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反思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教材中关于机械运动的描述非常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很抽象,因此本节课的开篇,我通过一些教学视频的利用,直观生动的使学生对于运动的认识变得很轻松,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学生做了一个在学生闭眼过程中判断我是否运动了的小实验,让学生真正的懂得,我们所认为的运动或者静止,就是根据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作为判断依据的,从而轻松突破这一难点。
2.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引导学生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而言的?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让学生通过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感知,再结合第二段视频的观看,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并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发言,我在各组间巡视指导。看到同学们都能够举出很多日常生活中现象和实例来说明上面的问题,是学生真正懂得了,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都是依据情境中的某个特定的物体来说的,依据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今儿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而言的。再通过全班的汇报、总结。教师做简单的概述,并帮助学生及时的纠正在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片面的认识。同时引出参照物的概念。最后,教师和同学一起概括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选择的方法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这一节课整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学习效率很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处:
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对于相对性的讨论没有更多的深入,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还不够。在热闹的讨论之后,没能给学生一定的静思时间,让学生重新理解这一问题和知识点。在学生的作业中仍然发现参照物选择不明,判断错误的现象。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机械运动现象,知道机械运动。
(2)能判断描述物体运动中的参照物,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3)了解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身边物体的位置变化,体验和认识机械运动现象。
(2)通过观看视频观察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运行情况,感受、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感受宇宙中的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来了解物质运动的普遍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认识,让学生产生对物理学中理性思考的兴趣。(2)通过观看科教片《宇宙》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领略宇宙中物质运动的美妙与和谐,产生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及其普遍性。(2)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教学难点:
(1)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举例说明。
(2)在描述物体运动时,正确判断参照物和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三、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电脑及电子投影设备等。
四、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体会,分析启发等。
五、教学课时
1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视频片段1:《自然界的运动》(视频中有山、水、云、树木,有草原、乡村、都市、海滨,有校园、街道、公路、机场,有动物、人、车辆、飞机等。有静止的、有运动的)。
【教师提问】
1).试概括,刚才播放的视频主题是什么?(学生:运动和静止)
2).在视频中你看到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给出课题】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二)互动交流、探求新知
1、机械运动 【教师提问】
想一想,你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 【学生小议】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依据。【教师启发】
请观察一下站着的老师和走动的老师在地面上的位置情况有何不同?现在再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学生:是根据物体位置是否改变来判断的)
【学生体会】
1).再次播放视频片段1《自然界的运动》,体会运动和静止的判断与物体位置是否改变的关系。
2).观察和体会放在书桌上的物理课本静止时和被推动时,位置的改变情况。【教师指出】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也简称运动。(板书)
【考一考】
你见到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学生:„„)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师引导】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简单吗?(学生:„„)
播放flash动画:《女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女孩坐在火车上,车窗外的物体在向后 移动)
【播放视频】
视频片段2:《片段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两辆靠近的小轿车相向运动、电影特辑——背景运动造出的气球上升的特效、跑步机上的运动、跳伞运动)(无声播放)。
【教师提问】
1).看了上面播放的视频,对于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学生:„„)
2).设想一下,如果只有一个物体,你能判断它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吗?为什么?(学生:„„)
【学生小议】
1).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做什么?
2).你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或静止是绝对的吗?为什么? 【教师指出】
(1)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时,要事先选取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板书)(2)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对其运动情况的判断和描述是不尽相同的。(板书)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板书)
【播放视频】
1).flash动画:《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两架速度不同的飞机在空中》 2).视频片段3:《片段3:参照物》(再次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做做想想】
把自己的笔袋放在物理课本上,拉动物理课本,观察并判断:
(1)以地面为参照物,课桌、物理课本、笔袋、笔袋里的物品是否运动?(2)以物理课本为参照物,地面、课桌、笔袋、笔袋里的物品是否运动? 【考一考】
1).播放片段4:《片段4:联合收割机》。然后提问:分别以收割机、汽车、人为参照物,判断别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2).举个其他的例子说明一下物理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是普遍的 【播放视频】
视频片段5:《片段5:宇宙》(截选几段播放,了解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和运动的 其他形式)
【展示图片】
1).珠穆朗玛峰的抬升。2).地壳板块的运动。【教师指出】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的世界一直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运动。(板书)
(三)回顾收获、巩固所学 1.小结:
回顾一下这堂课的过程,谈谈你的收获,说说你还想知道什么? 2.作业:
1).复习本节,完成物理课本1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2).预习下一节“运动的快慢”。
七、板书设计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也简称运动。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时,要事先选取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对其运动情况的判断和描述是不尽相同的。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机械运动是普遍的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的世界一直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运动。
设计的目的及思路
本节教学主要涉及的是《课标(修订稿)》中,科学内容一级主题“2.运动和相互作用”里的二级主题“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在《课标》中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标准是:“2.1.1 知道机械运动,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 动的相对性。”和“2.1.3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规定的相关内容标准,本人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特别的设计。
1、使用了4个视频片段和2个flash动画。主要是用丰富的、真实的、生动的机械运动现象或实例,加强对学生的视觉刺激和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积极地观察和思考。
2、就地取材,做了2个演示实验和2个学生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体验探究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和能力。同时体会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3、提出了9个引导和启发性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不但形成了必要的物理认知,达成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而且促进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培养了他们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他们理性思维的习惯。
4、紧紧抓住“位置及位置的改变”这一关键性线条,由浅入深、由狭及广地开展教学,逐次递进,完成“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和“机械运动是普遍的”三个主题的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运动的描述》一节,教学内容虽少,但它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教学的入门和基础。这一节的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三分之一”教学的成败。为此,不能不精心设计,用心落实。
这一节中,最困难的地方是让学生区别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对物体运动描述的相对性。要突破这个难点,就会让教学超标,最好是模糊处理,不要明确提出。
还有就是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加深到“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也是相对的程度,以便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真理的相对性,绝对化的终极认识是不存在的,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需要人类不断探索。
第三篇:最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新人教版--完美版下载
初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2-1“形形色色的运动”,观看夜空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让学生想想看,这些物体是运动的吗?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由此引入这一节的学习。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机械运动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驶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的根据是什么?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这些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总结:夜空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奔驰的火车、天上飞的飞机„„这些运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7,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都市中人流的移动、大自然中江河的奔
初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流、浩瀚太空中天体的运动、令人震撼的地壳运动等都是机械运动吗?
总结: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过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典例解读
【例1】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二·九运动 B.电梯上升 C.飞机的飞行
D.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解析】判定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要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其他的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上升的电梯和飞行的飞机相对于地面,下沉的潜水艇相对于水面,位置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一二·九运动属于历史运动事件。
【答案】A(二)参照物 1.概念 问题探究: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我们说房屋、树木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而言的。
总结: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
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为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的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典例解读
【例2】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初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解析】鸟类飞行时,若以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具有很大的能量,足以撞毁飞机,因此D选项正确。
【答案】D(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问题探究 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
问题分析: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
提问:你认为课本图1.2-4运水稻的车辆的运动情况怎样?(1)选取地面为参照物,运水稻的车辆是运动的;(2)选取收割机为参照物,运水稻的车辆是静止的。
教师总结: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为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讨论:描述课本图1.2-5的各种物体的运动状况。典例解读
【例3】在观光电梯上,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长沙市区的美丽景色。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解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
【答案】C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定义,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充分体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物态变化
活动体验:
(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归纳总结:
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探究点二
熔化和凝固
1.概念归纳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1)冰棒化成水:熔化
(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
(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先熔化再凝固
出示固体海波和蜡,提出问题:它们怎样才会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计时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代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组装实验装置:把硫代硫酸钠和石蜡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并插入温度计,再把试管按图示装置固定。往烧杯里倒入冷水,使水位高于装固体颗粒的那部分试管(图中只画了一套装置,另一套装置完全相同)。用两个酒精灯分别给两个烧杯加热,观察两试管内固体熔化情况,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固体完全熔化。
(3)第1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40
℃开始计时,每隔0.5分钟读取一次温度值观察物质状态,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
℃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读取一次温度值观察物质状态,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1)对海波及石蜡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2)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3)熔化时它们的状态及温度。
记录:实验中的数据。
表一 海波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s
0.5
1.5
2.5
3.5
4.5
5.5
6.5
温度/℃
47.5
51.5
53.5
55.5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表二 石蜡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s
温度/℃
62w
66.5
74[
状态
固态
粘稠状态
液态
学生交流思考:海波及石蜡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状态的变化一样吗?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探究点三
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海波的熔化图象 石蜡的熔化图象
学生讨论交流,思考:
(1)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2)每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与石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吸热、放热情况如何?
归纳交流:从实验现象及描绘出的图象容易看出,(1)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
℃,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2)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升高,在此过程中,石蜡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得出结论:
(1)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一类固体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
另一类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学生讨论交流:物质凝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2)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只有达到一定温度时才开始凝固;
(4)凝固过程放热。
学生观察课本图3.25甲、乙两幅图线,并分别比较与图3.24图线的区别。
晶体熔化和凝固条件、特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知识扩展: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
℃,钨的熔点最高。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金刚石
350
金
064
冰
0
钨
410
银
962
固态水银
-39
纯铁
535
铝
660
固态酒精
-117
各种钢
300~1
400
铅
327
固体氮
-210
各种铸铁
200左右
锡
232
固体氢
-259
铜
083
海波
固体氦
-272
探究点四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归纳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比较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
(2)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熔点)。
(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经历固液共存的状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的状态。
逆向思维:从冰吸热可熔化成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让学生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联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蔬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
℃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三、板书设计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1.固态液态(熔化和凝固是互逆过程)
2.固体
3.晶体熔化条件同时具备
4.晶体凝固条件同时具备
四、教学反思
熔化和凝固是热学中比较重要的课,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熔化、凝固是两个能相互转化的过程,晶体和非晶体性质间的不同,还要学会作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学生在做探究实验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加大对实验整个过程的引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在课前就做过了实验操作过程,本节课只要求学生能够能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这样就可为下面讨论节省大量时间。教学时应特别重视对图象的分析,帮助学生找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根据数据我们会画出一幅曲线图,然后让学生对海波曲线图分析,学生很容易会发现海波有一个平稳阶段,然后开始学习海波的熔化。
第五篇:第2节_运动的描述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这几张照片是在同一个路口相隔了很短的时间先后拍到的,通过观察这几张照片,你能告诉大家:哪辆汽车是运动的,哪辆汽车是静止的吗? 根据什么?
你认为静止的物体就真的静止吗?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这几张照片上的物体运动了吗?又是根据什么?
[讲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有非常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的很多观点也都与物理规律相一致,当然也有不同。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到底以什么样的规律运行着呢?今天我们就从机械运动开始研究
二、新课讲授
首先,就像刚才大家总结的那样: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板书]
[提出问题] 大家还能举出其他一些物体运动的实例吗?
[讲授] 大家说的都很好,机械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有些甚至我们觉察不到:比如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运动高度在变化,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缩短。其实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所以说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的现象。
[提出问题]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真的很容易吗?
举实例 事例一:坐在行使的汽车中,感觉路边的树木高速后退,感觉车内的物体是静止的。路边的人觉得树不动,车运动的很快。
事例二:高速路上超车时感觉对方车辆慢慢后退。错车时却感觉对方车辆速度很快的冲过来。
可见:要想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选取一个标准才成,物理学中把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板书]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那么怎样才是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了呢?或者说我们要观察那几个方面,才能确定物体位置是否变化了?
[总结] 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距离或方向上)是否变化。
[提出问题] 什么样的物体可以作为参照物呢?平时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都不说参照物,为什么?
[总结] 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通常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略去不提。
[提出问题]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
[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的情况可能不同,这称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
[提出问题]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提出问题] 大家说得都很好,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没有同一物体相对不同参照物,运动状态不同的情况呢?
[总结]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
三、课堂检测 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物体是静止的? 2.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2)而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3)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知道运动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要选取参照物,即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课后习题
1、写出下面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1)地球绕太阳公转
(2)太阳东升西落
(3)“小小竹排江中游”,(4)“巍巍青山两岸走”
(5)车中乘客说:“房屋、树木在后退”(6)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2、飞行员在描述飞机俯冲时说:“大地迎面扑来”,这是以
参照物。说月亮躲进云层,是以
为参照物。顺水漂流时船相对水。
3、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
4、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
B.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
C.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向东行驶,乙车向西行驶
板书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1.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距离或方向上)是否变化。
3.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通常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略去不提。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