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摘要:人类进入21世纪,以人为本成了全世界人民的共识。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适应国际形势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以及科学精神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要完成这些新的教育任务,实现新的教育目标,首先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蕴藏在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下面我在这里谈谈自己在七年级历史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关键词:历史教学
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的科学内涵
人文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综合构建起来的涵括人的价值、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生活准则,它以完整的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而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最终形成关注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看待世界事物的一种思想态度。
二、人文教育的历史根源
人文教育提出的历史根源人文主义的提出始于14~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它倡导对“人”的价值的发现、肯定和赞美,反对封建神学统治对人性的扼杀,使人们开始摆脱神学的束缚,追求“人”的幸福、解放、自由和尊严。但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生产力的进步,却产生对人性和科学的异化,人们陶醉于自然科学带来的成就的同时,却忽视人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人是机器”的观念泯灭人的个性,否定人的情感和精神。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2次世界大战、核战争的威胁、环境的恶化、能源的枯竭、贫富的悬殊、人际关系的冷漠更加让人产生巨大的困惑和信仰冲突。甚至西方一些思想家进行反思后写下《西方的没落》等非常尖锐化、悲观化的论断。为什么在实现了物质富有之后反而感到精神的迷茫和心灵的空虚,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反而接踵而来:道德水准下降、个人主义不断膨胀、社会责任感大为减退,等等?鉴于此,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许多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国家提出要重视人文教育,并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三、人文教育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1、、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历史,从而更好的感悟人生
强调贴近生活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以生活为出发点,从对今天生活的感受出发,提出理解昨天历史的要求,这是从今日的角度来看待历史的,因此真有鲜明的感性特征和生动性。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中国历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为了让他们通过最直接的方式了解历史,第一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跟他们说:“你们以前虽然没有上过历史课,但你们已经知道不少历史知识,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同学们觉得很奇怪,但有些同学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有的同学说从社会上学来的,也有的同学说从电视上看到的。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知道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看谁说得最多?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一串长长的名字从他们口中说出来之后,我再次提问他们: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历史吗?有些同学说历史是昨天,是过去的事情;有些同学说历史是长城,是故宫;也有同学说历史是博物馆,是老古董;各种不同的答案显示了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和情感体验。通过这些问题情景的创设,不但使历史在他们心目中丰富起来,生动起来,最主要是充分尊重了学生亲自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最后我还布置这样一道作业:向老人寻找历史(采访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并作记录)。后来同学们把寻找到的历史拿到班上进行交流,他们从中发现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现实生活里,我们今天的生活处处都有历史的痕迹。教会他们从生活中感受历史,是为了让他们独立地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为他们创造美丽人生提供丰厚的精神财富。
2、把教学内容个性化、情感化,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
中国古代史是中华民族人文发达的历史,在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多彩的经验,是生活在当今的中国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建设当代的精神文明,营造适合人格完善的生活环境,不能不从中国古代史汲取营养。例如:学到尧舜禹的“禅让”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尧舜禹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都有高尚的品质,你们最喜欢哪一位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进行选择,有的同学说喜欢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有的同学说喜欢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这时候我还引导他们说:“如果你们班的班干部能够象舜那样以身作则,那么你们班的班风会怎么样?”让同学们从中得到启发。通过师生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明白到做人要有良好的品德。打开中国古代史的新教材令人有一种亲切感,因为从文字到图片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只要教师带着爱心和不断创新的理念去挖掘利用,会享受到教书育人的成就感。今天下午刚好学到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讲完了几位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思想观点之后,我就对他们说:“刚才我们学习了百家争鸣下面你们也来一次百家争鸣好吗?”说完马上引导他们分组讨论:在这些思想家的思想观点当中有那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很有帮助呢?同学们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派几位小组长说出他们组的结果。我还结合他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当一名班干部说到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时,我对其他同学说:“那是班长对你们提出的愿望,你们理解吗?”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但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也是一次形象、生动的人格教育。
3、、把现代科技与人类优秀文化相结合,营造充满时代气息的人文教育氛围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一种浓浓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组合。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历史教学也赶上了时代的步伐,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现代教育手段,让更多的师生感受到它无穷的魅力。我在这方面也作了一些尝试,例如,学完了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之后,我制作了一个课件把本学期所学过的主要历史人物展出在电脑屏幕上,并设计了活动的主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一个群英会,如果请你们从中选一个历史人物来参加这个盛会,你会请谁呢?为什么?同学们马上活跃起来了,从自己的个性心里出发进行自由的情感体验。有的同学请唐太宗,因为他是一个很英明的君主,也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有的同学请武则天,因为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的同学请成吉思汗,因为他是一代天骄;还有其他同学不同的选择。这种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不但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用心去感受历史文化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把丰厚的优秀文化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到一个个模糊的历史人物变成了一张张鲜活的充满灵性的面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受到教育。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对于每一位新教材的实践者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一种前所末有的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创新,互相交流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会闯出一条全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人文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1]兰辉.人文精神与有效的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8)
第二篇:浅谈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浅谈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钱学森先生认为:科学与人文是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因此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而要把人文主义教育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必要的观念和理念,丰富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以适应今天的信息社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伦理观、人性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加强数学史料的认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
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古今中外无数的数学家及数学工作者和仁人志士不畏艰苦,努力探索,刻苦追求而形成的一门科学,研读它的发展史将会使我们思想上得到启迪,心灵上受到熏陶,有助于加深对数学素质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树立科学世界观。
例如:认知我国数学大师钱伟长,知道他出身清贫,在进入大学之前,从未穿过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叔父们从小时穿旧了经过母亲改裁以后的旧衣,腰部都是折叠着缝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放长,时间长了别处都褪了色,腰部就像围了一条深色腰带,布鞋、布袜都是补了又补,有的补了五、六层之多。为了糊口,他努力帮助祖母、母亲和婶婶养蚕、挑花刺绣、拾田螺、挑金花菜、马兰头、芥菜等各种活计。但他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了津华大学。为了科学报国,在大学里,他一天最多水五个小时,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晚上学校宿舍10点熄灯后,他就跑到厕所里看书,一直到12点才回去睡。
由于钱伟长的不懈努力,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物理学、应用数学及中文电脑的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周恩来誉为“三钱”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一部极具教育力的、生动的德育教科书。
二.发扬合作竞争精神,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 学做人,就是要学生铸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为此,我们必须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善于挖掘展示教学内涵的宝贵财富,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做人。
合作交往意识和竞争意识是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要培养学生这些意识,关键是教师敢于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开讨论,积极思维,集体交流,各抒己见,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挥,合作交流,相互竞争的过程。
例如:在一次“设计××牌墨水瓶纸盒”的教学中,我拟订以下几个步骤的探究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①深入调查常用的墨水纸盒的长、宽、高尺寸;纸质、生产成本等。
②设计纸盒的形状,表面和侧面的展开图形的形状和面积的大小等。
③设计纸盒的品名、商标、广告等。
④制定营销渠道,销售方法、策略和付款方式等。⑤研究售后的承诺,服务的到位等。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合作、学会发现、学会竞争、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构建了学生的人格。
三.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出发,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数学规律,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在交流中掌握数学知识,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磨练学生不畏艰难、奋力求索、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例如:你能比较两个数1997
1998
和1998
1997的大小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先把它抽象成数学问题,写出它的一般形式,即比较n和(n+1)的大小(n是自然数),然后,我n+
1n们分析n=1,n=2,n=3……,这些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猜想出结论。
(1)计算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在空格中填写“>”“<”“=”)
①1()
2②2()
3③3()4 ④4()5……
(2)从第(1)题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n和(n+1)的大小关系是()(3)根据上面归纳猜想得到一般结论,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997()19981998
1997
n+1
n421
本题从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猜想得出结论: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规律的能力,又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增强学生的耐挫素质。
四.让学生体验数学美,培养他们的高雅情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经过抽象提炼,因此,随着数学的产生,自然美、艺术美就存在于数学之中,数学的美是具体、形象和生动的,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们通过数学美的体验活动,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体验到数学知识所蕴涵着巨大的人文内涵。
例如,我在“比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黄金分割”的有关知识,并对其进行扩展,书法柳体中的上下结构的字形,上下分界线为黄金分割点;人物绘画中眼睛在人脸中的比例为黄金分割,“美神”维纳斯可算是处处存在着黄金分割点;窗户的长宽比值为黄金分割时,给人的印象最美;双门电冰箱上的上下两门的交叉点设计在黄金分割点处造型最美;音乐会的主持人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给人的形象最美;室内温度调至23c(23:37=0、618)时人感到最舒服……,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分享了学习的快乐,接受了数学的美育,感悟了人文精神,使学生真正受到真、善、美的教育。
总之,人文精神和数学息息相关,互相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可见,树立面向未来的数学教学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特点,注重人文价值的追求,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担负起培养优秀人才的重担,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真正成为数学教育!
0
第三篇:浅谈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初中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卡特里娜”在英语中表示女性纯洁、美好的意思,但是去年以她命名的飓风并没有给美国带来好运,在整个飓风前后我们看到的不是镇静、团结、互助的公民社会,而是灾难后的混乱、暴力、官员的失职、推卸责任和延误救灾时机等等令人发指的现象。我们看到了美国的高度物质、高度文明下面的巨大漏洞——人文教育的欠缺所带来的道德沦丧。反思我们现行的教育:①中学生价值观念金钱化和极端个人化现象突出;②部分中学生的道德水准偏低;③不少中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④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好数学的同时,却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厚,厌倦的程度也在加剧;⑤还有一部分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你问他哪些数学知识还能派得上用处?他茫然不知所答,或者干脆说忘了。难道数学教育的功能仅仅是解题,仅仅是为了考试的高分?这不能不说是数学的悲哀.数学教育的功能和任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给学生一门技术性、工具性的学科,以适应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二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素养。从种种现象中我们都感受人文教育确实有待重视,那么就从数学课堂上做起吧!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即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这就是说,人文教育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数学教师,应把数学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挖掘、发挥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是数学教师面临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一个课题。
一、发挥数学史的德育功能,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数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生遇上挫折时,我给学生讲了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致使上中学不久的华罗庚辍学,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在繁琐、单调的劳作中,他并没有放弃最大的嗜好——数学研究。正在他发奋自学时,灾难从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被医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左腿却落下了终生残疾。他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样一句话:“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数学家,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学,最终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诸如祖冲之、陈景润等等伟人的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努力、刻苦的进取精神,使学生的各方面品质都得到良好的培养。
二、揭示数学的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美感的一般表现形式——自然美、艺术美就存在于数学之中:直线的刚劲平稳、曲线的柔和之美、对称图形的对称之美„„无不充满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而符号的简明、公式的流畅、推理的精炼„„ 使数学和音乐一样充满艺术魅力。英国学者波兰尼提到的“意会知识”认为:数学是概念的音乐,音乐是“感觉的数学”,这是将数学和艺术揉合在一起.数学的美包括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等等,数学的美是具体、形象和生动的。我们要使学生不仅有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而且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灵,追求美的愿望。
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爱美之心尤其强烈。虽然他们还不能理解数学
43x3yx23y美育的深刻内涵,但他们有朦胧的数学美感。如要学生判断和两个式中哪个更美,653874192 与123456789哪个更美,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记得在上轴对称图形这堂课时我出示了一副龙凤呈祥的图案让学生看,立即有人说出了图案的意义。我说,很好,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所以对龙有独特的感情,图案上龙显示了阳刚之气,凤代表着阴柔之美。立即有学生说,男孩象龙,女孩象风,我说很好,希望你们显示出龙凤的气质,有孩子说,老师我觉得你也象凤,我说,好,那我们共同努力,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最美的气质。接着,我们又欣赏了双喜临门,花间戏蝶、牛背晨读、年年有余、老鼠搬家等许多美丽的剪纸,我问:看了这些图案,你们有什么感觉,孩子们说:“很美、很吉祥。”后来,我们单独拿出一副作品仔细观察,抽象出数学问题,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是对称轴,从一副正方形的图案中找到了不同的对称轴。后来,学生已经很有创作欲望了,有性急的学生已经拿出了纸,我趁机诱导,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剪出来的呢?你们猜一猜,有孩子用纸演示从中间折条折痕,然后设计图案剪后再展开,就是对称图案了。接着,孩子们分小组合作剪对称图案。有学生问:“老师,这是数学课吗?太有意思了。”我说:“当然是,以后你们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办墙报办黑板报的设计中去,那就更好了,数学学了之后就是要用的。”这节课,学生各有各的收获,老师上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数学课再也不枯燥,充满了人文魅力。
诸如此例举不胜举,这就是数学美育的潜意识作用。应该指出的是,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只能借助对具体知识的解剖、揭示,引导学生去逐渐认识、理解。因此,数学美育只能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通过耐心的启发,步步诱导,使学生在不断地摸索中去领会。
三、充分挖掘教材的社会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正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与国防、数学与交通、数学与通讯以及数学与日常生活等数学与各个领域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数学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数学最讲究真实,掺不得丝毫的虚假,一切推理论证都必须有根有据、严密严谨,经得起反复推敲和论证。
宏观上数学涉及到:以色列地平线-6卫星原计划作为目前在轨侦察卫星地平线-5的补充,加强以色列的预警系统,监视突然来袭的导弹。该卫星也可以用于实时监测伊朗等国家的军队调遣、导弹发射架机动以及核武器发展等情况。由于技术人员在计算中的一点失误,导致这次发射失败,使以色列情报收集能力严重受挫,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亿美元。而中国的“神五”“神六”发射恰恰说明中国科技的发达是离不开数学的。微观上数学涉及到:如到
4xy2商店或菜场买东西如何付钱和找钱?坐在公共汽车上与对面汽车之间的速度?如何测量学校操场的大小和跑道的长度?到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三角形特性在生活的运用?如何估算家与学校间的距离?汽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等等。生活中的数学枚不胜举。又譬如说,怎样去掌握报纸上的广告和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怎样储蓄获得的利息多?有奖促销活动中谁是大赢家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品尝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中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做生活的有心人。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教学中,我们也要毫不回避地向学生说明:由于科学技术应用的考虑欠缺,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依靠科学方法去解决,而科技本质上是数学技术。要让学生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四、确立人文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鉴于此,我们应当摒弃“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数学需要一个人具有强烈的探究心理,没有探究心理品质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能力。教学中要立足课堂,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研究者,给学生一个形象生动的、内容丰富的研究对象,营造一个活泼的课堂氛围,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作为一个主体去从事研究。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不仅要给成功的范例,还应展示失败和挫折,让学生了解探索的艰辛和反复,体验研究的氛围和真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特别要关注的是如何适时恰当地介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尽可能少地去干扰、干涉他们的思考和探索,并充分地为他们提供合作讨论、发表意见的时间和机会,这是课堂教学中和谐氛围营造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要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解决问题的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立足于开发智能潜力,致力于求异创新,这里教师善于创新的模范作用至关重要。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也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都说明教育不只是教给人一种知识和技术,更要的是要人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因此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除了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融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多种丰富的人文实践,看到隐含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使教育更趋于人性化,更关注人生意义和价值本身,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健康地成长并成熟!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摘要:高中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从人文教育概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重点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对策。提出了树立人文教育理念、营造人文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现实与教材有机结合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策略
素质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融入人文教育。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未能关注人文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与人文教育均缺少必要联系,从而制约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降低了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人文教育概况
人文素质涵盖的内容较为复杂、繁琐与宽泛,对个人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文教育主要是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性境界,塑造其理性人格,以此促进其实现个人及社会价值。人文教育蕴含着人文精神,其实质为人性教育,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为时代性。高中语文具有专业性与工具性的特点,通过有效教学,可完善人的知识体系,提高生活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必要的,通过日常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正确、积极与健康的人生观。在社会经济交融发展的环境下,为了有效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需要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特别是借助语文课文及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深刻的内涵,正确的价值观,激起共鸣,进而达成素质教育目标[1]。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问题
首先,思想认识。高中语文教师过于重视考试成绩,未能关注人文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有机融入人文精神。其次,教学内容。高中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承载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教师的教学侧重于文章背诵及语句分析,而对语文文字美、情境美、结构美及精神美的关注度偏低,抑制了人文内涵的传播及人文教育的渗透。第三,教学评价。当前,教学评价仅关注考试结果,缺少全面性与发展性,不仅会影响教学的高效开展,也会制约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人文教育理念
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学习,认识以人文本的重要性,并逐渐树立新型的语文教学观。还要重构基本价值体系,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评价及教学考核等内容。此外,教师应积极参与相关培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
(二)营造人文教学环境
人文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借助愉悦、平等与轻松的教学氛围。经过不断探索发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协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交流、竞争意识。例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组别,让其朗读精彩段落,以此营造真实、激动的教学氛围。在此情况下,学生对语言人文素养的认识将更加准确与深刻。例如屈原的《离骚》,通常情况下,古文教学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应调整教学结构、创新教学形式,特别是要结合屈原的生活背景、性格特点等,以此降低文章理解难度,保证教学质量[2]。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新课标”要求可知,教学评价体系应具备动态性与全过程性,在教学开展时,考察学生的表现与发展,具体的评价指标有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经多因素分析,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课业成绩,还可明确其情感动态。为了保证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借助分层式评价方法,认可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现实与教材有机结合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各种诱惑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的学习与成长。当今,高中生紧随社会风气步伐,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掌握与认识;过于关注个性化发展,轻视了团结、合作等精神。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教学实践中应收集、整理与毛泽东有关的资料,如生平事迹、爱国情怀等,在丰富的信息支持下,学生对毛泽东的认识将更加全面[3]。此外,高中语文教学要突破课堂的局限,借助实践活动,以此展现生活的多彩性与丰富性。通过小组活动、任务分配、角色扮演,也可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及组织等能力。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其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促进学生对人物的把握。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影响着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人文教育,从而促进人文教育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宇杰.探析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7):75-76.[2]朱佶芝.沐浴人文关怀焕发生命之光: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索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157-158.[3]张学君.从语文教学走向人文教育:当代五位语文教育专家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1):22-27.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反思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故事及点滴反思与体会:
1、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没有充分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但我还是以教师讲为主,没有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日后工作要改变的。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
2、准备不充分,课堂效率不高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历史课堂不应该就是讲教材,课程资源应是一切与历史有关的东西。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3.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①、生动地再现历史事实,提高学生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学生不能对历史现象进行直接观察,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我运用电视、电影录像等再现历史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历史学科的电视、电影录像资料来源于历史纪录片、科教片、文献片、专题片和历史题材的故事影视片。前者真实可靠,后者虽不是历史的实录,但能反映当时历史风貌,再现某些历史事件或某些历史人物。这些电视录像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把本来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或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形象和情景,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②.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功能,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
历史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做到以史动人、以史育人。
以上就是本人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迅速的成长起来。
七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反思
拟写人:杨燕荣 时间:2011年7月