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3:0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子拜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子拜师》。

第一篇: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兼、仆、纳”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丘”等12个生字,能理解和掌握“远近闻名、相距”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3.感受孔子和老子的优良品性,并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佳词好句的意思,激发对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优良品性; 难点: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佳词好句的意思。课前准备: 1.ppt课件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查字典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5′)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4.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15′)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幻灯出示朗读要求)A.学生自由读课文 B.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跟读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敬重、止境、等候(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理解词语意思。(幻灯出示,帮助学生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远近闻名: 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闻:听。渊博:学识深而广。

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日夜兼程:白天黑夜都在拼命赶路。

风尘仆仆: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纳闷:因疑惑而发闷。

止境:边际,尽头。形容事物发展的结束状态,终点。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小组推荐组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小老师”,检查全班朗读情况。

三、生字学习(12′)

1.有哪些生字你们觉得比较难写的?(学生随意发言,教师指导难写生字)注意:

尘:是小字头,书写时竖勾的要写成竖; 丘:与兵的区别;

迎:走之底里面不是“卯”; 等:下面的寺字,三横的长短; 授:右边是受而不是爱; 品:三个口字的排列和分布。

2.以开火车的形式给这些生字组词。(幻灯展示生字)3.生练习难字,教师巡视。

四、再读课文(8′)

1.我们已把这课的生字、词语问题解决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回过去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要流畅。

2.划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是不懂得句子,我们一起探讨。3.读完后,我们请一些同学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情。

五、作业布置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朗读课文; 2.课下搜集孔子、老子的名言。

六、板书设计 孔子(zi)拜师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5′)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一起走近孔子和老子,去感受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们的优秀品质。(板书课题)

2.同学们都了解了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我们来角色扮演,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请两组同学,四个人,分别扮演孔子和老子,还原情境)

二、研读课文(18′)一)释题 1.理解“拜”字

表示敬意的礼节;恭敬地;行礼祝贺;用一定的礼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这里的“拜”应该选哪种解释呢?)

2.孔子拜谁为师呢?(老子)那你能连起来说成一句话吗? “孔子拜老子为师”。

教师点出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些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课文的题目的补充 概括文章的内容,这就是一种学习方法。

3.那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或者想知道些什么吗? 预设:为什么要拜师? 拜师的过程是怎样的? 拜师的结果如何? 二)分段学习

第一自然段:(拜师的原因)

1.让我们放声读读课文1自然段,看看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 2.指名生回答

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出示句子,抓“渊博”体会孔子的好学)(1)什么叫“渊博”?(板书:渊博)(生:“渊博”的意思就是懂得的知识很多。)(2)孔子当时的知识“渊博”吗?你从哪儿看出来? 结合理解: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出示句子)

a.指名读,你怎么就体会出孔子当时的知识很“渊博”?(抓 “远近闻名、已经”体会)(板书:远近闻名)设评:你很棒,能抓重点的词句来理解句子意思。

b.齐读。

(3)师:可就是这样一位知识渊博、远近闻名的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于是他离开(出示后半句:他离开家乡„„ 注意“曲阜”的读音)

这是一个怎样的孔子啊?(生:好学)3.师相机提问

(1)孔子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那你觉得呢?

(2)学问很渊博,还要去拜师,如果你就是当时孔子的学生,听说你的老师还要去拜师,你会怎么想?

4.分男女同学赛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孔子的好学。

过渡:孔子是怎样前往洛阳的呢?到了洛阳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他能拜师成功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二至三自然段:(拜师的过程)路途艰辛

出示句子引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自己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计学生从“相距”“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走”来体会孔子拜师途中的艰辛,以及孔子的求学心切、求知若渴。)

师:展开想象的翅膀,孔子在一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预设评价语:你能联系当时的环境来体会;你能发挥想象来进一步体会„„)

师:是呀,孔子为了拜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洛阳。师:请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点名读)反复回读

师:同学们,他这样的辛苦历程只有一天吗?一星期吗?一个月吗?那是多久呀?是呀几个月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就是想赶来洛阳拜师。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心理话想对孔子说一说? 说话训练:我想对孔子说„„ B.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当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洛阳城外,他看见了„„(1)(出示会面对话部分句子,生齐读,体会孔子和老子的谦和知礼)(2)出示小组交流展示要求:小组交流、展示这个会面的对话部分。要求:1.请先在组内互相交流句子体会。2.准备课堂展示:角色朗读——谈体会

(3)从孔子的言谈举止中,你更深刻地认识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谦虚有礼、勤奋好学。师适时板书:谦虚好学)

(4)知识是汪洋大海,永不枯竭,所以学习是无止境的,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孔子已经才识渊博,可他仍要向别人学习,所以我们也更应该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要向孔子一样,不懂就问,而老师也会向老子一样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你们。

第四自然段:(拜师的结果)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性。

同学们,正因为孔子谦虚好学、不辞辛苦、谦逊有礼、不耻下问,老子尊重 学生、诲人不倦,所以人们才会佩服他们,敬重他们。

三、课文总结(7′)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2.孔子和老子应该给你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现在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篇课文,仔细感受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3.生齐读课文。四:作业布置

1.把文中喜欢的句子,以及搜集到孔子的名言摘录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五:板书设计

拜师

孔子(远近闻名、渊博)老子 谦虚好学

不怕艰辛 尊重学生 谦虚有礼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无止境

《孔子拜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7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成功的基础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还要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才能驾御全局。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认“兼、仆、纳”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丘”等12个生字,能理解和掌握“远近闻名、相距”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3.感受孔子和老子的优良品性,并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佳词好句的意思,激发对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重难点确定为以下两点: 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优良品性; 难点: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佳词好句的意思。

四、说学情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也是在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确立的,所以,下面我开始说学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也喜欢表现自己,同时,此时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涵义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学中我会进行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会采用谈话法、多媒体演示法、朗读体会法以及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和多媒体演示中了解更多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信息,这样他们在朗读课文中能更有感悟和感情,并且我也会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二)说学法

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深刻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和勾画等学习行为。

六、说教学过程

由于三年级处在生字教学向阅读教学过渡的初级阶段,所以教学中仍需花一些时间进行生字教学,但大部分时间会用在阅读时间,所以我将本课教学分为两个课时。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为第一课时设计以下四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一)导入

本课我将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图片演示以及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因为通过讲授与孔子和老子有关的故事,以及呈现图片,学生就可以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孔子和老子,这样也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并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感受新知。

(二)新授

1.初读感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全篇课文,找出其中的生字词。在学生朗读期间我会来回巡视,针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让学生反复读,了解课文所讲述的故事。

2.检验结果。用幻灯出示生字词,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学生是否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进而巩固生字词的学习,更好的向阅读教学跨进。

3.词语学习。本课有许多较有深意的词语,这个年龄的学生是很难根据字面意思来揣测这些词语的本意,所以很有必要把这些词语单独提出来,一一阐释。比如“风餐露宿、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语,具有一定的比喻义,这就需要老师作更多的讲解。

(三)生字学习

虽然本课的生字都不算难,但是有的同学会粗心大意,不注意生字的偏旁部首或是写错字,不会注意有些生字的间架结构,把生字写错或是写变形,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我将会把生字表中的一些难字,以及学生提出的一些难字进行书写指导。指导完毕后就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并在学生书写过程中进行巡视,对一些学困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待这些步骤完成后,便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游戏对生字进行组词,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这些生字学习的再次巩固。

(四)再读课文

首先是对生字词的进一步巩固,其次结合课文明确的理解那些难词的意思。并且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为下节课做好准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以及你喜欢的句子,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通过大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同时在他们的总结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这也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不是目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生字以及体会本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会布置以下三方面的作业:第一,正确的书写这一课的生字;第二,课下收集一些有关老子和孔子的资料,比如说名言等。

基于第一课时的教学进程以及结果,我将第二课时设计为四个环节来进行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学习:

(一)游戏导入

在学生已感知课文情节的基础上,我想采用游戏导入的方法,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两组同学来表演孔子向老子求学的情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教学的环节。

(二)研读课文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

本课共有四个自然段,且可分为三层教学,所以进行课文教学时,我们先从课题入手,理解“拜”字的含义,进而提出问题: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2.他拜师的过程是怎样的?3.拜师的结果如何? 根据提出的问题,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探究,探究定向后,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板书设计做到简洁明了,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词句:如(1)“风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即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等。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除了感受孔子和老子的优良品性外,还有就是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懂得学无止境。经过学生的探究体验,最后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三)课文总结

根据我们班同学的学习情况,我将从以下两方面来总结本课: 1.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2.齐读课文,带感情朗读,细细感受孔子以及老子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四)作业布置

每一节课结束,都是有必要做一些作业布置的,这既是为了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所以,我将这节课的作业设计为以下两个: 1.把文中喜欢的句子,以及搜集到孔子的名言摘录下来;(这是为了让学生养成爱记录的习惯,为他们的写作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2.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知识以及快乐与他人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采用纲要信号式的板书设计,把突显孔子和老子的关键词汇串联起来,既简单明了又突出了重点突显了文本主题。如下所示:

拜师

孔子(远近闻名、渊博)老子 谦虚好学

不怕艰辛 尊重学生 谦虚有礼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无止境

第二篇: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习根据具体语境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品词赏句,积累和发展语言。.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孔子拜师》。屏幕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话。学生读。师: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如何? 生1: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很高。生2: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很渊博。

师:那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孔子二.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一)学习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想一想,孔子为什么拜师?

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

生: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

生:“渊博”是指知识多而广。

师: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而实际上呢?

生:实际上孔子的知识已经很渊博了。

师:你是从哪儿休会出来的?

老子)生:我是从“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这句话中“远近闻名”这个词体会出来的。

师:那你能理解“远近闻名”的意思吗?

生:“远近闻名”是指不管远的地方,还是近的地方,都知道孔子的名声。

师:是呀,三十岁的孔子已经很有名了,还要拜老子为师,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生1:我从中能体会到孔子很谦虚。

生2:我从中能体会到孔子很好学。(板书;谦虚 好学)

师:好,请你来读一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孔子的谦虚好学。

(二)创设情境,体会孔子路途艰辛

师: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天,孔子背上简单的行囊,匆匆地踏上了前往洛阳拜师的旅程。(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孔子路上很艰辛。师:你从哪里体会出艰辛?

生:我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体会到孔子的艰辛。师:跟老师读一读这两个词。(师领读,生跟读)

师:同学们,听,风呼呼地刮,雨,哗哗地下,孔子,停一停你赶路的脚步,找户人家遮遮风,挡挡雨,好吗?

生:不,我还是继续赶路吧,我要早点要洛阳。

师:走了一整天,孔子,饿了吧,找家客栈,吃吃饭,好吗? 生:不好,我就在树上摘几个野果子,在地里挖几根野菜吃吧。

师:天已经黑了,孔子,你的脚已经磨起了水泡,停下你的步伐,找家客栈歇歇脚,好吗? 生:不,我要节约时间,就靠在路边休息一下吧!

师:天还没亮呢,孔子,你怎么就起来了呢,再多休息一会儿吧!生:我要抓紧时间赶往洛阳。

师: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苦,这就是—— 生:风餐露宿。

师: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这就是—— 生:日夜兼程。

师:孔子日夜赶路,一路历经艰辛,他—— 生:终于赶到了洛阳。师:他这样辛劳,是为什么? 生:他想快点赶到洛阳。师:可见,他的心情—— 生:非常急切。

师:让我们试着读一读,读出孔子一路上急切的心情。(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评价:你真是一位急切的孔子。)全班跟他一起读。全班齐读。

(三)体会孔子和老了的谦虚

师:孔子千里迢迢,不辞辛劳,终于走到了洛阳城外,见到了他要拜访的老师——老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描写他们见面场景的语句。

(出示):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师:这两句话中,有一对近义词,你找到了吗? 生:拜访——拜见

师:你知道“拜访”和“拜见”的意思吗?

生;“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也是敬辞,“拜会”、“ 会见”的意思。师:这两个词虽然有一点不同,但都是敬辞,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孔子对老子的尊敬。师:同桌自由练读这两句话。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两句话中也有一对近义词,你找到了吗?

(出示);“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生:迎候——等候

师:“迎候”和“等候”都含有什么意思? 生;“迎候”和“等候”都含有等待的意思。师:能不能把这两个词换一换呢?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把“迎候”换成“等候”就不能表达老子的谦虚。

师:这两个人一个是七十多岁的大思想家,一个虽年纪轻轻,却也远近闻名,但他们都表现得如此谦逊,值得敬重。你还能从这一段的什么地方体会到他们这种高尚的品格? 生:老子说:“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觉老子和孔子的谦逊。请男生读上面一句,女生读下面一句。

师:面对谦虚的老子,孔子是如何回答的? 生:孔子说学习是无止境的。(出示这句话)师:为什么“学无止境”? 生:学习是没有尽头的。

生:知识很多,是学不完的。就好像我妈妈,也以前不会用电脑,现在为了工作,她必须学习用电脑。

师:是呀,“学无止境”是孔子的学习态度。他向老子学习礼教,向苌弘学习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郯子请教管制。他常说:“学无常师”,也就是说学习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他提出来的。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再读这句话,告诉同学们们。大声读这句话,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师:请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中孔子与老子的对话,休会他们谦虚好的品行。分角色练读。指名读。

(四)体会孔子认真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师:从此以后,孔子就跟着老子学习,他是怎么学的? 生: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师:跟他一起读。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帮而知新。生:学而时习之。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师:老子是怎么教的?

生:老子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师:再读。板书:毫无保留 师: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不耻下问,一个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读:(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再读。三.阅读全文,语言积累

师: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了孔子,认识了老子,课文中一不定期有许多词语和句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朗读全文,背诵课后孔子的名言,然后拿出搞抄本,积累。文 章来源

第三篇:孔子拜师(范文)

让语文课堂充满传统文化气息

——《孔子拜师》教学案例及分析

龙山小学周桂东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本组课文主要围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让课堂处处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使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等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采取朗读、默读、对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名言、背诵名言等,使学生深深体会学无止境、谦虚好学、尊敬师长、诲人不倦的道理。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资料,教师讲述有关孔子教弟子的事迹,鼓励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生平、名言等图片资料、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孔子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谈理解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交流一下,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3.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生质疑课题:通过刚才的交流知道孔子已经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了,为什么还要拜师呢?他的老师是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

(2)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随机了解孔子、老子中的“子”是古代人们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以最后一段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齐读。

(2)师: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理解课文里的词语──渊博)

(3)师:他们的品行又怎样呢?生默读,边读边找相关句子。并提示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2、谈孔子: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体会

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抓住“还不够渊博”,联系实际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

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让学生想象路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体会孔子求学不辞劳苦。)

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上前行礼” “连忙”“拜见”“请”体会孔子尊师。)

D、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讲述《孔子拜七岁小孩为师》的故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E、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从“每天”“请教”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

(2)总结提升

A、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相机解决课题质疑的问题。

B、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3.用刚才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1)全班交流:

A、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感悟品行:爱护晚辈(“迎候”和“等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吗?怎么理解呢?)

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

(2)总结提升

综合谈谈对老子的印象,并相机指导朗读。

4、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孔子和老子交往时表示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5、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重点指导学生双方见面时行礼的动作,加深学生对传统礼节的了解。

四、再读课文、指导行为

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有什么启发呢?

五、拓展活动,开启传统文化的大门

1、学生在校园传统文化墙上寻找历史名人的足迹,感受校园里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2、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分别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为了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启传统文化的大门。

【案例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流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灿烂文化精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自觉负担起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情感,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让课堂充满传统文化气息”是设计《孔子拜师》这节课的初衷,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远千里,拜老子为师的故事。教学本课要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所以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传统文化的渗透点:

第一,寻找感悟传统文化的突破点

其实就故事本身来讲,这是个平凡的求学故事,但是因为故事发生在两个学富五车的名人身上,因而显得不平凡,孔子——一个少年得志的著名学者千里迢迢,不畏艰险奔赴异乡去求学,令人敬佩。老子为这样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为之感动,他不顾年事已高,倾囊而出,不知在洛阳城外候了几日,才迎到了这个来自远方的晚辈,被传为千古佳话。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所以,课前的铺垫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前要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孔子和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尤其是孔子,他的故里距离我们比较近,了解孔府、孔庙、孔林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或者音像资料,以便为学生补充关于孔子的背景知识。课堂上,再组织学生阅读资料袋的小知识,学生们如果了解了这些背景后,就会对古代的两位思想家肃然起敬。

第二、把握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链接点

在课文中,有两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教学案例中注意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第一处是关于孔子的姓名。文中写到: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古代人的姓名字这个问题是学生从来没有碰到过的,他们很奇怪,明明叫孔子,怎么又叫孔丘,又叫仲尼的,有那么多名字?这就需要教师对古代人的姓、名、字进行讲解,告诉学生,古代子是对人的尊称,而名一般都不叫,人们称呼对方为了表示友好尊敬,一般都叫他的字。现代很多人也有笔名、艺名,若是请他人所起,就算作“字”,自己所起就算作“号”。教师把古代和现代人名的异同加以区分,既加深了对孔子的了解,又学到了古今名字的有关文化知识,真是一举两得。第二处是关于孔子向老师行礼节。教师采用演一演的形式,再现孔子拜师的情景,并指导学生拜师的动作,让学生知道古代“学徒要行三叩首之礼”,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而拜师古礼正是传统礼仪中的重要一环。在现代社会中,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每年都要

组织他的学生进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在当今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前提下,很有必要弘扬这一传统美德。

第三、设计继承传统文化的延伸点

让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学校的传统文化气息,设计“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这些实践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激发学生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四篇:孔子拜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孔子拜师--读后感。

我觉得孔子是位好学得老师。虽然他已经远近闻名,但还是觉得自己不够渊博,去拜老子为师。他可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去赶路,到千里之外的洛阳,肯请老子收他为学生。可老子对他说:“你就是仲尼呀!你的学问不比我差,为什么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您的学问深,跟您学习,肯定是有长进的。再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老子很感/a>,于是就收下了孔子,读后感《孔子拜师--读后感》。

我还觉得孔子善于学习。在老子收孔子为学生后,孔子就每天不离开老师的左右,虚心学习,随时请教。老子就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老子呢?就不用说了,居然为了孔子这个学生。可以站在车旁迎候,而且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在古代七十多岁已是古稀之年,这也反映出老子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是无止境的,无论你目前知识有多么渊博,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看作老师,虚心若谷地学习他们的长处,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第五篇:孔子拜师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相关内容。下面是孔子拜师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孔子拜师读后感一

寒假期间,我重温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它很有教育意义,使我感触颇深。

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时他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距洛阳有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花了几个月终于到达洛阳。见到老子后,他谦逊有礼,老子欣然收他为徒。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子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孔子。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人品。

孔子真诚求学、谦虚好学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看看孔子,再想想自己,我觉得很惭愧。比起孔子,我主动学习、刻苦学习、谦虚学习的精神实在差远了。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读课外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学习的兴趣。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有时也是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考试成绩好了,爱“翘尾巴”;成绩差了,爱“发脾气”;成绩不好不坏时,有时还“无所谓”。就说这次语文,虽然得了全班第一,但也只有89分。这说明我还有一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作文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粗心的毛病还没完全改掉。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千古圣人孔子都能谦虚求学,我想我通过勤奋努力也能做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后,我也要像孔子一样谦虚好学,孜孜以求,主动学习,刻苦学习,快乐学习,争取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孔子拜师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完《孔子拜师》的故事,对我的启发教育特别深。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好学的精神。孔子三十岁了,还要拜师学习。他学习与别人不同,别人总是学一两天都坚持不住回家了,而孔子跟老子学时,不懂就问,谦虚好学,一步一个脚印,只有坚持才会胜利,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他。孔子好学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他的老师—老子。孔子谦虚好学,就因为它说的一句话: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想想自己,感到惭愧。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也做不出来,我到了班里赶紧抄学习委员王薇的。结果,我得了个优,这个优上面好像有个小黑点,似乎在说:“你会了吗?”今天读了《孔子拜师》的故事,提醒了我,作为一个班长,在班里要起好带头作用,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碰到困难应该虚心向老师请教。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就更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新的贡献。

孔子拜师读后感三

我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可是自从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后,受到了很大的感触。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暗暗自责,孔子在人们眼里是学识渊博的老师,可是孔子认为他自己的学问还是不够深。为了增进学问他从曲阜走到了洛阳,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知遇到了多少挫折,可是他没有后退。见到老子是那彬彬有礼的态度让我自叹,我有许多地方不如他。

一、不礼貌

我每次见到老师总是低着头,快步的走离老师的身边。还有一次,在大街上,我遇到了爸爸的朋友,他向我亲切的打招呼。我却默不作声地走了。可是学过这篇课文后,我准备彻底改变自己。每次见到老师、熟人主动打招呼问好。

二、不谦虚

我以前是一个傲慢的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有一次数学考试,试卷全是算式,我居然连错四道。试卷发下来,脸红了,才打了就十二分。可是学过这篇课文后,我要谦虚、认真、不骄傲。

三、不爱学习

一年级的时候,我总是不喜欢上学。一去课堂,老师都要讲许多知识,让我感到十分厌倦。可是学过这篇课文后,我才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孔子为了读书千里迢迢从曲阜去洛阳拜老子为师,这让我自叹不如。

我有许多地方不如他。我要加倍努力,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下载孔子拜师(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子拜师(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

    孔子拜师(推荐五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孔子拜师》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

    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 凉州区金山乡学区 执教:李龙军 2011年10月 《孔子拜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

    《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平等对话是我的教学理念。......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十一月}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一.介绍孔子,感受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彩。(课件出示:孔丘 仲尼) 师:谁认识它们?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孔丘仲尼 师:你读得可真准,你把生字“丘”和......

    孔子拜师读后感

    孔子拜师读后感 孔子拜师读后感1 孔子拜师讲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然而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30岁的时候离开家乡。就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

    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会认7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知识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语。 2.运用查字典、联系生活和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

    孔子拜师教案大全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纳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