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节有效教学行为的选择自测题
第四节 有效教学行为的选择
1、如何选择有效教学行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演练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1)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特点
目标决定手段,手段决定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是以教学目标为转移的。
教材的结构、内容决定了它所适用的教学行为,如实验要用展示,文字材料需要陈述,问题需要讨论等。
有效教学行为产生的重要条件:教材的深入挖掘(挖掘教材背后的内隐结构、价值教育因素等)。(2)学生的实际
学生经验、经历是有效教学行为可资利用的资源。学生需要是教学效能提高的努力方向。
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发展的目的是有效教学行为的评量尺度。
(3)教师的素养条件
有效教学行为源自“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的基本素养:道德人格过硬、知识结构合理、教学艺术高超、教学经验丰富等。
有效教师与有效教学行为之间具有一种相互确认关系、相互确证关系。(4)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师生身处其中的物理情境、心理情境的统一。
教学行为与教学情境之间具有一种“内嵌式结构”。教学情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召唤者与引发者,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具有一定的身不由己性,有效教学行为生成格式:“教师——教学情境——教学行为——教学结果”。
对教学情境的干预、调控力度是有效教学行为的标识。(5)行为本身
每种教学行为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局限。
2、举例说明各种教学行为的有效适用范围。答:
1、讲授行为:适用于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过程中,因为师生比例,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讲授行为来完成教学工作,这种方法较为传统,但知识点清晰,学生较为适应此模式。
2、展示行为:适用于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很多科目必须进行的一项内容,在实验教学中,高中阶段绝大多数都是验证性实验,对于一些实验操作与结果,需要教师进行演示,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此外,一些小组表现很优秀,教师可将他们的成果进行展示,这对学生也是鼓励。在有设备的情况下,学生上课期间有典型的结果时,教师爷可使其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同伴,不一定局限在实验教学。
3、讨论行为:适用于具有一定经验、知识积累的学生。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方式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但是,这种模式是否真的有效,首先要看教师的组织能力与其问题提出的合理性;其次,对于学生也有很高的要求,要根据他们各自拥有的不同生活经验、课程相关知识开展讨论,因此合理的分组也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
第二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节行为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活动
第四节 行为—认知学习理论
125512马楠
问题:
1、这两则教学案例体现了哪种学习理论的应用?这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2、这种学习理论给您的教学带来哪些启示?
答:(1)、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社会学习理论的。依靠观察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
(2)、重视榜样的作用。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获得。但是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的作用。榜样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拥有奖赏、榜样行为的复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和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关系都将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
(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人的行为不仅受外界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受自我引发的行为结果的影响,即自我调节的影响。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设立目标、自我评价,从而引发动机功能来调节行为的。
(4)、主张奖励较高的自信心。一个人对自己应付各种情境能力的自信程度,在人的能动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将决定一个人是否愿意面临困难的情境,应付困难的程度以及个人面临困难情境的持久性。
3、举出更多的课堂教学经历或片断,它们能体现出这种学习理论的应用。
答:假如同学们都拥有一辆汽车。这时就要面临一个问题:在公路上开车应如何控制汽车的速度(也就是应该开多快)?
情景一:用经典条件反射作用来解释。假如你开着车,这时车上的速度计显示为每小时70公里。几秒钟之后,你听到了警车的警报声。下一次你一看到速度计显示为时速70公里是,你就产生了条件反应:紧张。
情景二:用操作条件反射作用(也就是强化作用)来解释。假如你平时开车来学校,时速为45公里。有一次起来迟了,你以55公里的时速开车,结果到学校时比平时还来的早。为了节省时间,以后可能越开越快。如果你的时速达到了每小时70公里,有什么样的后果?将受到惩罚。
情景三:那到底应该开多快的车呢?如何控制自己的速度?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做到。假如双休日你开车去郊外旅游,你保持平时的速度开车。但是开着开着你周围的车一个一个超过了你,所以你也开始加速。加速一段时间后,你发现你已经超过了好几辆车了,这时你有开始放慢速度。注意:你加速或减速这个行为并没有受到强化或惩罚。那到底是什么使我们会产生这样的行为?
你之所以加速或减速是因为你观察别人的结果。当你看到别人超过了你而没有被 处罚,所以你也会加速。当超过别人后,你又会减速。
由此得出结论:一个人行为的改变或叫行为的学习不一定由行为前的刺激或行为后的强化而引起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而习得的。
(例如)红灯过马路。有些人并不是有意违反交通规则,而是模仿别人的结果。
第三篇:课程与教学论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分数:1分)A.查特斯
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分数:1分)A.拉特克?
3、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D.方法
4、杜威在其1902年出版的著作中曾针对传统教学割裂儿童与学科而使儿童完整的经验被肢解的问题,提出在经验的基础上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这本不朽名著是(?)A.《儿童与课程》
5、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其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A.目标模式?
6、斯藤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B.过程原则?
7、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C.有意义学习?
8、“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指的是奥苏贝尔所说的 B.认知驱力?
9、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C.最近发展区?
10、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分数:1分)D.逐渐分化原则
11、“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分数:1分)B.生成性目标?
12、?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它们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分数:1分)C.超越论?
13、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课程开始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
C.学习者的经验?
14、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是属于C.科目本位课程?
15、?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方法、技能、价值观与 A.原理?
16、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这种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称为(?)C.课程结构?
17、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D.夸美纽斯
18、?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可称为(???)D.隐性课程
19、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人自主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B.个别学习? 20、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还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为(???)(分数:1分)D.课程采用
21、?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或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分数:1分)A.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22、?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这种评价称为(??)A.B.C.D.(分数:1分)B.目标游离评价?
23、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这种评价称为(?? ?)(分数:1分)
D.量的评价
24、主要受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理论的影响而产生,揭示了“量的研究”之“客观性”假设的虚假性甚至欺骗性,确立了研究者价值参与的合理性,尊重研究对象之个别性与独特性,摧毁了“多数”对“实在”的专断。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分数:1分)B.质的研究方法?
25、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称为()(分数:1分)
C.生活世界?
26、认为人的心灵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而外部世界则没有任何独立性,那么这种建构主义就是(?)(分数:1分)A.激进建构主义?
27、从研究内容看,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趋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从研究方法看,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趋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这是()C.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
28、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这是(?)(分数:1 A.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29、“泛智课程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创立者为(?)(分数:1分)C.夸美纽斯? 30、?提出课程开发的“活动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分数:1分)C.博比特?
31、?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分数:1分)A.技术兴趣?
32、?“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追求是(???)(分数:1分)
C.解放兴趣?
33、?倡导教学是一项塑造儿童心灵的艺术。教师不是像卢梭所说的那样为自然之助手,而是儿童观念的提供者、多方面兴趣的控制者。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家()D.赫尔巴特
34、在西方英语世界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是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其作者是著名教育家()(分数:1分)D.斯宾塞 35、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C??)(分数:1分)C.解放理性?
36、“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系统确立的,代表人物是()(分数:1分)B.斯藤豪斯?
37、布鲁纳用“表征系统”的概念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它们是行为表征、图象表征和 D.符号表征
38、?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分数:1分)D.先行组织者
39、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要具备基础性、范例性和(? A.基本性? 40、?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分数 B.程序教学?
41、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领域”和()C.情感领域?
42、?当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的时候,这种课程即是 D.学科中心课程
43、?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是()(分数:1分)C.自主型教学方法?
44、夸美纽斯创立的“泛智课程”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泛智论?
45、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与(?)A.方法?
46、?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将之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课程组织的标准称为(?)(分数:1分)
C.整合性?
47、?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分数:1分)B.综合课程?
48、?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可称为(?)C.显性课程?
49、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性的共同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 A.分组学习? 50、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称为(?)(分数:1分)
C.课程实施?
51、真正的课程是老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这是课程实施的()(分数:1分)D.课程创生取向
52、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称为(? ?)(分数:1分)A.目标本位评价?
53、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种评价称为(?? ???)(分数:1分)C.质的评价?
54、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手段,从大量个别情境中归纳出课程开发的规律与程序,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分数:1分)
A.量的研究方法?
55、?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所构成的世界,称为(A)A.科学世界?
56、?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分数 A.校本课程?
57、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分数:1分)D.最近发展区
58、?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立建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称为(?)B.支架式教学?
59、?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与以派纳、格鲁梅特、格林、阿普尔等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合起来统称为(???)(分数:1分)
A.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60、?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分数:1分)D.赫尔巴特
61、?“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分数:1分)D.八年研究
6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维果茨基? 63、?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64、(?)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分数:1分)
A.教学方法? 65、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分数:1分)
B.苏格拉底? 66、(?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分数:1分)A.斯腾豪斯? 67、“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分数:1分)A.克伯屈? 68、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分数:1分)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69、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分数:1分)B.课程审议? 70、?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分数:1分)D.发展性教学论 71、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主动作业? 72、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B??(分数:1分)B.目标模式? 73、()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A.过程原则? 74、?“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C???)(分数:1分)B.帕克赫斯特? 75、?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分数:1分)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76、“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分数:1分)C.自我实现? 77、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分数:1分)C.课程与教学目标? 78、?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分数:1分)C.实践理性? 79、(?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分数:1分)B.课程选择? 80、“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分数:1分)B.超越论? 81、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分数:1分)B.整合性? 82、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1分)A.卢梭? 83、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支配。?? A.技术理性? 84、?下列各项中(? D??)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分数:1分)C.问题教学? 85、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C.古德莱德? 86、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8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A.利维? 88、?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分数:1分)B.学术中心课程? 89、?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分数:1分)A.促进者? 90、?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91、?下列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之特征的是()B.实践性? 92、?下述不属于施瓦布提出的三种课程审议艺术的是(??)D.整合的艺术
9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分数:1分)A.夸美纽斯? 94、?下列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分数:1分)A.实验教学论? 95、?以下关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分)C.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 96、?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表征系统不包括(???)(分数:1分)B.言语表征? 97、?以下关于学习层级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分)
D.教师设计教学时,通过分析后一层级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98、?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是(?)(分数:1分)A.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机器的使用? 99、?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分数:1分)D..先行组织者 100、“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C.表现性目标? 101、?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指的是(???)(分数: B.广域课程? 102、?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学科课程中的(? ?)A.科目本位课程? 103、?持有课程创生取向的学者会认为,教师的角色是(?? ?)(分数:1分)C.课程开发者? 104、?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称为(???)D.课程实施
105、?课程知识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这一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 ?)(分数:1分)
A.忠实取向? 106、?古德莱德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过程中的(??)(分数:1分)D.课程实施阶段
107、?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将其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之依据的评价是(???)(分数:1分)B..形成性评价? 108、?从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将评价分为(??)A.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 109、?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这一基本特点属于(???)(分数:1分)B.第一代评价?
110、?被人们称为“传统评价模式”的是(?? ?)(分数:1分)B.目标达成模式?
111、?强调知识建构的社会性质,强调合作、交往和共享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分数:1分)D.社会建构主义
112、?基于“认知弹性理论”而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是(??)(分数:1分)
A.随机访问教学? 113、?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是(??)(分数:1分)D.支架式教学
114、?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分数:1分)B.呈现情境、随机访问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115、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A.博比特? 116、?学术中心课程主张课程的(??)(分数:1分)
C.专门化? 117、?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A..《大教学论》? 118、?在赫尔巴特四个教学“形式阶段”中,“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属于(??? ?)(分数:1分)
A.方法阶段? 119、?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C.裴斯泰洛齐? 120、?提出“教学的教育性”的是(? ?)C..赫尔巴特? 121、?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分数:1分)B.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122、?“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分数:1分)D.普遍性目标取向
123、?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为社会生活作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这种观点是(?)(分数:1分)A.被动适应论? 124、?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分类,是将学习分为()(分数:1分)A.无意义联结的学习、有意义的经验学习? 125、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C.示范? 126、?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 ?)C.连续性与顺序性? 127、?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分数:1分)
A.使人成为“自然人”? 128、?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分数:1分)A.轮形课程? 129、?最早在中学开设选修课程的国家是(?)(分数:1分)A..美国? 130、“隐性课程是指那些包含着特殊信息的班级社会关系,这些特殊信息使维持资本主义逻辑和合理性的特殊的价值观、社会规则观、权威观和劳动观得以合法化”。这一观点属于 A.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观? 131、?隐性课程的首倡者是(??? ?)(分数:1分)A.杰克逊? 132、?在课程创生取向看来,课程知识是(?? ?)A.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一种人格的建构? 133、?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四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B.心理建构? 134、?“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是(?)A.回应模式? 135、?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理解范式”把课程视为()B.符号表征? 136、?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B)A..《课程》? 137、?5.“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以上表述揭示的教学原则是(?)(分数:1分)A.教学的教育性? 138、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分数:1分)B.确定教育目标? 139、?与传统教学论中那种只注重智力或知识的发展相比,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上的转换,这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D.一般发展
140、?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课程称为(?)(分数:1分)C.直线式课程? 141、?当代个别化教学组织的范例是()(分数:1分)D.凯勒计划 142、?凡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为(??)(分数:1分)C.课程变革? 143、?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这是课程实施的(?)A.忠实取向? 144、?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称为()B..形成性评价? 145、?政府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质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A.国家课程? 146、?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称为(?)(分数:1分)C.情境教学? 147、?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B.查特斯? 148、?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B.有意义学习? 149、?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它们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A.超越论? 150、?泛智教育说属于(??)(分数:1分)
B.科目本位课程?
第四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二章自测题
第一、二章 绪论与流派
一、选答题。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选出其中一个最适合,并将其序号填入试题的括号中。1.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专著是()。
a.学记
b.雄辩术原理
c.大学
d.大教学论 2.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是首先由()提出来的。
a.裴斯泰洛齐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孔子 3.课程论从教学论中独立出来的标志是()。
a.博比特1902年出版的《课程论》 b.杜威1918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
c.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论》 d.杜威1902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 4.斯宾塞阐明,自然科学知识具有()。
a.功利价值 b.训练价值
c.德育价值 d.功利、训练与德育价值 5.赫尔巴特及其弟子创立了长期风靡世界的经典()。
a.四段教学法 b.五段教学法
c.三段教学法 d.直观教学法 6.杜威主张,课程应该以()。
a.儿童为中心 b.以儿童社会活动为中心
c.以学生为中心 d.以教师为中心 7.人本主义主张的并行课程,包括()有机结合而成。
a.情意课程与体验课程 b.知识课程、情意课程与体验课程
c.知识课程与体验课程 d.情意课程与知识课程 8.大教学论,把()问题置于首要地位。
a.怎样教学的问题 b.教学什么的问题
c.为什么教学的问题 d.教学是什么的问题 9.大课程论把()问题置于首要地位。
a.怎样教学的问题 b.教学什么的问题
c.为什么教学的问题 d.教学是什么的问题 10.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根本特性是()。
a.主观性 b.独立性
c.主观与客观统一性 d.客观性 1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a.课程与教学
b.课程与教学现象
c.课程与教学问题
d.课程与教学规律
答案:a a c d b b b a b c c
二、填空题
1.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专著,古罗马昆体良所著的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学记,辩证术原理)
2.夸美纽斯 一书的出版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博比特 一书的出版被西方社会公认为“课程论”诞生的标志。(大教学论,课程)
3.西方课程与教学心理学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和。(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和杜威)4.在历史上出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和 等。(经验主义、要素主义、结构主义、人本主义、永恒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等)
5.后现代课程与教学的四个基本特点是、、和。(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6.课程现象表现为、和 三个方面或层面。7.教学现象表现为、和 三个方面或层面。
课程现象分为物质性、活动性和关系性的现象三个方面或层面 教学现象也分为环境性、活动性和关系性的现象三个方面或层面
8.在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上,不同主张有、、和 等。(大课程论、大教学论、二元独立论、相互交叉论、二元循环论。)
9.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和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的范例教学论。
10.在施瓦布看来,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在于这几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这几个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
11.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是(拉特科)。他在1612年的一份奏书中,称自己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从而使他成为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者。
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是。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3.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 朝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里。(唐)14.宋朝 在其著作中频频提及的“课程”与现代日常语言中的“课程”在意义上已极为相近。(朱熹)15.在西方,英国著名学者 在1859年发表的著名文章《 》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斯宾塞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三、是非判断题。请判断下列题目陈述的对错。(Y/N)
1.在西方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过程中,其根本基础经历了从哲学思辨到心理学实证的转换。
2.自然主义特别强调对儿童进行心智训练。
3.要素主义者主张,必须以学科为中心,按知识逻辑组织教材。4.赞可夫提出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学说。N 5.人本主义主张,教育与课程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6.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建构”和“互动”。
7.因为课程与教学论具有人文性,所以它是不用讲科学精神的。N 8.课程与教学规律是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N
四、名词解释
课程;教学;人文主义课程与教学流派;自然主义课程与教学流派;赫尔巴特主义;五段教学法。
五、简述题
1.古德莱德关于课程的五个层次。
2.简述教学观念演变的基本趋势。3.简述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4.“课程教学”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答案:
1.美国学者古德莱德(J.I.Goodlad)认为课程从规划、设计到实施,从课程决策者、编制者到教师和学生,经历了从理想的课程到经验的课程的多次转换:①理想的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即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特别是课程理论提出的课程构想。这种课程的影响取决于是否被官方所采纳。(一纲多本)②正式的课程(formal curriculum),也称“官方课程”(official curriculum),即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③领悟的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即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由于不同教师对正式课程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方式,教师对课程的领会与正式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钻研教材,课程的二次开发)④运作的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即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学习者接受能力的不同,课堂上实施的课程与教师领会的课程也会有一定距离。(新手教师)⑤经验的课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由于每个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解,因而对同一门课会有不同的学习体验或经验。
2.当代社会和教育变迁,有力地牵动着教学观的转换。从重心转移的层面看,当代教学观的演变,包括“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和“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造转变”等六大走向。
3.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与体验;从强调目标与计划到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到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正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隐并重;从只强调实际课程到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校内校外并重。
4.“课程教学”理念的内涵:课程与教学的本质是变革,用变革的观点看教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对内容作出根本变革的过程——内容的创造与意义的建构过程;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过程即是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课程作为教学事件,课程是动态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事件。
六、论述题
1.西方课程与教学流派,有哪些内容是值得发扬光大的? 2.你最向往学习和掌握课程与教学论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五篇:《课程与教学论》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探究教学的研究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
张天亮 136330
2013下半年,我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探究性实验的实践研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内容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所列的探究性活动,包括探究性实验、体验探究、社会调查和科技活动等。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下,学校开展探究活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可行性及途径以及初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的重点是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策略,难点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
半年来,我在“探究性实验研究”“体验探究研究”“社会调查和科技活动研究”三个子课题的中都做了一定的研究。尤其是在探究性实验研究、体验探究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下的探究教学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发生重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有了很大改进,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现把新课程下的探究教学的阶段性研究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实施,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这要求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必须真正体现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式教学能够适应这一要求,它是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结合我校生物教学实际,我以探究式教学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以典型的探究性实验、体验探究、社会调查和科技活动等为研究载体。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和假设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模式,在其处理理论与实践、结构与功能以及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许多其他教学模式所不能显示的特征。这也是我研究和实践的依据和原则,如结构性、多侧面性、情境性、引导性、合作性、诊断性、反思性、建构性、累积性、开放性等。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我提出如下假设:通过该项研究,能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行为发生变革,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策略 根据课题研究性质不同,我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还采取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在工作策略的选择上,具体做法是:组织保障,科学评价,强化合作,不断优化;从师德修养、理论学习、教学常规、科研活动四个方面加强管理,做好科学评价,点面结合,协调发展;通过定期培训,外出学习,合作交流,目标激励等方法,积极创设条件,满足各个层次的需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全身心投入到课题实验中来。
四、课题研究的发展
(一)研究过程
本研究从整体上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每个子课题组完成1~2个实验的方案设计以及实验工作并总结,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实验的方向和进度。
第二阶段──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实施方法和途径:每个子课题组完成5~6个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完成子课题组阶段实验报告、参加实验的教师每人写一篇实验论文或总结。
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每个子课题组完成5~6个实验课题,每个教师完成一篇实验论文,每个子课题组学生完成3~4篇实验报告。课题组撰写实验总报告,并将实验的成果汇总、结集。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对研究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对有些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吸收这一年中探究教学的成果,对所形成的观点进一步的完善,整理好相关的资料,申请对课题研究的验收。
五、探究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疑问
这是探究教学的第一步,通过创设情境,要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的目的。创设情境,激发疑问的方法有很多,仅举两例。
1.设计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例如,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设计一个小实验:一个小烧杯装有热水,另一个小烧杯装有自来水,然后分别向两个小烧杯加入一朵红花,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在通过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充满探究激情。
2.设计情境式问题、探究式问题等方法,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需要,主动参与探究。在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先给学生出示两幅图,一幅是两只黑色豚鼠交配,生下三只黑色豚鼠和一只白色豚鼠,另一幅是一只黑色豚鼠和一只白色豚鼠交配,生下两只黑色豚鼠。然后问:“为什么两只黑色豚鼠交配,能生下白色豚鼠?”“为什么黑色和白色豚鼠交配,可以只生下黑色豚鼠呢?”通过探究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过程。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探究教学的中心环节,此过程承接上一过程。同一情景可能会激发学生产生多个疑问,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提炼概括学生的疑问,形成一两个核问题作为当堂课的知识目标,学生则在核心问题的引导下自学探究。
目标确定后,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引导下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部分或全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尝试解决问题。此过程应该明确学生的探究是自主的、有创造性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点拨、鼓励,不是用教师早已构想好的蓝本去限制学生的探究活动。
(三)总结探究过程,得出探究结论
此过程要求学生对所学、所思、所悟进行总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并对知识形成过程中使用的思维方式方法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对知识探究的结论,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
六、探究教学实施的两点建议
(一)探究教学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探究式教学,探究教学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在这个方面,我曾走了弯路。例如,在糖的分类和结构的教学中,我总想采用探究教学,费了很多功夫,课堂效率较低。后来经过反思和研究,我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涉及生物学的实事、定义、运算法则等类型内容时,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会更有效;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涉及精妙的、学生容易误解且需要他们亲自加以探究、检验的内容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是完全必要的。
(二)探究教学要转变教师的理念
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不难,但要把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为此,我把在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探究教学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探究教学作为转变教师理念的突破口。
搞好教学设计是转变教师理念的先导,把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教学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是转变教师理念的关键。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转变,我采取了集体听课、评课、互相交流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把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和推广,对失败的方面深刻分析和探讨,并研究矫正的方法和策略,坚持不懈。如针对学生不积极参与探究的现象,一方面我对探究问题的难度设置进行了研究,难度的设置应该要有坡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另一方面我也对如何引导和鼓励学生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进行了讨论。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基本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七、课题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取得了初步的成绩:1.初步形成了探究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2.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明显转变;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
1.评价体系对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受到高考成绩的影响,虽然探究教学和高考成绩的提高并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2.探究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有时需要时间较长,而课堂教学的一课时是四十五分钟,教学任务比较多,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3.进行研究的一线教师侧重教学实施的研究,教育理论相对研究较少,对课题研究向更高层次的延伸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能在课堂中有效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使其系统化、模式化且高效地在课堂中广泛开展,一直是我关注的问题和努力的目标。我会一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