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03:3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包括、和语文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 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钱梦龙的、魏书生老师的 李吉林老师的 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

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括、、、等内容。6. 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7.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0.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结构和。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C社会需要。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A引入 B介入 C展开 D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A促进学习B选择 C排名次 D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

A语法修辞知识 B文学知识 C文体知识 D读写听说知识

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A 2500个 B 3500个 C 4500 D 5500 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 7.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A 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B 容易组织和管理

C 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

D 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8.《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部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是(A读、写、听、说能力 B基础知识 C 基本概念 D思想教育 9 .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A整理归纳 B深入理解 C强化记忆 D形成能力

10.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

A 现代汉语修养 B 古代汉语修养 C 文章和文学修养 D 语文教育史修养

三、判断(10小题,每题1分)

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2.听说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训练听说能力,而且包括训练听说的态度。()

3.“讲授”的方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5.单元教学过程包括以下阶段: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和测试。()

6.提问的方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7.光学媒体的特点是能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两方面的信息。()8.作文评改应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要少就多改。()

9.根据考试的目的和用途,考试可以分为学业考试、水平考试、个别考试。

10.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四 简答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2.语文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3.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4.语文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五 论述(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1.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些理念和这次课程改革? 2.试论新时期语文教师的素质。

3.有人说:“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梦”。你有何看法?

六 实际运用(20分)

1.请为《 背影》三个不同类型的导入。

答案 一填空

1.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2.范文系统

知识系统

助读系统

3.“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课堂六步教法”、“情境教学法” 4.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 5.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6.反馈、评定、激励、7.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8.《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9.交际工具 人类文化 工具性与人文性 10.能力结构、品德结构

三、选择

题:(每题2分,共12分)

1.ABCD 2.ABD 3.ABD 4.ABCD 5. B 6 B 7.ACD 8.ABC 9.AC 10.ABCD

三、判断1.(×)2(√)3(×)4(√)、5(√)6(×)7(×)8(×)9(√)10(×)四简答 答案:

1.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2.(1)讲授法(2)通读法(3)讨论法(4)练习法

3.(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3)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4.(1)语文教学的共性原则:a.主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b.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c.基本素养与情感态度相结合的原则 d.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相结合的原则(2)语文教学的个性原则:a.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b.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的原则 c.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d.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原则。

论述

1.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2.要点:专业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发展:知识更新、理念更新、终身学习、教研结合。

3.要点:

语文教师教学语文,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挖掘出文本中一些美好的东西,使学生对这些美好的事物产生无限的向往和憧憬,结合具体的课文举例说明。

运用题

导入的类型很多,学生只要为《背影》设计三个不同类型的导入即可。要求围绕文章内容,语言简洁、恰当。

第二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样例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填空

1.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 系统。

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的主要内容是、、、、常见修辞格等五个方面内容。

4.作文讲评的主要方式是、、、。

5.助读系统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二是。

6.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括、、、等内容。

二、名词解释

1.导入

2.供材料作文

3.多媒体教学

4.精读

三、选择(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

1.传授语文知识应遵循的原则()A系统 B精要 C好懂 D有用 2.考试的主要功能是()A促进学习B选择 C排名次 D反馈 3.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A整理归纳 B深入理解 C强化记忆 D形成能力 4.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A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B容易组织和管理

装订线

C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

D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5.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A引入 B介入 C展开 D结束

6.《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中学生达到字数是()A2500个 B3500个 C4500个 D5500个 7.《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部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是()

装A读、写、听、说能力 B基础知识

订C基本概念 D思想教育 线8.《义务教育大纲》中规定初中作文每学期的最少次数是(A6次 B8次 C10次 D12次

9.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A现代汉语修养 B古代汉语修养 C文章和文学修养 D语文教育史修养 10.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

四、简答

1.词语教学的方法

2.合编型教科书的主要优缺点

3.提问的类型

4.听说教学的方式方法

五、论述

1.当前语文课程评价中存在哪些问题,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2.如何理解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六、实践

1.一位教师教读《鞠躬尽瘁》一文,正带领学生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赞扬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共产主义精神。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焦裕禄有病不去治,反而说只能叫人压病,不能叫病压倒人。有些病是压不住的,他最后还是住了院,去世了——我以为他有病不治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如果你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2.请为《我的老师》一文设计三个不同类型的导入。

3.你怎样指导学生就《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我最讨厌的一个人》这样的作文题目创立新意?

装 订线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样例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10分)1.工具性 人文性

2.范文系统 知识系统 助读系统 作业系统 3.词的分类 短语的结构 单句的成分 复句 4.综合讲评 典型讲评 专题讲评 对比讲评 5.文字 图表

6.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评分标准:每空0。5分,共10分

二、名词解释(12分)

1.导入: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往往要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这种教学技能,就是导入的技能。

2.供材料作文:供材料作文是教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材料,让学生按要求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

3.多媒体教学: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同时应积极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就是多媒体教学。

2、精读:就是精细地读,反复读。精读就要认真地推敲词句,准确地理清文脉,抓住中心,领会写作意图,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构思和主要表现方法。

评分标准:每题3分,共12分

三、选择(10分)

1.b、c、d 2。a、b、d 3。a、c 4。a、c、d 5。a、b、d 6。b 7.a、b、c 8。a 9。a、b、c、d 10。A 评分标准:每题1分,共10分

四、简答(20分)

1. 词语教学的方法:运用工具书解词;字形、语素、结构分析法;同义互释;述源释疑;补充形象,丰富感性认识;从语境推断词义;用比较的方法解词。2. 合编型教科书的主要优缺点:优点是一个教师使用一本教科书容易从整体上处理教学内容,取得姣好的综合效应;其局限性往往在于系统性不容易体现,编得不好会显得眉目不清、头绪芜杂。

3. 提问的类型:记忆型提问;了解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运用型提问;评析型提问。4. 听说教学的方式方法:朗读训练、课文复述、课堂谈话、讨论、看图说话、口头作文、课外故事会、讲演会、讨论会、辩论会等。评分标准:1。6分;2。4分;3。5分,4。5分

五、论述(24分)

1. 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守的单

一、评价之体局限;在实施评价的具体过程中,简单化、惟量化。

1)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习结果,评价具体课程方案优劣的唯一指标巴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

2)过分的强调定化量化的评价,忽视定性评价造成评价者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少,得到评价的内容也越来越少

3)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无法参与评价过程,试题设计、阅卷评分、试卷分析等均是教师参与的单向评价活动。

1. 如何理解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语文教学目标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语文教学目标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首先加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其次,在目标表述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选择有所展开,体现出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再次,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过去所理解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评分标准:1。12分,(1)、(2)要点各6分 2.12分,三要点各4分

六、实践(24分)

1. 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一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表不同见解;二要指出他们不应当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待60年代兰考县特殊环境下的县委书记焦裕禄;三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思考:在当时当地,焦裕禄所面临的尖锐矛盾:在兰考38万人民和个人疾病中间,作为党的干部,他选择了什么?

2. 导入的类型很多,学生只要为《我的老师》设计三个不同类型的导入即可。要求围绕文章内容,语言简洁、恰当。

3. 这两个司空见惯的题目要创立新意,可指导学生运用求异思维立意。如,《我最敬佩的一个人》通常写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或先进人物等,写学生也往往写三好学生或优秀干部。但有的同学却写班上有名的差生,写他学习上的韧劲和进取心,写他的诚实和见义勇为,给人一种新奇之感。有位同学写《我最讨厌的人》偏偏写自己最怀念的奶奶。写奶奶粗糙的手总爱在自己脸上抚摸,写奶奶照顾自己的生活、学习,总爱唠唠叨叨,那时候总认为奶奶最讨厌。现在理解了,那是奶奶对孙女深深的爱,因而现在更加怀念奶奶。

评分标准:1。7分

2. 9分,三个导入各3分 3. 8分,两个作文题各4分

第三篇:南阳师范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南阳师范学院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填空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正在兴起和建设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科,它是以

中学语文教学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专业必修课。

1、语文教学论的学科特点是

理论性

、实践性

、综合性。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时数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课堂六步教法,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等等。

2、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的第一个正式名称是国文(1904年)

3、语文与语文学科的关系就像大语文(整个语文现象)与小语文(学校语文教育)的关系。

4.语文学科的性质包括了基础性,人文应,工具性,技能性。

5,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是指令性与权威性和稳定性和发展性。

6.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7,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 位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特征.,8,语文教学论的学科特点 理论性

、实践性

综合性。

9.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成力的要素是

认读能力

、理解能力

、鉴赏能力、评价能力。

10,从现代教学论的角度讲学生是具有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学习者,实践者,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11,学生能够成为学习主体的条件,一是要有成为学习主体的意识,二是要有成为学习主体的能力。12,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基本特征,一是具有社会实践性,二是自觉能动性。

13,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对老师的要求,一是语文老师要发挥好主导作

用,二是语文老师要注意思想观念的转变。

14,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包括,综合原则,自主原则,操作原则,适应原则。

15,自学十步学习法,审课题,读课文,识生字,解新词,标段落,理18,语文课程标准是形成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备课思想的关键。是确定备课难易程度的依据。

19,充分熟悉教材最好的办法是反复朗读。

20,备课的要求是严密的科学性,明确的目的性,极强的针对性,准确的预见性,周密的计划性体现的整案。按用途可以分为课堂实施和微格。

23,教案的结构包括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课题计划即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具体的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总计划属于纲要部分,它包括了课题,教学目标,教学设想,课时安排。课时计划属于主体部分,它包括了课时类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板书设计,教具配备,教后记。

5、教案包括哪几部分?

答:课题、教学目标、重难点、课型、教学方法及教具、课时安

层次,写段意,明中心,编提纲,品写法。

16,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总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三个子目标分别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

17,语文备课的形式有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形式,体性,阶段性,连贯性相统一的原则。

21,备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22,教案的类型按教学内容可以分为,阅读教案,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

排、教学内容和步骤、板书设计、扩展阅读等

24,教案编写应该注意的问题有教案的实用性,创造性,教案要提前写好,教案要不断修改完善。25,课堂导入设计中的导入方法有,诱发兴趣导入(讲故事等),创设情景导入(语言描述,音乐视频宣判等),创设悬念导入(带着疑问学习课文激发寻找答案的欲望),承启联系导入(又称温故知新导入)26阅读是摄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

27,解题主要任务是揭示文章标题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28,文章标题与内容存在不相符的现象(文言文,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

29,赏析的作用是理解。

30,结构赏析的方法,第一划分段落层次,第二归纳段意,第三编写提纲。划分段落层次的依据是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归纳段意的方法有摘要法和综合法,编写提纲就是把各个段意连接反映出作者的思路。31,赏析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包括语法,语言风格,对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2,教学过程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手段。

32,朗读的技巧应注意,停顿,重读,语调,语速。

33,课文提纲的类型有,段落结构提纲,人物描写提纲,人物评价提纲,景物描写提纲,情节发展提纲,论点论据提纲。同一篇课文可以编写不同的提纲。

34,编写提纲的方法,教师编写,老师指导学生编写。

35,情景作文的三种形式,真实情景,虚拟情景,提供情景。36,材料作文有,看图作文,听写材料作文,文字材料作文。

37,看图作文有,借画抒怀,看画评画,看画写画。

38,听写材料作文的步骤,听,记,想,描写,评价。

39,文字材料作文有,改写,扩写,续写,缩写。

40,作文的审题指导包括,辩体裁,明范围,抓关键,挖寓意,注意作文题目以外的其他要求(字数等)41,作文讲评的方式,综合讲评,典型讲评,专题讲评,对比讲评,经验交流。

42.作文能力一般由

认识 能力和

表达

能力构成。

二、名词解释

1、中国语文:就是运用汉民族的母语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语进行交际的一切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

2、教案: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细节分明的文字方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事实计划,是教师的备忘录

3.语文课程目标: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4、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语文教学活动和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

5.阅读教学技能:是一种专门的心智技能,它是顺利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

6、摄取技能:即阅读吸收与迁移。“摄”即摄取知识使有价值的东西为我所用。“取”即加工创造阅读中的经验为我所用,包括迅速抓住信息,背诵名篇佳句,写心得评论进行创作

7、情景作文训练: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景”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身处其中,观察、思考、想像、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8、课文复述即通过视觉或听觉将课文消化理解储存脑中,然后转化为口头语言表达出来。

9,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写作文章,并形成良好的写作素养的活动。

10,语调,是指由于感情的变化而在读音上出现的高低仰扬的变化。三,名人名言

1,叶圣陶,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执,故合而言之。

2,朱绍禹,语文和语文学科本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存在于广大的社会,后者只限于学校,更为根本的是,前者只用于交际,后者则施教于人。因此二者有不同。

3,夏丏尊,凡事用文字写成的语言都可称为语文。

4,叶圣陶,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需教。

5,梁启超,教员不是拿所得到的结果教人,重要的是拿怎样的的结果的方法教人,善教人者,是教人的研究方法。

6,笛卡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3,4,5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7,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8,《礼记学记》亲其师而信其道 9,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10,论语,其身正,,,11,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刘勰(讲的是教案编写的实用性)

12,背诵是记忆的体操。(托尔斯泰)

13,点就是指点,拨就是拨开岔道。(张志公)14,学校里的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能力。作文原是生活的部分。(叶圣陶)

三、判断

1、语文这一术语,是在“国语”和“国文”并存时期由朱自清、叶圣陶及其他教育家、语文学家、语文教育家的文章中开始使用的。(O)

4、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O)

7、钱梦龙是情感派的代表,主张教学以情

。(X)8、1920年,陶行知倡导把“各科教授法”改为“各科教学法”。(O)

3.“讲授”的方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错)

4.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对)

6.提问的方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错)

8.作文评改应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要少就多改。(错)

10.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错)

四、选择(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

.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

据是(ABCD)

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C社会需要。

D

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ABD)

A引入

B介入

C展开

D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ABD)

A促进学习

B选择

C排名次 D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ABCD)

A语法修辞知识

B文学知识 C文体知识

D读写听说知识

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B)

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

7.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ABCD)

A现代汉语修养

B古代汉语修养

C文章和文学修养

D语文教育史修养

五、简答

1.阅读教学的导入有哪些类型?

总结情况,检查预习;承上启下,建立联系;激疑设问,启发思考;渲染气氛,调动情感;变换刺激,引起兴趣

2.魏书生课堂“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课堂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3.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方式方法。

听说教学的方式方法:朗读训练、课文复述、课堂谈话、讨论、看图说话、口头作文、课外故事会、讲演会、讨论会、辩论会等。

4.口头作文的训练方式。

.口头作文的训练方式:口述片断;扩展描述;讲述梗概;接续补充;口述全文;即席演讲;辩论等

5,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1)个人备课是基础,集体备课是补充,集体备课应该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应尊重并发挥个人备课的创造性,允许求同存异,防止模式化。

(2)个人备课不应照搬集体备课成果,要尽量体现个性特色,显示自己的独创性。

6,教案提前写好的好处(1)教师主动,能进一步根据课时计划的要求,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2)有较充裕的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补充。

(3)不至于因意外而措手不及。

7,导入设计的要求

(1)要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切入要自然,不露斧凿的痕迹,切记牵强附会,更忌讳违背逻辑和常理。

(3)导入时间要控制,语言力求准确,简练,生动,导入时间最多三至五分钟,不可过长以致喧宾夺主。

8,板书设计的 要求

(1)要突出目的性,方向性。(2)要突出简洁性,灵活性。伴随教学进度,有秩序的书写,力求随讲随书,抓重点,抓关键,少而精,画龙点睛。

(3)突出条例性和示范性。书法艺术与排版力主为学生树立书写模范,孰先孰后孰左孰右,应通盘考虑,统筹安排。

9,赏析的重点

第一特点,一篇文章中使其具有价值的区别与其他的文章的本质特征。

第二要点,能显示文章的精华之所在。

第三难点,有关文章主旨而学生能力难以达到,需要老师着重加以指导的地方。

第四疑点,有关文章主旨而需要加以辨析的能力。

10,课堂上师生信息传递的方式(1)单向输出方式,即老师系统的讲授教学内容的方式。

(2)双向输出方式。(3)立体交流的方式。11,读准读音应该怎么做。

(1)读准字音,按照普通话标准来读,多音字要辨析字音,生字难字要查字典。

(2)其次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重复,不颠倒,句读分明。

(3)速度适宜,节奏鲜明。12,编写提纲的作用。

(1)起到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

(2)是严格的逻辑能力训练。(3)有益于学生语言文字功夫的长进。

13,编写提纲的要点。

(1)正确的表达课文的原意。(2)要有逻辑性,纲目各自的位置要适当,上下纵横逻辑关系要清晰,醒目。

(3)语言要简练,提纲语言就是标题式的语言。可有可无表达能力不强的词语不要。

14,教师在什么情况下可使用讲述法。

(1)介绍作家作品的时代背景时。

(2)对重点字词,词语,段意的讲解时。

(3)学生自学以后教师归纳总结时使用。

(4)介绍课文以外的新知识时。15,倾听学生的回答的好处(1)倾听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可以使全班同学注意力集中。

(2)老师只有认真听才能给出中肯的评价。

16,老师评价学生回答应该注意那些。

(1)要用民主的态度,商谈的语气。

(2)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

17,讨论法

(1)选择恰当的讨论题目。选择难度大疑点多,争议多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的问题。

(2)提供必要的材料。材料有四种类型,注释性,史料性,分析性,对比性。

(3)注意点播重点,难点,务必使学生举一反三。

(4)鼓励质疑的勇气。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三允许,允许犯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

18,作文教学的任务。

(1)训练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

(2)培养写作兴趣,养成写作习惯。(写作习惯主要表现为,表现对事物的好奇心,表现为对社会生活的关心,表现为对文字表达的喜悦,表现为对文章写作的欲望。)

(3)提高思想认识,涵养道德情操。

19,作文的立意指导

(1)讲明立意的重要性,要树立意在笔先的观念。

(2)提出立意的要求。健康,正确,文章立意要积极。集中鲜明,一篇文章集中说明一个意思。

(3)立意要深刻新颖,能以小见大。

(4)教给学生立意的方法。(披沙拣金法,见微知著法,逆向思维法,纵向联想法即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练习进行历史思维,横向思维法即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行扩张)

20作文的选材指导

(1)选材要围绕主题,真实,能反映出事物本来面目,令人信服。

(2)选材要典型,所选材料要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并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充分的说服力。(3)选材要新颖,所选材料要有新鲜感,有特色使人耳目一新。

21,作文批改的意义

作文批改是对学生作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细致的辅导。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检查在作文辅导前,辅导中的辅导效果,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作文讲评做好准备。

22,作文批改的原则

(1)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适当表扬,慎重批评。

(2)批改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先求通再求好,先求通顺,再求写得生动,有艺术性。

(3)批改要有实效,学生能从老师的批改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不足,找到纠正的门路,不断得到提高,批的准确改的恰当,富有启发性。

23,作文适当方面批改的情况 作文中有些内容难以理解,观点有问题,感情不够健康的,书面批改不易说明的,思想混乱详略不分的,文风不正华而不实的,写作态度马马虎虎,作文成绩大起大落的,,24,作文批改的内容

中心思想是否正确鲜明,选材是否恰当,段落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语言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书写是否工整,写作态度是否端正。

25,一篇作文的批改步骤,(1)通读全文,了解概况,在注意思想内容和文章结构的同时随手划出错别字,标点符号。

(2)逐短细看结构,表达方式,内容上的修改。

(3)全篇批改完成,再从头至尾必要时加上总评,然后打分。

(4)把有关材料记入批改笔记,作为请讲的依据。26,当代语文教育模式

(1)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中,“三主”是指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

四教段是指:

自读(疏通课文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教度(教师点拨开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领会读书之法,)作业(强化对知识的记忆,促进学习迁移)

复读(温故知新)

(2)魏书生六教段

定向(将教学内容先告诉同学,使其有明确的目标)

自学(自读课文,独立思考,记录疑点以备讨论解决)

讨论(同位邻桌相互讨论解决疑难)

答疑(未能解决的提交课堂解决或有老师解答)

自测(根据“定向”的要求由学生自拟一组能做十分钟题目自己解答评分)

字结(所有同学自己口头总结自己的收获再挑选一两个同学向全班做报告交流)

(3)上海育才中学“读,讲,议,练”教程

读(读课文找问题,主动获取知识)

讲,议(组织分析讨论,理解课文,教师解疑答疑)练(运用,巩固知识)

(4)北京某中学的“读,划,批,写”教程

读(认真读课文)

划(认真把词语句子划出来)批(把段意心得批在课文)写(在以上基础上写成读书笔记或分析文章)

3、语文教学流派主要有哪些?并举出其主要代表?

答:

1、导读派(钱梦龙为代表);

2、情感派(于漪为代表);

3、自学派(魏书生为代表);

4、得得派(陆继椿为代表);

5、茶馆派(段力佩为代表);

6、情境派(李吉林为代表)。3.诗歌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初步能力。(2)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3)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4)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他们获得审美的愉悦

六、论述

1.谈谈如何理解和贯彻“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1)读、听和写、说之间的关系。读、听为写、说能力的发展提高提供前提条件。发展提高写、说能力需要正确的思想观点指导正确的思想观点指导,不只是从生活实践中来,还需要通过读、听从书本和其他方面得到。而且,通过读、听还能得到写、说的范例,使写、说有所借鉴,从而促进写、说能力的发展提高。反之,写、说促进读、听能力的发展提高。

人们通过写、说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的加深理解提高读、听的能力。

(2)读、写与听、说之间的关系。读、写是通过书面语言进行的,听、说是通过口头语言进行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口头语言在不断的丰富发展着书面语言。离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就会僵化,从而丧失生命力。书面一经形成,便规范、净化和优化着口头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这项原则应做到:(1)读、写、听、说合理安排,全面训练。读、听训练中,要启发诱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又用这些规律指导写、说实践。写、说训练中,要深入认识、理解这些规律,促进读、听能力的发展提高。(2)把课文作为读、写、听、说训练的主要凭借。凭借课文进行读、听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作者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文章结构等;凭借课文进行写、说训练,把课文作为范文,由机械模仿到灵活模仿,最后达到创造性的表达。(3)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弥补语文课内读、写、听、说训练在数量上的不足、在范围上的局限、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单调等缺陷。使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得以全面训练、协调发展

2.试述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方法。

构成: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有较完善的非智力素养。

培养方法:

通过说理

和指导实践,提高其学习语文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态度;通过说理和指导实践,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意志、情感和个性上有姣好的学习语文的心态;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环境,创造读写的浓厚气氛,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通过指导其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学到应学的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培养应具备的各项语文能力。

七、实践 1.《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有两个,即记叙中的议论、抒情和事例的典型性。有位实习生在确定分课时教学要点时,把记叙中的议论、抒情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而事例的典型性放在第二课时,你以为这样是否合理?为什么?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课时教学要点不合理,两课时的要点应对调一下。道理在于:

(1)文章的表达方式是服务于特定内容的。避开内容而说形式难免就形式论形式,学生难以理解透彻,更难悟出为文的道理。(2)事例的典型性在本课文中尤为突出。搞清这一问题也就对文章内容有了深透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领悟作者为什么于记叙中议论、抒情,可谓水到渠成。

2.认真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教学实录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生:(读课文)“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师:这两组句子,相同的词语是:“私、畏、有求。”也就是说,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民对王的态度是相似的。邹忌从比美的私事想到治国的故事,这种思维方式叫“类似联想”(板书)他的目的是启发齐王也由生活小事产生类似的联想,去考虑国家大事。邹忌把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联系起来思考,找到相似之处,并且得出了结论。请问邹忌的结论是哪一句话?

生:“王之蔽甚矣” 师:请译成现代汉语。生:你受到的蒙蔽很大。师:可以。还可以译成:你被蒙蔽得太厉害了。这样语气更接近原文。请想一想,邹忌的这个结论是不是太武断了?他的论据充足吗?他是怎样推导出这个结论的?

生:(思考,沉默)

师:我提示一下。逻辑推理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归纳。二是演绎,三是类比。请问邹忌以私事比国事,从逻辑角度讲运用的是哪一种推理。

生:好象是类比。师:“好象是”,不太有把握。我们来分析一下,邹忌与徐公比美,省略了“美我”,妻是因为“私”,妾是因为“畏”。客是因为“有求”(指板书),而齐王呢,宫妇左右“私”王,臣“畏”王,民“有求”于王。(板书)

邹忌

(妻)私

(妾)畏(客)有求

齐王

(左右)私

(臣)畏(民)有求

齐王 蔽

师:妻“私”、妾“畏”、客“有求”的结果是邹忌受到蒙蔽,那么,由此推知,齐王左右“私”、臣“畏”、民“有求”的结果,也必然是受到蒙蔽。这是一个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典型实例。因为两事物的相似点很多。一一对应,论据是充足的,所以结论是能够成立的。再比较一下:“美”邹忌的只有一妻一妾一臣,而蒙蔽齐王的人就多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臣“莫不”畏王,全国之民“莫不”有求于王,全国上下,人人如此,“王之蔽”还不甚吗?邹忌的结论不仅站得住脚,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板书“类比推理”)邹忌的谏辞,运用类比推理,启发齐王产生类似的联想,从浅显的比

喻中领悟深刻的道理,多么委婉动听,多么富于艺术性、启发性!

(1)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语

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请联系教学实际说明是如何贯彻执行这项教学原则的?

a。丰富语言,促进智力发展;b。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c。结合课文教学,组织必

要的专门的智力训练;

d。发展智力的各个组成因素;e。培养非智力因素。(联系实际说明略)

(2)这个教学片段的教学除

了讲授外,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技能?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运用这种教学技能的优点。

提问。这个教学片断提问的目的明确,意图清楚;以课文内容为依据,紧扣文章思路;难易程度适合学生水平,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各个问题的排列顺序合理,提问语言清楚明白。(联系教学实际略)

(3)这个教学片段的板书是否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具有条理性和灵活性;具有集中性和简洁性。

第四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西城小学

李行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由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本、专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l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在继承中国百年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体现当代国际教育界课程科学和教学科学研究成果,揭示语文教育的规律。本书根据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现状和需要,侧重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对语文教学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学习,进行了具体阐述和示例。根据本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教材提供了较多的教学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上努力凸现课程与教学理论在语文教育实践中的作用,能给语文教师提供直接的、具体的帮助。在读书过程中我对第十章语文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主体性发展所讲内容印象深刻。下面就这一话题结合书中所讲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主体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对于现在和未来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尝试,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激励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感悟到:创设积极探究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创设愉悦融合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创设自由开放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立足主体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立足主体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

2.立足主体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变革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育思想。

3.立足主体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将会有利于建立民主化思想,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4.立足主体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实施主体性教学有利于变革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探究式、活动式、体验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多方面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立足主体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对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的探索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创设积极探究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让他们具有主体性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体现主体性中最根本的地方之一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也正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是因为疑问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就是说不会提问意味着不会创造。更有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生疑”可见,疑是思之源,而思则是智之本。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索和研究:1.启发鼓励,让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提问。那么作为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必须注意:态度亲切、温和,语言真诚、宽容。无论学生所问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异想天开,都不能嘲笑,一定要杜绝从语言和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的。2.积极引导,教学生善于探究,提出问题当学生产生疑问时,往往还会遇到表述方面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我认为:

其一,教师可以做好言传身教,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先去“问问题”。其二,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设“爬高”的梯子。比如,当学生学习《果敢的判断》一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矛盾的地方“果敢”与“考虑再三”提出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在什么情况下“考虑再三”?都考虑了一些什么?怎么从考虑再三中看出小泽征尔的“果敢”? 3.适时点拨,激励学生乐于探究,解答问题 可想而知,主动权在学生手上,学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独立钻研的兴趣必将增加不少,再加上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热情鼓励的话语,真诚赞扬的眼神,幽默巧妙的点拨……学生必将不断主动探究,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地突破文章的难点。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是让他们具有主体性的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拥有基本的读书能力,是让学生具有主体性的基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这样尝试:

1.让每一个学生在读书中享受快乐。2.让每一个学生在读书中张扬个性。3.让每一个学生在读书中体验成功

布鲁诺说过:“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儿童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事实证明,的确是这样。同时,这些做法也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全面性、主动性,使学生们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幸福和快乐,进而获得全面、主动、多样的发展。

(三)创设愉悦融合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是让他们具有主体性的保证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景时,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养了参与的能力。

根据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在课的开头、课的重点段、课中突破难点时、课的结尾……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想像空间,在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亲自去体验,去发现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东西,并且能主动地参与进去,积极地发挥想像,不断探究,从而使主体性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四)创设自由开放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让他们具有主体性的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促使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范围的限制,实现了远距离、交互的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再仅仅关注于学生能够获取多少知识,而是普遍强调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1.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广开信息源,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2.注重体现个性特点,激励学生提高信息获取、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新大纲特别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要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要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还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中积极鼓励学生争做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努力提高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第五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1.课程论是依据对社会需要,学生心理特征,学科系统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2.语文科自1904年单独设科。

3.我国古代课程与教学论的著作有《学记》,(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读书作文谱》。西方如柏拉图的《理想国》、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4.孔子的教育内容根据《论语》概括出来:文、行、忠、信;礼、乐、射、御、书、数是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是孔子教学的主要教材。5.课程论成熟的标志就是1918年博比特出版的《课程论》。6.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他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合,包括为学生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7.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三大课程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2)人本主义课程论(3)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8.现代课程论的基本概念是: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9.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10.教学论包括:(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来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理论传统,代表作有苏联教学论专家达尼罗夫编著的《教学论》(2)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代表了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代表作《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3)认知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心理专家布鲁纳和奥苏贝尔,布鲁纳的“发现法”是认知教学的代表。(4)非指导性教学。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是情感教学的代表。1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等。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12.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连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变现为三个方面(1)物质性的(2)活动性的(3)关系性的 13.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变现为三个层面:一是环境性的,二是活动性的,三是关系性的。14.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而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15.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16.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可以区分为管理、研制、应用三种类型。(1)语文课程与教学管理实践。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对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行政组织领导,二是对语文课程和教学材料的行政管理,三是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组织实施。(2)语文课程研制实践(3)语文教学应用实践。

1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经历了七个发展阶段:

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

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

三、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黎锦熙于1924年出版了《新著国语教学法》

四、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

五、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

六、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

七、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18.教学法的特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侧重于研究教学的实践技能;教学论的特点是理论性和指导性,侧重于研究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追求的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教育学的基本特点是教育性和方向性,是运用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从特定的侧面用特定的方法,来完成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发展的育人任务。19.从“语文教育学”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本质的回归。“语

文教育学”学科名称产生的逻辑是:教育学—学科教育学—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名称产生的逻辑是: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两个不同的逻辑顺序显示:“语文教育学”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个性完美发展的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语文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终极目标是通过实践过程达到的,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它的实践过程。从强调终极目标到强调实践过程,是自身本质的回归。

2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既要研究教又要研究学,既要研究具体操作问题又要研究基本理论问题,既要研究教学又要研究课程,既要研究现实又要研究历史和预测未来。第二章

1.中国古代教育有三种表现: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2.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特点是:先教蒙学读物,集中识字;然后学习以“五经”“四书”为主体的儒家经典;以文选作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3.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写字。《千字文》相传为南朝(梁)周兴嗣所著。《百家姓》相传为北宋人所编。《三字经》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编。4.“五经”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四书”是儒家经典的代表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

5.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6.我国传统语文教育有三大经验:一是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二是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三是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语文教学法体系。7.识字教学的经验: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集中识字阶段的识字量以2000字左右为宜,“

三、百、千”三本书结合起来,单字在2000字左右。2)韵文化,便于朗读和朗诵。3)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三字经》是把伦理教育与识字教学结合的最成功的例子,最能显示语文的独立社会价值的是《百家姓》。4)联系日常生活。5)激发儿童的兴趣。8.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四大弊端:脱离语言实践,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三大问题:1)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的问题。2)教学内容问题。3)教学方法问题。

9.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的语文教育。又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分界线,划分为近代语文课程与教学和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最突出的有语文单独社科、“国文”名称出现和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这三件大事。

10.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4年清政府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

11.蔡元培1992年创办爱国学社,梁启超1906年前后创办长沙女子学堂,就将这一学科临时称为“国文”。12.语文教学中的变化,是现代文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合法地位,并逐步占据了主要地位。1920年该国文科为国语科,白话文进入语文课程,标志着具有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的确立。13.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是区别现代语文教育与古代语文教育的根本标志,代表了语文教育发展的真确方向。

14.“国语”的基本性质就是标准的口头语言和用标准的口头语言写成的现代文。

15.现代文教学逐步取代文言文教学,是现代语文教育与古代语文教育的形式上的变化;以“传道”为主变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是现代语文教育与古代语文教育的本质上的变化。16.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所谓语文,应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

第三章(全日制义务教育)

1.课程性质与地位: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他在几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课程的基本要求: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初中》 3.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4.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5.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6.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1)人是3500个左右常用的汉字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二)阅读:背诵优秀的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写话: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性学习。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二)阅读1)背诵优秀诗文50篇2)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使用冒号、引号。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性学习。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二)阅读: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2)背诵优秀诗文60篇3)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性学习。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二)阅读1)背诵优秀诗文80篇2)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性学习第四章(普通高中)

1.课程性质: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课程基本要求: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3.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5.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系列1:诗歌与散文;系列2:小说与戏剧;系列3:新闻与传记;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第五章

1.语文教学设计是以教育哲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分析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客观需要,制订语文教学规划。《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集中体现了当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2.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造能力的关系,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3.确定教学目标:1)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4.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3)适应社会需要。

5.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的,可理解的。3)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4)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条件。5)要有具体表现程度。6)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6.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2)语文教学中发展治智力的原则。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7.自主学习,是同“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相对而言的。特征: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8.合作学习是同“个体学习”相对而言的,而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要素: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2)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4)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

9.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习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10.单元教学的基本特点:传统语文的基本特点是文章选编,现代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是单元组合。随着语文教材编写体例的变化,单元教学逐步成为最基本的教学结构形式。单元教学就是把体裁、题材或表达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若干篇课文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教学阶段。

11.板书图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简明、醒目的板书、图表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进行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的训练,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板书主要内容有文章结构提纲,人物形象提纲,情节发展提纲,写作方法提

纲,景物描写提纲,知识讲解提纲,训练要求。板书图示的主要形式有书写、表姐、图示等。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书写必须符合硬笔书法的基本规则。首先要做到字体规范化,工整、流利、醒目、美观等。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画能力,并逐步形成系统的教育工艺。3)版面设计的能力。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难点、疑点等,来设计版面的形式、结构、顺序等。要做到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构完整。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板书图示的美感要素:1)简洁美。能够对课文的内容特别是复杂课文的内容作高度概括,做到语约义丰,以简驭繁。2)含蓄美。简练和概括,使一切板书形式中都具有很多“空白”,能给学生以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产生一种回味无穷的含蓄美。3)缜密美。能够展示课文内容特别是繁杂课文内容的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显示出一种谨严、缜密的总体美。4)映衬美。板书常用位置排列,色彩区别等方法,将具有对比或类比性质的方法显示出来,相映成趣。

14.教案的主要内容有单元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第七章

1.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至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阅读习惯态度,指向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阅读能力,指向过程和方法目标的阅读方法。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一)阅读感受力 二)阅读理解力 三)阅读欣赏力 四)阅读评价力 五)阅读迁移力 六)阅读创造力。

3.写作教学的任务:

一、育人训练

二、积累训练 一)观察与感受生活 二)广泛涉猎读物

三、思维训练 一)善于想象与联想 二)深入地思考问题 三)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四、语言训练 一)准确生动 二)简明得体

五、简明训练 一)审题的能力训练 1.准确理解文题含义 2.弄清写作的要求 二)立意能力的训练 1.正确2.深刻3.新颖 三)选材能力的训练 1.真实2.典型3.新颖 四)谋篇布局能力的训练 五)运用表达方式能力的训练 六)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七)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

六、文体训练

七、写作速度训练。

4.写作训练方式:一)单项作文训练 二)命题作文训练 三)供材料作文训练 四)想象作文训练 五)话题作文训练 六)研究性作文训练 七)自主作文训练。

第九章

1.口头语言主要特点是有声化和情景化,书面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符号化和规范化,书面语言较之口头语言是更为高级的发展形式。口头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是学习和发展书面语言的基础和背景,能够不断丰富和促进书面语言的学习和发展。书面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是学习和发展口头语言的继续和提高,能够规范和指导口头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2.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1.口语交际的态度 1)耐心专注地倾听 2)自信负责地表达 2.语音识别力 3.话语记忆力 4.话语理解力 5.话语评判力 6.口语表达力。

3.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方法:一)听讲 二)诵读 三)复述 四)答问 五)讲述故事和见闻 六)专题演讲 七)即席发言 八)讨论或辩论 九)创设生活场景。

4.综合学习的主要特点:一)整体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有三个层次:首先是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综合,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最基本的层次。较高层次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是各个学科的综合。最高层次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是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综合。综合性学习立足于学生个性的整体发展,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自主性。语文教学的其他四个领域即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三)开放性。学习目标不以获得知识为唯一目标,而以语文素养和人格力量的整体发展为目标。

5.综合性学习目标的特点:一)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知与体

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在综合性活动中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综合性学习评价的一大亮点就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由过去“一把尺子”的评价变为“多把尺子的评价”。四)强调过程和方法。五)教学评价的重点是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6.实施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一)与综合性学习相适应的基本方式是探究性学习。二)利用教材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三)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教学资源。1)从当地文化中选取资源。2)从时事材料中选取资源。3)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源。四)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五)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别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是顺应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体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唯一途径。

7.综合性学习一般有三种形式:1)综合语文课程的各个领域,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2)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机整合。3)学校与家庭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五)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7.语文教师的转换:

一、教师角色的隐喻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二、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

三、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

四、从单向的传授者转换为互动的合作者。1)与学生的合作 2)与其他教师合作 3)与家长合作 4)与教育管理者合作 5)学会合作的三大技巧(倾听、交谈、沟通)

五、从呆板的经验者转换为教学的创新者。1)语文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的精神 2)新课程为语文教师的创新提供了良好得条件 3)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能 4)语文教师的创新体现于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8.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1)单相交流方式 2)双向交流方式 3)多向交流方式 4)综合交流方式。

9.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升:

一、语文教师应提升处理教材与设计教学的能力。1)确定教学目标的能力 2)确定教学结构的能力,教学结构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横向结构指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内容的相互联系。纵向结构指教学环节的教学结构,包括学生的预习、导入讲解或讨论,作业布置、小结等各个环节,也就是主体的呈现,主题的展开、主题的完成。3)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

二、语文教师应提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1)教学语言能力—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规范、正确、得体。2)课堂组织能力—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小组学习的正确形式。

三、语文教师应提升评价学生学习的评价能力。1)设计练习的能力 2)处理作业的能力 3)综合评价的能力。

四、语文教师应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五、语文教师应提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1)是它的物质形式,它的基础设施等 2)是它蕴含着的人类高级智慧。

10.导入方法:1)释题入手,步步深入(释名物、释题意、释结构)2)联系旧课,以故引新 3)制造悬念,引起注意 4)故事引入,激发情趣 5)描绘形象,引入联想 6)演示练习,激荡思维 7)精于设问,循之善诱 8)比较异同,变换角色。

提问层次:知识水平提问,应用水平提问,分析水平提问,评价水平提问。课程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下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的功能丰富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知识的功能,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功能,启迪思想、开启智慧及人文教育的功能等。语文课程的多项功能其实可概括为两大类,即语言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区培民: 课程:广义的课程它包含了教育目标、内容、教材、教学活动、评价方式五大层面,涵括者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是赋予学习者的一个学习经验的总体。 语文课程目标:从语文科得角......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名词: 1、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当代教育学认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2014年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1、试卷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试题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2、简答......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整理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1、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基本上是与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的极端混合型的,是集政治,历史,宗教,人伦等于一体的综合教育. 2、1949年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期末复习总结 填空题10/1’ 判断题5/1’名词解释8分2/4’ 问答题20分 4/5’ 应用题57分2/6’1/45’1、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