。大家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试一试。
第一,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
第二,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的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多积累语言,如好词,好句,好段。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三,弥补课堂教育的缺限。主要是针对学生课堂教育的缺限,在家里进行辅导,打牢孩子的写作基础。比如让孩子背写古诗、默写课文、解释成语等。
第四,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教会孩子说话,要让孩子说出话来有条理性,词不达意的语言要及时纠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为此,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给学生提供了《科学幻想篇》、《孩子天地》《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名人故事》等书籍,方便他们借阅。每学期的班队课都要进行朗诵比赛,逐渐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让孩子多接触成语。这里的成语不光是词典上的成语,还包括一些常用语、习惯语、歇后语、名言、警句、谚语等,孩子脑子里词汇丰富了,写作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第六,尽量系统地培养孩子写作,从字、词、句的认知到语言的表达,从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到场面、情节的描写,由浅入深,系统地培养孩子写作,这样,孩子的写作能力会渐渐得到提高。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我认为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之我见
大家都知道,三年级的学习比起低年级的学习来说,是一道坎。这道坎中,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恐怕最难的就是作文。不少家长常在孩子们面前说作文很难,这样无形中加强了孩子们对作文的恐惧。这道坎,要将它顺利地跨过,我觉得在我的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作文不难的意识。结合范例,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而已。
2.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日记作文。中秋节,学生一定在家长的引导下,过得很愉快。那么,指导学生将过中秋节中的快乐点滴记录下来,学生也一定有话可说,觉得作文不难。对日记的有侧重地指导,让学生觉得每次都有话可写,而不是无章可循,这样也会让学生觉得不难。
3.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产生作文成就感。作文A本写草稿,作文B本誉写。学生在写完A本后,根据老师的要求订正错别字,修改篇章,B本上的等次明显提高,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进步,产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4.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教学指导有重点。学生刚开始由句段到篇,课本的范文好的地方加以借鉴,让学生知道作文大概是什么回事,一般的学生也就能依葫芦画瓢。有时,没有范文时,老师提供范文,知道文章的框架。在指导学生动笔前,进行具体地指导,如要写一件事,写出活动时的动态等。有了重点性的要求,学生一般能写出一篇基本规范的文章。
当然,根据现行的《小学语文指导纲要》,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训练目标是:
1、初步学会课文中用词造句以及常见的顺承、总分、并列等连句成段的方法。
2、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学会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写出语句比较通顺连贯的一段话。
3、初步学会修改句子中用错的字和明显不恰当的词语、标点,调整语序混乱的句子。
我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今后,我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多运用妙词佳句、多打高分、编班级优秀作文集等方式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成效。
摘要: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在 起步阶段能够轻松、愉快地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
练习,以降低习作难度,激发习作兴趣,习得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在习作的起 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引领学生轻松迈入习作之门。
关键词:作文 起步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无论着眼于课程标准规定和教材设置,还是 着眼于作文的渐进特征和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布局,这个起步阶段都是极其重要和 不可或缺的。那么,如何进行三年级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 作文教学中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以说促写,降低习作难度
“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口头为 ‘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因此,针对中低年级学 生口头语言的表达优于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在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首先以口 头作文为先导,指导学生先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比如,小学生对自己 所熟悉的,所喜爱的东西、事件最感兴趣。作文时,可以《我喜爱的xxx》为题, 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出发,让他们说说自己最喜爱什么?有 的说喜欢小动物、有的说喜欢小玩具、有的说喜欢小摆设等等。然后问大家为什 么喜欢它们?它们哪些地方可爱?这时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它的大小、形 状、颜色、用途或动作、神态等等。说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自由练说、同桌互 说、指名叙述等。然后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再用文 字写下来,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由于先说后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更使习作化难为易,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只 要把想说的变成文字就可以了。
二.先做后写,激发习作兴趣
做,就是直接地参与,做也是学生积累习作材料的最好途径。为了使学生对 作文有兴趣,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第一手写作资料,根据三年级学生爱动、好奇心强 的特点,平时,应重视让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搞些小实 验、小制作、小发明,如果遇到麻烦,也可以请家长帮忙,但自己必须参与全过程;制作确实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在家扫扫地、洗洗碗等。然后将自己做这些事的经 过说出来并写下来,从而达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训练目的。这样一来,学生 的兴致可高了。放学后,他们利用家中现有的东西,经过精心设计,创作出一件件 自己满意的作品。作文课上,他们带着自制的小
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把这些再用文字写下来。正因为学生通过
观察,获得了真实、细致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再也不会有“没东西可写”或“写出 来没意思”这种痛苦的感受了。
四.依托课文,习得写作方法
教材上的课文,都是典范之作,不乏名家名篇,从内容上说富有情趣,从形式 上说灵活多样,都是学生习作的好范例。因此,作文的起步教学,一定要依托课文, 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每学一篇课文,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 这样写?是怎样写的?通过熟读、抄录和精选佳段背诵,让学生去感受课文语言的 丰富、语意的清晰、语法的规范、修辞的恰当,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课堂小练笔,如:仿写、续写、写学习心得等,把学课 文与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 从而提高习作能力。
五.注重讲评,感悟成功喜悦
学生刚开始写作文没有经验,写不出东西,甚至有的写成流水账,错别字很 多,这都是难免的。这时老师对习作的要求不要过高,不要让学生丧失了对作文的 兴趣,要帮他们树立起“我能写”、“我会写”的自信,多一点成功的感觉。比如 学生写完一篇作文,老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大声朗读自己的“杰作”,这 在学生心中是一件特别值得高兴的事。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这种评价也都是以鼓 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讲评时,除了表扬写得好的,还表扬修改后有进步的同 学。特别是对一些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应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作文中他们哪 怕是用了一个好词、写了一个好句,老师都要给予表扬,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作文的乐趣。此外,还经常把一些写的好的文章或有进步的 同学的文章拿到班上朗读,或在板报上张贴,或打印成册交流,或与家长沟通,或 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投稿„„让其感悟成功的喜悦,从而增进学生写作的积极 性。
总之,三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水平不高,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学生的 写作信心和兴趣,让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引领学生轻 松迈入习作之门。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三步曲
上传: 夏三平
更新时间:2012-4-10 11:36:1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大部分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一写作文就词穷。而三年级的习作训练是学生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中年级习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环节。
指导、写作和讲评是作文教学的基本步骤,而处理好指导与讲评的关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之一。笔者从实践中认识到,作文指导固不可少,但应是在基本审题方法、一般构思技巧方面的指导。但三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仍较浅,如果对具体的作文题作过细的指导,反而会以教师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学生的思路,以教师固定的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很容易造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雷同之作。而作为“后事之师”的习作修改和讲评,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极其重要的步骤。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的作文教学采用了“初写→再写→讲评”的程序。
一、前奏——课前布置作文,科学“指导”
有的教师上作文课常常搞“突然袭击”,要到上课时才亮出作文题目,学生在缺乏生活积累和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作文,就会陷入困境。
鉴于此,在上作文课前,我根据每一组课文的作文训练的要点,设计题目(范围),布置作文,使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布置题目后,向学生作简单提示后,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写作素材,并尝试第一次写作——初写。
这里有意淡化了针对题目的具体指导,是鼓励学生放开手脚,打破框框,发挥创造思维,不拘一格地选择恰当的体裁,去反映生活,阐发议论,抒发情感。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半命题作文《介绍家乡的景物》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周娉描述了千丝瀑前的所见所闻——一群孩子争先往池塘里扔小石子,几个大人不顾警示牌上的标语“不得跨越”,越过护拦,到池塘边洗手、洗脸„„小作者在文中发出呼吁:请保护我们的千丝岩,请保护我们的家园。试想,如果老师对这一题目有事先的“具体指导”、“详细要求”,学生的作文也许都成了“千丝岩风景优美,人人保护千丝岩”的套路之作,哪来如此鲜活的描写、深刻的思考?
二、间奏——课中动笔写作,巧妙“引导”
当然,淡化对具体文题的“指导”,并不是要放弃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的写作盲目的从感性到感性。相反,写作指导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不能削弱,还应得到加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把自己头脑中的形象通过文字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这是教师指导的重点。
语言犹如文章的血肉,语言生动,文章就显得圆润丰满,具有活力。那么,教师怎样指导小学生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呢?
1、丰富学生的词汇
词汇是作文中塑造形象,表达思想的基本语言材料。词汇丰富,表达时就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也就生动、优美感人。小学生的作文经常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归根到底是缺乏词汇的缘故。例如,描写人时,男的总是“四方脸,高鼻梁,粗眉毛,大眼睛”,女的则是“苹果脸,羊角辨,水汪汪的眼睛,惹人喜爱的酒窝”。这样,写出来的人没有个性,没有特色。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一条就是丰富学生的词汇,指导他们随时积累优美的词和句。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怎样运用词汇使文章更生动的意识,我在作文前向他们提供可能运用到的优美词句,为他们提供练习运用的机会是有效的办法。例如,针对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只会翻来覆去运用几个词的情况,我把有关描写五官、头发、眼神、笑容、姿势、步态和风度的词语摘录下来,抄写成“人物外貌描写词汇表”,供学生选用。如:步态:身躯挺拔、左摇右摆、步履迅速、脚步沉重、蹦蹦跳跳、令人发笑等等。
2、提供模仿的阶梯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来说,有了丰富的词汇,不一定都能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来。因此,模仿成了这些学生写作的阶梯。
我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明白,教师们不用担心学生模仿作文,而是要指导他们怎样模仿,模仿什么。千万不可放任自流,让他们名为模仿,实为抄袭!只有这样,到高年级时,大部分学生才能真实地有创造性地写出自己的文章来!
比如鉴于此,我在学生初写半命题作文“千丝岩”后,挑选在初写中比较优秀的习作在班级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结合具体的作文引导学生要把其中的一个自己认为最美的风景点写具体。描写的时候用上比喻句、设问句等使描写事物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然后让学生动笔写作。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发现50个学生笔下的千丝岩各不相同,表现的手法也各不相同。这就使模仿有了生命。
三、后缀——课后交流评议,指导“讲评”
作文讲评是指导和批改的延续。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实际上,作文的讲评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也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文的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批改工作的综合、继续,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既是对每次作文讲评,我都会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二三篇,进行集体讲评。讲评时,出示习作,由教师或学生朗读一遍,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然后教师针对文章实际,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发挥主导作用,把握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作文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以便今后更好地作文。
集体讲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有时还可穿插选读其它学生的作文片断,让大家欣赏、借鉴,找出自己作文的差距,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每次作文讲评之后,我还留出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修改。再修改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批改和讲评的消化过程,也是在教师指导下对作文中反映出的不足的再认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然后抄清,再交老师复阅。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三步作文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有效的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1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激发兴趣 积累语言 引发思维
内容摘要: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我认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苹果),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苹果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苹果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苹果花的色彩、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学生对苹果有更深的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写作时,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几种动物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动物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 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想,有了以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知识的储备,学生写作难的问题也将随之引刃而解了。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 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 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第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比如学完了《三袋麦子》,学生觉得写童话并不难,很多人跃跃欲试,就可以让学生去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怎么教小学生写作文?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 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
1、分析字形;
2、利用教具;
3、凭图学词;
4、组词扩词;
5、选词填空;
6、词语搭配;
7、调整词序;
8、触景用词;
9、词语分类;
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
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 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应当脱离作文教学的陈旧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赋予其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等待收获的将是缤纷的色彩,清新的果实和勃勃的生机。
写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文思枯竭,三言两语就把要说的倾倒完了,干干瘪瘪;有的学生却思绪绵绵,脑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澜起伏,笔下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与写作材料充足与否当然有密切关系,然而,切不可忽视另一重要因素,即想象力发挥得如何。
根据近代脑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脑可分为四个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断部位、储存部位和想象部位。就多数人而言,前三个部位注意开发,想象部位比较忽视。据研究测试,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象力的15%,潜力很大。学写作,就要重视想象力的发展。人们说,科学是从想象开始的,如果人们不幻想能像乌一样飞,像鱼一样游,哪来今日的飞机、潜艇?写文章也一样,发挥想象力,让思想插上双翅飞翔,就能上下求索,神游八荒,获得十分丰富的写作材料。
开展想象应选择不定向的、跳跃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联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说,人们思考问题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规、一定的角度进行,思维的范围比较窄,而想象却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开来想,思维充分发散。思维发散,头脑中就能形成许多从来没见过的事物形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写作文常犯的简单错误
小学生写作文,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作文偏题或离题。
另一个常见的毛病是文笔不好,词汇不够,如果再加上内容“天马行空”,胡乱写一篇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或捣蛋、有负面影响的作文,那可就惨了。
几个原因:
(1)选材不恰当:尤其是看图作文,没有照图片发挥,而是任意“创作”。
(2)词汇不够: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别的形容词;
(3)句子不通顺:尤其是英语式华语,例如“小丽掉了课本”(正确是“小丽的课本掉了”)。
(4)构思不完整、详略不当:开头写了一大半,来到主题中心思想时却两句话带过,结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题不突出的毛病。
(5)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描写弟弟顽皮,没有举例具体说明。
小学作文:看图作文最容易
窍门:依照个别的图片造句,然后将个别图片的造句串连起来,加上一些连贯词汇、描写和形容词等,便能达到基本要求。
中学作文:叙述文最易掌握
窍门:先不要考虑、担忧字数,一口气把一个人(例如我敬爱的人)、一件事(例如我难忘的事)描述和交待清楚,只要达到文字通 顺就可及格;如在内容及技巧上下功夫,还可拿高分。
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包括抓不到重点、词汇不够、题材不够、联想力差等。应多加练习。
家长的鼓励很重要,并且要给孩子正确的信息:“只要肯学,我一定能学好作文”,那么学作文的过程,必能胜任愉快。
写作文最头痛的学生如何写作文
不少学生反映,对写作文很苦恼。有的同学说:“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常常两节课时间都过去了,还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下面这篇文章对这些同学或许会有帮助。
我是去年9月份进入中学大门的,在此以前,我就十分怕写作文,从三年级到小学毕业,几乎没写过一篇像样的作文。我们这儿升中学不考试,假如要考试的话,我想就凭写作文这一条,我就不可能坐在中学的教室里。
上了中学以后,我仍然不会写作文,是语文老师给讲的一个故事启发了我,我慢慢懂得了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作文来。老师讲的故事是这样的:
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新接的一个初中班集体中,有一个学生说他不会写作文,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魏老师说,那你的作文就写一句话吧。于是这位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话:“今天开学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时候,魏老师对这位同学说:“这次作文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位同学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从一句话作文开始,再到两句话、三句话……这位同学 终于学会了作文。
我的情况与这位同学太相似了,我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从一句话作文开始呢?为了让自己进步得更快一些,我决定缩短周期,也先从写一句话练起,然后写两句、三句……过了一段时间,我的作文已经逐渐成“篇”了,或者说,已经基本上有了文章的样子。
记得我写的第一句话是:“从今天起我要学习写作文了。”第二天,我又在这句话的后头加了一句话:“我相信我能写好。”说来也怪,似乎每次写都有一句话,后来就不再只多写一句了,有了更多的话要写。我发现,一篇作文也就是六七十句话,把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事写出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老师很惊奇我的进步,许多和我一样不会写作文的同学也向我讨教作文经验,我说:“先从写一句话开始,这就是经验。”
今年5月份,我的一篇习作被校文学社采用,我的信心更足了,我觉得自己与去年相比,有了一个大变化,我也能成为一块写作文的料。三年级作文教学点滴录
学生每逢作文总是无事可叙,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一些假话,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在学习中起着“小马达”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做到寓写于乐呢?以往的实践已证明:靠大谈作文意义、重要性之类的话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巧妙的方法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以下是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收获。
一、教师为人师表,激发兴趣
教师是学生崇拜的偶像,在学生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兴趣浓厚,乐教、会教,才会指导得法,得力,得趣。所教学生才会兴趣浓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丰富自我,精钻细研,充分备课。再能适时写出漂亮的下水作文,学生更是对教师佩服至极,以至努力尝试写出优美文章。有了写作的冲动和欲望,何愁写不出好文章?
二、捕捉身边小事,激发兴趣
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愁没材料可写,为了解决定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结合学校内的一切生活,巧设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材料。2.写自己的亲朋好友。先布置观察,然后把观察结果说出来,最后整理成文。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对眼前的花鸟草虫,阴晴雨雪都可留心,细致观察,整理成文。
用以上方法让学生平时多积累、勤写作,学生定会熟能生巧,对作文由恨到爱,增加兴趣。
三、利用各种情境,激发兴趣 1.实践活动感受情境。
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了作文素材,培养了学作兴趣。如标本制作,科技实验,栽花种草,利用双休日深入社会;“三八妇女节”为母亲洗脚,“教师节”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这样,不仅使学生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兴趣,而且提高了道德情操。2.表演活动体验情境。
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按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亲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如表演课本剧、相声、小品,开诗歌朗诵会等。
3.游艺活动创设情境。
喜欢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参观盘古广场,访问信誉楼商厦,享 受田园风光,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诗歌朗读比赛,硬笔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的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4.音乐播放渲染情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三八节”写《我的妈妈》,让学生听歌曲《懂你》和《烛光里的妈妈》,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流泻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5.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
媒体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利用媒体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这不仅营造了情境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弥补了学生认识与实际的焦距,缩短了时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澜的画面之中。
四、多种形式鼓励,激发兴趣 1.利用评语进行鼓励。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诱情,以情激情。
责难、嘲讽、挖苦是否定式评语,只会激发抵触情绪。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从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兴趣,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多采取高分政策,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2.班内范读进行鼓励。
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作文,努力将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找出来,用符号标出,然后在班内读给学生,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好段,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出色的结尾,一个新颖的选材,一个独特的构思,一个深刻的立意……每次作文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其亮点,给予大力肯定,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兴趣。
3.树立榜样进行鼓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激发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如对班里作文优秀者,对他们的作文多表扬,或办班级作文小报,或教室内张贴,甚至向报刊杂志投稿。让其他同学觉得他们很光荣,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写出令人羡慕的文章,从而激发作文兴趣。
五、创造环境氛围,激发兴趣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环境育人越来越显示出它重要的功能,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因此,班级环境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对学生文学的熏陶。优美的句子,精彩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在教室内随时看到,学 生时刻耳濡目染,写作兴趣定会培养起来。
六、掀起读书高潮,激发兴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离开“生活”这潭“活水”,根本无从说起。作为三年组的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生活范围窄,主要靠阅读获得信息,丰富生活,提升思想。因此,大量阅读是丰富生活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许多优秀的文章会让学生爱不释手。一旦掀起读书高潮,学生的作作兴趣定会大增。总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关键是教师用心“寻找”,不断总结。有了教师的精彩引导,学生习作的百花园定会五彩斑斓。从千篇一律到百花齐放——关于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体会-小学语文论文
摘要: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面对作文孩子们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话。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
四、前言不搭后语,老师批改起来非常困难。我认为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仿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是写作的起步教学。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当学生能独立写作时,老师就应该让学生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大胆的去写。没有“千篇一律”何来“百花齐放”。
三年级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比较陌生。很多学生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教作文更难。作文课上孩子们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话。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
四、前言不搭后语,老师批改起来非常困难。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仿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大多数老师反对仿写,而我不那么认为,仿写虽不利于学生创造,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也可以说是千篇一律。但从训练角度来说对学生有益。老师教课文就是教学生学思路、方法、语言表达。刚开始学生不会写作文,让他们仿写几篇有什么不好?能仿写也是一种进步,仿多了自然就学会写。特别是典型例文仿写,我主张全面习作训练。
一,仿语言的表达形式
我认为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就像是用同一个词语造不同的句子,虽然用的是同一个词语,但造出的句子却是各不相同的。貌似“千篇一律”实则“百花齐放”。
下面就举一个我在教学中的例子
在教学写人这篇习作时,刚开始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同桌长着一双又细又长的眼睛,长着一张圆圆的脸,他很可爱。他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他爱看书,他待人非常好我们都很喜欢他。他长着厚厚的嘴唇,他脑袋圆圆的,他有两颗又长又大的兔子牙。”学生之所以会写出颠三倒四,前言不对后语的作文,就是因为他们不会表达语言。发现问题之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我的同桌(),他那()的脸蛋上长着()的眼睛。他的嘴唇()一笑()。他穿着()的衣服。我的同桌喜欢(),比如()。”学生模仿我的语言表达方式后,很快就写出来一小段通顺的话。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如下:
⑴我的同桌陈苏,他那圆圆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细又长的眼睛。他的嘴唇厚厚的,一笑就露出两颗又长又大的兔子牙。他经穿着一身红色的运动服。我的同桌喜欢看书,他的书包里每天都装着好几本课外书,有〈安徒生童话〉有〈同步作文〉……他一有空就拿出来看。
⑵我的同桌杨航,他那白白的脸蛋上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的嘴唇薄薄的特别能说,一笑起来嘴边就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非常可 爱。他经常穿着一身蓝色的牛仔服。杨航特别喜欢玩,每次下课铃一响,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
上面两位学生的作文,虽然表达形式一样,但是他们写出的内容不一样,用的词语、句子也不一样。因而他们写出的人物也各有特色,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求异建立在求同的基础上。因此我认为起步作文最好尽量使用相同训练材料,训练的时候,教师语言给一半,留一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这样尽管形式相同,故事情节相同,但是语言和细节却大不一样,让语言百花齐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扶着走——放开走”吧!
二,仿写作方法
学生的思维是自己的,也是培养训练出来的。学会了同一种方法,并不意味着就是同一种思维。如果老师能够很好的去激发,去鼓励,去引导,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是五彩纷呈的。
仿怎么“构段”,如最基本的总分;仿怎么“谋篇”,如最基本的总分总写法。这些都是三年级学生完全可以学会的。
〈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的第四小节是总分的写法。作者先用一个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概括全段,接着分写了大豆是怎样热闹的,高粱是怎样热闹的,榛树叶子是怎样热闹的。在学生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我立刻进行了小练笔,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1〕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他们笑着喊着,奔跑追逐,玩的多开心呀。
〔2〕大街上真热闹呀!。〔3〕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真美呀。
学生仿写的非常有条理,也很完整。
三,仿观察方法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就是缘木求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才比较真实。
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看关于石榴的资料图片,让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籽的形状等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并拿出石榴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水果、描写水果的方法。(先写外形—样子,再写颜色,最后写味道.)在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仿照书上的观察方法,说说从那些方面观察。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这次作文写得非常成功。
两学期以来,我经常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长期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也不象刚开始那样费劲了。
积累语言学生才有话可说,有词可写;学会观察学生写出的作文才真 实、深刻;学会仿写学生才能掌握写作的方法,写作的技巧。所以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仿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是写作的起步教学。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当学生能独立写作时,老师就不能再让孩子们一味地仿写了。这时学生应该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大胆的去写,这才是真地“百花齐放”。《关于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中年级作文的起步教学》
第四篇: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提起作文,教师头疼,学生也头疼,素不知这两种“疼”不是一回事。教师头疼的是不会教作文,学生头疼的是不会写作文,细分析,它们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作文教学是干什么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道理本来很简单:因为他有用。不是吗?狩猎,教给弯弓射箭;耕种,教给握锄掌犁。教育不就是这么回事吗?不然还要教育干什么!”但是,就作文教学来说,小学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大多数老师都知道它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大家都在为之付出努力,但收效甚微,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部分学生出现“人在心不在,表情开始呆滞,感官开始倦怠,思维开始游离,情绪开始萎靡”的现象,而教师常常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笔者近日听了几节中高年级语文课,发现教师教教材的多,而且层次拔得也高,动不动让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概括段意,总结人物特点。尤其是针对写人物的文章,教师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复制、粘贴基础上,根本对教材没有一点挖掘,即便是对人物形象有分析,也是分析得不到位,如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发方面,教师一味地强调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却不知道这些方法具体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样的作用,对此《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中有这方面的指导:“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外貌描写勾勒形象,动作描写反映思想,心理描写刻画真实内心,语言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神态描写出神入化,正面描写是主旋律,侧面描写烘托主人公形象”。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积极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夯实专业基础。
作为教师,不光要教完教材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从教材中汲取丰富的信息,内化成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叶老说“教材是例子”,那就要发挥“例子”的作用,不能放着“例子”不用,而对学生生搬硬套,这样,只会桎梏学生的思维,约束学生的灵性,致使现在的作文走入了死胡同。而新课程理念中强调,要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在这样的“固步自封”式的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只会被禁锢,灵性只会被泯灭。因此,教师首当其冲地要革新观念,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的策略,尽可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争取在“例子”中,将写作的方法交给学生。作为教师观念转变很关键,没有新的教育理念很难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平时我们只注重了语文教学过程中观念的转变,而在作文教学依然采取马不停蹄式的讲解或者只是对学生作文浅尝辄止的讲解,或者是对写作方法的泛泛而谈,根本没有关注到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比如,学了一组写人记事的文章,教师要及时总结写法,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学了这组课文,谁给你留下的感受最深?为什么?他的这些特点是怎么写出来的?等等,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去概括。实际上学生在总结、概括的同时也是他自己潜移默化地接受写法和反思自己作文的时候,有了这样良性的认识,教师因“材”利导,何愁作文教不好?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思维、语言的训练,又尊重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并行不悖,可取得“一箭双雕”之功效。
其次,要抓好作文教学和讲评环节,发挥学生互改的作用。小学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知识面不广,接受信息的渠道狭窄,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更是“孤陋寡闻”。面对知识经济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教育的需求了(不是所有的)。过去,我们教学作文时,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然后让学生写,至于写什么、如何写、怎么写,教师从不不闻不问,学生写成以后,批语就是很笼统的几个字:内容具体,结构清楚,中心明确,语言流畅。乍一看,教师的批语还像回事,细一想不对:内容在什么地方具体了;哪一段的结构清楚了,还是整篇文章的结构清楚了写者不明白,甚至,多数学生还不明白结构是什么东西;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怎样表达才算明确;语言是局部流畅,还是整篇流畅,含糊其辞,不利推敲、甄别。之所以出现以上质疑,就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当回事,学生写是为了完成教师布臵的任务,教师这样批也是为了完成任务,两种人,一个心态,难怪有人发出这样的困惑:是学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还是教师给学生留下了负担。对于这个问题不言而明。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在讲课文的过程中渗透写法的指导,或者利用课堂作文教学的时候,应该“授之以渔”,而不应“授之以鱼”。课堂作文教学要讲求实效,每次讲之前,教师要精心备课,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性强。比如,针对学生素材选不好的问题,结合实例,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针对学生语言组织不好,组织学生多看课外书籍,提炼素材,进行语言加工,从而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针对学生不会确定中心的实际,要多发挥“例子”的作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此提高作文教学实效。当然,作文讲评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决不能不能放任自流,只是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进行泛泛朗读,对里面出现的错词病句做一个简要讲解,根本不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更谈不上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了。讲评时教师要找准切入点,从哪儿开始讲,在那儿结束,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流程。我想从三个方面讲解:一是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二是作文中表现出的共性问题;三是以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的地方。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给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再通过教师重点指导写,学生作文后自改,使作文教学出现一个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主动作文的生动局面。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不论是好生还是差生,他们的作文程度虽然有高低,但是,他们对自己的习作,往往总是自以为把最好的写进去了,自己发现不了问题,修改不了。但对于别人的问题就比较敏感了,不仅好生会发现,差生也会发现。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就要从易到难,从教师挑选的,有代表性的,错误较典型的文章,然后,按四人小组,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展开互评,并写上修改意见,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当然老师不能坐视不管,放任自流,要时刻关注学生批改的动向,并强调批改要求,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让学生心中有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扔了包谷,丢了西瓜。
作文教学中要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话不假。当面对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时,我们也许面带笑容,为学生沾沾自喜,甚至为学生骄傲;当面对作文写得不好的学生时,愁云便写在了我们的脸上,学生不敢正眼看你,见了你躲着走,试想这样的师生关系,他们还想在你的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所以,不管是面对优等生,还是面对学困生,教师的天平要平衡,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更要关注,因为他们是我们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代表着这个群体的形象,教师千万不要顾此失彼,将他们同优等生割裂开来,作文教学中“一个都不能少”。
拓宽写作渠道,加强写作训练。笔者认为写日记能提高写作能力。当初,笔者在初中部教学的时候,很是注意日记的写作。每天要么根据课文内容布臵一个拓展性题以日记的形式去写,要么根据课堂生成性的教育资源布臵一个拟定题目让学生去写,要么放手让学生去写,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作文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总的说,每天要求学生写日记,天长日久,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提高。首先,从写日记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其次,日记当中所用到的写法在作文中灵活运用,更好地为表情达意服务;再次,强化了语言训练,不至于在作文中出现前拉后撤、东拼西凑的现象,为教师批阅作文省去了多少麻烦!第四,写日记这种形式不受时间、空间、选材、立意、体裁等的限制,写法灵活,形式多样,老师只要稍加指导,学生还会有不会写作文的?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要善于修改作文,教师要严抓打底稿这个环节。由于学生学业重,时间少,所以,写作文时缺少思考提笔一挥而就,这样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重视这个环节了,学生不会敷衍了事,当任务一样对待作文。学生的底稿要求学生自己改、同桌改,每次改之前教师都要提出相关要求,改过三五遍,教师再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老师在集中批阅时用时相对就少,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少,在长久的修改训练中,他们潜意识地学会了哪些词在哪些地方不能用,哪些写法适宜这种题材……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抓好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严谨笃学,不断总结经验,更重要的是探索作文的教学策略,创新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作文教学一定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归纳了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不良倾向,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改革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从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地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1.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1.1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记得,我小学时期的作文亦是如此,老师要求我们作文符合“大一统”的标准,于是没有了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救星。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如故,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心寒。1.2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模式化教学的恶果。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近来,市场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朋友的欢迎。然而,对于“作文软件”,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在电脑中输入主题和关键词,四分钟即可得一佳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能力”现象。即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这“四分钟电脑作文”却无益于学生思考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的发展,因此,也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注意的地方。
1.3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有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笔者的一位同学书面作文成绩优异,但由于口头表达能力差,无法很好地与别人沟通,导致他在找家教时,多次被人谴回。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时期“重书面,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1.4重课堂,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1.5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据调查表明,在来自小学的100份问卷中,能反映出老师按时进行作文讲评的只有百分之61.6,能有质量地组织讲评的仅百分之37,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1.6重范文,轻下水
几年前,上海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与评改比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苏北有个县也做过类似测验,结果也出乎意料。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他人文章、指导青少年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没有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小学语文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空洞无话,毫无灵性。2.改革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2.1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现今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2.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2.3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3.1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2.3.2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2.3.3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2.3.4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2.4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据上海一所小学实验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改革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
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视范文为珍品,而自己下水作文则很少,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作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结 语: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纵论语文教育观》 李杏保 陈钟梁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3、〈〈语文教育学导论〉〉 王尚文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4、〈〈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5、任富强 〈〈透视新概念作文〉〉,〈〈写作〉〉 2002年第2期
6.《写作指引》 《语文学习》编辑部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