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优生
“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学生成长案例
优生成长案例
一、个案资料
刘珣,男,今年9岁,我是班上的学习班长兼航空小组学习组长,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头脑聪明,学习习惯好,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二、全新的课堂练成了一个不一样的我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班便推行了学校的“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以前课堂上老师讲我们只是一味地被动听的枯燥教学方式。每堂课前,老师会让我们根据学校下发的导学案,先去完成自主学习区的学习任务。这样,我们就对每一课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对字词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由老师指着一个一个地指着教了,我自己就通过完成自主学习区的学习任务,掌握字、词。到学校后,作为学习班长的我,就可以像小老师一样,提醒同学们该课的字词学习中应注意的地方,既让我得到巩固,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
对于合作探究区的学习任务,更是我大展身手的时候,我作为小组组长,我带领我的小组成员,根据学习区的问题,一起讨论答案。我组的成员在我的带动下,有时,因为意见不统一,让的我们会争得面红耳赤,我们小组的一星学员,在我们的带动下,也自然地加入到讨论中,小组成员在这样的争执中越来越团结,小组的成绩也在这样的争执中得到了提高,而我,也在这样的争执中得到了锻炼。也正因为这样的争执,我们小组每次发言总是最积极的小组之一,我所在的小组在发言中挣得分的机会也最多。以前,一叫我上台去发个言都会感到脸红,有时讲起来总有些顾头不顾尾的感觉。进过这种课堂模式的洗礼,如今,我不再是当初那个会脸红的男生了,每次一有机会到台上展示,我俨然就像老师一样,讲得头头是道,总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佩服。我也在老师的一次次肯定中变得自信多了。在同学们的佩服目光下,越来越有老师范儿了。有时,老师会吧课堂交给同学们,这时,我总是抢着上台展示。就在这一次次的锻炼下,我变得更活泼、更开朗了。
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学校推行的“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教学,我才有机会带领我的小组大胆地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真正的风采。如果没有学校的课改,哪有我亮出风采的时候,哪有我畅开心怀、大胆、自由的展现自我;没有老师的悉心引导,哪有我大胆体会的瞬间。我感谢课改,是它让我变了,真的变了。
第二篇:关于兴隆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推进的调研评估报告
关于兴隆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推进的调研评估报告
自2014年4月起,兴隆镇中心学校在前期实地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学校按照国家新课程要求进行课改实践的得失,决定在中小学逐步推进自主创立的“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年多来,尤其是今年4月份以来按照县委县府、县教育局的要求,在全镇中小学校尤其是兴隆镇中学全力推进“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现将大力推进该项以来所采取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3”指三种课型: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和反馈提升;“5”指课堂五环节:预习自学、交流探究、拓展提升、检测反馈、归纳总结,多数环节都由学生自己作主;“ 1”指一个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交互循环”主要指不同的课型、课堂环节、师生的角色(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与课改模式,可以交互循环转化,以真正体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的课堂师生关系。
为了很好契合即将到来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我们将进一步在“交互循环”上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主动适应新高考。
自创立伊始,就在镇中学每个年级的两个班试行,自今年春季开始便在镇中学所有班级和小学部分班级推行“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措施和成效
(一)措施
1.疑心聚力,形成共识,全面推动课改。自正式决定全面推动课改开始,学校就先后分层次、范围召开干部会议、骨干教师会议、全体教师会议,以专题和座谈会等形式相互进行面对面交流,大家在充分了解“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模式的前提下,一致认同在中小学校中推行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制定方案,完善工作制度,加强量化考核。按照县委县府、教育局的改革方案及时制定了学校全面推进“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成立了中心校层面的领导小组和各中小学层面的工作小组,全面负责课改工作的推进。同时,进一步完善推进“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模式的相关实施制度、考核方案,把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作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抓手,对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与管理等各环节进行严格考核,与教师评职(优)、晋级和绩效工资紧密挂钩。
3.注重教师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标兵意识,激励成长。学校先后选派领导、教师到成都、德阳、罗江、三台等地参加理论学习和学校实地观摩考察;聘请市县教科所专家多次到学校对师生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课堂亲临指导;学校先后与集凤、永太、富兴、古店、仓山、辑庆、回龙、广福、冯店等县内20余所兄弟学校多次进行“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研讨活动;校内经常开展组内教研和推门听随堂课,反复观看“351交互循环课堂”经典实录,写课后反思,定期开展课改专题讲座和心得交流会,教师暑假利用休息时间通过网络专题学习全国课改名校、名师的课堂实录和专题讲座
等。通过这些途径和形式,使得老教师不断提升、新教师迅速进入新模式角色。
每期都要开展以打造成功课改课堂为主题的赛课和课案与教学反思比赛,由比赛组委会根据比赛评分细则评选出课改能手、课改带头人、课改标兵等,对评选出来的课改先进老师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这样促使教师逐步摆脱传统课堂模式旧有习惯的桎梏。
4.加强“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创新,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自本模式创立伊始,学校便按照教育科研要求作为校级课题进行研究,为模式的推进提供理论支持,自2014年9月起就一直积极向市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立项为基础教育课题进行更高层次研究,以不断提升其理论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本年初更是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目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351交互循环课堂”理论,因此今年10月29日四川省教科所资深理论研究员周林教授在德阳市教育科研专题培训会上说:“农村学校交互循环课堂”研究很有理论和实践推广价值,希望能长期坚持。自去年9月以来,学校先后拜访了市教科所的曾生辉、冯学敏、姜国栋三位专家和县教育的冷衍文局长、县教科所的邓天基主任以及潘红星、谢长林、谭中攀、叶青亮等专家,并邀请其多次到校指导。
5.打造“德才”校园文化,助力课改推进。在大力进行课改的同时,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总结百年校史(兴隆镇中学前身为濂溪苑【清嘉庆十年即1805年建】,兴隆真小前身为文成书院【清咸丰二年即1852年建】提炼出以体现“德才”文化的“濂溪
润德、文成兴隆”校园文化,并进行着力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和“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兴隆课改模式相互映衬、相互促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育人校园。
(二)成效:
1.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提速。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新课堂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备而来,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不断快速提升。
2.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增强
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既突出学生的个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等。
3.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提高
新课堂模式的实施,使课堂效益显著提升。初中,教改班与非教改班相比,无论是毕业班还是非毕业班其文考的优生率、班平成绩、普职高的送生率都远远好于非教改班。小学,自2015年3月起正式在小学中高段年级推行“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模式以来,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活跃程度、精神面貌等都有显著变化,其中今年春季期末考试:小学整体成绩由以前长期处于县平均水平而跃升至县同类小学的上等水平(约升10个名次)。
4.产生较好的社会反响
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市、县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多次到校观摩指导“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教学,均高度肯定了该教学模式在农村学校一线教学中凸显出的优越性,尤其是今年10月29日四川省教科所资深理论研究员周林教授在德阳市教育科研专题培训会上进行了
高度肯定;同时,多数家长也认同了兴隆学校目前实施的交互循环课堂,他们认为其子女较其他非教改班的学生其学习主动性更强、自我展示的胆量更大、更善于独立思考问题以及善于与人合作做事等。课题理论研究也获得了长足进展,今年9月作为校级课题荣获德阳市人民政府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奖,9月25日德阳市教科所正式发文将“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模式立为市级重点课题。蒋良松校长的课改文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改善学生作业批改》在《教育研究》上于2013年第五期发表,今年以来,先后有5篇课改文章在《德阳教育》的第一、二期作为“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模式研究专题进行了刊发,中江教育网也有多篇简报进行相关活动报道。目前中江县教育局已将 “交互循环课堂”作为县内区域性重点课堂模式进行专项研究和推广。
三、问题及困难
1.经费受限。学校能动用的只有非常有限的学生公用经费,学校在教师送培、校园文化打造、购买相应的教学设备等方面就感到力不从心。
2.由于经费的原因,对教师的课改奖惩激励机制难于形成,教师的课改积极性难以很好挖掘。
3.两所小学多媒体教学跟不上。兴隆镇小学有8个班、兴安分校所有班级没有配备教学用的电子白板;教师要开展集体电子备课最好人手一台电脑,但中小学每校只有3—5台办公电脑。
4.兴隆镇小班级规模太大,不利于“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
模式的应用。新的课堂模式要求班级规模最好不超过48人,才有利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由于教室不够、教师紧缺两大因素导致现有班级平均学生数为71.87人。
5.教师外出培训受限。由于经费紧缺和教师人员偏紧,学校只能选送少部分骨干教师到外地名校实地观摩和参加层次较高理论专题学习,否则就会带来学校经费债务和造成工学矛盾突出。
6.骨干教师流入城区学校太快。近三年来,每年通过选调、公招等方式,每年流入城区高中、初中和小学的教师达10余人次,共有课改成熟教师40余人,约占教师总数的25%。这对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模式的持续研究和推进是不利的。
四、意见及建议
1.上级相关部门能加大对兴隆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尽快解决教室不够的问题。
2.从财政拨出专款成立课改专项资金,在经费上保障课改推进的研究费用、教师培训费用等。
3.有关部分加大对兴隆学教学设备,尤其是教师教学用电脑的配备,以方便教师开展集体电子备课,迅速提升备课质量。
4.出台相关政策或文件,稳定兴隆学校的教师队伍,并逐年补充新鲜血液。在学校加强和优化内部管理,建立更有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县委县府和教育局发挥有力的杠杆作用,至少在“351交互循环高课堂”模式完全打造成熟之前保持兴隆学校教师队伍尤其是课改精英的相对稳定。
5.给予适量经费,打造与课改匹配的校园文化。兴隆学校具有自身独特的“濂溪润德、文成兴隆”为名片的“德才”校园文化,由于“5.12”地震的原因,需要重新打造。
总之,兴隆中心学校全力进行的“农村学校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模式通过时间证明: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推广价值,对推动中江教育创新和适应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是一条很好的抓手。虽然其进一步推进和推广面临着很多难以逾越的困难,但是有县委县府、县教育局的全力支持,我们对“351交互循环高效课堂”模式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015-11-16
第三篇:高效课堂中待优生的转化策略
待优生的转化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对于高效课堂的待优生的转化是许多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如何使这些孩子能够抓住课堂上的时间达到高效学习,学起来觉得有激情有兴趣。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小组帮扶
每个班的待优生能到达十几个左右,如果单靠教师逐一的讲解,不仅加重教师的工作量,而且收不到较好的成果。于是我想到在讨论时让每组四人中的三人教这一组中相对落后的人,比如提出一个问题,先让这个相对落后的人来回答,如果他会回答的话,其余三人再依次回答;如果不会,让其余三人教他,直至会回答为止。让待优生多学,多看,多说。之后在提问的时候有意识的提问待优生,如果能回答出来,给这一小组奖励加星,得到一定的星会减免家庭作业。这样一来,相对多的待优生被辅导,而其他三人会更用心的教待优生。
2、同桌帮扶
除了小组帮助外,我还采取同桌一帮一的方法。比如在练习的时候我会在教室不停的巡视,如果两人都对,两人都得到奖励,如果有一人错误,就得需要两人把这一人的错误订正三遍;如此一来,两人的荣辱是在一块儿的,就会使他们在练习的时候更用心。
3、耐心等待
课堂上多数提问的都是待优生,也许提问起来不知道到底该说什么,也许他会说但说不完整,也许他能完整的说出来。遇到不知道说
什么的同学,我会让他听其他同学回答,然后再让他回答,如此一遍一遍直至他会回答为止;遇到说不完整,会再请其他人完整的说一遍,让他重复一遍;遇到提问起来会回答的人,提问下一个。此时就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多等一分钟,就给了他一个掌握知识的机会。
4、及时表扬
课堂上要及时发现闪光点,有一点进步就表扬,有的孩子上课特别喜欢抠手指,爱做小动作,这时发现坐的端正及时表扬,看人家谁谁这一节课坐的特别端正,听的特别认真;谁谁这一节课有进步继续努力。好学生需要老师的关心,而待优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因而,教师首先应尊重、理解学生,以真挚的爱去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同他们交流思想,建立感情,了解他们学习的态度、学习状况,更多地关心,鼓励他们,找出他们身上的“亮点”。
总之,在转化待优生工作中,老师必须多管其下,循循善诱。只有这样,待优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行,才能重新燃起自尊的火花。作为一位教师,也必须牢记这样一句话,转化待优生与培养一个高材生同样重要,两者不可偏废.
第四篇: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总结
高效课堂的实施,学习小组的创建是核心,和谐的班级管理是后盾,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的保证和催化剂。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一、小组建设的重大意义
利用学习小组的好处:(1)、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2)、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3)、培养了小集体的 团结(队)精神;(4)、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5)、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工程;(6)、有利于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7)、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二、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3)、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4)、座位的安排要合理。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优秀生居中(通常是组长),中等程度和待转化生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小组的整体座位成S型。(5)、阶段性随机调整。
2、具体分组方法:我班以9个小组为宜,每组6人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做特优生,B类学生称做优秀生,C类学生称做待优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实现“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
三、搞好学习小组中的结对帮扶工作
1、建立帮扶对子以学科互补、自愿的原则。在组中,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状况,在某一学科的优势科目与劣势科目的同学结成帮扶对子。
2、利用好帮扶对子。在课堂中,对建立的帮扶对子在每天的每节课中进行督促、赏识。发现帮扶对子互帮效果好的及时进行表扬
3、指导学生帮扶的方法。
4、帮扶并不是“包办”,要求帮扶的同学要把好脉。在哪个地方实施帮扶,怎么帮。也就是说,被帮扶的同学必须是在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了才要进行。
5、评选“黄金搭档”
四、怎样进行小组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有两种形式:有形文化、无形文化。小组有形文化:组名,组训(小组口号),值日本、组牌、、教鞭、粉笔盒、粉笔擦等; 无形文化:指做不出来的,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二)小组文化建设的步骤
1、定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歌、组牌、组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至善、求知、雄鹰、学无止境、永不言败等。
2、由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从常规的到校、卫生、午休、纪律到课堂的参与、学习状态、作业等都要根据班规制定本组的组规。
3、每日反思会由每小组组长反思每天小组成员表现。有表扬、有批评、有鼓励。
4、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组长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首先就要把本次培训精神传达给组员。
5、组建小组管理机构。在班主任指导下,安排自己的值日组长,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6、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善于处理组员间的矛盾,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
五、小组的评价和考核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估,就很难证实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就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一)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
2、客观性
3、公正性
4、激励性
5、团体性:当然,评价除了这种量化评比之外,还可以有精神评价。组长利用一日反思,对组员进行表扬与批评,这就是一种精神评价。另外,对于组员的典型表现可以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乃至组员的家长,这也是精神评价的有力手段。
(二)评价的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协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小组是否有较强的内聚力,协作结果主要体现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小组成员关系
2、与他人信息交流情况
3、学习动机
4、学习中的投入
5、问题解决结果:个人贡献是否突出结果本身的价值。
6、学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评价的要求 合作学习的成绩评价应该注意点面结合,小组成绩不等同于个人成绩,两者应该分开评价并分开奖励。另外,还要注意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着眼于过程,而对个人的评价应该比较偏重于结果。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评价的关键。班级具体的评比要求如下:
1、每节课统计,每天评比,每周小结,每月、每期总结等。一个月进行一次大的评比、表彰、奖励(建议奖励采取多种形式)。
2、设定各种荣誉称号(优秀组长、、优秀课代表、展示高手、点评专家等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同样累计参选每月的文明称号的评选。
3、以组为单位,每个星期进行评比“高效课堂常规评比栏”的表格,规范好的项目就贴标签过关。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规范到位的小组,组长可参加评选优秀小组长。
4、建立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待改进学生的专栏,每日进行公布。
第五篇:271高效课堂
“271高效课堂”——让学生破瓮而出
一、“271高效课堂” :
——让学生破瓮而出
1、“满堂灌”、“填鸭式”传统课堂是我们教育的顽疾
陶行知先生是上个世纪的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
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杜威:“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ß 陶行知曾提出过教育的“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
2.“271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改变:
1)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
2)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3)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变“学堂”。
3.“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1)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优秀学生,70%学生——中档学生,10%学生——后进学生,3)我们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4.“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5.“271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
1.学习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内容;
2.学习目标应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
3.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
4.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6.“271高效课堂”的关键:让“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
让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成为
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
7.“271高效课堂”带给我们的收获:
1)“271高效课堂” 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学生们如沐春风,教
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2)“271高效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 3)“271高效课堂”,倡导民主、尊重、平等、宽容、欣赏、和谐、进取等现代理念,影响了学生思想。
二、“271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解读:
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
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昌乐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
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各班老师就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为8―10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任课老师将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预习提纲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老师根据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方式提供预习提纲。此外,根据内容的难易,老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等方法进行预习提纲的学习。与此同时,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课前周密认真的预习准备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课堂互动热火朝天
该课堂模式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代表本小组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教师还要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手。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都保持高涨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成果测评是课堂效果的关键环节。昌乐二中课堂模式的成果测评可以是在学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测评,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问卷,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向老师提出,由老师就各组共性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目的来归纳提升。
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进一步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未弄懂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组内交流汇总,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交授课老师批阅或进行小组间交流、评价。
同时,由于许多简单的知识在预习和新授课时已经解决,所以,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老师只需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少而精地布置一些强化训练作业,让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按时交上,授课老师逐一批改。不管是课后对知识的梳理还是作强化训练作业,学生都很主动,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上收获很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271课堂教学法则”的成功推出,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打破了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霸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