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升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关于提升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帅卓群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中职计算机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有很多手段和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到有效、实用。文章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等几方面入手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专业素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人类已由工业经济时代走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为社会培养中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职教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专业已逐步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骨干专业,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是其能否顺利就业、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因此搞好计算机技能教学是面向社会、面向就业、推行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专业的中职生面对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中职生只有学好计算机技术,才能在将来的就业中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工作。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的特点是应用型为主、可操作性强,课程基本都是操作性为主的课程。但现实是中职学生不仅基础差,学习能力不高,而且学习意志力也较差。虽然有少部分的中职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比较快,可是随着计算机学习难度的加深,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开始下降了,因此,只 1 要稍微在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就选择放弃。同时中职学生厌学情绪严重,部分中职学生没有学习动机,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将来的前途也感到渺茫,喜欢过得过且过的日子,从不考虑自己将来的就业问题。中职学校的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很大一部分人是跟风式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认识不足,认为学习计算机专业,就可以更好地上网打游戏,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础几乎为零,学生学习普遍存在着消极、被动的想法。以致在日常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发挥,已经成了教师的心头之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讲,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同步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能力上,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精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感兴趣到热爱。因此,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是否有进步和发展?是否通过课堂教学积淀了思维方法和精神,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到了一些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如何能更好的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成为当前我们教师必需要解决的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同仁们分享。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只有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开发思维,也只有对一 2 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而他在集中精力做事情的过程中的快乐也会影响到他的精神状态乃至性格,才会真正的发挥出他的潜力。有句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培养学习兴趣则尤其显得重要。如在设计教学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听课注意力的集中大有帮助,为新授课的导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教学效果起到关键的作用。
1、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巧妙新颖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网络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们知道上网需要哪些设备吗?如果你家有多台电脑,如何使它们能一起上网?除了玩游戏,上网还可以做什么?一连串的提问,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对知识一探究竟的欲望;使局域网构建、INTERENT的作用等知识的教学顺理成章,学生也易于接受掌握。
2、启发讨论,活跃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学中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很容易疲劳厌倦。我上课时讲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力求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如我在FLASH教学时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广告动画、课件、动画游戏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同学们各抒己见,我就顺势引入FLASH动画设计教学。
3、以媒体辅学,化难为易,提高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理论表明,教学中要使效果最优化,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视觉,3 听觉,甚至嗅觉等多种感官。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使这一理论变为现实。当前,计算机课程教学基本上普及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各种软件,多数以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系统支持,这种可视窗的操作系统具有强大的人机对话功能,使得计算机的很多复杂操作能够借助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而变得直观、便捷。中职计算机教学,更是具备独天得厚的条件。CAI软件以人机对话的方式把知识传送给学生,它图文声像并茂,全方位感染学生,并因其较强的交互性,使学生处于主导地位,让学生主动学理论知识又练操作技能;它提出问题、问答问题、反馈成绩,对学生犹如良师益友;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循序渐进,能因人、因材而施教,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课件的使用,让理论教学思路清晰,深入浅出,让操作流程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同时又优化了课堂结构,在师生的互动中既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因为良好课堂环境氛围的创建,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水平,释放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注重全面教育和发展学生。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淡化教师的权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交换想法,使其忘却师生界限,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4 通过这样的角色转换,能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敌意和对抗情绪,产生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课程,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1、“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首先,任务的设置要有趣味性。如果设置的任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其次,我们应该把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并且把每个小目标作为一个小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从而实现总体目标。同时把知识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操作过程中则把目标分为初步学会、会、熟练应用三个层次:初步学会是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会是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很少的上机操作;熟练则是反映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能自己发现错误并能自我纠正的操作。通过这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过程,能使学生在一个个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得到清晰的思路、正确的方法,理清知识的脉络,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为基点,让学生利用各种校内外的资源及自身的经验,采取“做中学”的方式,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获得知识与技能。5 项目教学法以实践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项目的选择与教师相结合,与学生相适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项目教学法适时、合理、灵活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能够优化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如我在讲授《Photoshop》时,我设计了一个广告项目。我事先通过上课观察、问卷调查、谈话了解等方式方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将全班学生按异质分组,每组6人,假设每个小组既作为广告公司,接受客户需求,为客户制作广告宣传画,又作为客户为其他小组提出广告设计要求,模拟现实,直到“客户”满意为止。最后在全班进行了一次广告作品展,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广告创意。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锻炼了技能,同时也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了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3、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
当前职业中专学校招生困难,使得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于这种情况,如何避免不顾学生个性差异的“一锅煮”,在面向全班学生的前提下,使少数尖子学生能及时得到培养和发展,早日成才;使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能避免“囫囵吞枣”,跟上教学的要求不至于掉队;使中等水平学生能不断提高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技能教学中实行了分层教学法。即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成绩、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综合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各组学生分别相对集中地在机房进行上机操作。上实习课时,在考虑到各组学生差异情况下布置上机要求,6 在入门指导的基本实习内容与要求讲完后,充分利用巡回指导与个别辅导的机会和时间,对每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技能目标,并在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上加以适当区别对待。这样,能充分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能,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成绩好的学生不致于“吃不饱”,觉得知识学不完而兴趣盎然,成绩中等的学生觉得学习有压力而刻苦训练,成绩差的学生觉得学习有信心而迎头赶上。同时定期测试,重新分组。这种方式利用学生了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极易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种分组教学中教师地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得更清楚,哪些同学拔尖,哪些同学暂落后,可以真正作到心中有数,比传统的“放羊”式的实习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由于计算机领域更新速度快,教学上各种新的教法及手段层出不穷,这要求教师要勤于钻研计算机专业技术、紧跟时代,探索灵活多样的教法,要了解现行的职业教育体制、法规、政策,保证自身知识水平、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以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学生在学知识的时候,主要是看教师的水平。如果你在教的课程上演示得出神入化,就让学生看到学好这门课的希望,往往课堂效果是不错的。作为一个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具有以下的能力
1.了解你要教的学生的能力
学生存在差异。作为教师要了解这些差异,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在讲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时,笔者事先通过问卷调查、谈话了解等方式方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大多数同学对其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对这门课什么都不想 学。因此将全班学生按异质分组,每组3至4人,感兴趣的作为电脑公司工程人员,不感兴趣的作为客户,在学习中,模拟现实,公司做到“客户”满意为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消除了课堂的消极因素,效果自然提高。
有选用合适的教材的能力
一方面,应选择合适的教材。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教材的更新显得相对滞后。由于中职教育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市面上适合中职学校的教材很少,选择余地不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材选择上应考虑选择由中职学校编写的适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特点的内容新、适用性强、浅显易懂的教材,这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开发实用的校本教材。
3、有甄选实用的能力
一是充分了解所要授的教学内容。传统的做法停留在对课程教材的了解,计算机课由于其自身更新迅速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同时,还要对其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其发展方向以及与职业的关系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做到知之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例:在教FLASH这门课时,教材讲的完全是通用性的知识,到底如何在具体的行业中应用却提得很少。这时,笔者把FLASH做课件、做广告、作动画小游戏等项目加到课堂教学中,忽然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强,效果明显提高。为什么呀,因为他们觉得学到有用。学会就能够用它做课件、做广告设计等。二是在教学内容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授课内容,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 8 讲解。例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字处理软件、表处理软件、演示文稿的使用是很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是计算机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计算机,应该让学生理解掌握。
4、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
如今的职业能力不是单靠某一门课程就可形成,一门课只是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一份子,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余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讲授《Photoshop》开始时,笔者不仅知道熟透工具的使用,教会书上的例子,完成教学任务。更关注网页、广告方面的知识,注重自己的审美观的培养。所以授一门课时,千万要检查自己在这方面的权威性,如果不是尽快提高。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各种资源与手段,使课堂生动高效,要做到理论实践结合,知识技能并举,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学生学为乐意学。大胆进行教学设计与改革,精心准备实践内容,鼓励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同步做好过程管理和评价工作。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谭浩强,林定基,刘瑞挺,计算机基础教育丛书出版说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9
2、方向_因材施教——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势在必行[I],计算机教育,2004(5)
3、聂津《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
4、沈军飞教学与管理《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5、张清荣《影响计算机教学效率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焦作大学学报》2008.3
6、辛颖 <<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7、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思维数码.中文版Photoshop CS4从入门到精通[M].科学出版社,2009.
第二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开题报告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开题报告
依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课题指南,经学校领导小组批准,2012年3月22日计算机教研组会议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代表计算机教研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基础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中提出,“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改革评价模式。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探索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新途径、新措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鼓励学校开发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从目前我校中职生教学有效性现状来看,各年级教学有效性工作无论在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程序,还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方面,都明显没有和有效性连接的很紧密。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有效性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计算机教学有效性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校级中职计算机教育有效性课题的理论基础,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有效性课题体系,全面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2、文献研究法 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3、案例分析法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
4、经验总结法积极做好个人、子课题、总课题的理论、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双翼齐飞。
5、行动研究法强调对课题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三、课题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是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为基础,通过选择、设计和实施具有前置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旨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目标。通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策略研究具体实现以下研究目的:
(1)形成教师对有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2)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实验的通识策略和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块;
(3)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4)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5)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教”和“学”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学效率。
2、研究内容: 理论研究:
(1)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有效性的规律及特点。
(2)校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有效性的课题管理。
3、试行中职计算机教育有效性课题的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4、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自2012年2月~2015年2月止。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3年1月)
① 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
② 组织调查部分学科的教学课堂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与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③ 组建课题组,组织子课题负责人和骨干成员培训会,提高具体任务和要求。
(2)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4年1月)
① 分工落实。
② 进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研究典型案例。
③ 通过同课异型、异课同型等赛课及分析完成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阶段实验报告。
④ 邀请校领导及骨干教师会诊,引领解决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有效性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5年2月)
① 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报告。
② 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
③ 总课题结题大会。
④ 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5、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形式
最后成果将以海经院附属中专的评审书形式上交截稿
6、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佟畅、苏小会:指导课题研究,负责宏观规划。苏小会、佟畅:课题研究策划人,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韩娇:查阅文献;何春、朱思:课堂实践;宋艳茹:教学反馈意见的收集;李俊杰:分析整理;
7、有关问题和保障机制
(1)、人力保障 以课题组为核心,聘请校内教师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各子课题负责人都有参与校级课题研究的经历,课题组成员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
(2)、组织保障:以校长为领导,以学科组为实施单位,建立上下一体、内外结合、协作攻关的研究组织;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参与人员和时间都有保障。
(3)、物力保障 学校为课题研究自筹经费,并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信息资料、实验研究对象等,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4)、制度保障 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月组织教学研究课或观摩课,在教学中尝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探讨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每学期举行一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论坛,收编教师优秀论文集并组织投稿。
信息技术部计算机教研组
2012-3-23
第三篇: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探索
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探索
【摘要】《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有效性教学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认真总结2001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意见》要求德育课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然而,据调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德育课存在课堂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的现象。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
一、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强调教学的生活化,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正如陶行知所说:“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德育课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内容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被理解和接受,只有和生活结合、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做生活中真正的有心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生活,引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在讲授《项目三人生重知己万里同一乡》这一课的介绍礼仪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他的做法,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做法进行点评。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德育课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还能更好地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去,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比如,我在讲授《会面礼仪》时,每组选两位同学扮演我指定的角色表演握手礼,其他同学仔细观看并发表意见。整堂课师生始终置身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要考虑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创设的情境已游离于教学之外,只追求表面形式,那么就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并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探究活动。“所谓探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或学习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依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以提高个人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因此,我都会用好每一课的“事实聚焦”实施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培养学生了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请一位学生给其他同学讲述这个案例,其次,我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再次,选一位代表发言,最后,我总结学生的合作探究结果。通过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塑造完善健全人格,提升人文素养,达到教学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有效结合。
四、引导课堂自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人人有独创性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恒心、一丝不苟等闪光点要给予必要的尊重,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课堂自学课本、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项目三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终身学习基础》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如何进行校园生活规划,然后我再对学生的规划进行点评。同时,我还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的教育观来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去做学习的主人,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健全的人格,具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与职业相匹配的良好职业道德习惯和科学文化技能,有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强烈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等。
参考文献:
《探究性学习》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陆璟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今日中国教研(2008-5)
《教育部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出台》教育部网站
《引生活之源活课堂之水—— 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初探》云和职技校风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12月10日颁布执行
张清
第四篇:中职计算机教学浅析
中职计算机教学浅析
【摘 要】 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是现代中职师生必备的一种素质,也是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中职阶段学生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目前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养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师资力量不足,认识观念更新滞后;生搬硬套国外教学模式,水土不服,流于形式。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案例的方式加以展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关键词】 信息素养 利用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方法
现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材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电脑操作这一信息处理的工具是尤为重要的。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材,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下面就这两年来我对计算机教学的工作总结,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计算机教学障碍的形成因素分析
1.1 学生素质整体下降。近年来,招生制度发生改革,由于普高招生的影响和职校招生扩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目标定位不高,态度不端正,主动性不够,只求过关混张文凭的人不在少数,逐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学生素质明显滑坡。此外,网吧的兴起、游戏世界的虚幻飘渺迷住了部分学生的眼睛,学生以为计算机课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对系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有抵触情绪,这对计算机教学来说是一大挑战。
1.2 计算机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初中阶段,数理化的教学尽管也涉及相当多的基本概念,但教师大多以形象、生动、可感知的语言方式表述,并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来强化理解;而计算机教学中基本上是全新的概念名词,如二进制、中央处理器等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必须有一段适应过程。
1.3 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增加。新生第一学期,对中职学校分专业的教学普遍不适应。首先,知识结构变了,教学课程不仅包括文化课,更增加了生疏的专业基础课;其次,辅助练习、复习巩固的课时大大减少;再次,授课时间由“单节”转为“双节”,由初中的一堂课只讲45分钟新课转为两节新课一起上。
1.4 计算机教学要求的思维能力较高。初中阶段,老师将练习题分门别类,建立统一的解题套路,学生思维惯性化,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机械模仿,想问题教条、僵化的习惯。而计算机教学要求学生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勇于发现、敢于探索,让“心”、“脑”插上想象的翅膀,做一个思考者、实践者,刚开始很多同学感到无所适从。教学对策
2.1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前提。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务虚”(思想教育、端正态度)和“务实”(适当的学法指导)相结合。首先,抓思想工作,从端正学习态度着手。以“学习标兵”为榜样,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克服“混”的错误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从自然成长到自觉成长”的转变,做一个积极的主动学习者;其次,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要“手脑”并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动机,使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设计假设,进行推断,解决问题,让学生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发展他们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2.2 重视直观,激发兴趣。以前我的教学采取常规教学,先讲理论,再上机,但效果不太好,在教室里讲过的东西,到了机房,同学们什么都忘了,找同学了解情况发现,有的东西同学们由于从未接触过,所以并没有听懂,有的即使听懂了,也因为没有及时上机实践,等到一周后上机时也很陌生了。对于中专学生,他们的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接受更快些,那么我们就应采取适合他们学习方法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许多操作在课堂上教学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比如讲述键盘,就可以只在机房里讲,每介绍一个键,大家立即动手操作这个键,立竿见影。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直观,同学们感兴趣。
2.3 教学内容适应课程的特点。计算机教学它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我认为计算机教学应主要注重实际操作,它的理论性东西有些比较抽象,不应要求学生理解,但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势,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比如我们可以借助许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同学们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这些教学软件,它们通过图形、声效,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加之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有较强地趣味性。它能把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这种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融为一体的最佳教学手段,能充分协调地剌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一种方法。
总之,计算机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不能完全按照常规教学的模式,教学内容要尽可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形势的发展,教学方法上要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以是否已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为准,教学形势要多样化,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为目的。
第五篇: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
宣城工业学校王琛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下面就针对职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与同行探讨。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特别迅速的产业。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1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
1.2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1.3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1.4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
1.5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
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建立以实验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2.3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2.4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玩游戏、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吸收能力。让学生在节日时,发送电子邮件给亲戚同学问好、祝福。
3.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出示问题,提出任务,自主探讨”的过程,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深化了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帮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内涵加深的同时,让学生当堂操作,验证或尝试完成本课知识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如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将一台计算机拆开,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学都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是由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和逻辑控制电路共同组成,打开了学生心中的黑匣子,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可以将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之后,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磁盘驱动器的用途一一进行解说,最后启动机器,当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时,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学习,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渐渐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规律,就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