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点燃新时代教育的火种
国学,点燃新时代教育的火种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
所谓“国学”,作为名词自古就有。(《礼记·学记》)中讲到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意思是说:古代教学,家里办学有“塾”,党里办学有“庠”,遂里办学有“序”,天子或诸侯的国都办学有“学”。国学指的就是国家一级的学校。“国学”作为近代意义上的概念,盛行于20世纪初年,是指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汉民族传统文化及学术体系,相对于现代学术,它指旧学,相对于西方学术,它指中学。
近年来,教育界针对语文课程改革展开了大讨论,为了弥补传统教育的断层与人文教育的缺失,国人发出“振兴国学”的呐喊。先于国学热潮之前,祁县第三小学就已经开展了国学经典特色教育。我们不仅重视教学课本中的经典,还分年级,分层次增设国学课程,一至四年级诵读《弟子规》《笠翁对韵》等蒙学读物,五六年级开始诵读《四书五经》。源于这样的际遇,我有幸与国学结缘:
讲到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我会与孩子们一起回顾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说到读书方法时,我同学生一起背诵“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我用《三字经》来激励学生,勉励自己;我们从《千字文》中了解天文地理,起居人伦。
于是,我们发现:
国学,是一道风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国学,是一段历史: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国学,是一个哲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国学,是一个民族伟大精神的一脉相承:从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到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再到袁崇焕“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国学,是一个生命穿越亘古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切己体裁,知行合一,否则,广求博学,日诵五车,又如何!
语文因国学而温润,教育因国学而厚重。文化没有暴发户,经典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茶余饭后,背背唐诗,一点掌声就可以带给孩子满满的自信;师生共读,言传身教,度人更是化己;开展经典活动,创设国学氛围,让国学润物无声。
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一样,国学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和时代精神,它有国粹,也不免糟粕。对待国学,我们既要继承,更要革新。建立国学精华和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以“文”化人,国学,将是点燃新时代教育的燎原火种!
祁县第三小学教师温淑娟
第二篇:用青春点燃火种演讲稿
《用青春点燃火种》演讲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青春点燃火种》。
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活赋予了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的确如此,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节,青春是人生最铿锵的篇章,青春的我们斗志昂扬,青春的我们充满力量。
教育是爱的事业,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学生转变的催化剂,我试着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隐藏着一股不可估量的力量,每一扇门的开启,都将迎来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我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知识,更应在课堂之下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身为xx高中的一名年轻教师,我切身的感受到xx焕发的勃勃生命力,她为年轻教师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年轻教师的茁壮成长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地,我也切身感受到她对年轻教师的那份殷切的关怀与希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青年教师们,让我们用辛勤付出和努力奋斗,来回馈xx给予我们的关怀与期望,让我们在这里挥洒青春,用青春的力量为xx高中的辉煌明天点燃希望的火种。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拥有爱心---点燃生命的火种
拥有爱心---点燃生命的火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又是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就会摔碎,就不复存在了。”我是带着激情与梦想去工作的,步入九年就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满怀期待的我每天乐此不疲的工作着,常常庆幸自己选对了行,但接下来发生的事似乎打碎了我的梦想。刚下英语课,主任就来通知我到校长室去一趟,没想太多就径直走进了校长办公室,平时不常与校长对话的我还真有些紧张。校长直入主题:“刘老师,你们班小雨(化名)怎么样啊?”听到是小雨的名字我好像一下子轻松了,因为小雨可是我班成绩优异的学生,每次考试成绩不出班级前三,平时默默无闻的。“校长,您认识小雨啊?”我好像带着一种期待,更有一种预感,校长一定是要表扬我吧„„“刘老师,今天小雨的妈妈来了,向我反映点情况,说孩子的心情不太好,觉得老师不太喜欢她„„”顿时我的心跌入谷底,好像校长后面的话都没听清,太不可思议了,我做错了什么吗?年轻气盛的我一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委屈的人,眼泪不由自主的掉了下来。校长接着说道:“你再好好想想是不是忽略了什么细节,这位母亲还是很中肯的,就是觉得你不太喜欢她的女儿,没有别的意见。”走出校长室,我还在委屈的流眼泪,想想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肯定,所有的激情一下子耗尽了,我有些想不通,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这一情绪带进教室,恢复平静后我走进教室,一眼看到了小雨,她像往日一样默默地做题,我真是怒气冲天,想一下子把她叫出来问个明白。但校长的叮嘱、为人师的理智提醒了我。仔细盘点,说心里话,我真不太喜欢小雨,要不是因为她的成绩,我可能关注她会少一些,小雨是个不太合群的孩子,学习成绩虽好但有些自私,一次想去问老师题还把练习册放到衣服里;一次捐助活动她只捐了三只铅笔,可这就成了被老师冷落的理由吗?突然间我觉得不是小雨自私,是老师太狭隘了,教师的职业是一份需要大爱的职业。当时正值备战中考,孩子的情绪很关键,我首先要让孩子快乐起来,我把对她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讲课的时候目光多在小雨身上停留一会儿,当小雨问题的时候多一个微笑,发现小雨的优点决不吝惜自己赏识的语言,多几次真诚的谈心„„小雨变了,开朗了,愿与同学交往了。一次看到她给班级的一名同学讲题,我被感动了,立即给她的妈妈发了一条短信:“小雨妈妈,看到小雨的进步,我同您一样高兴,您有一个好女儿,让我们一起像期待花开一样期待小雨中考的成功,你知道吗?小雨可是我班的骄傲!”同样我也收到了小雨妈妈的回复短信。无意中我听说小雨就要过生日了,我赶紧到街上为她买了一件小衣服作为生日礼物,过生日的当天我把礼物送给了她,并在中午定了一份面条给她,她只说了一句话:“老师,中考看我的!” 临近毕业,我给全班同学写了一封信:“中考越来越近了。回首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我有欣慰,也有遗憾,真情是万古长空,聚散是一朝风月„„”收到的第一封回信是小雨的“刘老师,一直以来您对我的关怀让我感动不已,是我错了,我不该用自己禁锢的心来审度您的慈爱,真希望时间能够定格„„”我又一次留下了眼泪,小雨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她以绝对的分数优势被抚顺二中公费录取。中考后欣喜的小雨和妈妈一起来看我,那时我除了幸福再无别的感觉。
渴望被信任,被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精神需求。在班级的苗圃里,灿烂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或许缺少阳光的照耀,或许缺少雨露的滋润,不是每朵花都如园丁所愿,我们应该用关注,热情和鼓励去善待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走近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不能抑制的顽疾,充实他们的感恩之心,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激励他们扬起前进之帆。
第四篇:点燃孩子心中希望的火种
点燃孩子心中希望的火种(幻灯1)
——学校适应障碍个案
一.(幻灯2)基本情况:
小明,男,11岁。寄宿学校四年级新生。比较聪明,但学习自觉性较差, 一定要老师盯着才肯读,才肯写。平时上课虽不说话,不打扰其他同学,但注意力很难集中,总是走神,做小动作。他从不交课堂作业。学习成绩也很不理想。据家长反映:从小学一年级起,小明考试就没有及格过。每次只考十几分,甚至几分。他对自己的学习毫无信心,老师如果留他补作业,他便乱写一气,所写的字缺胳膊少腿,相当潦草。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文具、书本损坏和丢失严重。父母无奈,每学期都给他多买一套书备用。
他的卫生习惯更令人头痛。11岁了,还整天流着长长的鼻涕。不管在教室还是在餐厅,他所呆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垃圾厂”——废纸扔满地,饭菜洒满桌子。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同桌,更不愿和他交往。他性格十分内向,孤僻,不喜欢参加学校各项文体活动。在同学们的心里他是一个什么事都干不好的人,用孩子们的话来说便是“没有一点用!”
每次考试前,他也会加倍努力,突击复习,但成绩还是远远地落后于其他同学。他不喜欢学校,刚转来时,每当父母要离开时,他常紧紧抓住父母衣服,又哭又闹,最后,居然躺在地上打滚。父母无奈,边哄他边流泪。父母离开后,他就喊头痛,在各综合医院并均未查出有任何器质性疾病。奇怪的是,小明的头痛一到学校就发作,而回到家中或医院则症状全消。根据小明的种种症状表现,初步诊断为学校适应障碍。
(幻灯3)所谓“学校适应障碍”,是学习障碍在学生心理与行为上的反映,此症的主要特点是求助者具有刻苦学习的主观愿望,即很想学好文化知识,而且十分用功,但由于身心因素的影响,造成学校生活的极大困难。小明已表现出多种情绪症状,如紧张不安的焦虑状态,信心丧失的抑制状态,对学校、对同学的恐怖状态等,但都不突出;同时,又表现出学习时无法积极思考,听课听不进去,作业做不下去等能力抑制障碍。不难看出,进入学校后环境和身份的改变是产生症状的主要刺激源。在自己无法很快适应环境时,他不能正确应对,导致症状出现。
学校适应不良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新生升入新的学校后,要面对新环境、新习惯、新同学、新关系,出现适应困难,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进步,干扰其正常的生活节律。严重的甚至演变成精神疾病或自杀行为。一些高中学生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一些不良的适应行为若得不到及时矫治,可能在学生身上固定下来,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破坏性影响。
(幻灯4)2.学校适应不良的表现 A情绪障碍
抑郁、焦虑、恐惧、强迫、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这些表现较相应的神经症要轻。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学生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学生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容易激动,依赖性增强。
B行为障碍
学校适应不良的学生一般会有行为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学校适应不良以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
②社会退缩。这些孩子性格往往发生改变,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
③品行紊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说谎、偷窃、斗殴、抽烟、赌博、上网、离家出走等均有可能在学校适应不良的学生身上出现。④行为倒退。行为退化,像个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童稚游戏。
C生理功能障碍
伴随情绪障碍发生,突出表现为头晕、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又没有特殊的躯体疾病。被诊断为癔症性躯体障碍,后经心理暗示治疗,症状会缓解。这些情况是入学适应障碍问题,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
(幻灯5)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1.家庭方面: 小明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父亲小学文化,母亲是文盲。他们生意兴隆, 工作繁忙。无暇管理和教育孩子。把刚出生不久的小明寄养在外地农村的爷爷奶奶家里。按理说:由爷爷奶奶照看孙子,又是在空气新鲜的农村里,本来是很惬意的事。可小明的妈妈总是对爷爷奶奶的养育方式横加干涉,还不成文地“约法三章”。不允许小明玩泥土沙石;不允许小明在大街、山坡等地方玩;不允许小明与街坊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耍,说农村孩子太野,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气„„妈妈给小明圈定的活动范围只剩下家住的几间平房和一个干净平整的水泥地院子;平常交往和接触的人只有爷爷和奶奶。
爷爷奶奶对小明宠爱有加,个人生活的大小事情都是奶奶包办。因此其个人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差。在看似爱护实则剥夺了孩子成长权利的过程中,孩子被培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既自负又脆弱,抗挫折能力极差,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自暴自弃,自我否定,从而使身心均遭遇困扰。
转眼间小明到了上学的年龄,妈妈将他接到城区一所学校上一年级。爷爷奶奶不放心,也和小明一起来到了西安,照顾小明的生活起居。为弥补几年来对孩子的爱的亏欠,父母为小明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让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生活上,家长对其百般呵护,在学习上,也对他给予了厚望。但由于孩子没有进行过系统正规的学前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种种原因,所以一入学,小明在学习及生活上很快显出劣势。他见人就怕,更不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加上他没上过幼儿园,说话带有较浓的家乡口音,有些同学便学他说话,经常取笑他,让他很不舒服。他觉得同学们不欢迎他,故意排挤他,孤立他。这严 2 重挫伤了他的自尊心,他因此精神不振,不愿意到校上课。即使被迫到校,上课也不敢发言,以免引起同学哄笑。作业质量低,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属于较差的。
家长多次被老师请去,希望他们配合教育。为此,家长没少打骂过小明,但收效甚微。家长见自己的付出总得不到回报,认为他“无可救药”。由爱生恨,最终对其学习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后来,他的妹妹出生了。妹妹的聪明可爱吸引了全家人的目光,父母把更多的爱寄托在妹妹身上。懒得看小明一眼。小明感到自己从“王子”变成了“乞丐”,要得到父母的爱只好靠他们施舍。小明的心里一下子失去了平衡。
眼看上四年级了,小明学业上丝毫没有进展,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提高——即使11岁了,早上穿衣服还要奶奶帮忙。吃每顿饭都由奶奶喂。小明父母焦急之余,决定将小明送到寄宿学校接受锻炼。
离开了家人的呵护,到了新的住宿环境,小明生活上更不适应了,不是没有及时换洗衣服,就是不能按时吃饭„„他心里开始有某种失落感,并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威胁。他的自尊心强,不想再因这个原因退学而被同学看不起,更不愿再让父母失望,于是内心的矛盾冲突便转化为躯体症状,如头痛等,以此来求得大家对他不想上学(逃避独立生活困境)的谅解。这一现状不仅影响小明的学习,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孩子的健全的心理、生理甚至良好人格的形成。2.学校方面:(1)由于成绩不好,原学校的班主任曾严格地督促他,但后来逐步放弃。这种漠然的态度让小明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自暴自弃。
(2)任课教师对小明的“闪光点”没有给予充分关注,过于关注他的不良行为,惯用统一的标准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更加自卑,破坏了他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学习的愿望。长此以往,加上身心不适,小明越想学习反而越学不进去。
(3)由于小明卫生习惯差,学习成绩又不理想,常被同学排斥,讥笑。因此,他情绪低落,孤僻,不合群。同学关系不良,在同学中既无地位,又表现出懦弱。常为一些小事而哭泣或向老师诉说。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紧张,逐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抑。也影响到他的学习生活。3.社会方面: 3 同班同学认为小明是差生,和他在一起没好处。小明被同班同学排斥和拒绝,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没有得到同龄群体的认同,为获得归属感,只好向外发展。课间,他会和一二年级学生共同游戏,很快成为这些小弟弟小妹妹的偶像。他的身后常跟着一群崇拜他的小朋友。4.身体状况: 小明足月顺产,未患有提示意义的疾病,身体健康。也许是母亲遗传基因的影响,小明长得比较胖,肤色黝黑。一些同学骂他“黑熊怪” “笨猪”等。他整天流鼻涕,是因为他有鼻炎,但从小就没养成自己擦鼻涕的习惯。他身体很棒,胃口也很好。但吃饭没有节制,暴食暴饮„„
我们知道:一些五官,容貌,身材,体质等任何方面有缺陷的学生,常会有“自惭形秽”的心理,如有的学生长得太胖,口吃,有雀斑等,她们害怕这方面的缺陷被人发现,若因此受到嘲弄,冷遇,更觉得无地自容,有此经历之后,有些学生就开始怀疑自己的长相,陷入苦恼与怨恨之中,她们害怕出头露面,不敢在公开场合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上课也不敢举手发言。(幻灯6)三.诊断与因果分析
针对上述现象,通过了解分析,我认为小明产生异常情绪的主要原因有: 1.亲情的缺失。
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妹妹的出生等原因,减少了他应得到的爱。与他以前得到的爱形成反差,使小明心里严重失衡,觉得自己在家里是多余的,是不受欢迎的。因此,他更渴望得到老师及同学的爱。2.归属感的缺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在生理、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都希望找到一个自己所归属的集体,从而得到来自这个群体的承认与尊重,关心与爱护。在学校适应不良的学生中,有很多是由于在家庭或学校集体中人际关系紧张造成心理上的压抑。从小到大,小明一直处于被同龄人排斥的地位。即使是排座位,也没一个人愿意和他坐在一起。他被排斥在同伴群体之外,感受不到来自这一群体的温暖。3.成功感的缺失。
种种讥笑扰乱了小明的心态,无数次失败给了他重重打击。致使他学习缺乏动力,不能进步。无法在学校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加上他被排斥在集体活动之外,对集体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失落感。基本需要的缺失与剧烈的心理冲突,使小明心理严重失衡,最终导致对学校生活的冷漠与逃避,并使他产生了学校适应障碍。
(幻灯7)四.个案发展指导 1.个别辅导,重塑自信。
小明由于长期落后,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差生。过多的批评伤害了他的自尊,过多的失败挫伤了他积极性。他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前途失去信心。甚至于失去自尊。因此,他自觉低人一等,面对同学的讽刺、挖苦甚至伤害从不反抗。只会悄悄哭泣或向老师告状。
为培养其自信,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小明促膝谈心,以朋友式的关怀与诚恳让他向我敞开心扉,把心中的不愉快倾诉出来。而我只是作为倾听者出现,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诱导他自己解决问题。
我对他说:“老师希望能成为你的朋友,特别是当你遇到困难时,即使我不能完全帮你解决问题,但我愿意倾听你的心声。”他有些感动,在周记本上他终于写出了他的一些想法,他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别人会嘲笑他,自己活着好象没有一点用了。
我举出了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成功的例子,让他明白:每个人的身体相貌是天生的,无法自己作出选择。而一个人是否具有自信心就显得至关重要。打败自己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自己。一个人如果有了自信心,就会变得活泼开朗聪明,从而使交往学习的能力提高,使学习成绩上一个台阶。这样一来,大家都会喜欢自己,自己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经过多次的交谈后,我觉得他的心情、行为逐渐有所转变。(找优点)2.确定目标,自我超越。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成绩是学生的命根,小明对学习成绩也挺在意,可就是不认真写作业。有一次写作文,他内容选得不错,可有些句子不够通顺,老师就给他面批,然后让他读给大家听,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他 5 激动得热泪盈眶。老师及时鼓励他:只要努力付出,就会有一份无悔的收获。
我一方面引导他改进学习方法,引导他自我挑战,自我超越,“小步前进”,获得自我实现;另一方面,联系各科任教师,提醒各科任教师因材施教,有进步及时肯定。另外,联系家长,了解情况,进行家校合作;不断为他确立新的目标,使他能“跳一跳,摘到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学习自觉性有所提高。自信心也有所恢复。3.家校配合,重获温暖。
为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我为家长送去了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并多次和其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孩子身心特点和家长应持的教子态度。让他们逐步认识到:一个孩子若缺少父母之爱,会给他的心灵带来极大伤害。请他们多和孩子谈心,把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爱让孩子感知。
通过多次交谈,小明父母逐步改变了对小明的态度,并重新接纳他。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同时适当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时我又告诉小明:和父母关系紧张时,首先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努力理解父母的苦心。因为妹妹小,父母给他的关注可能会多一些,要多理解父母。平时也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交往。通过家校配合,小明重新获得了家庭的温暖,逐渐变得积极主动,快乐地投入学习生活。4.创设环境,和谐交往。
为改变全班同学对小明的态度,我专门召开了班干部会议,并找了一些排斥他的同学谈心,同时召开相关内容的主题队会, 告诉学生:那些生理上有缺陷,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不应嘲讽他们,应让这些伙伴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全班有51位同学,52套桌凳。我把小明旁边的座位作为机动座位,告诉大家:小明最遵守纪律,谁在一周之内表现最好,奖励他(他)和小明坐。这一措施使小明从人人嫌弃到人人争相接纳,小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我还提醒小明父母为孩子治疗鼻炎,同时提醒小明随身携带餐巾纸,有鼻涕随时擦掉。并安排女生每天协助他整理文具及桌斗,使他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从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几次帮助之后,小明开始觉得很不好意思,每天都自觉地将桌斗收拾得整整齐齐。还悄悄告诉我:以前学校的一位老师,为了督促他收拾桌斗,指派了一个 6 同学,每天在课间操时间,理直气壮地走到他桌前,说声:“是老师让我干的,你别怪我呀!”在一阵巨响之后,他的桌子被掀翻了,书籍文具洒落一地。他便在全班同学异样的目光中,蹲下身去,独自拣拾散落一地的书籍文具。每天的那一刻,是他最害怕,最感耻辱的时刻„„这位老师原以为如此良苦用心会让小明学会生活自理,遗憾的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小明一到教室就不愉快,生活自理能力丝毫没有提高,学习成绩更甭提了。
在新的温暖的集体中,小明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回家能经常和父母谈学校见闻,和许多同学成了好朋友。到校后也再不哭闹,奇怪的头痛也不治而愈。他主动把自己的小乌龟捐给了班级生物角,教师节时,他把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送给老师。他父母说:这是小明第一次想到祝福老师。捧着贺卡,我能感到孩子那诚挚的心。的确,爱的氛围在孩子心中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促使孩子用同样的感情对待周围每一个人。
5.放大优点,创造成功。
在小明的辅导工作中,我注意及时发现并利用其“闪光点”,为小明提供成功机会,让其实实在在感受到:在老师眼里,在同学们心目中,他是个有许多优点的孩子,自己是很有希望的,并为他提供这样的机会。他是小同学的偶像,校运会上,我让他做裁判老师的助手,组织低年级同学参赛。他充满自信地接受了任务,认真地去各班点名,带领小运动员们走入比赛场地。他的脸上充满微笑,俨然一位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将军。平时,每次作业,也让他尽力完成,对他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肯定,鼓起前进的风帆。(搬水)(幻灯8)五.个案指导结果
经过两年的教育辅导, 小明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他的性格逐步开朗了。能主动参加班队活动,与同学关系友善了,学校操场上、教室里处处可以看见他忙碌的身影、自信的脸庞,经常可以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他在学习上的劲头很足,功课难度大了,通过努力,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他每次都能及格,有时还能考到80多分呢!上六年级时,他学习更加勤奋,成绩直线上升,顺利考入一所省级重点中学。熟悉他的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但这是教育合力创造 7 的奇迹。
六.结论与反思
1.相信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是巨大的,争取家长的支持。
有人说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如火车之双轨,孩子就如铁轨上奔跑的火车,只要双轨配合得好,再重的火车,也能承载得起。”从小明转变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因为其工作特点,认知特点,教育孩子方面会有一些认识的不足和方法的不合理。作为专门研究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校正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偏差,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有力支持和配合。
2.维护孩子的尊严,热爱每一个孩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他认为儿童一旦失去这种尊严感,那么,“任何教育者都不能在他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的确,一个人最宝贵的是尊严。对一个孩子来说,最害怕的不是棍棒、拳头,而是失去面子、失去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有爱心;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要宽容。
小明的转变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其自身努力,更离不开教师的关心爱护,同学们的支持、帮助。如果老师放弃他,同学疏远他,他一定走不出心理阴影,甚至会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学校教师、同学、集体的评价对学生,特别是对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设法保护其尊严,使其获得更多自信。只要点燃他们心中希望的火种,就会帮他们冲破障碍,走向成功。
尊重学生最根本的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学习上、心理上有困惑的孩子。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泛爱”的教育理论,教师不能只爱几个“好学生”,而应该“爱满天下”。他还大声疾呼:
(幻灯9)“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讥讽里有爱因斯坦。” 也有人说过,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另外,教师的工作具有其特殊性,我们所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活生生的人,认知能力有差异,气质性格有区别,需要师者“因材施教”各个击破,没有现成的模式好照搬,只能
(幻灯10)在借鉴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幻灯11)祝大家健康快乐!谢谢!
西安黄河小学 张玉花
二○○七年五月
第五篇:国学文化新时代教育的革新
国学文化新时代教育的革新
开展国学教育旨在培养孩子优秀的品德、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用深厚的国学底蕴打亮孩子生命的底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第三小学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多年来诵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把诵读和践行作为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从小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思想。经过多年的摸索、调整和优化,学校找到了适合本校实际的国学教育模式,逐渐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
营造国学文化氛围
走近学校,你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厚的国学氛围。校门东侧图文并茂的85米的《弟子规》的大型长卷文化墙,使路过的市民及接送孩子的家长也能接受国学古韵的熏陶;大门两侧赋有经典古诗词的文化灯箱柱闪烁着儒家文化智慧的光芒;300多米长的校园文化墙,更是传统文化的荟萃之地。
学校三幢教学楼分别以“知新”“至善”“致远”命名,暗合了校训“知书达理、学有所长”,体现了学校对全体师生修身立德的要求;各楼层以“琴、棋、书、画”“梅、兰、竹、菊”为主题的走廊文化以及古诗词上台阶,让学生在休闲举之余手投足间都受到国学教育的熏陶!“至善楼”墙壁上,古色古香的国画上书写着“国学伴我成长,经典浸润人生;传承传统文化,打亮生命底色”,这也正是学校国学启蒙教育的口号。
特色鲜明的国学文化,营造出了幽雅的校园书香环境和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如今的三小已是一个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国学教育基地。
研发国学文化教材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组织语文组老师编写了《走进中华文化童谣手册》《牵手好习惯》《晨诵》等校本教材,力求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契机,达到培养学生心智的目的,使这一读本成为中小学生亲近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自助大餐。
学校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时,采用“大、中、小”课堂分层教学,并鼓励学生在课间将《弟子规》《三字经》编成拍手歌做游戏寓教于乐。全校师生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并打造了一支支品牌诗诵队伍,在奎屯市举办的各类经典诵读比赛中大放异彩。
在“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中,学校提出了“把书搬回家”的口号,倡导亲子共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撑起德育教育的广阔天空。学校先后出版了《三小故事》《照片里的故事》等学校成果集和教师随笔集《手心里的光》《求索、积淀、发展》等,学校因此被评为州级“中华文化进校园”示范校。
创新国学教育模式
国学教育方法的创新,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开笔礼”仪式上,“朱砂启智”“茶敬亲师”等环节,让学生领略到了中华民族尊师孝亲、勤奋学习的厚重文化精神。学校自创《国学操》《书法操》和《学生行为守则三字经》,使课间操变成诵读场,找到运动和学习契合点,孩子们在国学的氛围中嬉戏、锻炼。
针对新疆实际,学校还举行了“我到你家吃馓子,你到我家吃月饼”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了解彼此民族的肉孜节、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加深了友谊。《民族风情大观园》活动的开展,使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夺目。国学教育不仅成为奎屯三小特色办学的突破口,而且为学校打开了一扇通往素质教育之门,推进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成就学校特色品牌
浓郁的国学教育特色,让所有走进三小的人赞叹不已,并先后与学校建立了教育交流互访合作机制,学校研发的德育校本课程资料也成功在全州进行推广。
学校创编的《弟子规》手语操在全疆阳光体育现场推进会上,让来宾感受到了国学的浩瀚与运动的魅力;在2012年奎屯市田径运动会上,由400余名学生参与表演的融体育、艺术为一体的大型团体操《阳光皮筋操》,让人们受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在奎屯市教育局组织的庆“六一”汇演中,学校的音诗画舞《阳光灿烂我成长》荣获唯一特设奖项――最佳创编奖;在北疆教师古诗词诗诵比赛中学校荣获小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自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教育实验与研究优秀学校”,自治区“和谐校园”“德育科研先进学校”,伊犁州“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示范校”“中华文化进校园示范校”,州级“六个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契机,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第一,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得到了丰富,德育教育内涵得到了提升。第二,在经典的濡染下,儒雅的气质在师生身上逐渐有所体现,班风班貌悄然发生变化,达到了培养师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目的。第三,教师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
国学教育是有益于学生一辈子的教育。学校希望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的这一方式,让孩子们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孝悌、诚信报恩、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不断积淀、丰富和成长。“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学校将继续探索前进,使经典诵读不仅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闪光点,更成为校园活动中一道永远靓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